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跟大家聊一下,為什麼中國做不出好的電影
我覺得外國的電影里除了華麗的特效外最重要的就是一個能打動人心的情節,這才是電影的關鍵,電影本身就是在講故事。而現在中國的電影連故事也沒講好,它看中大牌,特效,服裝,都只是細枝末節,只為吸引票房。但看後沒有一點可以回味的地方。
㈡ 中國十大經典電影是哪幾部
一,《少林寺》,中國武俠電影的扛鼎之作,中國電影史上最賣座的影片,它影響的已經不只一代人,天下武功出少林,我想大多是從那時開始的吧。
二,《霸王別姬》,不知道這是不是中國最早的一部世界級電影,但它絕對是在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國產影片。從此以後,我再也沒有看到過可以將墮落演繹的這樣華麗,用藝術舞出如此悲情的影片了。
三,《紅高梁》,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片子,在這個商業凌駕於藝術之上的時代,或許已經沒有多少人有耐性去讀懂它的內涵與風格,但是這並不影響它對於中國電影的價值,現在的老謀子已經成為中國最賺錢的導演,但在我看來,只有這一部才是屬於他的經典。
四,《東邪西毒》,它是典型的武俠片,卻又被稱為香港藝術電影的代表作,就像王家衛掩在墨鏡後的雙眼,讀不透,卻總是好奇的想要去探索。它開創了電影的另一個時代,同時也造就了香港電影另類的主流文化。
五,《英雄本色》,周潤發票房毒葯的翻身之作,吳宇森落魄十幾年後名揚天下,從此世界電影多了一個名詞,叫做暴力美學。它不止開創了一個時代,還讓我們明白,白鴿滿天才叫美,風衣持槍才叫帥。
六,《精武門》,如果說少林寺是中國武俠電影的開山之作,那精武門就是讓中國的俠義道真正的走向世界,從此英文世界有了第一個真正屬於中國人的單詞,它叫做功夫,而成就它的,就是中國最偉大的演員,李小龍。
七,《甲方乙方》,把這部電影放在這里似乎不太恰當,即使在馮小剛的電影中它也算不得最出色的。之所以把它排在這里,是因為它的意義非凡,從此以後,中國電影又有了新的名詞,叫作賀歲。
八,《卧虎藏龍》,從來不知道原來血腥的俠義恩仇也可以拍的這么美的,中國幾千年的武道俠情,經典無數,直到這一刻,才在大銀幕上締造出了真正的江湖,同時也第一次在好萊塢留下了華語影片的足跡。
九,《陽光燦爛的日子》,人們所追求的是成功,慨嘆的便是無法回頭的青春,曾經的荒唐年少,曾經的羞澀朦朧,這部當年的世界十大佳片,就像我們的青蔥歲月,只能追憶,不可復制。
十,《媽媽再愛我一次》,如果論影響力,或許它不應該出現在這里。我一直不喜歡台灣的影視劇,脂粉氣太重,要麼聲嘶力竭,要麼肉麻濫情,唯獨這一部,二十年後依然無法割捨。我第一次知道,原來看電影也能讓人哭的。
以上排名不分先後,而且純屬個人觀點。
㈢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叫什麼
1931年3月,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故事片《歌女紅牡丹》在新光大戲院公開上映,該電影為蠟盤發音,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攝。
拍攝於1931年的電影《歌女紅牡丹》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這部電影中成功地插入了一首歌曲,打破了人們看電影無須帶著耳朵的習慣,一首歌曲,也使國產片帶給了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
1931年6月21日,又試映了我國第一部片上發音的有聲片《雨過天晴》。
(3)一部在中國賣不出的電影叫什麼擴展閱讀:
在《歌女紅牡丹》上映之前,我們的電影技術停留在完全無聲的狀態,所以《歌女紅牡丹》中的歌曲帶給了人們更好的體驗,被稱為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
不過,真正意義的有聲電影,還是應該包括三大要素:一是對白,即人物之間的對話,當然也包括自言自語;二是音樂,即配樂和歌曲;三是音響,就是自然界的各種聲音和人工合成的聲音。這三種聲間現在來說即為電影聲音的三要素。
中國具備這三要素的第一部電影是1934年拍攝的《桃李劫》,這部電影的問世又為中國電影史寫下重要的一筆。
這部電影成功地運用了歌曲、音樂、和音響等多種聲音元素,將聲音有機地納入到了電影的敘事進程,極大地拓展了敘事空間,聲音與畫面形成了豐富的語言結構關系,電影的藝術創作形式也由此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㈣ 中國的電影史上大家見過最爛的片子是什麼
在我個人看來,在我看來沒有更「爛」,只有最「爛」。
《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這是一部渾身都是槽點,令人無語凝噎的電影,從主演到導演到故事,從海報到宣傳歌曲,都可以用天雷滾滾來形容。畢導讓觀眾知道了,原來頭頂著"北大博士"這樣的光環,也能拍出這樣無誠意、無口碑、無市場的"三無"電影。而該片拍得差,導演不去進行自我反思,反倒認為是評分網站的惡意抹黑,這種近乎無賴式的"碰瓷式營銷",讓這部本來是悄無聲息撤檔的片子,變得更加臭名遠揚 。這是豆瓣史上評分最低的影片!
怎麼樣?如果喜歡我的回答的話歡迎給我留言和點贊吧~
㈤ 中國為什麼拍不出好電影了
現在的小肉鮮進入演藝圈的門檻變低了很多,梢微賣弄一下自己也可以是大佬,正因為來得容易讓他們變得不追求質量只一心追自己的收入,一再拉高自己的出場費,把劇組啃窮,也沒多餘的錢花在電影上了,想請老演員回來又演不動了,我只能翻出舊電影看情懷。
㈥ 在中國銷量最高的歐美電影是什麼
在過去的四年間,法國電影在海外市場的票房已經有3年超過了1億美元,去年法國電影的海外總票房已經達到6.57億美元,對於這個國家的電影票房來說,最近兩年的海外票房都超過了本土票房,中國和亞洲成為最大的海外市場。
這也帶出了另一個問題——這些所謂的「法國電影」,不僅普遍使用英語對白,而且片中大量使用國際化的明星,比如《颶風營救》的主演就是英國男星連姆·尼森,《超體》的主演是斯嘉麗·約翰遜,《玩命速遞:重啟之戰》的男主角是英國人艾德·斯克林,哪怕更加法國本土化的《錫爾斯瑪利亞》,也是使用英語對白。
你認為颶風營救好看嗎?
㈦ 中國的第一部國產電影是什麼
第一部國產有聲電影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攝的《歌女紅牡丹》公開上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由此問世。
有聲電影有「臘盤發聲」和「片上發聲」兩種技術。前者是將聲音刻錄在唱盤上,放映時與影片同步播放,為電影配音;這也是世界上有聲電影最初問世時採用的方法。誕生於1927的世界上第一部有聲片美國的《爵士歌王》就是如此。後者則是今天普遍應用的在膠片上錄制聲音的技術。由於成本和技術水平的原因,《歌女紅牡丹》採用的是成本低廉、製作簡單的臘盤發聲方法,因而,它實際上應該稱作是中國第一部「臘盤發聲」的有聲片。
《歌女紅牡丹》由洪深編劇,張石川導演,主演蝴蝶等。影片描寫女歌手紅牡丹嫁給生活墮落的丈夫後,不僅備受凌辱,藝術生涯也走向衰落。但當丈夫賣掉女兒,又因失手殺人入獄後,紅牡丹卻忍辱負重,恪盡婦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影片描述了戲曲藝人的生活悲歡,也揭露了封建禮教對婦女身心的*。除了對白之外,片中利用「有聲」的優勢插入了《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等4段京劇片段(由梅蘭芳代唱),更增加了影片的轟動效應。這也和世界上第一部有聲片以歌唱家生活為題材如出一轍。影片於1930年中旬開拍,前後經過5次試驗,至年底拍竣,耗資12萬元舊幣,1931年1月在明星大戲院試映,3月15日於新光大戲院正式公映。影片公映時盛況空前,並在全國各大城市引起了轟動,發行到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但嚴格地說,《歌女紅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聲片」,因其只注意了對話的有聲,而忽略了周圍環境的音響效果,所以看起來只有人說話或唱戲時有聲,其它周圍事物都是靜悄悄的。這當然也是初期有聲電影的通病。
與這部影片同時開拍的另一部有聲片是「友聯」公司攝制的《虞美人》。它同樣採用臘盤發聲技術,描寫了一對兒戲劇演員演出《霸王別姬》一劇的幕前幕後。兩部影片在技術上稍有不同。《歌女紅牡丹》是影片拍完後讓演員看著畫面對口型配音,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後期配音。《虞美人》則是先把聲音錄好唱片,然後演員在現場按照放出來的聲音表演。兩者相比,各有千秋。《虞美人》稍晚於《歌女紅牡丹》,於1931年5月上演。
臘盤發聲的有聲片在技術上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唱片和放映的配合是最大的問題。特別是膠片一旦發生局部斷毀,其後的劇情就難以再和聲音相吻合,甚至會出現銀幕上男人在張口,擴音器里傳出來的卻是女聲的笑劇。因而,在這兩部影片上演的當年,一些電影公司也開始試制「片上發聲」的有聲片。它們是由大中國和暨南兩家公司合制的《雨過天青》和天一公司拍攝的《歌場春色》。這兩部影片都是租用國外的設備,並由外國人參與協助製作完成的。首先完成的《雨過天青》於1931年6 月3日在虹口大戲院試映。由於該片租用的是日本的設備,並赴日本拍攝,不久後即遭到觀眾的抵制。1933年,亨生影片公司用自己研製的錄音設備拍攝了《春潮》一片,成為中國第一部用國產錄音設備製作的片上發聲的有聲電影。
由於資金和技術的原因,在有聲電影問世後,許多電影公司仍然在繼續攝制無聲片,這形成了中國早期無聲電影與有聲電影長期並存的特殊現象。直至1936年,無聲片才終於停止拍攝,中國電影從無聲向有聲的轉變得以徹底完成。
第一部引起轟動的國產故事片
1922年,中國電影的先驅者之一張石川聯合鄭正秋、周劍雲等人在上海成立了明星影片公司,這是二三十年代中國最有成就的電影公司之一。
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長片正劇《孤兒救祖記》,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王漢倫、鄭小秋等主演。影片描寫一個富翁楊壽昌在兒子死後,懷疑兒媳不貞,將其趕出家門。兒媳余蔚如忍辱負重,將兒子養大成人,送入楊壽昌所辦的學校讀書。一天,當年陷害兒媳的侄子密謀害死楊壽昌,奪其家產,被孫子余璞挺身相救,於是*大白,一家人終於團聚。
編劇鄭正秋是我國電影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其電影觀念也秉承著中國文藝觀的傳統,認為電影應擔負起改良社會,教化民風這一重要使命,因而他編劇的電影強調道德教化,關注現實問題,注重社會的內涵,被稱為「社會片」的開創者和代表人物。這部影片是鄭正秋電影觀念的一次重要嘗試,也是他創作的第一部「社會片」。影片的主題是「教孝」、「懲惡」、「勸學」、「揚善」和宣傳社會改良;片中的人物也被歸結為善與惡的代表,尤其兒媳余蔚如的「賢妻良母」形象是具有典型的中國傳統理念的標志。
在《孤兒救祖記》問世之前,已誕生十幾年的中國電影正陷於低谷之中。這部影片除了在故事內容上擺脫了早期電影對西方電影例如滑稽片等的因襲摹仿,包含著濃厚的民族情感、民族觀念外,藝術上也擺脫了文明戲式的舞台化表演風格,力求形象、情景的生活化和真實性,同時注重故事性和情節的引人入勝,這使得影片在當時的確不同凡響,非常契合觀眾的口味。
影片於1923年12月28日在上海公映。據記載,它成為第一部在商業和藝術上獲得巨大成功的國產片,其在當時的聲譽和影響超過了所有的外國片。影片公映之後,「未二日,聲譽已傳遍海上,莫不以一睹為快」。以後又在上海、南京、漢口、天津等地連映六七個月,「營業之盛,首屈一指;輿論之佳,亦一時無兩。」《孤兒救祖記》的成功,不但使成立不久的明星公司獲得了生機,並在此後成為二三十年代中國最重要的製片機構之一,而且直接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國產電影運動」。此後數年間,國產製片業迅速崛起,據統計,1922-1926年間,全國各地先後開辦的電影公司有175家,單上海一地就有145家。眾多電影公司的出現,自然導致了電影產量激增,國產電影受到市場的熱烈追捧,中國電影藉此開始走出低谷,進入自己的第一個空前繁榮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余蔚如的扮演者王漢倫(1903-1978)。她是中國第一代女影星之一,當時為一外資企業的英文打字員。影片在開拍之前四處尋找女演員無著,經同事中一位明星公司的股東介紹,王漢倫前往應試,頗得張石川的滿意,從此進入影壇。影片的成功不但使她成為中國第一代職業女演員,也成為享譽一時的中國第一位悲劇明星。
中國第一部長系列影片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在武俠、古裝片等商業電影的逐漸興起中,推出了一部武俠神怪片《火燒紅蓮寺》,獲得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明星公司一鼓作氣,連續推出該片的續集,到1931年止,共拍攝了18集,由此它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電影長系列片。
《火燒紅蓮寺》取材於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鄭小秋、夏佩珍等主演。影片表現在湖南鄉村械鬥復仇的背景中,瀏陽縣把頭陸風陽之子陸小青學得高超武藝,返鄉中誤入妖魔潛伏的紅蓮古寺,後在眾多武林高手及官兵的救助下,方得沖出魔窟,救出被囚禁的總督及被殘害的良家婦女,並將紅蓮寺一把火燒掉。
這部影片是在20年代後半期商業電影開始在中國興盛的背景下問世的。其時,古裝片和武俠片成為商業電影的主要潮流。《火燒紅蓮寺》在武俠電影中加入了大量武林高手以「異技」鬥法及半人半魔的神怪內容,成為「武俠神怪片」的開創者。例如影片的核心為「昆侖派」和「崆峒派」之間的法術爭斗,這使影片從以往武俠片拍攝武打場面轉向了注重以大量的特技鏡頭和機關布景來表現武林高手們的「飛劍白光」、「遁地逃走」等仙門妖術,同時並穿插有半裸的女人,半人半神的怪物,動作性強,又很熱鬧。
《火燒紅蓮寺》的成功帶動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武俠電影熱及神怪片熱,許多公司紛紛效仿,其中以「火燒」為題材的影片就層出不窮,如《火燒平陽城》、《火燒七星樓》、《火燒青龍寺》等。無論是從技術積累的角度,還是從題材拓展的角度來看,「武俠」兩字自此片後便成了中國電影軍械庫中的常規兵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從此在劍光俠影中長大。
《火燒紅蓮寺》是中國大型系列電影的開山之作。這種依託於商業電影的系列片也在當時成為一種熱潮。稍後於這部影片問世的系列片還有《乾隆游江南》(9集),《荒江女俠》(13集)。
㈧ 為什麼中國拍不出一部轟動全球的影片
首先題材以及劇情還沒有上升到一個高度,大部分導演或者製片方在挑選演員的時候會考慮觀眾的感受,同時也會在乎電影的票房,從而導致許多電影因為選角的淪為爛片。
㈨ 日韓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賣得不好是由什麼導致的
日韓電影在中國市場賣的不好有很多因素,導致國內電影院沒有為其安排很多的場次,很多的電影在國內引進的時候就被pass掉了,可能是電影本身沒有賣點。當然,最直接的因素還有以下幾點:
日韓的動漫電影占據國內市場
其實也不是所有的日韓電影在中國賣的都不好,很多日本的動漫或是動畫片等在中國上映還是會掀起一陣浪潮的。
㈩ 中國喜劇電影是不是沒落了為什麼一部不如一部
在我個人看來,最近看了一些喜劇電影,發現韓日歐美的喜劇電影充斥很多新鮮笑點,即便一些段子換葯不換湯還是覺得可笑。而國內的喜劇電影,越來越無聊,一群演員假裝很熱鬧地逗人笑,講著無聊的網路段子,看著看著都會讓人產生恥感,這到底是什麼回事?如果說國人不幽默,段子手們挺牛逼的啊,如果說編劇們不幽默,段子手們當了編劇寫出來的東西也不好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怎麼樣?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給我留言點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