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綠皮書》有哪些讓你感動的地方
《綠皮書》這部電影拿下了今年的奧斯卡獎,我認為這絕對是實至名歸。這部電影用一種十分老套的拍攝手法和風格,去講述了一個以前的故事,雖然手法復古但是技術卻十分先進,這也給這部電影加分不少。這部電影可以說在情節上非常感人,它用一種特殊的方式,講述了在美國那個還有嚴重種族歧視的年代發生的故事,一個下流社會的白人和一個上流社會的黑人藝術家,兩個人碰撞出友誼的火花,克服重重艱難最終接受和欣賞彼此的劇情,令我幾次淚濕眼眶。
電影結尾那一幕著實感動到了我。托尼和唐經歷了一場危險卻又難以忘懷的巡演旅程,最終他們相互認可也相互救贖,他們的友誼跨越了種族的溝壑,令我熱淚盈眶,《綠皮書》絕對可以說是感人至深的一部絕好電影。
B. 如何評價《綠皮書》這部影片
如何評價《綠皮書》這部影片?
《綠皮書》是一部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
志同道合的人很容易成為朋友,而截然不同的人要結下不朽的友誼,非要靠一個難得的機緣,讓他們發現彼此身上的閃光點,互相付出和支持。 這部影片的溫暖,就在於它給我們展示了這種極其珍貴的友誼。人這種社會動物,其實無時無刻不需要他人的肯定和贊許,才能感覺自己存在的意義。 能有一盞溫暖的燈照亮和陪伴人生坎坷不平的路,也就足夠了。
C. 電影《綠皮書》好看嗎
很好看!
這部電影確實既有生活現實,也有人生哲理。或者說是在演繹生活現實的同時告訴大家人生哲理。而這些哲理是否都很難懂,讓我們這些平民難以參透尼?其實也不是那麼難,因為主人翁都是很直白地把道理說出來(而且還在他設定的情節中)。
這個故事由兩個主人翁的合作開始,而這個故事也是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可能因為有真人真事改編的,所以更貼近現實,更能表達出那種哲理。就好像阿甘正傳和肖申克的救贖一樣都是真人真事改編的。
在最後一場演出的時候,由於對方堅持不讓音樂家在餐廳就餐,音樂家毅然離去了。而後來白人草根要趕回去和家人過平安夜的時候太累了,黑人音樂家卻當了一回司機,把白人草根送回家。後來黑人音樂家去白人草根做客的時候,卻受到了很好的待遇,因為白人草根一家很感激黑人音樂家對白人草根的教導。
別人對你好,你感恩是很正常的,別人沒有欺負你,為何歧視別人。眾生皆平等,讓歧視更少一些,互相感恩,生活更美好。最後致各位直男,發給女生的微信可以參考一下黑人音樂家的措辭。
D. 《綠皮書》獲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劇情為什麼深受觀眾喜歡
托尼說,我很清楚我是誰。我是一輩子都住在布朗克斯區的人,和我母親父親兄弟,現在還有我老婆孩子。就這樣,我就是這樣的人。我才是那個急吼吼的人。每天要去賺飯錢。你,大人物先生,你住在城堡的頂部,周遊世界為富人演出音樂會,我住在街上,你坐在寶座上。所以,是的,我的世界比你的黑得多。
唐下車站在雨里說,是的,我住在城堡里。托尼,一個人。有錢的白人付錢讓我彈鋼琴,因為這使他們感到有教養,但我一離開那個舞台,我不過又是一個黑鬼,這才是他們的文化所在。我獨自忍受這種煎熬,因為我不被自己的人所接受,因為我和他們不一樣。所以如果我不夠黑,如果我不夠白,如果我不夠男人,那就告訴我,托尼,我是誰。
E. 《綠皮書》的影評是什麼
《綠皮書》根據60年代的一本旅行雜志獲得的創作靈感,當時是一個充斥嚴重的種族歧視的年代,這本旅行雜志上標注了各個城市中允許給黑人進入的旅店和餐館,甚至還有「日落城鎮」在夜幕降臨時這些城鎮就不允許黑人進入;
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兩個截然不同的主人公機緣巧合下有了一場奇妙的旅行。兩個人在旅行中有過分歧爭吵,也有過歡笑感動;最後兩人在這次的旅行中都收獲了各自的友情,每個人都往前邁出了一步,這一步是收獲也是接納。
從兩個人在經歷重重考驗,到打開各自的心防,其中是潛移默化的滲透。我們看故事來講是兩個男人的故事,最後兩人成了好朋友;但是這個故事更是映射了當時的社會環境,這更是對當時社會上民族歧視問題有所好轉的一種暗示,民族主義的進步更是世界文明進步的標志。
(5)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綠皮書擴展閱讀:
《綠皮書》它能獲得多個獎項的原因就是基於它獨有的情懷,富有的精神;更是以小見大的典範。電影結尾在橘鳥酒館里一曲肖邦練習曲《冬風》給人極致的體驗。
《綠皮書》這部片子受到了極大的好評;這其中離不開演員的精心塑造,以及拍攝的節奏把握,急緩的情緒控制和良好的邏輯推進,綠皮書想表現的是一種精神,其中內在涵義的表達是受到各方好評重要因素。
F. 綠皮書觀後感100字
很棒的一部片子。看似雲淡風輕,實則暗潮洶涌。
整個故事給人的感覺是溫暖輕松的,但講的卻是種族歧視的問題。兩個完全不同的人,膚色,階層,生活環境,文化背景,甚至性取向(這是我看完電影看評論才明白過來的,可能國內上映刪剪了,只有一處在公共浴室一個場景提示過吧)從最初的格格不入,一路走來,到最後彼此真正的了解包容和自我救贖,建立深厚的友情。沒有很激烈的劇情,沒有沉重,黑暗,卻能在小細節中感受到現實的殘酷,但是編劇用小幽默溫和的化解了。敘事流暢,一氣呵成,幽默輕快,細節豐富飽滿。
故事設置了兩個沖突,一個是表面就可以看到的黑人和白人的種族歧視,還有一個是底層社會的義大利裔白人司機與高高在上的黑人博士藝術家。某種程度上這種相反的設定,起到了很好的戲劇沖突。還有很多小細節也是如此。不劇透了。
觀影體驗很舒服,笑點不斷,全程無尿點。還有一點,我是真的沒認出阿拉貢……
G. 為什麼那麼多人推薦《綠皮書》這部電影,它有哪些值得觀看的點
《綠皮書》值得反復觀看
關於綠皮書,看了很多次,最初看的那種感動現在已經沒那麼強烈了,以至於昨天又一次看的時候,很少被觸動,因為對情節瞭然於胸,縱使角色再偉大,都會因為少了初看時的驚喜而變成莫然一笑,或者,心裡像流水一樣平淡。故事是好故事,演員是好演員,電影是好電影。
他們的坦誠是這次轉變最直接的原因,托尼會在雪莉要求他使用化名的時候直接拒絕,會在不滿的時候向雪莉表達,雪莉則像個老師一樣,教了托尼許多他認可的處世哲學,以及寫信的技巧。如果雙方秉持一種老闆和員工的邊界感,無疑朋友是交不上的。坦誠,給對方走進內心的機會,而不是對偏見一以貫之。
H. 你感覺電影《綠皮書》怎麼樣
130分劇情不拖沓,它集合了人情冷暖種族歧視同性戀等話題,由唐和托尼從北至南再從南至北這一路的所見所感,人們的變化…讓我從一部喜劇中處處感受到了溫情。
I. 如何評價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
這是一部講述人間大愛的正能量影片,所以獲得奧斯卡獎項也是應該的。很多人沒事乾的時候都喜歡看電影,但是如果你要看綠皮書的話,建議找一個安靜的下午細細品味,這部電影講的不是我們眾所熟知的小人物奮斗,也不是反抗資本的壓榨,而是在講述自我的找尋和心靈的歸屬問題。
如果想在這部電影中看到拯救世界這樣的場面那就要大失所望了,這部電影的結局也是比較感傷的,由於他是黑人,所以被一個餐廳禁止進入,後來只能到另外一家餐廳談鋼琴。每個觀眾對於這部電影的感悟都不同,如果有興趣的話,還是要自己好好品味一下。
J. 電影綠皮書怎麼樣
《綠皮書》是關於美國60年代為背景的生動社會風情寫照。影片雖然談論的是過去的事,但點題的內容:「改變人們觀念需要的不僅是才華更是勇氣」,在當下任何地方都依然實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每個變革,每個制度上、觀念上的改變都是很多人不斷挑戰世俗,用實際行動去感化,去說服,慢慢才發生的。本片雖然是兩個人的一場公路之旅,但到了影片結尾,我們就會看到兩個男主角都在彼此的相處中被對方改變,是一部很溫馨又有人情味兒的作品。
影片是真人真事改編,且與很多種族相關電影不同的是,這次黑人成為了老闆,白人作為下屬,調換位置後,讓兩個角色的互動更加有趣。Viggo Mortensen出演的義大利裔白人Tony Lip ,是生活在紐約的工薪階層,是個文化程度低的粗人。為了賺錢,他成為了當時美國最知名的鋼琴藝術家Don Shirley(Mahershala Ali出演)的司機。而後者雖然是黑人,但作為藝術家,對品味和禮儀有著很高的追求,行為舉止都與受過高等教育的上層社會人士一樣,卻在美國南方不能被白人所接受。他既無法不被同族裔人接納,也無法融入白人上流社會,成為了穿著晚禮服卻只能住爛旅館,連白人餐廳都不能用的人。這樣的人物在那個時代下非常罕見,也因此很有典型意義。
這兩位一路在美國南部的遭遇讓人深深感嘆當年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兩人之間因階級、文化、教育程度的差異,也產生了很多有趣的互動。在車里吃肯德基那段真的非常有典型性。
司機也從一開始對黑人存在偏見,慢慢被這位藝術家的才華與風度所折服。藝術家原本也看不上司機各種言行舉止,但最終也被對方的真誠和善良感動,開始向對方敞開心扉。從某種程度上,這很像傳統愛情故事裡,不同階層的男女,在相處後居然互相吸引十分類似。兩個彼此看不起的人,慢慢學會接納對方,這個過程溫馨且令人感動。
最難得的是,影片十分全面地展示了美國不同族裔、不同階級人中各種形形色色的人物,形成了生動又寫實的社會風情畫,展示出人們的地位與所受到的尊重不應該只按照膚色來分,也不應該因受教育程度或貧富來被區別對待,每個族群里都有好人、壞人。
與此同時,這位黑人鋼琴家這趟南下之旅並非偶然,也不是被強迫,而是他主動要求的,因為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才華去說服別人,提高黑人的地位,就算這樣可能將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
其實如今,很多人都在為了改變保守派的觀點而努力著,像《黑豹》、《摘金奇緣》都為提高少數族裔電影人在好萊塢地位做出了貢獻,不斷涌現的女性為主題的電影,也是在為提高女性地位而努力,還有今年頒獎季眾多與同性戀有關的影片,這些影片背後的目的就是讓人們注意到一直被忽視的弱勢群體和他們的才華,讓人們知道他們也應該有機會獲得平等的關注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