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威尼斯電影節專題

威尼斯電影節專題

發布時間:2022-08-20 05:41:04

1. 威尼斯電影節什麼時候舉行

威尼斯電影節簡介

時間:2004年9月1日至11日地點:義大利威尼斯麗都島電影節主席:馬爾科·繆勒終身成就獎:曼努埃爾·德·奧利維拉

誕生1932年「開張」的威尼斯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它比戛納電影節早14年,比柏林電影節早19年。每年的8月底到9月初的兩周里,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影壇的焦點。

獎項

一開始,電影節主要獎項分為「最佳外國片」、「最佳義大利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女演員」。第一屆威尼斯電影節沒有固定的評審委員會,由觀眾投票選出喜歡的電影和演員,結果千奇百怪,連米老鼠都上了最佳男主角的選票。

停辦

威尼斯電影節一度被法西斯政府控制,獎杯叫「墨索里尼杯」。1938年,為對抗被法西斯把持的威尼斯電影節,戛納電影節應運而生。威尼斯電影節從1938年到1942年的評獎不為後人承認。1943年到1945年,因為戰爭電影節停辦。

復甦

威尼斯電影節真正形成自己的風格是在1946年重新開辦之後。法國電影大師讓·雷諾阿的《南方人》獲得「最佳國際影片獎」。而此後《曼儂》、《王子復仇記》紛紛獲獎,顯示了電影節不凡的藝術氣息。1949年,電影節正式將最高獎項「最佳國際影片」更名為「聖馬克金獅獎」;1953年撤了「最佳義大利電影」,增設了「聖馬克銀獅獎」,顯示了威尼斯電影節國際化和藝術化的雄心。

定位

威尼斯最大特點是獨立自主的原則和冒險精神,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評判標准為「藝術性」。戛納電影節兼顧影片的商業性、藝術性,而柏林電影節注重意識形態。

趨勢

進入上世紀90年代,由於電影製作主導思想的變化和世界電影商業化趨勢愈見明顯,威尼斯電影節的質量有所下降,被商業化運作的戛納電影節超越。

2. 第79屆威尼斯電影節發布海報,海報的含義是怎樣的

電影其實很多人都非常期待的一個東西,因為在一定程度上它就是一些人生活的寫照,所以說它就是將我們生活換一個角度記錄了下來,並且給無數人都帶了不同的感受。而且它確實能夠給我們帶來一定的指導方向,這是很多人都非常看重電影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而且第79屆威尼斯電影節發布了官方海報,這個消息公布之後引起了無數網友的熱議。有人可能也會產生疑問,這個海報的含義到底是什麼呢?小編和大家說一說。

總而言之,這個電影海報確實獲得了很多人很高的評價,因為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對希望的嚮往。同時也象徵電影的製作,所以說讓無數人都看到了新的希望。以上就是小編說法,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3. 什麼是威尼斯電影節

威尼斯電影節又被稱為「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誕生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

首屆威尼斯電影節於1932年8月6日至21日舉辦,屬於威尼斯雙年展的一部分。1895年由一群威尼斯當地知識分子創辦的威尼斯雙年展起初並沒有電影環節。

雙年展從1930年開始,先後引入了「音樂」「電影」「戲劇」「建築」和「舞蹈」。由此可見,威尼斯電影節是威尼斯雙年展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藝術領域最新發展趨勢後來引入的內容。可以說,威尼斯電影節的誕生就是創新的產物。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每年8月末至9月初在義大利威尼斯麗都島舉辦。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分為「主競賽」、「地平線」、「未來之獅」、「VR競賽」、「非競賽展映」、「國際影評人周」、「威尼斯日」等單元。在電影黃金年代(20世紀30年代—60年代),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諸多世界電影大師的搖籃。

(3)威尼斯電影節專題擴展閱讀

不同時期的威尼斯電影節

威尼斯電影節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威尼斯電影節不斷受到來自法西斯政府的壓力,草草舉辦的幾屆電影節參展影片幾乎全部為義大利和德國的電影,政治傾向不言而喻,且一度將獎項命名為「墨索里尼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法西斯政權的倒台,威尼斯電影節逐漸回歸到電影藝術的本質上來,取消「墨索里尼杯」,並於1949年首次用威尼斯的標志「聖馬可金獅」命名最高獎項。

盡管後來在不同歷史時期,威尼斯電影節仍曾遭遇各種挫折,但始終力圖保持自己的獨特傳統:聚焦於各國電影領域的優秀實驗者和開拓者,鼓勵採用新的藝術手法、技術手段和創作技巧拍攝形式新穎、獨具一格的影片。這些影片或許並不完美,但只要有所創新,都能夠被電影節所接納。

4.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基本介紹

義大利語:Mostra Internazionale d'Arte Cinematografica di Venezia
其他名稱: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時間:1932年
主辦單位:威尼斯藝術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20世紀60年代末,威尼斯電影節再遭波折,政治因素導致原有的影片評獎制度被廢除,改為觀摩放映的方式,直至1980年才恢復評獎。盡管如此,在此期間每年世界各國仍有很多優秀作品參展。
威尼斯電影節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它聚焦於各國的電影實驗者,鼓勵他們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創新,就能夠被電影節所接納。該電影節的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號,而評判標准很純粹:藝術性。在六七十年代,威尼斯電影節發掘了一大批新興的歐洲電影人。盡管它所選擇的電影未必是該導演最好的一部作品,但卻時時刻刻地在引領歐洲藝術電影的發展潮流。
威尼斯電影節是威尼斯雙年展的組成部分。

5. 威尼斯電影節按期舉行,你看過哪些威尼斯電影

喜歡看電影的影迷們應該都有所了解,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是世界上歷史非常久遠的一種古老節日,最高的榮譽獎項就是眾所周知的“金獅獎”,隨著每年好片不斷,金獅獎每年也只能頒發一次。威尼斯電影節的主要目的就是秉承著影視藝術和水平來作為評判的標准,所以由此誕生的電影堪稱完美,像是《一個都不能少》、《斷背山》、《小丑》是我看過的威尼斯電影。下面就圍繞著三部作品來做個介紹吧。

一、《一個都不能少》

《一個都不能少》是由國內著名導演張藝謀指導,魏敏芝等人主演的一部農村教育電影,故事圍繞張家口赤城縣的一個偏僻山區的學校,講述原本的老師家母重病許回家照顧,並拜託一位13歲的姑娘作為代課老師,並囑咐回來之後學生“一個也不能少”便匆匆離去,由此從小女孩作為代課老師的視角展開的一系列故事。這部電影在1999年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上映,並獲得了“金獅獎”最佳影片等眾多獎項。

以上就是關於本期話題的全部內容了,不知各位對此還有哪些補充呢?歡迎在下方評論里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討論吧。

6. 第6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相關介紹

關於威尼斯電影節新主席的猜測終於可以告一段落了。中國人的老朋友、威尼斯電影節前主席馬可·穆勒先生已正式退出威尼斯電影節,結束了其長達八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主席工作,接任他的將是另一位義大利人,威尼斯電影節前主席阿爾伯托·巴巴拉 。
自從2004年馬可·穆勒從瑞士人莫里茨·德·哈登手中接任之後,這個老牌電影節開始逐漸復甦。尤其是他對華語電影的青睞,威尼斯電影節一度成為華語電影的福地,包括他在任期間有三部華人導演作品獲得金獅獎(《斷背山》《色戒》《三峽好人》)。關於他離任之後的去向問題也成為媒體猜測的焦點,有報道認為他或者會加盟年輕的羅馬電影節擔任主席,如果他真能入主羅馬,也許會在義大利掀起一場兩大電影節大戰的好戲。新主席阿爾伯托·巴巴拉1950年出生,1977年至1989年期間曾擔任義大利友誼電影協會主席,並創立了自己的影評雜志。1982年,他獲選成為國際青年電影節(都靈電影節的前身)的秘書長,並於1989年擔任主席。1998年12月到2002年4月期間,他曾是威尼斯電影節的主席,離任之後他一直是義大利國家電影博物館館長。
第6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將於2012年8月29日至9月8日期間舉行。

7. 電影製作人有獎項嗎像奧斯卡、戛納什麼的

電影製作人是有獎項的,電影獎項除了演員就是電影製作人了(也許我們對電影製作人理解不同)。像最佳剪輯,最佳配樂,最佳化妝,最佳美指之類的。

電影節及獎項:

一、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金像獎,正式名稱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s,簡稱學院獎),世界著名電影獎項。當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設立於1927年。該獎是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旨在鼓勵優秀電影的創作與發展的獎項,半個多世紀來一直享有盛譽。

主要獎項: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其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此外還頒發一些特別榮譽獎。

我國獲此獎提名的有: 《大紅燈籠高高掛》、《英雄》、《霸王別姬》、《飲食男女》等。

我國獲獎的作品有:《卧虎藏龍》獲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電影藝人們把獲得奧斯卡獎作為莫大的榮譽,從同行那裡獲得的最高贊美,是他們事業的終極目標。正如索菲亞·羅蘭曾說:「在我演出《母女情》之前,我是一個戲子;在那之後,我成了一名女演員。不管是好是壞,獲奧斯卡獎已經成為選擇電影題材的一項重要動力,標准就是那些電影具有『奧斯卡潛質 」。

二、柏林國際電影節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

到了21世紀初,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我國的獲獎作品有:《白日焰火》、《推拿》、《無人區》、《白鹿原》、《梅蘭芳》、《圖雅的婚事》等。

三、戛納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

獎項分為"金棕櫚獎"、"評委會特別獎",第一個獎屬於大獎,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獎,如:"最佳導演獎"、"最佳演技獎"、"國際青年批評家獎"等不一。

我國獲獎電影眾多,獲得大獎的主要是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金棕櫚獎)和張藝謀《活著》(評委會大獎)、《鬼子來了》(評委會大獎)等。

四、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每年8月至9月間於義大利威尼斯利多島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它與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及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世界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是金獅獎。威尼斯電影節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即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在電影黃金年代(30年代—60年代),威尼斯電影節是諸多電影大師的搖籃。

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我國的獲獎作品有:《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斷背山》、《色戒》、《赤壁》等。

五、歐洲電影獎

1988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第一次頒發歐洲奧斯卡——歐洲電影獎。該獎的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意在喚醒全球觀眾對歐洲藝術人文電影的信心及支持。歐洲電影獎雖然不如戛納電影節、柏林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名噪一時,但其評選具有專業深度和藝術權威。

六、英國電影學院獎

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1947年,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獎,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設有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獎、最佳專題片獎、聯合國獎最佳英國女演員、最佳英國男演員、最佳外國女演員、最佳外國男演員、最有前途的新人獎。

我國獲此獎提名的電影有:《點心》、《花樣年華》、《十面埋伏》、《功夫》、《色戒》等。

我國獲獎的作品有:《大紅燈籠高高掛》、《霸王別姬》、《活著》、《卧虎藏龍》等。

七、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

始於1985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是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 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

擴展質料:

如何看待電影的優劣:

1.需要分清楚的是,電影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著重場面特效的商業片,另一類是著重劇情的文藝片。但都是可以直接用最簡單明了的方法來鑒別的。

2.一部商業電影,你看完以後覺得觀感愉快,覺得很「爽」,那就是好電影;如果你看完以後覺得這部電影除了特效什麼都沒有,那頂多隻能算是及格電影;如果這部影片你看完以後覺得太尷尬,邏輯崩潰到你都沒有去注意特效了,那就是部爛片。

參考質料:網路-中國電影三大獎

8.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歷屆之最

獲得金獅獎最多的導演(兩次)路易·馬勒1980年《大西洋城》獲得第三十七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1987《孩子們,再見》獲得第四十四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成為威尼斯電影節史上第一位雙金獅導演。 張藝謀1992年憑借《秋菊打官司》獲得第四十九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1999年《一個都不能少》獲得第五十七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成為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史上第二位雙金獅導演。 李安2005年《斷背山》獲得第六十二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2007年《色戒》獲得第六十四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成為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史上第三位雙金獅導演。 獲得金獅獎的女導演(4人)瑪格雷特·馮·特洛塔1981年第37屆憑《德國姐妹》獲得最佳影片金獅獎,成為歷史上第一位獲得金獅獎的女導演。阿涅斯·瓦爾達1985年第42屆憑《流浪女》獲得最佳影片金獅獎,成為歷史上第二位獲得金獅獎的女導演。米拉·奈爾印度女導演米拉·奈爾於2001年第58屆憑《季風婚宴》獲得最佳影片金獅獎,成為歷史上第三位獲得金獅獎的女導演。 索菲婭·科波拉2010年第67屆由索菲婭·科波拉執導的電影《在某處》獲得最佳影片金獅獎,成為歷史上第四位獲得金獅獎的女導演。 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的女導演西麗·娜沙特2009年第66屆伊朗裔美國女導演西麗·娜沙特憑《沒有男人的女人》獲得最佳導演銀獅獎。 獲得影後桂冠最多的女演員(三人)雪莉·麥克琳
伊莎貝爾·於佩爾 能夠登上兩次威尼斯電影節影後桂冠,對於全世界的女演員來說並不容易,尤其是相對於比較「本土」的奧斯卡來說,很少有明星能像凱瑟琳·赫本四次登上奧斯卡的影後寶座,在威尼斯電影節截至2014年上,只有雪莉·麥克琳和伊莎貝爾·於佩爾由此殊榮,比較有趣的是,她們兩人都同時在1988年第45屆威尼斯電影節上榮獲了影後的稱號。她們分別因在《蘇薩茨卡夫人》和《女人韻事》中的出色表現獲此殊榮。另外,在1960年第25屆的威尼斯電影節上,有雪莉·麥克琳憑借《桃色公寓》一片首獲影後桂冠,而伊莎貝爾·於佩爾則是在1995年第52屆威尼斯電影節上,憑借《儀式》再次登上影後寶座。瓦萊莉·高利諾先後於1986年第43屆憑《愛情故事》、2015年第72屆《為你著想》兩度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獲得影帝桂冠最多的男演員(四人)讓·迦本先後於1951年第16屆《黑夜是我的王國》、1954年第19屆《金錢不要碰》兩度獲得最佳男演員獎三船敏郎先後於1961年第26屆《用心棒》、1965年第30屆《紅鬍子》兩度獲得最佳男演員獎西恩·潘先後於1998年第55屆《浮世男女》、2003年第60屆21克》兩度獲得最佳男演員獎哈維爾·巴登先後於2000年第57屆《夜幕降臨前》、2004年第61屆《深海長眠》兩度獲得最佳男演員獎史上最年輕的影帝/影後夏雨中國大陸男演員夏雨於1994年第51屆憑《陽光燦爛的日子》獲得最佳男主角,獲獎時不滿18歲,從而成為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歷屆上最年輕的影帝。 維克托埃爾·基維索爾於1996年第53屆憑《悲憐上帝的小女兒》中「波娜特」一角獲得最佳女演員獎,出生於1991年的她得獎時才4歲,從而成為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最年輕的影後,同時更是世界影史上最年輕的影後。最年輕的終身成就金獅獎蒂姆·伯頓在第64屆電影節上美國導演蒂姆·伯頓被授予了終身成就獎,而當年僅有49歲的伯頓也理所應當的成為了歷屆威尼斯電影節上最年輕的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第一部獲得金獅獎的紀錄片羅馬環城高速2013年第70屆威尼斯影展由地主國義大利成最大贏家,《羅馬環城高速》又名《一條大路通羅馬》成首度獲金獅獎的紀錄片,也是義大利相隔15年重奪最高榮譽,該作品導演吉安弗蘭科·羅西的另一部作品《海上火焰》(又名《蘭佩杜薩紀事》)於2016年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熊獎,這也是柏林電影節史上首次紀錄片奪得金熊獎。 參展中國影片最多的一屆2005年第62屆2005年的第62屆威尼斯電影節可以說是一場中國盛宴,那屆電影節參賽和參展的中國影片達20多部,為歷屆電影節之最。李安更是憑借《斷背山》一舉奪得金獅獎。在這屆電影節上,主辦方特別設有一個亞洲電影歷史回顧單元,包括中國、日本的電影回顧。而中國的影片部分,主要是回顧中國1934年至1990年拍攝的影片,包括中國的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芙蓉鎮》、《大路》、《三毛流浪記》、《馬路天使》等十幾部這一時期的經典影片。另外,電影節開幕式放映中國導演徐克執導的《七劍》,而閉幕式壓軸的則是香港導演陳可辛的作品《如果·愛》。而關錦鵬的《長恨歌》和李安導演的《斷臂山》也都入圍了62屆電影節的競賽單元;中國女導演李玉執導的《紅顏》以及寧瀛的新片《無窮動》也入圍本屆電影節地平線單元。

9.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介紹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每年8月至9月間於義大利威尼斯利多島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它與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及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世界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是金獅獎。威尼斯電影節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即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在電影黃金年代(30年代—60年代),威尼斯電影節是諸多電影大師的搖籃。

10. 戛納,柏林,威尼斯三大電影節有何不同

戛納,柏林,威尼斯三大電影節的藝術標准不同。

戛納:只定義什麼不是藝術片。

旨在展示電影作為藝術促進角色的戛納,被譽為天才電影集合地,卻沒有給藝術電影下過明確的文字說明,「戛納標准」被很多影迷認為是「挑戰傳統」。

戛納評委會主席曾表示,戛納的標准完全獨立自主,但是除了競賽單元之外,電影必須注重市場方向,負責渠道的電視台,或者承擔資金的贊助商,都是戛納服務的對象。對於電影本身,戛納「金棕櫚」盡量寬容,但是反對學院模式化和通俗化。

威尼斯:藝術在於嚴肅和創新。

威尼斯有自己獨特的傳統,聚焦於各國的電影實驗者,鼓勵他們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創新,就能夠被電影節所接納。

威尼斯的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號,而評判標准很純粹:藝術性。在1970年代,威尼斯電影節發掘了一大批新興的歐洲電影人。

柏林:藝術要甘於做「冷門」。

柏林電影節的最大傳統,是集納世界各地電影人的立場闡述,從新聞快餐中,發掘客觀公正、深入報道熱點的影像資料。

有影評人認為,入圍柏林的影片,一般都有鮮明的觀點,「力圖貼近真實生活和揭露假象,訴說傷痛,總結經驗並提煉歷史意義和社會意義」。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戛納、威尼斯、柏林三大國際電影節的藝術標准

閱讀全文

與威尼斯電影節專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童子護寶電影大全 瀏覽:281
大咖電影6 瀏覽:705
電影極度恐慌第二個結局 瀏覽:293
電影演員周麗娜說去香港了 瀏覽:58
專業粵語經典電影 瀏覽:820
法國電影的士 瀏覽:183
鹹蛋超人完整電影 瀏覽:523
兩個人看同一部電影的軟體 瀏覽:572
影院app電影大全下載 瀏覽:9
成龍電影龍卷風 瀏覽:693
十二生肖2電影完整版在線觀看視頻 瀏覽:524
22公里電影的下一部是什麼名字 瀏覽:655
守信電影觀後感 瀏覽:246
電影院里被強滑進去 瀏覽:10
觀看電影大魚有感英語 瀏覽:303
梅婷演過的第一部電影 瀏覽:242
大鵬最新電影吉祥如意 瀏覽:339
電影愛情課本免費觀看 瀏覽:296
奪寶奇兵5電影高清免費完整版觀看 瀏覽:184
莫西干電影完整版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