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物以類聚,人以媽分
只要全職帶孩子後,媽媽就不配有名字了。
都被冠以孩子名字,叫"XX媽媽"。
如果有了二胎,那麼媽媽連名字都不能固定了,就在老大名字和老二名字之間自由切換,完全取決於打招呼的人,是認識老大的,還是認識老二的。
這就是人參。
媽媽的社交圈基本就是孩子的社交圈,圍繞著孩子展開。
我一直以為,天下媽媽大同小異,但隨著我越來越深入的話題,才知道,媽媽和媽媽之間,有時差距大得像鴻溝。
有的是背道而馳。
有的是吊打。
01
家門口的校車候車點就三個孩子坐車。
一個上幼兒園的西裔小女孩,父母在外國人中顏值極其普通,但小女孩好看得驚天動地。
連那麼丑的校服,穿到她身上,就成了時裝。
一個三年級的混血男孩,走憂郁王子那一卦的,顏值高得過目難忘。
還有一個就是姐姐,是純種中國人,顏值和那兩個相比,就斷崖式的下降。
可憐的姐姐,就這么被無情碾壓。
她唯一能碾壓回去的,就是她有一個弟弟,無敵煩人那種。
西裔小女孩3歲模樣。
每天候車時,她的媽媽手裡躺著一疊裁成掌心大小的四方紙,上面寫著全是中國的拼音,還有一張寫著Te。
媽媽一張張地考小朋友,不滿意的時候親自糾正,孩子不耐煩讀的時候,媽媽大了嗓門訓斥。
如果不是媽媽說英語,任何人聽了都覺得就是常見的中國家長,在外面也會凶孩子的那種,完全不是電視上,或想像中對孩子無比耐心,怎麼都不會大聲的那種標准模板的外國父母。
你別說,我在旁偷聽了一耳朵,媽媽的拼音發音很標准,沒有很多老外常見的奇奇怪怪的發音和腔調。
旁邊候車的中國媽媽,啼笑皆非地看著這一幕,對我說:老外媽媽也抓得緊哈,等車的碎片時間也不放過。
果然是同一個地球同一款媽。
虎媽,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每天等校車的候車點還有另一個孩子。
就是那個混血男孩,眉目如畫,氣質偏內斂,貌似單親家庭,因為從未見過爸爸,據說在盛產三文魚的一個國度。
媽媽是中國人,候車時會聊二句。
因為我們天天准時候車,這個孩子和家長則經常姍姍來遲,要校車等一會兒。
以前那孩子一周總有一天不坐校車不去學校。
現在則是一周只有一二天坐校車去學校。
我之前以為遲到趕不上車或家長自己送去學校,晚到一會而矣,結果人家是稍微有個頭疼腦熱不舒服就不去學校。
我驚訝:經常這樣請假不上課,進度跟得上嗎?老師不批評?不要讓出示醫院病歷什麼的嗎?老師不盤問孩子嗎?
那個媽媽也吃驚我會這樣問:啊,能跟上啊,現在的學習內容也不多難。不會批評啊,不用出示啊。
我:哦,我們就只請過一次假,還是孩子確實難受得不行,就這老師還盤問孩子半天。
因為孩子都不愛吃學校的飯菜,所以我是天天給孩子帶飯,她則是天天給孩子點外賣,比薩、漢堡、意麵什麼的,學校附近餐廳點了個遍。
一聊我倆又大驚失色。
我:啊?天天點外賣,會不會營養衛生不夠,老師不說?
她:啊?你天天早上起來做飯?每天都做什麼啊?那多麻煩啊!老師不管。
我:我就點過一次外賣,老師還批評孩子不 健康 ,就再沒點過了。
那孩子連早餐都是在對面的麵包房解決的,天天換著花樣吃那家的烘焙,簡直吃成了股東。
一天三頓,至少二頓在外面解決,我也是服氣的。
一天,我們聊到課外興趣班。
她只給孩子報了一個素描,其他的什麼都沒有。
男孩看起來偏瘦弱,一推就倒的,還經常病,我驚訝連個 體育 運動類的興趣班都沒有。
她更驚訝我不僅報了除藝術、興趣、運動方面的興趣班,還報了基礎學科類的學習班。
我:學校的內容你不覺太簡單了嗎?至少要和公立在難度上不相差太遠。
她:不覺得啊,孩子願意學那個嗎?
兩個媽媽的三觀相差太遠,太過震驚對方的行為,以致於聊著聊著面面相覷,當場無話。
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02
姐姐班上的西裔父母在微信群里的發圖。
一點也不國際 時尚 范兒。
無論那些爹媽多年輕,多 時尚 ,發圖一律是我爹媽那一代人的老年廣場舞風格。
配色花紅柳綠不說,還blingbling自帶迪廳閃光燈的。
總之,就是一上圖就給你個下馬威。
有種誤入家族親戚群的惶惑。
還動不動用自己的母語發言。
每當這時候,我就憋屈地想——
是時候祭出我國瑰寶甲骨文、篆文來震懾一下這群蠻荒了!
姐姐班上有個韓國小孩。
分數和姐姐咬得很緊。
東南亞國家的家長都像是一個媽生的,很拼學習。
就是只要有他在,別想超過,活成一個絆腳石的狠。
我作為一個中國媽媽,教育孩子的理念也簡單粗暴,就是在中國的地盤上,當然要把他們給幹下去。
你作為地頭蛇,在自己的地盤上還能被別人滅了去。
我丟不起這個媽。
姐姐頗有家國情懷的點了點頭,臉上寫著"鐵肩擔道義"五個金光閃閃的大字。
有恩來同志當年"為中華之崛起"讀書的風范。
有次姐姐為學校運動會學習跳繩,圖方便,就在門口的走廊那裡練習。
我家隔壁是一家印度人。
他們喜歡吃一種烤得焦脆的餅,每次都會傳來一股介於焦和糊之間的味道,我時常驚恐他家究竟有無人在家,是餅烤糊了,還是電線燒了,千萬別起火爆炸,殃及我這條池魚。
要不深夜傳來比薩香味,我在半夢半醒的飢餓狀態下,被這種食物的香氣包圍,想要又不可得,不啻一種酷刑。
這個印度媽媽見到姐姐在練跳繩,臉上的五官立刻生動地綻開,趕緊回家把她最小的兒子叫出來要一同練習。
一副錯過這村就沒這店的架勢。
那最小的兒子比姐姐高一兩個年級吧,眼睛大得像銅鈴,很配合地出來練習。
那媽媽放養式 育兒 ,不管不看,所以那孩子跟在姐姐後面跳了快一禮拜,還和第一天一樣,毫無進步。
但這孩子不沮喪不煩躁,只嘴裡嘀咕著我聽不懂的印度語,笨拙又堅持地練習著。
真是印度版郭靖啊。
如果換了姐姐,三天還是原地踏步,早就甩臉子,跳繩都能給我扔掉。
難怪印度能成為軟體大國,隨便一個孩子都這么永不放棄的努力,真不容小覷。
姐姐幼升小時,我潛伏進一個有名的家長群里,看了群紀錄,秒變佛系家長。
我家的一年也看不了人家一周的25本英文繪本啊啊啊!
那個買魚蛋的家長是個什麼鬼,看得我爆笑不止。
姐姐就是個分母,純粹湊數的。
和別人的媽媽相比,我可以人道毀滅了。
果然貨比貨該扔,人比人該死。
03
每次聽到別人家媽媽說起自己家孩子,吃嘛嘛香,連蘋果梨子都放搶的事例,我的心情真的MMP。
兩個孩子完美的繼承了我吃水果是弱雞的基因,每次西瓜去籽挖球、芒果切片做花,各種挖空心思,送貨上門,只差跪式服務,二個孩子還要看心情,愛吃不吃。
明天就丟小隻去幼兒園,受不了天天一拖二。
野百合也需要有春天不是。
剝了一碗石榴給姐姐用勺子吃。
石榴皮石榴汁是染色佳品。
我的爪子,啊西湖的水我的淚。
有沒有親媽大中午帶二個孩子吃燒烤的?
這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
這就是我,我看見自己都冒火。
㈡ 《加油!媽媽》收官,這個電視劇講述的是什麼樣的家庭故事
《加油!媽媽》電視連續劇是通過劉一志導演,張雨琦、李澤鋒、吳越、董潔出演的現代女性現代都市發展劇。該劇敘述是指單親母親周南南在孩子小亮好運進到王牌私立幼兒園小雨滴後碰到一系列考驗的小故事。
當媽媽不容易,當單親媽媽更難。周南南堅信靠自己也能給兒子小陽創造幸福生活,但是在「幼升小」的關鍵節點上,她深刻地體會到了工作家庭難兩全的困境。幼兒園里其他看似光鮮的媽媽們,也各有各的煩惱。回歸家庭的女強人發現自己還不如保姆能幹,把丈夫孩子當成業績的全職太太苦惱於無人喝彩,在孩子身上寄託自己未竟夢想的小店主正在為虛榮付出代價,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白富美一夜之間要直面生活的風風雨雨。孩子幾歲,媽媽就是幾歲,誰也不是天生就會當媽。雞血還是放養,一切為了孩子還是堅定地做回自己?在誤會、沖突與和解之後,這群幼兒園裡面的媽媽們,在守護著孩子們邁過「幼升小」這個人生重要階段的同時,也收獲了自己的成長。
千部熱門影視資源免費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FlJp0Sr_1py7J77E0QgnAw
㈢ 外國的 關於親情的電影 講的是一個小孩嫌棄自己的媽媽 然後認了個電影明星當他(她)的媽媽
你想問什麼? 這部電影我沒看過 不過好看的電影多的是 我推薦幾部我看過的好看的電影 艾爾文與花栗鼠1 、2 福爾摩斯 機器人九號 愛很復雜 溫情橄欖球 在雲端 公主與青蛙 九 如果你也聽說 最新的 愛麗絲夢遊仙境(有3D IMAX版本) …… 特地回來看看其他回答 沒有回答只能給你這些補充了
㈣ 看過一個很感人的電影,是說一個小男孩跟著瘋媽媽一起生活。想知道電影叫什麼名字。
是《別哭,媽媽》
《別哭,媽媽》是1990年上映的家庭片,由郁強執導,田野 、張鏈 等主演。影片講述了少年彤彤照顧因家庭的破碎,得了精神分裂症的媽媽,在艱苦的生活中,得到周圍人們的幫助,也從這些善良的人那裡受到了教育,使他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愛,走上成長的溫馨感人的故事。
(4)小孩嫌棄媽媽嗓門大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五年級的學生彤彤,是個聰明、要強、懂事的孩子。雖然他的媽媽因家庭的破碎,得了精神分裂症;他得不到童年的幸福,但他非常愛媽媽。幾年來,在善良的人們幫助下,他毅然擔負起了沉重的生活重擔,除了操持家務,還要照料有病的媽媽。
他想方設法使媽媽開心,學做飯,盡管弄得傷痕累累,但終於給媽媽做出了可口飯菜,使媽媽的病情有了好轉,恢復了正常。正在這時,他的父親來要彤彤。
媽媽知道,彤彤只有在父親那裡才能有幸福,但彤彤是她生命的唯一希望和僅有的歡樂,她剛剛恢復的頭腦又開始走向崩潰。為了肜彤她還是下決心,再一次回到精神病院。彤彤得到周圍人們的幫助,也從這些善良的人那裡受到了教育,使他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愛。
他選擇了媽媽,選擇了艱苦奮斗的生活,選擇了一條能成長為男子漢的路。他飛奔回家,他要給媽媽做飯。夜空的大街,伴隨著彤彤深情的呼喚:別哭,媽媽。
㈤ 求一部很老的電影 一個小男孩很討厭他母親,但他母親對他很好 有一個片斷就是:這個男孩很想吃肉,但她媽媽沒
名字叫 《禽獸》要麼就是叫《禽獸不如》
㈥ 我的瘋媽媽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我的瘋媽媽觀後感
今天,我看完《我的瘋媽媽》這部影片,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這部影片講述了在一個村子裡,一個腿腳不方便的男人和一個弱智的女人組成了一個貧苦的家庭。有一天,那個女人撿到了一個被遺棄的孩子,她決定收養這孩子。但她的丈夫覺得家裡經濟不好便把這孩子送人了,最後由於那個女人的各種執著感人表現終於又將孩子要了回來。之後,她一直用自己的愛養育那孩子。在那個孩子上學時因同學的嘲笑漸漸開始嫌棄自己的母親,但母親依舊關心她、愛護她。直到她母親離開她才明白,當初母親是多麼地愛她。當我看到那個孩子嫌棄母親時,母親依舊關心她、愛她的那一個片段時,那一刻,我怦然心動……
整個故事裡,沒有一句華麗的詞句,更沒有半句歌頌式的語言。整部電影充滿著無言真情。影片中的人物都顯示出了人性的真、善、美,顯示出了人間最淳樸、最珍貴的感情,扣人心弦,使觀眾深受感染與啟發。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非愛莫屬,但愛似乎卻十分難得。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愛的語句、歌詞、詩詞等來表達心中的愛。愛就這樣變成了奢侈品。看了這部電影,我才明白了愛,我深切地體會到,愛就在每個人的心中,只要肯付出愛,你就會成為一位「富豪」,心靈上的富豪,擁有著一筆源源不斷的財產。影片中的那位母親就是這樣的。當她撿到那個孩子時,偉大的母愛激發她毫不猶豫地下了決心,並在孩子被送走時千辛萬苦地追尋。我認為她就是擁有著那筆源源不斷的財富的人,盡管她是一個弱智!但她心中充滿著愛,她還要把自己的愛給一個跟自己毫無關系的人,可以說愛已經注進了她的骨髄。台灣有一位教育家講「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因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人的本能,而愛別人的孩子是沒有血緣關系的愛,是無私的不圖回報的,所以也是神聖的。她是那麼了不起,因為她愛那個孩子的同時還要付出另一個代價,那就是今後的生活更加貧苦,但她依然沒有放棄,是什麼給了她無窮無盡的力量和勇氣?是愛!一種偉大而又淳樸的愛!
真的,我們可以不像影片中的那個母親那樣,但絕不能像影片中的那孩子那樣。看完這部影片後,一定要多去理解、愛自己的父母。因為每個孩子一生下來,父母就開始為孩子操勞著、准備著,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父母又是那麼無私,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把自己的所有心血都奉獻給自己的孩子,雖然往往會被孩子誤解,但他們還是一如既往地付出!他們是多麼無私!多麼偉大!我真心希望天下所有子女都記住一句話:無論父母怎樣對待孩子,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能讓孩子今後幸福!這就是愛!如果我們人人都付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就會多麼美好啊!趕快行動起來吧,同學們!用你們最真誠的愛去愛你們的父母!用你的愛去愛這個世界,多做善事,使我們的社會成為真正美好的人間吧!
㈦ 一個小男孩用壓歲錢請一個抽煙說臟話的人假扮媽媽開家長會的電影是什麼電影
內容簡介
《特殊交易》用精悍凝練的台詞和言簡意賅的鏡頭去紀錄了一個關於親情的黑色童話,一個陪酒女、一個從小失怙(指死了父親)的孩子,孩子用了五百塊去租了一個兩小時的媽媽,看似荒誕不經,卻是那孤獨落寞的身影早就深深印在了他的心底,在親情涌動之外,其實是相同命運間不幸的人們陰差陽錯的碰撞,兩個人物間曲折動人的情感變遷在十五分鍾內得到了極致的展現,雖然身處逆境,人們卻難能可貴地正能量滿溢,這番表達不僅使短片的劇情流暢,更是升華了其內在質感。[1]
㈧ 中秋檔親情電影《媽媽!》開啟了預售,這部電影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呢
電影《媽媽! 》發布特別版預告,並開啟預售。該片聚焦阿爾茨海默症,講述85歲媽媽照顧65歲阿爾海默病女兒的動人故事,勢必會在中秋之際暖徹每位觀眾的心扉。
㈨ 父愛電影一部電影 一個小男孩和父親尋找因嫌棄家中貧困走掉的媽媽的電影
《暖情》是一部感人肺腑的影片。今天下午,我們實驗小學學生匯聚電影院,伴隨紛紛淚水,觀賞電影《暖情》。
《暖情》講述了一個催人淚下,引人深思的故事。冬冬的媽媽下崗後,爸爸也選擇了下崗。媽媽一氣之下與舊戀人為投資新的項目,離家遠去。冬冬在家庭面臨破裂的情形下,平日與爸爸靠打工度日。之後,父子走上尋妻找母的征途。期間,為維持生計,冬冬和爸爸掃馬路。父親的堅強、自尊的人格也在感染影響著冬冬幼小心靈,他在艱難和痛苦中成長。後來,媽媽終於選擇了回家。爸爸也回到曾經失去的工作崗位,一家人又開始溫暖幸福的生活。
當冬冬父子倆窮困潦倒的時候,爸爸去做了環衛工人。每天午夜和清晨,就去打掃街道、馬路。白天,父子倆還去送外賣、收廢品、飲料瓶, 維持生計。此時此刻,我想起我們這些被稱為「小皇帝」「小公主」(一部分人)的獨生子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來沒想到過掙錢的不易。今後我們應該珍惜大好光陰,認真對待每一天的學習機會,節約每一分錢,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感受很深,現在我們想吃什麼,想喝什麼,一句話爸爸媽媽就會滿足,我還想起了一首歌,歌詞是這樣的: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離開了媽媽的懷抱,幸福哪裡找?
想想電影里的冬冬,再看看現實中的我們。無論是生活條件還是學習環境真是天壤之別,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不珍惜爸爸、媽媽的勞動成果呢?讓我們刻苦學習,奮發向上,做一個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吧!
我還想告誡天下所有的爸爸媽媽,請你們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生活范圍,讓孩子們在父愛和母愛的共同滋潤下幸福、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