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毛從軍記完整版電影
三毛從軍記_hd.mp4
B. 看完三毛從軍記電影的觀後感100字
看了《三毛從軍記》,講述了許多三毛當兵打鬼子的有趣又好笑的故事.三毛剛開始當勤務兵,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什麼累活臟活他都干,長官和老兵還經常欺負他.在打鬼子的時候,三毛很聰明,又很勇敢,打死了好多鬼子,獲得了英雄獎章.最後,戰爭勝利了,三毛離開了軍隊.從這本書讓我知道了:三毛的童年生活很不幸,舊社會很窮,三毛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經歷了很多苦難.而我生活在富裕美好的新社會里,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勤奮努力,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後成為一名科學家,為祖國爭光.我看了一部影片,影片的名字叫《三毛從軍記》,這是戰爭年代的一部電影,上面寫了三毛的一些故事.
我覺得這幾句寫的最有趣,就是兩三名偵查兵在看有沒有異常情況,那時,三毛正好路過,他躲在草叢里,一隻從河裡爬上來的螃蟹,爬了過來,要了三毛一口,疼得他吱、吱叫.還有一次就是,一個老人領著同志們摔碗,三毛使勁一摔,結果拽到了自己的腳上,他疼的抱著腳嗚嗚的哭了.
我們現在是和平年代,以前是戰爭年代,就是一些人或者是小孩都要參加革命,攻擊敵人,不讓敵人侵略他們的美好家園.
再後來好像就是幸福年代了.
影片是講抗日戰爭爆發,三毛想當兵,可長官嫌他年紀小,不肯收他.他靈機一動,假扮成大人模樣,騙過了長官,參了軍.在軍隊里規矩很多,三毛畢竟還小,鬧出了不少笑話,可他的天真、熱情很吸引我.三毛人雖小,但他在作戰中勇敢又機智,巧妙躲過敵人封鎖,偵察敵情,報告部隊,讓日本鬼子們統統成了俘虜.
看到三毛和戰友們為慶祝勝利高興地跳起來歡呼的情景,我也很激動.
看了這本書,我感到三毛參軍時,年齡比我們大不了多少,但他的堅強、勇敢和機智、靈敏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前幾天,我讀了兩本書,它們分別是《三毛流浪記》和《三毛從軍記》.這兩本書是兩本漫畫書,有人可能會問了,漫畫書有什麼好看呢?可是,這是一本與眾不同的漫畫書,與那些日本漫畫截然不同.漫畫的主人公三毛是一個頭上只有三根頭發,和我們年齡差不多大,無依無靠的流浪兒,他經歷了很多我們同齡孩子經歷不到的事情,如討飯,打工,參軍.當三毛在遇到高興的事情時,他和其他普通孩子一樣,又唱又跳,完全忘記了他和其他孩子的區別,當他做事遇到挫折時,又不象其他孩子一樣輕言放棄,而是努力的把化成動力,把那件事情做好,這也是我們要向三毛學習的地方.三毛使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會遇上挫折,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而我們要做的正是要把挫折排開,做好每一件事情,只有你把事情都做好了,才會看到好的結果,正所謂「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
C. 《三毛從軍記》觀後感有100多字了嗎
看完三毛從軍記電影的觀後感100字
我來答共2條回答
zuiitvLV.112017-11-22
看了《三毛從軍記》,講述了許多三毛當兵打鬼子的有趣又好笑的故事.三毛剛開始當勤務兵,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什麼累活臟活他都干,長官和老兵還經常欺負他.在打鬼子的時候,三毛很聰明,又很勇敢,打死了好多鬼子,獲得了英雄獎章.最後,戰爭勝利了,三毛離開了軍隊.從這本書讓我知道了:三毛的童年生活很不幸,舊社會很窮,三毛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經歷了很多苦難.而我生活在富裕美好的新社會里,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勤奮努力,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後成為一名科學家,為祖國爭光。
D. 《三毛從軍記》電影內容簡介
1937年,日寇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全國進入非常階段。無家可歸的三毛參了軍。新兵訓練開始,三毛穿著「巨大」的軍服,神態莊重地排在隊伍中。在手榴彈實彈投擲訓練中,三毛不小心把手榴彈投入隊伍中,一聲巨響,排長一臉焦黑……日軍炮轟宛平,華北情勢嚴峻。作戰中,勇敢的三毛鬧出了許多笑話,最後參加了一個敢死隊,將日軍一網打盡。
蔣介石親臨前線,慰問將士,看中了三毛。一紙調令從天而降,三毛到了師部擔任勤務兵。「高就」的三毛卻成天做著保姆的工作。師長自殺了,三毛呼天搶地嚎啕大哭,哭師長,也哭自己。重返軍營,三毛又與老夥伴們並肩作戰,他們接受了一個絕妙的行動計劃:組成突擊隊,里應外合夾擊。突擊隊被空投到叢林中,不幸飛機再也沒來接他們。
三毛和戰友老鬼早已衣衫破爛變成野人,突然有一天,一架飛機飛過,撒下無數傳單,原來是戰爭結束了。三毛第一期復了員。他摘下帽露出久違的三根白毛。農村荒蕪,城市凋蔽。三毛不知該向何處去。
(4)三毛當兵大電影擴展閱讀:
《三毛從軍記》主要角色簡介
1、三毛——演員 賈林
三毛,一個身世凄涼,飢寒交迫,受盡欺辱,貧窮得只剩下三根頭發的中國兒童形象,於1935年誕生於中國傑出的漫畫家張樂平之筆。片中三毛參了軍,並與日寇作戰。
2、老鬼——演員 魏宗萬
與主角三毛一起從軍的戰友,按年齡而言也是他的長輩。他造型奇特,動作怪誕,表情有趣,對敵恨,對自己人愛,在戰斗中勇敢沖鋒走在前面。
2、委員長——演員 孫飛虎
蔣介石,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在三毛打勝仗後,親臨前線慰問將士。在經歷8年抗戰後,他神采飛揚地發表演講。
3、牛師長——演員 朱藝
國民黨軍98師師長,曾是三毛的上司。他在與日軍作戰時因貽誤軍情被撤職查辦,認清自己並教導三毛:我們都是小把戲。
E. 三毛從軍記的詳細演員表
1、魏宗萬飾演老鬼
2、孫飛虎飾演蔣委員長
3、賈林飾演三毛
4、朱藝飾演牛師長
5、張名煜飾演團長
6、李穎飾演太太
7、蔣雯飾演少女
8、石靈飾演將軍
9、董霖飾演教官
10、戰車飾演警官
11、蘇震宇飾演少爺
12、胡榮華飾演國軍招兵軍官
13、徐才根飾演鬼子軍曹
(5)三毛當兵大電影擴展閱讀
《三毛從軍記》主要演員介紹
1、賈林飾演三毛
1977年10月出生於湖北省,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戲曲導演專業,中國內地男演員。
1992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的《三毛從軍記》中三毛的扮演者。 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附中,工武生,常演《夜奔》、《探庄》等京劇名段。
2、魏宗萬飾演老鬼
1938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餘姚。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上海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影視話三棲演員。
1988年,參加拍攝《三國演義》。1989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1990年獲第一屆全國話劇優秀演員獎、第一屆上海戲劇小品大賽大獎。1992年,參演《三毛從軍記》。榮獲第十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
1996年,參與拍攝《水滸傳》。2007年,出演電影《投名狀》。
F. 有沒有關於《三毛從軍記》的影評。
與「第五代」中占據主流地位的深刻思辨的電影寓言不同,張建亞的漫畫電影是不要求觀眾在電影中大費腦筋的,其電影以極度誇張的喜劇手法對經典本文進行了滑稽的模仿,在不經意間玩起了「後現代」。
提起「後現代」,大部分的人想到的都是周星馳,隨著《大話西遊》在大陸的走紅,「後現代」已成為一種時尚標簽,被影迷們貼在星爺身上大加崇拜。殊不知中國第五代導演張建亞早在兩年前就已經完成了兩部後現代主義的傑作,《三毛從軍記》和《王先生之慾火焚身》。
其代表作《三毛從軍記》在形式上大膽打破傳統喜劇的創作規范,以典型的後現代主義兼收雜取、拼貼戲仿、花樣翻新的方法表現出強烈的喜劇效果。在藝術上不注重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嚴謹與唯美,更多的是故事性的拼湊與解構,但對道具、表演、場面及電影鏡頭形式的誇張搞笑特別注重,讓觀眾在獲得觀賞影片當下獲得瞬間快樂與滿足,並不需要更多的深刻思考。
游戲與漫畫
影片開始就上演了一幕經典的「你追我逃」場面,三毛在前面上躥下跳把在後面追的警察耍的團團轉,一個靈活敏捷,一個狼狽不堪,所到之處「雞飛狗跳」,讓人看了啼笑皆非。這種無厘頭式的搞笑風格貫穿了始終,寬大的軍裝,瘦骨如柴的身體在整個軍中顯得尤其突兀。特別是當他在扛木頭時,由於個子太矮,竟被木頭「抬」著走,這種力量的懸殊被導演處理的尤為精妙。
動畫中大量出現的手法也被導演放到這部真人電影中重現:被車壓死的人變成了紙片,人撞在玻璃上留下了一個人形,訓練官被炸彈炸得焦黑,被榔頭砸死的人還不時翹下腳以示掙扎。這種誇張的惡搞現實情景也只能在漫畫中才能看到了,但張建亞卻打破傳統,把這種元素融入到了影片中,而且也不會讓人覺得做作,反而更具喜劇效果。
經典戲仿
戲仿遵奉快樂原則,在給人帶來開懷大笑的同時,也帶來了看待時事和人生的另一種眼光,看出了人生荒誕掙扎、可鄙可笑的一面。創作者以調侃、嘲諷、玩笑抑或致敬的心態仿擬原作,觀眾在仿文的變形和誇張中,以游戲的心態,聯想到源文,從而享受急速心理落差帶來的刺激和快感。張建亞對於經典的戲仿、解構看上去就像漫不經心地散落在電影的每個角落中。影片中的許多段落和細節,都是經典電影中的典故,而且似乎都給張建亞做出了自己的味道。
在水上舞台勞軍場面中,可以看到,是借鑒了科波拉的《現代啟示錄》,但張建亞卻讓望遠鏡飛起來這種戲虐的手法讓人感到神奇。而且在之後又添上了獨具中國色彩的京劇表演,從道具、表演、化妝上塑造了一個三毛版的岳飛,就連他的敵人——日本鬼子也畫上了臉譜,這種戲曲的場面也算是對經典的解構吧。如果說一顆炸彈落在池塘里炸死了魚,是模仿《希望與光榮》,可第二顆炸彈落下把魚都烤熟了就完全是出自張建亞幽默的想像力。
當年庄嚴的「革命樣板戲」更逃不過張建亞的嘲弄,不但樣板戲中最為經典的十八棵青松造型的影像成為了他顛覆的對象,而且他還讓《沙家浜》中的蘆葦盪以活躍其間的新四軍戰士出現在三毛的夢中,連鼓點、動作、走場乃至手勢、念白都是一模一樣。
甚至於,電視劇中常常出現的「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這樣的一句聲明也被張建亞拿去搞笑了一番,在電影開頭就來了這樣一句聲明:「本故事全無虛構,如有雷同,不勝榮幸」而影片也是基於這句聲明出現了大段新聞紀錄片片段,穿插在整個影片中。為了看上去真實,影片在形式上的模仿也做的面面俱到——片中的新聞片段都根據解放前電影膠片條件採用了粗顆粒影像的黑白片,偶爾還會有士兵回過頭來偷偷瞟一眼鏡頭,以吻合紀錄片拍攝時常常會出現的情況。
乍看之下,這樣一鍋端了的大雜燴似乎使這部影片有些荒誕不經,然而正是這星星點點散落全篇的細節構築起張建亞漫畫的全部風格:在電影中調侃電影,調侃藝術,最主要的還是調侃一下人們自己。這樣的調侃和自嘲輕松隨意卻又不失幽默的睿智,荒誕滑稽之餘又令人在細細回味時感到一絲淡淡的辛酸。
反諷社會
張樂平先生的《三毛》原本書寫的是一個在舊中國的街市上游盪乞討的苦孩子,他的境遇是對舊世界的嘲諷和控訴。而在張建亞的影片中,三毛卻成了一個在諸多偶然因素的造化中屢屢勝利的「抗日英雄」,排長、團長、師長通通都只是他的陪襯。這無疑是在戲弄嘲笑所謂的帝王將相、英雄豪傑,諷刺社會現實。影片以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物為代表,遵循底層百姓傳統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力圖撕扯正統權威的虛偽面具,還原歷史真實。
真實是:做了英雄,以為成功了,但僅僅是以為。影片開頭,大人物發話「要以無數的無名華盛頓,來造就一個有名的華盛頓;要以無數的無名岳武穆,來造就一個中華民族的岳武穆」,於是三毛去當兵,做個精忠報國的英雄,受過苦吃過難,雖然沒有為國捐軀,但也立下過不少功勞。可到頭來,還是被人遺忘,最後終於明白自己只不過是一個無名的小人物。小人物永遠是小人物,小把戲永遠是小把戲,他和牛師長一樣,都是這個社會的犧牲品。最後一句台詞「完了」一語雙關,也同時把我們拉回了現實。
影片的反諷通常具有雙意指向,表層意義似謎面,是一種不可靠的敘述,所言非所指。一方面採取佯狂超然的立場,另一方面又用多種手段暗示,引導觀眾洞察謎面背後的深層隱喻。人們在嬉笑滑稽可笑的同時,不斷參悟到一些思想的機智和反諷的鋒芒。
由影片轉向競爭激烈的社會,對芸芸眾生,尤其是灰色小人物來說,自我命運無法把握,以「無厘頭」式的滑稽模仿產生喜劇效果,來紓解現實生活的壓力。這樣民眾就可以在電影這個「幻想世界」里獲得某種替代性的想像和遠距離的心理滿足。
G. 1949年上映的是《三毛流浪記》還是《三毛從軍記》
《三毛流浪記》。
該片根據張樂平創作的同名漫畫改編,通過孤兒三毛在舊上海的種種遭遇,展現了舊社會廣大城市流浪兒童的不幸命運。於1949年10月在全國公映,2019年6月18日,該片的4K修復版在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光影記憶·時代經典: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影展」首次展映。
(7)三毛當兵大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流浪兒童,他沒有家,沒有親人,吃貼廣告用的漿糊,睡在垃圾車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禦寒。他做過各種各樣的事情;賣報、揀拉圾、幫別人推三輪車,但他掙到的錢連吃頓飽飯都不夠。
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個錢夾,好心的三毛把它交還了失主,而失主反誣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頓。流氓爺叔見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壞事。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爺叔利用時,寧可餓肚子,也不再干爺叔教他的壞事。
一個有錢的貴婦人收養了三毛,給他穿上皮鞋,對他進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願在富人家過寄生蟲般的生活。在一次為他舉行酒會的時候,他搗亂酒會,撕破華服,和往日一起討飯的小伴一起,走向屬於他們的流浪生活。
解放後,他結束了流浪,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H. 《三毛流浪記》是講了什麼三毛為何去從軍
《三毛從軍記》我的這本和外面市面上的漫畫不一樣,是由新中國建立後拍攝的電影改編而成的連環畫叢書。這本由張建業導演的《三毛從軍記》真是好玩的不得了,一提到他拍的這部電影,那句「三毛三毛三毛」的呼喚聲一直在我耳邊響起。張導的《王先生與小陳》、《緊急迫降》等片我也很喜歡,當然,最喜歡的還是《三毛從軍記》中的那句「嘿咯嚨咚呦,當大兵。嘿咯嚨咚呦,穿軍裝。」
瘦削矮小的他賣過報紙、擦過皮鞋、當過學徒、賣過武藝,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自力更生。雖可憐窮苦,卻聰明機靈、樂觀幽默、不畏強暴。三毛不是孤獨地,他是當時中國孩子命運的象徵,也是多數貧苦善良中國人民的命運象徵。作品中有淚有笑,有社會的冷酷無情,但同時又有著人性光陰的溫暖、同情和愛。
《三毛流浪記》中給我印象深刻的篇幅就是美夢幻滅。美夢幻滅這篇講的是三毛聽朋友說有個大城市叫上海,那兒人多、車多、房子也多,還有好多高樓大廈。他想著如果能到上海找個活干,不愁沒飯吃。
I. 三毛當兵那個電影叫什麼名字
《三毛從軍記》
http://ke.haosou.com/doc/5459898-5698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