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求徐克、吳奇隆、楊采妮版電影《梁祝》!
我喜歡楊采妮,我下載了這個片子,給你吧
2.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大概內容50字
東晉時,祝英台女扮男裝前往杭州(川劇為尼山)求學,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結為兄弟並同窗三載。後,祝英台歸家,行前托媒師母許婚梁山伯。
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時,祝父公遠已將女許婚馬太守之子馬文才。梁祝二人樓台相會,之後,梁山伯抱病歸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時,花轎繞道至梁山伯墳前祭奠,驚雷裂墓,英台入墳。梁祝化蝶雙舞。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
(2)第一部電影梁祝擴展閱讀:
史籍記載
明朝著名文學家張岱(浙江紹興人)在其著作集《陶庵夢憶》第二卷《孔廟檜》一文中寫道:「己巳,至曲阜謁孔廟,買門者門以入。宮牆上有樓聳出,匾曰『梁山伯祝英台讀書處』,駭異之。」
據濟寧市文物局副局長、著名的梁祝文化研究專家樊存常先生考證:梁祝二人在濟寧市鄒城市嶧山讀書,曾慕名而至濟寧市曲阜孔廟拜祭過孔子,並參閱過孔廟的經文藏書,後梁祝二人因相互思戀而死,驚天動地,曲阜孔廟為了表彰紀念他們忠義精神,特地於二人在曲阜孔廟讀書的地方標以牌匾,以示紀念。
歷史影響
中國的梁祝故事,流傳到國外至今發現的最早要屬近鄰朝鮮、韓國了。新近研究發現,在五代十國至宋代(918一1200年)時期,唐代詩人羅鄴的七律詩《蛺蝶》,已被高麗王國時代人輯人了《十抄詩》,其中有「俗說義妻衣化狀」的詩句,指的就是梁祝的故事,並且衣化為蝶。
到中國宋代,高麗人編輯的《夾注名賢十抄詩》,不但收入了羅鄴的《蛺蝶》詩,而且在注釋中加上了一段《梁山伯祝英台傳》。這是至今看到的最早流傳到國外的梁祝故事,而且從「女扮男裝」到衣裳「片片化為蝴蝶子」,比較全面完整地敘述了梁祝傳奇故事。可見,梁祝文化走向世界,歷史久遠。而且以後幾乎傳遍了整個朝鮮半島。
3. 梁祝的電影劇情
梁山伯與祝英台這段愛情故事的流傳,始於公元三七七年。東晉時期,當時的門第風氣極盛,官家女兒祝英台女扮男裝,外出求學,與貧苦兒梁山伯為同學,二人情義相投,相交甚篤,後祝被梁認出女兒身,兩人遂私定終生,但這一願望遭到祝家的激烈反對,並為祝英台另外安排了婚事,祝誓死不從,最後兩人唯有以死相殉,化蝶雙雙飛去。
4.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到底是什麼
《生死恨》拍攝於1948年,是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
《梁祝》拍攝於1953年,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
http://..com/question/4631594.html
5. 上海越劇團第一部現代版越劇是哪部
1953年11月1日,越劇《梁祝》電影版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完成。這部電影不僅是中國第一部舞台劇電影,也是建國後第一部彩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一個流行的民間故事。《梁山伯》和《祝英台》是最著名的地方戲。1952年,文化部發出通知,在第一次全國劇場演出會議後開始拍攝彩色電影。同年年底,新成立的上海電影製片廠決定將越劇《梁祝》搬上銀幕,彩色電影《梁祝》正式開拍。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電影版分別由桑婭和黃少芬執導拍攝,兩位越劇大師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拍攝之初,攝制組咨詢了蘇聯專家,但他們認為當時中國的技術實力還不夠,應該以拍攝黑白電影為主。但導演索尼婭帶領的製作團隊通過自力更生和努力,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1953年11月1日,彩色電影版越劇《梁祝》終於在上海電影製片廠開拍。越劇《梁山伯祝英台》的彩色電影版既保留了傳統越劇優美的唱腔,又充分發揮了電影藝術的優勢,比傳統舞台劇更具魅力。這部電影在中國首次上映時吸引了155萬觀眾。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電影版也是一部著名的藝術電影,在國內外享有良好的聲譽。1954年日內瓦國際會議期間發行,大獲成功。它被稱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此後,這部電影獲得了1954年第八屆卡羅維佛利國際電影節音樂電影獎和1955年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電影獎。
梁祝。這部電影是多彩的。雖然顏色不是很好,但是也很好。另外,這部電影非常經典。
越劇電影《夏虹》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戲劇藝術電影,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
上海電影製片廠1953年出品的《梁祝》也是一部非常經典的越劇。
6. 新中國的第一部彩色電影是什麼求大神幫助
生死恨》拍攝於1948年,是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
《梁祝》拍攝於1953年,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
7. 最早的《梁祝》是誰演的
有武俠版的《梁祝》,是台灣的歌星千百惠和大陸的賈宏聲主演的
還有一版挺老的是,是大陸的濮存昕和台灣的胡慧中主演的
較近的有羅志祥、梁小冰版的
最近的是何潤東和董潔主演的
8. 梁祝的影片評價
徐克在該片中充份發揮了「舊瓶裝新酒」的能耐,將一個傳誦多年的經典愛情故事成功地年輕化和現代趣味化,而結局的悲劇氣氛亦能感動傳統的觀眾,稱得上是雅俗共賞的佳作。
吳奇隆楊采妮版《梁祝》開創經典。開頭就是那個開頭—書生書童結伴而行;結尾也就是那個結尾—兩只蝴蝶翩翩飛去。但是其間的故事卻被導演徐克大大地發揮了一把,梁山伯、祝英台在書院里的生活被拍得妙趣橫生,儼然一部愛情喜劇。這令影片後半部分的悲劇性轉折更加撼動人心。該版本在影迷心中享有極高的地位,被譽為影視版《梁祝》中的經典。
吳奇隆把一個質朴清純的書生梁山伯演繹得深入人心。很多網友表示,吳奇隆有一種書生氣,無論是形象還是氣質都很符合梁山伯的傳統形象。
在徐克的巧妙設計下,祝英台變成一個陽光少女,學梁山伯敲鍾時的頑皮、補考時的狼狽、雙手被燙時捏著耳朵倒吸冷氣的嬌俏———楊采妮都演得非常到位。有網友稱如此輕快的氣氛,讓人幾乎忘記該劇是一部悲劇。
吳奇隆與楊采妮的搭檔擦出火花,兩人成為新的金童玉女。
「梁祝與小提琴協奏曲」經改編後作為本片的配樂基調,效果相當動人。
吳奇隆和楊采妮青澀的面龐和演技被徐克巧妙地用來代表青春和天然,與之相反的則是蒼白粉飾的世家貴胄。祝英台脫紅露孝,在大雨中洗去被禮教強加在面上的脂粉,終於現出本真的容顏,只是這活潑的生命已經即將走到盡頭。善用對比的徐克在這里通過紅色與白色,平衡與傾斜構圖等一系列極具反差的視聽手段,將從扭曲到天然,從陽間到陰間的戲劇張力烘托到了最高點,譜出一曲絕世悲歌。 電影《梁祝》有兩個穿幫與事實不符合的地方:1、故事發生在東晉,可影片中梁山伯卻能科舉入仕,與事實(科舉制度始於隋朝 )不相符。2、影片中祝母為東晉時期的人,但祝母的舊情人取自《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張若虛,與事實(張若虛是唐代人 )不相符。
9. 古裝片的前身是什麼第一部古裝片為什麼一票難求
古裝片的前身應該是稗史片,是一種結合古典小說,民間傳聞,以及戲劇改編的影片,用的也是古代的語言,第一部古裝片之所以一票難求,是因為開創了當時的電影先河,和當時的主流西方電影不一樣,而是我們自己的文化電影,因此吸引了很多人,票也非常難買。
果然這部電影取得了巨大成功,據說甚至火到了南洋。還捧紅了當時的女明星胡蝶,這部電影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和電影首次結合在一起,吸引了很多觀眾!因此才會一票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