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韓國9歲男童綁架案:15年追訴期已過,兇手是為財為何又害命,後來怎樣
1991年1月29日,住在韓國首爾江南區阿普宮的9歲男孩李炯鎬(Lee Jiong-ho,音譯)被綁架。經過44天的處理,3月13日,也就是男孩父母支付贖金的第二天,警方在漢江河邊發現了男孩的屍體。
現在,在被起訴15年後,兇手仍然逍遙法外。
1982年,李炯鎬出生在韓國首爾江南區。他的父母都是記者,家庭條件很好。由於他的父母忙於工作,李經常一個人上下學。
據警方推測,兇手並沒有像之前認為的那樣,在李炯鎬被綁架後把他送到偏遠地區,而是很有可能住在受害者家附近。
為什麼他第二天就被殺了?很有可能受害者在害怕後變得情緒化並大聲喊叫。兇手害怕暴露自己的痕跡,於是絕望地捂住了受害者的嘴,意外地使受害者窒息而死。
然後對受害者的屍體進行處理,要麼使用防腐化學品,要麼進行冷凍,這樣就不會分解,也不會散發出太多氣味。
基於這些懷疑,警方隨後前往葯店查看最近幾天購買毒品的人的記錄,然後前往商場查看最近幾天是否有人購買冰櫃。
然而,經過警方的一系列搜查,並沒有找到任何線索,兇手就像人間蒸發,慢慢地,隨著案件的不斷發酵,在整個韓國引起了轟動。
為了盡快找到真凶,韓國警方動員了1萬多人,調查了400多名嫌疑人,分析了87個聲音和筆記樣本,但都未能找到真凶。
到2006年,該案已持續了15年,由於韓國法律要求有上訴期,上訴期過後該案將不再被受理。
這表明兇手已經逃脫了襲擊,並且將能夠逃脫懲罰。
2007年,韓國導演朴真菲(Park Jinphio)拍攝了一部關於這一事件的電影,名為《男人的聲音》(the Voice of the Guy),並在影片結尾加入了一份警方的資料和兇手的肖像,希望能有所幫助。
由於韓國公眾對該事件的高度關注,2007年8月底,韓國最高法院正式宣布設立起訴時效,立即生效,允許警方重新啟動調查程序。
然而,到目前為止,誰是兇手我們還不知道,只希望能盡快抓住兇手,給受害人和受害人家屬一個解釋。
2. 剛剛看了韓國電影《抓住那個傢伙》,在韓國重大刑事案件還有追訴期
當然有,20年記憶中有個很有趣的案例,說是有位老婆婆20多年前做了個手術,結果什麼東西落在身體裡面了,20多年後做身體檢查的時候才發現,想告但是被告知過了追訴期,除了20年人事變遷之外,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這么個問題你能忍20多年,說明也不算個事。
記得採納啊
3. 有一部韓國犯罪電影,叫什麼名字來著好像講的快到20年的追訴期了,犯
愛寵大機密
9.7分
主演:艾麗·坎伯爾凱文·哈特蕾克·貝爾路易斯·C·K
導演:克里斯·雷納德
類型:喜劇
時長:86分鍾
年代:2016
地區:美國
簡介
4. 9歲男童綁架案回顧:15年追訴期已過,兇手是為財為何又害命
1991年1月29日,住在韓國首爾江南區狎鷗亭的9歲男童李炯浩被人綁架,經過44天的周旋,在父母交贖金的第二天,也就是3月13日,警方在漢江河邊發現男童的屍體。如今,15年的追訴期已過,兇手仍舊逍遙法外。
1982年,李炯浩出生於韓國首爾江南區,父母都是新聞行業工作者,家裡條件非常好。由於父母工作比較繁忙,李炯浩常常都是自己獨自上下學。
2007年,韓國導演朴鎮彪將此事改編成電影,取名《那傢伙的聲音》,隨後還在電影的結尾處附上了警方對於兇手的側寫和畫像,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由於韓國民眾對於此事件高度重視,2007年8月末,韓國最高法院正式宣布,此案的追訴時效成立,即刻生效,准許警方重新啟動追查程序。
不過,直到如今,兇手是誰我們還不得而知,只希望能夠早日捉到兇手,給被害人和被害人的家屬一個交代。
5. 《熔爐》的原型事件是什麼,真實情節遠遠比電影悲慘
《熔爐》背後的真實故事,是根據韓國真實事件改編,該事件其實比影片還要殘酷,黑暗。
真實的事件中,從校長到老師,一共有10多人參與施暴,從2000年開始,他們先後對超過30名聾啞兒童進行性侵,而這些孩子的年齡僅僅是7到20歲;這個案子起初是一名男律師從他的朋友那裡偶然得知此事,他的朋友是聾啞學校的老師,兩人決心為學校孩子討回公道,他的教師朋友在收集資料過程中,遭遇校長方暗殺。
還不止這樣,此後7年,這名律師一直致力於這件案子的真相,相繼有幾名富有正義的法律工作者也因此遭到暗殺,而律師最後也不得不帶著他救助的3名聾啞兒童離開。之後,為了這件案子,律師輾轉在7年間上訴數次,卻始終無果,後來,律師遇到一名醫生朋友,醫生大為震動,決定幫他,兩人一起尋求公道,在此期間,律師身患癌症,他們雖然找到證據,校長方面卻因為勢力太大,而沒有遭到應有的懲罰。
此事發生後,兒童福利機構用強硬手段帶走另外兩個孩子。飽受打擊的律師因抗訴而被高壓水槍射擊,倒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再也沒有起來。他的醫生朋友繼續接過他的理想,為此奔走,但依然沒有結果,絕望的醫生最終選擇自殺,以這種方式獲得關注,自殺之前,他寫下了數萬字的遺書,將這件事發布在網上希望引起關注。
遺書在網上引起關注之後,韓國女作家孔泳枝讀到相關報道,大為震驚,立刻前往光州,與受害學生相處數日,深入了解孩子受創心靈後,將該事件寫成小說,2008年底至2009年中連載於網路,點擊率超過1600萬人次,最後出版了。正是由於這位女作家的文字記錄了這個故事,才有了後來的電影,以及後來的故事。
電影上映後,數百萬網友在網路上簽名,要求政府重新查處此事。光州警方在各方壓力下,不得不重新開始調查,但也就做做樣子,因為過了追訴期,校長因病過世了,竟然沒受到法律的制裁!!
韓國民眾開始靜坐抗議,網路抗議,在各種輿論壓力之下,得到了韓國高層的重視,電影上映37天之後,韓國國會通過「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爐法」,以及《社會福祉事業法》修正案等一系列法律,確保社福機構經營公開透明,納入外部監督力量,並保護聾啞兒童。一個月之後,這所作惡多端的學校,終於被關閉了。
(5)韓國一部關於追訴期的電影擴展閱讀:
《熔爐》是根據孔枝泳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電影,影片由黃東赫執導,孔劉、鄭有美、金賢秀、金志映等主演。該影片以2000年至2004年間發生於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中性暴力事件為藍本,描述該時間所引發的悲劇以及學校的教師和人權運動者一起力圖揭開背後黑幕的故事。電影於2011年9月22日在韓國上映。該影片所反映出的社會問題受到韓國國家高度關注,電影亦被稱為「改變韓國國家的影片」。
《熔爐》的一句經典台詞:「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能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這句台詞曾感動了無數人,並繼續回盪在每一個有公民責任感的人心裡。因為面對把啞巴般存在的弱勢群體置於痛苦的社會不義,改變和矯正是有可能的!
6. 求一個韓國電影的名字 男主是警察,女主的孩子車禍去世了,一直沒有找到兇手,馬上就要過了案件時效了
抓住那個傢伙 몽타주 (2013) 主演: 金相慶 / 嚴正花 / 宋永彰 / 曹熙奉 / 劉承睦/ 李俊赫 / 朴哲民 抓住那個傢伙的劇情簡介 · · · · · · 15年前,名叫西珍的小女孩遭人綁架殺害,重案組警官吳青浩(金相慶 飾)雖答應西珍母親(嚴正花 飾)一定將兇手繩之以法,無奈經過漫長的追查卻始終一無所獲。眼看追訴期將近,吳警官孤注一擲,結果與嫌疑人對面錯過。在此之後,吳警官抱著遺憾離開警隊,過起破罐破摔的頹廢生活。而西珍媽媽始終不曾放棄追凶的信念,她憑借柔弱女子之軀展開獨立調查,終於發現罪犯留下的蛛絲馬跡。未過多久,又有一名小女孩在光天化日之下遭人綁架,其作案手法與西珍案件如出一轍,警方旋即布下天羅地網,與之展開周旋。而面對狡猾多端的嫌犯,警方只得再次請出閑賦家中的吳青浩。 小女孩命懸一線,西珍媽媽和吳青浩能否抓到犯人,一償夙願……
7. 蒙太奇韓國電影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15年前,名叫西珍的小女孩遭人綁架殺害,重案組警官吳青浩(金相慶飾)雖答應西珍母親(嚴正花飾)一定將兇手繩之以法,無奈經過漫長的追查卻始終一無所獲。眼看追訴期將近,吳警官孤注一擲,結果與嫌疑人對面錯過。
在此之後,吳警官抱著遺憾離開警隊,過起破罐破摔的頹廢生活。而西珍媽媽始終不曾放棄追凶的信念,她憑借柔弱女子之軀展開獨立調查,終於發現罪犯留下的蛛絲馬跡。
未過多久,又有一名小女孩在光天化日之下遭人綁架,其作案手法與西珍案件如出一轍,警方旋即布下天羅地網,與之展開周旋。而面對狡猾多端的嫌犯,警方只得再次請出閑賦家中的吳青浩。
小女孩命懸一線,西珍媽媽和吳青浩能否抓到犯人,一償夙願。
(7)韓國一部關於追訴期的電影擴展閱讀:
蒙太奇幕後花絮:
影片的幕後陣容幾乎就是賣座片《盲證》的原班人馬,包括監制盧再勛、美術指導金成奎、武術指導全勝九和道具負責人鎮勛。
嚴正花、金相慶為宣傳影片參加了在首爾市光化門廣場舉辦的「分享希望」活動。他們作為《抓住那個傢伙》一片的代表參加捐助義賣會。
義賣所得收入將全部捐獻給韓國兒童財團失蹤兒童專門機關。嚴、金二人作為「失蹤兒童日」名譽宣傳大使的他們也特別准備了自己的一片心意進行義賣,所得收入將全部捐獻給相關部門。
8. 求一部韓國電影
《我是殺人犯》啊,印象挺深刻的
9. 電影《熔爐》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事件的原型是什麼樣的
這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事情被披露是在2005年,電影在2011年上映。電影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民眾紛紛呼籲重審一起當年的舊案,因為此事法院還重新立法,這條法律的名字就是由該電影的名字命名。整個案情和處理結果太匪夷所思、影響極其惡劣,判罰卻點到為止,案情有多惡劣呢?
在裡面飾演校長的演員張光,拍完這部電影後才發現,他所塑造的人物對他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擾,妻子3天沒有跟他說話,兒女們很少回家,在路上和陌生人偶遇,對方都會瞪大眼睛看著他繞道而行,或者在他身後指指點點,甚至有人當著面罵他。在釜山電影節上兩個婦女看到張光後直接被嚇跑。
該電影為何以熔爐命名,直到看了第二遍我才知道作者想說的是社會這個大熔爐。形形色色的人都將進入社會這個大熔爐,通過洗禮成為另一副樣子,很有人從熔爐走出來,才發現自己成了自己之前最討厭的模樣。努力、堅持、彷徨、掙扎、放棄、絕望。反抗通常伴隨著陣痛,是否應該堅持反抗?
就像老話說的,「社會是一個大染缸,讓很多人迷失了方向。」經歷過歲月洗禮的我們是否還能保持本色?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應該明白我們奮斗的目標和希望是什麼?我們一路砥礪前行,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10. 熔爐這部電影的真實結果是怎樣的
「熔爐」案7名受害人1985年至2005年期間在光州光山區仁華學校就讀期間遭到了學校老師們的性侵。這七名受害人於2012年3月向韓國市政府、光州市政府、光州光山區政府提出了4億4千萬韓元的索賠訴訟,稱政府和地方政府沒有盡到管理的責任,才讓他們遭遇了來自老師們的性侵,受到了肉體和精神兩方面的傷害。
首爾高等法院後來開庭審理此案,以無法證明政府機關對被害人所遭受的性暴力犯罪負有賠償責為由駁回了受害者們的索賠要求,而在11月8日大法院進行的終審判決上,法官以此案已過追訴期(國家賠償請求權的5年有效期已過)為由再次駁回了七名受害人的索賠申請。
(10)韓國一部關於追訴期的電影擴展閱讀:
《熔爐》電影的創作背景
電影《熔爐》改編自韓國作家孔枝泳的同名小說,以真實發生在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的事件為藍本,描寫了自2000年起於校內性暴力事件引發的悲劇,以及學校中教師與人權運動者力圖揭開背後黑幕的故事。
2011年9月22日在韓國上映。由於該影片所反映出的社會問題受到韓國國家高度關注,故該電影亦被稱為「改變韓國國家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