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青丘山三大神獸神獸電影

青丘山三大神獸神獸電影

發布時間:2022-09-27 12:33:27

1. 山海經里的異獸都有哪些:山海經異獸排名實力

1、山海經里的異獸如下:

異獸蠃魚、異獸孰湖、異獸窮奇、異獸駁、冉遺魚、異獸鵸鵌、異獸讙、神靈帝江、異獸天狗、

異獸畢方、異獸猙、異獸勝遇、異獸狡、西王母、異獸鸞鳥、異獸鸚鵡、異獸數斯、異獸玃如、

異獸豪彘、神靈女媧、異獸鹿蜀、異獸狌狌、異獸肥遺1、異獸肥遺2、異獸羬羊、異獸顒、

異獸鳳凰、異獸虎蛟、異獸瞿如、異獸蠱雕、異獸彘、異獸猾褢、異獸長右、異獸狸力、

異獸赤鱬、異獸灌灌、異獸九尾狐、異獸猼訑、異獸鯥、異獸旋龜、神靈誇父、異獸巴蛇。

2、排名:無具體實力排名先後。

(1)青丘山三大神獸神獸電影擴展閱讀:

《山海經》是從戰國時期到漢代初年經多人編寫而成的一部古書,是一部集古代多類學科於一體的曠世奇書,文字簡潔,內容豐富,結構嚴謹。全書共分18卷,分《山經》5篇,《海經》13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

《山海經》是中國古代神話的源頭,書中記載了上古神話400多個,例如:精衛填海、誇父追日、女媧補天、後羿射日、黃帝戰蚩尤、共工怒觸不周山、鯀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追回息壤殺死鯀以及大禹治水等故事。這些神話故事是浪漫主義文學的萌芽,對後世文學藝術影響深遠。

《山海經》還是一部講解古代自然地理的書,書中記載了100多個邦國、550座山巒、300條水道以及邦國的地理、風土人情等。書中所錄的邦國有:雙頭國、三首國、女子國、丈夫國、大人國、小人國等等,真是讓人賞心悅目,產生無限暇想,增長許多知識。

《山海經》整部書從東、南、西、北四個方面介紹了中華大地的山川寶藏,特別是一些異鳥怪獸、奇花異石,讓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再加上質朴的沒有任何修飾的文字,給人一種走進了洪荒、走進了原始時代的神密而又敬畏的感覺。

參考資料:網路-山海經

參考資料:網路-山海經異獸

2.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

九尾狐九尾狐在仙界是極稀罕的種族,很少過群居生活,喜好隱蔽於山谷,一般分散在仙界各層,許多人終其一生甚至連妖狐的面也未曾見著。盛傳妖狐具絕世之容姿,蓋世之智能,而妖狐的皮毛更是珍品中的極品,其中享譽最高的又屬九尾狐狸。只出沒於高山嚴寒地帶,一般小妖狐誕下一百年後既可化為人形,無一不是絕貌傾城。九尾狐的皮毛為淡若無色的淡白,眼瞳為血的深紅,銀白色的九尾狐,皮毛如月華般清濯明凈的銀色,皎潔出塵。

九尾狐出沒時有一個特徵,是會有沙沙聲,像是雞毛撣子擦過紫檀木桌面的聲音。因為狐狸練成人形,最難修煉的,就是狐狸尾巴!尾巴有九條,既顯示了它狐媚的深厚功底,又暗示了它向人類藉助陽氣時的困難,因為尾巴的繁復很容易使其露出馬腳。因此,其尾巴的構造恰恰符合古文化的辯證法:能力越高,麻煩就越多。

窮奇結合天神、怪獸、惡人三位一體,真實面目不可破解的奇怪生物。《淮南子·地形訓》高誘註解它稱之為北方天神,身體好像老虎騎著兩條龍。《山海經·西次四經》則說它長得象牛,叫起來象野狗,長著粗硬而不光滑的毛,還要吃人。但《海內北經》又說窮奇象虎,長著翅膀,吃人總是從頭開始吃,吃的人總是披頭散發。《左傳》則將之類同饕餮和檮杌,說它是少皥氏不才子,因為總是詆毀忠直的人被人們稱為窮奇。《神異經》總結了它的種種特質,描述它是一種生活在西北,長得像虎有翅膀,喜歡吃人的怪物。它能聽懂人說話,聽到人爭吵就去吃有理的一方,聽說有人忠誠有信義就去咬人的鼻子,但聽說有人凶惡不講道理反而會贈送自己咬死的動物。相比饕餮等怪獸,窮奇顯得更具個性和智慧,但是這種喜歡接近人的習慣大大影響了它作為怪獸的神秘魅力和實力評價。

【異獸】蠃魚

【原文】

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於洋水,其中多黃貝①;蠃魚,魚身而鳥翼,音如鴛鴦,見則其邑大水。

【注釋】

①黃貝:據古人說是一種甲蟲,肉如蝌蚪,但有頭也有尾巴。

【譯文】

邽山,蒙水從這座山發源,向南流入洋水,水中有很多黃貝;還有一種蠃魚,長著魚的身子卻有鳥的翅膀,發出的聲音像鴛鴦鳥鳴叫,在哪個地方出現那裡就會有水災。

【異獸】孰湖

【原文】

崦嵫之山①,有獸焉,其狀馬身而鳥翼,人面蛇尾,是好舉人,名曰孰湖。

【注釋】

①崦嵫之山:即崦嵫山,神話傳說是太陽落入的地方,山下有蒙水,水中有虞淵。

【譯文】

崦嵫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是馬的身子而鳥的翅膀,人的面孔而蛇的尾巴,很喜歡把人

抱著舉起,名稱是孰湖。

【異獸】窮奇

【原文】

邽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嗥狗,是食人。

【譯文】

邽山,山上有一種野獸,形狀像一般的牛,但全身長著刺蝟毛,名稱是窮奇,發出的聲音如同狗叫,吃人。

【異獸】駁

【原文】

中曲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駁,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譯文】

中曲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馬卻長著白身子和黑尾巴,一隻角,老虎的牙齒和爪子,發出的聲音如同擊鼓的響聲,名稱是駁,是能吃老虎和豹子的,飼養它可以避戰爭。

【異獸】冉遺魚

【原文】

英鞮之山,涴水出焉,而北流注於陵羊之澤。是多冉遺之魚,魚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馬耳,食之使人不眯①,可以御凶。

【注釋】

①眯:夢魘。

【譯文】

英鞮山,涴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陵羊澤。水裡有很多冉遺魚,長著魚的身子蛇的頭和六隻腳,眼睛長長的像馬耳朵,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睡覺不做惡夢,也可以辟凶邪之氣。

【異獸】鵸鵌(biéfū)

【原文】

翼望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鵌,服之使人不厭①,又可以御凶。

【注釋】

①厭:通「魘」,夢中遇可怕的事而呻吟、驚叫。

【譯文】

翼望山,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普通的烏鴉,卻長著三個腦袋、六條尾巴並且喜歡嘻笑,名稱是鵸鵌,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做惡夢,還可以辟凶邪之氣。

【異獸】讙

【原文】

翼望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讙,其音如奪百聲①,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癉②。

【注釋】

①奪:競取,爭取。這里是超出,壓倒的意思。

②癉:通「疸」,即黃疸病。中醫將此病症分為谷疸、酒疸、黑疸、女勞疸、黃汗五種,認為是由濕熱造成的。

【譯文】

翼望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一般的野貓,只長著一隻眼睛卻是三條尾巴,名稱是讙,發出的聲音好像能賽過一百種動物的鳴叫,飼養它可以辟凶邪之氣,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黃疸病。

【神靈】帝江

【原文】

天山,有神焉,其狀如黃囊①,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②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③。

【注釋】

①囊:袋子,口袋。

②渾敦:用「渾沌」,沒有具體的形狀。

③帝江:即帝鴻氏,據神話傳說也就是黃帝。

【譯文】

天山,山裡住著一個神,形貌像黃色口袋,發出的精光紅如火,長著六隻腳和四隻翅膀,渾渾

沌沌沒有面目,他卻知道唱歌跳舞,原本是帝江。

【異獸】天狗

【原文】

陰山,有獸焉。其狀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譯文】

陰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野貓卻是白腦袋,名稱是天狗,它發出的叫聲與「榴榴」的讀音相似,人飼養它可以辟凶邪之氣。

【異獸】畢方

【原文】

章莪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①,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②。

【注釋】

①畢方:傳說是樹木的精靈,形貌與鳥相似,青色羽毛,只長著一隻腳,不吃五穀。又傳說是老父神,形狀像鳥,兩只腳,一隻翅膀,常常銜著火到人家裡去製造火災。

②訛火:怪火,像野火那樣莫名其妙地燒起來。

【譯文】

章莪山,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鶴,但只有一隻腳,紅色的斑紋和青色的身子而有一張白嘴巴,名稱是畢方,它鳴叫的聲音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在哪個地方出現那裡就會發生怪火。

【異獸】猙

【原文】

章莪之山,無草木,多瑤、碧。所為甚怪。有獸焉,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曰猙。

【譯文】

章莪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瑤、碧一類的美玉。山裡常常出現十分怪異的物象。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赤豹,長著五條尾巴和一隻角,發出的聲音如同敲擊石頭的響聲,名稱是猙。

【異獸】勝遇

【原文】

玉山,有鳥焉,其狀如翟而赤,名曰勝遇,是食魚,其音如鹿,見則其國大水。

【譯文】

玉山,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野雞卻通身是紅色,名稱是勝遇,是吃魚類的,發出的聲音如同鹿在鳴叫,在哪個國家出現就會使那個國家發生水災。

【異獸】狡

【原文】

玉山,有獸焉,其狀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見則其國大穰。

【譯文】

玉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狗卻長著豹子的斑紋,頭上的角與牛角相似,名稱是狡,發出的聲音如同狗叫,在哪個國家出現就會使那個國家五穀豐登。

【神靈】西王母

【原文】

玉山①,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②,蓬發戴勝③,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注釋】

①玉山:據古人講,這座山遍布著玉石,所以叫做玉山。

②嘯:獸類長聲吼叫。

③勝:指玉勝,古時用玉製做的一種首飾。

【譯文】

玉山,這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西王母的形貌與人一樣,卻長著豹子一樣的尾巴和老虎一樣的牙齒而且喜好嘯叫,蓬鬆的頭發上戴著玉勝,是主管上天災厲和五刑殘殺之氣的。

【異獸】鸞鳥

【原文】

女床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翟①而五采文,名曰鸞鳥②,見則天下安寧。

【注釋】

①翟:一種有很長尾巴的野雞,形體也比一般的野雞要大些。

②鸞鳥:傳說中的一種鳥,屬於鳳凰一類。

【譯文】

女床山,山裡有一種禽鳥,形狀像野雞卻長著色彩斑斕的羽毛,名稱是鸞鳥,一出現天下就會安寧。

【異獸】鸚鵡

【原文】

黃山,無草木,多竹箭。有鳥焉,其狀如鴞,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鵡①。

【注釋】①俗稱鸚哥,羽毛色彩美麗,舌頭肉質而柔軟,經反復訓練,能模仿人說話的聲音。有許多的種類。

【譯文】

黃山,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鬱郁蔥蔥的竹叢。盼水從這座山發源,向西流入赤水,水中有很多玉石。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貓頭鷹,卻長著青色的羽毛和紅色的嘴,像人一樣的舌頭能學人說話,名稱是鸚。

【異獸】數斯

【原文】

皋塗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足,名曰數斯,食之已癭。

【譯文】

皋塗山,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鷂鷹卻長著人一樣的腳,名稱是數斯,吃了它的肉就能治癒人脖子上的贅瘤病。

【異獸】玃如(yīngrú)

【原文】

皋塗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鹿而白尾,馬腳人手而四角,名曰玃如。

【譯文】

皋塗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鹿卻長著白色的尾巴,馬一樣的腳蹄、人一樣的手而又有四隻角,名稱是玃如。

【異獸】豪彘(zhì)

【原文】

竹山,有獸焉,其狀如豚而白毛,毛大如笄①而黑端,名曰豪彘②。

【注釋】

①笄:即簪子,是古人用來插住挽起的頭發或連住頭發上的冠帽的一種長針。

②豪彘:即豪豬,俗稱箭豬。

【譯文】

竹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小豬卻長著白色的毛,毛如簪子粗細而尖端呈黑色,名稱是豪彘。

【神靈】女媧

關於女媧,有兩個故事。

一個是造人。女媧摶黃泥創造了人類,後來引繩入泥漿拖拉甩動,飛濺的泥點變成了很多的人(見後漢應劭《風俗通義》)。

另一個是補天,最早見於《淮南子·覽冥訓》。傳說上古時候,發生了一場自然界的大災變,天崩地塌,大火燃燒,洪水泛濫,惡禽猛獸殘害人民。(也有一說是共工和祝融爭位,弄倒不周山)女媧就熔煉五色石修補蒼天;斬斷鰲足代替天柱,將天撐起來。還殺死了興風作浪的黑龍,以拯救中原的人民。然後燒蘆葦成灰,堵住了洪水。

【異獸】鹿蜀

【原文】

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注釋】

①謠:不用樂器伴奏的歌唱。

【譯文】

杻陽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馬卻長著白色的頭,身上的斑紋像老虎而尾巴卻是紅色的,吼叫的聲音像人唱歌,名稱是鹿蜀,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可以多子多孫。

【異獸】狌狌(xīngxīng)

【原文】

南山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有獸焉,其狀如禺①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②,食之善走。

【注釋】

①禺:傳說中的一種野獸,像獼猴而大一些,紅眼睛,長尾巴。

②狌狌:傳說一種長著人臉的野獸,也有說它就是猩猩的,而且它能知道往事,卻不能知道未來。

【譯文】

南方首列山系叫做鵲山山系。鵲山山系的頭一座山是招搖山,屹立在西海岸邊。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獼猴但長著一雙白色的耳朵,既能匍伏爬行,又能像人一樣直立行走,名稱是狌狌,吃了它的肉可以使人走得飛快

【異獸】肥遺(鳥)

【原文】

英山,有鳥焉,其狀如鶉①,黃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遺,食之已癘②,可以殺蟲。

【注釋】

①鶉:即「鵪鶉」的簡稱,是一種鳥,體形像小雞,頭小尾短,羽毛赤褐色,有黃白色條紋。雄性的鵪鶉好鬥

②癘:癩病,即麻風。

【譯文】

英山,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鵪鶉鳥,是黃身子而紅嘴巴,名稱是肥遺,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癒麻瘋病,還能殺死體內寄生蟲。

【異獸】肥遺(蛇)

【原文】

太華之山①,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②,其廣十里,鳥獸莫居。有蛇焉,名曰肥遺,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

【注釋】

①太華之山:就是現在陝西省境內的西嶽華山。

②仞:古時八尺為一仞。

【譯文】

太華山,山崖陡峭像刀削而呈現四方形,高五千仞,寬十里,禽鳥野獸無法棲身。山中有一種蛇,名稱是肥遺,長著六隻腳和四隻翅膀,一出現就會天下大旱。

【異獸】羬(xían)羊

【原文】

錢來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①。有獸焉,其狀如羊而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臘②。

【注釋】

①洗石:古人說是一種在洗澡時用來擦去身上污垢的瓦石。

②臘:皮膚皴皺。

【譯文】

錢來山,山上有許多松樹,山下有很多洗石。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羊卻長著馬的尾巴,名稱是羬羊,羬羊的油脂可以護理治療乾裂的皮膚。

【異獸】顒(yú)

【原文】

令丘之山,無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條風自是出①。有鳥焉,其狀如梟②,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顒,其鳴自號也,見則天下大旱。

【注釋】

①條風:也叫調風、融風,即春天的東北風。

②梟:通「鴞」,俗稱貓頭鷹,嘴和爪彎曲呈鉤狀,銳利,兩眼長在頭部的正前方,眼的四周羽毛呈放射狀,周身羽毛大多為褐色,散綴細斑,稠密而松軟,飛行時無聲,在夜間活動。

【譯文】

令丘山,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野火。山的南邊有一峽谷,叫做中谷,東北風就是從這里吹出來的。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貓頭鷹,卻長著一副人臉和四隻眼睛而且有耳朵,名稱是顒,它發出的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一出現而天下就會大旱。

【異獸】鳳凰

【原文】

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①,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②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注釋】

①風皇:同「鳳凰」,是古代傳說中的鳥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據古人說,它的形狀是雞的頭,蛇的脖頸,燕子的下頷,烏龜的背,魚的尾巴,五彩顏色,高六尺左右。

②膺:胸。

【譯文】

丹穴山,山中有一種鳥,形狀像普通的雞,全身上下是五彩羽毛,名稱是鳳凰,頭上的花紋是「德」字的形狀,翅膀上的花紋是「羲」字的形狀,背部的花紋是「禮」字的形狀,胸部的花紋是「仁」字的形狀,腹部的花紋是「信」字的形狀。這種叫做鳳凰的鳥,吃喝很自然從容,常常是自各兒邊唱邊舞,一出現天下就會太平。

【異獸】虎蛟

【原文】

禱過之山,泿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海。其中有虎蛟①,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首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②痔。

【注釋】

①虎蛟:傳說中龍的一個種類。

②已:停止。這里是止住、制止的意思。

【譯文】

禱過山,泿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大海。水中有一種虎蛟,形狀像普通魚的身子卻拖著一條蛇的尾巴,腦袋如同鴛鴦鳥的頭,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癰腫疾病,還可以治癒痔瘡。

【異獸】瞿如

【原文】

禱過之山,有鳥焉,其狀如䴔①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鳴自號也。

【注釋】

①䴔:傳說中的一種鳥,樣子像野鴨子而小一些,腳長在接近尾巴的部位。

【譯文】

禱過山,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䴔卻是白色的腦袋,長著三隻腳,人一樣的臉,名稱是瞿如,它的鳴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

【異獸】蠱雕

【原文】

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

【譯文】

再往東五百里,是座鹿吳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但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澤更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滂水。水中有一種野獸,名稱是蠱雕,形狀像普通的雕鷹卻頭上長角,發出的聲音如同嬰兒啼哭,是能吃人的。

【異獸】彘

【原文】

浮玉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

【譯文】

浮玉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老虎卻長著牛的尾巴,發出的叫聲如同狗叫,名稱是彘,是能吃人的。

【異獸】猾褢(huái)

【原文】

堯光之山,有獸焉,其狀如人而彘鬣①,穴居而冬蟄,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見則縣有大繇②。

【注釋】

①鬣:牲畜身上剛硬的毛。

②繇:通「徭」。

【譯文】

堯光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人卻長有豬那樣的鬣毛,冬季蟄伏在洞穴中,名稱是猾褢,叫聲如同砍木頭時發出的響聲,哪個地方出現猾褢那裡就會有繁重的徭役。

【異獸】長右

【原文】

長右之山,無草木,多水。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其音如吟,見則郡縣大水。

【譯文】

長右山,沒有花草樹木,但有很多水。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猿猴卻長著四隻耳朵,名稱是長右,叫的聲音如同人在呻吟,任何郡縣一出現長右就會發生大水災。

【異獸】狸力

櫃山,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①,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見則其縣多土功②。

【注釋】

①距:雄雞、野雞等跖後面突出像腳趾的部分。這里指雞的足爪。

②見:同「現」。縣:這里泛指有人聚居的地方。

【譯文】

櫃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小豬,長著一雙雞爪,叫的聲音如同狗叫,名稱是狸力,哪個地方出現狸力而那裡就一定會有繁多的水土工程。

【異獸】赤鱬(rú)

【原文】

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於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鱬①,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②,

食之不疥。

【注釋】

①赤鱬:也叫鯢魚,即現在所說的娃娃魚,有四隻腳,長尾巴,能上樹,屬兩棲類動物。

②鴛鴦:一種雌雄同居同飛而不分離的鳥,羽毛色彩絢麗。

【譯文】

青丘山,

英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即翼澤。澤中有很多赤鱬,形狀像普通的魚卻有一副人的面孔,發出的聲音如同鴛鴦鳥在叫,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疥瘡。

【異獸】灌灌(huòhuò)

【原文】

青丘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鳩①,其音若呵②,名曰灌灌③,佩之不惑④。食之不疥。

【注釋】

①鳩:即斑鳩,一種體型似鴿子的鳥。

②呵:大聲喝叱。

③灌灌:傳說中的一種鳥,它的肉很好吃,烤熟後更是味道鮮美。

④佩:這里是插上的意思。

【譯文】

青丘山,有一種禽鳥,形狀像斑鳩,鳴叫的聲音如同人在互相斥罵,名稱是灌灌,把它的羽

毛插在身上使人不迷惑。

【異獸】九尾狐

【原文】

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譯文】

青丘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狐狸卻長著九條尾巴,吼叫的聲音與嬰兒啼哭相似,能吞食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氣。

【異獸】猼訑(bóshī)

【原文】

基山,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

【譯文】

基山,山南陽面盛產玉石,山北陰面有很多奇怪的樹木。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羊,長著九條尾巴和四隻耳朵,眼睛也長在背上,名稱是猼訑,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會不產生恐懼心。

【異獸】類

【原文】

亶爰之山,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髦①,其名曰類,自為牝牡②,食者不妒。

【注釋】

①髦:下垂至眉的長發。

②牝:鳥獸的雌性。這里指雌性器官。牡:鳥獸的雄性。這里指雄性器官。

【譯文】

亶爰山,山間多水流,沒有花草樹木,不能攀登上去。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野貓卻長著像人一樣的長頭發,名稱是類,一身具有雄雌兩種性器官,吃了它的肉就會使人不產生妒忌心。

【異獸】鯥(lù)

【原文】

柢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①下,其音如留牛②,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③,食之無腫④疾。

【注釋】

①魼:即「胠」的同聲假借字,指腋下脅上部分。

②留牛:可能就是本書另一處所講的犁牛。據古人講,犁牛身上的紋理像老虎的斑紋。

③冬死:指冬眠,也叫冬蟄。一些動物在過冬時處在昏睡不動的狀態中,好像死了一般。

④腫:一種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膿性炎症。

【譯文】

座柢山,山間多水流,沒有花草樹木。有一種魚,形狀像牛,棲息在山坡上,長著蛇一樣的尾巴並且有翅膀,而翅膀長在脅骨上,鳴叫的聲音像犁牛,名稱是鯥,冬天蟄伏而夏天復甦,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患癰腫疾病。

【異獸】旋龜

【原文】

杻陽之山。怪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①,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②底。

【注釋】

①虺:毒蛇。

②為:治理。這里是醫治、治療的意思。底:這里與「胝」的意思相同,就是手掌或腳底因長期摩擦而生的厚皮,俗稱「老繭」。

3. 《捉妖記》胡巴原型源自《山海經》神鳥「四翼」

胡巴

一隻“Q彈”的“蘿卜”胡巴呆萌了整個夏天,嬰兒般的體態和一顰一笑的嬌態萌翻各路人馬。然而,胡巴的原型可不是什麼蘿卜,而是源自“四翼”神鳥。那麼,史籍中的“四翼”神鳥真的這么萌嗎?還有哪些萌萌的鬼怪呢?

妖王賣萌秘訣:

沒事就追自己的尾巴玩

《大聖歸來》里的妖王被打回原形後變成了一隻巨大的肉蟲子,這肉蟲子是大有來頭的。它的原型就是《山海經》里的渾沌。渾沌是古代的凶神,這只妖怪住在昆侖山以西,長得像狗或熊,渾身生著長長的毛。它長著眼睛卻什麼也看不見,長著耳朵卻什麼都聽不到。因為這個,連路都不能好好走。沒有五臟,肚子里就一根腸子,還是直通的,說白了它吃下去的食物,進去什麼樣,出來還是什麼樣。可就是這么一個連自己活下去都困難的妖怪,偏偏喜歡和好人作對。別看它自己走不好路,路過的人要去哪它都知道。如果路過的是好人,它就頂在前面死也不放人過去。如果路過的是壞人,它就搖著尾巴過去蹭蹭示好。沒事乾的時候,它就追自己的尾巴玩,玩高興了就仰天傻笑。這么一看,感覺這傢伙一點也不凶,反倒是挺萌的。

賣萌秘訣:

胡巴長有四隻翅膀、六條腿,唱歌跳舞樣樣精通

不過,關於渾沌的描述,《莊子》中說它面無七竅,形象其實更接近《山海經》中的帝江:“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沌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意思是說它形狀肥圓,像火一樣通紅,長有四隻翅膀、六條腿,雖然沒有五官,但是卻能夠通曉歌舞曲樂。是不是很熟悉?對了,這就是最近大熱的《捉妖記》中的小胡巴的原型,原來胡巴早就具備唱歌跳舞的天賦,除增加面部及刪去翅膀外,胡巴的形象還是比較尊重原型的。有人說,渾沌和帝江其實是一種上古神獸的兩種稱呼,果真如此的話,看著萌萌的胡巴,丑兮兮的妖王要哭暈在廁所了。

“咻”的一聲變身成了Q版孫悟空

唐代人馬總寫的《大唐奇事》講到了一隻萌萌的猴子美男。話說從前長安城裡有一個窮和尚帶了一隻神奇的小猴子叫賣。它非常聰明,能理解人類的話,你讓它做什麼它就做什麼,根本不需要訓練。

虢國夫人聽說了這件事,就把小猴子收留在了府中,從此以後小猴子就變成了夫人的玩具寵物,從早到晚在不離夫人身邊,夫人也非常喜歡它,覺得比養個八哥、養只大貓好玩多了。

半年後的一天,楊貴妃贈送給虢國夫人一株靈芝草,夫人把小猴子叫來,給它看讓它玩。突然,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小猴子突然倒在了地上,變成了一個小男孩。小正太長得超級端莊秀美,年齡有十西五歲。夫人被這一幕嚇呆了,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真人版孫悟空嗎?

猴子變的小男孩於是開口說話了:“夫人莫怕!我本姓袁。我從前偶然跟著父親進山采葯,在林中住了三年,我父親把一些不知名的葯草給我吃。忽然有一天,不知道吃了什麼葯,發生了奇怪的化學反應。我‘咻’的一聲就變身成了Q版孫悟空。我父親見狀知道闖了禍,他一害怕,就把我扔了。後來我就被蜀山和尚收養了,之後的事就是我被帶到夫人家來了。”

又過了三年,小正太徹底出落成了一枚絕世美男,但是這位猴子美男有一個怪癖,不吃人飯,只愛吃葯。忽然有一天,美男猴又變成了猴子,最後猴美男死了以後,大家奇怪地發現他變成了一個木頭人。

長鬍子的“公主”在鍋里眼淚汪汪

段成式著《酉陽雜俎》里記載了一個長須國的故事。唐代大足初年,有個讀書人隨著新羅國的使者乘船,被大風吹到了長須國。國王任命讀書人擔任宮中官職,同時招為駙馬。那個公主生得很美,好笑的是連她竟也長了幾十根鬍子。本來如花似玉的姑娘,有了鬍子顯得既滑稽又瞬間萌起來。

過了十多年,忽然有一天,長須國的君臣們突然都愁眉苦臉起來,國王哭著對他說:“我們國家將有災難,只有駙馬才能解救我們。”讀書人按照國王的指示找到龍王求助。龍王派人迅速去查找,過了很久,查的結果卻是根本沒有所謂的長須國。後來有人回報:“這個島的蝦應當是大王這個月的食物,前天已經捉來了。”龍王笑著說:“客人原來是被蝦迷惑了。”讀書人不解,龍王派人領著他去觀看,只見幾十個像屋子大小的鐵鍋,裡面全都裝滿了蝦,有五六隻紅色的大蝦,看見他就跳躍起來,像是求救的樣子,就差眼淚汪汪地說:“求求你了。”在讀書人的幫助下,這群“長須國”的大蝦精終於免於成為盤中餐的命運。如此萌萌噠又漂亮且富有人性的大蝦精,怪不得讀書人最後被它們打動了。

饕餮

賣萌秘訣:聲音像嬰兒,見到什麼吃什麼

其實《山海經》里許多神獸都擁有萌的一面:饕餮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吃什麼,由於吃得太多,最後竟然被撐死;白澤是昆侖山上著名的神獸,渾身雪白,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很少出沒,是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獸;九尾狐是青丘山中的一種野獸,形狀像狐狸卻長著九條尾巴,吼叫的聲音與嬰兒啼哭相似;當康外形像豬,卻長著大獠牙,它發出的叫聲就像在呼喚自己的名字;重明鳥兩目都有兩個眼珠,身形像雞,叫起來聲音像鳳凰一樣嘹亮動聽。它常常把身上的羽毛全部抖落,用光光的翅膀拍打著沒有羽毛的身子;屏蓬,頭猶如豬頭般,生兩個頭,各在一端,意志處處相對,一個頭想走那邊,一個頭想走這邊,扯來扯去,移不動尺寸之地。

賣萌秘訣:

虎倀 走路蹦蹦跳跳 打不過就哭著跑

除了《山海經》之外,唐代的志怪筆記小說里也講到了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鬼怪精靈,其中就有不少精怪堪稱“萌得人一臉血”。比如《宣室志·河東街吏》篇中的`油桶怪“俛而坐,交臂擁膝,身盡黑,居然不動”,此怪見到人竟然落荒而逃。南宋人洪邁編撰的《夷堅志·丙志》中有一篇《黃花倀鬼》,“虎倀”是一個穿著青衣的小童,身長二尺,臉色和鍋底差不多,青黑青黑的,像是微縮版的少年包青天。他拿著一幅白紙從門外蹦蹦跳跳地進來,一直走到楊起的身邊,想要把紙蓋在楊起的臉上。但是這個小人拿著紙離著楊起一尺來遠的地方,居然不能動了,就好像有人拉著他的胳膊似的。小人呆了,他站那長吁短嘆,打也打不過,上也上不去,於是這可憐的小人只能抹著眼淚遁了。類似的描述總讓人忍俊不禁,原來妖怪還有如此有趣的一面!

4. 《山海經》里的鹿蜀是什麼

山海經有言:往東三百七十里,是杻陽山。山南面盛產黃金,山北面盛產白銀。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馬卻長著白色的頭,身上的斑紋像老虎而尾巴卻是紅色的,吼叫的聲音像人唱歌,名稱是鹿蜀,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可以多子多孫。

5. 山海經裡面的神獸排名

山海經裡面的神獸排名
1、燭龍
《山海經▪大荒經》的記載,「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燭龍就是人們常說的燭九陰,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鍾山之神,可以說是最強的神獸,只因燭龍閉眼是黑夜,睜眼是白晝,呼氣為夏天,吸氣為冬天,且不眠不休,不吃不喝,萬年巋然不動,一動則山崩地裂。

2、應龍
應龍最早出現於人間是在黃帝時期,《山海經》《史記》中都有記載。據《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誇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應龍是唯一一個長有雙翼的中國龍類,地位崇高,相傳黃帝戰蚩尤時應龍斬蚩尤、誇父,在禹治洪水時,神龍曾以尾掃地,疏導洪水而立功,可見其實力之強悍。

3、畢方
《山海經·西山經》記載,「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這是指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鶴,只有一隻腳,紅色的斑紋和青色的身子而有一張白嘴巴,也就是畢方,它鳴叫的聲音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在哪個地方出現那裡就會發生怪火。

4、九尾狐
九尾狐,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奇獸,據《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郭璞注《山海經·大荒東經》,「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雲:「太平則出而為瑞。」可見九尾狐在此處是祥瑞的象徵,它的出現象徵著天下太平,誰娶了九尾狐誰就能多子多孫,大禹之妻塗山氏之女既是九尾狐,其實力亦是深不可測。

5、鳳凰
鳳凰是百鳥之王,《莊子·秋水篇》記載,「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實,非醴泉不飲。」而據《山海經·南山經》記載,「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鳳凰是中國著名的吉祥鳥,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和百鳥之王,它象徵吉祥和諧,代表著幸福的祥瑞,之所以把鳳凰放在最後,亦是如此。

6.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神獸有哪十個

【九尾狐】

省稱「九尾」,亦稱「九尾禽」。傳說中的異獸。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說始見於先秦,至漢傳為瑞祥之獸,象徵王者興。又,天下太平則現,象徵王者子孫繁息。

【吼】

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余。獅畏之,蓋吼溺著體即腐。 《偃曝餘談》有載。

【三足烏】

中國古代的太陽精靈、也被看作太陽運行的使者。中國古代傳說太陽中居住著三足烏,人們敬仰太陽,三足烏也被作為祥瑞的象徵來崇拜。據說由於三足烏一共有十隻,不停地在天空中運轉,導致地上遭受旱災和灼熱的煎熬。堯帝命令後羿將所有三足烏射殺,結果後羿射落九隻、留下一隻,從此太陽只有一個並且在傍晚落下。也有說法稱三足烏是服侍西王母的精靈。

【夔】(kui)

《山海經·大荒經》記載: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化蛇】

水獸。人面豺身,有翼,蛇行,聲音如叱呼。招大水。《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載

【英招】

人面馬身,有虎紋,生鳥翼,聲音如榴。號稱是替天帝看花園的神,但看起來充其量不過是只神獸而已。《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當康】

有牙的小豬狀,因叫聲而得名。可以預見豐年。《山海經(東次四經)》有載。

【飛廉】

鹿身,頭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說其為風伯。但我覺得應該是操縱風力大氣的神獸更合理。《楚辭(離騷)》有載。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幾種龍

【應龍】1.古代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相傳禹治洪水時有應龍以尾畫地成江河使水入海。2.古代傳說中善興雲作雨的神。

【螭龍】天成軒

關於螭龍有兩種說法:一說中國傳說中的龍的來源之一。也稱蚩尾,是一種海獸,漢武帝時有人進言,說螭龍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議置於房頂上以避火災;二說是龍九子中的二子,古書中雲:「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形體似獸,習性好張望或好險,成為今日廟宇殿頂、堂塔樓閣等高處的龍或屋上的獸頂、殿角的走獸,也可壓火災。)根據以上的說法,螭龍的原形應該是我們生活中的壁虎。
這種龍的特點是無鱗有鰭

【蛟龍】

又如:蛟虯(蛟與虯。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角的小龍。亦泛指水族);蛟螭(蛟龍。螭:傳說為蛟龍之屬的一種動物);蛟兕(蛟龍與兕牛)

又有古書說是無角龍

【虯龍】
拼音 qiú lóng

解釋 1.古代傳說中的有角無須的小龍。屈原《天問》:「虯龍負熊」。宋《瑞應圖》:「龍馬神馬,河水之精也,高八尺五寸,長頸骼,上有翼,修垂毛,鳴聲九音。有明王則見。」虯龍則是傳說中的瑞獸,「神馬」,「馬八尺以上為龍」,「兩角者虯」。

【燭龍】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獸。又名燭陰,也寫作逴龍。人面龍身,口中銜燭,在西北無日之處照明於幽陰。傳說他威力極大,睜眼時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閉眼時天昏地暗,即是黑夜。今文化史家認為,燭龍為北方龍圖騰族的神話,其本來面目應是男根,由男性生殖器蛻變而來。其產生晚於女陰崇拜時代。

蟠龍(注意,它無雲)

天不足西北,無有陰陽消息,故有龍銜火精以照天門中。(郭璞注《大荒北經》燭龍引《詩含神霧》)

7. 誰知道中國神話故事裡的一些神獸的名字

帝江

8.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大神獸十大凶獸,以及一些靈獸異獸

4靈:麒麟、鳳凰、龜和龍
4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4凶:混沌、窮奇、檮杌、饕餮
青龍,亦作「蒼龍」,古代神話中的東方之神。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自黃帝授命於天,威澤四方,龍就成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中國的象徵,而比較明確的定形是在漢代,從大漢朝開始,龍就被確定為皇帝的象徵與代表。在東方傳說中,青龍身似長蛇、麒麟首、鯉魚尾、面有長須、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而在西方神話里,龍更像是長翅膀的蜥蜴。
在中國,白虎是戰神、殺伐之神。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中,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了。
鳳凰在中國來說,是一種代表幸福的靈物。它的原形有很多種。如錦雞、孔雀、鷹鷲、鵠、玄鳥(燕子)等等...又有說是佛教大鵬金翅鳥變成的。鳳凰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又請鳳是有五種品種,以顏色來分的:紅是鳳、青是鸞鳥、白是天鵝、另有黃和紫的鳳凰又可說是朱雀或玄鳥。朱雀是四靈之一,也和其它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聯想起來就是朱雀了。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它也有從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祖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麒麟,亦作「騏麟」,簡稱「麟」,古代傳說中的仁獸、瑞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 被稱為聖獸王。且是神的坐騎
大家很熟悉的神鳥了,頭像雞,頷像燕,頸像蛇,胸象鴻,尾像魚。五德之鳥。
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特徵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倫,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安寧。」。《山海經·圖贊》說有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在《鬼穀子陰符七術》裡面講到:養志法靈龜。也就是培養意志要學習龜的意思。
靈龜是人們在動物圖騰中發現的一種常壽的動物,因此是長壽的代名詞。
張衡在《靈憲》中有一番描述:「蒼龍連蜷於左,白虎猛據於右,朱雀奮翼於前,靈龜圈首於後。」
因此,靈龜在我國古代神話中做為一種靈獸出現在記錄中。是「龍鳳麟龜」四大神獸之一。
神龍】
龍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傳說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後成為皇權象徵,歷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
傳說中的一種貪殘的怪物。古代鍾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以為裝飾。《呂氏春秋·先識》:「 周 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狼惡,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強者奪老弱者,畏羣而擊單,名曰饕餮。」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二六:「 紹聖 初,先人官 長安府 ,於西城 漢高祖 廟前賣湯餅民家,得一白玉奩,高尺餘,遍刻雲氣龍鳳,蓋為海中神山,足為饕餮,實 三代 寶器
據《山海經?海內北經》所載,指窮奇外貌像老虎,長有一雙翅膀,喜歡吃人,更會從人的頭部開始進食,是一頭凶惡的異獸。可是,同樣在《山海經》中,〈西山經〉一篇卻提到窮奇的另一種形象,該篇中的窮奇,外貌像牛,長著刺蝟的毛發,與〈海內北經〉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別。不過二者都是喜歡食人的凶獸,這方面則沒有分別
【混沌】
。《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雲:「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
【檮杌】
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
相傳是北方天帝顓頊的兒子,它還有名字叫做傲狠,難訓,由這幾個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為了。和窮奇一樣,檮杌後來也成了四凶之一。
【獬豸】
古代神裁製度下產生的著名神獸,又被稱為「法獸」。根據《論衡》和《淮南子?修務篇》的說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樣貌大致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發,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有一隻獨角,據傳角斷者即死,有被見到長有雙翼,但多數沒有翅膀。擁有很高的智慧,能聽懂人言,對不誠實不忠厚的人就會用角抵觸。後世常將普通羊飼養在神廟,用來代替獬豸
【九尾狐 】
省稱「九尾」,亦稱「九尾禽」。傳說中的異獸。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說始見於先秦,至漢傳為瑞祥之獸,象徵王者興。又,天下太平則現,象徵王者子孫繁息。
《南山經》:「(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耳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白虎通》:「德至鳥獸則九尾狐見
夔牛】(kui)
《山海經·大荒經》記載: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傳說中國東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體和頭象牛,但是沒有角,而且只有一條腿,渾身青黑色。據說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鳴般的叫聲,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會引起暴風。在黃帝和蚩尤的戰爭中,黃帝捕獲了夔,用它的皮製作軍鼓,用它的骨頭作為鼓槌,結果擊打這面鼓的聲響能夠傳遍方圓500里,使黃帝軍士氣大振、蚩尤軍大駭。
夔與天地同生 世上只有三隻 以上是第一隻 第二隻乃秦始皇所殺 但秦始皇沒有黃帝的功業 所以這只夔的皮做成的鼓就沒那麼神奇
【英招】
人面馬身,有虎紋,生鳥翼,聲音如榴。號稱是替天帝看花園的神,但看起來充其量不過是只神獸而已。《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赤焰獸】
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本是神農氏後裔,在一次大戰中,騎火龍的祝融大獲全勝,共工怒觸不周山,導致天河水傾瀉人間,為平衡水火之力,祝融派火龍遊走於地下,這火龍後裔的一支便是赤焰獸。由於泛濫四野的洪水是凡水,祝融收走火龍身上的三昧真火,作為其後裔的赤焰獸,便不再身具神火。即使如此,鋼筋鐵骨周身烈火的赤焰獸仍不是凡人所能打敗的。
《神魔志異.靈獸篇》赤焰獸 ∶萬火之精玄火鑒之守護異獸,周身赤焰,火毒洶涌,中人立死。傳聞
有異教密法,上古凶神,以赤焰魔獸催持八凶法陣,至為詭異。
白澤】
昆侖山上的神獸,著名的神獸,渾身雪白,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很少出沒,除非當時有聖人治
【重明鳥】
堯在位七十年,有積支之國,獻明鳥,一名雙晴言在目
【畢方】
一種鳥,型狀如鶴,一足,有紅色的紋和白喙。
【鬼車】
別名九頭鳥。色赤,似鴨,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愛入人家爍人魂氣。亦有說法稱九首曾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有凶咎。(此疑為個例)
《三國典略》、《嶺表錄異》、《正字通》、《古風》有載。
【橫公魚】
生於石湖,此湖恆冰。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枚煮之則死,食之可卻邪病。
【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長尾,能發巨聲。行走時銜著尾巴,休息時盤著尾巴。
《山海經(北山經)》有載。神異經(北方荒經)》有載
【飛廉】
鹿身,頭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說其為風伯。但我覺得應該是操縱風力大氣的神獸更合理。《楚辭(離騷)》有載。
【燭龍】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獸。又名燭陰,也寫作逴龍。人面龍身,口中銜燭,在西北無日之處照明於幽陰。傳說他威力極大,睜眼時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閉眼時天昏地暗,即是黑夜。今文化史家認為,燭龍為北方龍圖騰族的神話,其本來面目應是男根,由男性生殖器蛻變而來。其產生晚於女陰崇拜時代。
《山海經.大荒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又《海外經》:「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眠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晵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鍾山下。」參閱龔維英《原始崇拜綱要》。
《楚辭.天問》:「西北辟啟,何氣通焉?日安不到,燭龍何照?」又《大招》:「北有寒山,逴龍赦只。」
燭龍在雁門北,蔽於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淮南子·地形訓》)
天不足西北,無有陰陽消息,故有龍銜火精以照天門中。(郭璞注《大荒北經》燭龍引《詩含神霧》①)
《萬形經》曰:太陽順四方之氣。古聖曰:燭龍行東時肅清,行西時 ,行南時大 ,行北時嚴殺。(《易緯乾坤鑿度·卷上》)
《海外經》:「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眠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晵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鍾山下。」
諸說大同小異,顯系本自《海外經》和《大荒經》
【鳴蛇】
大體如蛇,但有四翼,發磐磐之音。見則大旱。《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載。
【諦聽】
相傳為金地藏菩薩坐騎,又稱「獨角獸」,「地聽」,「善聽」,乃九華山鎮山之寶。金地藏卓錫九華,立志修行,因有諦聽晝夜相隨,處處逢凶化吉,終成佛法。佛教尊稱諦聽為神犬,後人緣其曉佛理,通人性,避邪惡,視為吉祥的象徵。
諦聽集群獸之瑞像於一身,聚眾物之優容為一體,虎頭、獨角、犬耳、龍身、獅尾、麒麟足,形態別致,想像豐富。世人珍之為「鎮宅之寶」、「廟堂之尊」、「天地精靈」和「萬獸征物」,廣泛納為收藏。
【年獸】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獨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夫諸】
象鹿,但有四角。招大水。《山海經(中次三經)》有載
南海蝴蝶】
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須足,仍有八十斤,極其鮮美。《嶺南異物志》有載
【山蜘蛛】
巨蛛,大如車輪,其絲可止血。《南部新書》有載。
角端】
傳說中祥瑞之獸名。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日行一萬八千里,通曉四方語言。其說始見於漢。
《宋書·符瑞志下》:「角端者,日行萬八千里,又曉四夷之語,明君聖主在位,明達方外幽遠之事,則奉書而至。」
【蛟龍】
又如:蛟虯(蛟與虯。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角的小龍。亦泛指水族);蛟螭(蛟龍。螭:傳說為蛟龍之屬的一種動物);蛟兕(蛟龍與兕牛)
又有古書說是無角龍
蛟,龍屬。無角曰蛟。――《韻會》

9.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大神獸十大凶獸都指什麼

【化蛇】

水獸。人面豺身,有翼,蛇行,聲音如叱呼。招大水。《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載。

【英招】

人面馬身,有虎紋,生鳥翼,聲音如榴。號稱是替天帝看花園的神,但看起來充其量不過是只神獸而已。《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玄蜂】

其實就是巨蜂,腹大如壺,蜇人,有毒,能殺人。《楚辭(招魂)》有載。

【青牛】

出名主要是作為老子的坐騎。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土精成形是玉羊)。《嵩高記》、《錄異傳》有載。

【呲鐵】

形狀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鐵為食。排泄物利如剛,可作兵器。《神異經(中荒經)》有載。

【山臊】

山神,人臉猴身,一足,能說人話,而且會變化,特別喜歡吃蝦蟹。《神異經(西荒經)》、《國語(魯語下)》、《訴異記》有載。

【火鼠】

又名火光獸。生活在火山中(非現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燒的森林),重百斤(體形應甚大),毛長接近一米,細如絲,見水即死。用它的毛就可製成「火烷布」(如果臟了用火一燒就可變干凈)。《神異經(南荒經)》、《十洲記》有載。

【商羊】

一足鳥,招大雨。《說苑(辨物)》有載。

【訛獸】

別名誕。人面兔身,能說人言。喜歡騙人,言多不真。其肉鮮美,但吃了後也無法說真話了。《神異經(西南荒經)》有載。

【民鳥】(此為一字)

嘴為赤色,身為翠色。可御火。《山海經(西山經)》有載。

【欽原】

鳥,形狀象蜂,和鴛鴦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種巨蜂)。蜇獸獸死,蜇樹樹枯。《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鉤蛇】

蛇,身長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時於水中用尾巴鉤岸上動物食之。《水經注(若水)》有載。

【並封】

類豬,黑色,前後皆有頭。述盪則是左右有頭。《山海經(海外西經)(大荒西經)》、《周書(王會)》有載。:

【夫諸】

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山海經(中次三經)》有載。

【當康】

有牙的小豬狀,因叫聲而得名。可以預見豐年。《山海經(東次四經)》有載。

【山蜘蛛】

巨蛛,大如車輪,其絲可止血。《南部新書》有載。

【鳴蛇】

大體如蛇,但有四翼,發磐磐之音。見則大旱。《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載。

【南海蝴蝶】

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須足,仍有八十斤,極其鮮美。《嶺南異物志》有載。

【幽安鳥】

類似有條紋的小猴子,經常發笑,看見人則躺倒,因叫聲得名。《山海經(北山經)》有載。

【狸力】

豬狀獸,腳後有突起,聲音就像狗叫。應該是有操土之能。《山海經(南次二經)》有載。

【馬交】

類馬,白身黑尾,頭有一角,利齒,四足為爪,發音如鼓聲。以虎豹為食。一說可御兵。《山海經(海外北經)(西次四經)》、《管子(小問)》、《周書(王會)》有載。

【孰胡】

馬身鳥翼,人面蛇尾(與英招類似)。喜歡載人。《山海經(西次四經)》有載。

【媼】

似羊非羊,似豬非豬。在地下食死人腦,能人言。用柏枝插其頭方可殺之。《搜神記》、《晉太康地誌》有載。

【患】

身長數丈,類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腳於土中,雖在動卻不移開。唯灌酒能消。因為其為憂傷之氣所聚,酒能忘憂,所以可消。《搜神記》有載。

【九嬰】

水火之怪,為羿所殺。《淮南子(本經訓)》有載。

【飛廉】

鹿身,頭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說其為風伯。但我覺得應該是操縱風力大氣的神獸更合理。《楚辭(離騷)》有載。

【奚鼠】

巨鼠,居於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制衣被,為禦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聲可以傳千里,它的毛發可以召集鼠類。《神異經》有載。

【傲因】

類人,穿著破爛衣服,手為利爪。襲擊單身旅人,喜食人腦。舌頭暴長,有時伸出盤在地上休息,用燒燙的大石擲之,可殺。《神異經(西荒經)》有載。

【天狗】

傳說中神獸名。可禁凶害。其說始見於秦。
《山海經·西山經》:「陰山……有獸焉。其狀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禁凶。」

【三角獸】

傳說中瑞祥之獸名。頭生三角,王者法度修明則此物至。帝王儀衛有繪其像之旗。
《元史·輿服志二》:「三角獸旗,赤質,赤火焰腳,繪獸,其首類白澤,綠發,三角,青質,白腹,跋尾綠色。」

【九尾狐 】
省稱「九尾」,亦稱「九尾禽」。傳說中的異獸。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說始見於先秦,至漢傳為瑞祥之獸,象徵王者興。又,天下太平則現,象徵王者子孫繁息。
《南山經》:「(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耳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白虎通》:「德至鳥獸則九尾狐見。」

【九嬰 】
傳說中怪獸名。能噴水吐火,堯時出,作害人間,被羿射殺於北狄凶水之中。其說始見於漢。
《淮南子·本徑訓》高誘註:「九嬰,水火之怪,為人害……北狄之地有凶水。」

【山犭軍】
亦稱「hui子」。傳說中怪獸名。狀如犬而人面,見人則笑,其行如風。其現為大風災之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北山經》:「獄法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犬而人面,善投,見人則笑,其名山hui,其行如風,見則天下大風。」

【角端】

傳說中祥瑞之獸名。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日行一萬八千里,通曉四方語言。其說始見於漢。
《宋書·符瑞志下》:「角端者,日行萬八千里,又曉四夷之語,明君聖主在位,明達方外幽遠之事,則奉書而至。」

10. 《青丘狐傳說》中為什麼說靈狐是四大神獸

《青丘狐傳說》可以說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延續篇章了。

盤古開天闢地後,女媧賜予大地生機。靈狐、鳳凰、麒麟、青龍為女媧身邊的四大神獸,機智而又美麗的靈狐甚得女媧喜愛。在西周時期,女媧為平復人間的戰亂,將靈狐派至人間前來迷惑紂王,沒想到卻帶來了人間的災難(突然想起了「王者榮耀」中妲己寶寶說的一句話:快來和妲己玩耍吧。色慾沖昏,唉)。女媧震怒,將狐族趕去青丘,罰其栽培魅樹,上奉天帝。其實也可以稱之為四大「靈獸」。


閱讀全文

與青丘山三大神獸神獸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屍油電影所有女演員 瀏覽:708
英文名著和電影 瀏覽:794
命中註定電影英文歌歌詞 瀏覽:33
外星人龍電影大全 瀏覽:631
電影help英文影評 瀏覽:85
迷人的保姆電影通中文字幕 瀏覽:107
中國電影音樂聯奏分譜 瀏覽:552
四大家族電影粵語版 瀏覽:808
人嚇人完整版電影 瀏覽:335
電影院海報空白圖片 瀏覽:349
2020泰國百合電影 瀏覽:614
日本關於愛情的電影免費 瀏覽:731
韓國女殺手的電影名字三個字 瀏覽:428
雪國列車中文電影 瀏覽:592
國產老電影7080年代大全 瀏覽:670
有時候要停有時候也要沖什麼電影台詞 瀏覽:824
美國有個摔跤的明星電影明星叫什麼名字 瀏覽:664
國外驚悚水怪電影大全 瀏覽:500
泰安市聖大電影城 瀏覽:853
電影老師好的背景音樂 瀏覽: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