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麥當勞是如何發家的
有人說,是一個漢堡、一個炸雞、一個大寫的M,成就了麥當勞。可麥當勞的真相卻是由一個賣奶昔攪拌機的銷售建立起來的!有一部電影《大創業家》就講的就是「麥當勞帝國」如何建立的歷史。恐怕沒有一部電影能像這部電影一樣讓人如此討厭一個主角而且還是從頭厭惡到尾,可還是照樣愛吃麥當勞這樣的垃圾食品。
換一個方向講,這也是一個職業經理人依靠房地產的力量,一步步把不屬於自己的品牌占為己有的故事。故事的結局並不意外,很多的商業成功故事都逃不過從巧取豪奪到互相撕逼的套路,在慾望的誘惑下,總是需要有人犧牲。整部電影里最大的看點還是它所表達的成功的必需素質:野心,即「既然做夢就做個大的」,孤注一擲的勇氣、坐言起行的執行力,還有:不要臉。
『貳』 有關講吃麥當勞的害處的電影
<超碼的我>
記錄片《超碼的我》的導演就向我們展示了連續30天吃麥當勞會有什麼結果。導演以自己作為實驗,在30天內 一日三餐都只吃麥當勞裡面賣的食品,除非售貨員推薦否則不買超大裝。每天按照普通美國人的步行標准,步行約5000步左右。在測試前導演專門找了3位醫生監督其的身體狀況。實驗前身高185,體重185磅。膽固醇168,甘油 43,體脂肪含量11%,無遺傳病史。身體素質相當良好。
5天後,體重升到195磅,有輕度惡心感覺 ;12天後體重升到203磅,體質開始下降。18天後,體重回推到202磅,但血液內膽固醇由168上升到225。肝功能開始失常,醫生懷疑開始出現脂肪肝。21天,體檢尿素過多,早上起床出現呼吸困難,肝功能嚴重超標。醫生建議停止實驗,否則會對健康有致命損害。29天,上樓梯都呈現很吃力。30天。體重升到210磅,增加了25磅。膽固醇上升了65點到233。體內脂肪含量由11%升為18%。醫生確認如果他繼續這種飲食,很快會引發冠心病、肝硬化。
導演在1個半小時的影片里向大家展示了快餐文化對美國的影響是如何無處不在。在影片你會發現老美也不是到處都是帥哥和美女,其實胖子、超級胖子、胖到難以想像的更多。此片今年5月在美國上映,票房相當不錯。導演還真有專業精神,拿自己的健康做實驗。PF啊。
在花絮裡面導演做了一個實驗相當有意思,他將麥當勞的幾種漢堡和薯條以及普通家庭做漢堡和普通薯條,分別放在玻璃器皿里。2周後普通薯條和家庭制漢堡開始腐爛,3周後麥當老漢堡開始腐爛。10周後所有漢堡都爛的不成樣了。但是,麥當勞薯條卻依然光鮮如新。恐怖啊!
雖然喜歡吃快餐的人並不會因為此片而改變態度,正如人人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但吸煙者恆吸之。但他讓我們看到了雖然放大但依然驚人的快餐惡果。選擇的權利在你,但你有權知道後果。
『叄』 求一部電影,講的是麥當勞叔叔殺人
城市獵人,麥當奴
『肆』 super size me講的是什麼啊
SuperSizeMe是電影《超碼的我》。
講的是:摩根·斯普爾洛克以自己的身體當成白老鼠做了一個實驗:連續30天,他三餐只吃麥當勞的食物,只喝麥當勞的飲料,而之後他以紀錄片的形式,讓觀眾親眼見證了吃麥當勞對自己的身體帶來的有害無益的變化。
幕後製作:
1、只吃麥當勞銷售的食物,包括飲料。
2、不買加大套餐或者漢堡、飲料,除非服務員主動提出。
3、菜單里的每種食物都至少吃一次。
為了證明絕非做假,摩根·斯普爾洛克特別請了3位醫生為整個實驗過程做記錄,定期追蹤他的健康狀態。然後他出發上路,到美國20個城市采訪醫生、健康顧問、廚師、小孩,探尋健康與快餐的關系。
在這場實驗展開之前,摩根·斯普爾洛克身高1.8米,體重140斤。試驗開始5天,他的體重就增加了8斤,半個月後,他的醫生發現他的肝臟有了問題,他的母親和女友都請求他停止實驗。
但他並沒有停止,三周左右,他的心臟開始異常,醫生命令他每天吃兩片阿斯匹林,他拒絕了,因為麥當勞不提供阿斯匹林。而等到試驗結束時,他的體重增加了差不多20斤。
而拍攝《超碼的我》的起源是2002年的感恩節晚上,摩根·斯普爾洛克在聽到兩個女孩關於「吃快餐」與「發胖」爭執後,打電話給攝影師Scott Ambrozy詢問題材是否有趣,而Scott Ambrozy回答——「這真的是一個棒極了的壞主意。」於是他們就開始著手准備這部電影了。
在2004年12月,《超碼的我》在美國聖丹斯電影節上放映時,麥當勞方面不屑一顧地發表看法——沒有看過這部電影,根據聽說的情況來看,它該得兩個向下的大拇指。而《超碼的我》的發行方索性把這句話印在了海報上,同時還諷刺似的向麥當勞員工提供折扣電影票。
在《超碼的我》全美公映前,麥當勞再次發表聲明,批評導演和這部電影「落後於時代」,「完全是誤導觀眾」,「用恐嚇觀眾代替傳達信息,錯過了協力尋找解決方案的機會」。他們還公開了摩根·斯普爾洛克2002年寄給該公司的一封電子郵件,希望能跟有關主管討論更健康的菜單。
而自從《超碼的我》2003年1月在聖丹斯電影節獲獎後,麥當勞的宣傳火力立刻集中到了健康問題上。
隨著該片在美國越來越受關注,麥當勞也就越來越重視健康。同年3月份,「超值加大套餐」全部撤出了美國的麥當勞餐廳,同時增加了許多健康食物。而在2003年夏天,麥當勞在美國主打的「麥希臘(GreekMac)」更換為「動起來(GoActive)」 。
『伍』 麥當勞創始人電影觀後感
寫作思路:首先談整體感受,其次簡述影片的內容,最後根據劇情寫感觸。
從整個電影方面,或許也會有敘事過於直白,台詞劇情過於老套的抱怨。這里只是從自認為客觀的角度,來談談對生活、產品、資本,以及情感道德觀的一些體會罷。
影片以中性的角度講述了麥當勞品牌創始人雷·克洛克從一名人到中年還事業無成,每天聽著成功學講座的奶昔攪拌機推銷員到將麥當勞打造成全球最大的餐飲帝國之一的創業故事。
影片最後的結果,雷拋棄了麥當勞兄弟,買斷了其經營權,並且還毀諾沒有交付期版權費。從商場角度而言,或許會說是麥當勞兄弟的短視、守舊固執、沒有自知之明不適合企業的發簪;從道德角度和情感角度而言,雷以近乎絕情的方式拋棄了自己創業的夥伴,很難讓人接受。
我對雷的情感態度不是很認同。這里不想去談論是雷的喜新忘舊,還是說兩個人本來不適合最終的分開才是好的結局。而是,從人生伴侶的選擇與決定上來看待這件事。
每個人在婚前婚後,或許會有著某些變化,但是一個人的特質、性格是很少會有大的變化的。而雷必然是早就對於其自身的追求和與其前妻的性格有所了解,然而其結合更多的是自己的某種失意對於命運的妥協,尋找一個幫助其處理生活中所有事情的助手。
他們的身上,都有著一種特質,那就是想到點子,馬上行動嘗試;遇到問題,馬上行動調整。做任何事情何嘗不是這樣呢。努力固然重要,然而沒有方向、漫無目的的做功,也許最終還是在原地打轉。所以,要在商場、市場脫穎而出,敏銳的洞察力不可或缺。
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商人為牟利而忽視產品的質量,甚至枉顧消費者的安全和健康。而現今的內容生產者或是服務提供商,早已沉浸於滿足客戶的最低需求,完成上級的數量安排,連規范與准確也常常無法做到,何談創作型?
當然,產品真正做到極致談何容易!只是,願每一個產品人,每一個產品的輸出都能夠盡其所能吧。
『陸』 有部電影,類似於小鬼當家,主角很有錢,家裡還有麥當勞
是下面這部電影嗎?
片 名: Ri¢hie Ri¢h
譯 名: 財神當家
導 演: ( 唐納德·皮特里 Donald Petrie )
主 演: (麥考利·金/麥考利·庫爾金 Macaulay Culkin) ( John Larroquette) (愛德華·赫曼 Edward Herrmann) (克里斯汀·艾伯塞爾 Christine Ebersole) (喬納森·海德 Jonathan Hyde) ( Michael McShane)
上 映: 1994年12月21日
劇情介紹:
改編自美國的流行漫畫《哈威》,描寫一個全世界最富有的小孩,年僅十歲,因父母乘飛機意外失蹤,繼承了大筆家產和事業。為了排解寂寞生活,他在街頭找來一群小搗鬼回家作客,共亨家中各種豪華的玩樂設備。壞舅舅一心謀奪家產,小財神運用各種稀奇古怪的武器和神通的電腦科技來對付舅舅,危急關頭,父母親回來了。本片導演唐納德用製作上的優勢,搭建了多種令人匪夷所思的室內游樂設備,足以令人大開眼界。影片的整體風格與監制約翰.休斯一向所拍的小鬼系列電影相若,因此已不及前作那麼容易討好。
『柒』 麥當勞最新推出的史努比大電影套裝玩具(任意消費+95元的)裡面都有什麼因為單獨買一個20,為什麼
套裝玩具包含4個。
單獨買的話是超酷史努比、飛行員、大作家這三款任意消費+20,但是對於愛心版的不是任意消費,需要購買麥趣雞盒+20換購,也就是說要是在麥當勞單獨買的話,光愛心版這一款就需要消費95元(麥趣雞盒75,雖然得到了麥趣雞盒吃的,但還是花不少錢呢)。
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套裝比單獨包裝好,送人什麼的也好看,所以貴一些
『捌』 有沒有電影講一個人把一個企業做大過程的電影
湯姆·漢克斯主演的《大夢想家》,講迪斯尼創始人華特·迪斯尼的故事
邁克爾·基頓主演的《創始人》,講麥當勞的故事
小李子的《華爾街之狼》,
詹妮弗·勞倫斯主演的《喬伊的奮斗》
『玖』 有誰知道一部電影好像是一群孩子打麥當勞叔叔然後麥當勞叔叔就開始殺
http://.56.com/watch/03431209378579676659.html
『拾』 有部電影麥當勞叔叔一開始被一群小孩打後來拿電鋸殺小孩 這只是一個
恐怖惡作劇 麥當勞叔叔游樂園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