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現在,去國際電影節參展的影片還需要事先取得龍標嗎
不必先取龍標。想要在內地上映的電影才必須先拿龍標。外出參賽的電影可以直接去參賽。很多十幾二十分鍾的微電影不夠公映的資格,都可以去外面參賽的。
B. 普通遊客或者影迷如何參加體驗威尼斯電影節
很多人想要去參加威尼斯電影節開幕會,但是覺得這個想法不可行。其實並沒有人們想像中的艱辛了,它不需要買票,更不需要買黃牛票。但是如果你想去參加威尼斯電影節,最好先做做功課。
進入了會場,可以在窗口拿一本GUIDEBOOK,上面會有非常詳細的地圖。在威尼斯電影節看電影,是需要買票的。24歲以下的年輕人有優惠,價格一般是很實惠的。只要不是明星出席的電影片,一般收費在10歐元以下。
威尼斯電影節人流很多,好的位置基本都滿了,所以晚到的人只能站到稍微偏一些的地方。不過在影院附近是可以經常碰到明星的,要是你在白天看到一個穿得比較有范的人,可能就是今晚走紅毯的。
去參加威尼斯電影節並沒有那麼多限制,參加的人很多都是義大利的學生,可以聊聊天消磨時間。一般情況下五點半會有明星陸陸續續進場了,一直到六點半就結束了。
如果你想要進入會場,需要把護照換成daily pass,注意申請原因要正規一點。然後就可以和記者一樣光明正大的入場了,不過臉皮一定要厚。
C. 怎樣參賽國際電影節(柏林、嘎納)之類,九大電影節都是何時接受申請中國有沒有組織者
戛納國際電影節:不僅是世界規模最大的電影盛會之一,也是歐洲最大的電影市場之一。每年 5 月舉辦一次,為時 2 周。舉辦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鼓勵各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評價世界各地的優秀影片。 電影節期間,每天平均要放映三四十部故事片,這些影片分為比賽節目和非比賽節目兩種。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它的目的是為了促進電影工作者的交往和合作,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這個電影節的特色是每次都有一個主題。 威尼斯電影節在 1934 年舉辦第二屆之後每年舉行一次(二次大戰期間停辦 7 年),大都在當年八九月間,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是歐洲最有影響的綜合性國際電影節之一。目的是通過放映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影片,促進全世界國際電影工作者的交往,並為發行影片提供機會。電影節主要內容是合作故事片及短片的評比,同時舉行故事片、長紀錄錄片、短片、動畫片觀摩展。每次放映的各類影片有二三百部,有時高達五百部。同時一種類型的影片,每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一部。在會外放映的影片,每種也不得超過八部。電影節期間,還為電影工作者舉辦專場演出,舉行電影座談會,舉辦青年電影論壇,或為某個國家和地區舉辦有代表性的影片回顧展,以探討電影的新傾向、新流派。另外還設有國際電影市場,進行電影交易。 柏林電影節原在六七月間舉行,自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戛納電影節競爭,提前至二三月間舉行。
奧斯卡電影金像獎的正式名稱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1927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它不僅反映美國電影藝術的發展進程和成就,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的電影藝術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前十九屆奧斯卡獎只評美國影片,從第二十屆起,才在特別獎中設最佳外語片獎。其參選影片必須是上一年11月1日至下一年10月31日在某國商業性影院公映的大型故事片。每個國家只選送一部影片,這部影片由該國的電影組織或審查委員會推薦,且須加上英文字幕,送交學院外國片委員會審查。然後進行秘密投票,選出五部提名影片。觀摩完五部影片後,再由四千名美國影界權威人士組成的評審委員會選出一部最佳外國語片。該項獎只授予作品,而不授予個人。
東京國際電影節在日本東京舉行,它起步較晚,創辦於1985年,但是由於財大氣粗的日本政府和財團的資助,電影節的經費充足,所以規模大,起點高。每兩年舉行一屆,活動內容豐富,僅電影大賽就有二種:國際電影大賽和青年導演作品大賽。國際電影大賽設:電影節大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獎等。青年導演獎設:金櫻花獎、銀櫻花獎、銅櫻花獎。此三獎同時還頒發巨額獎金。青年導演作品大賽由於獎金豐厚更具吸引力。但此項大賽規定,凡參加比賽的導演年齡要在35周歲以下,作品不滿5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賽在發掘青年導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貢獻。
「香港電影金像獎」於1982年由《電影雙周刊》創辦。這是《電影雙周刊》每年邀請影評人評選十大電影的擴大和延續。目的是通過評選與頒獎形式,對表現優異的電影工作者加以表揚,同時亦檢討過去一年電影的成績,希望藉此促進香港電影的發展,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
台灣金馬影展是中國台灣年度性文化活動,其目的是通過欣賞藝術電影推廣國內外電影,進而了解世界各地文化。
D. 一部電影需在取得什麼後方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發行
法律分析:一部影片須在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後方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發行放映。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 第二十一條 攝制完成的電影取得電影公映許可證,方可參加電影節(展)。擬參加境外電影節(展)的,送展法人、其他組織應當在該境外電影節(展)舉辦前,將相關材料報國務院電影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電影主管部門備案。
E. 如何報名參加戛納電影節
1978年吉爾斯·雅各布接手戛納電影節之後,改變了之前的選片方式:由各國相關部門挑選年度佳作送審參賽改為自主選擇影片。
戛納由此放開了以前嚴格的官方選送的方式,逐漸形成了任何人都可以自主報名參加的。
現在,個人可登陸各個電影節的網站報名,也可以通過withoutabox進行報名。withoutabox是一個編劇、導演與電影節之間的溝通平台,也是一個便捷的國際電影節報名的網站。
已經有除奧斯卡、BAFTA以外全球5000個左右的電影節向withoutabox.付費注冊其信息。
個人在這里注冊後,可以獲得withoutabox推薦的、適合參賽的電影節的信息,並可以獲得在線打包報名服務、報名費打折優惠等等。
一部影片要參加幾個電影節,只用填寫一次相關資料,非常方便。目前,withoutabox是全球獨立電影人通用的網路報名方式。
F. 2017中美電影節《人民的名義》或參展
4月22日,2017年中美電影節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際司司長馬黎、電影局副局長李國奇,中影股份董事長喇培康、總經理江平,電影頻道節目中心黨委副書記張玲,中美電影節主席蘇彥韜等領導及演員劉之冰、張光北、范志博、《人民的名義》導演李路等業內嘉賓出席了當天的活動。
除了機構和企業代表外,當天還有多位演藝界人士到場為中美電影節宣傳助陣。特別是正在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導演李路,他在發布會上鄭重提出,希望能夠將這部目前在小熒屏上收視火爆的作品通過中美電影節電視劇部分平台帶到海外。同時,李路還透露未來也希望能夠重新回歸大銀幕,創作更多電影作品。
發布會上,本屆中美電影節主辦方還向曾在熒幕上塑造過《柳堡的故事》二妹子等人物形象的藝術家陶玉玲,及國家教委藝術教育委員會黃會林教授授予了「中美電影節榮譽顧問」證書。中美電影節主席蘇彥韜表示:「中國優秀文化和電影藝術精華需要一代代傳承下去,老藝術家為我們電影事業做出的貢獻值得我們尊重,未來我們也需要榮譽顧問給予我們更多的指導和幫助。」
G. 舉辦、參加中外電影節、展活動管理規定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舉辦、參加中外電影節、展的管理、規范中外電影節、展活動,促進中外電影交流,根據《電影管理條例》,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凡舉辦、參加中外電影節、展,必須遵守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中外電影節、展,包括:
(一)在中國境內舉辦的各種電影節、展;
(二)在中國境外舉辦的中國電影節、展;
(三)參加境外國際電影節、展;
(四)在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澳門地區舉辦中國電影節、展和參加在上述地區舉辦的電影節、展。第三條 廣播電影電視部是中外電影節、展的主管部門,負責中外電影節、展的審批管理工作。第四條 凡舉辦、參加中外電影節、展應當向廣播電影電視部提出書面申請,經批准後,方可在批準的范圍內主辦或承辦、參加相應的中外電影節、展。
(一) 在中國境內外舉辦中外政府間電影節、展和國際多邊性電影節、展,由廣播電影電視部主辦或與國務院其它政府部門、地方政府等聯合主辦。
(二)省級廣播影視、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在本地區舉辦地方性中外電影節、展,並可以委託有關電影單位具體承辦。
(三)全國性的電影學術研究機構可以舉辦與學術研討、科研相適應的非商業性的中外電影放映活動。
(四)電影製片單位可以在境內外展映本單位攝制的影片;中國電影公司可以在境內外展映中國影片;電影發行放映單位可以在中國境內展映中國影片。展映活動必須符合著作權法的規定。
(五)經廣播電影電視部批準的其它舉辦單位可以主辦或承辦電影節、展。第五條 凡申請在綜合性文化活動中舉辦中外電影展映活動的,主辦單位需持國家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對該綜合性文化活動的批准文件,報廣播電影電視部審批。第六條 參加中外電影節、展的國產影片和參加在中國境內舉辦的電影節、展的境外影片,必須報廣播電影電視部審查批准。第七條 電影製片單位與購片方簽訂影片購銷書面合同時,所出售、轉讓的權利不包括影片參加電影節、展的權利,但經廣播電影電視部批準的除外。未經批准,電影製片單位不得將其攝制的國產影片轉讓或委託其它國內外機構、組織或個人選送參加電影節、展。
電影製片單位如發現其攝制的影片未經其許可被選送參加電影節、展,應當及時予以制止。第八條 申請舉辦中外電影節、展,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電影節、展的舉辦方案,包括節、展名稱、內容、性質、規模、時間、地點,以及組織機構和主要負責人情況。
(二)所設獎項情況。
(三)擬放映影片的簡介、錄像帶或拷貝。第九條 申請參加中外電影節、展的國產影片,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獲得由廣播電影電視部頒發的《電影片公映許可證》;
(二)思想性、藝術性較高的影片;
(三)符合著作權法的有關規定。第十條 以中外聯合攝制方式拍攝的影片參加中外電影節、展,必須經中外合作各方同意,並由中方合作單位報廣播電影電視部批准。第十一條 境外電影片參加在中國境內舉辦的中外電影節、展,由節、展的主辦或承辦單位持廣播電影電視部的批准文件到海關辦理拷貝入出境手續;國產電影片參加境外電影節、展,需由申請單位持廣播電影電視部的批准文件,到海關辦理拷貝出入境手續。第十二條 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廣播電影電視部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有關的電影節、展予以取締,沒收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並追究有關部門和電影製片單位的行政責任,對其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
(一)未經批准,在中國境內舉辦或協助外國機構舉辦中外電影節、展的;
(二)未經批准,在境外舉辦中國電影節、展的;
(三)在中外電影節、展中放映未經廣播電影電視部審查批准同意參展或參賽的影片的。第十三條 未經批准,選送電影片參加國際電影節、展的,廣播電影電視部可以對電影製片單位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萬元以下罰款,同時追究電影製片單位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的行政責任,給予行政處分。第十四條 本規定由廣播電影電視部負責解釋。第十五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H. 為何每次入選國外電影節的中國影片,在國內反而不是很出名
在世界電影市場上,好萊塢的電影節以及奧斯卡電影節和戛納電影節,都是非常具有影響力的建議,代表了國際水平。但有很多人往往發現有很多在國內反響不是很好的電影,反而會入選國外放入電影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第三:看慣了聯賽似的好萊塢大片,更希望有新鮮的文藝電影入圍。國際電影節上出現的好萊塢大片或者是歐美電影比較多,而這些電影都是喜聞樂見的聯賽式電影,其中不乏一些看膩了的觀眾。而恰巧中國的文藝電影都屬於單獨的個體,對於觀影群體更有吸引力,入圍的機會也隨之變大,成功率超高。
I. 如何攜作品參加國際電影節
明確報名要求,參考評審團偏好,合理安排時間
首先,在參加任何電影節之前,必須先完成的是背景調查。投遞影片跟投遞簡歷一樣,盲投不會增加成功的概率,只會浪費寶貴時間,背景調查一般包括兩個方面:明確報名要求和評審團偏好研究。
大多數電影節是對所有影片開放申請的,對於電影本身無特別的要求。但是部分電影節會存在特殊規定,比如需要影片必須是導演的處女作,或者是前三部作品,或者影片的時長不能長於3小時,影片沒有在其他地方展映過等等。在確定申請之前,一定要明確這些報名要求。
另外,不同的電影節有特定的審美口味,或者評審團成員對某一類影片有偏愛,在做了了解之後,我們才能因地制宜,找到合適的電影節。你可以分析歷史獲獎影片甚至展映影片的類型和風格,如果提前知道了評審團成員,那就了解每個人的審美偏好。
時間安排上,在影片進入後期製作時,就可以考慮報名參加電影節。根據影片的預計完成時間和上映檔期,結合電影節舉辦時間,合理安排電影節的申請。
為了獲獎而調整電影檔期的情況也非常普遍。比如,2002年《上帝之城》在沖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敗北之後,選擇了將影片在影院放映時間延長到54周,從而利用規則上的漏洞獲得了2004年四項奧斯卡提名。
提交影片,利用首映權與邀請函來謀求最佳主場
確定了要參加的電影節後,接下來需要的是提交影片,這個時候要注意截止日期,還有參賽費用和首映問題。
關於參賽費用,其實有時可以申請豁免,當然這要看參賽電影的情況和與電影節的既往關系。
而首映的問題,也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顯而易見,一部電影只有一次全球首映的機會,如果影片質量很高,那麼對於電影節來說,拿到全球首映權就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所以,首映的選擇可以作為籌碼,同最想去的電影節或者想進入的競賽單元協商。
另外,在申請電影節時,需要先對所申請的電影節進行分類。一種是申請起來希望不大的電影節,一種是或許會入圍的電影節,還有一種是可能保底的電影節,這樣可以保證一部電影憑借盡可能少的申請入圍其中的某個電影節。在收到某個電影節的邀請後,還可以作為與其他電影節商談的籌碼,去爭取更有分量的邀請。
准備階段:與電影節聯系,做好媒體公關
在獲得了一個或多個電影節的邀請後,就可以准備起程前往電影節現場了。
在准備過程中,你的影片會被告知是進入了哪個單元,競賽單元還是展映單元。進入競賽單元的影片將由評委會成員觀看評選,評委會成員由評論家,學者,電影從業人員以及觀眾組成,一同觀看完影片後他們會討論出獲獎結果,並在頒獎典禮中公布。
那麼在前期准備中,媒體公關就成為獲獎與否的重要環節,大型商業製片公司通常會以巨額的公關費用,通過操縱媒體引導輿論以達到獲獎目的。
TWC的老闆、的創始人哈維•韋恩斯坦就是個中翹楚,他的常用手段就是選擇更符合奧斯卡口味的電影,在電影節評審期間發布大量通稿,塑造影片的正面形象。並同時舉辦私人晚宴和明星慈善晚會邀請評委參加私人觀影會,以達到影響評委傾向的作用。
據說,在面對呼聲高的競爭對手時,韋恩斯坦還會不惜通過媒體以及私人關系抹黑競爭對手,來確保自己推舉的電影可以成功獲獎,這也是他在好萊塢經常被人詬病的主要原因。
參加電影節:觀眾,評委,媒體與商業的四重考量
電影節的組成通常包括一系列電影展映,專題研討會和頒獎典禮。電影市場可能是附屬於電影節,也有可能單獨舉辦。你需要做的,並不只是按照官方團隊的安排參加放映那麼簡單,幾個重要的事項需要特別下功夫:
a)觀眾交流
一般電影節官方會在參展電影放映結束後做一個15-30分鍾的問答,分享拍攝影片的過程。利用問答時間與觀眾分享主創最想表達的內容,與觀眾在觀影結束後進行各種交流,都會對影片的口碑造成影響,所以一個良性的觀眾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b)媒體采訪
如果影片進入了電影節的重要單元,電影節官方會為主創准備媒體采訪的時間(專訪或群訪);如果官方沒有給你安排媒體采訪,你可以在參展之前提前主動聯系當地媒體和國內媒體,讓行程相對有序。畢竟,增加曝光度是每個主創團隊或者發行方都想要的結果。
c)認識電影節選片人
電影節的選片人對電影至關重要,他直接決定著影片是否入圍,幸運的話,通過選片人會可以與更多的業內人士結識,這是電影持續走向更多電影節的有效路徑。
d)認識買家
在電影市場中,是一個認識買家的最好機會,全球的電影內容采買和銷售,對於獨立製片和小型的區域性發行公司,都不是一件易事,因此電影節會是一個擴展可能性的優質場所。
比如戛納電影節的電影交易市場,位於戛納電影宮的地下一樓。每天下午兩三點,交易市場里隨處可見眉頭緊鎖、嚴肅交談的買方和賣方,在這里每天都有大量電影成交,推動電影產業的商業發展。
J. 大學生拍攝的短片如何投向國外一些大學生電影節的參賽難道也要送審相關部門我的題材完全不敏感。
一般找官方網站投稿吧 至於具體有哪些可以網上搜一下 應該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