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八佰這部電影究竟講了怎樣的劇情
《八佰》主要講述在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和普通戰爭片相比,他更加重刻畫人們對戰爭的認知:沒有國,哪有家。
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在上海發生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當時的戰爭很激烈,中日雙方交戰三個月,為了保存軍事力量,迷惑敵人,謝晉元對外號稱有800人,而「八百壯士」因此得名。在這一戰中,沒有人退卻,沒有人逃跑,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身後有家人,有朋友,有同胞,所以他們誓死守護四行倉庫陣地,力戰四天四夜,擊退日軍六進攻,可歌可泣。
《八佰》給了觀眾強烈的情感沖擊,讓人覺得它不是一部簡單呈現歷史真實事件的戰爭電影,而是一部帶給大家許多「意義」理解的作品。它讓人更好地理解了「家國」的意義、「壯士」的意義、「軍民頑強抗爭」的意義以及「捨生取義」的意義。
❷ 電影《八佰》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八佰》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 420餘將士駐守在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抵抗三十萬日軍進攻,奮戰四天四夜的故事。為迷惑日軍、壯大聲勢,主將對外宣稱有800人,影片也由此得名「八佰」。
在淞滬會戰期間,日軍憑著坦克和飛機的優勢,對國軍進行猛烈進攻,蔣介石派遣的精銳部隊損失慘重,10月26日,由於閘北地區抵抗越來越艱難,當局決定撤出大多數部隊,去防衛上海西部郊區。獨留下88師來防守。
她問謝晉元有多少人的時候,謝晉元告訴讓有800人,才有了之後八百壯士的說法。從27日到30日,戰鬥打了四天四夜,引起了西方的關注,31日政府下令,停止戰斗,退出戰場。日本在這次戰斗中損失了2000多人,由此可見,我們中國人的戰鬥力還是很強悍的。
《八佰》展現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他們為了抵禦外來侵略,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年僅20歲四川娃的陳樹生,掛滿了手榴彈,跟日本軍人同歸於盡,寫下的血書是「捨生取義,兒所願也!」,姜武飾演的老鐵,原本是一個唯唯諾諾的人,遇事就躲,也是他在最後拿著大刀,唱著戲曲,奮勇殺敵。
真是這群人,面對大敵當前,國難當頭,挺身而出「誓以我命固我土」,這人性的閃光點,才顯得可貴。這也是《八佰》展現的,也是四行倉庫守軍們當年進行的,我們珍愛和平,我們反思戰爭。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錚錚鐵骨,我們才能有當下美好的生活。
❸ 《八佰》豆瓣評分是多少
截止2021年10月20日,八佰電影豆瓣評分為7.6分。
八佰的劇情簡介: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電影《八佰》由管虎導演,是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電影,將於2020年8月21日全國影院上映。
八佰電影集結了黃志忠、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劉曉慶、鄭愷、李晨、歐豪等多位名角兒,但《八佰》是一部群像戲,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男一號,真正的主角就是「八佰壯士」,歐豪飾演的端午的轉變算是一條明線。
但王千源、姜武、劉曉慶等角色的轉變也各有亮點,唯一遺憾的是張譯飾演的老算盤後來突然消失,從觀眾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老算盤是要有一條完整故事線的。
❹ 八百電影評價
對於很少進影院和果粉這些非資深非主流觀眾來說,《八佰》前半段的激戰和中場的護旗,足以成為犒賞他們視覺和情緒的饕餮盛宴。
作為有一定藝術審美基礎,有個人獨立思考,和對歷史有一定知識儲備的觀眾,比如我,對影片則是感到失望。
工業化技術度方面是華語電影絕對一流水準,曹郁的攝影也完全有實力問鼎甚至是橫掃明年三金獎杯。
最糟的恰恰是導演編劇管虎,是他把一個難得的好題材拍成了一桶半熟的爆米花。將戰斗場面升級做誇大渲染,並不為過。射殺戰俘,也是華語電影里珍貴的一次血性飛揚,不必理會聖母婊的聒噪,這樣處理既真實也理所應當。你死我活的戰場,殺敵就該理直氣壯。
真正的錯誤是價值觀的混亂和缺失,沒有對歷史的尊重和負責之心,反而讓人看出其中有點卑劣的商業算計。
首先,珍惜生命不等於貪生怕死。對懦弱的逃兵新兵著墨太多,此類人物會有但絕非戰場主流,電影里對姜武、張譯、包括歐豪和那個小湖北的怯戰描寫太多太過,也是創作者人文意識的泛濫與意淫。
其次,八百壯士四行倉庫保衛戰的來龍去脈,被編導做了個人喜好化的騸割。以怯戰小兵視角,切入這個歷史事件也可以接受。但是,撤退到租界和其後孤軍營生活以及謝將軍的結局,不應該有個如實的表現嗎?這不是八佰這個集體和這場戰斗完完整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嗎?
這才是真實的歷史,這才是給觀眾負責任的講述自己要說的歷史。截取事件一段高光時刻,掐頭去尾誇大煽情之餘,又以畏死來曲解反戰的含義,離佳作和史詩的門檻實在是百步之遙。
第三,在藝術手法上總體寫意,局部寫實的比例,明顯不適合表現歷史戰爭題材,尤其是華語電影創作和觀賞環境,也與影片宣傳定位相悖。
銀幕上那匹白馬,就是管虎創作上的一顆私心。我不是講述歷史,是自己說書。謝將軍和日本將領騎白馬相見,說為各自的榮譽而戰時,這電影已經徹底垮了,那座四行倉庫已經轟然崩塌成廢墟了。
如果不做商業計算的煽情,樓頂護旗一場和前半段接近寫實的戰斗拍攝風格一樣,情緒的沖擊和情感的升華只會更真實深刻。而不是現在這般強行煽情無休無止,讓人感到疲勞尷尬。
可能導演只怕觀眾不知道,我這電影就因為這場戲而審查受阻的。毋庸諱言,審查真的不盡人意。但有些導演的本事和腦子,還真不一定是審查這口鍋給砸壞的。
自己屁股坐歪了,摔倒了不能怨椅子。
《八佰》電影最大的價值和意義就是它的上映,能讓一些年輕人知道了哪怕是十分輕淺的歷史事件和愛國感情,也是一件功德之舉。至於電影的藝術品質,那就另當別論,真的不談也
❺ 如何評價電影《八佰》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該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該片於2020年8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2021年2月28日,獲得2020新浪微博之夜微博年度電影。
劇情簡介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杜淳飾)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影片評價
塑造立體的人,是《八佰》的立意與野心所在。以往戰爭片的主角,要麼是正面迎敵的戰士,要麼是深入敵營的卧底。而該片卻從一群逃兵的身上展開,《八佰》能在國產戰爭片中越眾而出,恰恰是因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該片拓寬了我們認識英雄的維度,他們在捨生取義前,也有過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與掙扎。《八佰》的人物塑造採用了群像刻畫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來個,但這也會造成「一開始還想把每個人名記住,但後來就記混了」的情況。(《界面新聞》評)
不同於以往同類型的影片,《八佰》沒有男女主角,所有人都是主角,所有人又都是配角。從片名開始,導演就將焦點設定在「人」身上「古時行軍,五人為伍,十人為什,百人為佰」。人,才是最重要的。該片從人性出發,既描繪了投身戰爭中英勇無畏的戰士,也刻畫了怕死畏戰的普通人。(新華網評)
戰爭是冰冷和殘酷的,《八佰》中的「靜」凸顯了這樣的冰冷和殘酷。電影開篇用搖移的大全景方式勾勒了蘇州河北岸的「靜」,這是滿目瘡痍之地,沒有居民,只有殘破與荒涼。「靜」是《八佰》一面,由「靜」到「動」是更重要的一面,它既是戰爭的對抗與角力的「動態」,也是人物變化成長的弧光,更是主題精神的升騰的過程和姿態。在槍火和刺刀帶來的慘烈聲響中,該片著力呈現了「八百壯士」阻擊日本侵略者進攻的幾個戰爭段落和側面,戰爭的殘酷性首先被傳達出來,與之交織的是帶有痛感的崇高性。作為一部戰爭類型商業片,該片正視了戰爭的殘酷,與此同時,也不再採取以往戰爭片凸顯指揮軍官個體的智慧與英勇的策略,甚至淡化了謝晉元的領導,而是以群像的方式塑造出「有意味的普通個體」所組成的群體合力。(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院長、教授 程波評)
❻ 八佰影評
《八佰》是一部擁有超越其電影本身意義的作品,甚至藉由「戲」的意象引出了對電影本質的思考,拓寬到觀眾對電影態度的邊界,觀看和目光所蓄積而突破熒幕內外的潛在價值,熒幕前的觀眾也參與其中,將要繼續完成這場戲最後一個環扣。
《八佰》也許不會在世界影史上留名,但相信在中國的戰爭電影中是可以擁有很大分量的。追根究底,《八佰》從來沒有放棄作為它作為電影的存在,這也是近年來的主旋律電影大多隻能供國人自我高潮的原因。
首先,從過硬的技術上看,《八佰》的攝影師曹郁對兩岸的落差氛圍是有很明確清晰的把控的,南岸的燈紅酒綠人的衣著皆是高飽和度,而北岸卻是灰淡黃綠的末世降臨。作為亞洲首部全程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片子也達到了其追求的宏大質感。
除了上述「戲」的意象之外,白馬的出現也貢獻了很多神性的瞬間,它幾乎伴隨也代表了那一群守在四行倉庫中的人們。從初始的驚慌失措妄圖逃竄,到順從本性開始奔跑,想要逃脫又不願離去,成全了自己,但最後又重新被拉回既定的路線,判斷不了的未來。
比較令人感動的細節是影片對個人結果的呈現方式。與此相輔的是演員的陣容都是老熟人了,因此當觀眾陷入對主角光環的信任中,而陳樹生的自爆,端午的死亡,老鐵的破相......他們受到的傷害清脆又不可置信。
影片也從不吝於給早走的英雄戲份。包括最後選出來的敢死隊的結局也在被日本兵發現時戛然而止,沖刺過橋的人們下場又如何呢,歷史早已給我們更殘酷的解答。
❼ 八佰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什麼
《八佰》主要講述在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和普通戰爭片相比,他更加重刻畫人們對戰爭的認知:沒有國,哪有家。
❽ 《八佰》電影講述的是什麼
電影《八佰》主要是取材於1937年的淞滬會戰,淞滬會戰總共歷時三個月,而這場戰役則是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場戰役,主要是講述了88是262旅545團的團長謝晉元帶領了420名壯士你看了30萬日軍的反撲,戰役主要是以四行倉庫為據點,而這場小型戰役只是歷時了4天4夜,戰爭開始之初,謝晉元也是為了壯大聲勢,直接號稱有800人堅守倉庫,所以這部影片的名字叫做《八佰》。
其實近幾年來,國內的影片市場上相對來說並不算是特別的低迷,前前後後也是出了非常多的優秀國產影片,而這部作品在上映的時候也算是取得了國際票房冠軍。很多影迷其實希望未來國內的國產影片,拍攝的質量能夠越來越高,如果能夠多出幾部這樣的影片,那麼對於我們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
❾ 《八佰》這部電影主要是講了什麼
哈嘍,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語,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精彩資訊分享給你。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讓無數觀眾淚奔的電影《八佰》,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一下。
❿ 《八佰》這部劇的影評怎麼樣看過的人都是怎麼評價的
這部劇在豆瓣影評目前打到了7.7分,有超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打了四星及以上,目前看過的人都說好。
《八佰》作為一部民族電影還是值得去電影院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