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五大電影流派主要特點

五大電影流派主要特點

發布時間:2022-08-29 19:14:10

什麼是電影流派世界三大電影流派的特點

這三個流派指的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流派,法國新浪潮流派和新德國電影運動流派。三個流派不是並行而是相繼出現在電影史上的,時間相差大約十年左右。由於國家和時代不同這三大流派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特點。
但其思想傾向和理論主旨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求「真」,因為三大流派產生的初衷都是為了反對好萊塢那種虛偽、豪華、理想化的拍片方式。他們求「真」的方式就是刻畫內心、表現人生、多用長鏡頭等。但使用這些方式時,各流派之間的標準是不同的,因為他們對「真」的理解是一個發展的過程。

❷ 編導必知的世界電影主要流派

編導必知的世界電影主要流派

世界電影主要流派為早期的現代主義、蘇聯電影學派、好萊塢商業電影(即類型電影)、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法國新浪潮電影與近期現代主義流派。

電影同其它藝術門類相比是最年輕的藝術。自格里非斯發明了完整的蒙太奇方法之後,電影才開始獲得獨立的生命。然而,當時的電影由於受商業化的束縛,並未能在人民心中確立起藝術的地位。因此,在電影問世的前20年裡,並未有什麼流派產生。直到20世紀20年代出現於歐洲的先鋒派電影,才第一次具有了電影流派的意義。所以,在諸多藝術領域中,電影流派是數量少,歷史最短的。

縱觀世界電影史,真正產生了較大影響的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幾大派系:

1、早期現代主義——歐洲先鋒派電影

2、蘇聯電影學派——詩電影與散文電影

3、好萊塢商業電影——類型電影

4、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

5、法國新浪潮電影與近期現代主義流派

電影流派的形成及各流派之間的斗爭與競賽,是電影藝術發展的動力之一。因此,我們在電影藝術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的方向下,要支持和促進電影藝術家為創立各種不同電影流派所作的努力。與此同時,也應當提出,電影流派本身盡管是一種藝術現象,但也有進步與反動、積極與消極之分。比如電影史上曾出現過的先鋒派電影和近期現代主義流派,就包含著極大的消極成分。對於這些流派,當然不宜作簡單化的否定——這些流派本身也往往是可以一分為二的——對於其中宣揚資本主義腐朽性一面的,我們必須加以批判;而對於其中符合現代審美趣味的電影觀念和電影語言的創新和發展,則應加以借鑒、改造,使之轉化為有益的養料。

歐洲先鋒派電影

歐洲先鋒派電影,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初的德國和法國,後期則以法國為中心。這是電影史上第一次明確意識到電影的藝術潛力,並力圖創造一種藝術電影的重要嘗試。

蘇聯電影學派

蘇聯電影的興起,加速了先鋒派趨向於記錄電影一途。他給予先鋒派以人物和物體應同樣重要的觀念。蘇聯電影的發展和創新是與世界電影的歷史進程緊密相聯的。

好萊塢商業電影

類型電影是美國好萊塢商業電影在自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重要流派,在30—40年代曾占據世界影壇統治地位。產生類型電影的技術,是大製片企業為確保商業利潤而實行的由製片人專權,強調專業分工、各司其職的傳送帶式影片生產制度。所謂類型電影,就是按照各種不同的標准化模式創作出來的影片。據西方有的專家統計,好萊塢商業影片共有75種類型。但作為藝術流派影響較大的,主要就是喜劇片、西部片、犯罪片、幻想片和歌舞片這樣幾種。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義大利興起了一場具有社會進步意義和藝術創新特徵的`電影運動。一般認為,這一運動從1945到1951年持續了大約6年。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雖然一直被普遍認為是一個重要的現實主義電影運動,但它並沒有任何統一的、得到新現實主義電影代表人物公認的美學綱領。

法國新浪潮電影

法國新聞界把1958年至1959年間突然涌現的一股由不知名的青年人競相拍攝影片的熱潮稱之為“新浪潮”。1959年,24名青年人拍成了他們的處女作;1960年,又有43名青年人成為電影導演。這批青年導演被稱為“新浪潮”導演,他們的影片被稱為“新浪潮”電影。後來“新浪潮電影”一詞被廣義地用來指稱在世界各國陸續出現的,特別是由新導演拍攝的敢於打破傳統電影語法的故事片

;

❸ 1:什麼是電影流派世界上最早出現的電影流派是什麼世界上影響最大的電影流派是哪幾個 2:代表好萊塢

1、電影流派:
「電影藝術之父」大衛·格里菲斯確立了鏡頭為電影語言的基本單位,為電影找到了其自身表情達意的語言體系,確立了電影的基本形式和結構方式。
電影流派就是以不同形式的電影語言表現獨特風格的電影的集合
與其他文學藝術的流派不同的是,電影藝術起源的時間很晚,在不同時期的不同的實驗電影中號稱XX流派,實際上只是電影史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而已。
2、世界上最早出現的電影流派是法國印象派,比德國表現主義略早,其致力於光影、構圖、視覺形象的創造,尋求視覺的詩意。
3、對現代電影影響最大的電影流派有以下幾個:超現實主義、法國新浪潮、新寫實主義,自由電影
4、好萊塢電影沒有什麼流派,或者說什麼流派都有存在,最多的就是商業電影。

❹ 電影都有哪些流派


歐洲先鋒派電影

德國表現主義
費拉哈蒂
茂瑙
法國詩意現實主義
雷諾阿
讓維果
法國先鋒主義超現實主義
布魯埃爾
前蘇聯蒙太奇流派
艾森斯坦

第二次先鋒運動
新現實主義

西卡
維斯康蒂
羅西里尼
繼承者現代主義
安東尼奧尼
伯格曼
費里尼

第三次電影運動
新浪潮主義
作家電影
阿倫雷諾
作者電影
(左岸派)戈達爾
特呂佛
新浪潮影響下的現代主義電影
法斯賓德

❺ 我國電影有哪些流派

電影流派,指電影根據獨特風格而進行分類的派別。
自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開始形成,具有較大影響的電影流派大致有五種:
早期現代主義--歐洲先鋒派電影;蘇聯電影學派--詩電影與散文電影;好萊塢商業電影--類型電影;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法國新浪潮電影與近期現代主義流派等。

❻ 民族志電影的主要流派及特點

民族志電影流派大致有五種:早期現代主義——歐洲先鋒派電影;蘇聯電影學派——詩電影與散文電影;好萊塢商業電影——類型電影;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法國新浪潮電影與近期現代主義流派等。

❼ 電影的風格有哪些

1、實驗電影

實驗電影一般是指拍攝風格和製作方式與那些主流的商業和紀錄片相異甚至對立的影片,或者以一種新的視聽語法出現,或者新的類型。

這種電影早期主要是用16毫米膠片拍攝,大部分沒有傳統的敘事情節,主要表現風格是超現實主義和抽象主義。1960年代中期地下電影運動蔓延到西歐之後,人們便絕少使用「實驗電影」一詞,而代之以「地下電影」。

2、超現實主義電影

現代電影的一種運動,1920年興起法國,主要是將意象做特異、不合邏輯的安排,以表現潛意識的種種狀態。

3、室內劇電影

室內劇電影是二十年代出現在德國的一種與表現主義電影相對立的電影。 "室內劇"原來是德國戲劇導演馬克斯·萊因哈特創造的一個術語,專指一種供小型劇場演出的,恪守時間、地點、動作三一律的舞台劇。

4、街道電影

街道電影(st reet film)是室內劇電影影響下出現的一些以街道為主要動作背景的德國電影。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在《從里加里到希特勒》一書中創造這個詞。

5、黑色電影

黑色電影不是指一種類型,而是指主要歸屬在偵探片或犯罪片中的一種特殊電影風格,往往關注於道德的腐化。東亞黑色電影的開端是1979年著名影星趙雅芝主演的經典電影《瘋劫》。一般認為嚴格意義上的黑色電影應該是好萊塢出品的黑白電影,年代在1940年-1958年之間。也有人將少量歐洲電影或彩色片稱為黑色電影。60年代以後具有黑色電影風格的影片,被稱為新黑色電影。

❽ 電影流派怎樣區分

真實電影 Cin'ema v'erit'e 1950年代末開始的,一種以直接記錄手法為特徵的電影創作潮流。代表人物有法國的尚.胡許與美國的大衛.梅索。這些倡導者自言他們的靈感來自蘇聯的吉加.維多夫的「電影真理報」,較大的差別在於真實電影的事件更完整與單一,因此更具有劇情片的情節。製作方式上,以直接拍攝真實生活,不事先寫劇本與用非職業演員,影片由固定的導演、攝影師與錄音師三人完成為其特點。法國與美國的真實電影最大不同在於法國可讓導演介入,如尚.胡許的《夏日記事》(1961),而美國的真實電影則強調導演置身事外,不幹涉事件進行。這樣電影拍攝手法要求導演能准確的發現事件與預見戲劇性過程,攝制動作要敏捷與當機立斷,而這種方法必然限制了題材的選擇方向,因此純粹意義上的真實電影的作品很少。而真實電影的最大意義在於它給一般劇情片的創作提供一個保證最大限度上的寫實性。高達在他很多電影裡面進行主觀介入是直接搬用真實電影的方法。 第三電影 Third Cinema 泛指第三世界電影工作者所製作的反帝、反殖民與反種族歧視、反剝削壓迫等主題的電影。其具體主張由古巴導演費南多.索拉納斯與奧大維.傑提諾在1970年代初期合寫的《邁向第三世界電影》(Toward a Third Cinama)一文,他們稱資產社會依其封閉與被動的藝術觀所拍攝的電影商品為「第一電影」,作者電影、巴西新電影、表現主義電影等強調個人經驗的作品為「第二電影」,「第二電影」是第一電影的一條出路,但是已是體制的極限,而在革命中產生,與體制對抗的電影則是「第三電影」,亦可稱為解放電影與游擊電影。這兩位導演強調「第三電影」必須是製作體系無法吸收,且異於體制的須要。在《邁上第三世界電影》一文中,作者提到:攝影機是影像/武器的無窮徵收者,放映機則是一秒發射24格的步槍。 巴西新電影 Cinema Novo 指巴西在1960年代興起的新電影運動,特色是以低成本的方式,創造有地方色彩的電影文化,以掙脫外來,尤其是北美電影文化的主導形式。他們對於國家、社會現實的觀點較為犀利,美學原創力亦非常豐富。最早以葛勞伯.羅恰領導的電影合作社方式經營,重要導演還有魯伊.蓋拉、尼爾森.皮瑞拉等。他們的電影既反映了社會現實,也極力尋求大膽甚至古怪的美學風格,如羅恰的《黑神白魔》(1969)等。在海外影展亦有不錯的成績。巴西新電影曾被激進左派批判為太重美學意義,並在發展上與電影工業互相唱和。此外,巴西的觀眾仍然較喜歡重娛樂的商業電影,對於新電影較不接受。1964年巴西軍事叛變,檢查制度變嚴,而重要創作者如羅恰到海外拍片,所以新電影運動沒落。但巴西新電影對於其它拉丁美洲國家的以電影運動有不少的影響。 德國新電影 New German Cinema 1960年代初出現在西德的一次旨在振興德國電影的運動。1950年代西德隨著經濟的復甦電影亦蓬勃發展,但內容逃避現實,貧乏單調,1950年代末到1960黏代初電影業陷入低潮,連國際影展的參加資格也沒有,受到當時法國與英國等國家新電影的影響,便產生了德國新電影。1962年的「奧伯豪森」西德短片電影節中,有26位導演一起發表了「奧伯豪森宣言」,發起人大都是只拍過短片的年輕導演,宣稱要與傳統電影決裂,要運用新的電影語言並且從陳規陋習、商業夥伴與某些利益團體的羈絆中解脫出來。不過宣言運動開始的前三年由於資金缺乏,只拍出一部電影。1965年取得政府協助,成立「青年德國電影管理委員會」資助青年導演拍片,到1967年總共拍了20多部電影,並在國際影展中獲得肯定,因此德國新電影聲名大噪。但這初期的德國新電影並沒有法國新浪潮那種輕松放任的感覺,反映的世界不是豪無希望,但也沒有明確出路,因此在國內不受歡迎,很快又限入危機。1975年新電影運動再次出現高潮,原因是政府的資助法作了更改,變得有利於青年導演;電視台開始資助年輕導演拍片;1971年之後,德國創辦了自助性的電影攝制與發行機構「作家電影出版社」與「新德國劇情片製片人工作協會」;美國大片商也注意到德國新電影並開始投資。而更重要的原因是這時期出現許多人材:法斯賓達、荷索與溫德斯等。他們的作品在藝術上富有特色,在國際上也獲得很多肯定,但是在國內仍不受歡迎,於是第二次高潮又再次陷入沉寂狀態。1979年新電影運動再次復興,這得力於法斯賓達的《瑪麗布朗的婚姻》與雪朗多夫的《錫鼓》在國內票房上成功,使德國新電影擺脫國際上得獎而國內不賣座的局面,1979年之後運動聲勢更為浩大,成為西德電影的主流,在人們心中已成為一個流派的標志。 直接電影 Direct Cinema 指以寫實主義電影風格拍成的紀錄片,和「真實電影」的攝制有許多共通處,如以真實人物及事件為素材,客觀紀實的技巧,及避免使用旁白敘述等。直接電影和真實電影的唯一差別,在於直接電影視攝影機為安靜的現實紀錄者,以不幹擾、刺激被攝體為原則;真實電影則使攝影機主動介入被攝環境,時而鼓勵並觸發被攝者揭露他們的想法。

❾ 電影流派有特定的歷史時期特徵或文化特徵嗎

電影流派,指電影根據獨特風格而進行分類的派別。自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開始形成,具有較大影響的電影流派大致有五種:早期現代主義——歐洲先鋒派電影;蘇聯電影學派——詩電影與散文電影;好萊塢商業電影——類型電影;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法國新浪潮電影與近期現代主義流派等。

❿ 什麼是電影流派世界三大電影流派及其特點

這三個流派指的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流派,法國新浪潮流派和新德國電影運動流派。三個流派不是並行而是相繼出現在電影史上的,時間相差大約十年左右。由於國家和時代不同這三大流派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特點。
但其思想傾向和理論主旨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求「真」,因為三大流派產生的初衷都是為了反對好萊塢那種虛偽、豪華、理想化的拍片方式。他們求「真」的方式就是刻畫內心、表現人生、多用長鏡頭等。但使用這些方式時,各流派之間的標準是不同的,因為他們對「真」的理解是一個發展的過程。

閱讀全文

與五大電影流派主要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描寫女主角性格像貓的電影 瀏覽:479
有什麼愛情電影好看的 瀏覽:629
抖音送的電影票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566
電影院4D小孩要買票嗎 瀏覽:161
電影洪湖赤衛隊韓英演員是誰 瀏覽:474
良辰之屋3電影完整版 瀏覽:112
男孩與保姆法國電影 瀏覽:316
電影愛的色放哪裡有完整版觀看 瀏覽:539
漫畫殺手電筒影完整版 瀏覽:606
巧奔妙逃電影觀後感 瀏覽:102
聶冰是哪個電影的主角 瀏覽:895
電影致命羅密歐完整版在線觀看 瀏覽:480
日軍攻打台灣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223
瑞典電影經典愛情片 瀏覽:263
電影功夫里有一段悲傷的音樂 瀏覽:194
黃日華當年第一部電影 瀏覽:798
萬物生長電影完整版 瀏覽:987
電影白鹿原完整版在線看完 瀏覽:573
越南和法國之間的戰爭電影 瀏覽:327
喜盈門老電影大全 瀏覽: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