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沿江而上
= =去網路搜索《沿江而上》中文字幕
『貳』 如何評價紀錄片《沿江而上》
極佳的故事點
如果沒有餘水和Jerry兩個人物,這個片子會遜色很多。余水的個人命運,她的家庭命運,是三峽人生活的真實寫照,余水將影片要表達的不同時空串聯在了一起——又或者說,因為選擇了余水,所以影片的時空更為廣闊,轉換也非常自然。她從家裡走向遊船,是因為三峽工程家庭變得更為窮困,而必須去工作貼補家用,而她雖然怨恨自己的父母,也經常會回來,所以又很自然的反應了這一家面臨移民的家庭的處境。Jerry的家庭沒有出現,Jerry更加體現了一個在急速發展的商業社會下,一個極度渴望成功、財富的獨生子女一代與社會環境發生的矛盾。他也是三峽人,但代表另外一個方面,一個充滿慾望的年輕人的形象十分具有代表性。
剪輯
這個片子的音樂不說了,很出色。要說的是剪輯,剪輯最重要的是用一把刀子來講故事,而不勝在花哨或者形式上的功夫——這只是淺層次的目標而已。如果有很多素材,在不同時間不同地方拍攝的,最後也並不是按照時間順序或者地點順序來排列的,相信一百個剪輯師會給出一百個不同版本的故事,視角不同,表意不同,最後的觀點也會截然不同!剪輯是一個重新創作的過程。在這個片子里,剪輯的鏈接點非常出色——不是時間的鏈接,而是內在意義的鏈接。這是更為邏輯的,看起來非常舒服和順暢。但是,對於剪輯著來說,無疑是需要一個鮮明的觀點的。也證明另外一點,沒有客觀的記錄,即使是紀錄片、尤其是紀錄片。
劇情片和紀錄片
劇情片是有劇本,找演員,演員演劇本;紀錄片沒有劇本,也沒有演員,可是生活就是最大的劇本,也找不到比真人更好的演員,如果導演心中有故事。紀錄片的導演比電影導演絕對更有雄心壯志。
干涉
鏡頭裡面,或者「情節」的發展,有沒有劇組的干涉?不得而知。鏡頭里有,也不見怪。而余水的生活,尤其在船上,發展的極為順利。不得不讓人懷疑,是否是因為攝制組的介入,而讓她得到格外的重視?如果不是攝制組,她的父母是否可以到船上去和經理談話?她的同事會對她這么友好嗎?她的工作性質會有變化嗎?——不得而知。如果攝像機的存在,改變了什麼,那,也只是事實的一部分了。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叄』 一部美國電影 尋找失蹤20年的丈夫
片 名: Arachnid
中文名: 殺出蟲圍/突出蟲圍/天外魔蛛
劇情介紹
前海軍駕駛員蘿拉正好在太平洋附近找尋她因執行秘密任務而失蹤的前男友,約翰上尉。但蘿拉並不知悉約翰撞上了外星人的太空船,而啟動了生化細菌,正逐步毀滅秘密探險隊要去的小島。
恐怖而奇怪的事很快就發生了。這致命病毒似乎是由當地巨大無比的蜘蛛散播。當這支科學探險隊正深入島的另一端時,他們不知自己已漸漸成為巨型蜘蛛的犧牲品。
當自己的性命都危在旦夕時,他們能拯救這個世界嗎?
『肆』 電影《我的長征》的主要內容
江西蘇區,十五歲少年王瑞(鍾秋 飾)全家四口跟中央紅軍進行長征,湘江戰役時,父親被炮火擊中,臨終前囑咐兒子:跟著走。
就在這時,他第一次結識了毛澤東(王英 飾)。遵義會議後,擔任警衛的王瑞目睹了毛澤東、賀子珍(趙琳 飾)夫婦為革命大局丟掉剛出生的女兒,他更加堅定了自已的戰斗意志,在毛澤東的正確指揮下,紅軍取得了婁山關戰役的勝利。
在通過涼山地區時,他的姐姐竹妹子(王嘉 飾)英勇犧牲,王瑞失去了第二個親人。飛奪盧定橋戰鬥打響後,他的姐夫肖德昌(齊奎 飾)又把年輕的生命永遠留在了大渡河中。在盧定橋頭,毛澤東發出的感嘆激勵了王瑞一生……
(4)一部電影沿江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王瑞
演員鍾秋
一個16歲的小紅軍戰士身上,他經歷了長征的炮火,也在長征中失去了所有的親人,殘酷的戰爭給他留下了深深的創痛,父親和連長的教誨一直堅定著他的信念。
2、毛澤東
演員王霙
共產黨領導人,為了堅守紅軍的紀律,甚至在緊急環境中被迫丟掉了剛剛出生的女兒。
3、竹妹子
演員王嘉
王瑞的姐姐,野戰醫院的護士,在反動頭人勾結白匪發動的戰爭中犧牲。
4、肖德昌
演員齊奎
王瑞的姐夫,在飛奪瀘定橋的戰斗中犧牲,從懸空的鐵索上彈落到洶涌咆哮的大渡河激流中。
『伍』 原來是水中橋·,是朝鮮哪個老電影里的 台詞
這是一句電影對白,是一部上世紀71、72年在全國放映的朝鮮電影《南江村的婦女》中的一句對白。在那個物質和精神生活都相當貧乏的年代,這句很普通的電影對白竟成為文革時期代表性語言之一,在全國流傳開來。前幾年放映的佟大為主演的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敘述了一群京城的少男少女從文革到改革開放後的成長經歷,用了大量的那個時期的代表性語言,其中也包括這句「原來是水中橋」。
『陸』 什麼古裝電影中女主角掉下山崖遇到一個殘廢的老頭
現階段的地球屬於青春蓬勃的地球。四十九億年的歲月流光,對於地球不過是少少的那麼一小半。未來的地球,起碼還將擁有一百幾十億年的大好時光。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種類最多的國家,其中對我國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有七大類。氣象災害有20餘種,信息的透明使我們感覺災害好像一下多起來了。
.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越50個緯度,又處於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交互地帶,各大天氣系統對我國都有影響,天氣多變,其中來自海上的影響較大;以溫帶為主的氣候區,利於各種病、蟲、草的繁衍。
我國地殼活動性大,地質結構復雜,地形起伏大,地貌單元多,降雨量與植被分布不均勻,使地表與地下徑流變化很大。
以上這些原因使災害源增多,查閱歷史可以知道。
我國素有「三歲一飢、六歲一衰、十二歲一荒」之說。據史料統計,自公元前206~1949年的2155年中,共發生水災1029次,較大的旱災1056次,幾乎水旱災害年年有之,殘廢萬人以上的災害10~20年出現一次。近40多年來,平均每年出現旱災75次,洪澇災害5.8次,台風6.9次,冷凍災害2.5次,都遠遠超過世界的平均頻度。在過去的40年中,一般年份農作物受災面積為4000萬~4700萬公頃,受災害影響人口約2億,因各種自然災害亡人數從千至萬人,直接經濟損失500多億元。1989~1992年的4年,年均損失約為全球20世紀90年代初年均損失500億美元的1/4。
. 1950年7月,淮河大水。由於泥沙淤積,河床高漲,加上國民黨軍隊在淮海戰役時對沿淮堤壩的大肆破壞,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許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災淹沒土地3400餘萬畝,災民1300萬。淮北地區受災慘重,為百年所罕見。
2.1954年7月,長江、淮河大水。長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漲,漢口長江水位高達29.73米,較歷史最高水位的1931年高出145米。雖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極大努力保衛荊江大堤,從而保證了武漢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卻淹沒農田 4755萬畝,1888萬人受災,財產損失在100億元以上。由於農產品減少,也影響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業生產。
3.1959——1961年,三年經濟困難。1959年全國乾旱范圍廣,旱情嚴重;1961年旱情較重,冬小麥遭受「卡脖旱」,北方冬麥區還遭受較重的乾熱風危害。所以農業生產大幅度下降,連續二年 沒有完成國民經濟計劃,市場供應十分緊張,人民生活相當困難,加上長期勞動緊張和疾病流行,人口非正常亡增加,僅1960年統計,全國總人口凈減少1000萬人。經濟困難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自然災害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4.1963年8月,海河大水。8月上旬河北省連續7天下了5場暴雨,其中內丘縣樟狐公社過程降水量2050毫米,暴雨面積大,過程總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面積達 5560平方公里,淹沒104個縣市7294多萬畝耕地,水庫崩塌,橋梁被毀,京廣線中斷,天津告急,2200餘萬人 災,直接經濟損失達60億元。
5.1975年8月,河南大水。 7503號台風在福建登陸,經江西南部、湖北,5至7日在河南省伏牛山麓停滯和徘徊20多個小時,最大降水量1605毫米,使汝河、沙穎河、唐白河三大水系各於支流河水猛漲,漫溢決堤,板橋、石漫灘水庫垮壩失事,造成特大洪水,毀房斷路,人畜溺斃,災情極為嚴重,直接經濟損失100億元。
6.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亡24.2萬人,重 傷16.4萬人,倒塌房屋530萬間,直接經濟損失100億元以上。由於「文化大革命」四人幫干擾和唐山地震的嚴重破壞,1976年我國國民經濟收入比上年下降2.7%,使國民經濟瀕於崩潰的邊緣。
7.1978——1983年,北方連續大旱。 1978年,全國出現大范圍乾旱,受災6.03億畝,成災2.69億畝;1979年秋、冬乾旱范圍大;1980年夏季華北、東北大部和西北部分地區出現了較嚴重的伏旱,全國受旱3.92億畝,成災1.87億畝;1981年春季北方冬小麥區雨水少5-7成,缺水人數達 2297萬人,秋季雨水少4-9成,全國受旱3.85億畝,成災 1.82億畝;1982年全國受旱3.11億畝,成災1.5億畝; 1983年全國受旱2.41億畝,成災1.44億畝。不少地區出現乾旱時間長、范圍廣、災情嚴重,這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罕見的大旱。缺水也成為北方的一大難題,已嚴重影響人民正常生活和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
8.1985年8月,遼河大水。8507、8508、8509號台風襲擊東北地區,連降大雨,加上河道年久失修,洪水宣洩不暢,遼河原有河道行洪能力為5000秒立方米,實際上洪 水僅2000秒立方米,但卻造成該省中小河流決口4000多處,致使60多個市、縣, 1200多萬人,6000多萬畝農田和 大批工礦企業遭受特大洪水襲擊,230人,直接經濟損失 47億元,東北三省減產糧食100億斤。 綜上所述,近40年來我國的大災害中,洪澇災害排在首位,共有5次,地震為3次,旱災為2次
全世界的災害就更加厲害,美國的龍卷風平均每年約出現500次左右,日本的火山和地震每年發生數千次,其中震級在3級以上的就有四次
我國上世紀40年代,和60年代的三年自然災害,80年代都是災害非常嚴重的年代,了解了這些您就會知道:自然界有它自己本身的規律,對人類產生了不好的影響,我們稱之為災害。
『柒』 小時候看過的電影說的是兩條龍
你問的是黑龍江的傳說吧
很早很早以前,黑龍江的名字並不叫黑龍江,江里住著一條白龍。據說這一條白龍,是在大禹治水的時候,許多性情凶惡的龍都被制伏了,而它卻逃到這里,常使江水泛濫,沖毀房屋,淹沒五穀,家畜野獸命喪汪洋;東西幾千里,兩岸少人煙,只有從山東來東北的一些伐木工人和船夫們,沿江搭著幾間小窩棚,臨時居住著。後來怎被叫做黑龍江的呢?這話說起來可就長了。
有一年夏天,在山東膠州灣一帶,一住家姓李的,是兄妹二人過日子。這天哥哥出了遠門,妹妹李姐到海邊去洗衣裳,因為天氣炎熱,她洗完衣裳便倒在灘上睡了一覺,醒來之後,感到腹中有些疼痛,忙收起衣服,回到家中。
不料從這以後,李姐的腹部一天天地凸起來,既不敢對外人去講,又不能再出家門,只好整天呆在家裡。說著,到了第二年的春天。這夜,天上陰雲滾滾,窗外雨如瓢潑,李姐分娩了。可是她生下來的不是個娃兒,而是條小黑龍。起初李姐很害怕,但天下的母親,沒有不愛自己生下來的孩子的,所以李姐漸漸地想試著給小黑龍餵奶吃。不料小黑龍的嘴非常有勁,吮得母親暈了過去,當李姐蘇醒過來,小黑龍卻不見了。
後來小黑龍每天晚間都回來吃奶,飽了便出去;雖然母親乳兒有些苦楚,但仍是照樣每夜都給小黑龍一頓奶吃。
一晃幾個月過去了。李姐的哥哥出門回來,李姐對他把生下小黑龍的事,前前後後說了一遍。哥哥聽完,一言沒發,走出房去,找塊磨石,蹲在後院偷偷地磨著菜刀……天黑了,小黑龍又回來找娘吃奶,他娘又被吮得暈了過去。就在這時,小黑龍的舅舅抽冷著闖進屋來,掀開被照著小黑龍就是一菜刀;菜刀落下,屋裡忽然閃了一道火光,咔嚓打了一個響雷,等李姐的哥哥提刀追出門外,小黑龍早就沒影了。母親被驚醒之後,點起燈來一看,炕沿底下落著一條被砍掉的龍尾,不由心酸,哭泣起來。
事情傳到外面。因為小黑龍沒有父親,便隨著母親姓李;又沒有名字,被舅舅砍斷了尾巴,所以鄉里人給他起個綽號叫「禿尾巴老李」。
「禿尾巴老李」,從被舅舅砍了一刀再也沒回家來,好久好久沒有消息。
又是一年的春天,在現在的黑龍江邊住著個老船夫。眼看天快黑了,蹲在窩棚前做飯,忽聽身後有人問:
「老大爺,討個麻煩,我在你這借個宿行不行?」
老船夫回頭一看,是個上下穿著一身青衣的小伙。胖達達的身腰,密茸茸的頭發,寬稜稜的額角,黑黝黝的臉堂,厚敦敦的嘴唇,濃眉大眼怪招人愛的。
「住下吧。這里前不沾村,後不著店,先到窩棚里歇歇腳,等會兒飯好一塊吃點,咳,出門呀,沒有帶著鍋碗瓢盆走道的……」老船夫叨叨念念,太陽落下山去。
這夜兩個人談得挺投緣。第二天清早,黑小伙要出動辦點事,老船夫約他晚間還到窩棚來住。小伙答應一聲,順著江沿向東大崖子走去。
說也奇怪,本是個亮睛的天,小伙走後不多時,就見東大崖子頂上,陰雲滾滾,時黑時白,霹靂閃電,接連不停。按說一會定要刮來狂風暴雨,所以老船夫沒去行船,站在窩棚前,不時的觀測天象。可是日頭偏西了,那團陰雲還是原地不動地滾著,滾著滾著,忽然一股白雲降落水面,漸漸的黑雲也散去了。
日近黃昏,老船夫忙點起火來。一邊做著飯一邊想:這黑小夥子真能吃呀,昨天我准備三天的飯;叫他一頓給吃光了,今天他去的地方雨又大,回來不得飽飯吃怎能行?掂量掂量口袋裡的米,有昨天的兩倍,索性一下都倒在鍋里。
天快黑了,那黑小伙回到窩棚來,老船夫一見便問:「叫雨淋了吧?」小伙說:「沒有,走路急點,出了身汗水。」老船夫把飯菜端上來,二人開始用飯。沒曾想,足夠五六天吃的飯,叫小伙一頓又給吃光了。晚間倒在炕上,老船夫聽小伙打了個「咳」聲,長長地嘆了口氣。
老船夫問:「你是不是愁沒吃的啦?不要緊,明天我擺船到下邊去買,別為吃咱兩頓飯就見外了,誰出門也不能背著米口袋呀!」
小伙說:「可是一飢容易解,百飽最難求哇!」
「那也用不著發愁,這江沿住著的多是山東老鄉,求到哪個,也不能叫咱們兩個餓著!」
小伙一聽這話,咯咯地笑了,笑得窩棚的椽木都顫顫有聲。過了一會,老船夫似睡非睡的,就聽小伙當他說:
「我是一條黑龍,家住在山東,因為被舅舅砍掉尾巴,鄉里人管我叫禿尾巴老李。從離開娘懷,再也沒有回家,一直住在東海,常常聽到北方有哭聲,今年尋著哭聲找來。原是這江里的白龍作怪,年年發水鬧災。我想把龍趕走,今天在東大崖子上打了一仗,白龍被我打敗,潛在水中,約我明日正晌午時,在江里再戰。可是白龍家在這里,打餓了有吃的,我是從遠鄉來,打餓了沒吃的,餓著肚子怕打不敗他。可嘆我走之後,這沿江兩岸又要連年受災……」
「這可怎辦好呢?」老船夫問。
「就得求你來幫助我。」黑小伙說,「等明天正晌午時,我跟白龍交戰,你站在東大崖子頂上,見江里黑水翻上來,那是我在上邊,你就往江里扔吃的;若是白水翻上來,那是白龍在上邊,你就往江里扔石頭,這樣我就可以把白龍趕走。」
老船夫聽到這里忽地坐起來,剛想說:「好吧,你盡管放心!」猛一抬頭,紅日上窗;轉身再看看小伙,不知什麼時候不見了。老船夫遲遲疑疑地走出窩棚,就見鄰近一些伐木工人,三個一群,五個一夥,有的蹲在窩棚跟前,有的站在江邊,都紛紛地講著,每人昨晚上都做了個像老船夫那樣的夢。互相對證起來,一點都不差。於是大家集合一起說:「禿尾巴老李給人們除害來了,他有仁德之心,咱怎能不見義勇為?龍向老鄉求助,更是刻不容遲。」人們便把所有的白面都做成了饅頭,又弄了許多石頭和石灰,整制齊備,日頭也快到午時了,大家背的背,扛的扛,挑的挑,齊呼啦地奔東大崖子頂上跑來。
東大崖子是江邊最高的一個山頭,靠水的那面,像刀劈的一般陡,直下江底。這兒的水最深,深的摸不到底;流又最急,急的扔下根鵝毛都被漩渦卷下去。不管是行船或放排木,都不敢靠近崖邊,一靠崖邊,便被水卷沒。
天上一朵雲彩也沒有,人們到了東大崖子頂上,日影也正南正北了。就見江面從西向東來一股黑水,又見從東向西起了一股白水,兩股水遇在一起就打起漩來。漩呀,漩呀,越漩越急,猛聽「嗚隆」一聲,江面突起一座水柱,不消說有多大多高了,把崖上的石頭都震得滾到水裡。接著江水翻滾起來,惡浪拍打著兩岸,水珠時時都能飛濺到高崖頂上。大家看著看著,忽然江面黑水翻上來,人們急忙把成笸籮的饅頭揚下去,高呼:「『禿尾巴老李』我們早就來了!」以助威助戰;一會兒又見白水翻上來,人們便把一抬筐一抬筐的石頭投下去,並且打且罵:「凶惡的白龍,娘的快滾!」如此反復好多次,水上忽然騰起一股白色雲煙,散著一些蒙蒙霧氣,向五大蓮池飄去。再望望江面,惡浪不起,黑湛湛的江水,平平靜靜地向東流著。
日影偏西,人們得意洋洋地回到窩棚,收拾收拾斧鋸,第二天又到山上去幹活。可是這夜,那小伙並未到老船夫的窩棚來。清早,老船夫扛把鎬頭想去刨塊菜地,一出窩棚,見黑小伙在門口站著,沒等老頭開口,他笑著問:「想到哪去呀?」「噢,到南山刨塊菜地……」「你歇歇吧,我去刨,一會兒就完。」黑小夥子說著,把老船夫推進窩棚里轉身就走了。
老頭坐在窩棚里裝了袋煙,一想不行,他沒拿鎬頭怎麼刨地?還得給他送鎬頭去。老頭扛著鎬頭奔南山走來,還離山場挺遠呢,就瞅那兒泥土紛飛,一摟多粗的大樹,一根接一根地往下倒。老頭納悶:這是怎麼啦?慢慢走近一看,原來有條黑龍用犄角把大樹一棵棵連根撅掉;再仔細一看,這條黑龍果然沒有尾巴,不用說就知是他了。老頭並沒驚動就回來了。
不一會兒,那小伙也回來了。向老頭說道:「菜地刨出來啦。」「哼,我怎能種得了那麼大一片呀!」「怎麼,我刨地你看見啦?」「可不,我剛從那回來。」
「好吧,既然你已經知道我了,我就不再來啦。那塊地你種點菜,剩下的留給大夥種莊稼,告訴鄉親們,盡管放心,我來管轄這條江水,水不會再泛濫成災了。日後大家有何為難遭災,只要言語一聲,我就能幫助。」黑小伙就完就不見了。
從此,人們便給這條江取名叫做黑龍江。直到現在,黑龍江上還留著一種鄉規:每當開船的時候,艄公開口先問:「船上有山東人嗎?」坐船的不論哪個,只要應一聲「有!」艄公便開船。據說這樣,不管遇到什麼風浪,也會保得平安無事的
『捌』 長江圖演的什麼
船長高淳在駕駛貨船沿長江送貨的途中,不斷上岸尋找艷遇。但他逐漸發現,這些在不同的碼頭遇到的女人,好像是同一個人——安陸。只是隨著航程的上溯,安陸時而溫柔,時而瘋狂,但是變得越來越年輕。
高淳迷上了安陸,不斷停船與她相會,也漸漸發現安陸出現的地點,都與一本未知作者的手寫詩集有關。但是船過三峽之後,安陸不再出現了。
高淳瘋狂地尋找安陸,在詩集和航線圖中,發現了安陸出現的規律。船上發生變故,但他不顧一切地獨自一人駕駛貨船,繼續上溯長江,直到源頭的雪山,終於發現了安陸的起源,和長江的秘密。
《長江圖》是楊超自編自導的魔幻現實主義愛情電影,由秦昊、辛芷蕾、譚凱、鄔立朋、江化霖、王宏偉等主演。該片講述了發生在長江上兩個時空交錯的魔幻愛情故事,於2016年2月15日在第66屆柏林電影節首映,是該屆柏林電影節唯一入圍的華語片。2016年2月21日,該片獲得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攝影)。該片於2016年9月8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楊超
新銳導演代表人物之一,河南信陽人,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員,國家二級導演,中國戲曲學院導演系影視導演專業教研室主任。早年參與「實踐社」,並策劃組織相關藝術電影推廣活動,同時也兼有影視批評寫作等。
最新十年磨一劍的奇幻愛情巨制《長江圖》,因其磅礴壯闊的史詩氣質,在籌備階段便獲得了戛納電影節「工作室」,鹿特丹電影節HBF、法國南方基金、香港國際電影節HAF、台灣金馬影展五大創投支持。成片也順利入圍2016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斬獲最佳藝術貢獻銀熊獎。該獎項也同樣是2016年華語電影在國際三大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唯一斬獲。
『玖』 電影怒海救援怎麼樣
電影《怒海救援》由公安部金盾影視文化中心、上海逍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南京龍睿影業有限公司、北京悅聖影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國內首部大型公安海難題材特效大片,目前已經進入拍攝階段!
《怒海救援》一部填補國內驚險動作、海上災難救援空白的電影!通過描述危難面前黨和政府高度關注、公安幹警挺身而出,臨危不懼,凝聚組織和個人的力量,舍己為人譜寫英雄之歌,傳播當下社會「小人物、正能量、大情懷」的價值觀,相信一定會獲得不錯的票房。
希望以上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祝願生活幸福,投資順利!!
『拾』 老版本渡江偵察記的男主角是誰
基本資料
影片類型:
戰爭
片長:
110分鍾
國家/地區:
中國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彩:
黑白
混音:
單聲道
上海電影製片廠1954年攝制。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湯曉丹 Xiaodan Tang
編劇 Writer:
沈默君 Mojun Shen
演員 Actor:
孫道臨 Daolin Sun .....李連長
齊衡 Heng Qi .....吳老貴
孫永平 Yongping Sun .....小馬
康泰 Tai Kang .....周長喜
中叔皇 Shuhuang Zhong
穆宏 Mu Hong .....參謀長
王少奇 Shaoqi Wang .....偵察科長
李玲君 Lingjun Li .....劉四姐
莫愁 Chou Mo .....陳四奶奶
李農 Nong Li .....陳老爹
陳述 Chen Shu .....敵情報處長
崔超明 Chaoming Cui .....敵軍長
辛克 Ke Xin .....敵連長
王鈞 Jun Wang .....敵諜報隊長
石靈 Lin Shi .....敵炮兵參謀
鄭敏 Min Zheng .....侯登科
馬驥 Ji Ma .....侯妾
李季 Ji Li .....侯七
攝影 Cinematography:
李生偉 Shengwei Li
錄音 Sound recordist:
苗振宇 Zhenyu Miao
編輯本段劇情簡介
淮海戰役後,解放軍某部為配合大軍 渡江作戰,派李連長率偵察班探明敵 人江防部署。李連長與吳老貴、周長 喜、小馬、楊威等戰士,乘夜色偷渡 ,至江南白馬山區與游擊隊長劉四姐 接上關系。翌晨,敵人發現江防有疑 ,令情報處長會同保安隊長侯登科率人馬搜捕。吳老貴喬扮敵軍官,巧妙地通過封鎖線,擊斃侯登科。在游擊 隊的配合下,偵察員又以民工身份混 入敵江防要塞,巧取敵江防工事圖。須臾,敵情有變,為探明虛實,偵察員們機警應變,摸清榴彈炮陣地部署。但驅車返回途中,被敵情報處長識 破。周長喜為掩護戰友脫險,壯烈犧 牲。敵人張網搜索,李連長等人與江 北失去了聯系,旋派吳老貴與小馬乘 天黑泅渡過江傳送情報。吳老貴為掩 護小馬灑血捐軀,小馬不辱使命,及 時送到情報。百萬雄師渡江南下。這 時,李連長與劉四姐揮手作別,又赴 征程。
本片於1957年獲文化部1949- 1955年優秀影片一等獎。
編輯本段電影點評
香煙洋火桂花糖,不是一聲普通的買賣吆喝,而是電影當中一個專有的軍用暗號。這個暗號運用在了影片《渡江偵察記》裡面偵察兵的軍事行動中。江南遊擊隊女隊長劉四姐化妝當成了提籃小販,拿著這句順口的香煙洋火桂花糖沿江叫賣,跟江北來的大軍偵察兵做聯系暗號。這顯然屬於非常富於生活化的一筆。對了,影片《渡江偵察記》裡面,賣香煙洋火桂花糖的價碼,有一點實在讀不懂了,那麼貴,一包香煙需要六萬塊?沒有料到,電影里這樣的生活化描寫,竟然是一天沒有當過解放軍偵察員的名導湯曉丹的手藝。在中國影壇,湯曉丹號稱屬於編外八一電影廠的人。還有意思的是,中國影壇上許多著名的戰爭故事片都是出自湯曉丹之手,比如《南征北戰》,比如《怒海輕騎》,比如《水手長的故事》,比如《紅日》和《沙漠里的戰斗》等等。
身為一名不穿軍裝的軍人故事片導演,湯曉丹先生執導的黑白故事影片《渡江偵察記》花花了整整一年的創作時間,終於在1954年底拍攝成功並與觀眾見面了。做為一個新中國的電影導演, 當年44歲的湯曉丹拍攝《渡江偵察記》的勞務費是八百圓人民幣,湯曉丹在自己的回憶錄里講,電影剪輯師妻子藍為潔用這筆錢用的很有意義,她給他們的小兒子湯沐海買了一架鋼琴。湯沐海不負母親,今天巳然成為國際樂壇富有卓名的音樂大家了。按照這部軍事題材影片編劇沈默君的原創意圖,本來《渡江偵察記》里還有為數不少的男女主人公的愛情場面描寫。比如電影在描繪男主人公李連長再次巧遇女主人公劉四姐的文戲,總是那麼的親舒可人。經過八年戰事離分,當年的偵察員,今天己是偵察兵的李連長,還是隱約認出來了,當年冒著生命危險救過自己的劉四姐,正站在眼前。
劉四姐急切地問:你就是那個同志?李連長也長夢如醒問:你就是那個小姑娘?湯曉丹導演的電影相當善於用曲托景,這時電影音樂升起,男女戰友四手相握。電影這里掩伏了多少情愛的花火在言語里頭。潛潛記得,在自己看到的一些描繪中國人民革命戰爭題材的故事影片當中,擁有為數難得的那些愛情的描寫,全都展示得那麼神聖和干凈。比如影片《戰火中的青春》,比如影片《野火春風鬥鬥古城》,比如《紅色娘子軍》,又比如《柳堡的故事》,再比如這一部《渡江偵察記》等等。這里沒有一部電影是跟肉身與床頭有關的。沒有那些東西,電影照樣好看,依然是真人真情。影片《渡江偵察記》裡面,還有一個寫情的細節,是劉四姐摘了一把山裡紅,擱在李連長辦公桌上的細節,這場戲應當是比較耐人尋味的。不過這個電影細節並沒有順勢生發下去。可能這也許是導演刻意而為的結果?
甚至想像不出來,拍攝過國產戰爭大片《南征北戰》的湯曉丹先生,居然能夠在此類紅色電影里萌生出這樣細膩的情戲份。恰好看過湯曉丹出版的《渡江偵察記》紀實,回憶的書裡面,對於劉四姐在電影里的情戲描寫,當時就有人提出了文靜有餘剛毅不夠的說辭。湯曉丹導演回憶說 , 起先影片表演劉四姐的人選想用秦怡 , 不巧秦怡懷孕了 , 這才又找了李玲君還有李明兩個女主角 ,分別飾演八年前後的劉四姐 。最後劉四姐的角色人選拿到了當時國家電影局 , 由名導蔡楚生先生看過試片決定 ,蔡導以為劉四姐還是最好只由李玲君一人扮演 。 蔡楚生當時以為 , 一切畫面效果都應當從觀眾視角出發 , 劉四姐跟李連長相見別離前後一共八年時間 ,換用兩個演員觀眾心裡不容易接受 。 影壇前輩的這個想法也是咱們觀看電影的老百姓的念頭 。
影片《渡江偵察記》的人情是平實和質朴的,沒有什麼花花哨哨的東西。八年前的離散再次重遇,也顯得十分得體與耐看。拍攝電影那年,三十三歲的孫道臨當時是帶著四十度高燒奔赴南京拍攝外景戲的。陳述先生表演的敵人情報處長的模樣確實比較好看,別看他扮的是一個頂級的銀幕壞蛋,但他壞得還算是頗有計謀。水淮也高。陳處長的問話也屬於老謀深算,同時相當老道。他對化裝成民工的我軍偵察員質尋:干莊稼活的肩膀上哪裡來的紅印子?接著不久,這位敵人的情報處長在沿江炮火工事區,又一次撞到了化裝偵察的我軍人員,冤家路窄,這次他問得愈發專業和刁鑽:
你們師長姓什麼叫什麼?
李國棟。
參謀長呢?
何思凱。
工兵營長呢?
江鵬飛。
你呢?
第二連連副江彪。
當敵人情報處長發現了我軍偵察兵的閃電行動時,已經實實在在挨了李連長一老拳。接下來敵我展開了殊死搏鬥。戰斗當中偵察勇士周長喜與敵人撞車同歸於燼了。山上的戰友們注視著自己戰友的犧性場景,默默地脫帽敬致,為戰友哀悼。軍事影片裡面廣泛而大面積凸顯人情,這是湯曉丹先生執導的軍事片中的一個特色。記得在《紅日》裡面,也有同類的情境出現銀幕。那是張伐扮飾的軍長一再叮囑58團政委陳堅,命令想盡辦法搶救並且致哀劉勝團長的場面。影片《渡江偵察記》的故事緊張有序,尤其來到了偵察兵要拚死游江遞送情報故事的最急場面時候, 我們觀眾面對的臨江場面那麼肅穆庄嚴, 那麼熱血沸動。偵察勇士們的臉龐借著敵人的槍彈閃光。李連長命令吳老貴和小馬:象保護自己生命一樣保護這份江岸敵人火炮陣地情報。
老班長吳老貴在突破敵人江岸封鎖時中彈了,老班長吳老貴生命最後, 給小馬命令的一份戰場遺言是珍貴又動情的。 吳老貴班長堅定說:小馬我掩護你,記著寫封信給我老婆,告訴她我沒有白穿她給我做的布鞋。接下來的電影畫面是生死相搏。吳老貴開槍送走戰友小馬,吞下一口水壺里的酒,拚命扔出命敵的手榴彈,然後壯烈殉國。永遠都會記著,吳老貴那純厚的戰場遺言:記著小馬,寫一封信給我老婆,告訴她,我沒有白穿她給我做的布鞋…… 沒有白穿她給我做的布鞋…… 這就是人民戰士的心內聲音。這是渡江偵察記的忠勇聲音。這也是愛的聲音。吳老貴穿著實芯大麻線縫做的布鞋,英勇犧性去了。可惜銀幕上面,連那一位為丈夫手紉布鞋的大嫂的形象都沒有出現過。酒和江水染紅了那雙實芯大麻線縫做的老布鞋。
影片《渡江偵察記》結尾的最後一幕是動人的,也是十分牽扯著人心的。記得有一段情景,李連長和劉四姐為了爭奪掩護戰友權利的對話時候,相互都是那麼固執,寧肯寄情於體貼,堅決中含有柔意。李連長對四姐剛毅地講:你們先撤。我打仗經驗比你多。不要爭了,這是命令。說完然後,李連長頭也不回迎敵戰斗去了。這個場景表面上盡管顯得不那麼纏綿緋惻,但確實讓我們觀眾看得心裡一陣一陣揪得很。這就是戰爭。戰爭殘酷的讓人戰死。可是這里,有愛情的人可愛的讓人想到生。劉四姐和李連長相互,用保護對方而戰死的情,示意愛。能夠發現湯曉丹導演的戰爭電影都是那麼的激越人心的。鋪樂講究進行曲式,比興屬於浩大排場。《渡江偵察記》里的情是含蓄和嫵媚的。
編輯本段重拍版本
更多外文片名: Du jiang zhen cha ji
導演 Director:
湯化達 Huada Tang
湯曉丹 Xiaodan Tang
編劇 Writer:
高型 Xing Gao
演員 Actor:
王惠 Hui Wang .....李春林
吳喜千 Xiqian Wu .....吳老貴
李川彬 Chuanbin Li .....小馬
李蘭發 Lanfa Li .....楊威
張孝中 Xiaozhong Zhang .....周長喜
溫錫瑩 Xiying Wen .....軍參謀長
張金玲 Jinling Zhang .....劉隊長
毛永明 Yongming Mao .....小王
丁一虹 Yihong Ding .....陳老爹
趙抒音 Shuyin Zhao .....陳老奶奶
陳述 Chen Shu .....敵情報處長
夏天 Tian Xia .....敵軍長
影片類型:
戰爭
國家/地區:
中國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彩:
彩色
製作公司:
上海電影製片廠 Shanghai Film Studios [中國]
1949年,蔣介石軍隊企圖憑借長江天險,阻擋人民解放軍南下。
在人民解放軍渡江前夕,某部偵察連李連長率一班偵察員渡江偵察。過江後,他們迅速與白馬山游擊隊長劉四姐取得聯系。敵人發覺,立即搜索。
李連長與偵察兵們假扮敵軍,通過封鎖線,擊斃偽保安隊隊長侯登科,到達游擊隊駐地。在游擊隊的配合下,偵察員搞到了敵軍江防工事圖,摸清了敵榴彈炮陣地部署,不料被敵情報處長發現。危急時刻,周長喜為掩護戰友壯烈犧牲。李連長他們失去了與江北的聯系。
吳老貴和小馬夜間突圍,泅水過江送情報,吳老貴又為掩護小馬而犧牲。情報終於及時送到了部隊。留在江南的李連長也率部突圍出來。人民解放軍勝利地渡過了長江,偵察兵們又投入新的戰斗。
上海電影製片廠1954年拍攝的黑白故事片《渡江偵察記》,在1974年又由該廠再次搬上銀幕。該片擷取了解放戰爭渡江戰役之前,我軍小分隊進行敵後偵察的驚險故事。原編劇沈默君、原導演湯曉丹不變,後者只是又增加了三個改編者的名字「季冠武、高型、孟森輝」的名字,導演湯曉丹又帶上個湯化達,其他人員都來了「大換血」,原片孫道臨扮演的李連長改由王惠扮演,李玲君的劉四姐由張金玲來演,可是那個敵情報處長也是同方化演的松井異曲同工,最終還是由陳述再續前緣。其他角色均易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