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丘吉爾電影和至暗時刻兩部電影哪個先拍
《至暗時刻》先拍。
先後看了《至暗時刻》和《敦刻爾克》。可以這樣說,有電影《至暗時刻》的故事然後才有《敦刻爾克》的發生。兩個電影的故事是有銜接的。
《敦刻爾克撤退》和《丘吉爾的領導》有著直接關系。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至暗時刻的背景是這樣,丘吉爾在臨危受命之下,接管英國首相,取締保守派張伯倫不戰斗爭取和平的主張,在張伯倫被迫下任,內閣以及皇室都不看好他的情況下,他主張永不向德國低頭,拒絕和平協議,提出用四千人換三萬人的性命,也就是敦克爾刻的撤退(最開始的目標是三萬熱,最後拯救了三十三萬士兵性命的奇跡)。
叫《至暗時刻》。
《至暗時刻》(Darkest Hour)是由喬·賴特執導,加里·奧德曼、莉莉·詹姆斯、本·門德爾森、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等主演的傳記歷史片。於2017年12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講述二戰時面臨來自內部的偏見與外部的法西斯戰爭,溫斯頓·丘吉爾抵住壓力,帶領英國人民奮起反抗,贏得敦刻爾克戰役的勝利,度過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的故事。
影片評價
《至暗時刻》傳遞出為了獨立和自由,絕不向強權妥協,絕不同獨裁者議和的價值觀是令人動容的。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誰都無法預測戰爭結局。即便溫斯頓·丘吉爾,也無權拿人民的生命去做軍事決策的龐大賭注。
所以溫斯頓·丘吉爾的演講,一方面是堅決、勇敢、激動人心的,另一方面,背後也潛藏了一份寧可玉碎不為瓦全的悲壯感,該片中溫斯頓·丘吉爾顯露的某些行為往往包含著難為外人道的矛盾。
《至暗時刻》是對每一個重大歷史時刻及重大選擇所涉及的責任與勇氣的隱喻。該片最後以一段丘吉爾的話為結尾:沒有最終的成功,也沒有致命的失敗,最重要的是繼續前進的勇氣
『叄』 推薦一部你覺得好看的二戰電影
好看的二戰電影推薦:
1、血戰鋼鋸嶺
這是一部關於丘吉爾的傳記歷史片,講述二戰時不僅要面對德國納粹勢力的入侵,還要面對一群毫無准備的人民群眾,和一個懷疑自己的國王,溫斯頓·丘吉爾抵住壓力,在英國國會下議院發表演講,鼓舞了英國以及同盟國的無數民眾,最終贏得敦刻爾克戰役的勝利。
帶領英國走出了危機。從國家意志到平民故事,價值傳導被觀眾更容易接受。這部搭配《國王的演講》,諾蘭導演的《敦刻爾克》組成豪華套餐,時間線無縫銜接。
『肆』 哪位朋友能推薦一部關於丘吉爾的電影
《丘吉爾的秘密》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ywVK2uFgtmse8c_g5xpeew
1953年的夏天,晚年丘吉爾遭受了一次危及生命的中風。黨中覬覦首相之位的人蠢蠢欲動,他的家人也望其退位安享晚年。而丘吉爾本人,仍然希望自己以首相身份參加國際會議,為世界和平作出最後一次努力。
『伍』 如何評價電影《至暗時刻》
垃圾電影。真實的英國就是垃圾而已
『陸』 電影《至暗時刻》主要講了什麼
這幾天,一部關於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的電影正在院線上映——《至暗時刻》(Darkest Hour)。影片由2005年版《傲慢與偏見》、《贖罪》的導演喬·賴特(Joe Wright)執導,飾演丘吉爾的是加里·奧德曼(Gary Oldman)。(歪樓:就是《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的腐敗警察和大家都愛的影版小天狼星啊!)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西歐的命運懸於新任命的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他必須在與希特勒談判和克服萬難與之對抗中作出選擇。
『柒』 介紹一下《邱吉爾之島》這部電影
《邱吉爾之島》開放分類: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戰爭
《邱吉爾之島》被譽為第十四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歷史學家和傳記作家們則從自己的角度來認識這部電影的獨特價值,認為它對於理解青年丘吉爾的內心世界是不可多得的、極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邱吉爾之島》 - 影片介紹
《邱吉爾之島》 主要介紹的是 《邱吉爾之島》 在20世紀,丘吉爾幾度成為眾目仰視、叱吒一時的風雲人物,並在20世紀的世界歷史重大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留下了屬於他個人的鮮明印記。丘吉爾的一生始終抱著這樣一種信念,即傑出人物和英雄創造歷史。
《邱吉爾之島》 - 電影評價
《邱吉爾之島》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帶領英國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偉大勝利的民族英雄,是與斯大林、羅斯福並立的「三巨頭」之一,是矗立於世界史冊上的一代偉人。
《邱吉爾之島》 丘吉爾未上過大學,他的淵博知識和多方面才能是經過刻苦自學得來的。他年輕時駐軍於印度南部的班加羅爾,在那裡有半年多的時間里他「每天閱讀四小時或五小時的歷史和哲學著作」。自那以後,丘吉爾從柏拉圖、吉本、麥考利、叔本華、萊基、馬爾薩斯、達爾文等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歷史學家和生物學家的著作中吸取了豐富的思想營養。這使他的思想更加深刻,人生信念更加堅定,也使他成長為「我們生活的時代里最傑出和多才多藝的人」。
丘吉爾的頭上戴有許多流光溢彩的桂冠,他是著作等身的作家、辯才無礙的演說家、經邦治國的政治家、戰爭中的傳奇英雄。他一生中寫出了26部共45卷(本)專著,幾乎每部著作出版後都在英國和世界上引起轟動,獲得如潮好評,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在世界各國廣為發行,以致《星期日泰晤士報》曾斷言:「20世紀很少有人比丘吉爾拿的稿費還多。」1953年,他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他在一生中多次經歷的議員競選中,在議會的辯論中,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要時刻,發表了許多富於技巧而且打動人心的演講,給人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瑞典文學院在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中說:「丘吉爾成熟的演說,目的敏捷准確,內容壯觀動人。猶如一股鑄造歷史環節的力。……丘吉爾在自由和人性尊重的關鍵時刻的滔滔不絕的演說,卻另有一番動人心魄的魔力。也許他自己正是以這偉大的演說,建立了永垂不朽的豐碑。」S·席瓦茲院士在頒獎詞中還說,「丘吉爾在政治上和文學上的成就如此之大,……此前從未有過一位領袖人物能兩樣兼備而且如此傑出。」
的確,為丘吉爾樹立了永垂不朽的豐碑的不僅是他的作品和演講,而且是他作為一個政治家和反法西斯鬥士的光輝業績。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當選為議員,曾多次在內閣中擔任要職。他經歷了許多次政治上的升沉起伏,每次都以不屈不撓的努力,從不畏懼的鬥志戰勝艱難險阻而達到自己的目的,最終登上了光輝的頂峰,在英國處於歷史危機的嚴峻關頭,成為眾望所歸的政治領袖。連他政治上的對手也說:「丘吉爾是大家一致認為永遠不能成為首相的人,可是他同樣也是在這危急關頭獲得大家一致歡迎,認為是唯一可能出任領袖的人。」「人們不能不喜歡他,他的才能與朝氣是無與倫比的。」
在通向勝利的漫長歲月里,丘吉爾在其演講中多次發出戰斗到底的誓言,表達了英國人民的心聲。他說:「我們將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讓步,全國人民已立誓要負起這一任務:在歐洲掃清納粹的毒害,把世界從新的黑暗時代中拯救出來。……我們想奪取的是希特勒和希特勒主義的生命和靈魂。僅此而已,別無其他,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丘吉爾在世人心目中已成為英國人民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的集中象徵。《星期日泰晤士報》評論說:「今天,溫斯頓·丘吉爾不僅是英國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們的堅強領袖。不僅英國人,整個自由世界都對他無比信任。」
丘吉爾是有名的頑固反共人物。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鍵時刻,在處理對蘇關系問題上,他以一個傑出政治家的巨大勇氣和高度靈活性,從英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完成了英國政治和他本人政治生涯中的重大歷史性轉折,毫不猶豫地與蘇聯結為盟國,使不同意識形態下的反法西斯力量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結成了統一戰線,從而保證了贏得戰爭的最後勝利。斯大林稱贊丘吉爾是「百年才出現一個的人物」。
此外,丘吉爾還可以稱之為預言家、發明家、戰略家、外交家。他早在三十年代對未來戰爭中的一些重大技術發展所作的預見後來都變成了現實;他以超乎尋常的驚人敏感和極大的勇氣,冒著和平主義浪潮的巨大壓力和「在政治上幾乎有被消滅的危險」,一天也不放棄向國人發出預言式的戰爭警告,使英國人作好了戰爭來臨的精神准備。他在用雷達偵察來襲敵機的方法正式使用前4年就提出對此問題的研究。他因動用海軍經費改進和大量建造「陸地行舟」,使輪式裝甲汽車演變成為威力巨大的現代坦克而被尊為「坦克之父」。他主持制定了「二戰」中的許多戰略計劃。他親自著意培育了在當時乃至後來左右世界政治格局的英美關系。總之,丘吉爾是一位人生內涵極為豐富的傳奇人物。本書在較系統、全面地介紹了丘吉爾一生主要事跡的同時,還力圖透過歷史的表象,對人們囿於政治或黨派的偏見而對其產生的誤解加以辨析,以便讀者對這位曾為人類從法西斯惡夢中掙脫出來作過特殊貢獻的一代英國名相,能夠從本質上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歷史學家和傳記作家們則從自己的角度來認識這本書的獨特價值,認為它對於理解青年丘吉爾的內心世界是不可多得的、極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捌』 至暗時刻觀後感
在大一第一學期時我看了當年豆瓣上評分最高外語電影榜單上排No。6的《至暗時刻》,整部電影帶給我很大的震撼,所以想推薦給大家。
這部電影講述二戰時期丘吉爾臨危受命出任英國首相期間面臨這最重要的抉擇:是和納粹簽訂協議作出妥協,還是團結人民奮起反抗?
這里我想說說最主要的兩個角色及其扮演者:
丘吉爾扮演者:
加里·奧德曼(GaryOldman)
丘吉爾私人打字員扮演者:
莉莉·詹姆斯(LilyJames)
Gary大神單憑這部電影就獲得2017年美國棕櫚泉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第75屆金球獎劇情類電影最佳男主角還有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跪地膜拜)
Lily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英國女演員,因為她的外貌很具有英倫風,極具辨識度,同時她還是電影《灰姑娘》和《極盜車神》的女主角。
看完這部電影,我被丘吉爾的智慧和魄力所折服。他臨危受命,在嚴峻的戰爭形勢下果斷地領導大英帝國的子民對抗外敵守衛家園。影片的節奏、色調和BGM的'協調配合給人一種緊迫感,讓觀影者也深切地感受到丘吉爾當時做抉擇的艱難處境,看到最後又被他的決心和勇氣打動,從而給觀眾留下了不一樣的體驗。
同時,我十分佩服主演GaryOldman」整容」般的演技,為了飾演丘吉爾這個身材肥胖並帶有口音的英國人,他要用到特效化妝,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大神的發揮。Oldman是一個在表演上的完美主義者,在飾演丘吉爾時,他把外貌、聲音、走路姿勢、還有叼著煙斗的小動作都近乎完美地還原出來。
在影片中,給我留下影響深刻的有以下幾個片段:(1)剛上任時丘吉爾去見國王喬治六世;這個片段有幽默成分,尤其體現在丘吉爾向喬治六世進行吻手禮後,喬治六世把手伸到衣服後面擦乾凈,把嫌棄的內心獨白用細節表現出來,實在讓人忍俊不禁;(2)丘吉爾喜歡反手比「V」的手勢,他的打字員告把「V」的另一層粗俗的含義告知他時,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像個孩子一樣笑出來,笑個不停。這時候,我看到了丘吉爾的另一面活了,人物形象瞬間立體呈現在我面前。
(3)丘吉爾在上班途中「出逃」,獨自乘坐倫敦地鐵上班,他在地鐵里問普通民眾,「要是納粹來了,我們要和他們和平協定嗎?」這時候,丘吉爾親民的一面出現了,他想聽聽組成這個國家的人們的想法。而民眾們紛紛表示不贊同,堅定地說要抗爭到底。於是他從群眾中獲取到力量。他不再猶豫不決,因為他聽到了大英子民內心的真實想法,沒有人願意退縮,沒有人願意把家園拱手相讓。這一段實在令人感動。(4)丘吉爾作戰前演講。我覺得這是全片的高潮,也是我最喜歡的一part,場面氣氛配音加上人物的表演把全片推向了高潮,把丘吉爾那番振奮人心的演講以藝術化呈現,使觀眾猶如身臨其境,內心情緒也隨著情節發展而波動。我在觀看這一幕的時候,激動地留下了淚水,忍不住為丘吉爾這個偉大的人物和加里·奧德曼這個偉大的演員而鼓掌。
以上是我觀看《至暗時刻》這部電影的感受。個人建議可以和電影《敦克爾克》(同年豆瓣評分最高外語電影No。7)一並觀看,更能了解和體會那段有關二戰的歷史和丘吉爾這個非凡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