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以國民軍抗戰為主題的電影
《血戰台兒庄》刻畫李宗仁的第五戰區部隊與日軍血戰的史實,涉及很多雜牌部隊和風雲人物,如西北軍龐炳勛、張自忠、孫連仲、張自忠、仵德厚、田鎮南、關麟征、池峰城、王銘章等英雄兒女。
《血戰昆侖關》又名《鐵血》刻畫國軍第五軍在廣西與日軍作戰的史實,此戰為中國軍隊首次以攻堅戰打敗日本「鋼軍」的光輝戰例,主角是在在杜聿明、邱清泉、戴安瀾、鄭洞國等。打敗了號稱鋼軍的日本第五師團
最近的一部電影《諜血孤城》,真實刻畫,死守湖南常德的國軍第74軍57師。65年前舉世震驚的一戰,第74軍57師在湖南常德以孤立無援的疲憊之軍抗擊數倍於己的日軍,頑強苦戰整整16天,給敵以重大傷亡,寫下了抗戰史上極其光輝的一頁。雖然常德最後還是失陷了,但這絲毫不能抹殺57師堅守常德的英勇善戰、視死如歸的業績。 第57師師長余程萬,後來在大陸異手的最後時刻,在雲南作26軍軍長,同第八軍軍長李彌反對當時統治雲南的盧漢起義。戰況一度非常激烈,後來余程萬死在香港
其它的還有:
《七七事變》——宋哲元、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何基灃
本片的製作水平顯得不及《血戰》和《鐵血》,在劇情上詳略不當,吉星文於瀘溝橋上奉勇作戰一事沒有得到明顯表現,佟麒閣家人哭喪的場景簡直是台灣偶像劇式的……
《兵臨絕境》——梁皖育、白雲森、李蘭、周浩
《雄魂》——郭威、大鵬
東北軍三零五團團長郭威為首的全體官兵,決心抗戰到底到底的故事
《血誓》——余崇文、馬慕援
中原前線張自忠將軍部820團團長馬慕援以抗日為重,不循私情,在嚴整軍紀中大義滅親,毅然將犯罪的養子與養女嚴加處決,殺一儆百,使軍心大振,以血的誓言和行動同瘋狂進攻的日寇血戰到底的英雄故事。
《大捷》——段仁義、方向公
影片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而作,情懷較為精彩,作品對國民黨存在的內部斗爭作了批評,而對下層官兵則進行歌頌,故事的結尾充滿了悲劇色彩
九:《喋血黑谷》——王朝宗、宋克森
這是第一部涉及到國民黨抗戰的影片,出產於1984年。
《三毛從軍記》
⑵ 喋血孤城 在線觀看 喋血孤城電影
繼《八月一日》中的葉挺將軍後,呂良偉再度出演軍人,在《喋血孤城》中飾虎賁部隊師長余程萬。呂良偉稱自己有「很深的軍人情結」。守城有功卻被判死刑,後又被百姓請願獲救,大悲大喜余程萬將軍的傳奇人生經歷,給呂良偉的此次出演帶來了非常大的表演空間。呂良偉飾演的余程萬,突破以往銀幕將領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堅韌悲情而充滿人性光輝。 安以軒(飾婉清)—— 《喋血孤城》是台灣人氣女王安以軒,進軍內地首部大銀幕處女作。她在片中飾演常德絲弦戲班的藝人婉清,因為戰爭爆發,袁文康扮演的未婚夫在洞房花燭的前三天與她訣別。為尋找愛人,婉清隻身來到戰場,並成為了一名戰地護士……安以軒在《喋血孤城》硝煙彌漫的男人戲中可謂一抹溫柔的亮色,旗袍加身婀娜出場,令全場驚艷。安以軒在片中大展哭功,稱這是自己從影以來最感人角色。
記者從製片方獲悉,目前已有多家台灣知名發行商對《喋血孤城》表示出濃厚興趣,願出高價購買影片在台灣地區的發行版權,具體事宜還在商談中。曾因主演電影《黃埔軍魂》榮膺第十六屆金馬獎影帝的台灣資深電影人柯俊雄,曾專程從台灣趕來看片,並對影片的製作水準和整體質量表示高度肯定,認為該片很有希望沖擊金馬獎,片中飾演民兵神槍手「二虎」的新人演員謝孟偉表現尤其出色,是最佳新人獎的有力競爭對手。據片方透露,柯俊雄在看片後即開出7位數高價欲買下《喋血孤城》在台發行權。
《喋血》8月19日全國公映 9月初登陸台北影展
作為暑期檔唯一一部真實再現抗戰戰役的「純粹戰爭片」,《喋血孤城》將於8月19日全國公映。因其特殊的題材以及讓人耳目一新的戰爭片表現手法,該片已被選定為今年台灣影展的開幕影片,將於9月2日登陸台北放映。
由內地新銳戰爭片導演沈東執導,兩岸三地知名演員呂良偉、安以軒、袁文康主演的戰爭史詩大片《喋血孤城》將於8月19日正式登陸內地銀幕。影片以1943年抗戰為背景,全景式再現了發生在湖南常德,代號「虎賁」的國民黨第74軍57師八千將士與三萬精銳日軍展開的一場殊死守城對抗戰。這部繼《血戰台兒庄》之後,又一正面描寫國民黨抗戰的影片,不僅受到了兩岸知名人士的高度關注與好評,也被多家台灣發行商看好,並將作為今年台灣影展的開幕片於9月初登陸台北。
《喋血孤城》北京試映感動名將後人 台灣媒體高度關注
在紀念抗戰勝利65周年之際,《喋血孤城》於8月13日在京試映,包括周恩來總理侄女周秉德、左權將軍後人左太北、楊虎城將軍後人楊瀚、陳賡將軍後人陳知建在內的30多位國共兩黨著名抗日將領後人,以及兩岸政界人士、在京台商代表等近300名觀眾一同觀看了該片。影片在現場激起熱烈反響,獲得了國民黨副秘書長、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海協會副會長王在希的高度肯定。參加過常德會戰的將軍後人在看片後熱淚盈眶,表示被深深感動與震撼。包括《聯合早報》、《星州日報》等多家外媒對《喋血孤城》及此次試映給予高度關注,《聯合早報》文章稱:「該片脫離了歌頌美化上層的主題,從一個普通的營長、一個個普通士兵的角度,體驗戰爭的殘酷,是痛苦而非勝利。片中的日軍也並非以往中共「主旋律」中的矮冬瓜、青蛙腿、零智商,而是訓練有素、戰力強的精英部隊。並在報道中評價,這是大陸方面對國民黨在抗戰中貢獻的肯定。」
由內地新銳戰爭片導演沈東執導,兩岸三地知名演員呂良偉、安以軒、袁文康主演的戰爭史詩大片《喋血孤城》將於8月19日正式登陸內地銀幕。影片以1943年抗戰為背景,全景式再現了發生在湖南常德,代號「虎賁」的國民黨第74軍57師八千將士與三萬精銳日軍展開的一場殊死守城對抗戰。這部繼《血戰台兒庄》之後,又一正面描寫國民黨抗戰的影片,不僅受到了兩岸知名人士的高度關注與好評,也被多家台灣發行商看好,並將作為今年台灣影展的開幕片於9月初登陸台北。
⑶ 國民黨抗日電視劇有哪些
1、《我的團長我的團》
《我的團長我的團》 由康洪雷執導,段奕宏、張譯、張國強、邢佳棟等領銜主演。就一部揭示國民惰性的經典著作,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非等到國破山河才懂得崛起,一部喚醒人物心靈的劇作。
該劇改編自蘭曉龍的同名小說,主要講述了1942年期間中國各地軍民聯合抗擊日本侵略者、承受戰爭苦難的故事。 2009年3月5日,該劇在江蘇、雲南、東方三家衛視同步上星播出。
2、《中國遠征軍》
《中國遠征軍》由董亞春、楊軍執導,由演員黃志忠,張豐毅,柯藍,李玥等主演。,講述講述了200師和新38師兩支傳奇之師為代表的中國遠征軍在同古戰役、仁安羌戰役、野人山大撤退、滇西大反攻等重大歷史事件中的悲壯經歷。
3、《十一公里》
《十一公里》是2011年8月13日湖南電視劇頻道播出的抗戰題材電視劇。由陳旺林、丁嘉藍、馮硯、王伯昭主演。
根據歷史紀實小說《血戰嘉善》一書改編而成。該劇講述的是1937年11月「淞滬抗戰」的最後階段,為防止上海淪陷,七千湘西子弟在師長顧家齊的率領下,在嘉善境內以落後的裝備和血肉之軀與日軍殊死血戰的故事。
《十一公里》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陸軍128師一段真實的故事。這支國民黨的128師,是由湖南省鳳凰縣的農民、土匪、少數民族等組建起的一支雜牌軍,原編稱34師,共有七千餘鳳凰民眾。
4、《遠去的飛鷹》
《遠去的飛鷹》是由華誼兄弟天意影視、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劇團、通化市人民政府和北京野塵文化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抗戰傳奇電視劇,由花箐執導,中夙編劇,朱亞文、姚笛、郭伊娜領銜主演。
該劇根據真實歷史人物改編,講述了民族空軍英雄高志航帶領中國第一代空軍英勇抗日的傳奇故事。2011年5月在地方台播出,9月16日於遼寧、吉林、四川、東南四家衛視播出 ,2012年該劇獲得第26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電視劇獎,並在全軍電視劇金星獎中斬獲三項大獎。
5、《血戰到底之壯丁也是兵》
《血戰到底之壯丁也是兵》是北京天瑞派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上海永洲影視有限公司、成都樂酷傳媒文化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的抗戰劇,劉濤執導,奇道、徐翠翠、斌子、姜寒、陳創、王迅等主演 。
該劇以川軍出川抗日為背景,講述了北路川軍一路拼殺、血濺沙場這段極具張力和戲劇色彩的一段歷史故事 。該劇於2015年1月2日在黑龍江影視頻道首播。
⑷ 有沒有反映抗戰正面戰場題材的電影
1。血戰台兒庄--是中國大陸第一部描寫抗戰時期國民黨軍隊正面戰場作戰的影片,是一出大手筆的戰爭巨制,又是一部硬碰硬的男性電影。
2。七七事變--從此,中華民族進入全面抗戰階段
3。八百壯士--迄今為止最寫實的一部描繪抗日戰爭中城市巷戰的電影作品
4。英烈千秋--張自忠將軍在抗戰中抵禦日寇、壯烈犧牲的事跡為題材的大型戰爭巨片
其他--上海之戰、共赴國難、北戰場精忠錄、保衛我們的土地、熱血忠魂、孤城喋血、中華兒女、長空萬里、風雪太行山
⑸ 找一部關於抗戰的電影!
《巧奔妙逃》是一部歌頌軍民抗日的愛國主義影片,本片是抗日題材的影片卻選擇了非常另類的表達方式,運用幾大笑星的精彩演繹,讓觀眾忍俊不禁。
⑹ 曾經感動蔣經國,比《八佰》早30多年上映的國民黨抗日電影
記得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吧,父親帶我去看了一部電影《血戰台兒庄》,當時年紀小,也不知道啥叫國民黨正面戰場,只是覺得這部電影和之前看過的《地道戰》《地雷戰》《鐵道游擊隊》不一樣,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後來,在初中二年級的 歷史 課本上初步獲得了關於國民黨抗日正面戰場的一點知識,台兒庄戰役屬於徐州會戰組成部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並稱為抗戰初期四大會戰。
隨著年紀的增長,對國民黨抗日正面戰場的 歷史 越來越感興趣,光是藏書已經日積月累達到3000餘冊。原來啊,電影《血戰台兒庄》上映前後還有不少鮮為人知的故事。首先,最早提出拍攝電影的是周恩來總理。1965年夏,李宗仁從美國歷經險阻回到祖國大陸,周恩來在歡迎宴會上對著名導演成蔭說:
「 成蔭同志,今天李先生從海外回來,我看他有兩件事今後可以拍電影。一是1938年李先生指揮國民黨雜牌軍在徐州會戰中的台兒庄大捷,一個就是今天李先生歸國 。」
不過很遺憾,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爆發,拍攝電影「台兒庄大捷」的事情不得不束之高閣。1982年,廣西電影製片廠編劇陳敦德到北京電影學院進修,成蔭時任「北電」院長,說起此事,不免耿耿於懷。李宗仁是廣西桂林人,成院長希望廣西電影製片廠能夠推動拍攝電影「台兒庄大捷」。1984年4月,成蔭辭世,未能實現願望。
陳敦德回到廣西後升任該廠文學部主任,經過17次修改終於敲定《血戰台兒庄》劇本。考慮到廣西廠沒有拍攝戰爭電影的經驗,陳敦德誠意北上,想要邀請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楊光遠執導。但心裡七上八下,廣西廠畢竟是小廠,八一廠願意出手相助嗎?沒想到八一廠廠長肖穆鼎力支持,不光派出楊光遠,還支援各方面優秀人才。
上個世紀80年代,國民黨抗日正面戰場在學術研究領域剛剛起步,屬於禁區突破,何況文藝作品,難度可想而知。為了電影能夠順利通過審查,楊光遠小心翼翼,帶著一本《毛澤東語錄》前往審片會,因為台兒庄戰役後,毛澤東曾經說過:「 每個月打得一個較大的勝仗,如像平型關、台兒庄一樣的,就能大大地沮喪敵人的精神,振起我軍的士氣,號召世界的聲援 。」
不出意外,審片會上遇到了麻煩。有些人認為,川軍師長王銘章犧牲後,蔣介石親自祭奠還掉了眼淚,是不是表現得過於正面了?還有些人提出,整部電影都是國民黨的黨旗、軍旗,怎麼沒有一面紅旗呢?電影《八佰》最近正在熱映,去年其實也是遇到了相似的「責難」,不得不重新剪輯,借著疫情後電影業亟需復甦的需求,總算得以公映。剪掉了哪些呢?主要就是當時的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特寫鏡頭。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審片會上有人提出質疑,《血戰台兒庄》為何沒有遭遇「下架」呢?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楊尚昆後來發表意見:「 這是國民黨的抗戰,能出現紅旗嗎 ?」楊光遠非常感動:「 領導的思想很解放,一句話把我的問題解決了 !」
1986年春,《血戰台兒庄》全國公映,果然引起轟動。隨即,電影又在香港舉行首映式,台灣「中央社」在港負責人謝忠侯在看完影片後,激動地打電話給台灣地區領導人蔣經國:「 中共在香港上映抗戰電影《血戰台兒庄》,電影裡面出現了先總統蔣公的形象,跟他們以前的影片形象不同,這次是正面形象 。」
「找一個拷貝來看看!」蔣經國充滿好奇。謝忠侯找到新華社香港分社,經社裡有關負責人報告北京,很快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批示同意。於是,廣西廠復制了一盤錄影帶,通過新華社轉送「中央社」。據愛國民主人士程思遠說法,宋美齡、蔣經國以及國民黨全體中常委都觀看了電影,蔣經國看完後說:「 從這部影片來看,大陸已經承認我們抗戰了。電影沒有往我父親臉上抹黑。看來,大陸的政策有所調整,我們相應也要作些調整 。」再後來,蔣經國同意開放國軍老兵返回大陸探親,從而揭開了海峽兩岸公開互動往來的序幕。
閻復明時任中央統戰部長,他緊緊握住楊光遠的手說:「 謝謝你們拍了這部好影片,你們這部電影抵我們好多年的統戰工作 。」由此可見,如《血戰台兒庄》《八佰》這樣的國民黨抗日電影有著非同一般的正面意義。
參考文獻:
1、劉薇、蘇洪義、劉國彬編著:《銀海拾貝:中國軍事電影的台前幕後》,白山出版社2009年版
2、楊光遠:《銀海無涯苦作舟》,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年版
⑺ 國民黨抗戰影視有哪些
你是要國民黨抗日的嗎?????
《血戰台兒庄》 中國大陸首部正面描寫國民黨抗戰的戰爭巨片,製作非常精良,公正客觀,在海外的影響力很大。影片高度還原了當時的軍服和武器,其嚴謹的程度是國內其他抗戰片遠遠不能及的(即使官方政策片《大決戰》也免不了有搞錯軍服和武器之處)。
《鐵血昆侖關》 是《血戰台兒庄》的姐妹篇,感覺遠不如《血戰》。本片曾在西班牙電影節上獲獎,並被破例連映兩場。
《梅花》台灣四大抗戰片之一。講述八年抗戰期間百姓們的生活,帶有些詩情畫意,更難得的地方在於片子中對愛國人士的刻畫有著更深的層次,就連敗家子也有愛國的一面,可惜的是本片的日軍沒有使用日語,稍顯遺憾。PS:主題曲很經典。
《英烈千秋》 台灣四大抗戰片之一。張自忠的個人傳記,拍得有些意識形態,片尾處還對共產黨進行了貶低。
《八百壯士》台灣四大抗戰片之一。林青霞的成名作,片中她扮演的是楊惠敏(林青霞和她本人見過面)。影片中搞錯了一些武器裝備,引起了抗戰老兵的不滿。
《七七事變》雖然意識形態很濃,日軍也說著一口漢語,但片子拍得還比較嚴謹,主要人物包括在盧溝橋上第一個以身殉國的排長,都有確切可查的事跡,現在中國的片子很少拍得如此認真了。
《大捷》很多人認為《集結號》是第一部表現士兵怯懦一面的國產影片,但其實早在90年代的《大捷》就已經突出了這一點。雖然是個好題材,但其實影片的拍攝水平很一般。
《三毛從軍記》《三毛流浪記》的抗戰版,上世紀的經典搞笑巨作,片子對國民黨進行了醜化。
《天若有情Ⅲ烽火佳人 》天若有情系列的第三部,劉德華主演。
《喋血孤城》 講述國軍悲壯的抗戰史
⑻ 求中國十大抗日電影
《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中國抗戰打出第一槍,中華民族進入全面抗戰階段。影片再現了這一歷史時刻。
《 南京大屠殺》
1937年 12月13日,侵華日軍佔領南京城,我無辜同胞被屠殺總數達 30 萬人以上。電影真實再現了這段慘無人道的屈辱歷史。
《 西安事變》
影片反映了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以及中國共產黨促成的這次事變的和平解決,對推動國共再次合作、團結抗日,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
《 血戰台兒庄》
中國大陸第一部描寫抗戰時期國民黨軍隊正面戰場作戰的影片。1938 年春,日軍向徐州進犯。國民革命軍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在台兒庄一線率中國守軍全線反擊,將日軍全殲於台兒庄外。
《 烈火金剛》
本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的排長史更新等人和敵後武工隊組成了一支強有力的抗日武裝,在冀中平原與侵略者展開了神出鬼沒的襲擊戰、對抗戰,最終殲滅了敵人。
《 地道戰》
革命戰爭題材作品中別具一格的佳作。生動展現了抗日軍民的智慧和人民游擊戰爭恢宏瑰麗的場景。
《 鐵道游擊隊》
抗戰時期,山東臨城棗庄一帶的鐵路線上,活躍著一支鐵道游擊隊,他們專門在交通線上打擊、牽制敵人,被老百姓稱為飛虎隊。
《 地雷戰》
這是一部極具娛樂性的戰爭片。以1944年抗戰時期膠東根據地為背景,描寫趙家莊村民們如何利用地雷來打擊日寇。
《 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百團大戰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增強了全國軍民取得抗戰勝利的信心。
《 小兵張嘎》
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兒童軍事題材影片,再現了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投身抗戰的故事。
1951年春中央電影指導委員會中央電影局以及上海電影製片廠決定拍攝一部戰爭片,作為八一建軍節獻禮,程英和湯曉丹被點將擔任該片導演。被點將時,程英35歲,他曾經跟隨部隊參加過一些戰役,他的成名作他在東北電影製片廠時拍攝的電影鋼鐵戰士。湯曉丹當時42歲,後來因為又導演了渡江,偵察日記,南昌起義等多部經典戰爭影片,被稱為中國戰爭片之父,讓程英和湯曉丹聯手導演,可見中央電影局對這部片子的重視。領命後,他倆很快組建起了一支創作班子,當時有一部名為戰線的話劇非常受歡迎,它講述的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為了保存有生力量進行戰略大撤退,廣大居民從不能理解到想通的思想轉變過程。這個故事與中央電影局要求反映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思路比較吻合,導演組最後決定在話劇戰線的劇本基礎上改編,很快由戰線劇本的主創沈西蒙牽頭的電影文學劇本創作小組成立了。
葛岩的音樂創作很善於把握畫面和背景,是音樂與畫面渾然天成,能營造出一種出。真入畫的意境,為影片增添了時代和生活氣息。南征北戰中的音樂在1957年獲得了文化部一等獎,其中攻佔鳳凰嶺一段音樂,十分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激烈戰斗場面,堪稱中國電影音樂作品中,音樂與畫面同步的經典段落。除了音樂,這部電影裡面的台詞也成為深入人心的經典,南征北戰非常耐看,放映了無數遍,人們對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滾瓜爛熟,以至於片中很多台詞都被當成了生活用語,能夠脫口而出。與同時期的其他戰爭題材的影片相比,南征北戰在戰爭場面的氣勢,戰役的規模表現,戰略決策和軍事思想等方面,那都是空前的,是當之無愧的新中國第一部史詩級的戰爭片。影片上映後萬人空巷引發觀看熱潮,一時間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必談經典,甚至到了幾十年後的今天,依然為很多人津津樂道,這就是經典的魅力,傳奇的力量。
⑽ 中國第一部抗戰電影叫什麼名字!
保 衛 我 們 的 土 地(1938)
導演:史東山
編劇:史東山
主演:魏鶴齡/戴浩/舒綉文
類型: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國語
片長: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