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保時捷911 Sally特別版 僅此一輛/將在蒙特雷汽車周拍賣
易車訊 日前,保時捷和皮克斯動畫聯合發布了一款特別版保時捷911,其靈感源自動畫電影《賽車總動員》中的Sally Carrera,因此車輛命名911 Sally特別版。
② 世界三大男高音是誰代表作是什麼
世界三大男高音是指普拉西多·多明戈、盧恰諾·帕瓦羅蒂、何塞·卡雷拉斯。它們的國籍分別是義大利、西班牙、西班牙。
這三位的資料見下:
三大歌王的傳奇故事
帕瓦羅蒂:靠耳朵和特殊符號學歌
即將放歌紫禁城的帕瓦羅蒂全名叫盧恰諾.帕瓦羅蒂,1935年10月12日生於義大利的摩德納。令人驚奇的是,這位號稱「高音C之王」和「世界首席男高音」的歌唱家並不識譜。他自己在一次演出結束後透露說,他是依靠他的耳朵和他自己的符號替代音符系統來學習歌曲的。
帕瓦羅蒂有一次在羅馬翁布里亞區小鎮卡斯泰洛舉行的萬國音樂節期間對記者說:「是的,這是真的。我不識譜,我不是音樂家。我沒有研究過專業的東西。樂譜是一回事,唱歌是另一回事。如果我記得一種音樂並且能用我的音喉把它唱出來,那就已經很好了。」
帕瓦羅蒂是在一位歌劇演員維托里奧.加斯曼說他發現這位男高音不看樂譜後作這番透露的。此前加斯曼說過,他發現他們在准備一首二重唱時帕瓦羅蒂不參照樂譜。加斯曼說:「我非常震驚。我是在排練期間認識到這點的。他用耳朵掌握曲調節奏,但是沒唱錯一個音符。」
伴奏師萊昂內.馬傑拉說,帕瓦羅蒂用他的耳朵以及拿筆在樂譜上做記號,幫助他記憶曲調的升降處。馬傑拉說:「盧恰諾在這方面有點兒不利。我認識到這一點是因為他時不時地與樂師們發生爭論。他本來是想通過正規渠道學習音樂的,但是現在太晚了。」
帕瓦羅蒂青年時代曾受教於A.波拉等名師。曾在雷基渥.埃未利亞國際聲樂比賽中獲獎。因在歌劇《藝術家生涯》中扮演魯道夫而一舉成名。其後又成功地扮演了埃德加、曼圖亞公爵等角色。
全世界的專家公認,帕瓦羅蒂的嗓音豐滿、充沛,帶有透明感的明亮。其中高聲區統一,音色寬厚,帶有強烈的自然美感。
多明戈:花甲老人歌猶壯
普拉西多.多明戈今年整整60歲,按照中國人的說法早已過了知天命的年齡,但是他依然以「歌劇之王」盛譽馳騁於全世界最著名的舞台之間。現在,當雄渾有力的男高音從這位花甲老人喉嚨里發出時,「人們驚訝地發現,他的演唱似乎說明他還處於盛年」。
美聯社曾經評論說,普拉西多.多明戈的歌劇表演也許並非次次成功,但大多數是成功的。而且,他的演唱一旦成功,就是登峰造極的成功。
這位當代最大的三位歌唱家之一的大師出生於馬德里的一個音樂世家。其父母是西班牙傳統小歌劇的演員。他曾在墨西哥城國立音樂學院學習,1959年十八歲時開始歌劇生涯。1961年在墨西哥的蒙特雷首次正式演出歌劇,因演唱《茶花女》一舉成名。
多明戈曾在約50部世界著名歌劇中擔任主角,與世界著名歌劇院簽訂的演出合同中包括《托斯卡》、《羅密歐與朱麗葉》、《阿依達》、《游吟詩人》、《唐.卡洛斯》、《命運的力量》、《杜蘭朵》、《奧賽羅》、《卡門》等節目。1984年他在紀念大都會歌劇院成立100周年的慶祝會上,演唱瓦格納的《羅恩格林》獲得極大成功。
多明戈擅長表演各種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是當今蜚聲世界歌壇的男高音歌唱家,有「歌劇之王」之稱。1982年他還參加拍攝了影片《蝴蝶夫人》。多明戈錄制的音帶有《阿依達》、《假面舞會》和《托斯卡》等。
卡雷拉斯:險些溺死河中的「不凡之人」
何塞.卡雷拉斯是三大男高音中最年輕的一位,1946年12月出生在巴塞羅那的一個普通家庭。兩歲時,卡雷拉斯險些溺死河中,幸虧被母親及時救起。對他疼惜有加的母親認為,大難不死的愛子定會成為「不凡之人」。在母親的教導下,卡雷拉斯5歲時便立下了當歌唱家的遠大志向。他經常將自己反鎖在房間里,連續數小時練習義大利和西班牙民歌。
6歲時,卡雷拉斯觀看了音樂電影《偉大的卡魯索》,立即沉浸在馬里奧.蘭扎的美妙歌聲中。回家後,憑借超凡的音樂記憶,他一音不差地唱出了片中所有的詠嘆調。
初登舞台,卡雷拉斯出演的多是抒情輕音樂劇,如《露克雷齊亞.博爾吉亞》中的詹那羅、《蝴蝶夫人》中的平克頓、《藝術家的生涯》中的魯道夫等。他英俊瀟灑的舞台形象傾倒了無數歌迷,但他沒有止步於此,而是冒著失聲的風險,不斷拓寬自己的戲路。他曾選擇了非己所長的威爾第歌劇《奧塞羅》和普契尼的《圖蘭朵》等許多難以駕馭的曲目以挑戰自我。他說:「不犯錯誤,沒有失敗的藝術生涯枯燥難耐。如果成天為嗓音提心吊膽,老是拘泥於某些角色,對我來說太痛苦了。我希望生活更加多彩,哪怕藝術生命短暫也在所不惜,畢竟我是為生活而歌。」
在三大男高音中,卡雷拉斯聲音的戲劇表現力不及多明戈和帕瓦羅蒂,但他擅長抒情,不肆意放縱,也不恃音凌人,這正是其特色。
卡雷拉斯外表沉默寡言,內心卻激情澎湃。他還是巴塞羅那隊最忠實的球迷,每逢重大賽事,他總要去賭場為心愛的球隊賭上一把。
生活中的卡雷拉斯也是個性情中人。1972年,在拍攝《藝術家的生涯》一片時,他與戲中搭檔、義大利最負盛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恰蕾莉墜入愛河,這段甜蜜而痛苦的戀情維持了13年。此後,他又和奧地利空姐埃格爾一見鍾情,並與其共同生活19年。
1987年,正值事業巔峰的卡雷拉斯被查出患有白血病,然而,只用兩年時間,他又奇跡般地重返舞台,以盛況空前的歐洲巡迴演出來慶賀自己逃脫死神的魔爪。3年後,三大男高音也冰釋前嫌,首次同台演出,轟動全球。「當然,我的嗓音已不如30年前了,然而,我唱出的每個音符卻更富表現力。歌手應該用心靈去歌唱,如果過分地追求花哨,那絕不是真正的歌者。」卡雷拉斯如是說。
③ 世界上誰的電吉他彈得最好
jimi hendrix
樂隊/藝人: Jimi Hendrix 查看該樂隊全部信息 給樂隊打分
風格: Acid Rock(酸性搖滾) Album Rock(專輯搖滾) Blues-Rock(藍調搖滾) Hard Rock(硬搖滾) Psychedelic(迷幻音樂)
原名詹姆斯.馬歇爾.亨德里克斯(James Marshall Hendrix),1942年11月27日出生於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吉米.亨德里克斯生長於一個貧窮的黑人家庭,他是搖滾歷史上最偉大的電吉他天才和60年代末唱片工業摧毀力量的犧牲品。亨德里克斯在上學期間就自學吉他,並熱衷於聽南方布魯斯歌手的作品,從羅伯特.約翰遜(Robert Johnson)到B.B.金(B. B. King)。1961年,他在美國傘兵服役期間,在部隊俱樂部演奏音樂,並結識了貝司手比利.考克斯(Billy Cox)。在亨德里克斯以後的生涯中,他對亨德里克斯的幫助很大。退役後,亨德里克斯參加了一些音樂家的演出。在他移居紐約之前,他還與小理查德(LittleRichard)、艾克和蒂娜.特納(Ike and Tina Turner)合作過。當他在紐約的黑人俱樂部里為「艾斯利兄弟"(IsleyBrothers)、金.柯蒂斯(King Curtis)和其他樂隊伴奏時,被實業家埃德.查普林發現,並與他簽訂了錄音合同,還使他成了「柯蒂斯騎士」(Curtis Knight)樂隊的主音吉他手。同時,亨德里克斯作為一個吉他手的絕頂天賦被前「動物」(Animals)樂隊的貝司手蔡斯.錢德勒(Chas Chandler)所賞識,並向他許願把他培養成頂級歌星。亨德里克斯被他打動了,並於1966年隨他到了英國。在倫敦,「吉米.亨德里克斯經驗」(Jimi Hendrix xperience)樂隊組建,這是一支有魔力的三人樂隊,主音吉他兼主唱亨德里克斯,貝司手諾埃爾.雷丁(Noel Rid ding)和鼓手米奇.米切爾(Mitch Mitchell)。該樂隊幾乎一夜成名,尤其是亨德里克斯引起了英國流行音樂界的極大關注,據報道,那年冬天,埃里克.克拉普頓(Eric Clapton)和皮特.湯森(PeteTownshend)觀看了他所有的演出。1967年夏,他成功地進行了英國、德國和斯堪的納維亞巡迴演出,並錄制了熱門單曲「嘿,喬」(Hey Joe)和「紫霧」(Purple Haze)以及專輯《你經歷過嗎?》(AreYouExperienced?)在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的大力推薦下,他參加了蒙特雷音樂節,他的成功使他躋身於世界超一流歌星的行列。作為一名黑人歌星,人們注意到,他的聽眾幾乎都是白人,他是第一位贏得所有白人聽眾的黑人歌星。1969年,他卻面臨巨大的政治壓力——黑人團結,但他並不懂政治,因此感到不解和緊張。在商業方面,1968年是最成功的一年,《像愛一樣勇敢》(Axis: Bold As Love)(1969)和《電子女兒國》(ElectricLadyand)都成為金唱片,他還從音樂會及無可爭辯的超級歌星的身份中賺取了大量的金錢。在1968年底,他被認為是其他「激進搖滾」吉他手的鼻祖。他那憂郁而激動人心的獨特風格,體現了強烈的布魯斯音樂的情感。爵士樂大師邁爾斯.戴維斯(Miles Davis)甚至預言他將成為一名偉大的爵士樂吉他手。他的演奏具有很濃的實驗色彩,把電吉他的技巧和功效發揮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但當他進一步成功時,麻煩也隨之而來了。1968年1月,他因與貝司手諾埃爾.雷丁爭吵斗毆而被拘留,這標志著樂隊成員之間的關系激劇惡化。一個月之後,在他第二次環美旅行演出中,他放棄了舞台表演中所有花哨和噱頭,直接表現他那復雜的音樂。這一舉動遭到了觀眾的反對,亨德里克斯為逃避這種反應,取消了47天中的54場演出,並用大量吸毒的狂亂生活方式麻醉自己。他消瘦了許多,並指責他的經理人對他的錢財管理不當。除了他的魔力在公眾中的巨大影響,1969年卻是一個不順之年,他的經理人蔡斯.錢德勒被解僱,「吉米.亨德里克斯經驗」樂隊解散,一個多倫多的毒品販子控制了他,整整一年,金錢如流水般地花掉,他的私生活更加無序。同時,他還面臨來自黑人聽眾的巨大政治壓力,要求他組建一支全黑人樂隊。盡管他在紐波特音樂節上露面,並重新啟用米奇.米切爾,還邀請他的朋友比利.考克斯(Billy Cox)任貝司手,他的現場演出還是比以前大大減少了。一個月後,他在伍德斯托克音樂節露面,這是他音樂生涯中的最後高潮,同年12月,他的全黑人樂隊(「吉普賽人樂隊」(Band of Gypsies)終於組成),但他對樂隊第1張專輯並不滿意,不久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演唱會後「吉普賽人樂隊」宣告解散。此時,他還在准備下一個雙張套專輯《新升太陽的第一束光》(FirstRays of the New Rising Sun)。此後,亨德里克斯重組「吉普賽人樂隊」,樂隊由亨德里克斯、考克斯和巴迪.邁爾斯(Buddy Miles)組成,到夏威夷拍電影,開更多的演唱會,在新開的「電子女兒國」錄音棚里錄音。8月份,他最後一次離開美國,參加懷特島音樂節。當時輿論認為他那次表演水平並不高,可現在回想起來,那次表演依然十分出色,接下來的歐洲巡迴演出被縮短了。亨德里克斯於9月中旬回到英國。
1970年9月18日,他因過量服用安眠葯劇烈嘔吐窒息而死。當時亨德里克斯心理壓力很大,種種跡象表明他並非自殺——他的死只是個悲劇事件。許多人認為亨德里克斯死的時候,靈感已枯竭。搖滾歌星們應該知道在這種職業生涯中該如何保護自己,可惜一個人在青雲直上時不會明白,而等他明白時,已經太晚了。亨德里斯從來不知道如何築起保護牆。我們不能說他在70年代的作品缺乏創造力,不幸的是亨德里克斯的音樂深奧重要之處已被營利目的搞的面目全非——《新太陽的第一束光》這張未完成專輯中的大部分歌曲被收錄在亨德里克斯死後最初出版的兩張專輯《愛之哭泣》(Cry of Love)和《彩虹橋》(Rainbow Bridge)。
隨後,突然之間到處都出版了亨德里克斯拼湊歌曲的專輯,直到1974年製作人艾倫.道格拉斯(Alan Douglas)開始接管他的遺作時,情況才消失,道格拉斯最初出版的兩張「新」專輯《緊急著陸》(Crash Landing)和《午夜之光》(Midnight Lightning)全都是把亨德里克斯1969-1970年的錄音室原聲經過道格拉斯把吉他以外的噪音抹去,再重新加上樂手的伴奏而編輯的,如果說這些專輯毫無生機的話。那麼道格拉斯製作的另一張「新」專輯《宇宙的九個》(Nine to the Universe)倒並不太壞,的確是當時亨德里克斯和當時的樂手一起演奏的。現場演出版本的一些專輯,像《音樂會》(Concerts)、《溫特蘭德現場唱會》(Live at Winterland)以及4CD裝的《舞台》(Stages)倒是一些很具歷史價值的東西,就像《第一電台》(Radio One)(是「亨德里克斯和經驗」樂隊1967年在BBC電台做的),一樣都是盡收全文未經改動的真實演唱會版本。
從音樂上來說他對以後無數繼承者的影響是無可估量的。這位巨匠的吉他技巧和豐富的想像力對後人影響的結果是競爭多於啟示。這本身是他的力量和形象的象徵。至今還無人能超過這位天才,或許永遠不會有。
④ 世界三大男高音及簡介
世界三大男高音指的是盧恰諾·帕瓦羅蒂、普拉西多·多明戈、何塞·卡雷拉斯,他們的國籍分別是義大利、西班牙、西班牙。
帕瓦羅蒂
編輯
盧恰諾·帕瓦羅蒂(1935.10-2007.9),1935年10月12日生於義大利的摩德納。令人驚奇的是,這位號稱「高音C之王」和「世界首席男高音」的歌唱家。
帕瓦羅蒂是在一位歌劇演員維托里奧.加斯曼說他發現這位男高音不看樂譜後作這番透露的。此前加斯曼說過,他發現他們在准備一首二重唱時帕瓦羅蒂不參照樂譜。加斯曼說:「我非常震驚。我是在排練期間認識到這點的。他用耳朵掌握曲調節奏,但是沒唱錯一個音符。」
伴奏師萊昂內.馬傑拉說,帕瓦羅蒂用他的耳朵以及拿筆在樂譜上做記號,幫助他記憶曲調的升降處。馬傑拉說:「盧恰諾在這方面有點兒不利。我認識到這一點是因為他時不時地與樂師們發生爭論。他本來是想通過正規渠道學習音樂的,但是現在太晚了。」
帕瓦羅蒂青年時代曾受教於A.波拉等名師。曾在雷基渥.埃未利亞國際聲樂比賽中獲獎。因在歌劇《藝術家生涯》中扮演魯道夫而一舉成名。其後又成功地扮演了埃德加、曼圖亞公爵等角色。
全世界的專家公認,帕瓦羅蒂的嗓音豐滿、充沛,帶有透明感的明亮。其中高聲區統一,音色寬厚,帶有強烈的自然美感。
帕華洛帝盧奇亞諾.帕華洛帝有一個很幸運的童年,能夠在自己 家裡聽著音樂成長。其父費雨南多為了生計,當了麵包師但他卻具有藝術家的歌喉與靈魂,因此、他在年幼時便跟隨父親參加了"羅西尼"合唱團。合唱團員的音樂修養水 准參差不齊。他們來自社會各階層,帕華洛蒂兩父子的歌聲非凡,二人又積極熱情,為毫無生氣的合唱團注入活力。後來帕華洛帝開始仔細地觀察四周,為自己物色一位教師,這是要學聲樂必須進行的一項最為困難最為棘手的選擇。那時,摩德納仍在執教並有一定水準的聲樂教師有:曾教過波拉的貝塔佐尼,本世記前半葉的著名男中音及維洛內西等年, 帕華洛帝左思右想、反復比較唯一合適的人就是貝塔佐尼,他態度嚴肅認真,有能力勝任教學工作,後來他又跟隨義大利聲樂教師波拉學習。波拉是第一位發現帕華洛蒂擁有自然 完美音準的人,這項幸運的天賦是歌手追求成功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多年之後,曾有 位指揮家形容他的聲音非凡的樂器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大自然造化,帕華洛蒂演唱曲目自由廣泛,超越同時期歌手狹礙角色的限制,才能使他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
義大利男高音,盧奇亞諾·帕瓦羅蒂(Luciano Pavarotti)
一個輝煌而響亮的名字!在當代,這名字幾乎成了男高音的代名詞。自卡魯索之後,還沒有哪位男高音像帕瓦羅蒂這樣聲播四海,贏得全球性的喝彩談帕瓦羅蒂首先要說"高音C"。這個被稱作男高音試金石的高音C,他不但能自如地唱到位,而且唱得穩而好,可以說是漂漂亮亮,迸射出金屬般的光輝。如此,帕瓦羅蒂才有了"高音C之王"的美稱。
帕瓦羅蒂是幸運的。他的成功和聲名除了自身天賦和勤奮外,還受惠於著名女高音薩瑟蘭和指揮大師卡拉揚的提攜。早年的帕瓦羅蒂雖年輕有為,嗓音洪亮,但作為一個小學教書匠,唱歌不過是票友而已。即使是後來專攻歌唱,並拿了一個國際歌賽大獎,但每每登台也還多屬國內串場。後來師從A·波拉和E·卡姆波加尼亞尼,1961年在雷焦·埃米利亞劇院國際比賽中獲獎,首演角色是魯道夫。1963年首次在阿姆斯特丹演唱艾德加爾多,之後又在科文特花園劇院替代斯苔芳諾演唱魯道夫。1946年在格林德包恩學院演唱艾達曼特斯,第二年在澳大利亞旅行演出時與薩瑟蘭同台演出艾德加爾多,他同薩瑟蘭成為最佳的合作夥伴。薩瑟蘭發現了他這塊好料,並校正他發聲的毛病,多次言傳身教,甚至讓他把手放在她的肚皮上來感受正確的運氣方法,這樣,不出多久,帕瓦羅蒂歌藝大增,氣候漸成。1965年他在斯卡拉劇院首次演唱曼圖阿公爵。
1968年首次在大都會歌劇院演唱《軍中女郎》中的托尼歐.帕瓦羅蒂被稱之為高音C之王,在《軍中女郎》中有一段被稱為男高音禁區的唱段《阿,多麼快樂》,帕瓦羅蒂用胸腔共鳴連續唱足9個漂亮的高音C,就此穩居世界頭號男高音的交椅.帕瓦羅蒂以強勁的高音和胸腔共鳴而著稱,在本世紀男高音中,能專門在高音區飛翔的只有帕瓦羅蒂一人.帕瓦羅蒂從演唱普契尼的作品而開頭,因涉獵了多尼采蒂和貝里尼的作品而成名,威爾第的作品後來也成為他的拿手戲,多尼采蒂或貝里尼式、威爾第式和普契尼式的男高音他都可以勝任.
此後,帕瓦羅蒂的聲譽節節上升,或上歌劇或唱音樂會,或巴黎或倫敦或卡內基或大都會,可謂名利雙收,成為西方樂迷心中的偶像和音樂市場上的超級明星。
帕瓦羅蒂是輝煌型的男高音,他和薩瑟蘭在70、80年代組成了繼卡拉斯和斯苔芳諾之後世界最佳的男女高音組合,他們錄制的每一部歌劇都有相當的質量.帕瓦羅蒂演唱的拿波里民歌也都極具魅力.
他登上了著名的米蘭斯卡拉大劇院舞台,他和薩瑟蘭同台演唱並揚名澳洲。而卡拉揚的提攜則把帕瓦羅蒂推上更為顯赫而寬廣的世界舞台,在柏林、舊金山、帕瓦羅蒂在卡拉揚的指揮棒下引吭高歌傾倒所有觀眾,場場掀起轟動。
今天,老帕雖年屆花甲,但寶刀不老。1995年末,他與多明戈、卡雷拉斯聯手舉行三大男高音的世界性巡迴演出,令全球樂迷再飽耳福,並成為國際樂壇新的佳話 。
帕瓦羅蒂喜歡田間種植和農活,曾揚言到不能唱時,便去做個農民。此外,他還收藏字畫和文物。他熱衷作畫,並在日本舉辦過個人畫展,前日本首相海部俊樹就買過他的兩幅畫。有趣的是,帕瓦羅蒂還收存有幾百個釘子頭,這是世界各地的"帕瓦羅迷們送給他的。因為帕瓦羅蒂曾經說過,他每次登台,都會把一枚釘子頭裝在身上,以求保佑。這是義大利男高音們過去一直常用的避邪"符咒",此怪習亦被帕瓦羅蒂相信並沿用。
2001年在北京紫禁城舉行的「為中國放歌」演唱會上,與多明戈、卡雷拉斯演唱了《我的太陽》,為中國的「申奧」活動增色添彩。
2007年9月6日,因胰腺癌醫治無效在摩德納逝世,享年71歲。
多明戈
編輯
花甲老人歌猶壯普拉西多·多明戈整整70歲時,按照中國人的說法早已過了知天命的年齡,但是他依然以「歌劇之王」盛譽馳騁於全世界最著名的舞台之間。當雄渾有力的男高音從這位花甲老人喉嚨里發出時,「人們驚訝地發現,他的演唱似乎說明他還處於盛年」。
美聯社曾經評論說,普拉西多.多明戈的歌劇表演也許並非次次成功,但大多數是成功的。而且,他的演唱一旦成功,就是登峰造極的成功。
這位當代最大的三位歌唱家之一的大師出生於馬德里的一個音樂世家。其父母是西班牙傳統小歌劇的演員。他曾在墨西哥城國立音樂學院學習,1959年十八歲時開始歌劇生涯。1961年在墨西哥的蒙特雷首次正式演出歌劇,因演唱《茶花女》一舉成名。
多明戈曾在約50部世界著名歌劇中擔任主角,與世界著名歌劇院簽訂的演出合同中包括《托斯卡》、《羅密歐與朱麗葉》、《阿依達》、《游吟詩人》、《唐.卡洛斯》、《命運的力量》、《杜蘭朵》、《奧賽羅》、《卡門》等節目。1984年他在紀念大都會歌劇院成立100周年的慶祝會上,演唱瓦格納的《羅恩格林》獲得極大成功。
多明戈擅長表演各種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是當今蜚聲世界歌壇的男高音歌唱家,有「歌劇之王」之稱。1982年他還參加拍攝了影片《蝴蝶夫人》。多明戈錄制的音帶有《阿依達》、《假面舞會》和《托斯卡》等。
普拉西多-多明戈(Placido Domingo)
1941年生於馬德里。父母都是西班牙小歌劇演員。8歲時移居墨西哥。在墨西哥城音樂學院學習聲樂、鋼琴及指揮後,他在蒙特雷首次登台。
作為歌唱家,多明戈已扮演過多達115個歌劇角色,超過音樂編年史上任何一位男高音。多明戈的保留劇目有115個角色,幾乎囊括了義大利和法國歌劇中的主要角色。他曾在全球所有主要歌劇院演唱,唱片錄音有100多種,其中有93部歌劇全劇的錄音,往往同一個劇目多次錄音,共8次獲格萊美獎。他還曾錄過50多個視盤,拍過3部歌劇影片。
他出生在典型的馬德里市區內;從小就展開了表演 生涯,據他回憶說:「有時我父母製作的歌唱劇需要一些兒童角色,我就被派上場了, 我就是這樣開始接受一些基本的戲劇訓練。
逐漸地,多明戈發揮了他演唱的資賦, 先前往墨西哥國家戲院,應征「男中音」。1957年多明戈初次應征演唱歌劇。當時他雖十分緊張,准備 倒很充分。評審聽完之後大家一致認為,他是一個男高音。多明哥胸懷對世界舞台的飢 渴,他的野心與天份都非拉丁美洲的國界所能限制。早年他曾在特拉維歌劇院受過嚴厲 的訓練,奠定他將來進軍紐約大都會舞台的基礎。多明戈在紐約市立歌劇團的演出十分 成功,之後他就接到許多歐洲的邀請,其中最著名的是漢德堡與維也納。
征服了世界最重要的歌劇舞台後,多明戈的朋友和歌迷都以為他會開始沈迷在無數成功首演和廣受歡 迎的氣氛中,這可是低估了自有主見的多明戈。他決定再為自己手上的把戲加進一個球: 指揮。不過他的確在1983年在柯芬圍指揮了「蝙蝠」,在1984年指揮「波希米亞人」。 他從自己指揮的錄影帶評斷自己對速度的掌握和准確度,發現自己已能收放自如,不再 像稍早些時為克服緊張而大幅揮動手臂。一般的音樂愛好者可以看出多明哥的素養,以及身為超級明星男高音,他所展現的寬廣幅度。
多明戈在全球各地舉行音樂會,從遠東到南美,從美國到幾乎歐洲各國。他與帕瓦羅蒂和卡雷拉斯合作舉行三大男高音演唱會,足跡遍及全球,從羅馬到洛杉磯,從紐約到東京,從墨爾本到倫敦,從巴黎到南非。
多明戈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年度聲樂比賽「世界歌劇聲樂比賽」的創始人。他於1993年創辦的這一賽事,迄今已在巴黎、墨西哥城、馬德里、波爾多、東京、漢堡和波多黎各舉行。
他是當今最受尊敬的藝術家之一,經常被譽為「歌劇之王」、「真正文藝復興式的音樂家」。
卡雷拉斯
編輯
險些溺死河中的「不凡之人」。
何塞·卡雷拉斯是三大男高音中最年輕的一位,1946年12月出生在巴塞羅那的一個普通家庭。兩歲時,卡雷拉斯險些溺死河中,幸虧被母親及時救起。對他疼惜有加的母親認為,大難不死的愛子定會成為「不凡之人」。在母親的教導下,卡雷拉斯5歲時便立下了當歌唱家的遠大志向。他經常將自己反鎖在房間里,連續數小時練習義大利和西班牙民歌。
6歲時,卡雷拉斯觀看了音樂電影《偉大的卡魯索》,立即沉浸在馬里奧.蘭扎的美妙歌聲中。回家後,憑借超凡的音樂記憶,他一音不差地唱出了片中所有的詠嘆調。
初登舞台,卡雷拉斯出演的多是抒情輕音樂劇,如《露克雷齊亞.博爾吉亞》中的詹那羅、《蝴蝶夫人》中的平克頓、《藝術家的生涯》中的魯道夫等。他英俊瀟灑的舞台形象傾倒了無數歌迷,但他沒有止步於此,而是冒著失聲的風險,不斷拓寬自己的戲路。他曾選擇了非己所長的威爾第歌劇《奧塞羅》和普契尼的《圖蘭朵》等許多難以駕馭的曲目以挑戰自我。他說:「不犯錯誤,沒有失敗的藝術生涯枯燥難耐。如果成天為嗓音提心吊膽,老是拘泥於某些角色,對我來說太痛苦了。我希望生活更加多彩,哪怕藝術生命短暫也在所不惜,畢竟我是為生活而歌。」
在三大男高音中,卡雷拉斯聲音的戲劇表現力不及多明戈和帕瓦羅蒂,但他擅長抒情,不肆意放縱,也不恃音凌人,這正是其特色。
卡雷拉斯外表沉默寡言,內心卻激情澎湃。他還是巴塞羅那隊最忠實的球迷,每逢重大賽事,他總要去賭場為心愛的球隊賭上一把。
生活中的卡雷拉斯也是個性情中人。1972年,在拍攝《藝術家的生涯》一片時,他與戲中搭檔、義大利最負盛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恰蕾莉墜入愛河,這段甜蜜而痛苦的戀情維持了13年。此後,他又和奧地利空姐埃格爾一見鍾情,並與其共同生活19年。
1987年,正值事業巔峰的卡雷拉斯被查出患有白血病,然而,只用兩年時間,他又奇跡般地重返舞台,以盛況空前的歐洲巡迴演出來慶賀自己逃脫死神的魔爪。3年後,三大男高音也冰釋前嫌,首次同台演出,轟動全球。「當然,我的嗓音已不如30年前了,然而,我唱出的每個音符卻更富表現力。歌手應該用心靈去歌唱,如果過分地追求花哨,那絕不是真正的歌者。」卡雷拉斯如是說。
何塞·卡雷拉斯(José Carreras)在當今歌壇有著無可爭議的地位。他生於巴塞羅那,並在故鄉完成了他的學業。1970年,他在巴塞羅那的里塞奧大劇院開始了他的事業。
卡雷拉斯在他音樂事業之初就迅速顯示出了他的才華-參加了一系列國際知名的音樂節,登上了世界許多大歌劇院的舞台,如:米蘭斯卡拉大劇院、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舊金山歌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倫敦皇家歌劇院、慕尼黑歌劇院、芝加哥歌劇院、薩爾斯堡音樂節、愛丁堡、維羅納等地的音樂節等,他很快成為了歌劇界的一顆明星。
卡雷拉斯與當代絕大多數世界著名的交響樂團指揮有過合作,如:卡拉揚(與卡雷拉斯有著長達20年的良好藝術合作和私人關系,包括在薩爾斯堡、柏林和維也納的合作演出),克勞迪奧\阿巴多、里卡多穆蒂、洛林馬澤爾、里卡多 柴里、柯林戴維斯、詹姆斯列文、羅納德伯恩斯坦和祖賓梅塔,也和一些曾經赫赫有名的大導演合作過,如佛朗哥澤佛里尼、法國導演龐尼爾、喬治斯特雷勒、呂基 卡曼西尼、哈羅德普林斯。
他的保留劇目包括60多部歌劇,其中有影視作品、錄影和幾部歌劇電影。他錄制的唱片類別廣泛,多達150張,包括50部歌劇全劇、祈禱頌、流行或經典的獨唱音樂會。這些音像作品為他在世界各地贏得了許許多多的金唱片與白金唱片獎。
他經常在世界著名的音樂廳舉行獨唱音樂會,如卡內基音樂廳、倫敦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巴黎的薩利普萊耶爾廳、維也納金色大廳、維也納音樂廳、柏林愛樂音樂廳、東京三得利會堂、日本NHK電視台禮堂、慕尼黑赫爾克斯禮堂、巴塞羅那的帛琉音樂廳、馬德里皇家劇場、羅馬聖切契利亞音樂學院。
卡雷拉斯獲得過許多的國家或國際大獎,包括:美國電視科學學院頒發的艾美獎;巴黎學院頒發的大獎賽獎(the Grand Prix Disque)路易 依利卡獎(the Luigi lllica Prize);1991年格萊美獎;還因在柯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演出的"Stiffelio"劇中的出色表演獲得了聖勞倫斯奧里佛獎;他是維也納歌劇院終生榮譽成員;倫敦皇家音樂學院榮譽成員;他獲得過紐約西班牙學院金獎;維也納市金色獎章;西班牙國王陛下頒發的美術金獎;巴塞羅那市金色獎章;卡泰羅尼自治政府金獎。
1991年阿斯圖利亞王儲獎;巴伐利亞政府榮譽獎;奧地利共和國榮譽大獎;波蘭共和國榮譽獎章;柬埔寨皇家政府榮譽獎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親善大使以及1996年愛爾伯特 施維徹音樂獎。而且,他是朱利安蓋耶爾國際歌唱比賽榮譽主席以及倫敦藝術管弦樂隊榮譽主席。
他還獲得巴塞羅那大學(西班牙)、Loughborough和謝菲爾德大學(英國)、莫斯科的Mendeleyev(俄羅斯)、卡梅里諾大學(義大利)、愛丁堡的納皮爾大學(蘇格蘭)、Rutgers(美國)、Elche的Miguel Hernadez大學(西班牙)以及Coimbra大學(葡萄牙)授予的榮譽博士。他是歐洲醫葯協會、支持白血病團體以及歐洲血液病協會的榮譽成員。他還是歐洲醫療腫瘤協會的榮譽資助人。他曾被授予加泰羅尼亞器官移植協會金質獎章,由荷蘭Day基金會頒發的斯地廷節鑽石鬱金香獎,聖 波尼菲斯綜合醫院研究基金會1996年國際獎以及2004年2月西班牙女王陛下頒發的社會團體團結金十字獎。
自1988年起他以全部的精力和熱情投入到何塞卡雷拉斯國際白血病基金會,該基金會總部設在巴塞羅那,在美國、瑞士和德國有分支機構。現在他生活中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就是他的白血病基金會。
聽卡列拉斯的歌,扣人心弦的總是他那細膩敏感的真情。 有別於很多男高音的懾人聲勢,卡列拉斯的歌與人散發出一種溫柔內斂的熱情。
卡雷拉斯自承是浪漫又有些憂郁、大膽且又有自信的。在歌唱上,美麗的聲音從來不是他最終的目 標,他所追求的是歌樂中情感的傳達。卡列拉斯談到當年從練唱歌時,老師和他解釋討論 的時間,遠遠超過真正練唱的時間,使他在充滿想像力的學習過程中因思考而悟道,那是 他最珍貴的經驗。
卡雷拉斯被譽為當代三大男高音之一,固然由於天分和際遇,更因為他 有「自知」的智慧。他不刻意炫耀音量和高音,只潛心尋找一種獨特的、具有個人魅力的歌唱表現法。1987年正當意興風發的演唱生涯中,卡雷拉斯突遭絕症侵襲,經歷了一個沉思和自省的階段,這毋寧說是上天安排的命運下的意外收獲;他成熟、眷智,更有韌度了, 在生活和歌唱上流露出溫煦美好的氣質來。他說:人的一生中所能擁有的非常有限,很多東西稍縱即逝。這個想法給了我很大的力量,加強了我求生的意志。病癒後的他說自己活得更清醒,而且真正感覺到人間的溫暖,大自然的奇妙和活著的喜悅。[1]
⑤ 有關棒球的電視劇或電影
有關棒球的電視劇或電影有棒球英豪、心靈投手、完美比賽、功夫棒球、超級明星甘先生、完美對壘、42號傳奇等。
1、《棒球英豪》
《棒球英豪》是由日本東寶映畫製作發行的116分鍾體育、愛情影片。該片由犬童一心執導,長澤雅美、齊藤慶太、齊藤祥太等主演,於2005年9月10日在日本上映。
該片改編自安達充所著同名漫畫作品,講述了鄰家女孩淺倉南和孿生兄弟上杉達也、上杉和也自幼一起長大,三人之間微妙的感情因為和也的突然去世而發生變化,達也代替和也參加棒球隊,希望有朝實現三人的夢想的故事。
5、《完美對壘》
《完美對壘》是由朴熙坤執導,曹承佑、楊東根主演的勵志電影,於2011年11月21日在韓國上映。該片講述了20世紀80年代,在韓國職棒聯賽中的明星選手宣東烈和崔東元之間展開了一場歷史性對決的故事。
⑥ 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是誰
世界三大男高音盧恰諾·帕瓦羅蒂、普拉西多·多明戈、何塞·卡雷拉斯。他們的國籍分別是義大利、西班牙、西班牙。
他們三人第一次以「世界三大男高音」(三高)的形式聯袂演出始於1990年世界盃。「三高」在1990年世界盃上的演出帶有慈善性質,同時也是一個開始。在此後的兩屆世界盃上,「三高」也都出場獻藝。1998年世界盃之後,作為「三高」這一集體品牌,他們又共同擁有一位經紀人———美國人魯道斯。正是魯道斯,把跟世界盃聯系在一起的世界三大男高音演唱會做成了全球性的演出項目。
盧恰諾·帕瓦羅蒂(Luciano Pavarotti,1935-2007),世界著名的義大利男高音歌唱家。早年是小學教師,1961年在雷基渥·埃米利亞國際比賽中的扮演魯道夫,從此開始歌唱生涯。1964年首次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登台。翌年,應邀去澳大利亞演出及錄制唱片。1967年被卡拉揚挑選為威爾第《安魂曲》的男高音獨唱者。從此,聲名節節上升,成為活躍於當前國際歌劇舞台上的最佳男高音之一。
普拉西多·多明戈(Placido Domingo,1941-),西班牙著名男高音。1941年1月21日生於馬德里,1950年隨父母到墨西哥,學鋼琴和指揮,後又學聲樂,1957年首次以男中音在西班牙方言歌劇中演唱,演唱男高音則始於1960年在《茶花女》中飾演阿爾弗雷德。多明戈1962-1965年為以色列國家歌劇院成員,在12部歌劇中演唱了300多場。1965年,多明戈被邀請到紐約市歌劇院,1968年大都會歌劇院上演契雷亞的歌劇《阿德里安娜·萊科夫露爾》,原定主演科萊里有病,他頂替而演唱,引起轟動。1971年,多明戈與薩瑟蘭合作演出《拉莫摩爾的露契亞》,與泰巴爾迪合作演出《藝術家的生涯》,與普賴斯合作《游吟詩人》,與尼爾森合作《圖蘭朵》,在大師的扶植下,他漸漸成熟。1969年多明戈首次錄制唱片,由梅塔指揮,錄《游吟詩人》,與他合作的是普賴斯、柯索托和米爾恩斯。
卡雷拉斯出生於西班牙的巴塞羅那,自幼便開始展現自己的音樂天賦。他的首次公開表演便是在八歲那年,在西班牙國立電台演唱著名詠嘆調《善變的女人》(La Donna è Mobile)。十一歲那年,卡雷拉斯便在里西奧大劇院擔任童聲高音,曾出演《波希米亞人》第二幕中的小頑童和法雅所作的《彼得羅先生的木偶戲》(El retablo de maese Pedro)中的旁白。其後卡氏入讀里西奧高等音樂學院(Conservatori Superior de Música del Liceu),並在自己畢業後於里西奧大劇院的首演,擔任《諾爾瑪》中的男主角。他的首演獲得了和他同場獻藝的當紅女高音蒙特賽拉特·卡芭葉的垂青。卡芭葉隨後邀請卡雷拉斯主唱多尼采蒂的《魯克蕾齊亞·波吉亞》(Lucrezia Borgia),這個機會成為卡雷拉斯事業上的首個突破。
⑦ 三大男高音是誰,及其簡介
這里有一些他們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世界三大男高音
世界三大男高音是指普拉西多·多明戈、盧恰諾·帕瓦羅蒂、何塞·卡雷拉斯。它們的國籍分別是義大利、西班牙、西班牙。
這三位的資料見下: 世界三大男高音
三大歌王的傳奇故事
帕瓦羅蒂:靠耳朵和特殊符號學歌
即將放歌紫禁城的帕瓦羅蒂全名叫盧恰諾.帕瓦羅蒂,1935年10月12日生於義大利的摩德納。令人驚奇的是,這位號稱「高音C之王」和「世界首席男高音」的歌唱家並不識譜。他自己在一次演出結束後透露說,他是依靠他的耳朵和他自己的符號替代音符系統來學習歌曲的。
帕瓦羅蒂有一次在羅馬翁布里亞區小鎮卡斯泰洛舉行的萬國音樂節期間對記者說:「是的,這是真的。我不識譜,我不是音樂家。我沒有研究過專業的東西。樂譜是一回事,唱歌是另一回事。如果我記得一種音樂並且能用我的音喉把它唱出來,那就已經很好了。」
帕瓦羅蒂是在一位歌劇演員維托里奧.加斯曼說他發現這位男高音不看樂譜後作這番透露的。此前加斯曼說過,他發現他們在准備一首二重唱時帕瓦羅蒂不參照樂譜。加斯曼說:「我非常震驚。我是在排練期間認識到這點的。他用耳朵掌握曲調節奏,但是沒唱錯一個音符。」
伴奏師萊昂內.馬傑拉說,帕瓦羅蒂用他的耳朵以及拿筆在樂譜上做記號,幫助他記憶曲調的升降處。馬傑拉說:「盧恰諾在這方面有點兒不利。我認識到這一點是因為他時不時地與樂師們發生爭論。他本來是想通過正規渠道學習音樂的,但是現在太晚了。」
帕瓦羅蒂青年時代曾受教於A.波拉等名師。曾在雷基渥.埃未利亞國際聲樂比賽中獲獎。因在歌劇《藝術家生涯》中扮演魯道夫而一舉成名。其後又成功地扮演了埃德加、曼圖亞公爵等角色。
全世界的專家公認,帕瓦羅蒂的嗓音豐滿、充沛,帶有透明感的明亮。其中高聲區統一,音色寬厚,帶有強烈的自然美感。
多明戈:花甲老人歌猶壯
普拉西多.多明戈今年整整60歲,按照中國人的說法早已過了知天命的年齡,但是他依然以「歌劇之王」盛譽馳騁於全世界最著名的舞台之間。現在,當雄渾有力的男高音從這位花甲老人喉嚨里發出時,「人們驚訝地發現,他的演唱似乎說明他還處於盛年」。
美聯社曾經評論說,普拉西多.多明戈的歌劇表演也許並非次次成功,但大多數是成功的。而且,他的演唱一旦成功,就是登峰造極的成功。
這位當代最大的三位歌唱家之一的大師出生於馬德里的一個音樂世家。其父母是西班牙傳統小歌劇的演員。他曾在墨西哥城國立音樂學院學習,1959年十八歲時開始歌劇生涯。1961年在墨西哥的蒙特雷首次正式演出歌劇,因演唱《茶花女》一舉成名。
多明戈曾在約50部世界著名歌劇中擔任主角,與世界著名歌劇院簽訂的演出合同中包括《托斯卡》、《羅密歐與朱麗葉》、《阿依達》、《游吟詩人》、《唐.卡洛斯》、《命運的力量》、《杜蘭朵》、《奧賽羅》、《卡門》等節目。1984年他在紀念大都會歌劇院成立100周年的慶祝會上,演唱瓦格納的《羅恩格林》獲得極大成功。
多明戈擅長表演各種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是當今蜚聲世界歌壇的男高音歌唱家,有「歌劇之王」之稱。1982年他還參加拍攝了影片《蝴蝶夫人》。多明戈錄制的音帶有《阿依達》、《假面舞會》和《托斯卡》等。
卡雷拉斯:險些溺死河中的「不凡之人」
何塞.卡雷拉斯是三大男高音中最年輕的一位,1946年12月出生在巴塞羅那的一個普通家庭。兩歲時,卡雷拉斯險些溺死河中,幸虧被母親及時救起。對他疼惜有加的母親認為,大難不死的愛子定會成為「不凡之人」。在母親的教導下,卡雷拉斯5歲時便立下了當歌唱家的遠大志向。他經常將自己反鎖在房間里,連續數小時練習義大利和西班牙民歌。
6歲時,卡雷拉斯觀看了音樂電影《偉大的卡魯索》,立即沉浸在馬里奧.蘭扎的美妙歌聲中。回家後,憑借超凡的音樂記憶,他一音不差地唱出了片中所有的詠嘆調。
初登舞台,卡雷拉斯出演的多是抒情輕音樂劇,如《露克雷齊亞.博爾吉亞》中的詹那羅、《蝴蝶夫人》中的平克頓、《藝術家的生涯》中的魯道夫等。他英俊瀟灑的舞台形象傾倒了無數歌迷,但他沒有止步於此,而是冒著失聲的風險,不斷拓寬自己的戲路。他曾選擇了非己所長的威爾第歌劇《奧塞羅》和普契尼的《圖蘭朵》等許多難以駕馭的曲目以挑戰自我。他說:「不犯錯誤,沒有失敗的藝術生涯枯燥難耐。如果成天為嗓音提心吊膽,老是拘泥於某些角色,對我來說太痛苦了。我希望生活更加多彩,哪怕藝術生命短暫也在所不惜,畢竟我是為生活而歌。」
在三大男高音中,卡雷拉斯聲音的戲劇表現力不及多明戈和帕瓦羅蒂,但他擅長抒情,不肆意放縱,也不恃音凌人,這正是其特色。
卡雷拉斯外表沉默寡言,內心卻激情澎湃。他還是巴塞羅那隊最忠實的球迷,每逢重大賽事,他總要去賭場為心愛的球隊賭上一把。
生活中的卡雷拉斯也是個性情中人。1972年,在拍攝《藝術家的生涯》一片時,他與戲中搭檔、義大利最負盛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恰蕾莉墜入愛河,這段甜蜜而痛苦的戀情維持了13年。此後,他又和奧地利空姐埃格爾一見鍾情,並與其共同生活19年。
1987年,正值事業巔峰的卡雷拉斯被查出患有白血病,然而,只用兩年時間,他又奇跡般地重返舞台,以盛況空前的歐洲巡迴演出來慶賀自己逃脫死神的魔爪。3年後,三大男高音也冰釋前嫌,首次同台演出,轟動全球。「當然,我的嗓音已不如30年前了,然而,我唱出的每個音符卻更富表現力。歌手應該用心靈去歌唱,如果過分地追求花哨,那絕不是真正的歌者。」卡雷拉斯如是說。
⑧ 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是哪三位
世界三大男高音 世界三大男高音是指普拉西多·多明戈、盧恰諾·帕瓦羅蒂、何塞·卡雷拉斯。它們的國籍分別是義大利、西班牙、西班牙。 這三位的資料見下: 世界三大男高音 三大歌王的傳奇故事 帕瓦羅蒂:靠耳朵和特殊符號學歌 即將放歌紫禁城的帕瓦羅蒂全名叫盧恰諾.帕瓦羅蒂,1935年10月12日生於義大利的摩德納。令人驚奇的是,這位號稱「高音C之王」和「世界首席男高音」的歌唱家並不識譜。他自己在一次演出結束後透露說,他是依靠他的耳朵和他自己的符號替代音符系統來學習歌曲的。 帕瓦羅蒂有一次在羅馬翁布里亞區小鎮卡斯泰洛舉行的萬國音樂節期間對記者說:「是的,這是真的。我不識譜,我不是音樂家。我沒有研究過專業的東西。樂譜是一回事,唱歌是另一回事。如果我記得一種音樂並且能用我的音喉把它唱出來,那就已經很好了。」 帕瓦羅蒂是在一位歌劇演員維托里奧.加斯曼說他發現這位男高音不看樂譜後作這番透露的。此前加斯曼說過,他發現他們在准備一首二重唱時帕瓦羅蒂不參照樂譜。加斯曼說:「我非常震驚。我是在排練期間認識到這點的。他用耳朵掌握曲調節奏,但是沒唱錯一個音符。」 伴奏師萊昂內.馬傑拉說,帕瓦羅蒂用他的耳朵以及拿筆在樂譜上做記號,幫助他記憶曲調的升降處。馬傑拉說:「盧恰諾在這方面有點兒不利。我認識到這一點是因為他時不時地與樂師們發生爭論。他本來是想通過正規渠道學習音樂的,但是現在太晚了。」 帕瓦羅蒂青年時代曾受教於A.波拉等名師。曾在雷基渥.埃未利亞國際聲樂比賽中獲獎。因在歌劇《藝術家生涯》中扮演魯道夫而一舉成名。其後又成功地扮演了埃德加、曼圖亞公爵等角色。 全世界的專家公認,帕瓦羅蒂的嗓音豐滿、充沛,帶有透明感的明亮。其中高聲區統一,音色寬厚,帶有強烈的自然美感。 多明戈:花甲老人歌猶壯 普拉西多.多明戈今年整整60歲,按照中國人的說法早已過了知天命的年齡,但是他依然以「歌劇之王」盛譽馳騁於全世界最著名的舞台之間。現在,當雄渾有力的男高音從這位花甲老人喉嚨里發出時,「人們驚訝地發現,他的演唱似乎說明他還處於盛年」。 美聯社曾經評論說,普拉西多.多明戈的歌劇表演也許並非次次成功,但大多數是成功的。而且,他的演唱一旦成功,就是登峰造極的成功。 這位當代最大的三位歌唱家之一的大師出生於馬德里的一個音樂世家。其父母是西班牙傳統小歌劇的演員。他曾在墨西哥城國立音樂學院學習,1959年十八歲時開始歌劇生涯。1961年在墨西哥的蒙特雷首次正式演出歌劇,因演唱《茶花女》一舉成名。 多明戈曾在約50部世界著名歌劇中擔任主角,與世界著名歌劇院簽訂的演出合同中包括《托斯卡》、《羅密歐與朱麗葉》、《阿依達》、《游吟詩人》、《唐.卡洛斯》、《命運的力量》、《杜蘭朵》、《奧賽羅》、《卡門》等節目。1984年他在紀念大都會歌劇院成立100周年的慶祝會上,演唱瓦格納的《羅恩格林》獲得極大成功。 多明戈擅長表演各種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是當今蜚聲世界歌壇的男高音歌唱家,有「歌劇之王」之稱。1982年他還參加拍攝了影片《蝴蝶夫人》。多明戈錄制的音帶有《阿依達》、《假面舞會》和《托斯卡》等。 卡雷拉斯:險些溺死河中的「不凡之人」 何塞.卡雷拉斯是三大男高音中最年輕的一位,1946年12月出生在巴塞羅那的一個普通家庭。兩歲時,卡雷拉斯險些溺死河中,幸虧被母親及時救起。對他疼惜有加的母親認為,大難不死的愛子定會成為「不凡之人」。在母親的教導下,卡雷拉斯5歲時便立下了當歌唱家的遠大志向。他經常將自己反鎖在房間里,連續數小時練習義大利和西班牙民歌。 6歲時,卡雷拉斯觀看了音樂電影《偉大的卡魯索》,立即沉浸在馬里奧.蘭扎的美妙歌聲中。回家後,憑借超凡的音樂記憶,他一音不差地唱出了片中所有的詠嘆調。 初登舞台,卡雷拉斯出演的多是抒情輕音樂劇,如《露克雷齊亞.博爾吉亞》中的詹那羅、《蝴蝶夫人》中的平克頓、《藝術家的生涯》中的魯道夫等。他英俊瀟灑的舞台形象傾倒了無數歌迷,但他沒有止步於此,而是冒著失聲的風險,不斷拓寬自己的戲路。他曾選擇了非己所長的威爾第歌劇《奧塞羅》和普契尼的《圖蘭朵》等許多難以駕馭的曲目以挑戰自我。他說:「不犯錯誤,沒有失敗的藝術生涯枯燥難耐。如果成天為嗓音提心吊膽,老是拘泥於某些角色,對我來說太痛苦了。我希望生活更加多彩,哪怕藝術生命短暫也在所不惜,畢竟我是為生活而歌。」 在三大男高音中,卡雷拉斯聲音的戲劇表現力不及多明戈和帕瓦羅蒂,但他擅長抒情,不肆意放縱,也不恃音凌人,這正是其特色。 卡雷拉斯外表沉默寡言,內心卻激情澎湃。他還是巴塞羅那隊最忠實的球迷,每逢重大賽事,他總要去賭場為心愛的球隊賭上一把。 生活中的卡雷拉斯也是個性情中人。1972年,在拍攝《藝術家的生涯》一片時,他與戲中搭檔、義大利最負盛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恰蕾莉墜入愛河,這段甜蜜而痛苦的戀情維持了13年。此後,他又和奧地利空姐埃格爾一見鍾情,並與其共同生活19年。 1987年,正值事業巔峰的卡雷拉斯被查出患有白血病,然而,只用兩年時間,他又奇跡般地重返舞台,以盛況空前的歐洲巡迴演出來慶賀自己逃脫死神的魔爪。3年後,三大男高音也冰釋前嫌,首次同台演出,轟動全球。「當然,我的嗓音已不如30年前了,然而,我唱出的每個音符卻更富表現力。歌手應該用心靈去歌唱,如果過分地追求花哨,那絕不是真正的歌者。」卡雷拉斯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