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銓的《俠女》將中國傳統的山水意境與武打場景糅合為一體,充溢了古典情境。而且《俠女》是第一部在國際最高級別電影節獲大獎的(在1975年戛納電影節獲綜合技術大獎)中國電影。
希望能幫到你
O(∩_∩)O謝謝·········
㈡ 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影片是什麼
中國第一個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演員是影片《趙一曼》的主演石聯星,該片由東北電影製片廠(今長影)1950年出品。
《趙一曼》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劇情片,由沙蒙執導,石聯星主演,於1950年上映;該片講述了講述了東北抗聯女英雄趙一曼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和組織群眾開展抗日斗爭,最後英勇獻身的故事。
石聯星先後在北京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北京電影學院教表、導演課。尤其是她創造的趙一曼的形象,轟動了新中國,曾給予億萬人民群眾以巨大的鼓舞。
在1950年第五屆國際電影比賽大會上,《趙一曼》受到熱烈歡迎,石聯星也因此榮獲了「優秀表演獎」,為新中國的電影事業爭得了榮譽。1950年至1960年參加北影,擔任演員,電影學校教員等職務。
趙一曼
趙一曼(1905年10月25日 -1936年8月2日),女,漢族。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稱李姐。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人(今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白花鎮)。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
趙一曼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斗爭中於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就義。趙一曼留有詩篇《濱江述懷》,其故里宜賓有「趙一曼紀念館」,相關電影有《趙一曼》《我的母親趙一曼》等。
2009年9月10日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趙一曼
㈢ 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獎的電影是什麼
《漁光曲》。
1934年攝制的《漁光曲》,是第一部獲國際獎的中國影片。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部在國際上榮獲獎項的影片,則更值得濃墨重彩一書。它就是上海電影製片廠1951年攝制的經典黑白故事片《翠崗紅旗》,它的攝制過程和問世前後充滿艱辛、獨創、有趣的元素,許多內幕是鮮為人知的。
《漁光曲》由上海聯華影片公司攝制,蔡楚生執導,歌舞影劇全能女明星王人美扮演女主角小貓,頭號喜劇明星韓蘭根扮演男主角小猴。任光創作的主題曲旋律優美又顯委婉惆悵,歌詞質朴真實,唱出了漁民的無盡凄涼與哀怨。
基本信息
《漁光曲》是1934年由蔡楚生編劇和執導的劇情影片,王人美、韓蘭根等主演,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影片代表作之一。該影片由民國著名電影人厲麟似等審定並推介參加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獲第九名,被譽為中國首部獲得國際榮譽的電影。
影片講述了漁家子弟徐小貓、徐小猴和船王何家繼承人子英之間的悲歡離合,兩代人之間的故事折射出舊中國各階層人民生活的飄零動盪。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漁光曲
㈣ 中國電影史的史上第一
第一次電影放映:、1896年(清光緒22年)8月11日,在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的西洋影戲。
以中國為題材的第一部紀錄片:1896年美國繆托斯柯甫公司拍攝的《李鴻章在格倫特墓前》。
中外合拍的第一部影片:1902年,美國文列文同邵醉翁合拍《慈禧太後》。第一部獨立拍攝的影片:1905年在北京豐泰照像館拍成的由京劇著名武生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斷。
第一個電影放映場:北京西單的「文明茶園」掛牌為「北京電影」。
第一部電影故事短片: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難夫難妻》。它首映是1913年9月底。
第一位女演員:受傳統禮教的影響,中國的戲曲舞台上一向遵循著男扮女裝的規則。即使是在甲午戰爭後誕生的 「文明戲」中,也沒有打破男扮女裝的傳統。1905年問世的中國電影自然也難以擺脫這一文化習俗。直到1913年《難夫難妻》這部以婚姻關系為內容的影片中,所有的男女人物依然都是由男演員扮演的。中國銀幕上的第一位女演員來自和《難夫難妻》同年拍攝的香港短故事片《莊子試妻》。影片取材於明清傳奇,描述莊周詐死,以試其妻子是否忠貞的故事。也許是因為香港長期處在英國統治之下,得西方風氣之先,故能夠接受男女同台演出。結果,導演黎民偉的妻子嚴姍姍在片中扮演了莊周妻子的使女,雖然還不是主角,但這已足以使嚴姍姍獲得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女演員的殊榮。
攝制的第一部長故事片:1922年上映的《閻瑞生》,任彭年導演。該片以當時上海閻瑞生謀斃王蓮英的轟動社會案件為依據,寫的是真人真事,上映盛況空前。第一個電影文學劇本: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比較完整的電影劇本問世於1925年,即電影在中國誕生後整整20年後。它是由洪深編寫的歷史題材劇《申屠氏》,發表於當年《東方雜志》22卷1-3月號上。
第一部動畫片:動畫片是美術片中的一種重要類型。中國的美術片就是從動畫電影開始的。1920年,上海的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萬滌寰兄弟(人稱「萬氏兄弟」)在影院中看到了《大力水手》、《勃比小姐》等早期美國動畫片後,對這種藝術形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開始研製中國的動畫電影。1926年,萬氏兄弟克服了資金、場地、資料等多方面的困難,終於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它也是中國美術片的開始。
第一部出國的影片:新亞公司拍攝的《紅粉骷髏》,管海峰導演,除在上海、天津、北京上映外,還到日本、越南等國放映。
第一個電影公司:亞細亞影戲公司。
第一首電影插曲:1930年12月3日,聯華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閑花》上映,該片以蠟盤配音的方法為影片配製了一首由孫瑜作詞、孫成壁作曲的電影歌曲《尋兄詞》,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首電影插曲。
第一部蠟盤發音片:《歌女紅牡丹》(1931年)。
第一部片上發聲片:《雨過天晴》(1931年)。
第一部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漁光曲》,榮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第一部音樂喜劇片:袁牧之編導的《都市風光》,完成於1930年10月。
第一部採用管弦樂隊演奏的影片:《都市風光》。
第一個由政府設立的電影獎:1932年,由當時中國教育界和電影界熱心人士共同倡議,在南京建立中國教育電影協會。中國教育電影協會於次年舉行了第一次影片評選活動,《人道》和《自由之花》被評為優秀影片。此後又舉行了幾次評選。由於當時協會的領導者中有不少具有政府黨政高層官員身份,因此可以說這是中國電影史上最早的具有政府色彩的電影獎。
第一位電影皇後: 1933年,開辦於上海的《明星日報》以「鼓勵諸女明星之進取心,促成電影之發展」為宗旨,發起了一次評選「電影皇後」的活動。這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具有較大影響的電影明星評選。在參選的諸明星中,來自明星公司的胡蝶、聯華公司的阮玲玉和來自天一公司的陳玉梅呼聲最高,選票也比較接近。經過長達兩個月的評選,胡蝶得票21,334張,陳玉梅得票10,028張,阮玲玉得票7,290張。胡蝶由此登上了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的「寶座」。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1935年3月,由蔡楚生編導的影片《漁光曲》在蘇聯舉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會上獲得了榮獲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漁光曲》遂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第一位國際三大影展最佳演員:1992年2月,張曼玉憑借電影《阮玲玉》獲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後,成為中國影史上第一位在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演員榮譽的影星。
第一部恐怖電影:1937年,新成立的新華影片公司推出了一部深受歡迎的影片《夜半歌聲》,這是中國銀幕上出現的第一部國產恐怖電影,它不但在當時製造了轟動效應,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歲月,其價值和魅力依然能夠得到驗證。
第一部抗戰影片:《保衛我們的土地》是抗日戰爭爆發後完成的第一部表現抗戰的故事片,史東山編導、吳蔚雲攝影,完成於1938年1月。
第一部彩色電影: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是1948年拍攝於上海的戲曲片《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出品,費穆導演,主演梅蘭芳,著名攝影師黃紹芬為攝影指導,李生偉任攝影師。
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抗戰勝利後,中國共產黨派出文化幹部前往東北接管偽「滿洲映畫協會」(日本侵略中國後在東北建立的電影製片廠),1946年10月,在「滿映」的原址上成立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東影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
第一部譯製片:1949年5月,由東北電影製片廠譯制的蘇聯電影《普通一兵》。
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美術片:1956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木偶片《神筆》獲第八屆國際兒童影片節兒童娛樂片一等獎,這是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美術片。
建國後第一部中外聯合攝制的影片:中國北京電影製片廠與法國加朗斯影片公司聯合攝制的兒童片《風箏》,1958年6月上映。
第一部彩色寬銀幕電影:1958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海燕廠)拍攝了中國第一部35毫米彩色寬銀幕立體聲故事片《老兵新傳》。這是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影片,也是中國大陸第一部寬銀幕電影。
第一部彩色寬銀幕故事片:《魔術師的奇遇》,1962年由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制。
第一部彩色遮幅寬銀幕故事片:《青春》,1976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
第一部寓言樣式的動畫片:《誇口青蛙》
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最高獎的故事片:1988年,由張藝謀執導,鞏俐和姜文主演的影片《紅高粱》在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高獎金熊獎。這是第一部在國際A類電影節上獲得最高獎的中國電影。
第一部獲得世界吉尼斯紀錄的影片:2002年12月12日,世界吉尼斯英國總部正式授予中國電影《廬山戀》「世界上在同一影院連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這是第一部創造了世界吉尼斯紀錄的中國電影,到目前為止,也是惟一的一部。
中國第一個由專業影人評選的電影獎:在中國電影三大獎中,電影金雞獎是由專業電影人員評選的專業性電影獎。金雞獎始創於1981年中國農歷雞年,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獎杯為一尊引頸高唱的金雞,以金雞啼曉象徵百家爭鳴,同時亦包含著激勵電影工作者聞雞起舞、奮發前進的意義。該獎每年評選一次。由電影藝術家、電影評論家擔任評委。在這一類別的電影獎中它不僅是第一個,也是惟一的一個。它也是中國電影界專業性評選的最高獎 。
㈤ 新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電影
《漁光曲》
1935年在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故事片《漁光曲》獲得榮譽獎。這是中國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故事影片。
㈥ 我國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影片是哪一部
新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是根據八位抗日女英雄投江故事創作的《中華兒女》。
1934年的《漁光曲》是王人美 的代表作。在影片中,她以真摯的感情、精湛的演技和動人的歌聲,出色地塑造了貧苦的漁家女兒小貓的形象。
影片主題歌也是由她演唱,的確人美歌也美。該片曾獲1935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這也是我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1987年,王人美在北京病逝。
㈦ 我國第一部獲得國際獎項的影片(所有類型都包括)是什麼
《漁光曲》小學時候就學過
㈧ 第一部在國外獲獎的中國電影是哪部
據了解新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是根據八位抗日女英雄投江故事創作的《中華兒女》。
《卧虎藏龍》是第一部獲得多項奧斯卡提名的外語影片,也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提名的亞洲電影。 漁民徐福和妻子有一對孿生子女小猴、小貓。一場暴風雨奪去了徐福的生命,徐妻只得撇下剛生下的兒女,隻身到了船王何家做了奶媽。 這個電影很是經典。
㈨ 我國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影片是
1935年3月,由蔡楚生編導的影片《漁光曲》在蘇聯舉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會上獲得了榮獲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漁光曲》遂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㈩ 世界上第一部故事片是什麼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館」第一次用自己發明的放映攝影兼用機放映了《火車到站》影片,標志電影的正式誕生
中國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豐泰照相館與京劇名角譚鑫培合作拍攝的京劇片斷《定軍山》,為戲曲記錄片。它標志著中國電影的正式誕生。
好萊塢第一部電影--1897年至1918年,愛迪生在美國挑起電影專利權之爭,和眾多電影製造商對簿公堂。同時,他看準了電影事業的發展遠景,利用手中的電影器材王牌,將當時在美國東部的九大電影公司合並成為他的電影專利公司,由此控制了電影市場。那些不甘從命的製片人,紛紛尋找新的出路,以擺脫愛迪生的壟斷,另起爐灶。這時候,在愛迪生成立電影專利公司之前已到好萊塢拍片的一家小製片廠(長老電影公司)提供了好萊塢的信息。這家原在美國東部新澤西州的電影廠,在好萊塢廉價租得廠房,快速地拍出了第一部好萊塢電影《她的印第安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