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大長紅色尾巴獅子電影

大長紅色尾巴獅子電影

發布時間:2022-09-27 22:49:16

『壹』 一部關於獅子的記錄片,只記得片子最後一隻雄獅瘦的皮包骨頭尾巴還受傷潰爛最後死亡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

這個就是普通的第九套的關於自然的片子
我記得是雄獅原來是獅王,被兩只雄獅打敗後奪取了它的獅群
最後它死後鬣狗來了把它吃掉了,解說還說鬣狗早就想吃獅子肉了~
建議您查一查一個月內(這部片子應該是7月播出的)央視的節目單:)

『貳』 一部外國電影 很多變異人 開始是獸首人身好像還有尾巴,有獅子蜥蜴什麼

打鬥的應該是02年香港和美國合拍的電影《黑俠2》

黑俠2 (2002)
主演: 安志傑 / 西恩·馬奎特 / 托賓·貝爾 / 喬·鮑里托 / 柯受良

『叄』 有條大紅尾巴長得像獅子是哪個電影

是不是這個

如果是這個

那就是2018年電影

神奇動物在哪裡 2

『肆』 迪士尼動畫片里的獅子形象大大影響了我對獅子的看法,你們認為真是的獅子性格是如何的



獅是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獅的體型巨大,公獅身長可達180cm,母獅也有160cm。獅的毛發短,體色有淺灰、黃色或茶色,不同的是雄獅還長有很長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長長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那些鬃毛越長,顏色越深的傢伙或許在母獅眼裡是英武挺拔的帥哥,常常更能吸引『女士們'的注意。獅的頭部巨大,臉型頗寬,鼻骨較長,鼻頭是黑色的。獅的耳朵比較短,耳朵很圓母獅的耳朵好像是個短短的半圓,而美洲獅的耳朵則比較長,耳尖也比較尖。另外,獅屬於貓科動物中的豹亞科,而美洲獅則為貓亞科,兩者相差頗遠。)。獅的前肢比後肢更加強壯,它們的爪子也很寬。獅的尾巴相對較長,末端還有一簇深色長毛。

生活在非洲大陸南北兩端的雄獅鬃毛更加發達,一直延伸到背部和腹部,它們的體型也最大,不過在人類用獵槍對它們特殊關懷下,這兩個亞種都相繼滅絕了。位於印度的亞洲獅體型比非洲兄弟要小,鬃毛也比較短。它們也處在滅亡邊緣。

獅過去曾生活在歐洲東南部、中東、印度和非洲大陸。生活在歐洲的獅大約在公元1世紀前後因人類活動而滅絕,生活在亞洲,尤其是印度的獅差點在20世紀初被征服印度的英國殖民者宛如抽風般獵殺殆盡(完全顯示了人類類似『窮鬼乍富'後的猥瑣!),幸好一向將獅奉為聖獸的印度人最後保住了它們,將它們安置在印度西北古吉拉特邦境內的吉爾國家森林公園內。那裡的獅如今已繁衍了大約300-400頭左右。在生活在西亞的亞洲獅因偷獵而滅絕後,吉爾國家森林已成了亞洲獅最後的棲息地……

生活在非洲的獅如今基本分散在撒哈拉沙漠以南至南非以北的大陸上,在這里的廣闊草原、開闊林地、半沙漠地區生活,並在肯亞海拔5,000米的高山中也有發現。

獅的亞種較多,人類學界也對獅的亞種做出了不同分類,目前已有兩個亞種被人類滅絕:

P.l.leo:巴巴里獅,生活在北非,於1922年滅絕

P.l.melanochaita:開普獅或好望角獅,生活在南非開普省,於1865年滅絕

與其他貓科動物最不同的是,獅屬群居性動物。一個獅群通常由4-12個有親緣關系的母獅、它們的孩子以及1至6隻雄獅組成。這幾個雄獅往往也有親屬關系,例如兄弟。獅群的大小取決於棲息地狀況和獵物的多少。東非的獅群往往比較大,因為那裡的食物充足。最大的獅群可能聚集了30甚至更多的成員,但大部分獅群維持15個成員左右,小一些的獅群也很常見。一個獅群成員之間並不會時刻待在一起,不過它們共享領地,相處比較融洽。例如,母獅們會互相舔毛修飾,互相哺育和照看孩子,當然還會共同狩獵。

獅群中的狩獵工作基本由女性成員完成。它們不論白天黑夜都可能出擊,不過夜間的成功率要高一些,尤其是月黑風高的夜晚……風對獅捕食來說一般沒多少影響,不過要是遇到大風天,它們可能就會佔了便宜,因為風吹草動製造的噪音會掩蓋住這些女性獵手靠近的聲音。這些巾幗英雄們總是協同合作,尤其是獵物個頭比較大的時候。這些女士們總是從四周悄然包圍獵物,並逐步縮小包圍圈,其中有些負責驅趕獵物,其他則等著伏擊。盡管這招看著厲害,但實際上它們的成功率只有20%左右。如果狩獵地比較容易藏身,它們才容易獲得成功。如果一旦吃飽了,它們能5、6天都不用捕食。

獅群中男士很少參與捕獵,當然,基本只負責「吃」。這也不能怪它們的大男子主義和懶惰。要想在開闊的草原上把誇張的鬃毛和碩大的頭顱隱藏起來,還真是不容易,與其讓它們在外面四處驚嚇獵物,還不如回家閑待著呢。

不過盡管不事生產,雄獅仍然受到母獅的尊重,於是捕獵回來的戰利品通常先由雄獅享用,等它們用膳完畢才是地位最高的母獅,最後才是孩子們。

獅通常捕食比較大的獵物,例如野牛、羚羊、斑馬,甚至年幼的河馬、大象、長頸鹿等等,當然小型哺乳動物、鳥類等等也不會放過。有時它們還會仗著自己個頭大,順手搶其他肉食動物的戰果,比如哪只在錯誤時間出現在錯誤地點的豹,甚至為此不惜殺死對方。另外,它們還會吃動物腐屍。

獅群中的母獅基本是穩定的,它們一般自出生起直到死亡都待在同一個獅群。當然獅群也會接納新來的母獅。但公獅常常是輪換的,它們在一個獅群通常只待兩年(然也有長達六年的記錄),要麼是被年輕力壯且更有魅力的男性趕走,要麼是自己膩歪了,離家出走以尋找新戀情和家庭。還有,剛成年的青少年雄獅也會被獅群實施強制獨立制——趕走,這么一來,草原上就會多了一堆無家可歸的雄獅,這里有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有依然散發著魅力的壯年冒險家,還有被人打敗趕走的老頭子。這些流浪漢有時獨自行動,黯然生存,有時乾脆組成男性互助小組,在其中的成員征服了另一個獅群前,它們就是同甘苦共患難的好哥們,在草原上四處游盪,追蹤遷徙的獵物群。聽說還有些雄獅本事和魅力大到能控制附近的其他獅群,能同時維持兩個「家」。

獅群中的男性成員當然也不完全是白吃白住,它們除了承擔一半繁衍後代的任務,還要和草原上游盪的流浪漢們做斗爭,這不但關乎自己在獅群中的地位,包括交配權,還涉及它的後代的性命。因為勝利者常常殺死獅群中無力自衛的孩子,逼迫獅群中的母獅願意和它婚配。

獅群的領地范圍大小不等,例如在卡拉哈里沙漠(的獅群可能會搞到119-275平方公里的領地,而在內羅畢國家公園里生活的獅群,頂多能搶到31平方公里就不錯了。最大的領地能超過400平方公里,邊界用排泄物劃分。有時相鄰獅群間的領地有時會交疊,不過它們很少以暴力解決這種問題。

獅群中的母獅可能會在任何時候進入婚配狀態,而且母獅們這點上總有同步性,這種奇特有趣的現象科學家們還沒能透徹了解其背後的機制。不過這保證了獅群中的孩子們年齡基本相當,每個媽媽都能給不同的孩子哺乳,當有些媽媽出去捕獵,剩下的媽媽就會義不容辭地擔當所有孩子的保姆。而且沒生育的母獅也會負起照看獅群孩子的責任,為它們舔毛,並陪它們一起玩耍。

母獅的妊娠期一般有100-119天,每次可能有1-6個寶寶(通常是2-4個)。寶寶剛出生的時候身上帶有赭石色的斑點,特別是腹部和腿上。寶寶們在四周大的時候開始嘗試吃肉,通常是媽媽回吐給它們,半消化的肉食。長到6、7個月的時候,它們就基本斷奶了,這時候身上的斑點也慢慢消失。不過有個別傢伙直到成年都一直帶有這種斑點,雖然很不清晰。孩子們一般會隨著媽媽長到2歲左右,這時候男孩們就面臨嚴酷的獨立問題了。而要到性成熟,女孩們得長到2-3歲,男孩子們則要5-6歲,那時候青年獨立團也在外混了好幾年,已經強壯到能和其他獅群的男性打架了~~ 不過70%-80%的孩子都活不過兩歲。這取決於食物情況,當然,還有雄獅殺手。如果挑戰成功的雄獅要殺死的幼子超過6個月大,這時它們的媽媽會盡力帶著它們逃離獅群。圈養下的獅壽命超過30年。

獅最大的「天」敵當然還是武裝到牙齒的現代人類。而且他們的獵殺絕大多數和生存毫無關系,只是為了滿足不正常的殺戮欲。正是在它的驅使下,非洲的兩個亞種莫名滅絕,亞洲獅則幾近滅亡。如今這種非正常行為終於少了很多。不過非洲獅如今還要面臨棲息地喪失和疾病的困擾。爆發在草原上的傳染病能在很短時間內奪去數萬頭動物的性命,例如肺結核和貓愛滋(FIV)。

亞洲獅也面臨棲息地的問題。300多頭亞洲獅一起擠在1400多平方公里的保護區,確實壓力很大。據說人們有計劃將一部分亞洲獅遷移到其他保護區,為的是一旦出現疾病爆發或其他災難,還能有其他獅群倖存。

獅的起源及亞種分化

目前已知最早的獅類祖先的化石在非洲東部的 Olvai 峽谷中北發現,是在距今大約150萬年前的早更新世,那是一種類似Panthera gombaszoegensis 的食肉動物,它的骨骼結構兼有現今獅子和虎的共同特徵,被稱為原始獅(Panthera leo fossilis)。到了距今50萬年前,這些原始獅開始從東非草原向四處擴散,由於對不同環境的很好適應,其中一些成員開始「走出非洲」並獨立演化。

進入亞洲東北部的成員演化成了楊氏虎(Panthera youngi),那是一類略小於洞獅及美洲擬獅的貓科食肉動物。譯名中雖然有「虎」字,但楊氏虎與起源於中國的現代虎類以及劍齒虎類卻不是同源,並且與二者共存了相當長的時間,藉著對環境的高度適應, 楊氏虎在距今約35萬年前曾在包括周口店在內的中國東北部廣泛分布。

進入歐洲的原始獅(Panthera leo fossilis)適應了山地和寒冷的氣候,進化成洞獅(Panthera leo spelaea),一些學者推斷美洲擬獅(Panthera leo atrox)可能就是洞獅中的某些成員通過亞洲北部的白令大陸橋,進入美洲大陸單獨演化而成。同樣,留在非洲的原始獅通過相應演化(也出現過一些已絕滅的特化分支),進化出現代非洲獅和亞洲獅(它們是非洲獅在距今更近的時候再次進入亞洲而成)

在距今30萬到10萬年期間,洞獅(Panthera leo spelaea) 的足跡遍布歐洲北部和中部的草原和荒漠、半荒漠地區。不過很明顯,它們不太適應密集的森林或較深的雪原。洞獅化石在歐洲最西分布達英倫三島,最東到西伯利亞的 Alazeya 河流域,它們的主要獵物可能是馬、駱駝、猛獁幼崽和各類野牛,也許就是追蹤這些獵物,它們中的一支通過了冰河時期的白令大陸橋,進入了陌生的北美草原,更廣闊的環境迫使它們演化出長長的四肢,以利更快的賓士,美洲擬獅出現了。

當時北美草原的環境及食物狀況可能大大優於歐亞大陸,美洲擬獅的擴張顯得非常迅速和順利,它們從阿拉斯加向東進入育空地區,向南穿過威斯康星平原直達佛羅里達、墨西哥甚至是秘魯南方的山地。與洞獅的習性一樣,相當密集的森林使得它們始終沒有進入加拿大東部和美國東北部地區。

進入育空的美洲擬獅們在狩獵中難免要與別的食肉猛獸發生沖突,諸如巨型短面熊和體形類熊的似劍虎(Homotherium),成群恐狼的騷擾也不可不防。不過,憑著強大的力量和速度,美洲擬獅往往佔得上風。不少學者推測,與現代非洲獅一樣,美洲擬獅也是營群居生活、群居狩獵的社會化動物。然而, 也有學者寧願相信它們是單獨或成對狩獵。他們的依據恰恰來自La Brea 瀝青坑,那裡發現的美洲擬獅的個體中,雌雄的數量相當,這一點與現代非洲獅(Panthera leo leo)大不相同。

也許與洞獅和現代東北虎一樣,美洲擬獅較好地適應了育空地區寒冷的氣候,它們住在洞穴或峽谷中,並以乾燥的草來鋪墊它們的窩。依照美洲擬獅的解剖構造,至少能像非洲獅一樣,在追擊獵物時能達到每小時 48 km 的速度。與美洲劍齒虎一樣,它們最主要的獵物仍是野牛,1979年,在阿拉斯加Fairbanks發現的冰凍的野牛屍體,據專家考證,該野牛就是於36000年前被美洲擬獅所捕殺。馬類、叉角羚甚至較小的猛獁也在它們的食譜上,遠古人類呢?(不過,在美國愛達荷州一處古印地安遺跡中發現,在距今10,300年前,古印地安人曾捕獵並殺死過美洲擬獅)。

『伍』 以前有個動畫片是一個戰隊4男1女他們還有靈獸 是用一個寶珠招喚的有紅色的獅子 鯊魚 還有忘記了 幾

《百獸戰隊牙吠連者》日文名:《百獣戦隊ガオレンジャ》,於2001年2月18日至2002年2月10日在朝日電視台每逢星期日7:30-8:00播放。全51話。東映製作的"超級戰隊"系列第25套作品。也是中國內地唯一引進的一部作品。該劇為超級戰隊系列在台灣播放的第一部,2005年由八大戲劇台早上9:30首播,晚上7:00重播,台灣譯名為【百獸王戰士】,結果此特攝劇,收視率相當耀眼,也是歷代超級戰隊系列收視率最高的一部。以此組為鑒,以後的八大戲劇台就將陸續播放其他戰隊,一直至炎神戰隊轟音者為止,讓台灣的觀眾也可以欣賞到日本五色戰隊的精彩劇情。
灼熱之獅子--牙吠紅!!
孤高之荒鷹--牙吠黃!!
怒濤之鯊魚--牙吠藍!!
鋼鐵之猛牛--牙吠黑!!
美麗之白虎--牙吠白!!
閃裂之銀狼--牙吠銀!!
凡是有生命之處,都會有正義的吼聲--百獸戰隊牙吠連者!!

你說的是這個嗎,童年回憶啊

『陸』 求一個動畫片,一個農夫平時就拔窗外的蔥撒鹽吃,動畫開頭還有一隻尾巴很長的獅子倒計時

這樣的動畫題材太多了,你可以描述的再詳細點嗎?

『柒』 關於世界最大的獅子

獅子作為森林之王,是十分厲害的猛獸,也是繼虎後的第二大貓科動物,作為非洲最大的獵手,有些獅子體型也是很龐大,但可惜都滅絕了。

世界最大的獅子

世界上最大的獅子有多大

獅子(學名:Panthera leo)雄性體長達260厘米,體重180~250千克,頸部有鬃毛,雌獸體形較小,一般只及雄獸的三分之二,是唯一雌雄兩態和群居的貓科動物。分布於非洲的大部分地區和亞洲的印度等地,生活於開闊的草原疏林地區或半荒漠地帶,習性與虎、豹等其他猛獸有很多顯著的不同之處,是貓科動物中進化程度最高的。雌獸的懷孕期為105—116天,每胎產2—5仔,也有多達7仔的,多生於草叢或岩洞中。獅子的壽命為20—25年。

雄獅擁有誇張的鬃毛,非洲獅的體型碩大,是最大的貓科動物之一 。綜合統計,

獅子野生非洲雄獅平均體重180公斤,體長1.8~2.5米,尾長1米(《辭海》)。對各地區獅子進行了多次科考測量,其中,辛巴威保護區雄獅最大值242公斤,最小172公斤,平均174公斤,辛巴威北部發現超過272公斤的獅子。雌獅平均139.8公斤,最大165公斤,最小110公斤。卡拉哈里雄獅平均188.4公斤,最大214公斤,最小164公斤,雌獅平均139.8公斤,最大153公斤,最小127公斤。克魯格公園雄獅平均187.5公斤,最大225公斤,最小150公斤,雌獅平均124.2公斤,最大153公斤,最小83公斤。東非雄獅平均174.9公斤,最大204.7公斤,最小145.4公斤。雌獅平均119.5公斤,最大167公斤,最小90公斤。德蘭士瓦地區獅子出現過251公斤的測量記錄,1982年在納米比亞Etosha國家公園實測一頭雄獅體重達到260kg,成為最大的實測科考記錄。2005年在辛巴威測量了5頭雄獅,其中三頭體重為199公斤、209公斤、211公斤。另外,野生最大的雄獅體重可達270公斤,體全長超過3米。1960年在肯亞被射殺了一頭雄獅,體重測量為272公斤以及一頭1996年射殺於南非的雄獅,空腹測量超過270公斤(出自肯亞野生動物局)等很多個大個體紀錄。另外一頭野生雄獅狩獵紀錄是313公斤,1930射殺於南非。非洲野生雄獅體重最大的狩獵紀錄為341公斤(出自一個日本著名的介紹獅虎網站和一些科考文獻中,但尚未得到相關動物學承認)。野生亞洲獅體重狩獵紀錄是308公斤。野生非洲雌獅最大的測量紀錄為272公斤,來自肯亞。雄獅籠養最大體重吉尼斯世界紀錄可達366公斤,不過1970年曾出現過一頭圈養獅肩高達1.12米、全長(含尾)3.2米、體重375公斤。還有一些紀錄,有幾頭圈養的獅子體重曾分別達到了254公斤、223公斤、208公斤,雖然有相關資料,但尚未得到權威認證。

開普獅和巴巴里獅 是滅絕的兩個亞種,其中前者滅絕於19世紀,沒有留下任何可靠的記錄,現存世的開普獅標本肩高1.2米、全長(含尾)達到3.34米。巴巴里獅滅絕於上世紀前期,但動物園里還有一部分籠養的巴巴里獅,其中最大的一隻肩高達1.33米、全長(含尾)3.34米、體重435.88公斤,是迄今為止有確切記載的最大獅子。還有一些傳言,有兩頭獅子體重達到了550公斤和488公斤。它們鬃毛更加發達,一直延伸到背部和腹部,它們的體型也最大,不過在人類用獵槍對它們特殊關懷下,這兩個亞種都相繼滅絕了。這兩個亞種曾經被猜測是世界上最大的獅亞種,但由於滅絕太早沒有留下任何可信的資料,平均體重難以猜測。巴巴里獅的最後陣地是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脈。一九二二年,最後一隻巴巴里獅是被人類的獵槍擊倒的,有關科學家認為其和東非獅大小近似。

位於印度的亞洲獅體型比非洲兄弟要小。亞洲獅雄性身軀略小,體長1.1~1.7米,體重一般在100~160KG左右,雄性全長1.9~2.8米多,體重一般在150~190KG左右,皮膚比較皺。相對非洲獅,亞洲雄獅的鬃毛比較少不是很濃密,在它的腹部和前肢肘部也有少量長毛,而它的尾端球狀毛也較大,亞洲獅是亞洲最兇猛的貓科動物之一,也是亞洲最頂級的食肉動物之一。曾經在亞洲地區廣泛分布,但因人類的獵殺和環境的破壞,使亞洲獅幾乎走向了滅絕。

獅的毛發短,體色有淺灰、黃色或茶色,不同的是雄獅還長有很長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長長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那些鬃毛越長,顏色越深的傢伙更能吸引雌獅的注意。獅的頭部巨大,臉型頗寬,鼻骨較長,鼻頭是黑色的。獅的耳朵比較短,耳朵很圓。獅的前肢比後肢更加強壯,它們的爪子也很寬。獅的尾巴相對較長,末端還有一簇深色長毛。獅子一般以食肉為主。非洲獅的數量在減少,但是它們目前並未被列為瀕危或受威脅物種(亞洲獅瀕危)。

世界上最大的獅子有多大--巴巴里獅

巴巴里獅又名北非獅、阿特拉斯獅,是獅子的第二大亞種和指名亞種,也是唯一生活在非洲北部的獅子、地球上體型最大的獅子之一。巴巴里獅頭骨較大、體型極大、鬃毛發達,體型小於開普獅。巴巴里獅曾分布在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埃及、突尼西亞、利比亞五國,因為過度捕殺和棲息地被破壞,於1922年在野外滅絕。

巴巴里獅是唯一生活在非洲北部的獅子,也稱北非獅或阿特拉斯獅,它們是獅子的指名亞種和最早被歐洲人所認知的獅子,也是北非食肉動物的三巨頭之一;相對於其他非洲獅它們和亞洲獅的親緣關系最為接近,甚至有人認為公元1世紀滅絕的歐洲獅就是這個亞種。在羅馬帝國時代,它們被大量抓到古羅馬斗獸場去當作斗獸,用來滿足羅馬人的殺戮和斗爭慾望。在羅馬帝國滅亡後,它們的數量大量地減少了。此後,隨著人類對北非自然環境的破壞,它們的棲息地日益縮小;同時對人類構成「威脅」也越來越大,因而始終受到人類的打壓和捕殺,生存的空間和領地在一天天地減少,隨著1922年最後一隻野生的巴巴里獅在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脈被射殺,在非洲北部生存了幾千年的巴巴里獅終於在北非銷聲匿跡。1925年被認為是滅絕。但1975年以後人們陸續在不少馬戲團或動物園發現了很多血統不純的巴巴里獅。

草原之王巴巴里獅子(Barbary lion)在滅絕以前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北部,是獅子的指名亞種,也是唯一產於北非地區的獅子。現在,人類與獅子格鬥的血腥場面,只有在虛構的電影畫面中才能看到。因為,在歐洲人類 文化 中,人們一方面把獅子看做是勇氣與崇高的象徵,另一方面,人類把獅子驅逐出自己的生活圈子,以顯示人類勢力的無比強大。

巴巴里獅眼珠是透明的,不像撒哈拉以南的獅子是棕黃色琥珀色。它的毛色發灰,皮毛長而蓬亂。雄獅的鬃毛遍及頭頸、蔓延到後背膀和腹部。鬃毛顏色隨生長部位不同而變化,從頭頸開始,越向後顏色越深。雌獅和幼獅的頸部、前腿後側、腹部上也長有長毛。它們是獅子的表率,擁有巨大的體形、濃密的鬃毛,完全符合人類的雄性審美。因此無論從體量上還是從外觀上巴巴里雄獅比現存的獅子更加威武雄壯更有王者風范。1758 年,林耐用雙名法為獅子命名,用它們作為模式標本;它們曾經遍布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埃及、突尼西亞和摩洛哥,人類是它們的唯一敵人;它們是羅馬人的斗獸、牧民的敵人、蘇丹的寵物、狩獵非洲的終極目標。這個亞種的獅子是指名亞種也就是在西方世界最早被認識、最早被命名的亞種。有趣的是雖然北非獅是體型最大的亞種卻比其他亞種要矮一些因此身體要長一些,肩高只有115CM左右。也就是說形貌特徵比其他亞種都更接近老虎。它的生活習性也同老虎類似傾向於獨居,不如其他亞種的獅子那樣喜歡結群活動,估計它也是唯一獨居生活的獅子。

歐洲獅子在公元兩世紀就滅絕了,南非的凱布獅也於1865年從地球上永遠地消失了。進入二十世紀以後,純血統的巴巴里獅也滅絕了。這些悲劇的發生要追溯到很久以前的古羅馬時代。

公元前46年,在裘里斯·凱撒統治的極盛時期,他個人出資興建了一個體現羅馬帝國威力的廣場。竣工時舉行了一場與之匹配的規模宏大的祭祀活動。由於當時羅馬競技場的嗜血傳統,凱撒便命人將大量的野生雄獅趕進場內, 挑逗它們與訓練有素的角鬥士搏鬥。被人從黑暗的地牢中趕到了刺眼的陽光下後,這些獅子開始瘋狂地撕咬殺人。幾百名手持長矛、利劍和獸網的角鬥士奮力沖殺,觀眾席傳來了此起彼伏的歡呼喝彩聲。歷史上沒有當時角鬥士傷亡人數的記錄,而當表演結束時,400多頭雄獅已倒地而亡。

那些死在凱撒及其前後的統治者手中的獅子幾乎毫無例外是從它們在北非的家園,即當今的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利比亞和埃及捕獲的。這些被稱為巴巴里雄獅(Barbary lions)或阿特拉斯雄獅(Atlas lions)的猛獸曾是古埃及人捕獵的對象,它們吞食過早期的__,也曾在歐洲人設計徽章時激發起他們的靈感。它們不朽的雕像守護著倫敦特拉法爾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它們從肩胛骨一直披到後背中部的華美鬣鬃聞名遐邇,肘部是叢生的鬃毛,濃密的鬃毛流蘇般從腹部一直延伸到大腿內側。他們比撒哈拉亞種的同宗獅子體形更健壯,寬闊的面龐上鑲嵌著一雙清澈的灰色眼睛, 那是曬白了的沙子的顏色,稍淡於南方獅子眼睛特有的琥珀色。

到了20世紀初,除了摩洛哥境內寒冷的阿特拉斯山區(Atlas mountains)殘存著一個巴巴里雄獅種群外,其餘的都已滅絕。即使在那種人煙稀少的地方,它們也只是得到了片刻的喘息。到了20世紀20年代, 這一小片避難所也沒有躲過人們的槍口,最後一頭有記錄的野生巴巴里雄獅於1922年被一個農民射殺。除了少量的皮毛和骨骼散落在歐洲的博物館中,巴巴里雄獅似乎已永遠地消失了。

然而就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城外有一個臨時的動物收養所,那裡也許有開啟巴巴里雄獅復活之謎的鑰匙。拉巴特動物園中有23頭獅子的血統可以直接追溯到19世紀它們生活在阿特拉斯山區的祖先——巴巴里雄獅。

在整個19世紀, 生活在阿特拉斯山區的柏柏爾人(the Berber)捕獲到活的巴巴里雄獅後,獻給摩洛哥蘇丹以代替賦稅。在馬啦喀什(Marrakech)和非斯(Fez)的皇宮中,這些皇家雄獅得到庇護,繁衍生息, 而其他野生巴巴里雄獅早已滅絕多時。20世紀70年代以來,它們一直被 飼養 在拉巴特動物園中,由獸醫布拉希姆·哈德納博士(Dr. Brahim Haddane)繼續看護著這一片僻靜的繁衍地。為了確保它們不會在災難中滅絕,哈德納已經把60頭巴巴里雄獅送到世界各地的動物園。如果巴巴里雄獅的基因依然存在,那麼正是從這些摩洛哥皇家雄獅和它們後代的體內人們將會找到這些基因。

為了尋找這些基因,一個來自牛津大學的研究小組必須首先對博物館中落滿灰塵的已知北非獅骨骼皮毛進行篩選。牛津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所(Oxford‘s Wildlife Conservation Research Unit)和分子進化研究小組(Molecular Evolution Research Group)已經在各自領域收集到了活著的或已經滅絕的獅子的樣本。除了從非洲和亞洲現代獅子種群身上採集到的組織和血液外,他們還收集到曾經生活在伊朗、南非好望角地區以及北非的獅子骨骼標本。藉助現代技術,遺傳學家從這些死去多年的骨骼中提取出DNA,從而提供了一本簡單易懂的巴巴里雄獅以及實際上所有獅子的「圖譜」。

比較已知種群的DNA, 根據得出的確鑿數據把獅子分成明顯不同的亞種——這是多年來科學界一直爭論不休的問題。除了與非洲獅分隔了10萬年左右的瀕危亞洲亞種外,對於不同種群之間的進化關系人們幾乎一無所知。即使是有100年歷史的陳骨, 用DNA鑒定出的結果也是相當明確的。然而遺傳學家面臨的是耗力費錢的尋找標記(某一種群所特有的基因順序)的過程。如果這些標記存在,而且科學家們也能找到它們,那麼從拉巴特動物園的獅子身上提取的血液樣本將輕而易舉地證實它們是否具有巴巴里雄獅的血統。

盡管這項研究剛剛起步,最初的結果卻令人歡欣鼓舞。如果皇室雄獅的血統真像歷史記錄中所講的那麼純,它們的子孫將註定再次回到阿特拉斯山脈的崇山峻嶺間。在這項研究中,最令人興奮的是布拉希姆·哈德納、牛津大學的研究小組和英國一個名為Wildlink的保護組織制定的將巴巴里雄獅放歸原來生息地的計劃。摩洛哥政府也已劃撥出阿特拉斯山脈北中部(the Middle and High Atlas) 150平方英里(400平方公里)的無人居住區,在那裡將進行首次放歸。這項研究一旦離開實驗室,真正的挑戰就要開始。遺傳學家面臨的放歸問題比起復雜的分子構成更令人望而卻步。他們也許得搭起柵欄,儲存各種獵物,還得教會被人飼養了幾代的獅子如何生存,包括學會懂得人類既不是它們的守護者也不是獵物,更不是獵殺它們的人。當地居民是能否實現放歸計劃的決定性因素,只有他們希望獅子回來,計劃才能進行。如果獅子能帶動旅遊業和相關的就業,這個計劃就一定能成功。柏柏爾人顯然支持這一選擇,他們將籌建旅遊公司,建造經營旅店並且——由於雄獅直接關系著他們的生計——保護它們不受傷害。這些曾因用巴巴里雄獅作賦稅而使它們免遭滅絕的獵人們將很可能再一次挽救它們。

『捌』 誰看過有一部電影裡面有一段是一頭老虎在河邊對戰三頭公獅,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老虎)VS(獅子)
1933年的英國為了拍攝一部電影,犧牲了三隻雄獅。開始是西伯利亞虎(東北虎)與雄獅打鬥,沒一會獅子就被咬死了。於是換了只孟加拉虎(華南虎)再與雄獅打鬥,沒料到孟加拉虎雖然體型小、但更加兇猛,又把雄獅咬死了。英沒辦法,只好換了只體態更小的蘇門答臘虎,就是現在視屏中的這只,體重才250磅。大家讀看到結果了。最後為了劇情需要,硬是用槍結果了這只小蘇門答臘虎的性命。這是那部電影的英語字幕介紹上說的,絕對真實。不妨去谷歌查一下。
這部片很老了,可憐是那3隻排練的獅子都掛了,備用老虎都沒派上場就全勝!
本來聽些外國朋友說,劇情里安排獅子獲勝,到後來,連續的獅子敗退導致了老虎的勝利。老虎改寫了劇情,老虎每每用死亡留給對方,從不留情。最後死於槍下。因為這代表西方國家敗給了東方。但西方人總是不承認,一味膜拜獅子,妖魔化老虎!這下知道為什麼獅子王要那麼拍攝了吧~~西方人也是夠YY得……
老虎身體結構均勻,獅子重心向前。老虎可以站立雙手換著拍打,也可以雙手重拍。雙腳也是武器,像袋鼠踢腳般用,尾巴可以幫助坐立時進行拍打,保持重心!

『玖』 一部電影.主角是一個全身紅色的人.他頭上有兩只角 左手比右手大很多 然後還有一條尾巴

地獄男爵 Hellboy(2004)

導演:吉爾莫·德爾·托羅
編劇:吉爾莫·德爾·托羅
主演:朗·普爾曼/約翰·赫特/塞爾瑪·布萊爾/道格·瓊斯/魯珀特·伊文斯
類型:動作/奇幻/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 俄語
上映日期:2004-04-02(美國)
片長:122分鍾/ 132分鍾(導演剪輯版)

『拾』 有個大獅子 海怪 劇尾幾個人進入大海 的是什麼電影

這是影片《納尼亞傳奇3:黎明踏浪號》,百分百准確。

導演:邁克爾·艾普特
編劇:克里斯托弗·馬庫斯/斯蒂芬·麥克菲利/邁克爾·彼得羅尼/C·S·劉易斯
主演:本·巴恩斯/斯堪德·凱恩斯/喬芝·韓莉/威爾·保爾特/西蒙·佩吉/更多...
類型:家庭/奇幻/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閱讀全文

與大長紅色尾巴獅子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迷人的保姆電影通中文字幕 瀏覽:107
中國電影音樂聯奏分譜 瀏覽:552
四大家族電影粵語版 瀏覽:808
人嚇人完整版電影 瀏覽:335
電影院海報空白圖片 瀏覽:349
2020泰國百合電影 瀏覽:614
日本關於愛情的電影免費 瀏覽:731
韓國女殺手的電影名字三個字 瀏覽:428
雪國列車中文電影 瀏覽:592
國產老電影7080年代大全 瀏覽:670
有時候要停有時候也要沖什麼電影台詞 瀏覽:824
美國有個摔跤的明星電影明星叫什麼名字 瀏覽:664
國外驚悚水怪電影大全 瀏覽:500
泰安市聖大電影城 瀏覽:853
電影老師好的背景音樂 瀏覽:696
頂級特工電影大全完整版 瀏覽:396
電影中好聽的男女主角名字 瀏覽:378
王寶強電影少林寺演員表 瀏覽:600
有一部游戲改編電影叫什麼 瀏覽:296
感人的英文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