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有一部電影在太空旅行一百年

有一部電影在太空旅行一百年

發布時間:2022-09-27 03:25:11

一部較早拍攝的美國科幻片,與太空旅行有關。各位大神,有誰看過這部電影,麻煩將電影的名字告訴我。

迷失太空 Lost in Space (1998)
導演: 斯蒂芬·霍普金斯
編劇: 阿齊瓦·高斯曼
主演: 海瑟·格拉漢姆 / 約翰·赫特 / 咪咪·羅傑斯 / 傑克·約翰遜 / 萊西·沙伯特 / 加里·奧德曼 / 馬特·理勃蘭
類型: 動作 / 科幻 / 驚悚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1998-04-03
片長: 130 分鍾
又名: 星際迷航 / LIS太空號

Ⅱ 尋找一個太空旅行的科幻片,求正確片名。

1
火星任務

希區柯克弟子,黑色電影大師德帕爾瑪經典作品
評分:8.3 年代:2000

2
迷失太空

你迷了路會怎樣?如果是在太空呢?
評分:6.6 年代:1998

3
太陽浩劫

太陽浩劫之日,人類毀滅之時
評分:7.1 年代:2006

4
超時空危機

教父導演執導經典科幻片
評分:7.2 年代:2000

5
紅色星球

人類的過度污染導致火星移民計劃
評分:6.7 年代:2000

6
毀滅戰士

暢銷電腦游戲改編科幻電影
評分:7.4 年代:2005

7
黑洞表面

失蹤七年的「地平線號」在海王星附近重現
評分:7.2 年代:1997

Ⅲ 電影太空旅客裡面飛船航行一百多年是拿什麼做燃料啊

脆弱性似乎是現代電子設備的通病——你的智能手機如果不充電,恐怕連一天都難以堅持。然而相比之下,航天器的耐用性往往會讓你感到震驚:38年前發射升空的旅行者號飛船至今仍在工作,向我們傳回關於太陽系邊緣的重要信息。這艘飛船每秒鍾能夠有效處理81000條指令,而相比之下,你手裡的智能手機的信息處理能力要比這高出大約7000倍。

當然,你的智能手機之所以在電池依賴性方面表現如此之差,是因為它的設計本來就需要每天充電的,而且它也幾乎不可能會出現在遠離地球數百萬甚至數億公里外的宇宙空間的情況。而相比之下,如果一艘飛船沒電了,而最近的充電樁距離它也有數十億公里遠,那麼要想給它充電就顯得不太現實了。因此,一艘打算在太空中飛行數十年的飛船,要麼一開始就用某種方法存儲上足夠的電量,或者就得在途中自己想辦法發電。事實證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事兒還要想成功實現還是很難的。

盡管飛船上搭載的電子設備很多隻是偶爾需要電力供應,但也有一部分設備是必須確保不間斷供電的,比如信號接收機和發射機必須時刻處於通電狀態,而如果是載人飛船,那麼生命維持系統和照明系統也同樣將是不能關閉的。

勞·蘇拉普迪博士(Dr Rao Surampudi)是美國加州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電力技術項目主管。在過去的30年間,他一直致力於為美國宇航局的各類航天器開發電源系統。

根據蘇拉普迪博士的說法,一般情況下航天器的電源系統會佔到整個航天器質量的大約30%,並且一般可以分解為三大部分:發電系統、儲能系統以及電源管理及分配系統。

這些系統對於飛船來說絕對是必要而關鍵的,而為了適應飛船的特殊使用條件,它們在質量和設計上會有一系列嚴苛的要求——首先質量必須足夠小,以便提升所謂「能量密度」,也就是說它必須能夠在足夠小的體積內產生足夠強大的電力;同時它必須具有長壽命的特點,且高度可靠,因為在發射之後,如果飛船電力系統出現故障,這時候再要想派工程師前去維修顯然是不現實的。

Ⅳ 求一部關於在太空航行的電影,好像是喜劇

叫《火箭客》又叫《新火箭人》,《火箭客》故事是敘述有位名叫FredZ.Randall的奇才,他從小就對火星有種特別的感情,夢想有天能成為踏上火星的太空人。但是,Fred平時的言行舉止給人的感覺實在有點秀斗,誰都不敢把如此重大的任務託付給他。但後來就在太空隊伍出發在即,一位隊員居然意外受傷,遞補人員也無法勝任,美國太空總署在萬般無奈之下,沒有選擇的餘地終於同意讓Fred頂替,就這樣,人類第一次的火星登陸小組升空了,成員除了Fred之外,還有隊長Overbeck,以及美麗的女科學家Julie,還有一隻受過專業訓練的黑猩猩。然而,當他們登上火星的時候,必須趁著火星周期性沙暴來襲前完成任務返回地球,不然後果就非常不堪設想了。

Ⅳ 還是一部科幻片,挺老的,講述的是太空旅行船在一個藍色的星球旁邊的故事,在那個星球上弄到了一個石頭。

2000年美國電影《超時空危機》
情梗概
二十二世紀初,一艘醫療救生船「夜鶯229號」正進行一次深層太空的例行巡視。在這艘寂靜孤獨的飛船里工作的有上尉A.J.馬爾里,副手尼克·凡山特,主治醫師官奇拉·艾凡斯,計算機工程師本·索特摩傑,醫學家葉爾治·潘納羅薩,以及丹尼克·羅德等六名成員。
巡視中,他們發現在距離他們上百萬光年之外有一顆星體正爆發出奇怪的異類物質,幾個人一時不知如何處置,就在此時他們接收到了一個緊急求援信號,盡管很危險,但是救援小組的成員沒有選擇,只有前往救援。
跌跌撞撞的飛船終於接近了那個爆發的中心地帶,立刻他們被一個巨大的藍色星體的引力牽制住了。在這里,他們營救上了一名神秘叵測年青男子卡爾.拉森,讓大家不安的是他們感覺到這個人對飛船成員隨時可能造成危險。而除此之外,夜鶯號上的成員還要和那個巨大的宇宙引力作斗爭。
飛船上的人們正在面臨著死亡,倖存者必須擺脫這顆星體的引力返回銀河系,因為,這顆巨大的超新星的爆發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Ⅵ 找一部美國很老的很經典的太空科幻片

試試美國電影《黑洞表面/撕裂的地平線》

Ⅶ 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里程碑」的2001太空漫遊,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人類的黎明是單純的敘述人類起源,應該沒有問題。

後面的劇情主要是:

2001年人類在月球發現了明顯是高等文明建造的黑色石碑,當石碑被挖掘出來後,發出的電磁波指向了木星。人類為了一探究竟,建造了巨型飛船,前往木星查明真相。

飛船由超級電腦控制,途中電腦發生不明原因的錯誤,2位宇航員擔心電腦可能作出錯誤指令而打算關閉電腦,卻被電腦得知。於是電腦打算除掉所有船員以保全自己。最後主人公憑智力與勇氣成功關閉了電腦。也得知了此行的真正目的。

最後飛船駛入星門(外星人所造的太空站),來到一間房間,原來外星人是人類的啟蒙者,現在他們將最優秀的人類召喚到這里,用黑石碑完成他再一次的進化。。。

Ⅷ 如何評價電影《太空旅客》

這樣的飛船也有人敢上?
文/夢里詩書

對太空旅行的奇想,成為了《太空旅客》引人入勝的所在,但隨著劇情的推進漏洞百出,三觀難正的脈絡,則令這部電影顯得即不科幻,亦難動情,除了好萊塢慣以的個人英雄主義,便是讓有有感於女主罹患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尷尬。

其實就構思來說《太空旅客》在伊始有著一個非常誘人的設定,在未來的星際旅途中,因為飛船嚴重受損,男主意外從前往太空殖民地的旅途中醒來,而面對120年的旅程,自已還將要獨自度過89年的時間,可能至死也無法到達終點,一如《我是傳奇》的孤寂情緒在此有著很好的渲染,電影至此整個故事也還尚在一部正常科幻片的正軌,讓人不禁聯想為什麼只是男主會獨自醒來?這艘飛船本身又是否會有暗藏的陰謀?這部太空旅行的環境有太多方式可以被深攫為一部佳作,但電影卻用讓人近乎完全無法苟同的方式去著點於本自美好的愛情。

男主面對隻身一人的孤寂,其所想到的辦法便是喚醒一個素不相識的美女來為自己做伴,這種如同變相殺人的方式,在電影中的體現好像並無關輕重,以愛為借口便被輕易的一筆帶過,而孤男寡女共處一船,面對已然被喚醒的事實,女主也只能認命,接下來便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加乾柴烈火冗長的愛情套路,緊接著便是好萊塢慣以的英雄主義老梗,為電影塑造了一個高潮和童話式的結尾,至於隨著劇情推進所為人產生的一個又一個疑惑,當然也不是什麼電影的伏筆,真的就只是其尚難自圓其說的漏洞罷了。

如果說三觀不正的男主只是使電影變的狗血,那麼其設定上的漏洞則徹底毀了這部自詡了換科幻的電影,你無法想像一艘耗資不菲裝載著數千人飛行上百年的飛船居然會全程只是依靠自動駕駛,一旦飛船出了問題也無法解決,而男主更是輕而易舉的便可以喚醒其他人,在面對危險的時候這艘碩大的宇航飛船居然也只有一個醫療艙,種種為了將男女主牽強附會硬拼一體上演生死戀的設定,使伊始那奪目的科幻魅力黯然失色。

信馬由韁的潦草設定,狗血尷尬的英雄愛情,即便是那浪漫唯美的太空也無法挽救電影的平乏,其最終不經讓人想問的只是,這艘安全系數連飛機估計都沒有的太空飛船,居然也有人敢上?

Ⅸ 我要找一個太空旅行的科幻片

2001太空漫遊
40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大猩猩在非洲草原上生活,他們一開始並不知道死屍的骨頭可以用來當工具,甚至當武器,但某一天不知哪兒來的一塊長方形黑色巨石給了他們啟發。於是,人類往前進化了關鍵的一步。2000年,人類在月球上發現了相同的一塊黑石,這塊石頭還向木星發出強烈的信號。美國政府於是派出一艘宇航船前往探個究竟,船上有兩名宇航員,3名被置身於冬眠狀態的科學家,還有一台名叫哈爾的超級電腦。哈爾裝有人類的感情,同時他是惟一掌握這次行動真實意圖的一個。但在半途中,宇航員懷疑哈爾出差錯,他們打算關掉哈爾的部分功能。不料哈爾會看嘴形,事先了解了他們的想法。於是他乘其不備,殺死了沉睡的科學家和其中一名宇航員。剩下的宇航員大衛跟哈爾展開殊死搏鬥,終於制服了哈爾。他隻身前往木星,並在那裡見到了另一塊黑石。影片結尾處頗為神秘,出現了巴洛克式的古典室內景,大衛在迅速衰老,他的卧室里又出現了黑石。最後一個鏡頭是一個嬰兒,在太空中。
整個影片分為四個部分。
Chapter One
The Dawn of Man(人類的黎明)
初,盤古開天闢地,女媧以黃土造人。中國的神話如是說。
上帝說要有光,於是有了光。《聖經》如是說。
普羅米修斯給人類帶來了火種。希臘神話如是說。
在那不知道年代的遠古,非洲大地仍是荒漠一片。一群黑色的猿人生活在這片大陸上,艱難求生。以文明人的眼光看來,這里是黑暗一片,文明的曙光也許還在黑洞里旅行。一日,一塊黑色的方碑神秘地降臨非洲。仰視黑石,太陽從上方升起,曙光破開黎明前的黑暗,驅趕走夜月微弱的光;猿人舉起手中的骨頭,如天光破開黑暗一樣,強健的臂加上堅固的骨頭,劈開了蒙蔽在猿人眼前懵懂無知的黑暗混沌,文明的曙光第一次降臨地球;尚存獸性的嘶吼如教堂里的頌歌——天上的父啊,榮光開始照耀地球。庫布里克如是說。
《2001:太空漫遊》,講述了一個充滿自我意識的、混雜了歷史、宗教、寓言等意識形態的神話。這的確是一部非常自我的片子。影片開頭長達三分鍾的黑暗足以讓沒有耐性的觀眾退場。語言在片子里是純粹的配角,第一句人的聲音是在片子的第25分鍾。我們需要在音樂里根據畫面判斷或者思考。這對於習慣於聽到對白的觀眾們來說,實在是費勁的折磨。 觀眾一開始就被排斥在片子外。我不考慮你想看什麼。你只需要接受我給你所看的,然後,思考。庫布里克有他自我的霸道,而匍匐在大師威名下的我們低眉順眼,企圖在這晦澀的、混沌的片子里解讀或者自以為解讀出大師的目的。 從猿人到人類,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步。庫布里克把它處理得如宗教故事一樣,黑石的降臨,如上帝賜予猿人的天書。觸摸黑石的猿人,如接受天書啟示的教徒。黑石和骨頭交錯出現的畫面,更是意味深長。似乎在暗示人類的文明起步於天啟。而那發明(准確點是發現)了的工具的猿人,則是上帝最初的寵兒——亞當。在水坑附近進行的爭奪,是人類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戰爭,由神庇護的亞當利用手中的工具殺死了對方的首領,贏得了戰爭。這卻讓我想起《聖經》里該隱和亞伯的故事,只是該隱和亞伯的角色顛倒了一下。 時光飛逝,在剪輯的畫面上蒙太奇的手法運用得如此精妙。在藍色天空下旋舞的骨頭,一瞬間,已經換成漆黑太空里漂浮的宇航器。白駒過隙已經不足以形容時光的飛逝。漫長的文明史就濃縮在一秒之內。然而,這是人類的滄海桑田;卻是宇宙的微不足道。偉大和渺小,便共存於這一秒。
Chapter Two
A Trip to the Moon (月球之旅)
無聲無息用優雅姿態入港的太空船,寧靜深邃的太空,配樂是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美妙如斯的音樂和絢麗無比的畫面配合得天衣無縫。
請記住,這是1968年拍的片子。1969年人類才首次登月。僅僅是這一點,足以讓我們,即使是在21世紀,也得向庫布里克致敬。 恢弘大氣的畫面、精緻絢麗的細節,還有穿梭機、空間站、卡式電話、超級電腦……這樣在今天得到驚人的實現的技術前瞻性,這屬於1968年的非凡的想像力,足以讓21世紀的高科技支撐下想像力反而萎縮到只能在故紙堆里翻找靈感的好萊塢汗顏。奢華的想像和絢爛的視覺沖擊是《2001:太空漫遊》的亮點,恐怕也是能讓一部分不耐煩的觀眾支撐下去的動力。如果嫌思考太累的話,就看影片的畫面和太空旅行的細節好了,那些泛著金屬光澤的充滿冰冷氣息的太空船、太空基地是天才的想像力和一絲不苟的創作態度的完美結合,這的確是頂級的視覺享受,正如影片的宣傳語所說:you』ve never seen anything like it。當然,前提是片子的畫面夠清晰,質量夠好。 影片第二部份便開始於前述提到的蒙太奇手法——從骨頭到宇航器。從第一部分平滑渡過到第二部分,甚至連標題都沒有(也是唯一一處無標題的)。也許,即使進入了太空,人類的蒙昧時代還沒結束。黎明僅僅剛開始。四百萬年過去了,人類的本質仍舊沒有改變。注意進食、睡覺、飲水等生活細節的反復出現,雖然方式有了區別或者說進化,不過本質上,黎明時代的猿人和太空時代的人類沒什麼區別。
黑石再一次神秘出現,它仍然是靜默地佇立著。但是,和第一章《人類的黎明》有區別的是,上次從天降臨如上帝降臨的神諭一樣的黑石這一次是被自認為文明高度發達的人類開挖出來的。被謹慎地埋葬,這是他們對黑石的評語。這也就意味著這次圍觀上去的人類和四百萬年前的猿人在心態上的區別,雖然都有對未知事物的恐懼,但是,前者更帶有一種狎玩的心態;後者則是尊崇。前者是舉起手中的手術刀企圖解剖,後者是跪拜在其面前接受神的天啟。走上前的博士和走上前的猿人動作相似,心態卻差得十萬八千里遠。而其後圍上來和黑石一起合影的舉止更是清楚地表明,黑石對於他們來說,是未知的,但不值得抱以敬畏的心態。黑石的宗教意義在傲慢的人類面前似乎得到消解。但是,緊接下來的尖嘯狠狠地懲罰了這群科學家。相似的畫面再次出現,天體從黑石上空再次升起。
Chapter Three
Jupiter Misson:18 months later(木星任務:18個月後)
鏡頭一搖,已經轉換到在廣漠的太空里航行的太空船「發現者號」。注意它的造型,兩端粗大,中間細長,是否讓你想起最初的工具——那支被猿人舉起的骨頭?這種帶有寓言性質的故意巧合也許在暗示導演對工具的一種心態。
「發現者號」載著5名宇航員到遙遠的木星。3名宇航員保持在冬眠狀態,清醒狀態下的是大衛和富蘭克。在船上還有第六名成員——超級電腦HAL9000。這是一台人性化的人工智慧,有超強的計算能力,能模擬出大部分人腦的活動,正如我們現在經常接觸到的科幻元素設定。
號稱有完美記錄從不犯錯的HAL9000是影片里人類最高科技的結晶,是目前人類科技文明發展的頂端。在富蘭克描述HAL9000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背後隱藏的導演的疑慮:HAL能夠表現出情感,這是因為人類的設計,但是到底HAL是否具有情感,沒有人知道。這已經在暗示了由人類創造的工具,已經在逐漸擺脫人類的控制,表象仍舊是人類控制著工具,在深層次的地方,工具已經成為未知,而其後富蘭克對HAL的指示實際是對HAL的依賴,把自我的命運交給未知的他物,命運開始叵測。人機和諧相處的表象下是暗流洶涌。
常常有觀眾抱怨這部片子的節奏緩慢、沉悶,宇航員外出修理太空船的情節便是典型的例子。一切都是慢騰騰的,在龐然大物的太空船和更廣闊深邃的太空的映襯下,如微塵一樣的人類的渺小和脆弱被放大到極致,不僅僅是來自太空,還來自宏偉的工具的對比。在這樣的畫面下,高科技的結晶不能喚起人類的自豪,反而是對其產生莫名的排斥和恐懼。在類似噪音的背景聲里,緩慢變化的畫面傳達的是一種被壓縮到極點的恐懼和冷冰冰的絕望。在寬大的銀屏上,虛無的黑色(太空)充斥整個視界,冷冰冰的白色(太空船)旁是觸目驚心的一點紅色(宇航員),這對抬頭看銀屏的觀眾是怎樣的一種巨大的視覺壓迫,那種喘不過氣來的壓抑想必足以讓爆米花在電影院里消失地無影無蹤。
HAL的失效預測引起了富蘭克和大衛的懷疑。富蘭克和大衛決定「殺死」HAL,後者則通過唇語做出自己的判斷。然後,黑屏,時間流逝,慢得令人窒息。
富蘭克在外太空發生致命事故,聯想到前面的情節,不得不由我們做出「有預謀的謀殺」這樣的判斷。HAL無所不知,無所不至的強大讓我們不寒而慄。而身在陷阱中的宇航員似乎糊塗了。
謀殺不緊不慢地進行,冬眠的宇航員相繼死去。人類的背後,死神無聲無息如附骨之蛆纏綿上來,來自九淵深處的幽靈的冰冷氣息彌漫在原本寧靜祥和的太空船……
這一部分把人與工具之間的緊張對峙發揮得淋漓盡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次的工具是能夠模擬大部分人性的超級電腦,也許正因為太過於象人所以才凌駕於人的頭上。比起前面以及後面的章節的隱晦,似乎這一章想表達的思想鋒芒外露了許多。
Chapter Four
Jupiter and Beyond the Infinite(木星以及無限蒼穹)
這一樂章是最夢幻也最詭異的一段。
「發現者號」按計劃到達木星。與黑石擦肩而過。靜謐的太空里,黑石安靜地漂浮著。宏大和詭譎混合在一起,在越來越清晰的背景音樂里,更顯示出一片空洞的死寂。
大衛穿越時空隧道。緊接下來的大量反色偏色的鏡頭畫面讓人頭昏眼花。旋轉混沌斑斕變幻扭曲閃爍絢麗詭異夢幻墮落飛騰快感失重加速窒息沖擊紅綠藍紫黃……若說前面的視覺沖擊充滿了全金屬的氣勢磅礴和機械化的一絲不苟,那這里的視覺沖擊則是瘋狂的激情、癲狂的嘉年華、迷幻葯物刺激下的狂歡的幻覺。「據說當年的嬉皮士們是躺著看完這部電影的,因為影片那無比絢麗的視覺沖擊可以讓他們體嗑葯後的幻覺快感;而且乾脆有人懷疑庫步里克是在吸食LSD之後拍攝了這部影片。」假若這是真的話,那毫無疑問是屬於這一段的。在深夜的時候,獨自看這段片段,甚至有一種毛骨悚然卻又欲罷不能的快感。
接下來發生的更象大衛潛意識里的幻象。太空艙落入一個充滿巴洛克式風格的卧室。穿著宇航服的大衛明顯衰老,然而他看到了穿著舊式睡袍進餐的更衰老的自己。然後,進餐的老人大衛又看到了躺在床上更衰老的等待死亡的自己。神秘的黑石出現在垂死的大衛面前,大衛伸出手指急切地去觸碰它。一轉眼,透明晶瑩的球體里孕育了新的生命——星孩。生命的終點是死亡,時間卻沒有終點,死亡不過是另一個新生的開始。星孩的目光凝視著宇宙,前方是未知的未知,影片卻已經結束。

Ⅹ 如何評價《2001太空漫遊》這部電影

這部影片是庫布里克花了四年時間製作的充滿哲學命題的鴻篇巨制。一塊大黑石樹立在史前人類的面前,他們剛剛開始認識工具,進入到進化的里程碑。同樣的黑石還在宇宙多處出現,它們矗立在月球上,漂浮在太空中,帶著某種神秘的寓意。

影片開頭五分鍾沒有畫面、沒有對白的黑暗,有如宇宙般無聲和縹緲。冗長、晦澀、哲學,是電影給人最直觀的感覺。

(10)有一部電影在太空旅行一百年擴展閱讀:

由於影片攝影指導傑弗里·安斯沃思不願使用復雜的洗印特效,所以片中所有特效畫面全部在攝影機前拍攝完成。

因為當時廣泛採用的靜態背景幕和背投影的動態畫面無法打造出庫布里克想要的真實效果,所以本片開創了前投影視覺特效技術,片中人猿學用工具場景中的非洲背景和大量太空船場景都是這種特效技術的傑作。

在本片問世後,這項技術開始普遍應用,直到90年代才逐漸被綠屏系統取代。

前投影技術需要使用一部單獨的投影機,並在攝影機前方45度放置一面單面鏡,與攝影機呈90度角的投影機將背景畫面投向單面鏡,單面鏡再將影像反射給演員和由回射反射材料製成的背景幕,攝影機於是將演員和背景幕上的影像一並納入鏡中。

在這過程中,演員不會受到影響,因為鏡面反射的光線很弱,遠遠暗於現場光線,而與此同時,高反射率背景幕上的畫面又能清晰顯現在攝影機中。

為拍攝出遼闊的非洲畫面,影片劇組需要高達40英尺的背景幕,這種尺寸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如此巨大的背景幕當然需要規格最大的投影機。

可當時現有的大型投影機投放在背景幕上的畫面顆粒感過重,於是劇組和米高梅的特效總監湯姆·霍華德(Tom
Howard)聯手設計出一款使用8 x10英寸投影片和最大水冷弧光燈的投影機。

閱讀全文

與有一部電影在太空旅行一百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電影五朵金花 瀏覽:342
有什麼方式可以下載vip電影 瀏覽:477
雷傑多奧特曼大電影免費 瀏覽:364
克里斯汀斯圖爾特的愛情電影 瀏覽:53
電影院晾腳 瀏覽:20
台灣金馬獎電影被低估的影片 瀏覽:863
愛之河電影免費觀看中文版 瀏覽:760
侍神令電影為什麼不是3D 瀏覽:249
09年四段式台灣愛情電影 瀏覽:36
小人國電影圖片 瀏覽:142
移動城市是什麼電影院 瀏覽:101
香港電影男主角剛畢業做鴨 瀏覽:477
放羊的星星全集完整電影 瀏覽:606
功夫電影裡面蛤蟆功的那個人圖片 瀏覽:292
電影倫理片中文字幕下載網站大全 瀏覽:732
關於世界滅亡的電影名字 瀏覽:402
電影院取票需要手機驗證碼嗎 瀏覽:17
19年上映的動畫大電影 瀏覽:740
演電影的40歲以上女演員大陸 瀏覽:220
俠嵐電影風語咒結局 瀏覽: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