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蘇聯電影大清洗

蘇聯電影大清洗

發布時間:2022-09-14 06:53:07

⑴ 二戰前蘇聯大清洗是怎麼回事,主要害死了哪些人危害有哪些為什麼要清洗

蘇聯肅反運動,也稱大清洗,或譯為大整肅、大肅反,現今在俄羅斯多被稱為 大恐怖時期,或稱葉若夫時期,是指1934年在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執政下,爆發的一場政治鎮壓和迫害運動,1937至1938年被稱為蘇聯大恐怖時期。

在此期間,130萬人被判刑,其中68.2萬人遭槍殺。列寧格勒省委第一書記謝爾蓋·基洛夫遇刺事件直接觸發了大肅反,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圖哈切夫斯基、布哈林等大批黨、政、軍領導人還有經濟學家康得拉季耶夫和恰亞諾夫。

生物學家瓦維洛夫、作家巴別爾、植物學家米歇耶夫、著名外科醫生科赫、坦克設計師扎斯拉夫斯基、無後坐力炮發明者庫爾切夫斯基、飛機設計師圖波列夫、第一批火箭發動機的研製者火箭科學研究所所長克列伊梅諾夫、喀秋莎火箭炮的發明者朗格馬克。

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總設計師科羅廖夫、實用礦物學創始人費多羅夫斯基等著名知識分子以至普通幹部和群眾被加以各種罪名,遭到殘酷的鎮壓和迫害,這段時期典型的現象包括無處不在的政治審查。

到處都存在的懷疑間諜破、做秀公審、關押和死刑,使斯大林的個人崇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狀態,同時也使蘇聯的黨、政、軍、科學文化界失去了一大批優秀骨幹,使社會主義失去了一次自我完善的機會。

(1)蘇聯電影大清洗擴展閱讀:

對於蘇聯的肅反運動,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評述是:「我想,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不知道1936-1938年間在蘇聯發生的那些過火行為的全貌,也不能夠恰當地評斷其責任。

不知確數的人,無疑地有好幾萬人,在沒有預先得到通知的情況下被捕,並且不經審判被送到北部和遠東的罪犯營中去。成千上萬的人被處決,他們的遭遇甚至連他們的朋友也不通知。」

「反蘇報紙找到了容易的結論,它硬說社會主義的本性就是『集權和殘暴的』。凡是了解21世紀初蘇聯人民的創造性和他們對他們自稱的『自由』的熱愛的人,都不會接受這個看法。

赫魯曉夫和另外一些人幾乎作了同樣簡單化的解釋,即斯大林和『個人崇拜』應該負責。斯大林自然必須負責,但是宣布他的錯誤並不就是最後答案。

因為斯大林是通過組織途徑辦事的,聯共中央委員會的一次全體會議支持了從1937年2月開始的行動。牽涉到的有一整個掌權的機構。而且赫魯曉夫自己也說,斯大林在所有這些行動中,『認為為了勞動人民的利益,為了保衛革命果實,必須這樣做』。

⑵ 前蘇聯大清洗是怎麼回事

前蘇聯大清洗是指在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執政下,爆發的一場政治鎮壓和迫害運動。

1937至1938年蘇聯「大恐怖」時期,在此期間,130萬人被判刑,其中68.2萬人遭槍殺,大清洗時期典型的現象包括無處不在的政治審查、到處都存在的懷疑「間諜破壞」、做秀公審(沙赫特案件、工業黨審判、莫斯科大審判等)、關押和死刑。

大清洗使500萬人受到牽連,30-40萬人被處決,1936年-1939年,有一半以上的黨員,即120萬人被逮捕。出席第十七次黨代會的1966名代表中有1108人(即半數以上)被捕,聯共(布)十七大選出的139名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中有98名(即70%)被逮捕和處決。

(2)蘇聯電影大清洗擴展閱讀

從1934年12月1日起至1935年,大肅反的對象還僅僅是「謀殺基洛夫的兇手」,被清洗的「謀殺基洛夫的兇手」據有關資料透露達50多萬人。這是第一階段。

1936年是第二階段。在這一階段,最出名的事件是第一次「莫斯科審判」,第一次莫斯科審判有16名被告。

1936年8月19-24日,在莫斯科對16名被告進行了公開審訊,這16名被告中有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等,罪名是組織「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恐怖中心」,陰謀暗殺以斯大林為首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基洛夫就是他們策劃暗殺的,所有被告拒不承認有罪,結果,被告16人被判死刑並被立即槍決。

⑶ 蘇聯電影的其他相關


斯大林對蘇聯電影的貢獻 被稱電影總製片人
關於第一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人們熟悉的演算法是從1959年算起,當時莫斯科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國際電影節,從那時起莫斯科電影節開始定期舉行。不過電影工作者們一致認為,1935年的首屆莫斯科影展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頁,是真正的「零」的突破。
電影票房取代伏特加?
列寧曾經說,電影是已經獲勝的布爾什維克最重要的藝術,因為它能寓教於樂,便於在文盲眾多的國度進行大眾普及宣傳。斯大林更是喜歡電影,不僅大量看電影,還做過很多重要批示,不遺餘力地推動了電影事業的發展。
1930年,在聯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會上,斯大林向蘇聯電影工作者提出了一個重大而崇高的任務:國庫不能再依賴酒類產品的銷售利潤,而要用最重要的藝術門類之一的電影來創收。為了加速電影業的發展,蘇聯隨即在當年成立了電影工業總局,由能征善戰的老布爾什維克舒米亞茨基出任局長。
在蘇聯影業的負責人看來,用銀幕收入取代伏特加利潤的確可行,只需擴大電影發行量即可,建立電影規模化生產是必然選擇。上世紀30年代初,蘇聯人發揚大幹快上的精神,發展出了影業巨人「莫斯科電影製片廠」和大型的「基輔電影製片廠」。
蘇聯的屏幕上也相繼涌現出一些優秀的國產影片,如埃卡拍攝的第一部蘇聯有聲電影《生活的通行證》、尤特克維奇的社會主義競賽贊美詩《撲面而來》等。1934年至1935年,蘇聯電影迎來了一個藝術上的小高峰,拍出了如《恰帕耶夫》、《快樂小伙兒》和《青年高爾基》這樣的好片子。
隨著越來越多的觀眾愛上國產電影,蘇聯國產電影發行帶來了可觀的利潤,漸漸不再依賴外國影片票房這根拐棍,最後外國影片幾乎完全被擠出了蘇聯銀幕。
這是蘇聯影人的重大勝利,克里姆林宮的領導人們對此大為贊賞。1935年,當蘇聯電影人在慶祝自己的節日時,斯大林向電影有功人員頒發了高規格的政府獎勵和獎金。電影局長舒米亞茨基則榮獲了列寧勛章。 斯大林倡議創辦蘇聯影展
從上世紀30年代初起,斯大林不僅親自主抓電影的審查,而且還是實際上的最高藝術總監,更是蘇聯電影的總製片人:是他批準的主題拍攝計劃,是他親點主要演職人員,是他為影片拍攝從國庫撥付資金。隨著克里姆林宮小電影院里贊譽聲的增多,發展電影的國家預算撥款也在增長,作為頭號影迷的斯大林與電影的密切程度也在增加。
1932年,義大利在世界上率先舉辦了第一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1934年,在同一個地方又舉辦了第二屆電影節,蘇聯電影也在義大利獲得了意外成功,《快樂小伙兒》、《關於列寧的三首歌》和《郊外》獲得了大獎。國外獲獎讓斯大林對蘇聯電影信心倍增,隨即產生了在本國搞一個國際影展的念頭。
1935年1月11日,斯大林在《祝賀蘇聯電影工作者迎來光榮的第十五個歲月》一文中寫道:「電影掌握在蘇維埃政權手中,它就能發揮出難以估量的巨大的力量。」1月23日,蘇聯電影工業總局決定舉辦第一屆莫斯科電影節,並向全世界電影界發出遴選參展影片的通知。2月上旬,莫斯科影展開始了緊張的籌備工作。各路記者紛紛出動,發回了與影展有關的報道,並播發了波蘭、法國、中國等代表團抵達莫斯科的消息。2月21日,首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如期開幕,來自25個國家的電影人匯聚到「突擊手」電影院,在《國際歌》的音樂聲中拉開了同台競技的序幕。 瓦西里耶夫兩兄弟聯合執導的《恰帕耶夫》(夏伯陽)受到一致好評,在影展上榮獲主要獎項「銀杯獎」。埃姆勒的影片《農民》,科津采夫和特勞伯格的《青年高爾基》也都獲得了這一獎項。作為場外觀摩展映影片,展會上還放映了蘇聯首部彩色電影《夜鶯曲》的精彩片斷。
在電影節期間,蘇聯觀眾大飽了眼福,不僅看到了蘇聯優秀影片,而且還一覽許多世界經典電影的風采。來自西方的影片也在電影節上獲了獎,榮獲頭等獎的是法國導演雷內?克萊爾的《最後的億萬富翁》,美國人沃爾特·迪斯尼帶來的《三隻小豬》則意外地榮獲了三等獎。
3月1日,第一屆莫斯科電影節圓滿閉幕。電影節閉幕後不久,《消息報》登載了阿謝耶夫、阿菲諾格諾夫等35位蘇聯藝術家聯合簽名的公開信。信中抱怨說由於一票難求,他們沒能看到西方《最後的億萬富翁》和《自由萬歲!》等電影大作,電影總局的頭兒舒米亞茨基只請他們看了場捷克電影。
由於後來蘇聯國內開始了大清洗,政治形勢發生了顯著變化,所以第一屆影展後莫斯科電影節就停辦了。

⑷ 大祖國戰爭-莫斯科保衛戰的奧澤洛夫與蘇聯全景式戰爭片

喜歡前蘇聯電影和喜歡戰爭電影的影迷們應該很熟悉尤里奧澤洛夫這個名字,也更應該熟悉《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大血戰》和《解放》這3部前蘇聯戰爭電影的經典。按照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三部電影的排列應該是上面這個樣,但是如果按照影片拍攝時間,就應該是《解放》(1972-1973年)、《莫斯科保衛戰》(1984-1985年)和《斯大林格勒大血戰》(1988年)。在前蘇聯拍攝的多部全景式戰爭片中,以尤里奧澤洛夫任總導演的衛國戰爭三部曲最為有價值,三部曲的劇情從1940德國策劃進攻蘇聯開始,到1945.5.2.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德國正式投降結束,對這個三部曲的定義是全景史詩:既完整的記錄了蘇德戰場的全部過程,細致描述了幾個關鍵的重要戰役,並再現了這一時期在蘇德戰場以外的相關重大歷史事件,如德國入侵波蘭、墨索里尼被軟禁、希特勒成功營救墨索里尼、美英蘇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等。
在三部曲中,《莫斯科保衛戰》既不失全景史詩的壯觀,又有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戰爭場面寫實,人物刻畫真實,例如,斯大林竟然在正式場合說參謀部總長-朱可夫胡說八道,姑且不說誰在胡說,作為最高統帥竟能如此語出驚人,讓人感到斯大林這個人物的蠻橫性格,有關他的大清洗、獨裁等也就不難理解了;說到戰爭場面寫實,《莫斯科保衛戰》中的坦克、飛機等武器裝備都是如實的還原原物,具體拍攝戰爭場面時,又多採用中、遠景,甚至是航拍的長鏡頭,如果是運用CG技術倒沒什麼,而這一切都是真實的。論場面之大,《解放》最壯觀,最符合全景史詩的定義,但是在細節方面要遜色於《莫斯科保衛戰》,不是說《解放》沒有細節刻畫,而是感覺《解放》的細節還帶有一些政治色彩,這也和影片拍攝於勃列日涅夫時代有很大關系,不如《莫斯科保衛戰》的真實可信,但是從場面的宏大來看,沒有哪部二戰電影可以超越其左右。有美國華納參與拍攝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戰》由於受戰爭規模限制,場面不及《解放》和《莫斯科保衛戰》,但是,影片拍攝於1988年,正值蘇聯解體前夕,一些傳統的、固有的、政治上束縛電影創作的東西也許更少,又有華納的介入,這一東西混血的作品倒是還原被神化或者被妖魔化的歷史人物於本尊的最成功作品,例如影片里就初次披露了赫魯曉夫的兒子因醉酒擊斃了蘇聯紅軍士兵而險些受到軍法審判的情節。
衛國戰爭三部曲自然特點突出,詳細記錄與戰爭有關的一切,是全景式的,並不突出個體的人的感受,這也是電影的背景造就了電影的成功——二戰中最宏大的戰場是蘇德戰場;另外和導演的個人經歷有直接關系,奧澤洛夫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親歷整個二戰,參加過莫斯科保衛戰,24歲就獲得少校軍銜,而奧澤洛夫又很好的發揮了前蘇聯二戰電影獨有的特點和優勢,換句話說,這樣的三部曲也許只有在前蘇聯才能拍的如此成功。
除了衛國戰爭三部曲,奧澤洛夫在1977年還拍攝過一部4集6個半小時的電影《自由戰士》,這部影片可以看作是對於《解放》在細節上的一個補充,影片主要講述在2戰後期,東歐各國開展抵抗運動的全過程。尤其是重點描寫了南斯拉夫、保加利亞、捷克等國家開展抵抗運動的過程,影片除了斯大林、朱可夫、希特勒等大家經常在戰爭電影里看到的形象之外,還用大量篇幅描寫了季米特洛夫、鐵托等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領導人們率領軍隊打擊德國侵略者的場面。從影片片頭引用的勃列日涅夫語錄人們就可以推斷出影片是鐵幕時期的產物,盡管影片描寫了東歐國家人民反抗德國法西斯的壯舉,但是影片還是在突出蘇聯在這些國家開展抵抗運動時起到的作用,按照影片所講述的情況,完全是斯大林一手策劃了東歐各國開展抵抗運動。《自由戰士》沒有什麼大的戰爭場面,所以通常都沒有把它歸類為戰爭片,也沒有幾個中國觀眾知道這部影片,但是作為奧澤洛夫作品,本片應該有它的歷史價值和地位的。
在蘇聯解體之後,奧澤洛夫還充分的把剩餘價值利用了一把,他把他拍攝的《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大血戰》和《解放》這「衛國戰爭三部曲」按照歷史事件的順序,添加了很多文獻記錄片,重新剪輯成一部名為《世紀的悲劇》的24集電視電影,這部電視電影也在國內許多電視台播映過。
看前蘇聯二戰電影,除了能感受和好萊塢電影完全不同的戰場氣氛之外,還能從一個側面看到蘇聯由鐵幕向解體的演變過程。1949年製作的《攻克柏林》中,對戰爭的細節、主要的功臣隻字帶過,在2個半小時的電影中更多的是描寫工農兵的成長歷程和斯大林的光輝形象,標榜是戰爭片,實質是沒有價值的政治宣傳片。1959年的《士兵之歌》和1970年的《解放》,才真正算是戰爭電影,不過前者避開了正面的戰場,後者則還有一些被束縛的跡象。到了1984年的《莫斯科保衛戰》,才看到了基本解脫束縛的創作,斯大林的形象不再絕對光輝,倒是不時的顯露出獨斷、專橫,在本片之前斯大林一直是穿高調的白色軍禮服出現,形象總是高大豐滿,鮮亮,而在《莫》中則是普通的軍黃色套裝,臉部也消瘦憔悴了,立馬去掉了光環。從不同時期電影對斯大林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可以看出一些前蘇聯由鐵幕向解體演變過程的痕跡。

⑸ 有沒有描寫蘇聯大清洗時期的電影

名為「烈日灼人」,又名《毒太陽》(1994),近期沒拍。

⑹ 有誰知道蘇聯電影《春天的17個瞬間》主人公史季利茨的原型

阿貝爾不是劇情人物的原型,但是施季里茨這個人物長像、性格的原型可能是阿貝爾。這里可以詳細介紹下阿貝爾的情況。
事實上,阿貝爾曾經是很多前蘇聯二三十年代特工的假名。這個「千面人」阿貝爾是魯道夫.阿貝爾,真實姓名叫作威廉.費舍爾,是個德國人。他的父親是共產主義者,曾經一度做過列寧的同事。他的父親在俄國因為革命活動被流放後,全家人搬到英國。阿貝爾就出生在英國泰恩地區附近的紐卡斯爾。阿貝爾後來通過英國大學入學考試並取得了英國國籍。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他們全家又搬回了蘇俄。他的一個哥哥,回蘇俄後不久就淹死了。三十年代蘇聯大清洗時期,他的父母親和全家都受到牽連。之前,由於家庭政治問題的影響,阿貝爾只做過教師等職業。後來,由於他出色的語言天賦和個人素質,他被當時的蘇聯政治保安總局(後來改編隸屬為紅軍的總參情報部門)徵召入伍,並很快被安排到對外情報機構。他曾被派往東歐國家執行過一些特情任務。比如曾經在德波邊境地區組織建立新的情報網,吸收、培訓反德分子和共產主義信仰者成為情報人員。蘇德戰爭爆發後,他曾在前線做過對德電台廣播工作和情報信息工作等。但整個蘇德戰爭的大部分時候他是待在莫斯科,與真正的魯道夫.阿貝爾(他借用了這個人的名字作為自己的假名)在一起。阿貝爾真正的間諜業績表現在二戰後。他被派往北美,以假名字、假身份證等手段,化裝成商人借道加拿大進入美國。在美國,他成為了當時蘇聯在美國的定居間諜的重要組織者之一,其觸角甚至延伸到蘇聯在南美洲的情報網。他在紐約以畫家身份掩護自己,並成功地潛伏了好幾年。後來,蘇聯情報部門派了個叫作海罕蘭的傢伙來做他的助手。但是,阿貝爾很快就發現這個傢伙其實根本就不符合當他助手的要求。這個傢伙是個享樂分子,酗酒,好色,生活腐化,甚至貪污蘇聯情報部門支付給在美被捕間諜妻子的生活費。當然,這當中也出現過戲劇性的情節。阿貝爾一次把微縮膠卷放到一枚中空的硬幣中,放在指定地點試圖傳遞給海罕蘭。但是,不知道是阿貝爾自己不小心搞錯了,還是給路人拾到了,或者是海罕蘭搞掉了,結果這枚裝有情報膠卷的硬幣進入了美國經濟的流通渠道。更偶然的是,一個使用這枚硬幣的美國人很偶然地不小心把這枚硬幣掉在地上,摔成了兩半,膠卷被發現。這個美國人報了警,並引起FBI的介入,但是仍然沒查出結果。後來,阿貝爾由於工作出色,獲得回國休假的獎勵。海罕蘭這個傢伙在阿貝爾不在的時候,沒有約束,更加無法無天,甚至在酒醉後大跳俄羅斯民族舞,逐漸招到周圍人的懷疑。阿貝爾在蘇聯期間可能向情報總部報告了海罕蘭的工作情況,決定將其招回蘇聯。阿貝爾回紐約後,將召回命令通報了海罕蘭,並給了他回國旅費。海罕蘭可能意識到問題嚴重,他害怕回國後受懲罰,被流放。他在回國途中借巴黎轉機的機會,直接跑到美國駐法國大使館要求政治避護。最初美國外交人員並不相信他,還派精神病專家對他作鑒定。但在他說出重要的聯系密碼等情報後,很快被帶回美國交由FBI處理。而他說出的密碼又和FBI在硬幣中發現的密碼相同,因此對其立案調查。阿貝爾因為遲遲未得到莫斯科關於海罕蘭回國的回復,也意識到情況不妙。他立即准備潛逃回蘇聯。但是在潛伏過程中,他沒有發現自己已經暴露的明顯跡象,而且當地蘇聯特工人員也在密切監督阿貝爾住所後向他發出安全信號(事實上FBI已經進行了秘密監視)。阿貝爾這時犯了比此前更大的重大錯誤(作為單線聯系,他不應該把海罕蘭帶回自己的住所教導其攝影技術),他竟然又回到紐約住所附近,並又以假名字在附近賓館開房。很快FBI特工找到並逮捕了他。厲害的是,他在FBI特工的現場監視下,居然都毀滅了一些重要情報。當然,他也犯了錯誤,就是把密碼本等間諜工具隨身攜帶。另外,也有種說法,就是他此時已經由於巨大的工作壓力而身心疲憊,幾乎要精神崩潰了。在拘留和審訊期間,他充分顯示了一個偉大間諜大師的精神品格,他幾乎什麼東西都沒說,始終保持沉默,甚至沒有為自己過多辯解。他後來被判三十年監禁。但幾年後,美國U-2高空偵察機在蘇聯領空被擊落,飛行員鮑爾斯被俘。為了平息兩國外交糾紛,雙方同意互相交換。阿貝爾回到蘇聯後,主要從事蘇聯情報人員教育培訓工作,一直到七十年代死於肺癌。據其女兒回憶,他死的時候,在病床上用英語給家人留下遺言,「不要忘了,我們是德國人!」他死後,蘇聯對其家庭的照顧逐漸淡化,甚至連他的墓碑上都沒有名字。蘇聯解體後,九十年代末,俄羅斯對部分情報工作進行解密,人們這時才知道他的巨大功績。後來,俄羅斯發行了一套間諜紀念郵票,都是蘇俄史上的紅色間諜英雄。其中,阿貝爾名次靠前,緊挨他的都是佐爾格、莫洛德這些大牌間諜大師。
電影中,施季里茨這個人物是完全虛構的。二戰時期,蘇聯在德國沒有如此身居高位的間諜,但是絕對有阿貝爾這個人的性格影子。同施季里茨一樣,阿貝爾是一個沉穩、冷靜、多才多藝的高素質人才。他的神經忍耐力絕對是超出常人的,他的智商接近於天才級別,是個語言大師,會五六門外語。更重要的是,吉洪諾夫和阿貝爾的像貌十分相似。他是一個具有文藝復興時期的那種人文知識分子的精神氣質,把知識本身當作真理來追求,他主要依靠對俄羅斯祖國、自己家庭的深沉的愛和信仰支撐自己。他是這樣一種人,超出了任何意識形態的限制,獨立於社會的妄議評論。即使是生活在沙皇時期,他也可能會成為沙皇暗探局的王牌。

⑺ 求俄羅斯1992那年拍攝的一部名叫《契卡》的,揭露蘇共大清洗的故事片的下載地址。

大清洗的時候,挈卡名稱改為內務部,肅反委員會這些名目,專以濫用酷刑,甚至自己編造假供讓犯人簽字出名,並且接受告密。每一個犯人只要落入這個機器,都必搞出罪來,另外還要供出一堆熟人,有可能越熟的人越倒霉,因為他們會窮追到讓你說出所有認識的人,人的記憶就是這樣,心防被攻破到不顧一切,越熟的名字越記得住也就越說得出。。。幾任領導人干盡壞事,但都在民憤井噴的時候,被處置和替換,就像替斯大林作替死鬼一樣。
就這么點故事。

⑻ 蘇聯大清洗究竟有多殘忍

不算多麼殘忍,殺的人不多,應該只有不到人口的3%,據估計大約在800-1000萬之間。
其實,列寧時期殺的人更多。
不過列寧很聰明,他賦予捷爾任斯基以重權,捷爾任斯基為了蘇維埃的穩定,規定契卡(克格勃的前身)在每個地區槍斃5%的人口。
所以,很多人仇恨捷爾任斯基,沒有多少人仇恨列寧。

閱讀全文

與蘇聯電影大清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個人在電影院坐太無聊了 瀏覽:552
4人電影片段英文版4女 瀏覽:772
復仇電影圖片 瀏覽:228
游泳電影大全韓國 瀏覽:321
關於美食的美國愛情電影 瀏覽:575
賭博默示錄2電影在線觀看免費完整版 瀏覽:853
紅河谷女主角電影 瀏覽:912
韓國古代電影三級大全 瀏覽:816
甑子丹電影視頻大全集 瀏覽:587
一部媽媽用手指給孩子換冰棒的電影 瀏覽:394
電影陷井觀後感 瀏覽:893
愛情公寓電影lol插曲 瀏覽:58
大信電影院有什麼電影 瀏覽:994
悟空動漫電影圖片 瀏覽:835
志願者微電影劇本大全 瀏覽:182
粵語超清搞笑電影 瀏覽:252
韓國愛情視頻愛情電影 瀏覽:925
lemon是什麼電影的主題曲 瀏覽:713
日本電影花魁演員 瀏覽:142
中文關於母愛的電影大全 瀏覽: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