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最大的航空母艦是哪個啊 有多大
小鷹」號——世界最大常規動力航母
小鷹」號航母是美國海軍最後一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小鷹級的首艦。它於1956年12月在紐約造船公司開工建造,1960年5月21日完工,1961年4月29日編入太平洋艦隊服役。1988年1月至1991年2月進行了改裝,改裝後服役期延長為40年。「小鷹」號的母港設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迪戈海軍基地。
世界最大的常規動力航母
「小鷹」號標准排水量為60100噸,滿載排水量達81123噸,艦長323.6米,艦寬39.6米,吃水11.4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動力裝置為4台蒸汽輪機,最大功率28萬馬力,最大艦速為32節,以20節航速巡航時可連續航行350小時、12000海里;飛行,擁有4部飛機升降機和4座蒸汽彈射器,每隔30秒即可彈射1架艦載機升空作戰;艦上貯燃油7800噸、航空汽油5882噸、航空彈葯1600噸;裝備3座M29八聯裝「北約海麻雀」航空導彈發射裝置、3座MK15「火神密集陣」6管20毫米艦炮;配備SPS48E、SPS49(V)5、SPS67、MK23TAS搜索雷達各1部,SPN41、SPN32A、SPN44、SPN46引導雷達各1部,SPN64(V)9導航雷達1部,MK95火控雷達6部,MK91導彈發射火控系統3部,WLR3雷達預警系統、WLR11瞬時測頻接收機、SLQ29電子戰系統、SLQ36「水精」魚雷防禦系統各1部,MK36艦載無源干擾發射器4部。另外,還裝有海軍戰術數據系統、「塔康」系統、OE82衛星通信無線、SSR1接收機、WSC3收發信機等指揮、控制與通信系統。
「小鷹」號從底層到艦橋頂部大約有18層樓房那麼高。最下面幾層是燃料、淡水、武器彈葯艙和輪機艙;第五、第六層是水兵住艙、行政辦公室、食品庫和餐廳;第七、第八層是艦載機維修間、維修人員和雷達操縱人員的住艙;第九、第十層是機庫、戰斗值班室和飛行員餐廳。而十層以上為上層建築(即甲板以上突出的部分),有8層樓房那麼高,由下而上分別為消防、醫務、導彈、電梯人員住艙,工具、通訊及電氣材料庫,軍官住艙,司令部及艦長參謀人員、新聞人員工作室和休息室等。
十大部門、各司其職
在「小鷹」號上工作的人員多達5480人,其中包括艦員2930(軍官154人)、航空兵人員2480人(軍官320人)、司令部人員70人(軍官25人)。艦上配艦長和副艦長各1人,下設10個部門和1個艦載機聯隊。艦長為海軍上校軍銜,副艦長為中校或上校軍銜。美海軍對航空母艦艦長和副艦長的要求非常嚴格,規定:只有在艦上架機起降過800-1200次、有4000-6000小時飛行紀錄、擔任過飛行中隊長或航母艦載機聯隊長職務的優秀指揮軍官才有資格擔任航母艦長和副艦長。
「小鷹」號航母設有作戰、航空、航海、武器、輪機、醫務、牙醫、供應、安全和飛機中級維修等10個部門。每個部門配部門長和部門長助理各1人,下設若干分隊。各部門中,以作戰、航空和飛機中級維修這3個部門最為重要。
作戰部門負責制定作戰計劃、組織戰備訓練、完成指定的情報搜集、鑒別與傳送、對空中飛機實施作戰控制、進行視覺與電子通信、實施電子戰、提供氣象與海浪預報等,下設作戰訓練、情報、通信、電子戰、氣象等分隊,分別由作戰官、訓練官、情報官、通信官、電子戰官、氣象官等領導。
航空部門是其中最大的部門,占艦員總人數的五分之一強。主官是航空部門長,士兵們常常戲稱他為「航空老闆」,「航空老闆」在艦長的領導下負責保障飛機的起降、吊放、加油、裝彈和飛行安全在內的空勤任務,其主要助手是「小老闆」-航空部門長助理。航空部門下設行政管理與塔台分隊、飛機起吊分隊、甲板飛機牽引分隊、引降裝備操縱分隊和加油與裝彈分隊,由飛行甲板官、飛機彈射官、攔阻官、機庫甲板官、航空燃油官、裝彈官、飛機起吊官以及行政助理、訓練助理等領導。
飛機中級維修部門負責督促和領導航母艦載機的維修保養工作,保證艦載機聯隊始終處於良好的戰備狀態。該部門由4個分隊組成,即行政管理分隊、飛機中級維修分隊、機載設備維護分隊和甲板支援設備維護分隊,主要人員都是一些經驗豐富的飛機維修與保養技術人員,人稱「飛機保健醫生」。
航海部門負責航母的航海安全與導航以及航海器材的管理與保養;武器部門負責艦上武器的操作、維護和修理,進行反潛搜索和攻擊,保管爆炸物品、導彈和核武器;輪機部門負責所有推進器和輔機的運行和維修;安全部門負責實施和協調航母和艦載機聯隊的安全計劃,轄有1個50人的艦上陸戰隊保安分隊;醫務部門負責醫治傷病員,進行衛生、健康詰座、指導戰場急救;牙醫部門負責牙科治療,進行口腔衛生指導,透視照相;供應部門負責購買、接收、儲存和發放物品,進行裝備統計、零件修理、分配電影、並向艦上人員供應個人消費品。
另外,「小鷹」號航母上還編有2名隨軍牧師,負責鼓舞士氣。
第15艦載機聯隊
「小鷹」號上載有一個艦載機聯隊,即第15艦載機聯隊。該聯隊下轄9個飛機中隊,裝備各型艦載機82架,其中F-14A「雄貓」戰斗機20架、F/A-18C「大黃蜂」戰斗/攻擊隊24架、A-6E「入侵者」攻擊機16架、E-2C「鷹眼」預警機4架、EA-6B「徘徊者」電子戰機4架、S-3B「北歐海盜」反潛機6架、SH-60F「海鷹」反潛直升機6架、HH-60H「黑鷹」救援直升機2架。9個飛機中隊分別是:第51戰斗機中隊(10架F-14A)、第111戰斗機中隊(10架F-14A)、第27戰斗/攻擊機中隊(12架F/A-18C)、第97戰斗/攻擊中隊(12架F/A-18C)、第52攻擊機中隊(16架A-6E)、第114空中早期預警機中隊(4架E-2C)、第134戰術電子戰中隊(4架EA-6B)、第37反潛直升機中隊(6架S-3B)、第4反潛直升機中隊(6架SH-60F、2架HH-60H)。
各飛機中隊是基本的行政組織和戰術單位,編制人員不等,其中:戰斗機中隊負責實施全天候空中作戰,建立和保持制空權,戰斗/攻擊機中隊負責全天候空中作戰和對敵攻擊戰,奪取制空權,攻擊敵方地面或海上目標;攻擊機中隊負責用常規和核武器實施全天候作戰,攻擊敵方海上或陸岸目標;戰術電子戰中隊負責實施電子對抗和電磁攻擊,奪取戰場制電磁權,空中早期預警機中隊負責為航母戰斗編隊及友軍提供全天候雷達預警和偵察勤務,擔負航母艦載機的空中指揮引導;反潛機中隊負責實施全天候反潛作戰,確保航母戰斗編隊的安全。
第15艦載機聯隊編制總人數2480人,其中軍官320人。聯隊長由資深飛行軍官擔任,海軍上校軍銜,負責聯隊的作戰、情報、通令、戰備、訓練等工作,戰時負責制定空襲作戰計劃、對各飛機中隊實施戰術控制。該聯隊平時駐岸上,受太平洋艦隊航空兵司令部的行政領導;參加訓練或執行任務時隨艦活動,此時行政上受航空母艦艦長的領導,作戰上直接受航母戰斗編隊司令指揮。
常設航母戰斗群
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在執行任務時,一般配屬4-8艘水面作戰艦只、1-2艘潛艇和1-2艘後勤輔助艦船,組成航母戰斗群。從1992年6月起,美海軍一改過去臨時抽各型艦船組成航母戰斗群的做法,以12艘航母為核心組建了12個常設航母戰斗編隊,每個航母戰斗群所轄兵力平時即在一起訓練、一起部署,從而大大提高了航母戰斗群的應急反應能力。
「小鷹」航母戰斗群由「小鷹」號航空母艦、第15航母艦載機聯隊組成,現配屬2艘提康得羅加級導彈巡洋艦、2艘伯克級導彈驅逐艦、2艘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1艘洛杉磯級核動力攻擊潛艇和1艘薩克拉門托級快速戰斗支援艦。
小鷹航母戰斗群司令部設在「小鷹」號航空母艦上,編制人數為70人(其中軍官25人),下設人事、情報、作戰、通信和後勤5個科,負責對航母戰斗群編制內的所有空中、水面和水下兵力實施作戰指揮和戰備訓練,司令為海軍少將軍銜。
來源:搜狐軍事
「尼米茲」號是美國艦隊中最大型核子動力航空母艦之一,於1975年開始服役,並於1976年7月離開美國執行首次任務。「尼米茲」號全長約336米、船高相等於18層樓,排水量達9.5萬噸,能載超過100架戰斗飛機.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自1968年至2001年共建造了9艘,分別是「尼米茲」號,「艾森豪威爾」號,「卡爾·文森」號,「羅斯福」號,「林肯」號,「華盛頓」號,「斯坦尼斯」號,「杜魯門」號和「里根」號航母。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油料裝載量為1萬噸,航空彈葯3000噸。艦載機連隊可控制25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和空域,每天可出動200架次執行作戰任務,裝彈量是美國現役其它航母的2~3倍。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是美國第二代核動力航空母艦,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它的7種不同用途的艦載飛機可以對敵方飛機、船隻、潛艇和陸地目標發動攻擊,可以支援陸地作戰,保護海上艦隊,可以在航空母艦周圍方圓幾百海里的海面上佈雷,實施海上封鎖。由它領銜組成的戰斗群通常由4~6艘導彈巡洋艦、驅逐艦、潛艇和補給艦只構成。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自身也有強大的防衛體系,包括導彈、火炮、電子對抗系統、「海麻雀」導彈發射裝置。
兩台核反應堆為航空母艦提供幾乎是無限期的30節以上的續航能力。8台8000千瓦汽輪發電機提供的電力可供10萬人口的城市使用。4台海水淡化裝置為「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每天提供1818440升淡水。一般情況下,艦上備有供其人員消耗90天的食品和生活必需品。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都裝有兩座A4W密封水核反應堆,4台飛機升降機,4座飛機彈射器,4座「海麻雀」導彈發射架,3~4座「密集陣」20毫米近程火炮武器系統,SPS-48E三維對空搜索雷達,SPS-49(V)5二維對空搜索雷達,3座Mk-91火力控制系統,AN/SLQ-32(V)4雷達電子對抗和火力控制系統,AN/WLR-1H雷達電子監視系統。
中文名:終極奇兵
外文名:The 13th Warrior
其它譯名:殺戰風雲,十三勇士
製片地區:美國
類型:動作,奇幻,冒險
片長:102 min
上映時間:1999年8月27日(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拉丁語
主演: 安東尼奧·班德拉斯(Antonio Banderas)
托尼·庫蘭(Tony Curran)
劇情簡介:
公元十一世紀,巴格達是當時世界文明的中心,在這種背景之下,阿默德(安東尼奧·班德拉斯飾)因為位高權重,享盡了特權,但是後來因被美色誘惑,而被放逐到外地當特使。阿默德和一隊商旅同行,他的僕人是梅奇塞德(奧馬爾·沙里夫飾),結果在旅途中遇到了一個勇士團。這個勇士團向阿默德說,有種不知名怪物正在他們的家園肆虐。阿默德對這種說法感到非常懷疑,他們說怪物會在多霧的夜晚出現,把獵物肢解之後再吃掉屍體,這種怪物防不勝防,他們怕得連怪物名字都不敢說出來。
這個勇士團由勇敢的勃利威帶領,勇士們來自四面八方,有海格、巨人赫丹、馬術師羅尼、神射手裡梭、迷信鬼史格、樂師威士、不喜歡說話的艾索、狗頭軍師哈加、愛鬥嘴的海拉、長不大的哈塔、和個性陰沉的雷格納。當他們回到羅加國王所掌政的家鄉之後,阿默德發現國王、薇露王後、和詭詐的威里夫王子都不能阻止怪物橫行,在種種威脅的脅迫之下,阿默德發現他必須克服恐懼走向戰場,不然就會遭到被怪物吞噬的命運。
你說的「阿拉伯人」正是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演的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1004499.htm
C. 有誰知道「無畏號」航母的具體資料(包括生產地點、時間、裝備、參站史、退役)
無畏號航空母艦(舷號CV-11)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三號艦。她是美軍第四艘以無畏為名的軍艦,艦名源自美國海軍於1803年俘獲的一艘火船。無畏號於1941年開始建造。建造僅開始數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加快建造無畏號等航空母艦。1943年無畏號下水服役,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無畏號退役封存,在朝鮮戰爭後開始進行SCB-27C改建,又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CVA-11),於1954年在大西洋艦隊重新服役。稍後無畏號又進行SCB-125現代化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1962年無畏號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11,繼續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執勤。稍後無畏號參與美國的太空計劃,分別擔任水星-宇宙神7號及雙子座3號的救援船。1966年至1969年,無畏號曾三次前往西太平洋,參與越戰。雖然無畏號其時已改編為反潛航母,但美軍臨時將之改編為輔助攻擊航母,故無畏號亦有派飛機到陸上參與攻擊。 無畏號在1974年退役,並一度預備出售拆解;但在民間組織努力下,海軍在1981年將無畏號捐贈到紐約作博物館艦。1982年無畏號除藉;而同年無畏號海空暨太空博物館(Intrepid Sea-Air-Space Museum)於哈德遜河河畔正式開放,自此成為曼哈頓的重要地標及旅遊點。1986年,無畏號獲評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 美國水兵起初為無畏號安上了戰斗者(The Fighting I)的綽號;但無畏號在二戰期間曾多次因遇襲及意外而受損或擱淺,被迫到干船塢修理,故亦有被嘲為不幸者(The Evil I)、離水者(The Dry I)、甚至老弱號(USS Decrepit)。
航母概觀
艦種 航空母艦
艦級 埃塞克斯級(3號艦)
製造廠 紐波特紐斯造船廠
動工 1941年12月1日
下水 1943年4月26日
服役 1943年8月16日
1952年2月9日
1954年6月18日
退役 1947年3月22日
1952年4月9日
1974年3月15日
結局 1981年4月27日捐贈作博物館艦
除籍 1982年2月23日
標准排水量 一般:27,500噸
作戰:33,400噸
滿載排水量 36,380噸
全長 整體:872呎
水線:820呎
全寬 整體:147呎6吋
水線:93呎
吃水 戰時:近26呎
滿載:近27.5呎
鍋爐 8座鍋爐
4座1,250千瓦蒸汽輪機
2座250千瓦柴油輪機
4軸
功率 150,000軸馬力
試航:154,054軸馬力
最高速度 33節
試航:32.93節
續航距離 20,000海哩/15節
服役:15,440海哩/15節
乘員 268名軍官
2,363名水兵
艦載機 36架F6F
37架SB2C
18架TBF
武器裝備 4門2聯裝5吋/38火炮
4門單管5吋/38火炮
8門4聯裝40毫米高射炮
46挺20毫米機炮
裝甲 機庫:2.5吋
防護甲板:1.5吋
裝甲帶:2.5-4吋
防水壁:4吋
指揮塔:1-1.5吋
舵機:2.5吋
其它 3座升降台
2座彈射器
建造與早年服役
1941年12月1日,無畏號開始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建造;六日後日軍偷襲珍珠港,美軍即時加快興建各艘航空母艦。1943年4月26日,無畏號下水,並於8月16日服役,首任艦長為湯瑪斯·史伯格(Thomas L. Sprague)上校。10月7日,無畏號離開諾福克海軍基地,前往加勒比海試航,沿途訓練第八航空團的飛行員,11月1日返抵諾福克,25日再到切薩皮克灣試航,30日返回諾福克作最後檢修。 12月3日,無畏號離開諾福克,8日開始橫越巴拿馬運河。在通過科倫(Colon)期間曾一度觸地擱淺,艦艏輕微受損,脫困後在巴爾博亞(Balboa)稍作維修,14日繼續行程,最終在22日抵達阿拉米達。接著無畏號先維修艦艏,然後搭載飛機及軍資,1944年1月5日離開阿拉米達,10日抵達珍珠港,並換上第六航空團。
第二次世界大戰
馬紹爾群島與首次遇襲
不久前美軍編組了第58特遣艦隊(Task Force 58,第五艦隊下的快速航空母艦艦隊),由馬克·米切爾少將指揮;無畏號編入阿爾弗雷德·蒙哥馬里(Alfred E. Montgomery)少將指揮的第二分隊,同行艦有旗艦埃塞克斯號及卡伯特號。16日艦隊離開珍珠港,支援即將登陸誇賈林的美軍。29日早上,無畏號等空襲誇賈林北部的萊島(Roi island),摧毀該處的機場,同時擊毀爪加林所有的日軍戰機;當晚分隊的戰列艦南達科他號、北卡羅來納號及亞拉巴馬號炮擊了萊島;而無畏號則在30日再作空襲。 1月31日,美軍開始登陸誇賈林,同時佔領無人防守的馬久羅,誇賈林戰役爆發;當日無畏號掩護陸戰隊登陸,並作空中支援,直到2月3日美軍完全佔領環礁為止。4日無畏號前往馬久羅稍作休整, 在12日則往空襲特魯克島(Truk)。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在特魯克島建立海軍基地,儼如美國之珍珠港。武藏號、大和號及長門號均於此下錨;但環礁內的日艦,大多在美軍空襲前撤返日本。2月17日美軍艦隊開始攻擊;米切爾在日出前先派F6F奪取制空權,再命後至的18架TBF攻擊跑道上的飛機;第一波攻擊後,日軍空中力量大受打擊,環礁上的365架飛機,只有約100架未有受損;清晨美軍艦隊的輕型航空母艦又派轟炸機攻擊島上設施及礁湖軍艦。 傍晚7時,六架裝有雷達的九七式轟炸機發現美軍艦隊,並伺機攻擊;約克城號曾在9時派夜戰F6F前往攔截,但失敗告終。10時11分,一枚魚雷擊中無畏號右舷艦艉,並在水線以下爆炸,造成11人死亡;艦體數個隔艙入水;右舷的舵機機房被炸毀;艦舵更即時卡死向左六度半,使艦體開始向左急轉。為恢復操縱,史伯格暫時將右舷引擎關閉,同時將左舷引擎逐步增速,以增加艦體右轉力度;到艦體朝向東方後,史伯格再下令調節引擎,並正面逆著強烈的東風,以20至22節速度向東撤退。分隊則命卡伯特號及數艘驅逐艦掩護無畏號返回港口。 2月18日,美軍命無畏號改為到馬久羅修理,史伯格要將無畏號轉向南方。無畏號甫一轉向,原本正面相迎的逆風即時變成由左舷吹向艦體,使無畏號又再失控打轉。史伯格先將右舷引擎其中一軸鎖死;再將甲板上所有飛機推到艦島前方,充當臨時的前桅帆,使艦體可減少向左偏轉。由於飛機受風面積始終不足,史伯格命船員物盡其用,以木板、繩網及帆布等等再造出多幅前桅帆,置於艦艏防空炮的炮座,並以人手操控;又將艦艏的貸物搬到艦艉隔艙,並為部分艦艉隔艙注水,使艦艉重量增加,從以將艦艏抬高迎風。幾經辛苦之下,無畏號終於勉強恢復航向。稍後史伯格逆著20至30節的東風,將無畏號直接駛回珍珠港修理,於24日抵達。 無畏號在珍珠港拆除了損壞的艦舵,並填補艦體破洞。29日無畏號離開珍珠港,打算在沒有艦舵的狀態下,直接返回舊金山。但當無畏號離開珍珠港不久,隨即失控,使史伯格要向珍珠港求救。當珍珠港派出八艘艦只前來協助時,海面又颳起強烈西南風,使無畏號無法安全進入港口,只好在近海下錨停泊,直到3月3日才成功進入珍珠港。5日無畏號再次返回干船塢,並臨時安裝了人手操控的艦舵,在16日再次離開珍珠港。22日無畏號終於抵達舊金山,隨即進入舊金山海軍船廠維修。
菲律賓
作戰中的航母(11張)直到1944年5月30日,無畏號才完成維修。6月9日,無畏號前往珍珠港,在14日抵達,並在近海訓練。8月16日,無畏號與企業號及獨立號一同前往埃尼威托克,在24日抵達,並與早前參與菲律賓海海戰的艦隊會合。8月26日,小威廉·哈爾西接替雷蒙德·斯普魯恩斯,指揮美軍艦隊。由於哈爾西為第三艦隊司令,故快速航空母艦編隊亦更名為第38特遣艦隊(Task Force 38)。此時無畏號編入傑拉德·波根(Gerald F. Bogan)少將的第二分隊,並擔任旗艦,同行艦有邦克山號、卡伯特號及獨立號。29日無畏號等第二分隊艦只離開埃尼威托克,與第一及第三分隊前往菲律賓;而第四分隊則往小笠原群島。9月6日至8日,無畏號等空襲了帛琉;又於9日至10日空襲民都洛及薩蘭加尼灣。由於缺乏目標,哈爾西改命艦隊於12日攻擊米沙鄢群島等地。?15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帛琉,無畏號等繼續在外海巡戈,並在稍後改為攻擊呂宋。21至24日,艦隊空襲呂宋各地的港口,然後撤退。28日無畏號在塞班島稍作休整,再經帛琉,於10月2日返抵烏利西。
台灣空戰
10月6日,無畏號等艦離港,前往空襲沖繩島;而漢考克號則在此時加入第二分隊。10日艦隊大舉攻擊沖繩,出擊架次高達1,396架,重創沖繩港口。此時豊田副武估計美軍將空襲台灣,命在台的福留繁預備迎戰;此時日軍駐台戰機約有230架。 一如日軍所料,12日美軍艦隊往南空襲台灣。哈爾西派第一分隊空襲台灣南部;無畏號的第二分隊空襲台灣北部;第三分隊空襲台灣中部;第四分隊則集中攻擊高雄。清晨各艦派戰機作第一波攻擊;福留繁則派戰機攔截,同時派轟炸機攻擊美軍航母,台灣空戰爆發。美軍在空戰明顯占優,第一波攻擊後,日軍只剩下60架戰機可用;第二波攻擊後更全被摧毀,沒有戰機可迎戰第三波攻擊;福留繁的指揮部亦在空襲後夷為平地。傍晚日軍魚雷機發現美軍艦隊,陸續展開攻擊,但無一成功,更損失42架。美軍當日出擊數達1,378架次,只損失48架飛機。 10月13日艦隊再次空襲台灣,出擊數下降至974架。傍晚美艦隊被日軍攻擊;富蘭克林號艦島受損,無人傷亡;而堪培拉號則被魚雷重創,要由拖船協助離開戰場。14日艦隊派146架戰機及100架轟炸機再次攻擊台灣,順道掩護堪培拉號撤退;陸軍航空隊則在中國大陸派109架B-29轟炸高雄。當晚日軍魚雷機再次夜襲,休斯敦號被魚雷重創,一度下令棄船;由於兩艘受創巡洋艦離台灣及先島群島僅90英里(145千米),哈爾西於15日命三艘巡洋艦及八艘驅逐艦組成拯救小隊,協助兩艦拖行;又派科本斯號及卡伯特號作空中支援。艦隊則緩緩向西南撤走。 10月15日第四分隊往空襲呂宋;日軍則於當日及16日再次空襲拯救小隊;休斯敦號於16日再被一枚魚雷擊中,入水超過6,300噸,艦長一度決定棄船,但同行驅逐艦決定繼續拖行。此時東京電台稱美軍第三艦隊已受重創。哈爾西得悉後,認為日軍誤判拯救小隊為第三艦隊,索性順水推舟,以拯救小隊作餌,引誘日軍攻擊;無畏號的第二分隊與第三分隊共同掩護小隊,但由第三分隊伏擊從日本而來的飛機。16日早上,日軍命那智號及足柄號等由瀨戶內海出發,往南追擊,卻在沖繩外海被邦克山號兩架飛機攻擊。此時福留繁得悉美軍航空母艦未有受損,命巡洋艦隊即時撤退。美軍埋伏雖然失敗,兩艘重創軍艦仍得而撤走,在27日終於抵達烏利西。 10月17日無畏號往南行駛,以支援美軍重奪菲律賓;而小澤治三郎則命艦隊阻止美軍登陸,並以自身航空母艦為餌,引開美軍艦隊,由栗田健男的第二艦隊到萊特攻擊美軍登陸部隊;稍後因此引發萊特灣海戰。18日無畏號空襲卡加延省。美軍在20日開始登陸獨魯萬市,而麥克阿瑟則在當日下午登上灘頭,宣告自己重返菲律賓。
萊特灣海戰
10月21日,無畏號再次空襲呂宋一帶。23日,美軍潛艇發現日軍艦隊,並擊沉愛宕號及摩耶號,重創高雄號。此時海戰近在眉睫,但美軍未有投入全部航空母艦;第一分隊在22日前往烏利西補給,要到24日才調返菲律賓。無畏號的第二分隊在聖貝納迪諾海峽(San Benardino Strait)以東巡航;第三分隊在波利略島(Polillo Islands)以東;第四分隊則在萊特灣東面海域。 24日早上,美軍三支航空母艦分隊繼續索敵。8時12分,無畏號一架偵察機發現栗田健男的中央艦隊,包括大和號及武藏號等艦,正進入錫布延海;僅15分鍾後,哈爾西越過米切爾的航母指揮權,命各分隊即時派飛機攻擊日艦(第二分隊最接近日本艦隊,第三及第四分隊分別在其北面及南面),同時將第一分隊調返菲律賓。 此時大西瀧治郎派出近60架飛機,由菲律賓飛往空襲第三分隊,並在9時38分重創了普林斯頓號,最終由美軍於傍晚以魚雷自沉。10時10分,小澤治三郎從航空母艦派飛機作第二波攻擊,於正午12時12分抵達,但第三分隊未再受損。 正當日軍派出第二波攻擊之際,無畏號及卡伯特號的第二分隊,分別於10時26分、12時45分及下午3時50分,到錫布延海猛烈攻擊日軍艦隊。第三分隊於下午1時30分轟炸日艦;而第四分隊則於2時15分作最後攻擊。當日美軍共出動259架次飛機攻擊中央艦隊,並擊沉武藏號,擊傷大和號、長門號及妙高號。 栗田的中央艦隊在下午撤退,先避開美軍攻擊,稍後再嘗試進入萊特灣。這使西村祥治的南方艦隊獨自進入萊特灣,並在25日於蘇里高海峽遭美軍戰列艦伏擊慘敗;而第三分隊因忙於救援普林斯頓號及攻擊中央艦隊,故此未有發現小澤的北方艦隊。最終小澤由第四分隊的偵察機,於24日下午3時40分及4時40分發現。 24日晚上10時,哈爾西召集北面三支航空母艦分隊,以及威利斯·李駐守於聖貝納迪諾海峽的戰列艦北上,追擊北方艦隊的日軍航空母艦。各分隊於11時45分會合,哈爾西則將航空母艦隊交由米切爾指揮;而前往烏利西的第一分隊則在加速趕回菲律賓。至此小澤的誘敵計劃成功,粟田的中央艦隊在毫無抵抗下駛入萊特灣。 25日凌晨,美軍偵察機發現小澤艦隊大約位置;清晨米切爾命列剋星敦號先派偵察機前往索敵,並在發現日艦前命航空母艦派飛機升空,以爭取時間。7時10分偵察機發現日艦,第三分隊已升空的轟炸機率先攻擊。小澤雖早在7時便發現美機,但因艦載機折損過多,最終只能派出15架戰機防守。為使誘敵成功,小澤命瑞鳳號離隊吸引美軍攻擊。8時美軍第一波空襲抵達;埃塞克斯號及列剋星敦號的魚雷轟炸機開始攻擊瑞鳳號,但無一命中;無畏號的轟炸機則先後命中瑞鳳號及千歲號,擊沉後者;聖哈辛托號(或無畏號)的魚雷轟炸機亦命中旗艦瑞鶴號,迫使小澤將指揮轉移至大淀號;秋月號亦在稍後被擊沉。 8時22分,托馬斯·金凱德中將的第七艦隊被粟田的中央艦隊攻擊,以明碼向哈爾西求救;但哈爾西未有調動北上的艦隊,只命第一分隊加緊前往菲律賓;10時尼米茲在珍珠港發電報給哈爾西,詢問第三艦隊何在,卻因解密問題而激怒哈爾西;要到11時15分哈爾西才命無畏號的第二分隊及李的戰列艦南下。此時兩分隊最快要到26日半夜才可抵達聖貝納迪諾海峽,且分隊必須在中途補油方可繼續前進,不可能追上粟田艦隊;艦隊其他航空母艦則繼續攻擊小澤,最終擊沉瑞鶴號、瑞鳳號、千代田號及初月號,並擊傷其他艦只。海戰於當日結束。 26日清晨5時,無畏號的第二分隊終於與第一分隊會合,而漢考克號亦返回第二分隊。6時兩支分隊派出第一波飛機追擊粟田,又在8時10分及12時45分派出第二波及第三波攻擊,最終僅擊沉能代號及早霜號,並重傷熊野號。
萊特島、呂宋與再次遇襲
10月27日第二分隊在海上補油,在28日前往空襲馬尼拉灣。29日早上,無畏號等派飛機空襲馬尼拉各地機場,並與日軍爆發空戰,擊毀多架飛機;但同日無畏號被神風特攻隊自殺飛機擊中,造成10死六傷,在搶修後繼續作戰。30日老約翰·麥凱恩接替米切爾,指揮快速航空母艦。 11月5日,第一及第三分隊在波利略外海與第二分隊會合,然後分別攻擊仁牙因灣、北錫布延海及馬尼拉灣三地的日軍機場及補給艦只,並擊沉了那智號,摧毀地面多架飛機。下午列剋星敦號遭自殺飛機擊傷,迫使麥凱恩將旗艦轉至胡蜂號。6日艦隊再次空襲三地,在傍晚到外海補油。8日無畏號的第二分隊,聯同受損的列剋星敦號返回烏利西休整,在9日抵達。 11月14日,無畏號的第二分隊離開烏利西,接替第三分隊作戰。15日麥凱恩將艦隊旗艦改設在第二分隊的漢考克號。17日第一、第二及第四分隊再次空襲呂宋,於20日撤到後方補油。21日第四分隊離隊空襲雅浦島,然後到烏利西休整;而第一分隊亦在23日到烏利西,於24日抵達,留下無畏號的第二分隊及埃塞克斯號的第三分隊作戰。25日,兩支分隊再次轟炸呂宋等地的日軍艦只,其中提康德羅加號擊沉了熊野號。 日軍再次以自殺飛機還擊。中午12時26分,正當第二分隊開始派出戰機之際,十多架自殺飛機高速向分隊迫近。34分,漢考克號先被自殺飛機的碎片擊傷;到53分,一架自殺飛機撞入無畏號左舷,穿過一個20毫米機炮炮座及飛行甲板,然後與炸彈一同在機庫上層甲板爆炸。爆炸將飛行甲板扭曲,並引發大火。與此同時,卡伯特號亦遭自殺飛機擊中;到55分,第三分隊的埃塞克斯號亦遭自殺飛機擊傷。 數分鍾後,第二架自殺飛機攻擊無畏號,其炸彈先貫穿飛行甲板,並在機庫爆炸;而飛機則散成碎片,橫掃整片飛行甲板,使飛行甲板及機庫均告起火。由於無畏號已無法回收飛機,故此已派出的75架飛機只好在埃塞克斯號、漢考克號及提康德羅加號降落補油,然後飛到萊特的美軍陸上基地。下午1時無畏號的大火開始受控,並在2時47分撲滅。兩次攻擊最終造成69人死亡,35人受傷。 由於艦隊損傷慘重;再加上麥克阿瑟推遲登陸民都洛到12月15日,艦隊下令撤退。第三分隊繼續在海上巡航,而無畏號的第二分隊則返回烏利西,在27日抵達。接著無畏號返回美國維修,在12月20日再次返抵舊金山,並進入干船塢。
沖繩島、硫磺島與日本
1945年2月11日,無畏號完成維修,並在16日再次前往西太平洋,於3月2日抵達珍珠港。接著無畏號與富蘭克林號及巴丹號前往烏利西會合艦隊,在13日抵達。次日第五艦隊離開烏利西,前往支援沖繩戰役,並先空襲九州,削弱該處的日軍空中力量。無畏號編入亞瑟·拉德福(Arthur W. Radford)少將的第四分隊,同行艦有旗艦約克城號、企業號、蘭利號及獨立號。 3月18日上午,艦隊開始派出機隊,空襲九州各地機場,但宇垣纏在美軍攻擊前,已派出僅余的飛機升空,正前往攻擊第四分隊,故美軍收獲不大。企業號先於早上被日軍炸彈擊中,但未有引爆;無畏號成功攔截自殺攻擊,艦體輕微受損,但自殺飛機碎片仍殺死艦上兩人,並傷及43人,在機庫引起小火。到下午1時,約克城號亦遭日本飛機擊傷,在搶修後繼續作戰。 同日,美軍偵察了神戶及吳市,發現日軍於港內的大批軍艦,故米切爾於19日命艦隊空襲瀨戶內海,最終擊傷大和號、日向號、榛名號、生駒號、葛城號、龍鳳號、天城號、鳳翔號、海鷹號、利根號及大淀號;但美軍亦遭日機反擊,胡蜂號被炸彈擊中爆炸,造成多人死傷,在搶修後繼續作戰;而富蘭克林號則身中兩枚炸彈,起火爆炸,一度失速,更幾近沉沒。戴維森在離艦後,將旗艦轉到第三分隊的漢考克號(後者臨時加入第二分隊),並建議艦長棄船,但為艦長拒絕。最終富蘭克林號在多艘艦只協助下,緩緩撤走。企業號及部分第四分隊軍艦調往第二分隊,以掩護其撤退。 3月20日艦隊往南撤退,但繼續派飛機轟炸九州南部機場;下午第二分隊再遭遇自殺飛機攻擊,一艘驅逐艦受損,而企業號的甲板則被友軍防空炮擊中。21日第一分隊遭到MXY-7櫻花特別攻擊機襲擊,將之悉數擊落。傍晚胡蜂號轉到第二分隊,而聖哈辛托號則加入第一分隊。各艦於22日到外海補油,而企業號、胡蜂號及富蘭克林號等艦則分別撤返烏利西及美國修理;第二分隊要到4月才重返戰場。23日起,艦隊開始日復日空襲沖繩島,偶而亦空襲硫磺島,各分隊則輪流在海上補油。4月1日,美軍開始登陸沖繩島,艦隊繼續提供空中支援。5日企業號返回,並加入無畏號的第四分隊;6日日軍派出355架自殺飛機及341架轟炸機,攻擊美軍登陸區的艦只,並擊傷多艘;而美軍艦隊則勉強守住攻擊。當日艦隊估計己方擊落249架。晚上美軍潛艇發現大和號及其他軍艦離開豐後水道,米切爾召集所有航空母艦北進迎擊。
坊之岬海戰
4月7日上午8時23分,埃塞克斯號的偵察機發現大和號。斯普魯恩斯曾打算命戰列艦迎擊,但為免登陸部隊遇襲,將任務交給航空母艦。9時15分米切爾先派16架戰機再作偵察,並命第一及第三分隊預備攻擊。此時無畏號的第四分隊仍忙於掩護沖繩,要到45分才進入作戰距離。10時起各艦開始派飛機前往攻擊,並持續至下午2時。大和號接連中彈,快速向左舷傾側,最終在23分爆炸沉沒;日軍亦損失了矢矧號、濱風號、磯風號、朝霜號及霞號,另外冬月號、涼月號、雪風號及初霜號亦受損。美軍整日亦受自殺飛機侵擾;漢考克號於中午被一枚炸彈及飛機擊中,引發大火,到下午才恢復飛行作業。
沖繩島與第四次受創
4月8日艦隊返回南方,支援沖繩作戰。同日倫道夫號與艦隊會合,戴維森重建第二分隊,並以企業號為旗艦,同行艦尚有獨立號;9日漢考克號及卡伯特號則撤返烏利西修理。由於日軍俘虜稱將在11日發動大規模自殺飛機攻擊,米切爾加緊戰機警備。11日日軍一如所料,在下午1時30分起大舉進攻;密蘇里號先於2時43分被一架自殺飛機擊中,受損不大;企業號於2時10分亦被自殺飛機擊中,爆炸起火,使甲板飛行作業停止48小時,再次撤返烏利西修理;埃塞克斯號在下午3時7分幾乎被擊中,炸彈在艦外落水爆炸,艦體輕微受損。整日日軍共派出近185架自殺飛機。12日日軍集中空襲沖繩島的登陸艦隊,擊傷多艘美軍艦只;同日富蘭克林·羅斯福去世。 美軍艦隊繼續支援沖繩美軍,並連日與日軍飛機空戰。15及16日,艦隊空襲了九州的機場,而日軍再派自殺飛機反擊。16日下午1時36分,兩架自殺飛機攻擊無畏號,第一架飛機僅僅掠過飛行甲板,在艦側落水墜毀;第二架飛機則垂直撞入接近後方升降台的飛行甲板,並引發大火。火勢雖在一小時內撲滅,但無畏號因受損嚴重,而要再次返國修理。攻擊最終造成10死87人受傷。 4月17日無畏號啟程返國,先在5月4日途經烏利西,再於11日經珍珠港,於19日再一次進入舊金山海軍船塢維修。
日本投降
6月29日,無畏號離開舊金山,並先到珍珠港近海訓練。8月6日,無畏號離開珍珠港,在同日空襲了威克島,於7日抵達埃尼威托克。15日中午,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投降。 8月21日,無畏號、安提坦號及卡伯特號啟程前往日本,以協助盟軍佔領當地。途中安提坦號因機件故障而要到關島維修,無畏號與卡伯特號兩艦則在25日與艦隊會合。接著無畏號兩艦分別到日本本土、仁川及大沽等地,協助盟軍佔領日佔土地。10月8日無畏號離開渤海,與列剋星敦號、漢考克號及本寧頓號等艦繼續在日本及西太平洋執勤,在14日進入橫須賀船廠休整。12月2日無畏號離開橫須賀,於15日返抵聖佩德羅。1946年2月4日,無畏號轉到舊金山,並開始封存待命。
退役、榮譽與博物館艦
1974年3月15日,無畏號退役,並拖到費城封存;她也是美軍最後一艘退役的反潛航母。稍後海軍打算將無畏號出售拆解,但遭到民間反對;其中紐約房地產商兼慈善家扎卡里·費沙(Zachary Fisher)更在1978年成立無畏號博物館組織(Intrepid Museum Foundation),並籌集資金,以購入無畏號作博物館艦。與海軍交涉多年後,海軍同意了組織的請求,並在1981年4月27日將無畏號轉交組織管理。1982年2月23日,無畏號除藉,並開始改建為博物館艦;同年8月,無畏號海空暨太空博物館(Intrepid Sea-Air-Space Museum)在紐約正式開放;而費沙在稍後購入更多海軍退役艦只到博物館。1986年,無畏號獲評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 此後無畏號博物館逐漸成為紐約市地標,以及多項活動舉辦地點,平均每年有915,000人參觀。2001年九一一襲擊後,聯邦調查局曾以無畏號作為臨時辦公地點。電影驚天奪寶(2004年上畫)及魔間傳奇(2007年上畫),均曾在無畏號取景。2006年7月,無畏號開始籌備翻修,並在10月1日關閉。11月6日,拖船嘗試將無畏號拖到新澤西州貝永維修;但無畏號由於長年停泊,艦體早被淤泥卡死,無法移動。海軍稍後加入協助,在清理走30,000立方米淤泥後,無畏號在12月5日拖離停泊處,接著開始維修及翻新,總共耗費一億二千萬美金(120,000,000)。2008年10月2日,無畏號由拖船拖回紐約,並在11月8日再次對外開放。 無畏號兩次獲頒海軍集體嘉獎勛表,並分別在二戰及越戰獲得五枚戰斗之星。
D. 巡洋艦和戰列艦為什麼會被淘汰如果電磁炮,激光炮,微波炮,粒子炮,離子盾研發2者能崛起嗎》
淘汰戰列艦和巡洋艦主要是因為在二戰太平洋戰場中,人們發現航母艦載機的作用已經遠遠超過了艦炮。試想在那個年代雷達還並非標准裝備而且能力有限,艦載機的肉眼偵查通過無線電的報告使得在海戰中獲得巨大的情報優勢。並且艦載機的相對較遠距離的攻擊使得巨艦的艦炮除了自衛毫無用武之地。所以美國和一些主要海軍大國的現在艦隊都是以航母為核心,其他艦船的主要任務是保護航母和輔助。並且隨著艦載預警機和先進艦載機與機載武器的發展,使得航母在情報方面和攻擊距離方面的優勢依然保持。
說道未來超遠距離攻擊武器的出現航母的大部分優勢必然會被取代,電磁炮超遠距離攻擊,高能射束武器防禦,完美的組合哈哈。現在的導彈也必然失去意義,因為導彈絕對沒有光快哈哈。但是航母艦載機在情報方面的優勢還是依然存在一段時間的。武器發動攻擊必然會經過 發現-瞄準-攻擊 這幾個過程,其中發現目標像mythdaniel說的可以通過衛星,但是衛星受到軌道和高度的影響很難持續跟蹤目標,單顆衛星也很難定位目標。這就使得在海戰中超遠距離攻擊對於像艦船這樣的移動目標失去了精準性,所以要想擊中目標還是需要像艦載預警機這樣的可以隨時捕獲鎖定目標的准確情報的引導。但是將來的航母艦載機也一定會與現在有很大的不同,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改變,如無人化、高超音速、超長滯空時間等。
說道戰列艦和他的巨炮我也很喜歡,尤其是霸氣的外形和開炮時排山倒海般的氣勢。希望戰列艦能以主角的身份回到海戰的舞台上哈哈。
E. 《永遠的0》宮部久藏撞上的是哪艘航母
電影中出現的是CV-14「提康德羅加」號。
不過據記載,「提康德羅加」號1945年1月21日受到2架神風沖撞,1945年5月1日才返回前線加入沖繩作戰,到日本投降都未再受傷。
F. 最大的航母是什麼
小鷹」號——世界最大常規動力航母
小鷹」號航母是美國海軍最後一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小鷹級的首艦。它於1956年12月在紐約造船公司開工建造,1960年5月21日完工,1961年4月29日編入太平洋艦隊服役。1988年1月至1991年2月進行了改裝,改裝後服役期延長為40年。「小鷹」號的母港設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迪戈海軍基地。
世界最大的常規動力航母
「小鷹」號標准排水量為60100噸,滿載排水量達81123噸,艦長323.6米,艦寬39.6米,吃水11.4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動力裝置為4台蒸汽輪機,最大功率28萬馬力,最大艦速為32節,以20節航速巡航時可連續航行350小時、12000海里;飛行,擁有4部飛機升降機和4座蒸汽彈射器,每隔30秒即可彈射1架艦載機升空作戰;艦上貯燃油7800噸、航空汽油5882噸、航空彈葯1600噸;裝備3座M29八聯裝「北約海麻雀」航空導彈發射裝置、3座MK15「火神密集陣」6管20毫米艦炮;配備SPS48E、SPS49(V)5、SPS67、MK23TAS搜索雷達各1部,SPN41、SPN32A、SPN44、SPN46引導雷達各1部,SPN64(V)9導航雷達1部,MK95火控雷達6部,MK91導彈發射火控系統3部,WLR3雷達預警系統、WLR11瞬時測頻接收機、SLQ29電子戰系統、SLQ36「水精」魚雷防禦系統各1部,MK36艦載無源干擾發射器4部。另外,還裝有海軍戰術數據系統、「塔康」系統、OE82衛星通信無線、SSR1接收機、WSC3收發信機等指揮、控制與通信系統。
「小鷹」號從底層到艦橋頂部大約有18層樓房那麼高。最下面幾層是燃料、淡水、武器彈葯艙和輪機艙;第五、第六層是水兵住艙、行政辦公室、食品庫和餐廳;第七、第八層是艦載機維修間、維修人員和雷達操縱人員的住艙;第九、第十層是機庫、戰斗值班室和飛行員餐廳。而十層以上為上層建築(即甲板以上突出的部分),有8層樓房那麼高,由下而上分別為消防、醫務、導彈、電梯人員住艙,工具、通訊及電氣材料庫,軍官住艙,司令部及艦長參謀人員、新聞人員工作室和休息室等。
十大部門、各司其職
在「小鷹」號上工作的人員多達5480人,其中包括艦員2930(軍官154人)、航空兵人員2480人(軍官320人)、司令部人員70人(軍官25人)。艦上配艦長和副艦長各1人,下設10個部門和1個艦載機聯隊。艦長為海軍上校軍銜,副艦長為中校或上校軍銜。美海軍對航空母艦艦長和副艦長的要求非常嚴格,規定:只有在艦上架機起降過800-1200次、有4000-6000小時飛行紀錄、擔任過飛行中隊長或航母艦載機聯隊長職務的優秀指揮軍官才有資格擔任航母艦長和副艦長。
「小鷹」號航母設有作戰、航空、航海、武器、輪機、醫務、牙醫、供應、安全和飛機中級維修等10個部門。每個部門配部門長和部門長助理各1人,下設若干分隊。各部門中,以作戰、航空和飛機中級維修這3個部門最為重要。
作戰部門負責制定作戰計劃、組織戰備訓練、完成指定的情報搜集、鑒別與傳送、對空中飛機實施作戰控制、進行視覺與電子通信、實施電子戰、提供氣象與海浪預報等,下設作戰訓練、情報、通信、電子戰、氣象等分隊,分別由作戰官、訓練官、情報官、通信官、電子戰官、氣象官等領導。
航空部門是其中最大的部門,占艦員總人數的五分之一強。主官是航空部門長,士兵們常常戲稱他為「航空老闆」,「航空老闆」在艦長的領導下負責保障飛機的起降、吊放、加油、裝彈和飛行安全在內的空勤任務,其主要助手是「小老闆」-航空部門長助理。航空部門下設行政管理與塔台分隊、飛機起吊分隊、甲板飛機牽引分隊、引降裝備操縱分隊和加油與裝彈分隊,由飛行甲板官、飛機彈射官、攔阻官、機庫甲板官、航空燃油官、裝彈官、飛機起吊官以及行政助理、訓練助理等領導。
飛機中級維修部門負責督促和領導航母艦載機的維修保養工作,保證艦載機聯隊始終處於良好的戰備狀態。該部門由4個分隊組成,即行政管理分隊、飛機中級維修分隊、機載設備維護分隊和甲板支援設備維護分隊,主要人員都是一些經驗豐富的飛機維修與保養技術人員,人稱「飛機保健醫生」。
航海部門負責航母的航海安全與導航以及航海器材的管理與保養;武器部門負責艦上武器的操作、維護和修理,進行反潛搜索和攻擊,保管爆炸物品、導彈和核武器;輪機部門負責所有推進器和輔機的運行和維修;安全部門負責實施和協調航母和艦載機聯隊的安全計劃,轄有1個50人的艦上陸戰隊保安分隊;醫務部門負責醫治傷病員,進行衛生、健康詰座、指導戰場急救;牙醫部門負責牙科治療,進行口腔衛生指導,透視照相;供應部門負責購買、接收、儲存和發放物品,進行裝備統計、零件修理、分配電影、並向艦上人員供應個人消費品。
另外,「小鷹」號航母上還編有2名隨軍牧師,負責鼓舞士氣。
第15艦載機聯隊
「小鷹」號上載有一個艦載機聯隊,即第15艦載機聯隊。該聯隊下轄9個飛機中隊,裝備各型艦載機82架,其中F-14A「雄貓」戰斗機20架、F/A-18C「大黃蜂」戰斗/攻擊隊24架、A-6E「入侵者」攻擊機16架、E-2C「鷹眼」預警機4架、EA-6B「徘徊者」電子戰機4架、S-3B「北歐海盜」反潛機6架、SH-60F「海鷹」反潛直升機6架、HH-60H「黑鷹」救援直升機2架。9個飛機中隊分別是:第51戰斗機中隊(10架F-14A)、第111戰斗機中隊(10架F-14A)、第27戰斗/攻擊機中隊(12架F/A-18C)、第97戰斗/攻擊中隊(12架F/A-18C)、第52攻擊機中隊(16架A-6E)、第114空中早期預警機中隊(4架E-2C)、第134戰術電子戰中隊(4架EA-6B)、第37反潛直升機中隊(6架S-3B)、第4反潛直升機中隊(6架SH-60F、2架HH-60H)。
各飛機中隊是基本的行政組織和戰術單位,編制人員不等,其中:戰斗機中隊負責實施全天候空中作戰,建立和保持制空權,戰斗/攻擊機中隊負責全天候空中作戰和對敵攻擊戰,奪取制空權,攻擊敵方地面或海上目標;攻擊機中隊負責用常規和核武器實施全天候作戰,攻擊敵方海上或陸岸目標;戰術電子戰中隊負責實施電子對抗和電磁攻擊,奪取戰場制電磁權,空中早期預警機中隊負責為航母戰斗編隊及友軍提供全天候雷達預警和偵察勤務,擔負航母艦載機的空中指揮引導;反潛機中隊負責實施全天候反潛作戰,確保航母戰斗編隊的安全。
第15艦載機聯隊編制總人數2480人,其中軍官320人。聯隊長由資深飛行軍官擔任,海軍上校軍銜,負責聯隊的作戰、情報、通令、戰備、訓練等工作,戰時負責制定空襲作戰計劃、對各飛機中隊實施戰術控制。該聯隊平時駐岸上,受太平洋艦隊航空兵司令部的行政領導;參加訓練或執行任務時隨艦活動,此時行政上受航空母艦艦長的領導,作戰上直接受航母戰斗編隊司令指揮。
常設航母戰斗群
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在執行任務時,一般配屬4-8艘水面作戰艦只、1-2艘潛艇和1-2艘後勤輔助艦船,組成航母戰斗群。從1992年6月起,美海軍一改過去臨時抽各型艦船組成航母戰斗群的做法,以12艘航母為核心組建了12個常設航母戰斗編隊,每個航母戰斗群所轄兵力平時即在一起訓練、一起部署,從而大大提高了航母戰斗群的應急反應能力。
「小鷹」航母戰斗群由「小鷹」號航空母艦、第15航母艦載機聯隊組成,現配屬2艘提康得羅加級導彈巡洋艦、2艘伯克級導彈驅逐艦、2艘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1艘洛杉磯級核動力攻擊潛艇和1艘薩克拉門托級快速戰斗支援艦。
小鷹航母戰斗群司令部設在「小鷹」號航空母艦上,編制人數為70人(其中軍官25人),下設人事、情報、作戰、通信和後勤5個科,負責對航母戰斗群編制內的所有空中、水面和水下兵力實施作戰指揮和戰備訓練,司令為海軍少將軍銜。
來源:搜狐軍事
「尼米茲」號是美國艦隊中最大型核子動力航空母艦之一,於1975年開始服役,並於1976年7月離開美國執行首次任務。「尼米茲」號全長約336米、船高相等於18層樓,排水量達9.5萬噸,能載超過100架戰斗飛機.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自1968年至2001年共建造了9艘,分別是「尼米茲」號,「艾森豪威爾」號,「卡爾·文森」號,「羅斯福」號,「林肯」號,「華盛頓」號,「斯坦尼斯」號,「杜魯門」號和「里根」號航母。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油料裝載量為1萬噸,航空彈葯3000噸。艦載機連隊可控制25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和空域,每天可出動200架次執行作戰任務,裝彈量是美國現役其它航母的2~3倍。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是美國第二代核動力航空母艦,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它的7種不同用途的艦載飛機可以對敵方飛機、船隻、潛艇和陸地目標發動攻擊,可以支援陸地作戰,保護海上艦隊,可以在航空母艦周圍方圓幾百海里的海面上佈雷,實施海上封鎖。由它領銜組成的戰斗群通常由4~6艘導彈巡洋艦、驅逐艦、潛艇和補給艦只構成。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自身也有強大的防衛體系,包括導彈、火炮、電子對抗系統、「海麻雀」導彈發射裝置。
兩台核反應堆為航空母艦提供幾乎是無限期的30節以上的續航能力。8台8000千瓦汽輪發電機提供的電力可供10萬人口的城市使用。4台海水淡化裝置為「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每天提供1818440升淡水。一般情況下,艦上備有供其人員消耗90天的食品和生活必需品。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都裝有兩座A4W密封水核反應堆,4台飛機升降機,4座飛機彈射器,4座「海麻雀」導彈發射架,3~4座「密集陣」20毫米近程火炮武器系統,SPS-48E三維對空搜索雷達,SPS-49(V)5二維對空搜索雷達,3座Mk-91火力控制系統,AN/SLQ-32(V)4雷達電子對抗和火力控制系統,AN/WLR-1H雷達電子監視系統。
G. 莫斯科保衛戰如何勝利的
莫斯科保衛戰是通過保衛再反攻勝利的。
1941年9月底,德軍在蘇德戰場北翼封鎖了列寧格勒,在南翼佔領基輔,在中央攻佔斯摩棱斯克,打開了通向莫斯科的門戶。
1、德國軍隊對於北方蘇德戰場的錯誤評估,誤認為可以很快結束戰斗,從而缺乏充足的准備。
2、惡劣的天氣阻礙了德國軍隊的迅速前進。
3、蘇聯的充分准備與應對作戰
4、斯大林的正確指揮,與蘇聯人民的奮力保衛。
5、蘇聯的軍事在工業化中得以迅速發展,而其主要工業區並未受到德國的影響,後備力量強大。
1941年12月5日,蘇軍轉入反攻。到次年1月初,德軍被迫向西撤退100~250千米,莫斯科的直接威脅被解除。希特勒十分惱怒,撤換了陸軍總司令,自任陸軍總司令,下令不準撤退。1月上旬,蘇軍利用德軍進攻受挫驚慌失措和防寒准備差的有利時機,從三個方向向德軍發起總攻。到4月中旬,蘇軍向西推進100~350千米,收復了大片失地。
莫斯科保衛戰又稱莫斯科戰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中的一系列重要戰略性戰事的總稱。
戰事開始於1941年10月一直持續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衛戰包括蘇軍粉碎向莫斯科進攻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各突擊集團而實施的一系列防禦戰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進攻戰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此次戰役最終以蘇聯紅軍的勝利而告終。蘇軍取得了莫斯科戰役的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電戰戰無不勝」的神話的破滅。
H. 懸賞求一部電影 講的好像是中世紀一個阿拉伯人和幾個歐洲人戰士
終極奇兵十三勇士
終極奇兵是根據暢銷小說《Eaters of the Dead》(食屍者)所改編的驚悚冒險片,安東尼奧班德拉斯飾演一位特使,他加入一個勇士團,對抗神秘的食人怪物。西元十一世紀,巴格達是當時世界文明的中心,在這種背景之下,阿默德(安東尼奧班德拉斯飾)因為位高權重,享盡了特權,但是後來因被美色誘惑,而被放逐到外地當特使。阿默德和一隊商旅同行,他的僕人是梅奇塞德(奧瑪雪瑞夫飾),結果在旅途中遇到了一個勇士團。這個勇士團向阿默德說,有種不知名怪物正在他們的家園肆虐。阿默德對這種說法感到非常懷疑,他們說怪物會在多霧的夜晚出現,把獵物肢解之後再吃掉屍體,這種怪物防不勝防,他們怕得連怪物名字都不敢說出來。
這個勇士團由勇敢的勃利威(拉迪米庫利奇飾演)帶領,勇士們來自四面八方,有好色的海格、巨人赫丹、馬術師羅尼、神射手裡梭、迷信鬼史格、樂師威士、不喜歡說話的艾索、狗頭軍師哈加、愛鬥嘴的海拉、長不大的哈塔、和個性陰沉的雷格納。當他們回到羅加國王所掌政的家鄉之後,阿默德發現國王、薇露王後、和詭詐的威里夫王子都不能阻止怪物橫行,在種種威脅的脅迫之下,阿默德發現他必須克服恐懼走向戰,不然就會遭到被怪物吞噬的命運。
麥可克萊頓於1976年完成《食屍者》這本書,靈感來自於阿默德依班法赫蘭所紀錄的歷史事件。麥可克萊頓說道:「西元十世紀,阿默德旅行經過中亞,遇到一群勇士,親自目睹了整個事件的經過。從他遺留的紀錄看來,他似乎是個很敏銳的觀察者,他以專注又好奇的眼光觀察這些勇士的一舉一動。」麥可又說:「阿默德的手稿在全世界大量的翻譯流傳著,我盡可能的吸收,並用來當故事前三章的背景資料。巴格達當時是個人文萃集的都市,當地的通商很繁盛,人們能吸收各地資訊,所以當依班碰到那些身材魁武的勇士,情況就非常有趣。這些勇士既勇敢又幽默,也有自己的一套人生觀。」
導演麥提南說道:「我喜歡在不同的背景拍動作片,電影能讓人身歷其境,在不同地方拍片能讓人有全新感受。雖然阿默德紀錄的是古代的勇士,但是他們的性格都很有現代感。當阿默德遇到勇士的時候,他的態度非常輕蔑,但是他們對他卻很禮遇,結果這個身材比他們小一半的人成了他們的幸運星。」
I. 大家知道《第21條軍規》作者是誰,告訴我他的名字,我是個菜鳥
《第二十二條軍規》 作者:(美)約瑟夫·海勒
《第二十二條軍規》是美國黑色幽默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當代美國文學的經典作品。黑色幽默出現於六十年代,是當代美國文學中最重要的文學流派之一。
《第二十二條軍規》之所以能一鳴驚人,成為「經典作品」,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作者在藝術技巧上的創新。
作者約瑟夫·海勒在一次接受采訪時說過:「我要讓人們先開懷大笑,然後回過頭去以恐懼的心理回顧他們所笑過的一切。」看來,這是《第二十二條軍艦》的一個很好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