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一部電影的色彩運用400

一部電影的色彩運用400

發布時間:2022-09-05 02:26:34

㈠ 1.舉例說明色彩在電影中的運用2.舉例闡釋人物塑造的原則和方法3.舉例分析細節創造的方法

色彩在電影中的運用
著名攝影師斯托拉羅曾說:"色彩是電影語言的一部分,我們使用色彩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運用光與影象徵生與死的沖突一樣。我相信不同色彩的意味是不同的,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色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約翰內斯o伊頓在他的《色彩藝術》中指出,色彩美學可以從印象(視覺上)、表現(情感上)和結構(象徵上)三個方面進行研究。色彩作為一種視覺元素進入電影之初,只是為了滿足人們在銀幕上復制物質現實的願望,正所謂百分之百的天然色彩"。直至安東尼奧尼的《紅色沙漠》的出現,這部電影被稱為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彩色電影,因為"安東尼奧尼象一個畫家那樣處理色彩,他使用了不同技巧來分離與構成色彩,以期創造出一種特殊的現實,一種與主要人物朱麗婭娜的心理狀態一致的現實。"黃色的濃煙、藍色的海、紅色的巨型鋼鐵機械和房間,綠色的田野顯示出安東尼奧尼對工業文明的理性思考。他對色彩的處理恰如冷抽象畫家蒙德里安。
這 種用色彩來表現人物心理世界的方法被一些電影家們屢次成功地使用。如文德斯的《柏林蒼穹下》,影片一開始是攝影機在柏林上空的一個大俯拍,這是天使的視角,用黑白影像來表現這個巨大的工業都市,同時也表現出天使與凡人在感覺上的隔閡,直到天使愛上馬戲團里表演空中飛人的女郎,決心放棄天使的身份成為一個凡人,周圍的世界突然有了色彩。
斯托拉羅曾花了很長時間研究色彩對人的視覺和心理產生的影響,他研究如何用色彩把人物的情緒和情感形象化,他認為當人處在黑暗或藍色中時就需要休息,而處在光線或黃色中時就有了活力。他在《巴黎最後的探戈》中對色調的處理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個影片彌漫在撲朔迷離的黃色中,這是熱情、慾望和瘋狂的象徵。在《舊愛新歡》中,斯托拉羅為每一個場景都設計了明確的色彩傾向,男主角的房間是綠色,女主角的房間是粉紅色,客廳是白色,當兩人吵架時,可以看到畫面中綠色和粉紅色呈現出強烈的對比。在《末代皇帝》中他用明亮的紅與黃拍出了中國皇宮的金碧輝煌,給人以華麗隆重的視覺感受。此後在貝爾托魯奇的《遮蔽的天空》和紹拉的《探戈》中,他延續了這種華美濃郁而異域情調的視覺風格,讓人想起象徵主義的大師莫羅。
象徵無疑是表達影片意義的高度凝練而富有潛在的方式,在伯格曼的《呼喊與細語》里,那房間的紅色令人印象深刻,彷彿是人的心臟,穿白袍的女人像來往於心室心房之間。正是在這內心般的空間里,艾格尼斯和她的姊妹們同受煎熬。
基耶斯洛夫斯基同樣是一位善長象徵地運用色彩的導演,他注重用不同色的光投射在人臉上以產生層次豐富的變化。《三色》之中數《藍色》對影片的基調色最強調,藍色的游泳池,藍色的棒棒糖紙,綴著藍色水晶珠子的燈飾,能一施筆墨的地方都不放過。然而漆成藍色的房間顯然最惹眼,並且他也多次渲染不同的光映在朱麗葉特·比諾什臉上的效果,表達她深陷於失去丈夫和女兒的悲痛中無法自拔的內心。《紅色》中亮麗的女大學生瓦倫婷出現在紅色的大幅廣告牌上,基斯洛夫斯基按排了一位法律系的學生的重復出現,他住在瓦倫婷對街,但他們並不相識。每次他出場總會有一片紅色在畫面一角顯露,一輛紅色的轎車,一扇紅色的門面,抑或一角紅色的屋檐。我們通常是通過瓦倫婷的視角看到他匆匆進出的身影,他們周圍的紅色彷彿在暗示一份機緣近在咫尺。《薇羅尼卡的雙重生命》整個運用了金黃色影調,光影斑駁,象徵著一個女孩的細膩敏感的心理空間,影片整體都用了金黃色的濾色鏡,所以看起來整個影調很溫暖,是一種很平和的溫暖,雖然它講述的是一個憂傷的故事。法國的薇羅尼卡在屋子裡被對面房子小男孩反射的耀目的紅色光影喚醒,紅光投射在她臉上,美倫美奐。克拉科夫的薇羅尼卡在雨中跑過水窪,逆光的鏡頭渲染出她出塵的美麗。暈黃的影子里薇羅尼卡在空靈的歌聲中姍姍走來,她的書散落滿地,正是那個兩人相遇的經典場面。薇羅尼卡主觀視點的鏡頭述盡了存在主義的意蘊。急速運動、旋轉,時空的面具開始模糊,她們默默對視,人在命運面前無能為力,人此在的荒誕,都在廣場上薇羅尼卡茫然無助的表情和倉皇奔跑的人們身上散溢出來。
大衛·林奇的電影常常帶有魔幻的成分,《藍絲絨》里傑弗里偷窺多蘿茜,她穿著藍色的絲絨睡袍,塗著藍色的眼影,紅唇熠熠,顯得神秘而詭異,那隻被割下來的爬著螞蟻的耳朵,與死人久久地身處一室……在大衛·林奇之前也許沒有導演曾那樣冷酷地表現過受虐和畸形的情慾。
象這樣執迷地用色彩來表達象徵意義的作品還有黑澤明的《夢》,庫布里克的《發條桔子》和《閃靈》等。然而近年來也有作者不滿足於僅僅在象徵的層面上使用色彩,他們直接嘗試用色彩來編碼。
在格林納威的影片《廚師、竊賊,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中色彩是被編碼了的,這種符碼化通常包含一種整體性:藍色--停車場,綠色--廚房,紅色--餐廳,白色--衛生間,黃色--醫院,金色--藏書間。在一些訪談中格林那威已談到了這些顏色的隱喻意義。可是色彩在運作時整個跟誤察錯看有關。例如,影片開始時艾伯特罵喬治娜穿什麼黑衣服,她說穿著藍衣服。事實上在餐廳里她穿的是紅的,而在白色的衛生間她的衣服又變白了,還帶著黑色的羽飾(她看起來象是《去年在馬里安巴》里的德爾芬o塞麗)。這種"運作"跟雷奈另一部片子《天命》里的色彩編碼相反,在《天命》里克勞德和索尼亞的廚房是黑白相間的,而卧室、床單、酒以及跟寫東西的克利夫o朗安(吉爾居飾)有關的所有東西都是紅的。在格林那威這里玩笑是邁克爾在餐廳是棕褐色,在衛生間也一樣。而且在影片最後,里夏爾說了一大通話,為東西是黑色要價較高,說是因為"吃黑的食物就象是消費死亡",而被煮熟的邁克爾依然是棕褐一片。在格林那威的《一個Z和兩個O》里,動物園里的各種外來動物以表示色彩編碼和隱喻色彩斑瀾的巨嘴鳥和極樂鳥,代表被肯定的生活,而黑白條條的斑馬,代表死亡和不可思議之物;在《畫師的合同》里,奈維爾的黑白色的素描,相對於被畫物的華麗色彩,其功能意義亦是一樣的。可是在《廚師、竊賊,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中,格林那威彷彿是自言自語:很好,我將把色彩予以編碼,這會把懶惰的觀眾騙過來讓他們輕易地混入敘事,然後我會破壞這種編碼,開個把玩笑,和他們逗逗樂子。塔倫蒂諾的《落水狗》顯然也有這種傾向,一夥"職業的賊"策劃了一起搶劫,彼此之間不知道對方的姓名、來自何處,他們所在的倉庫和車內都被刻意地塗成了白色,他們之間互相的稱呼是"褐先生"、"藍先生"、"金先生"、"白先生"、"橙先生"和"粉紅先生"。

影視色彩
一、紅色的色感溫暖,性格剛烈而外向,是一種對人刺激性很強的色。紅色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也容易使人興奮、激動、緊張、沖動、還是一種容易造成人視覺疲勞的色。
1、在紅色中加入少量的黃,會使其熱力強盛,趨於躁動、不安。
2、在紅色中加入少量的藍,會使其熱性減弱,趨於文雅、柔和。
3、在紅色中加入少量的黑,會使其性格變的沉穩,趨於厚重、朴實。
4、在紅中加入少量的白,會使其性格變的溫柔,趨於含蓄、羞澀、嬌嫩。
二、黃色的性格冷漠、高傲、敏感、具有擴張和不安寧的視覺印象。黃色是各種色彩中,最為嬌氣的一種色。只要在純黃色中混入少量的其它色,其色相感和色性格均會發生較大程度的變化。
1、在黃色中加入少量的藍,會使其轉化為一種鮮嫩的綠色。其高傲的性格也隨之消失,趨於一種平和、潮潤的感覺。
2、在黃色中加入少量的紅,則具有明顯的橙色感覺,其性格也會從冷漠、高傲轉化為一種有分寸感的熱情、溫暖。
3、在黃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色感和色性變化最大,成為一種具有明顯橄欖綠的復色印象。其色性也變的成熟、隨和。
4、在黃色中加入少量的白,其色感變的柔和,其性格中的冷漠、高傲被淡化,趨於含蓄,易於接近。
三、藍色的色感冷嘲熱諷,性格朴實而內向,是一種有助於人頭腦冷嘲熱諷靜的色。藍色的朴實、內向性格,常為那些性格活躍、具有較強擴張力的色彩,提供一個深遠、廣埔、平靜的空間,成為襯托活躍色彩的友善而謙虛的朋友。藍色還是一種在淡化後仍然似能保持較強個性的色。如果在藍色中分別加入少量的紅、黃、黑、橙、白等色,均不會對藍色的性格構成較明顯的影響力。
1、如果在橙色中黃的成份較多,其性格趨於甜美、亮麗、芳香。
2、在橙色中混入小量的白,可使橙色的知覺趨於焦躁、無力。
四、綠色是具有黃色和藍色兩種成份的色。在綠色中,將黃色的擴張感和藍色的收縮感相中庸,將黃色的溫暖感與藍色的寒冷感相抵消。這樣使得綠色的性格最為平和、安穩。是一種柔順、恬靜、潢足、優美的色。
1、在綠色中黃的成份較多時,其性格就趨於活潑、友善,具有幼稚性。
2、在綠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性格就趨於莊重、老練、成熟。
3、在綠色中加入少量的白,其性格就趨於潔凈、清爽、鮮嫩。
五、紫色的明度在有彩色的色料中是最低的。紫色的低明度給人一種沉悶、神秘的感覺。
1、在紫色中紅的成份較多時,其知覺具有壓抑感、威脅感。
2、在紫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感覺就趨於沉悶、傷感、恐怖。
3、在紫色中加入白,可使紫色沉悶的性格消失,變得優雅、嬌氣,並充滿女性的魅力。
六、白色的色感光明,性格朴實、純潔、快樂。白色具有聖潔的不容侵犯性。如果在白色中加入其它任何色,都會影響其純潔性,使其性格變的含蓄。
1、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紅,就成為淡淡的粉色,鮮嫩而充滿誘惑。
2、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黃,則成為一種乳黃色,給人一種香膩的印象。
3、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藍,給人感覺清冷、潔凈。
4、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橙,有一種乾燥的氣氛。
5、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綠,給人一種稚嫩、柔和的感覺
6、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紫,可誘導人聯想到淡淡的芳香
電影色彩
1、電影色彩
長期以來,色彩在電影中僅僅發揮再現客觀事物的寫實功能,只是後來在不斷的藝術實踐中導演才意識到色彩的造型功能和表意功能。不少導演甚至是獨具匠心地誇張和造假,強化某種色彩。色彩在這些導演的手中成為一種總體象徵和表意的因素,從而起到了烘托環境、表現主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色彩的造型作用
Ø 色彩營造基調
色彩基調是指色彩在畫面中表現出來的全片的總的色彩傾向和風格。整部作品往往以一種或幾種相近的顏色作為影片的主導色彩,在視覺形象上營造出一種整體的氣氛、風格和情調。
Ø 色彩形成構圖
彩構圖是指電影畫面中色彩的組合及其關系構成而形成豐富的表意性,不但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而且自身也成為抒情表意的視覺符號。這也是對色彩的局部表現力的營造。
Ø 色彩參與結構
有些電影還通過色彩的變化與對比來結構整部影片。
如:《這里的黎明靜悄悄》《辛德勒名單》《英雄》等。
視覺

完全可以這么說,當張藝謀遭遇了顧長衛,《紅高粱》就具有了西部漫天黃塵里酒一樣熊熊燃燒的生命質感,中國第一攝影和同樣對影像如痴如狂的老謀子,兩個曠世才子激情碰撞,大自然的蒼涼,東方文化的神秘,就通過他們獨特的造型攝影,呈現在世界面前。九兒穿在身上中間寬上下窄的紅襖紅褲;伙計們閃耀著古銅色彩的上身和他們桀驁不馴的光頭;在震天的嗩吶聲里,把陽光切割成無數碎片的撲楞楞抖動的高粱騍子,日食的時候鋪天蓋地的紅,高粱地里滿眼透不過氣的綠……在[紅高粱]里,攝影出身的張藝謀大開大闔,把視覺和造型藝術玩得酣暢淋漓,幾乎每一個鏡頭都可以看作是一幅飽滿濃烈的剪影,大量運用的造型藝術以電影的語言再一次橫空出世,在此之前,還沒有人敢把電影玩到這樣的極致,也沒人敢把那樣濃重的色彩,就那麼潑墨一般地肆意揮灑,所以[紅高粱]作為張藝謀一部頗具實驗意義的作品,其對自己乃至中國影壇的震撼不言自明,以至於在後來的[英雄]中,他還對對此念念不忘,但可惜的是,和所有的平常人一樣,此時的張藝謀已經珠圓玉潤銳氣全無了。應該說[紅高粱]的成功,造型攝影和色彩的大膽運用應該算作第一功。

㈡ 如何評價電影《螢火之森》的色彩運用

《螢火之森》是一部很美好的電影。

整部動漫通過女孩螢對阿銀的回憶,引出了她和他在夏天中的種種,用細膩的畫筆,描繪了一個朦朧的、凄美的愛情故事。

日本人喜歡櫻花,喜歡那瞬間綻放極致的美麗,他們喜歡追求美,動畫里,他們的一個擁抱,就像是隕落之前最燦爛的開放。因為太美,所以才會感動,才會遺憾。

㈢ 電影對色彩的運用及作用

什麼是你所理解的電影語言中的色彩運用?請找出一-部你認為色彩印象突出的片,試分析它運用了哪些色彩手段

㈣ 簡述影視藝術對色彩的應用

一.引論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在不斷加快,人們更願意用一種直觀而簡易的方式獲取信息,因此,與文字一樣可以承載、記錄信息的圖像和影像成為人們重要的視覺消費品,所以,有人斷言「讀圖時代」已經來臨。
其實新世紀伊始,影視作品就越來越成為人們視覺審美的重要組成部分,影視作品作為一種視覺藝術,它有其獨特的造型語言——是一種視覺符號,而並非文字。人的生理特徵決定了由這些視覺符號形成的視覺感受比其他感官要強烈得多,而這些視覺符號中最為重要的,我認為,應該歸於色彩,色彩可以讓觀眾直接感受到影片想要表達的情感,同時也可以引發觀眾各自的聯想。影視作品的畫面通過色彩暗示,留給觀眾無窮的想像空間。由此,便產生一個問題,色彩應該如何在影視作品中運用?
二.色彩設計、色調與影調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想首先要明白幾個概念:色彩設計、色調、和影調。所謂色彩設計,就是從人們對色彩的知覺和心理效果出發,按照一定的規律去重新組合和構成,創造出新的理想的色彩效果。由此可見,色彩設計本身就是一種視覺美的創造過程。色調是指以一種色彩為主導而形成的色彩傾向,而影調,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傾向,從造型角度上講,是指畫面的黑白傾向。每一種色彩給人的心理感受都各不相同,所以不同色彩引發的情感也各不相同。因此,把有主觀意識的色彩設計合理歸於影視作品的畫面中,應該可以產生相應的情感反應。
三.色彩語言的獨立性
在電影美學的理論體系中,幾乎對常見色彩的感情及其象徵意義都作了詳細的論述,在大量的電影里,我們都可以見到那種帶有象徵意味的色彩,比方說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裡面那鋪天蓋地而且含義豐富的紅色,有的影評人甚至詳細地記錄每一處場景的色彩、色調及其反映出來的人物心理活動,不難看出,從剛開始象徵生命力的、如火一般溫暖的紅高粱,紅襖,紅鞋,紅蓋頭,到最後恢宏壯烈的血紅色,這種紅色調是被導演精心設計過的,並且與故事情節緊密聯系在了一起,很自然地形成了全片的感情基調,這種設計色彩的運用,比語言和動作更有力度,更具感染力。
說到影調的處理不得不提《陽光燦爛的日子》,整部影片在表達對逝去的、五彩繽紛的「陽光燦爛的日子」的贊美和懷念的時候,採用的是明亮的彩色畫面,基本上是一種暖調,而影片快結束的時候,當年調皮的孩子都已成為事業有成的中年人,影片卻用只用黑白兩色來表現。這種強烈的對比給人以很大的震撼。在影片《我的父親母親》當中,表現父親母親年輕時純潔的戀愛過程,用的是具有詩意的飽滿的彩色,而表現現實中父親去世後母親的悲痛的心情時,用的是黑白畫面,通過色彩的轉換表現出對純潔愛情的緬懷。這兩部影片都不約而同地利用了色彩和影調的轉換來凸現影片的主題,而且都達到了相應的效果。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色彩作為影視作品的一種造型語言,它具有獨立性,它可以產生其他造型元素不能實現的視覺效果,可以表達出語言無法表達的情感。
四.色彩語言的依賴性
影視作品屬於視覺藝術,由於它的影像可以理解成一種動態圖像,所以在色彩的運用上,它比靜態圖像更具優勢,也更容易利用色彩的連續性形成一種和諧的氣氛,在此,我還要拿出張藝謀的作品進行分析,張藝謀導演的片子一直都在對色彩設計的應用進行嘗試,比方說《英雄》中依據情節的需要,用五種不同的色彩,區分五個段落,大面積的純色應用,給人以極大的視覺沖擊。青灰色——棋館大戰、紅色——無名的謊言、藍色——秦王的假想、綠色——飛雪和殘劍年輕時、白色——刺秦的真像,大膽用色彩來詮釋故事,在中國影視界,張藝謀可以說是首創。
但是不少影評人對這種只重形式而輕內容的做法提出了質疑,記得當年學習色彩寫生的時候,老師曾說過,下筆時的每一筆色彩都是用來塑造形體,調節畫面氣氛的,不能離開畫面,單純追求空洞的色彩表現。我想,張藝謀的新片《滿城盡帶黃金甲》飽受質疑的原因,也大抵如此。「我們迷惑的是,色彩,這個影片中的形式,已經完全的凌駕於內容之上了,他打造了一個華麗的宮殿,一片迷離氛圍,一場盛大的表演,可就是少了一段婉轉的故事。」張藝謀在這部影片里,的確淋漓盡致的表現了他對色彩的駕馭能力,他把色彩的形式感運用到了極致,但是,觀眾走進電影院觀看電影的目的,除了獲得視覺審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要獲得心靈的共鳴和情感的滿足,缺少了好的故事,電影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五.色彩造型語言的合理運用
色彩的確在影片中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一點是,影視作品本身大都是在講述故事(故事片)或記錄某些事件(紀錄片),具有強烈的故事性和文學性的特點,色彩造型語言並不能獨立存在,它必須要依附於人物造型,畫面構圖,場面調度等其他的電影構成要素,才能生成飽滿的視覺造型。
比《滿城盡帶黃金甲》早幾個月上映的故事片《雲水謠》似乎在色彩的處理與故事情緒的有機結合上,做得比較到位,陳秋水和王碧雲初次相遇,畫面是明黃色的,透著快樂的氣息。陳秋水和王碧雲在台灣鄉下重逢,畫面又變成了青色,傳達出青澀的感覺。 陳秋水和王碧雲離別的雨夜,畫面又轉換成銀灰色的,流露出了失落與無奈。而縱觀整個影片的色彩,在整體的暖色系下隨著陳秋水和王碧雲兩人矛盾的情感歷程也進行著有節奏的變化。
巧妙的運用色彩,可以輕松的傳達出劇本中那些只可意會無以言表的情緒。但是,要實現的前提必須是色彩設計要首先依附於劇本。如果對色彩符號過分主觀的強調,使其凌駕於敘事的結構之上,不但會傷害電影的藝術完整性,而且會破壞觀眾的審美感受的連續性。
現在,觀眾所說的「好看」,有兩層含義:一是優秀的故事情節,二是優美的畫面,一個是內容,一個是形式,走向任何一個極端,都無法創作出一個令觀眾滿意的作品,所以,在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合理運用技術手段有助於提升影視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而如果單純的依靠畫面色彩來替代影視作品的故事性和文學性特徵,必將無法形成一部優秀的作品。
結論
總之,色彩造型語言在影視作品中是不可能獨立存在的,必須依附於故事主題和故事情節,如果說影視作品畫面的構圖,人物造型以及場面調度等構成了視覺造型的主體,那麼色彩設計將是視覺審美的靈魂,因此,利用設計性色彩形成一種與故事主題和故事情緒高度統一的影片調子,應該成為色彩設計在影視作品中比較合理的利用法則。

㈤ 電影《紅高粱》中,張藝謀對色彩的運用有什麼特點

色彩,講究色味、色性。
張藝謀在《紅高梁》的色彩構成上,運用了較暖的橙色為主色調,以掲示主題內容,令人對高梁產生濃厚的鄉土情趣。

㈥ 結合電影談談色彩在電影中的作用

摘要】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觀眾的日益挑剔,無論是在現實主義風格的影片中,還是在形式主義、表現主義風格的影片中,色彩變成了無可取代的電影藝術語言,既傳遞情感,又表現思想,既烘托氣氛,又體現風格。色彩成就了中外電影人的夢想,提升了觀眾的審美層次。色彩是影象時代和歷史進程中的催化劑,有了它,電影世界及世界的電影才有了看不盡的主題。
【關鍵詞】視覺語言 情感主題 色彩基調表現

1927年,電影藝術由無聲跨進了有聲時代,使電影藝術更富有現實感和感染力。1935年。彩色技術首次在美國馬摩里安執導的電影《浮華世界》中運用,使電影由黑白兩色到彩色。不但給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覺享受,更為電影藝術增添了新的魅力。

一、電影色彩簡史回顧

20世紀三四十年代,彩色技術在電影中得到進一步完善,能夠靈活、有區別地用彩色反映現實,但受繪畫的影響。攝影主張對現實對象進行藝術加工、修飾和改造,強調視覺造型形象的象徵性和寓意性,追求畫面氣氛和意境,使銀幕圖像更接近繪畫的要求。五六十年代,電影觀念發生巨大變化,人們開始追求真實可信的銀幕效果,加之這一時期,電影移動攝影的廣泛應用,充分發揮了「照相本性」,彩色膠片的大量生產,為電影豐富的色彩表現提供了條件,促使電影藝術向「再現現實、接近生活」方面發展。自七八十年代始,電影技術已經成熟。表現手段日臻完善,中國電影人也開始認識到色彩的重要性,電影的色彩觀念也隨之進入了中國電影人的視野,並很快被付諸於實踐。1979年,電影《小花》和《生活的顫音》率先對電影色彩的運用進行了有意識的探索。《小花》全片共有12個回憶性的黑白片斷插入彩色片中,導演意圖通過畫面色彩上的對比和交叉來完成影片的敘事。《生活的顫音》同樣在藝術形式上敢於突破,導演幾乎把當時能看到的比較新鮮的電影技巧都用了個遍。例如現實和回憶交叉的敘事方式,升格攝影和定格等。這兩部影片都使用了黑白片和彩色片交替的手法。既表現了人物的意識活動,也在劇作結構上作了一次嘗試。當今。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知識不斷更新,電影藝術也在順應著時代的潮流。滿足著人們的需求與渴望。色彩也在為電影藝術的進步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色彩的情感作用

著名攝影師斯托拉羅曾經說過:「色彩是電影語言的一部分,我們使用色彩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運用光與影象徵生與死的沖突一樣。」張藝謀也曾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認為在電影的視覺元素中,色彩是最能喚起人的情感波動的因素。……我自已認為。從生理上說,色彩是第一性的,能馬上喚起人的情緒波動。」的確,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視覺語言。色彩作為電影藝術造型的一個重要的視覺元素,除了能還原景物的原有色彩,同時。還能傳遞感情,表達情緒:色彩不但可以表現思想主題,刻畫人物形象,體現時空轉換、創造情緒意境,烘托影片氣氛,更是構成影片風格的有力藝術手段。當然,由於人們對不同色彩有不同的生理、心理反映,這也就形成了色彩的情感作用。
比如:紅色——
紅色是太陽和火焰的色調,象徵著溫暖、熱量,是愛情、熱情、沖動、激烈等的感情象徵。紅色給人的視覺感受是熱烈而活躍,具有蓬勃向上的感覺。
紅色是最強有力的色彩,在電影中偏愛紅色。把紅色的表現推向極致的當數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他的影片《紅高梁》中紅紅的高梁酒。《菊豆》中的染坊。《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大紅燈籠,甚至《秋菊打官司》中那一串串掛在牆頭上的紅辣椒,都構成了一種視覺張力,象徵著一種熱情的生命活力。
紅色還象徵著躁動、革命。在電影《活著》中。紅色被作為影片突出的飾物和象徵性的幕景。紅色的皮影戲、掛著大紅燈籠的賭場、紅色的標語、紅色的毛主席畫像、紅袖章、紅寶書等在影片中十分醒目。
在中國的民俗中。尤其是在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中。紅色是主色調,象徵著喜悅、吉祥、慶典。
黃色——
黃色給人以明朗和歡樂的感覺,常常被用來象徵幸福和溫馨。黃色因明度高,容易從背景中顯現出來。具有引人注目、吸引觀者視線的力量和條件。
在我國歷史傳統中,以黃色為神聖、權貴、至高無上的皇權的標志。義大利導演貝爾納多·貝爾托魯齊,使他的電影《巴黎最後的探戈》(由維托里奧·斯托拉羅攝影)彌漫在撲朔迷離的黃色中,這是熱情、慾望和瘋狂的象徵。在他導演的電影《末代皇帝》(由維托里奧·斯托拉羅攝影)中,又用明亮的紅與黃拍出了中國皇宮的金碧輝煌,給人以華麗隆重的視覺感受。
藍色——
藍色在心理上形成一種冷的感覺,所以象徵著寒冷。蘭色還包含著抑鬱和憂傷的成分。歌德在《色彩理論》中曾經談到,藍色是一種能量。它處於負軸,最純粹的藍色是一種奪人的虛無,是蠱惑與寧靜這對矛盾的綜合體。最能感受到藍色調的是法籍波蘭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色」電影之一《藍色))。影片籠罩在憂郁的藍色之中,藍色的游泳池,藍色水晶樣迷離的玻璃串燈飾,既為女主人公營造了一個獨特的心理背景,又給觀眾帶來了視覺的愉悅和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張藝謀的影片《千里走單騎》中有大量展現原生態天空的鏡頭,那種純粹青透的湛藍有一種震人心魄的美麗,延續了一種回歸質朴與本真的風格,以水面無波、平鋪直敘的方式,反映了親情的厚重深沉之美。
綠色——
綠色是自然生命中最生意盎然的色彩,也是紅色的對比色,有一種平靜、穩定、希望的感覺,是一種最適宜人眼睛的色彩。綠色象徵著和平,代表著春天。在武俠大片《十面埋伏》中,天與地、人與物,整個畫面凝合成一片壯觀的綠色海洋。那片綠看得讓人心動,讓人神往。
黑色與白色——
黑色與白色是無彩色,和其它有彩色一樣,也起到表達感情的作用。黑色往往使人聯想到死亡、憂愁,易產生失望、黑暗、陰險、罪惡的感覺:白色使人聯想到光明、清晰、神聖,易產生純潔、淡雅、穩定的感覺。但因黑色和白色是所有色彩中明度最低和最高的色彩,所以黑色的情緒又具有低沉、凝重、庄嚴等感覺,白色具有虛無、冷淡、和平等感覺。但由於個人或國家或民族不同的文化傳統、生活習慣和觀念,也會形成差異的情感作用。例如白色在西方是純潔愛情的象徵,婚紗是白色的:而在我國則常常以白色為孝服,西方參加葬禮穿的是黑色服裝。在我國傳統戲劇中,紅色是忠良的標志,黑色表示正值威嚴,白色則表示是奸詐刁滑,傳統戲劇臉譜都按此規律描繪。
暗黑色在影片《英雄》中,表現了秦王朝的威嚴與冷酷。前蘇聯的著名導演安德列·塔爾可夫斯基的《潛行者》,所有的空間都以黑色為基調的,就像一座凋零的廢墟,就連潛行者身上的著裝,也是一身黑。黑色
http://cache..com/c?m=595bb72fc7171080de34&p=91759a44d49e01fc57e8c112135c&user=

㈦ 《阿甘正傳》這部電影主要運用什麼鏡頭色彩以什麼為主

遠近距離的拉伸,固定機位的拍攝,長焦鏡頭,快速剪切等等。如果說色彩運用的話,導演羅伯特贊米基斯拍阿甘更多是採用了自然光來表現。當然,從越戰一場戲能看出特效加工過之後的鮮亮。色彩過分濃重。

㈧ 怎樣對一部電影的色彩進行分析怎樣寫影評

影評寫作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1、 什麼是評論?什麼是電影評論?有的同學,容易寫成日記,散文,隨筆。注意要有評有論。注意電影的藝術特點。
2、 看電影過程中的准備。
3、 電影評論的三大內容:電影思想內涵,人物,技巧。三者的鐵三角關系。
4、 結構:一般是三段或者四段式結構。總-分-總式
題目的重要性:主題和副標題(千里走單騎)
第一段, 引領全文,點題,並為下文的展開打下鋪墊。
第二段, 分論點是什麼,注意上下文的承接關系。
第三段, 最後再次點題,升華並引起思考。
從思想內涵出發的設計:
從人物出發的設計:
從綜合考慮的設計:
不要怕重復,每一個人的情況不同。
5、 語言:要有分析性語言,什麼是好的,什麼是拙劣的,好的好在哪裡,不好不好在哪裡。條理清楚。
同時,要有文採的語言,不要寫成鏡頭分析。
最後,要有一定理論性的語言。

閱讀全文

與一部電影的色彩運用400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和仙的愛情電影 瀏覽:115
奇幻變形記電影演員 瀏覽:661
韓國出演大尺度電影的男演員 瀏覽:293
賽爾號大電影4聖魔之戰中文 瀏覽:888
周筆暢合唱電影歌曲大全 瀏覽:578
老崔電影全集完整版 瀏覽:869
啟示電影中文版 瀏覽:976
1957年大眾電影圖集 瀏覽:406
成龍電影武打搞笑片 瀏覽:231
八十年代關於笑的電影大全 瀏覽:859
一部講加州孩子的電影 瀏覽:561
看微電影的網站大全 瀏覽:695
電影院寫著快手 瀏覽:105
電影院新上映的動畫片有哪些 瀏覽:42
可緩存電影大全 瀏覽:167
電影演員李琦是否死亡 瀏覽:933
電影怎麼把粵語語音翻譯成普通話 瀏覽:375
中文動畫電影百度雲 瀏覽:980
看見惡魔電影完整200分鍾下載 瀏覽:500
不死族殺狼族是什麼電影 瀏覽: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