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評價《南京,南京,》這部電影
正面評價
具有震撼力
陸川的這部作品極具震撼力,每一個暴行、獸行都被活生生地從歷史中挖掘出來,重新編織到這部敘事史詩當中。攝影師曹郁採用的黑白影像讓畫面極具張力,影片一開始就有一種遙遠的歷史感。這絕對不是一部娛樂性的電影,但是,作為歷史的回憶和見證,它獨樹一幟(《華爾街日報》影評人Joe Morgenstern評)。這部電影展示了女性在戰爭中所經歷的折磨與煎熬。《南京!南京!》是一部經典之作,陸川將觀眾帶入了戰爭瘋狂的無以言說的恐懼當中,真實地刻畫了戰爭的復雜性及英雄主義(Robin Menken評) 。
風格大膽
影片的後半部分以拉貝先生的「安全區」為圓心,刻畫了范偉、高圓圓所飾角色為代表的小人物,在民族與個人遭受生死存亡之際,所做的種種保全自己和保護他人的行為。這部分中,由於避難於「安全區」的難民多為青年女性,因此側重展現了日軍對中國婦女所做的姦淫擄掠的獸行,其中涉及到慰安婦等。值得玩味的是,連接這兩段篇章的是兩個人物:一個是中國小戰士「小豆子」,一個是日本軍人角川,是他們勾勒了整個影片的輪廓。而後者日本人角川更是《南京!南京!》貫穿始終、著墨最多、最立體豐富的第一主角。角川在影片中表現了人性善良的一面,他不僅對戰爭有反思,還最後釋放了兩個中國俘虜,並自殺。角川的視線使得《南京!南京》成為一部風格大膽的作品(《揚子晚報》評) 。
人物塑造成功
《南京!南京!》塑造了一系列個性鮮明的中國女性形象,和所有優秀戰爭片一樣,柔美的女性和法西斯的刺刀形成強烈的對比。江一燕飾演的妓女小江也是影片中的焦點人物;而江一燕也把妓女的妖媚和放縱表現得入木三分,但是並沒有遺失女性的愛心和寬容,當日本人包圍了難民營,勒令難民營的領導人交出一百名中國女性,江一燕和其他幾十個中國女孩子勇敢地站了出來,用一種接受恥辱的形式捍衛尊嚴(新浪網評) 。
反面評價
《南京!南京!》講故事的方式不算高明,情節的演化並不是層層遞進的,而是通過人類暴行不斷的堆積來釋放觀眾的淚水。《南京!南京!》邏輯演化的鬆弛和無力其實也體現在了男主角日本兵角川的覺醒方式上,一個國家寫給另一個國家悔過書是由一個害羞、不善言語的日本兵來執筆的,良知的歸來起源於一個男人的處子情節和他的懷鄉病,就是說善的果實是紮根於一種非常不可靠的邏輯基礎上,並且這種刻意的邏輯尋求反而阻斷了良知的直接抵達,面對如此殘暴的行徑,人性善惡的戰斗沒有必要以多愁善感的方式婉轉完成(《東方早報》評) 。
㈡ 如何評價《南京!南京!》這部電影
《南京!南京!》塑造了一系列個性鮮明的中國女性形象,和所有優秀戰爭片一樣,柔美的女性和法西斯的刺刀形成強烈的對比。
江一燕飾演的妓女小江也是影片中的焦點人物;而江一燕也把妓女的妖媚和放縱表現得入木三分,但是並沒有遺失女性的愛心和寬容,當日本人包圍了難民營,勒令難民營的領導人交出一百名中國女性,江一燕和其他幾十個中國女孩子勇敢地站了出來,用一種接受恥辱的形式捍衛尊嚴。
創作背景
《南京!南京!》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故事。陸川決定拍這部電影前徵求過不少前輩的意見,其中吳宇森建議說這樣的題材應該再等一段時間再拍。促使陸川快刀斬亂麻下定決心拍攝的是呂克·貝松。
2006年6月,陸川與呂克·貝松吃午餐,呂克·貝松告訴他,《南京!南京!》是正餐必須先拍,其他都是點心。
㈢ 南京南京電影深度解析
有一個片段,當10多名日本士兵沖進教堂時,他們看到許多中國人聚集在裡面。都是老人、弱者、病人和殘疾人。有些人甚至手裡拿著槍。在日本士兵沒有任何指示的情況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舉起了手。然後一大群人跟著他。最後,一個天真的小女孩也舉起了手。
我們應該從當時人們的思想開始。在當時的滿清政府時期,中國是一個封建社會。許多人不知道一個人物,但他們的思想相當無知,許多人習慣了被壓榨。作為第一個舉手的老人,他經歷了從滿清到中華民國的變化。
在當時的侵華戰爭中,老人可能認為這些都是想成為皇帝的主人,只要他投降,就不會傷害平民。那些拿著槍的傷號早就害怕了。
現如今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發展迅速。沒有人會踐踏它。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永遠不會回來。每個人都可以學習文化知識,不再是無知和無知。讓我們記住歷史,展望未來......
㈣ 南京南京影評
以一個全新升級的,大家情與理上很有可能沒法進行的角度進行描述。一部精彩紛呈的影目從此篇首。雄渾厚重的歷史時間是絕沒有明亮的顏色的,搖晃模糊不清的黑與白光圈好像更可以把人拉到那慘忍的修羅場上。
那一年的金陵城,日自己的匪軍踩踏,全部人性的劣根一下子都在這兒顯現出來。屠戮者的人間天堂,無辜者的地獄,都是在那一年的南京市。與很多很多同類型電影不一樣的是,《南京南京》推陳出新,竟借一個不是很起眼睛的日本士兵的眼來勾畫這一出悲劇,戰事下滅亡的人性
角川是一個平常的日本士兵,聽領導命令到達南京市,他並不是傳統式日軍侵華電影的日本兵,他好像也有一些人性的心地善良因素。錯殺我國美女學生後,他連連致歉,站也站不穩;幫首長洗澡的時候,他眼裡都是盼望思念,想念家鄉的圓月與家裡的媽媽
㈤ <南京南京>電影拍的怎麼樣
暴民對《南京南京》的攻擊讓我見識到了最醜陋的中國人。
一部優秀作品能被如此多人齊聲討伐,實在是驚了人的群體行為。在此懶得提網路暴力雲雲,只說說這些生而為『人』的傢伙。
初聞《南京南京》被口誅筆伐是讓我不能接受的,這是一部世界級的好電影,它有寫實的劇情和意義,有震撼的感官和場面,是一部由一撮優秀有建設能力的團隊製作的電影。偏偏卻能有人對它不爽。大體看了一看,既如所料又驚愕了一身;以日本軍官為視角,以真實歷史為背景,以寫實手法為基礎,僅此竟就足以戳漏一個「愛國者」的本我,讓它渾身燥熱,讓它歇斯底里,讓它綳筋,嘶叫。
我不能完全理解病夫的姿態,卻可以大概看個兩三。既然它們不能接受這樣的電影,那要知道『不接受』這三字無非就是他的局限性遭到的一擊敲打,倘若這樣的局限性還合乎工業時代一個有尊嚴的人的底線的話,或許還允許被理解和原諒。而我所見的,就是這些人難以啟齒的齷齪頭腦。
它們總有一些匪夷所思的邏輯。以亡魂的名義,它們不接受日本兵不完全有昭和青年組成的事實,不接受死去的中國人多是未有抵抗而死的普通人,不接受投降的中國士兵的存在。以日軍視角拍攝,思想上存在了拍攝重演日軍祭祀的念頭,以及編排了日本兵自殺死在花里這樣的劇情,這就證明了導演陸川的媚日賣國傾向。
我想了想,以理科的慣用做法,觀察《南京南京》《1942》被嗆了又嗆,《金陵十三釵》躲過一劫,《捍衛者》這樣的爛片被大加贊揚;當中有何變數耶?
有的人啊,它們看不得看不起,看了《1942》《南京南京》,災難人性和思考隸屬於他們腦子之外的世界,只有『中國人不如日本人厲害』這樣的想法能在他們腦袋裡面安家,什麼樣的劇情都能向著這個方向推測。畢竟,這就是它們最在乎的。
細細數下來當然怪不得他們自己,人生下來就開始遭到莫名其妙的教育嘛,最後在生活中過分缺乏實際,就不得不夢游在一些副食里了,譬如打小鬼子,想著萬一打小鬼子能提升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呢。鬼子呢,不能太厲害,得站著給咱們打,這才出氣;鬼子得兇狠邪惡,得殺下一片和自己不相乾的人,要是哪天蹦出來一個有點像人的鬼子,哪怕那鬼子心一軟,救下幾個人的命,單這情形也是大不敬又賣國的,自然不能接受;對了,它們裡面少數聰明些的還得給這不敬又媚外的情形按幾個好聽的名字,叫「對法西斯批判不夠徹底」。
侵略鬼子老家的美夢也是得做的,且和鬼子侵略中國不一樣,這叫昭昭天命。自然的,思想這么親切,它們也喜歡鬼子的一些符合「不大不敬不賣國」的東西,像在瓜島餓死病死之前鬼子的自殺沖鋒,鬼子的殺降傳統,鬼子的絕對服從就往往得到它們的認可。
這就是最醜陋的中國人每天乾的事,一群烏合之眾,日本鬼子的脫胎轉世
㈥ 南京南京到底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南京,南京》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故事。片中有兩條線索,通過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國士兵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經歷,揭示在1937年南京瘋狂殺戮強奸掠奪的背後,戰爭對人性的摧殘。 影片是從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開始。盡管有大批的國民黨士兵潰逃出城,但與此同時,也仍然有大量不願意投降的士兵留了下來,在這座城市的街頭巷尾展開了無望而慘烈的抵抗。其中就有國民黨精銳部隊一員的陸劍雄(劉燁)。 在抵抗最終失敗之後,在數十萬中國人的鮮血終於染紅長江之後,南京全城淪為一片死地。唯一尚有生機存留的,就是位於金陵女子學院的「安全區」。在這里,大量的難民因為拉貝的「納粹」身份而暫時獲得了喘息的機會。而實際主持安全區難民工作的,則是拉貝的秘書唐先生(范偉)和歸國女教師姜淑雲(高圓圓)。 但是,在日軍的眼中,所謂「安全區」,只不過是一個囤積了大量女性資源的「倉庫」。而拉貝的德國人身份,在強勢的日本軍隊面前,也只不過是一塊隨時可以扯去的遮羞布。而中國的女人們,則用她們的身軀不僅僅拯救著隱藏在難民營的男人,也在拉貝面前書寫了一段中國人堅強的歷史。 日本軍人的形象塑造,是這部電影的一大突破。作為佔領者的他們,當然可以享受某種意義上的正常生活。但是,在南京這座戰爭因素被極端放大的城市中,即使是佔領者,即使面對的只是別人的屈辱和死亡,也仍然難以逃避自身的靈魂震盪甚至拷問。 角川(中泉英雄)是日本十六師團的一名普通士兵。被隊友稱為「讀過書的人」的他,敏感、涉世未深,甚至在參戰之前都還沒有交過女朋友。而他的同鄉隊長伊田(木幡龍),則已經是一名老兵,一名職業軍人。在南京城作為佔領者的「生活」中,體驗過種種為了維持這種「生活」而付出的人性的代價。角川最終做出了他的選擇:他把兩名中國倖存者送出了南京城,然後舉槍自殺。 這部電影完全突破了以往種種關於南京慘案的歷史著作和文藝作品中的那種對中國人存在的刻意抹殺,對「無能的中國人」的錯誤描述;為世界觀眾了解這段歷史,提供了一種嶄新的視角,也是在南京災難中,中國人的民族形象的全新書寫。在新的高度上為中國歷史上這一段慘痛的往事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歷史思考。 主要角色: ·陸劍雄(劉燁飾):留守南京的國民黨軍官,在日軍佔領南京後英勇犧牲。 ·姜淑雲(高圓圓飾):歸國女教師,用自己柔弱的身軀奮力承擔起拯救他人的責任,最終死在日軍槍下。 ·唐先生(范偉飾):約翰·拉貝的秘書,從最初的明哲保身,貪生怕死,到最後挺身而出,英勇就義,完成了一次靈魂的涅盤。 ·角川(中泉英雄飾):侵華日軍。在這場戰爭中逐漸崩潰,最終走向毀滅。幕後故事: 南京!南京!兩個黑色的驚嘆號,突兀而醒目。導演陸川說,這是當年日軍侵入南京城時的聯絡信號。在電影《可可西里》拍攝間隙,他曾對攝影師曹郁說:「拍完這個,咱們拍南京大屠殺吧。」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這個突如其來的念頭再未被提起,直到一家國外電影公司送來劇本,邀請他來拍攝,題材正是南京大屠殺。 但是陸川無法接受這個外來的劇本。劇情中,西方人再次扮演起拯救弱者的「辛德勒」,只是這一次被拯救者由猶太人換作了中國人。這令他產生了無法抑制的抗拒:「南京大屠殺的意義並不是外來者的拯救與保護。70年前,一方是災難的承受者,一方是災難的施加者,但這是降臨在兩個民族之上的共同災難。」 在動筆構思自己的劇本時,有關南京大屠殺的研究現狀,令他感到驚訝。一方面,由於70年前的中國沒有完善的戶籍制度,這使得有關屠殺受害者的調查與統計異常困難。加上國內的相關研究和田野調查工作起步相對較晚,隨著時間的遠逝,一些史實已開始變得模糊。另一方面,我們已習慣於用一種哭訴的哀腔來講述這段歷史,「而哭訴的聲音是弱者的象徵,對於旁聽者是沒有說服力的。」 這部電影突然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在近期拍攝和上映的所有以南京大屠殺為主題的電影中,投資8000萬元的《南京!南京!》是唯一一部完全本土化的電影。「從中國人自己的角度來梳理清楚這段史實,以嚴肅的態度和人性的角度來為這段公案進行論證。」陸川這樣評價工作的意義,「用電影的方式為歷史串聯起那些真實的證據底鏈。」 真實,成為這部電影的第一要素。 從籌備到殺青花了4年時間的影片《南京!南京!》,近日終於通過了審查。導演陸川在自己的博客上激動地宣布此事,並「謝謝所有人,所有的等待」。《南京!南京!》送審的過程花了5個月,終於得到被通過的好消息,但陸川本人卻並不輕松,「現在過審了,可以沖印拷貝了;但音樂要做、聲音要混,可能要到拷貝做出來了才能稍微松一口氣吧。」一直以來,陸川都夢想《南京!南京!》可以在日本公映,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南京大屠殺的真相。當記者問及該片去日本公映的事情進展如何時,陸川說:「電影就像我的孩子。這個階段的任務,是為他弄到一個合法的出生證。至於上不上得了名牌大學,這是後一個階段的任務了。」 作為該戲的男一號,劉燁在戲中飾演一名中國軍人。目前,故事大綱還沒有曝光,劉燁談到了該戲的劇情:「其實南京淪陷後,有幾十萬人沒有投降,在南京城裡打游擊。有一千多個血性漢子就堅守在一條街的拐角里,跟侵華日軍對峙,最後日本人動用了飛機,把他們全部都炸死了——這是真實的事情,我演的就是其中一個軍官。」對於這部戲,劉燁最得意之處就是全戲沒用一次替身。不過一說起電影本身,劉燁就變得嚴肅起來:「以前我們也拍過很多戰爭片,這部戲的最大不同在於,偏向性沒有那麼強,沒有那麼誇大。導演很希望日本青年能夠看到一段教科書上從沒有講到過的歷史。」 導演: 陸川 主演: 劉燁 高圓圓 范偉 秦嵐 江一燕 中泉英雄 類型: 劇情/戰爭 出品: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星美傳媒集團 上映: 2009年4月22日(國內)
㈦ 《南京 南京》是一部什麼電影好看嗎
《南京,南京》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故事。片中有兩條線索,通過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國士兵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經歷,揭示在1937年南京瘋狂殺戮強奸掠奪的背後,戰爭對人性的摧殘。 影片是從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開始。盡管有大批的國民革命軍士兵潰逃出城,但與此同時,也仍然有大量不願意投降的士兵留了下來,在這座城市的街頭巷尾展開了無望而慘烈的抵抗。其中就有國軍精銳部隊一員的陸劍雄(劉燁)。 在抵抗最終失敗之後,在數十萬中國人的鮮血終於染紅長江之後,南京全城淪為一片死地。唯一尚有生機存留的,就是位於金陵女子學院的「安全區」。在這里,大量的難民因為拉貝的「納粹」身份而暫時獲得了喘息的機會。而實際主持安全區難民工作的,則是拉貝的秘書唐先生(范偉)和歸國女教師姜淑雲(高圓圓)。 但是,在日軍的眼中,所謂「安全區」,只不過是一個囤積了大量女性資源的「倉庫」。而拉貝的德國人身份,在強勢的日本軍隊面前,也只不過是一塊隨時可以扯去的遮羞布。而中國的女人們,則用她們的身軀不僅僅拯救著隱藏在難民營的男人,也在拉貝面前書寫了一段中國人堅強的歷史。 日本軍人的形象塑造,是這部電影的一大突破。作為佔領者的他們,當然可以享受某種意義上的正常生活。但是,在南京這座戰爭因素被極端放大的城市中,即使是佔領者,即使面對的只是別人的屈辱和死亡,也仍然難以逃避自身的靈魂震盪甚至拷問。 角川(中泉英雄)是日本十六師團的一名普通士兵。被隊友稱為「讀過書的人」的他,敏感、涉世未深,甚至在參戰之前都還沒有交過女朋友。而他的同鄉隊長伊田(木幡龍),則已經是一名老兵,一名職業軍人。在南京城作為佔領者的「生活」中,體驗過種種為了維持這種「生活」而付出的人性的代價。角川最終做出了他的選擇:他把兩名中國倖存者送出了南京城,然後舉槍自殺。 這部電影完全突破了以往種種關於南京慘案的歷史著作和文藝作品中的那種對中國人存在的刻意抹殺,對「無能的中國人」的錯誤描述;為世界觀眾了解這段歷史,提供了一種嶄新的視角,也是在南京災難中,中國人的民族形象的全新書寫。在新的高度上為中國歷史上這一段慘痛的往事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歷史思考。
㈧ 《南京!南京!》影片內容是什麼
《南京!南京!》劇情介紹:1937年12月13日,時為國民政府首都的南京城淪陷,部分官員棄城逃亡,但仍有許多官兵留守,誓死保衛這個大廈將傾的城池。宋錫濂部軍官陸劍雄(劉燁飾)協同戰友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他們微弱而頑強的抵抗最終被壓制,數以萬計的中國軍民成為俘虜,在槍炮聲中血染長江。
金陵女子學院安全區,女教師姜淑雲(高圓圓飾)奔波往復,盡力幫助和拯救所有來此避難的同胞,但獸性大發的日軍早已虎視眈眈盯上了藏身於此的婦女。拉貝的秘書唐先生(范偉飾)小心應付,委曲求全,為了保護家人而做出錯誤的選擇,他也為此付出代價。
舞女小江(江一燕飾)縱使逃亡避難也不願拋卻女性的柔媚,她在關鍵時刻的選擇則在其女性的外殼下注入一份剛強;日本人角川(中泉英雄飾)隨部隊進駐這個千瘡百孔,破敗不堪的城池,在這個人間煉獄,他的心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
(8)南京南京到底是一部怎樣的電影擴展閱讀
《南京!南京!》是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由陸川執導,劉燁,高圓圓,范偉,秦嵐,中泉英雄等主演。影片通過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國士兵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經歷,揭示了戰爭對人性的摧殘。2009年4月22日,該片在中國內地公映。同年該片獲得第57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金貝殼獎等獎項。
《南京!南京!》角色介紹:
1,陸劍雄
陸劍雄,中國國民黨最精銳部隊的下級軍官,在破城之際,連同十萬名沒有來得及撤離的士兵一起陷入了日本軍隊的包圍之中。他和那些不希望投降的士兵組織了一場沒有希望而慘烈的抵抗。抵抗失敗後他親身經歷了最終蔓延至全城的大搜捕和大屠殺。
2,唐天祥
一個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他的生活徹底陷入了黑暗和恐慌。他有美麗的妻子,妹妹和女兒,城破的時候,他相信拉貝對他的保護,對日本軍隊抱有幻想。
㈨ 南京南京電影簡介
簡介: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時為國民政府首都的南京,部分官員棄城逃亡。但仍有許多官兵留守,誓死保衛這個大廈將傾的城池。宋希濂部軍官陸劍雄(劉燁飾)協同戰友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他們微弱而頑強的抵抗最終被壓制,數以萬計的中國軍民成為俘虜,在槍炮聲中血染長江。
在抵抗最終失敗之後,數十萬中國軍民遭到殘忍殺戮,南京全城淪為一片死地。唯一尚有生機存留的,就是位於金陵女子學院的「安全區"。大量的難民涌到這里尋求救助。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拉貝,歸國女教師姜淑 雲(高圓圓飾),金陵女子學院魏特琳女士,積極營救中國難民,用他們的勇敢和堅毅與日本人周旋。
但獸性大發的日軍早已虎視眈眈盯上了藏身於此的中國婦女。於是舞女小江(江一燕飾),雖然生存在社會的最底層,但在國家危難的時刻,為了拯救其他婦女,她堅定地站了出來。唐先生(范偉飾)這樣懦弱的知識分子,雖然對凶暴的日軍小心應付,委曲求全,為了保護家人而出賣同胞,但在痛失愛女和小姨子後,難掩良心的詰問,最終選擇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
日兵角川(中泉英雄飾),在這場戰爭中,作為佔領者,在日軍對中國人的殺戮中,他從一個士兵變成一個麻木的機器,沒有靈魂的人是可悲的,他活在空虛和罪惡之中,逐漸走向崩潰。最後,他在痛苦的折磨中把槍口對准了自己。
(9)南京南京到底是一部怎樣的電影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
1、陸劍雄。
陸劍雄,中國國民黨最精銳部隊的下級軍官,在破城之際,連同十萬名沒有來得及撤離的士兵一起陷入了日本軍隊的包圍之中。他和那些不希望投降的士兵組織了一場沒有希望而慘烈的抵抗。抵抗失敗後他親身經歷了最終蔓延至全城的大搜捕和大屠殺。
2、姜淑雲。
美麗的中國女性,拉貝的秘書。姜淑雲和所有難民營的領導共同奮斗,希望能保全難民營里二十萬人的生命,但是她們發現,她們的身軀和生命難以阻擋每天前來搜捕男人,強奸婦女的日本軍人。對於姜淑雲而言,這位在歐洲學習回來的女老師內心中還有一個隱秘的願望:記錄下這段慘烈的歷史,讓全世界的人知道。
3、唐天祥。
一個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他的生活徹底陷入了黑暗和恐慌。他有美麗的妻子,妹妹和女兒,城破的時候,他相信拉貝對他的保護,對日本軍隊抱有幻想,他覺得日本軍隊會帶來秩序。他甚至因此而學起了日語,並協助日本軍隊在南京城中開設慰安所,他甚至出賣了陸劍雄等潛伏在難民營中的士兵。當他已然失去了一切時,他決心反抗。
㈩ 如何評價陸川導演的《南京!南京!》
相對來說,這已經算真實了。網上的差評無非是,導演沒有價值觀,沒有立場,敘事混亂。確實,整部片子想要敘述的東西太多,然而影片時間有限,壓縮到最後,就成了一團雜亂。但不可否認,片子在國內抗戰類題材上,已經屬於較為難得的好片了。首先,關於主人公角川的問題,他是導演塑造出的一個「有良知」的士兵嗎?並不是,他升任了小隊長。侵華時期,一個日本非軍校畢業的普通士兵從新兵干到升任小隊長,肯定不是連只螞蟻都捨不得殺的善人,甚至,在電影沒敘述的地方,他一樣殺人如麻,一樣罪惡滔天。無意殺死中國婦女時的震驚與膽怯也好,對本國慰安婦產生感情也好,最後忍受不了自殺也好,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不是因為這人有良知,只不過是一時之間承受不住了,他的戰友也會覺得稀鬆平常,未來也會有承受不住自殺的其他人,也會有殺人如麻但是無意殺了人也會感到膽怯的人,也會有和某個婦女產生感情但是最後不得而終的人,再怎樣,都正常不過。這不是善良,有良知,只是人性而已。戰爭不過是把惡與情緒放大無數倍罷了,不論是對敵的,還是自身承受的,都是這樣。其次關於立場問題,《我的團長我的團》也是沒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團長本身就是個糾結至死的人,並沒有《亮劍》中酣暢淋漓的戰斗和鐵血男兒的精神。姜文的《鬼子來了》也一樣,沒有覺悟很高的鄉民,用日本俘虜換白面,和侵略者勾肩搭背一家親,直至最後才明白自己無意間引狼入室。沒有義勇作戰的中國軍人,沒有覺悟很高的村民,沒有猥瑣不堪的日軍,有的只是深深的諷刺。這就是一部分戰爭的縮影,也更貼近真實的戰爭,壓抑,混亂,讓人喘不過氣,也讓人感到悲傷和憤怒。能夠使群眾產生這樣激烈的反應,影片的宣傳效果就已經達到了。至於為大眾所忌諱的民族傷疤,由於曾經弱小自卑而表現出的強烈自尊,我想還是不要過度強調為好。以搏擊為例,憤怒與懦弱都不是一名優秀搏擊運動員該有的素質,什麼時候民眾學會正視歷史,含而不發,但關鍵時刻沉著冷靜眾志一心,什麼時候中國就真正立於不敗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