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歌王》,由艾倫·克羅斯蘭執導。
《爵士歌王》於1927年10月6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是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劇情如下:
該片描述了主人公一心想成為百老匯明星,卻遭到家長的強烈反對。多年後,背井離鄉、更名改姓的他終於登上了舞台,在舊金山的夜店酒吧里,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了一名爵士歌手的故事。
(1)1958年第一部有聲電影叫什麼擴展閱讀
角色簡介:
1、瑪麗婭:一名芭蕾舞演員。瑪麗婭覺得傑克是個難得的人才,就引薦他去了俄耳浦斯劇院。由於瑪麗婭地大力舉薦,傑克終於當上了專業演員,跟隨劇團去各地巡迴演出。
2、傑基:唱詩班的領唱人拉比諾維茲的兒子傑基,天生擁有一副好嗓子以及非常強的動感。傑基的爸爸希望他成為未來唱詩班的領唱人,但是傑基卻不肯,他想當明星。
⑵ 我國第1部有聲影片是什麼影片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故事片《歌女紅牡丹》。在新光大戲院公開上映,該電影為蠟盤發音,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攝。拍攝於1931年的電影《歌女紅牡丹》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這部電影中成功地插入了一首歌曲,打破了人們看電影無須帶著耳朵的習慣,一首歌曲,也使國產片帶給了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
⑶ 我國第一部有聲影片是什麼
我國第一部有聲影片
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攝制的中國第 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上映,該片採用的是蠟盤配音的技術。1930年底,中國第一部蠟盤發聲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在上海攝製成功。《歌女紅牡 丹》由明星影片公司攝制、百代東方公司收 音、民眾國產有聲電影公司出品。編劇:洪深(化名庄正平),導演:張石川
這部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影片,由洪深編劇,張石川導演,董克毅攝影,胡蝶、王吉亭、龔稼農主演。
《歌女紅牡丹》於1931年1月完成製作工作,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戲院公映。影片採用國語對白,穿插了四段京劇片段,轟動一時。南洋片商以以高出默片十餘倍的價格購買了在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放映版權,使電影明星一下子「身(聲)價百倍」。
⑷ 我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叫什麼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
劇情簡介:
歌女紅牡丹因從小習演舊戲深受封建禮教熏陶,長大後不幸嫁與無賴丈夫陳發祥一直遭受非人對待。但她恪守三從四德,毫無怨言。當初,她在舞台上名噪一時,月入豐厚,但仍不夠丈夫揮霍。後因受刺激過度倒嗓,由主角淪為三四流配角,直至生活潦倒,仍委曲求全,聽任丈夫虐待。
家庭經濟拮據,丈夫因無錢可供揮霍,迫紅牡丹出賣女兒不成,便誘女兒外出,賣入娼門。事為暗地追求紅牡丹的富商所悉,因同情她,出資贖其女還家。
時丈夫因賣女心情懊惱,失手殺人,被捕入獄,她仍然既往不咎,真誠相待。臨赴外地演出前夕,又專程去監獄探望。後來又託人營救丈夫出獄,終於使丈夫幡然悔悟,改邪歸正。
(4)1958年第一部有聲電影叫什麼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紅牡丹
坤角名伶,色藝雙絕,因從小習演舊戲深受封建禮教熏陶,長大後不幸嫁與無賴丈夫一直遭受非人對待,不僅受盡折磨和痛苦,藝術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她恪守三從四德,毫無怨言,終於將丈夫感動。
2、陳發祥
茶園老闆的親弟弟,本是頑皮賴骨,婚後無所事事,驕奢淫逸,不知收斂。因無錢可供揮霍,迫紅牡丹出賣女兒不成,心情懊惱的他失手殺人後被捕入獄,在紅牡丹的託人營救下出獄,終於幡然悔悟,改邪歸正。
⑸ 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是哪一部
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是《爵士歌王》。
《爵士歌王》由艾倫·克羅斯蘭執導,艾爾·喬森、梅·麥卡沃伊等主演的愛情歌舞片,於1927年10月6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是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同時也是第一部歌舞片;它標志著有聲電影時代的來臨,也是電影走向成熟期的標志。它於1929年5月16日獲得了首屆奧斯卡金像獎特別獎以及入圍最佳改編劇本獎。
幕後製作
該片中只有很少幾段對白,能成為「有聲電影」也是偶然造成的。當男主角艾爾·喬森在唱完一首歌曲後,隨口說了兩句台詞:「等一會兒,等一會兒,我告訴你,你不會什麼也聽不到。」
後期製作時,這兩句台詞被無意中保留下來。於是,影片就這樣「誤打誤撞」地成了「有聲電影」(真正意義上的有聲電影應當是1928年上映的《紐約之光》)。
⑹ 世界公認的第一部有聲電影是哪一部謝謝!
《爵士歌王》
相關介紹:
《爵士歌王》該片描述了主人公一心想成為百老匯明星,卻遭到家長的強烈反對。多年後,背井離鄉、更名改姓的他終於登上了舞台,在舊金山的夜店酒吧里,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了一名爵士歌手的故事。
該片是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同時也是第一部歌舞片。
(6)1958年第一部有聲電影叫什麼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爵士歌王》標志著有聲電影時代的來臨,也是電影走向成熟期的標志。它於1929年5月16日獲得了首屆奧斯卡金像獎特別獎以及入圍最佳改編劇本獎。
該片是一個發生在20年代美國紐約猶太區的故事。在奧查德大街的猶太教堂里,唱詩班的領唱人拉比諾維茲先生來到一大群孩子們中間。他被外來的流行樂曲搞得心煩意亂,可孩子們卻聽得津津有味,這使他更為氣惱。兒傑基天生一副好嗓子,樂感又十分強,這是他未來的希望。
傑基在業余時間常到他們街區最熱鬧的馬勒咖啡館的露天庭院唱流行歌曲。他爸爸發現後,拚命地抽打他。倔強的傑基沒有哭,他吻別淚流滿面的母親後離家出走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爵士歌王
⑺ 我國第一部有聲電影
我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
《歌女紅牡丹》是由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張石川執導,洪深編劇,胡蝶、王獻齋主演的劇情片,於1931年3月3日在上海光陸大戲院試映、1931年3月15日在新光大戲院公映。
該片講述了歌女紅牡丹在嫁給生活墮落的丈夫陳發祥後,不僅受盡折磨和痛苦,藝術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她毫無怨言終將丈夫感動的故事 。
(7)1958年第一部有聲電影叫什麼擴展閱讀:
製片背景
1920年代末期,在電影事業較為發達的一些國家,有聲電影發展已經頗有成績。1926年12月開始,美國有聲電影就大量湧入中國。但由於語言隔閡和文化觀念不同,中國觀眾對於美國有聲電影並未能夠真正接受理解。
中國有聲電影是否生產的問題,由此進入了業內有識之士的探討研究之列。當時各大電影公司也態度各異,聯華影業公司和天一影片公司因為自身發行網路不同,對攝制無聲、有聲電影各持己見,明星影片公司則採取觀望折中態度。
前期籌備
引進電影錄音技術來攝制影片要滿足三個前提條件,即資金、技術和人才。美國、日本和法國等,美國西電公司的攝制專利費用以及版稅費用動輒數十萬美金,大大超出了中國製片商的經濟承受能力。
而恰逢百代公司正運到一架攝制蠟盤記音的聲片機器,擱在那裡,沒有受主,因此便和明星公司合作。由此,由明星影片公司攝制、百代東方公司收音的《歌女紅牡丹》開始拍攝製作 。
錄音方面
影片採用蠟盤發音的方法,先按默片拍好,然後全體演員背熟台詞,再到百代唱片公司將台詞錄到蠟盤上。錄完後,一面在銀幕上放影片,一面在放映間裝留聲機放蠟唱片,通過銀幕後的擴音機播出。
⑻ 我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什麼
是《歌女紅牡丹》
(備注)中新網6月10日電 據法制晚報報道,大觀樓百年前誕生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創造電影放映史上無數個第一。從今天開始,這個100年前誕生了中國第一部電影的影院要進行4個月的大修,期待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人們眼前。在中國電影誕辰百年的此刻,這不僅是大觀樓的「大事件」,也是中國電影事業發展史中的大事。
老影迷:這里有太多回憶
對於很多老北京來說,位於宣武區大柵欄街的大觀樓不僅是一個電影院,更是自己朝夕相處的鄰居、年輕時的回憶。
甘井胡同已經78歲高齡的吳大媽今早告訴記者,50多年前,她跟現在的老伴兒還只是互相愛慕又不敢表白的同事。那一年,他的老伴兒排了老長的隊買了兩張《生死恨》的電影票邀她一同去看,等出了電影院,兩人就確定關系了。「這大觀樓也算是我們倆的媒人呢。」吳大媽說。
家住百順胡同、今年51歲的蔡先生說,上世紀60年代大觀樓主要以播放立體電影為主,那時候,能舉著一個紙制眼鏡看立體電影是好多人的夢想。他至今還記得在看《魔術師的奇遇》時感到的火車從自己頭上開過的感覺。
新影迷:更注重觀影環境
80年代初,蔡先生從東北建設兵團插隊回來,曾在大觀樓看了一個劉曉慶的電影系列,其中有《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等好幾部片子。他說:「雖然那時候大觀樓的電影票比起其他影院略高,但它至少還有沙發呢,比起其他地方的硬板兒凳子強多了,而且這里還常能看到別的影院不放的片子。現在大觀樓就有點落伍了。」
今天剛滿30歲的王先生說,小時候他家住在大柵欄附近,那時候在大觀樓看電影感覺特別好。但長大之後搬了家,就不經常去大觀樓看電影了。他認為,現在的年輕人都比較重視音響效果、環境舒適度等等,更願意多花點錢在五星級的影院里享受。
未來大觀樓設計獨特的電影文化展館
管理大觀樓的北京京都文化投資管理公司副總經理王占友告訴記者,這次大觀樓從內到外的整體改造請來了知名的建築學家,按清末民初時期的建築風格進行了設計。
首先,要讓大觀樓的牌坊煥然一新,大門左右兩側將各有一幅石刻的文字介紹,牌坊的正中和左右兩邊將寫上「大觀樓」、「茶園」和「戲影」等字。除此之外,還要在牌坊上掛一塊「中國電影誕生地」的牌匾。
據介紹,新的大觀樓一層將建成以展示中國電影歷史為主的,集觀光、游覽為一體的多功能設施。其中包括:一面展示中國電影誕生和發展歷史的牆壁、一個以放映二三十年代電影拷貝為主的「中國電影第一廳」、一個按100多年前茶樓時期的場景和氛圍局部恢復的文明茶園、還有一個豪華小廳。二層分為兩個廳,主要以放映現代電影為主。
昔日大觀樓:排隊買票曾是一景放映史上無數第一
大觀樓的蔣師傅告訴記者,大觀樓最負盛名的時代是上世紀60年代放映寬銀幕電影和立體電影的時候,那時候排隊買票算得上是大柵欄街上的一景。而自他1988年來此工作至今,隨著新影院越來越多,大觀樓的觀眾是一年比一年少了。
大觀樓影事
大觀樓影院始建於1905年,在這之前,它還有大亨茶園和馬思遠茶樓兩個前身。當時,它的第一任經理任景豐拍攝了電影《定軍山》,標志著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電影的誕生。
上世紀30年代,大觀樓第一次實現了男女同座;
1931年,它放映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
40年代,它是第一家購買法國百代公司35毫米固定座式放映機的影院;
1948年,它放映了第一部彩色電影《生死恨》;
60年代,它第一次放映了寬銀幕電影;
1961年,它改建成北京惟一一家立體電影院;
1986年,它率先建成了超大銀幕影院。
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從普通銀幕到寬銀幕……大觀樓見證了中國電影的發展進程。(王溪)
⑼ 第一部有聲電影是什麼時候上映的
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是1927年上映的《爵士歌王》。
《爵士歌王》描述了主人公一心想成為百老匯明星,卻遭到家長的強烈反對。多年後,背井離鄉、更名改姓的他終於登上了舞台,在舊金山的夜店酒吧里,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了一名爵士歌手的故事。
該片是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同時也是第一部歌舞片,標志著有聲電影時代的來臨,也是電影走向成熟期的標志。於1929年5月16日獲得了首屆奧斯卡金像獎特別獎以及入圍最佳改編劇本獎。
1895年電影誕生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偉大的啞巴」。為了彌補這個「啞巴」的缺憾,人們想了種種辦法讓它「說話」。
剛開始 ,電影院在放映影片的時候讓配音演員站在幕後說話。這種方法採用了一段時間就被淘汰了。後來,有人又想出一個辦法:在電影放映現場進行音樂伴奏。
這個辦法比較受歡迎,曾風行了將近三十年,直到有聲電影產 生才結束。畢竟這些辦法只是彌補了觀眾的聽覺缺憾,從根本上不能解決觀眾對影片音色配合期望的問題。於是,有聲電影隨著技術的發展和觀眾的需要應時而生了。
⑽ 中國拍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中國人第一次放映電影
中國人自己放電影是1903年在北京。中國商人林祝三從歐美回國,攜帶放映機和影片,在打磨廠樂天茶園放映電影,這是中國人從國外自運電影在國內放映的開始。此後,在北京前門外的大柵欄大觀樓戲院、西單市場內的文明茶園、東安市場內的吉祥戲院、西城新豐市場里的和聲戲院,相繼都有電影放映。
第一部中國電影的問世
早期在中國放映的電影都是由外國人拍攝的。1905年,由開設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拍攝的京劇片斷紀錄片《定軍山》,是由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這一年也因此被公認為是中國電影的誕生日。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
1907年第一座電影院平安電影公司在北京長安街建成,由外商經營。
中國第一首電影插曲
1930年12月3日,聯華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閑花》上映,該片以蠟盤配音的方法為影片配製了一首由孫瑜作詞、孫成壁作曲的電影歌曲《尋兄詞》,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首電影插曲。
第一部國產有聲電影
1931年3月,由上海明星公司拍攝的《歌女紅牡丹》公開上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由此問世。
中國第一部長系列影片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在武俠、古裝片等商業電影的逐漸興起中,推出了一部武俠神怪片《火燒紅蓮寺》,獲得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明星公司一鼓作氣,連續推出該片的續集,到1931年止,共拍攝了18集,由此它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電影長系列片。
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
1933年,開辦於上海的《明星日報》以「鼓勵諸女明星之進取心」,胡蝶登上了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的「寶座」。選舉揭曉後,原本准備舉行一次盛大的電影皇後加冕典禮,因胡蝶本人一再謙詞,遂將典禮取消,將這一活動和「航空救國游藝茶舞大會」結合在一起進行。
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1935年3月,由蔡楚生編導的影片《漁光曲》在蘇聯舉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會上獲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漁光曲》遂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
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
《橋》誕生於新中國成立前夕,由於它是由我黨建立的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因此可以說是新中國出品的第一部長故事片。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是1948年拍攝於上海的戲曲片《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出品,費穆導演,主演梅蘭芳,著名攝影師黃紹芬為攝影指導,李生偉任攝影師。雖然由於經驗不足,以至影片的彩色不夠理想,但畢竟是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
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電影
1958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海燕廠)拍攝了我國第一部35毫米彩色寬銀幕立體聲故事片《老兵新傳》。這是我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影片,也是中國大陸第一部寬銀幕電影。影片以北大荒的第一批拓荒者艱苦卓絕的戰斗生活為題材,利用彩色寬銀幕充分展示了北大荒廣闊無垠的北國風光,與影片的內容相得益彰。影片在1959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技術成就銀質獎。
中國第一部彩色立體寬銀幕電影
1960年,上海東湖電影院成為全國第一家立體電影院。這也是我國銀幕上第一次放映立體電影。1962年,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制完成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故事片《魔術師的奇遇》。這部影片不僅開創了我國彩色寬銀幕立體故事片的第一,也一直是唯一的一部。
中國第一個電影製片公司
1909年美國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這塊生財寶地,不遠萬里來到上海香港路創辦亞細亞影戲公司。這是中國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攝制公司。
中國第一本電影刊物
1922年1月由顧肯夫、陸潔創辦的《影戲雜志》。
中國第一所電影學校
1922年3月鄭正秋、張石川等人創立中國第一所電影學校——明星影戲學校(後改為明星演員養成所),由鄭正秋擔任校長,專門培養電影人才。
中國第一部完整的電影劇本
1924年,洪深創作的《申屠氏》在《東方雜志》發表。
中國美術片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
1956年木偶片《神筆》獲第八屆國際兒童影片節兒童娛樂片一等獎。
中國第一部剪紙片
1958年萬古蟾導演我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為美術影片增添了一個新品種。
中國第一部動畫片
1926年,萬氏兄弟克服了資金、場地、資料等多方面的困難,終於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它也是中國美術片的開始。
中國譯制的第一部外國電影
1948年,為了消除語言上的障礙,經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與蘇聯影片輸出公司駐東北代表處協商,由該公司提供一部影片交由東影廠試驗譯製成漢語。這就是中國的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
中國第一部恐怖電影
1937年,新成立的新華影片公司推出了一部深受歡迎的影片《夜半歌聲》,這是中國銀幕上出現的第一部國產恐怖電影,它不但在當時製造了轟動效應,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歲月,其價值和魅力依然能夠得到驗證。
中國第一部獲得世界吉尼斯紀錄的影片
2002年12月12日,世界吉尼斯英國總部正式授予中國電影《廬山戀》「世界上在同一影院連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這是第一部創造了世界吉尼斯紀錄的中國電影,到目前為止,也是唯一的一部。
新中國第一部與國外合拍的故事片
1958年,北京電影製片廠與法國加郎斯藝術製片公司共同攝制了兒童故事片《風箏》,這是新中國與外國合作拍攝的第一部故事片。
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片
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進入了一個空前繁榮期,電影的樣式也日漸豐富。1935年,電通公司推出了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故事片《都市風光》。影片清新活潑同時又辛辣尖銳的藝術風格在電影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
中國第一個由專業影人評選的電影獎
在中國電影三大獎中,電影金雞獎是由專業電影人員評選的專業性電影獎。金雞獎始創於1981年中國農歷雞年,該獎每年評選一次。由電影藝術家、電影評論家擔任評委。在這一類別的電影獎中它不僅是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它也是中國電影界專業性評選的最高獎。
中國第一個由政府設立的電影獎
1932年,由當時中國教育界和電影界熱心人士共同倡議,在南京建立中國教育電影協會。中國教育電影協會於次年舉行了第一次影片評選活動,《人道》和《自由之花》被評為優秀影片。此後又舉行了幾次評選。由於當時協會的領導者中有不少具有政府黨政高層官員身份,因此可以說這是中國電影史上最早的具有政府色彩的電影獎。
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真正由政府部門設立的電影獎問世於1956年。新中國成立後,於1956年設立了「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對1949年-1955年以來所生產的優秀影片予以評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