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國際電影節視覺形象設計

國際電影節視覺形象設計

發布時間:2022-09-13 09:18:59

Ⅰ 誰擔任了今年北影節的形象大使

8月13日,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在北京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

會上詳細發布了本屆電影節總體方案及特色亮點,並首度曝光主視覺海報。同時,組委會還宣布,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形象大使將由電影人吳京擔任。

01北影節曝光主視覺海報 吳京將任形象大使此前,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已官宣將於8月22日至29日舉行。當時,與舉辦時間同步曝光的背景圖片引發了廣泛關注——網友們紛紛猜測,莫非這就是本屆電影節的海報?但隨後,組委會對此進行了「辟謠」,稱主視覺海報仍未公布。懸念在今日的首場新聞發布會上正式揭曉: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常務副秘書長徐滔介紹,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海報整體創作歷時1年,在過程中採取了定向約稿和向全社會徵集兩種方式,共收到300餘幅投稿作品。

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常務副秘書長徐滔最終選定的作品主題為「源遠流長」,畫面主體為頗具北京人文特色的風車,背景是大運河燃燈塔,寓意源於一座城的天下視野、遠大一群人的優雅姿態、流淌一個國的共美氣度、長葆一個夢的兼濟胸懷。

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主視覺海報此外,發布會上還正式宣布,本屆北影節形象大使將由演員導演吳京擔任。

Ⅱ 第4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重啟郭富城連續四年任大使,這屆將會有何看點

這屆大會將有以下三個看點。

一、郭富城繼續擔任電影節大使

第4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即將重啟,而這次電影節的大使仍然是郭富城,郭富城可謂是實至名歸,他曾經主演了很多經典的電影,比如《道士下山》以及《西遊記之女兒國》等等,他也曾經獲得金馬獎影帝,這次郭富城擔任大使也和以往不同,他這次將會有全新的造型,老搭檔夏永康再度與他合作,這次夏永康別出心裁的採用視覺效果非常強烈的綠、藍基色為主調,把影帝郭富城對電影的熱愛和展望集中表 現出來,也體現了此此香港電影節的創新性。

綜上:此次香港國際電影節將有以上三個亮點。

Ⅲ 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主題

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以「合力生光」為主題,設計主體沿用上一屆海報的核心元素——風車放映機。2021年9月23日,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光明影院」公益放映活動走進北京市盲人學校,中國傳媒大學15名師生志願者為60名盲校學生放映無障礙電影《攀登者》。
本屆市場放映以版權保護為前提,根據產業各方的需求提供內部放映,北京市場部將在影片映後推進供求方對話,同時全程配合片方宣傳所有市場放映活動,以期達成市場放映供求的良性互動。入選影片將安排線上和線下兩種形式進行內部放映,放映全程嚴格保密,片方可根據自身需要選擇放映影片的完整版本或30分鍾剪輯版本。

Ⅳ 哪些明星的紅毯造型,超出了你對她(他)的想像

一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到了陳志朋,近兩年的關於陳志朋的訊息可謂是頻繁出現在各大媒體平台,這些訊息基本都是圍繞著「陳志朋身穿奇裝異服」這個話題,在去年的某個頒獎盛典上,陳志朋穿了一件塑料衣走上了紅毯,這個造型不僅「驚艷」了在場的諸多觀眾,也「驚艷」了千萬網友,網友們不禁驚呼:我看不透你啊,陳志朋。

隨後我想到的就是張子楓了,當年張子楓穿了一身復古裝走上了紅毯也是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在我的印象里,張子楓一直是一個比較有衣品的藝人,她年齡雖然不大,但是基本沒有穿過奇裝異服,但是那次的著裝著實刺激了我的雙眼,當我看到張子楓的這張照片時,我竟一時沒有認出來是她,這真的是人靠衣裝啊。

每一年的戛納電影節都雲集了各國的大牌明星,紅毯之上,為了博人眼球,那些明星也是想盡了一切辦法,於是明星著奇裝異服走戛納紅毯便成了明星們管用的伎倆,瞧在《夏洛特煩惱》中飾演秋雅的王智,她在戛納紅毯上的這身衣服也是足夠另類,那胸前的兩只天鵝頭甚是吸引人的眼球,不是嗎?

最後,我不得不提一下鍾家駿,鍾家俊憑借出演《只有大海知道》而獲得了第55屆最佳新人獎,在走上紅毯的那一刻,他註定會成為網友們的焦點,因為他穿了一身很是「嘻哈」的服飾,一條內褲搭配一件坎肩,再加上他另類的表情,我想那一刻鍾家駿一定征服了萬千網友,眾網友不得不為其豎起大拇指。

在百花齊放、百花爭艷的紅毯上,許多明星為了能博得更多關注,他們會穿各種稀奇古怪的裝扮,明星紅毯造型沒有最雷,只有更雷。

這位小伙的紅毯造型真是閃瞎眼,他身穿一件條紋小馬甲,脖子上帶著一個大項圈,下半身直接就是一個丁字褲的短褲,這個造型真是一言難盡啊,據說這是屬於他們民族的傳統服飾,所以他這是展示民族文化?

寧靜姐姐,你一直是我心目中端莊的孝庄太後,但是誰能告訴我為什麼寧靜姐姐要穿著性感的比基尼「剃度出家」呢?是看破紅塵打算皈依佛門嗎?不知此時曾志偉有何感想?

還有這位穿著黑色比基尼,黑色披風,全身黑色武裝,甚至連頭上都頂著「開屏扇子」,這位女星頭發也太拉風了吧,妥妥的「黑旋風」附身,不過這位女星五官很立體,感覺毀在造型上了。

蔡康永是著名演員、主持人,與小s搭檔的《康熙來了》深受大家喜愛,蔡康永對烏鴉情有獨鍾,每次走紅毯蔡康永的著裝造型總是千奇百怪,身上纏繞著烏鴉毛,頭頂著一個鳥籠是什麼造型,他走紅毯還背著一匹斑馬。

許多明星走紅毯,為了獲得更多關注簡直豁出去了,完全不顧及自己的形象,各種奇葩造型真夠辣眼睛。

陳好;

1979年出生的陳好於1998年正式出道,經過了多年的摸爬滾打,做過歌手、也擔任過主持人,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03年上映的《粉紅女郎》中,她成功的為大家塑造了一個理想中 「萬人迷」 的形象,她也因此而走紅,一度蓋過了同時期的大多數人,但是在2007年的一次活動紅毯上,她以一身灰白色禮服出席現場,不但脖子的裝飾有一種 「沙和尚」 的既視感,就連事業線都被勒的有些內凹,辛苦建立的 「萬人迷」 形象一朝崩塌;

1971年出生的陳志朋,1988年和吳奇隆、蘇有朋二人組成偶像組合 「小虎隊」 出道,酷酷的表情和神似張國榮的外表,確實符合經紀公司為其建立的 「小帥虎」 的形象,不過他在1991年應征入伍之後,小虎隊解散,雖然他退伍後復出,但一直也都不溫不火,可在2018年的某一次活動紅毯上,他的妝容確實驚艷到了所有人,賺足了熱度,但也因此,大家對他的印象急劇下降;

1987年出生的袁姍姍,2010年出道,2012年憑借《宮鎖珠簾》中 「憐兒」 一角被大家熟知,2013年由她主演的電視劇《笑傲江湖》更是創下了 「全國同時段電視劇收視第一的成績」 ,她也因此走紅躋身一線,可平時甜美可人的形象,在一次活動紅毯中卻顛覆了她所塑造的 「甜美」 形象,一頭的蛇裝飾,簡直令人有失聲尖叫的沖動; 這樣的妝容已經不能用「顛覆」來形容了,是不是得罪了造型師真的有待商榷;

關曉彤大家都非常熟悉了,1997年出生的她現在是國內 娛樂 圈中的 「90後四小花旦」 之一,因為和鹿晗的戀情也被稱為 「行走的流量」 ,和其他女星不同的是,同樣是塑造甜美形象,她比其他人卻多了一股 「靈氣」 ,可這種靈氣並不是任何時候都存在的,比如在2018年的某次活動中,她這一身 「白加黑」 的搭配真是讓人不敢恭維。

眾人皆知,明星走紅毯的時候,「博眼球」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在那長短不一的紅毯之上,各種爭奇斗艷的手段,那是層出不窮的,一點都不輸於他們在影視劇中的表現。有的時候甚至能達到「一鳴驚人」的效果,這也就是很多人樂於「走紅毯」的原因。但是,對於有些「辣眼睛」的東西,我還是忍不住想要吐槽的。

說到明星的紅毯造型,我就不得不說一下陳志朋了。這幾年的陳志朋,已經在走紅毯的「奇葩造型」這條路上,越跑越偏了,他的痴迷程度簡直就是「不能自拔」呀。回想當年的小虎隊,那一個個的都是帥氣逼人的模樣啊,並且陳志朋的代號就是「小帥虎」呢。能唱能跳,會說會演,影視歌三棲都有他們的身影,可是一晃多年過去,蘇有朋和吳奇隆也只是「小虎」變「老虎」了,但是這陳志朋卻已經是完全「放飛自我」了啊。看看他現在的變化,我真的是不敢相信,這還是當年的那個青澀少年嗎?福爾泰,你醒醒吧。

在我的印象里,對於張馨予的了解,她總是能莫名其妙的登上熱搜,並且其熱度還是高居不下。她也是個很神奇的角色,能從「全網黑」變成「路轉粉」的局面,這背後不知道要下多大的功夫。我一直覺得她是那種把「調」起的很高,卻又沒什麼實力的人。而且她貌似也不太在乎別人說什麼,就怕沒人說她什麼。而在個人造型方面,她也是極度的有想法。但是,當她的「花被單」造型一出,我還是感覺「太低估」她的「實力」了。不得不說,還是王思聰的眼光毒辣啊,一語道破這其中的「奧秘」。

鍾家駒是誰?我不認識。他是台灣金馬獎的最佳新人獎得主,我還是不認識。就是那個走紅毯時造型「最辣眼睛」的人,哦,我知道了,原來他就是鍾家駒呀。鍾家駒要不是因為「奇葩造型」登上新聞,我是不可能認識這個「金馬獎最佳新人」的,不得不說,他的這一「套路」卻是奏效。雖然他對這個「奇葩造型」的解釋,很讓人「感動」,但是,我還是只記住了他的「造型」,至於他說了什麼,我完全記不住。

我感覺明星們「走紅毯」,簡直就是一場「戰斗」,什麼「故意擺拍」,什麼「站樁」,什麼「奇葩造型」,什麼「意外事故」,我的天啊,簡直不要太復雜。只有你想不到的,就沒有他們辦不到的,果然都是混「 娛樂 圈」的人啊,佩服佩服。

陳都靈在北京國際電影節的紅毯造型,真的超乎想像,以為只是清湯寡水的面容,沒想到這么驚艷。

不得不說,這種明艷港風紅裙大波浪的復古style真的很適合她。

舉手投足之間都是滿滿的風情與誘惑。

不管是他拍,還是什麼角度,居然完全都hold住了。

和別人同框更能凸顯她的美~

路人拍的沒有濾鏡的生圖也沒有崩~

比起同場的迪麗熱巴和anglebaby

真的是艷光四射呀!!!

事實證明,走對了風格的陳都靈真的讓人眼前一亮,驚艷又不世俗的冷艷風真的與她很契合。

之前的黑天鵝造型同樣的明媚風情。

讓很多對她無感的人重新get到了她的顏。

要知道最初對陳都靈的第一印象,還是網路上瘋傳的這張證件照,因為和奶茶妹妹很像,都是那種青春甜美的長相而走紅。

畢業照沒有修的他拍依然好看,比起很多活在精修和濾鏡里的明星真的很好看了。

而後又以《左耳》中的「小耳朵」一角,被大眾熟知。

這大概就是初戀臉的氣質吧~

如果這種長相都叫做一般,我也想長成一般的樣子。

清純、無攻擊性的長相真的很容易讓人有好感,和朋友同框,是一種恰到好處的美麗,不會有艷壓的感覺。

一直以來,陳都靈都被大眾歸到章澤天、劉詩詩那一類,覺得她們的氣質很像,屬於五官淡雅,但又清純動人。(這張真的很像了~)

但是多種造型和風格又讓人看到了她更多的一面。

現代裝的迷離與魅惑~

古裝的這張造型,又有一種紅顏禍水的感覺~

陳都靈這次的紅毯造型無疑是很成功的,在網友面前刷了一波存在感,讓更多人發現她風情艷麗的一面。希望她後續的作品也同樣讓人過目不忘吧~

能夠走上紅地毯明星,多多少少都有點名氣,但是有些明星在紅地毯上的造型,有時候確實有點「辣眼睛」,不過雖然有點怪異,但是憑借這異於常人的裝束,常常收獲了大量的關注度,憑借這種造型上了各大媒體熱搜,雖然很多人對他們的這種著裝議論紛紛,但無外乎的,這些明星熱度,關注度,流量都上去了!

寧靜這幾年也是與往年區別很大,不僅頭發剪短了!而且整個人也越來越 時尚 ,不過在一次的紅地毯中,寧靜身材一件大紅衣服,一件大紅褲子,衣服感覺不合身,褲子有感覺有點長,特別的不搭調,尤其是這一身紅色,隔了老遠都能夠看到,非常的顯眼,還有寧靜的手裡還拿著兩樣裝飾品,配合這身衣服,真的讓人感覺是不是穿錯了,這樣的活動,不應該穿一些比較典雅的禮服嗎?

當初的小虎隊成員之一,在那個年代,小虎隊是多少人的偶像?也是非常火爆,小虎隊雖然早已解散,但是人們對他們的關注也不減,不過可惜的是,陳志朋相對於其他兩人,吳奇隆與蘇有朋,在 娛樂 圈走得並不順利,並沒有像兩人一樣,一直混得風生水起,並且博得了不錯的名聲,但陳志朋,前幾年對他的消息並不多,但這兩年陳志朋出現在大眾的視線里越來越頻繁,但這個頻繁,並不是他在 娛樂 圈取得什麼大成就。

人們之所以關注他,是因為他這兩年的發展感覺到不可思議,陳志朋不僅僅在紅毯上奇裝異服,區別於別人,讓人大跌眼鏡,這個衣服還可以這樣穿?除了這些,還有他在各種時裝秀上的表現,簡直不敢相信這就是當初的小虎隊翩翩少年,對他這幾年的發展也是感到不解,為什麼要這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關曉彤在一次紅地毯上,身穿透明的白色紗裙套上黑色的連體衣,真的感覺不到這套衣服的高級之處,只覺得非常的丑,不知道這種設計是出於什麼靈感,還是我們的欣賞水平有限,感受不到它的美,不過讓我覺得的是,這種情況是不是得罪造型師了!還是這種穿著是上紅毯的一個環節?

在 娛樂 圈,最怕的就是沒有關注度,沒有熱度,一個明星如果沒有關注度,沒有熱度,那也證明這個明星過氣了!之後的事業生涯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現在的電視劇,電影,都喜歡請流量巨大的明星,所以,在 娛樂 圈,流量就代表了這個明星的發展方向,所以在各種電影節,走紅地毯的時候,會有很多媒體關注,也有許多電影,電視劇投資人,導演,這個時候,吸引熱度,關注度,也是最佳時機,所以有很多的明星,在電影節紅地毯上都盡量表現自己。

但是如何更加突出,從眾多明星當中最搶眼,這個就需要在造型上下功夫了!因為這個東西,如果異於常人,一眼望去,可以很好的區別於周圍的人,所以,在各種電影節上,經常會出現各種「辣眼睛」的著裝造型。

張馨予

當初東北風刮到 時尚 圈的時候,張馨予也穿著這個風格的裙子去了國外走紅毯。結果整個人看起來就跟披著個大棉襖似的,尤其是那一頭發型,和紅高粱里的九兒一模一樣,雖然在紅毯上一枝獨秀,但是這種特立獨行的風格實在是讓人欣賞不來。就不能弄個 時尚 點的造型嗎?張馨予想要引起關注,但是這個造型實在讓人欣賞不來。

張曼玉

張曼玉曾經是九十年代的女神,也驚艷了好幾代的觀眾,即便是到了現在五十多歲了,也依然是風韻猶存的。然而在一次音樂節紅毯秀上,張曼玉披著一頭乾枯的紅頭發,穿著一件土到掉渣的老皮衣就上場了,整個人看起來就像個老太婆一樣,一點美感都沒有。從看到那個畫面開始,我才感覺到張曼玉真的老了。

袁姍姍

袁姍姍還在於正工作室的時候,她的 時尚 品味一直讓人看不懂,估計和造型師有關。有一回參加某 時尚 紅毯走秀,她披著一群蛇頭就來了,看著讓人感覺頭皮發麻,非常恐怖。不知道她一個女生是有多大的勇氣,才敢在自己頭發上披著這么一頭玩意,實在是感受不到什麼美感。

關曉彤

眾所周知,關曉彤是出了名的有一雙大長腿,這是她的優勢所在。但是有一回走電影節紅毯,關曉彤穿了一條皮衣褲,外面居然還披著一條白色透明連衣裙,整個人看起來一點美感都沒有,反而有種滑稽的感覺。看到關曉彤這副樣子,莫名其妙就想起了一個表情包,請問造型師是認真在 搞笑 嗎?

應該都能想到陳志朋,大膽,走秀出乎意料,

其實有很多,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陳好

我不知道她這么穿的用意是什麼?美感在哪呢?
這張不那麼明顯看看下一張,你就知道我為什麼納悶了。

難受不?我都替她勒地晃,她造型師跟她有仇吧!可白瞎她的好身材了。

陳志朋。曾經小虎隊中的小帥虎。長相酷似張國榮。近年來,卻一直以各種奇葩的造型視人,紅毯造型雷人卻吸引人耳目,參加各種走秀活動,也是我行我素,扮演讓人想像不到的造型。

話不多說,先上圖幾張

Ⅳ 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相關介紹

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吉祥物
這隻身著紅色上衣,黃色褲子的卡通駱駝「絲絲」成為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吉祥物。「絲絲」取意絲綢之路,設計元素由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交通工具駱駝造型演化而來。袖口和褲腳有電影膠片花紋裝飾表達出電影節的文化寓意。
電影節吉祥物設計者李桂斌:「這個駱駝是張開手臂的,張開手臂就代表著歡迎的意思,歡迎八方來客,你看它的上衣是紅色的,紅色代表著熱情歡快,下面褲子是黃色的,黃色代表咱們陝西古都的文化元素,這樣一結合就體現出了電影節吉祥物總體的造型。」

第二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吉祥物
吉祥物「菲菲」以電影的菲林(膠片)與影盤為基本設計元素,由菲林盤繞而成的皇冠頭飾,明亮晶瑩的眼神,開心的表情,配以活潑的動感、跨步前進的肢體形態,傳遞出親切、可愛的視覺形象、還寓意「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發展和輝煌。
整體形象色彩以「海洋藍」為主色調,「榕樹綠」為輔助色調,形與色渾然一體,充分體現福州的海洋文化及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的歷史淵源,具有舉辦地福州的城市形象和地域人文特色。 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標志LOGO
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標志LOGO是以絲綢勾勒的西安鍾樓為主要造型,鍾樓城牆暗含電影膠片元素,寓意西安將成為中國電影對外交流的新起點,敞開的城牆大門寓意以電影為紐帶,促進絲路沿線各國文化交流與合作。
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綜合協調辦公室主任單子孝:「我們用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面向全社會對LOGO和吉祥物的設計方案進行徵集,一共徵集到LOGO的設計方案將近600件,吉祥物的設計方案將近200件,我們先後進行了兩次的評審,最終從37件LOGO的設計方案和25件吉祥物的設計方案評選出了我們目前最後採用的這兩個方案。
第二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標志LOGO
標志充分運用了中國書法意象,絲路混合形象趣味。左邊似「絲」字,左右復合似「路」字。兩字一筆寫就,一路貫通,蒼勁有力,象徵著絲路的旅程是崎嶇蹣跚,艱辛堅韌,渾然天成的氣象。隱喻「亦絲,亦路,亦帶」的寓意。
在圖形設計上,標志的上半部分看作以西安為起點的陸上絲綢之路,下半部分指代以福州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同時一筆畫就的圖形又似絲帶,金色光影處理得當,寓意金光大道將會越走越寬廣。
第二屆標志形象正是以「絲路之約」,作為logo的創作主旨。標志圖形個性強,不易雷同;對於國人,寓意豐富;對於絲路上的國際諸國友人能夠呈現濃郁的中國風(中國文化DNA)和時尚感。「絲綢之路」就像一份約定,從漢。唐、宋、明至今兩千多年,「絲路」精神從未斷過。

Ⅵ 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北京國際電影節是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北京國際影視交流促進中心承辦的大型電影活動,自2011年創辦。北京國際電影節以「共享資源、共贏未來」為活動主旨,定位於國際性、專業性、創新性和高端化、市場化,是促進中國電影事業、產業發展,增進中外電影交流、交易、合作,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創辦以來,北京國際電影節累計吸引萬余名嘉賓、百萬人次群眾參與其中。北京展映活動共放映影片近800部,放映場次達1600場;共舉辦11場主題論壇,邀請到馬克·穆勒、詹姆斯·卡梅隆、呂克·貝松、吳宇森、陳可辛、基努·里維斯、韓三平、保羅·哈尼曼等眾多知名電影人作為主講嘉賓,分享經驗;電影市場累計吸引了約1800家電影公司和機構的近7000名業內人士,總計167.98億元的市場簽約額創下中國電影節展交易額紀錄,已成為亞洲最大的國際電影交易市場,超過了亞洲僅有的三個國際A類電影節東京、印度和上海,交易額緊追世界最大歐洲的戛納電影節電影交易市場。 ;近300家國內外媒體的2000餘名記者對北京國際電影節進行了深度報道。
活動的宗旨為「融匯中國國內與國際電影資源,搭建展示交流與交易平台」。 2013年3月21日,第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在京發布了主競賽單元「天壇獎」獎杯、第三屆電影節海報,並為第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26家指定展映影院舉行授牌儀式。
「天壇獎」獎杯正式發布
製作歷時5個月,創意設計60多款方案
天壇獎獎杯的設計思想,源於天壇獎「天人合一、美美與共」的核心價值理念,它集中
體現了北京國際電影節「共享資源、共贏未來」的主旨,體現了「天壇獎」的評獎定位和目標,充分表達了北京電影和中國電影與全球電影交流與對話、互利共贏、共同促進世界電影和諧發展的美好理想。
獎杯的創意、設計與製作過程歷時5個多月,共創意設計60多款方案,經過了十幾輪篩選修改,先後得到國內10多位著名的設計、雕塑、工藝等方面的專家幫助和指導,經過反復研討論證,以及對獎杯造型精雕細琢製造出這個獎杯成品。獎杯整體高度為45厘米,其中基座高9厘米,杯身高36厘米,都是「9」的倍數,喻指天壇獎的至高榮譽。「9」諧音「天長地久」也是人們崇尚吉祥之涵義。 2013年4月舉辦, 從本屆開始設立了主競賽單元「天壇獎」,它將成為北京電影節的常設主體活動,每年一屆,包括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最佳編劇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和最佳視覺效果獎共10個獎項。
這屆共收到了56個國家、地區的531部影片報名參賽,有15部影片入圍主競賽單元角逐「天壇獎」十個獎項。 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市場交易在中華世紀壇舉辦。據統計,本屆電影節市場活動實現簽約項目32個,簽約總額逾105億元,比上屆增長20%,洽商金額再創新高。
在本屆電影節上,來自法國、韓國、捷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的電影機構和展商共舉辦了13場推介活動,圍繞後期特效及技術和電影外景地拍攝進行宣傳推介。32個簽約項目涵蓋電影產業鏈各個環節,其中投資製作38.03億元,影視院線、影視基地、文化地產建設項目34億元,影視素材庫等項目10.17億元,電影基金項目累計簽約額23億元。
據悉,本屆電影節電影市場的參展展商數量達248家,同比增長20%。其中國際展商125家,數量首次超過國內展商。主辦方首次提出「電影要素」的概念,在關注版權交易的同時,將展示交易主體延展到電影策劃、製作、發行、院線、宣傳等電影全產業鏈 。 2015年3月16日上午,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廳舉行,發布會上,組委會公布了本屆電影節「天壇獎」國際評委會評委名單、介紹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籌備情況、特色亮點、「北京展映」單元的進展情況以及嘉年華活動概況,同時公布了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官方海報。
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定於2015年4月16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開、閉幕式將移師懷柔雁棲湖景區。
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整體活動包括主競賽單元「天壇獎」評獎、開幕式、北京展映、北京策劃·主題論壇、電影市場、電影嘉年華、閉幕式暨頒獎典禮七大主體活動。 2016年4月19日至4月21日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辦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2016年4月16日18:00,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將在北京懷柔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開幕式。
《夢想合夥人》、《紐約紐約》、《長江圖》、《快手槍手快槍手》、《我的戰爭》、《誰的青春不迷茫》、《冒牌卧底》、《我們的十年》、《東北往事之破馬張飛》、《紐約人在北京》 、等劇組主創亮相開幕式紅毯,全程直播。

Ⅶ 國際四大電影節分別是

美國奧斯卡電影節
1929年1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電影創作進行了評選,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飯店舉行了第一次授獎典禮,共頒發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製作的《翼》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影片;第一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是珍妮.蓋諾;第一位最佳男演員獎獲得者是埃米.詹寧斯,他於1950年在德國去世。當時叫這個獎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年度獎,簡稱"學院獎"。1931年的一天,學院的新任圖書管理員瑪梅麗特.赫麗發現辦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奧斯卡。一個記者把她的話在第二天報導了。從此"奧斯卡"之名逐漸被人們運用,學院獎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奧斯卡獎的授予,採取宴會形式,以後改為發獎大會,後又在發獎大會上增加了文娛節目,自第一屆以來,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舉行一次。1979年已是第五十一屆。主要項目有: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其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此外還頒發一些特別榮譽獎。每次競選都分兩個階段:提名和投票階段。投票由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的三千餘會員進行。他們從集體投票中選出最佳影片,然後分門別類按專業選舉最佳演員、導演、編劇、攝影等,表決揭曉後進行授獎儀式。由名演員作司儀,由前奧斯卡獎獲得者。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德國柏林電影節
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周。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開始於1946年,如今已成為世界最有聲望的電影節之一。她旨在展示和提高將電影作為藝術的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電影作品的質量。戛納國際電影節通過強大的媒體宣傳,確保入選作品能立即介紹給世界觀眾,還提供了電影創作者與買主接觸交流的機會。
電影節的內容由電影節理事會在外國影片、法國影片和短片三個委員會的幫助下確定,由10位藝術家組成的評委會影片評獎. 每年,戛納國際電影節都要選出大約50部故事片和20多部短片,分為參賽影片、非參賽影片、短片、"某種關注"四類進行展映。

從1978年開始,設立"金攝影機獎"獎勵參加展映的最佳處女作。1998年又新增了"電影基金獎"和"職業:製片人"獎兩個獎項。

非參賽影片通常是曾經獲過戛納獎的導演的作品,他們不希望再參加競賽。非參賽影片還包括要求作特別安排如作午夜場放映的影片。

"某種關注"類屬於正式入圍的非競賽單元影片。在這個單元展映的處女作影片可以競爭"金攝影機獎"。

金棕櫚短片獎授予兩部15分鍾以內的優秀短片。

戛納國際電影節1998年開始推出名為"電影基石獎"的新獎項,旨在發現和鼓勵全球范圍的青年電影製作者。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31年,於每年的8月30日至9月9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獅獎」;義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在每年8月底至9月初的兩周里都是世界影壇的焦點。電影明星、著名導演等國際電影業人士以及影迷都會雲集此地參加一年一度的威尼斯電影節。今年8月31日至9月10日舉行的威尼斯電影節已是第62屆,並走過了70多年的風風雨雨。
威尼斯電影節「誕生」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第一屆威尼斯電影節共有20多部影片參展,共設了7個獎項,分別為最受喜愛女演員獎、最受喜愛男演員獎、最佳原創故事獎、最佳導演獎、最感人電影獎、最有趣電影獎和最佳技術獎。第一屆威尼斯電影節沒有固定的評審委員會,是由觀眾投票選出喜歡的電影和演員。
從1934年開始,威尼斯電影節開始趨於穩定,並於每年的8月底9月初舉辦。但威尼斯電影節曾一度被義大利法西斯政府所控制,獎杯叫「墨索里尼杯」。1938年,為對抗被法西斯把持的威尼斯電影節,戛納電影節應運而生。威尼斯電影節從1938年到1942年的評獎不為後人承認。1943年到1945年,威尼斯電影節因戰爭而停辦。
威尼斯電影節真正形成自己的風格是在1946年重新舉辦之後。法國著名導演讓·雷諾阿的《南方人》獲得「最佳影片獎」。1949年,「聖馬克金獅獎」正式設立,法國導演魯佐憑著《曼儂》一片捧走了第一個金獅獎。1951年,黑澤明的《羅生門》奪得金獅獎,這是西方人第一次把焦點對准東方電影。
威尼斯電影節的最大特點是獨立自主的原則和冒險精神,評判標准為「藝術性」。威尼斯電影節成為藝術電影的大本營。與之相比,戛納電影節兼顧影片的商業性和藝術性,而柏林電影節則注重意識形態。

Ⅷ 有哪些好看的電影節宣傳海報分享

格蘭特×褒曼是好萊塢電影中經典又亮眼的精緻情侶,那同樣出身於經典好萊塢時代的保羅·紐曼×喬安娜·伍德沃德,戲內戲外都是出雙入對的真情侶!這對經典CP主演的愛情經典《新戀愛經》(1963)成了66屆海報的致敬主題。兩人倒掛著浪漫相吻的姿勢顛倒,成了66字樣的精巧畫面,致敬得獨具匠心。

Ⅸ 國際上都有哪些知名的電影節每個電影節的最高獎項是什麼名字

國外知名電影節及獎項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奧斯卡金像獎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最初的獎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藝術家Markus Lupertz設計,1997年原獎座被一位身著歐洲星長裙的長發美女取代,由英國設計家TheoFennell設計。很湊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國奧斯卡完全一樣,一對兒般配的驕傲冤.家。

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1947年,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獎,近年來提名較開放,獎項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獎類似。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次。
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
戛納電影節——戛納電影節成立於1939年夏天,獎項則分為「金棕櫚獎」、「評委會特別獎」,第一個獎屬於大獎,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獎,如:「最佳導演獎」、「最佳演技獎」、「國際青年批評家獎」等不一。

法國凱撒獎——César Awards 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評獎,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由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和法國電視二台合作舉辦。
美國電影金球獎——Golden Globes 金球獎,始終籠罩在奧斯卡的陰影之下,更像是奧斯卡前的一次預演。金球獎始自1943年,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主辦,是美國影視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金球獎共設有24個獎項,金球獎被許多人看作是奧斯卡獎的風向標。

美國電影學會獎——AFI Awards 美國電影協會創辦,2002年1月15日頒發第一屆學會獎。簡稱AFI Awards(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Awards),每年一屆。美國電影學會1996年為慶祝電影誕生一百年,舉辦了美國影史百大經典電影的票選活動。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作為美國五大影評人協會中歷史最悠久的獎項,國家影評獎歷來被視作奧斯卡最重要的風向標之一。

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Los Angel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始自1975年,與紐約影評人協會獎、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稱之為美國三大影評人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Ca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於1976年,由埃及電影作家與評論家協會主辦。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電影節設立的獎項以古埃及阿米諾菲斯四世國王的王後娜妃蒂蒂命名,娜妃蒂蒂以美貌聞名,開羅博物館里至今仍保存著她的塑像。娜妃蒂蒂金像獎為大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紀錄片、最佳短片。最近開羅又把國際電影節大獎改為金字塔金像獎。金字塔銀像獎分別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等。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Montreal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於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舉行。

日本《電影旬報》電影獎——創刊於1919年的《電影旬獎》於1924年開始進行年度佳片評選,最初只選出最佳外國電影;1925年起對外國片分藝術片、娛樂片兩類開展評選;1930年起又分「日本現代電影」、「日本古裝電影」、「外國無聲電影」、「外國有聲電影」進行評選;之後,固定為年度10部最佳日本電影、10部最佳外國電影、最佳日本影片導演、最佳外國影片導演四個項目的評選, 「年度十佳」是戰前最權威的電影獎項。隨著戰後電影繁榮時期的到來,電影旬報年度評選項目越來越多,漸趨「奧斯卡化」,分為最佳日本影片、最佳外國影片、最佳導演、編劇、男女主演、男女配角、新秀男女演員等,並擴大了讀者參與程度,上述獎項,由讀者同樣選出一遍。

美國金草莓獎——RAZZIE Awards 由約翰.威爾遜在1981年設立,由「金草莓獎基金會」組織評選,是與奧斯卡唱.對台.戲、專評好萊.塢最.差影片和最.差演員的獎項,每年評選一次。得獎名單在每年3月24日即奧斯卡頒獎前夜公布。得獎名單有時並非該年度最.爛(但多半也好不到哪裡去),而是以〔虧〕為主旨,因此一些大成本電影或大牌歌手跨界演出,往往會因樹大招風而中獎!每年還故意選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前一天公布得獎名單。

————————————中國————————————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獲得了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的認證,被歸類於國際A類電影節。每年6月,這個中國唯一的國際電影節都將如約而至,帶給您一場盛大的電影視覺體驗。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創建於1993年,是當今中國每年始於春季的第一個電影節。其權威性受到電影界人士普遍認同,被譽為中國電影界具有國際水準的大獎。大學生電影節"以"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為宗旨,以"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為特色,在教育、文化和影視三界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

中國北京國際電影季(節)——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
中國長春電影節——1992年創辦,具有國際性的國家級電影節。與中國電影華表獎隔年舉辦。
金鹿杯、銀鹿杯,證書和獎金。

中國珠海電影節——創辦於1994年,跨出兩岸四地的范圍,逐步接納評選海內外由華人擔任主創人員的影片,朝著「國際華語電影節」的目標發展。

中國台北電影節——由台北市政府主辦、台北市文化局承辦,台灣電影文化協會、台灣藝術大學執辦。始於1998年,每年一屆。 是台灣地區重要的電影盛會,從第四屆開始把主題定位於「城市、市民、學生」,並由以國際城市為主題的「城市影展」、以「台北電影獎」「台北主題獎」為況賽單元的「市民影展」、以及以國內外學生作品為主的「國際學生電影金獅獎」三部分級成。

中國電影金雞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華表獎是中國電影的最高榮譽獎,獎杯採用天安門華表造型
中國電影童牛獎——系全國電影四大獎之一,專為獎勵優秀兒童少年影片、兒童少年電影工作者。
中國香港電影金像獎——1982年由《電影雙周刊》創辦。
中國香港電影金紫荊獎——始於1996年,每年舉辦一次,
中國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始於1995年。每年1-2月舉行評選,評
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該獎創辦於1962年,由台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贊助,每年舉辦一屆。
中國華語電影傳媒大獎——國內唯一將內地和港台電影作品同時納入視野,創辦於2001年,

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獎(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國三大影評人獎之一。 美國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Chicago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國三大影評人獎之一。 美國獨立精神獎(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1985年成立。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Awards) 美國奧斯卡的風向標之一。 Internet電影獎(internet movie awards) 參與者最多、最知名的在線電影獎項,所有獲獎電影無一例外是好萊塢大製作。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San Sebast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Mar del Plat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英國愛丁堡電影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英國倫敦電影節(London Film Festival):
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The Festival of the 3 Continents):
義大利都靈國際電影節(Tori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
瑞典斯德哥爾摩電影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瑞典哥德堡電影節(Gotebor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德國國際婦女電影節(International Women's Film Festival):
瑞士洛加諾國際電影節(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多倫多亞洲國際電影節(Toronto Reel As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溫哥華國際電影節(Annual Vancouver International Film Fesitival):
美國聖丹斯國際電影節(Sundance Film Festival):
美國拉丁電影節(International Latino Film Festival):
美國芝加哥國際電影節(Chicag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國芝加哥國際兒童電影節(The Chicago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Film Festival):
美國舊金山電影節(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Hawai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國紐約獨立電影節(New York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
美國紐約地下電影節(New York Underground Film Festival):
美國芝加哥亞裔電影節(Chicago Asian American Showcase):
美國舊金山國際亞裔電影節(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Asian American Film Festival): 美國西雅圖國際電影節(The Seattl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中國香港國際電影節(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韓國釜山電影節(P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亞太電影節(Asian Pacific Film Festival):
曼谷國際電影節(The Bangkok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澳大利亞悉尼國際電影節(Sydney Film Festival):
澳大利亞墨爾本國際電影節(Melbourn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Academy Awards):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法國凱撒獎(César Awards):
迪拜電影節 (Du Film Festival)

Ⅹ 以下電影節各在哪裡舉辦,頒發的獎項叫什麼(急急急!)

1,柏林國際電影節,地點當然在德國柏林,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
2,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國上海,金爵獎獎項:金爵最佳影片獎(獎給製片人),評委會大獎(獎給最具創意的影片),最佳導演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編劇獎,最佳攝影獎(獎給攝影導演),最佳音樂獎(獎給作曲)。亞洲新人獎獎項:亞洲新人最佳影片獎(獎給製片人),亞洲新人最佳導演獎(獎給導演)。第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新增獎 項:觀眾評獎。
3,戛納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此外,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
4,蒙特利爾電影節,加拿大蒙特利爾市,故事片設美洲大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短片設蒙特利爾大獎、評委會特別獎。此外還有鼓勵獎、國際評論獎、加拿大航空獎等。
5,紐約電影節,美國紐約,號稱最前衛的電影展,它是全球重要電影節的尾聲,該綜合性國際電影節之主旨是對世界各地優秀電影的藝術成就給予正確評價,加強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的經驗交流,發現新人才,獎勵有價值的新影片,促使這些新影片在電影院作商業性的發行放映。按章程規定,電影節不舉行比賽,也不發獎。1996年開始紐約電影節開辟了一個電影前衛短片展,專門放映最新的先鋒派電影,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前衛短片展。
6,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瑞典斯德哥爾摩,以求新求異為選片宗旨,力求將電影節打造成電影界新秀與觀眾和評論家交流的平台。電影節評委規定角逐電影節最高獎銅馬獎的參賽片導演最多隻執導過3部作品,以鼓勵各國電影新秀嶄露頭角。獎項分別為Bronze Horse for best film(最佳電影銅馬獎), Aluminium Horses for best actor(最佳男演員鋁馬獎), best actress(最佳女演員), best cinematography(最佳電影技術), best screenplay(最佳劇本), first feature(最佳情節片)等。
7,台灣金馬電影節,台灣台北,金馬獎華語影片競賽,包括劇情片、短片、紀錄片及動畫片等影片獎項;個人獎項則有導演、男、女主角、男、女配角、新人獎、原著劇本、改編劇本、攝影、視覺特效、美術設計、造型設計、動作指導、原創電影音樂、原創電影歌曲、剪輯、音效等;特別獎項為評審團大獎、評審團特別獎;非正式競賽有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8,芝加哥國際電影節,美國芝加哥,獎項分別是:芝加哥紀錄片至尊大獎(CHICAGO DOC GRAND PRIX),芝加哥紀錄片至尊大獎評委會特別獎(CHICAGO DOC GRAND PRIX JURY SPECIAL PRIZE),榮譽獎(HONORABLE MENTION),芝加哥記錄短片至尊大獎(CHICAGO DOC SHORT FILM GRAND PRIX),阿里—博則那·最因創意獎(ARIE & BOZENA ZWEIG INNOVATION AWARD),那塔莎·艾薩克電影術大獎(NATASHA ISAACS CINEMATOGRAPHY AWARD),芝加哥紀錄片觀眾最喜愛獎(CHICAGO DOC AUDIENCE AWARD),芝加哥紀錄片人道主義獎(CHIXAGO DOC HUMANITARIAN AWARD ),評委會主席獎(PRESIDENT'S JURY AWARD),芝加哥紀錄片天空獎(CHICAGO DOC SKY IS THE LIMIT PRODUCTION AWARD),JUSTYNA & THOMAS ROSZAK「我們世界的孩子」兒童紀錄片獎(OUR KIDS OF THE WORLD AWARD),芝加哥經典紀錄片獎(CHICAGO DOC CLASSIC AWARD),影評人獎(FILM CRITICS' AWARD),國際傳媒獎(INTERNATIONAL PRESS & PROGRAMMERS AWARD),「發現之眼」新人獎(DISCOVERING EYE AWARD)。

閱讀全文

與國際電影節視覺形象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生化壽屍完整版電影國語在線觀看 瀏覽:958
台灣60至70年代武俠電影 瀏覽:83
例如聽音樂看電影英語怎麼說 瀏覽:728
在電影院摸我 瀏覽:302
電影急速蝸牛英文介紹 瀏覽:850
張萌北京電影學院導演 瀏覽:879
狙擊生死電影演員表 瀏覽:790
宋導演教你拍攝微電影課後習題答案 瀏覽:446
圖片出自哪部日本電影 瀏覽:337
法國世界末日電影在線 瀏覽:576
2021電影春節檔圖片 瀏覽:167
吃飯的時候講愛情的電影 瀏覽:403
看電影吃狗糧圖片 瀏覽:962
下列選項中歐洲三大國電影節不包括 瀏覽:415
鞏俐電影鄭大 瀏覽:979
越南愛yue電影下雨視頻音樂 瀏覽:650
電影推拿音樂分析 瀏覽:446
一個電影票看別的電影 瀏覽:992
男主角馬大力是什麼電影 瀏覽:255
湖北電影製片廠導演有哪些人 瀏覽: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