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幾大電影節以及對應的電影獎項的名稱,解釋,由來
推薦你看看這個
現世界各大電影節
第一部分:名詞解釋
A級國際電影節: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共有11個,它們的舉辦國、名稱、創辦時間、開幕時間、最高獎項分別是(排名有先後之分)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
註:1.必須補充說明的是在世界各地,各種電影節數目繁多,不勝枚舉,但是從電影節的規模,參展電影的層次,參加電影節的演員陣容,只有以法國戛納電影節為首的這11大電影節能夠達到國際A級標准。2.電影大獎和電影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希望大家不要概念混淆,一般電影節都會設立相關的獎項,如:金棕櫚獎、金熊獎、金獅獎等。但除了評獎之外,電影節還會舉辦以交流為目的的其他相關活動,持續時間一般較長。而單純的電影大獎(更確切地說是區域性電影大獎)主要以評選為目的,多限於一定國家或地區的電影,以鼓勵本國電影發展,主要通過影展的形式舉行,如奧斯卡金像獎、歐洲電影獎等(也不排除一些由最初的區域電影大獎發展成後來的國際電影節的情況)。當然不管是電影節和電影大獎,它們的重頭戲都是最後的頒獎晚會。
==========華麗的分割線======================================
再看看這個
世界著名電影節及其獎項
一、國外知名的電影節及電影相關獎項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oscar.com/
當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院頒發。
獎項由來: 1927年5月,在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立的宴會上有人建議,為了推動電影藝術的發展,對有成就者應給予獎勵。與會者一致同意並由當時參加會議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師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畫了個草圖,後由剛從藝術學校畢業的青年藝術家喬治.斯坦利塑成銅像。這尊銅像是個手握長劍、站在一盤電影膠片上的男性人體塑像,高10.25寸,表面鍍金,所以叫金像獎。當時叫這個獎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年度獎,簡稱「學院獎」。
名稱由來: 1931年的一天,學院的新任圖書管理員瑪梅麗特.赫麗發現辦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奧斯卡。一個記者把她的話在第二天報導了。從此「奧斯卡」之名逐漸被人們運用,學院獎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奧斯卡獎的授予,採取宴會形式,以後改為發獎大會,後又在發獎大會上增加了文娛節目,自第一屆以來,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舉行一次。
歷史記錄: 1929年1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電影創作進行了評選,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飯店舉行了第一次授獎典禮,共頒發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製作的《翼》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影片;第一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是珍妮.蓋諾;第一位最佳男演員獎獲得者是埃米.詹寧斯,他於1950年在德國去世。
主要項目: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其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此外還頒發一些特別榮譽獎。每次競選都分兩個階段:提名和投票階段。投票由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的三千餘會員進行。他們從集體投票中選出最佳影片,然後分門別類按專業選舉最佳演員、導演、編劇、攝影等,表決揭曉後進行授獎儀式。由名演員作司儀,由前奧斯卡獎獲得者授獎。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europeanfilmacademy.org/
1988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第一次頒發歐洲奧斯卡---歐洲電影獎。該獎的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意在喚醒全球觀眾對歐洲藝術人文電影的信心及支持。原來歐洲電影獎總部一直設在德國柏林,進入90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1988年1996年德國電影導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導演IngmarBergman擔任擁有1000名成員的歐洲電影學術學院主席。最初的獎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藝術家Markus Lupertz設計,1997年原獎座被一位身著歐洲星長裙的長發美女取代,由英國設計家TheoFennell設計。很湊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國奧斯卡完全一樣,一對兒般配的驕傲冤家。
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bafta.org/
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1947年,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獎,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提名,獎項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獎類似。1959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1975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1947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獎。第2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3屆增設聯合國獎。第6屆增設最佳英國女演員、最佳英國男演員、最佳外國女演員、最佳外國男演員、最有前途的新人5項獎。以後幾乎每幾屆就有新的獎項產生。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回答的字數不能超過1萬字,剩下你自己去看這里吧http://ke..com/view/14509.htm
我的回答應該算滿意了吧
⑵ 奇幻冒險大電影有哪些
NO.1《西遊記》1986(豆瓣9.6分)
改編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可謂是家喻戶曉的經典影視劇了。
9.6的豆瓣評分在奇幻劇中當屬第一!雖然國外改編的版本數不勝數,但在我們看來,那都是瞎胡鬧,永遠無法媲美我們的86版《西遊記》。
NO.2《權力的游戲》系列(豆瓣最高9.6分)
改編自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講述了在虛構的維斯特洛大陸上,七國九大家族勾心鬥角爭奪鐵王座的故事。
NO.3《指環王》系列(豆瓣最高9.2分)
又名《魔戒》。該劇講述了黑暗魔君索倫在數千年前鑄造了一枚具有無上權力的至尊魔戒,後來這枚魔戒輾轉落到了天真無邪的男孩弗羅多的手裡,弗羅多抵禦住了魔戒的誘惑,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最終前往末日山脈銷毀了魔戒的故事。
NO.4《黑客帝國》系列(豆瓣最高9.2分)
身為網路黑客的尼奧發現,這個看似正常的現實世界,實際上是由一個名為「矩陣」的計算機人工智慧系統控制的。
他在一名神秘女郎的引導下見到了黑客組織的首領,三人走上了抗爭矩陣的征途。
NO.5《哈利波特》系列(豆瓣最高9.1分)
主要講述了哈利·波特在魔法學院霍格沃茨的學習生活和冒險故事。
⑶ 小新小新和名字解大電影一百集
第 1部 1993年 中文名:動感超人大戰泳裝魔王 / 日文名:アクション仮面VSハイグレ魔王 第 2部 1994年 中文名:布裡布里王國的寶藏 / 日文名:ブリブリ王國の秘寶 第 3部 1995年 中文名:雲黑齋的野心 / 日文名:雲黒斎の野望 第 4部 1996年 中。
⑷ 世界100部經典的電影有哪些
首先個人覺得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對覺得的電影排行榜;下面列舉下主流的排行:
1、《教父》
電影很像一個容器,它把人生的各種滋味都納入其中,帶給我們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然而,當你走進茫茫影海,又該如何去選擇呢?人生匆匆,在我們短暫的一生中,我們又怎樣去遍閱大師們的傑作呢?本書告訴你50部必知的電影經典,從這裡面你可以找到愛的真諦與情的歸宿,從這里你也可以找到那久違的回憶,在美好的回憶中品嘗經典!
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每個時代都會有一批在各個領域創作出驚世之作的偉人,他們所留下的一份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既沒有時空界限,也沒有地域之分,像星斗輝煌於當時,也像陽光燦爛於今天。
在人類歷史上,這是為數不多的一群人,但也是值得關注、值得崇拜、值得追隨的一批人。他們用真理的力量統治我們的頭腦,而不是用武力奴役我們。正是他們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他們所留下的傑作已成為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供我們一代一代分享下去。這些人,我們稱之為大師,這些偉大的作品,我們稱之為經典。
⑸ 世界最有名的十大電影有哪些
那就來看看最有名的10電影有哪些,看看跟你想的一樣嗎?
NO.1:《肖申克的救贖》,很難有一部電影能比《肖申克的救贖》能更好的詮釋夢想與救贖這兩個詞的關聯和真諦,電影予人帶來心理的震撼與洗滌從未如此的深刻,主角安迪與男二黑人瑞德主輔相成的兩條脈絡營造了一個關乎追夢自由和心靈救贖最好的故事,當看過電影,不禁感慨對比安迪的遭遇,我們生活中看似邁不過的坎又能算什麼,這是最有溫度的電影,生活其實本就一直有著夢想,哪怕失敗,只要能心擁夢想,便定能獲得希望的救贖。
NO.2:《控方證人》1957版,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最重要的在於其頑強的生命力。這部拍攝於1957年的法律題材電影,在後來不計其數類似題材故事影視作品的映襯之下,非但沒有絲毫褪色,反而顯得更加驚艷。我邊看片子邊想,這樣一個被後世多次重復的故事是怎樣被呈現得如此精彩的?昨晚剛看完此片的我目前還出於震驚狀態,對該問題尚難以解答,只能待今後重看時再慢慢消化了。
NO.3:《這個殺手不太冷》,殺手和警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群,本應代表正義與邪惡,但任何群體的人都會有不同的人性,殺手不冷血了,但警察卻變得邪惡了。劇中馬蒂爾達聰明伶俐卻又過早成熟,殺手英雄豪情萬丈的穿梭於槍林彈雨,還得掩蓋心中的柔情萬千,里昂的隱忍而深情,觸動人心,再加上經典的台詞和悲情的結局讓人不得不從心底記住了那個溫暖的殺手。
NO.4:《霸王別姬》,《倩女幽魂》里寧采臣的純情痴心,《縱橫四海》里阿占的風光英俊,《阿飛正傳》里負心漢的孤傲叛逆,《春光乍泄》里何寶榮的妖嬈不羈……因為入戲,所以淋漓。向華語巔峰之作《霸王別姬》及張國榮先生致敬。(沒有兩部刷子本人不敢評價這部電影
NO.5:《美麗人生》,在《美麗人生》這部電影里,感情能夠使人變得這樣勇敢,感情能夠使人變得這樣勇敢,感情能夠在淚水裡開出光華奪目的花朵,舉世無雙,耀眼的讓人不敢直視。感情,能夠讓我們,無畏無懼,放下所有。以全世界為證明,以愛之名,帶你私奔。電影前半部分的感情美到極致,令我為之心馳神往而後半部分的刻畫於我已不是感動,而是震撼,直擊人心的震撼。
NO.6:《阿甘正傳》,整部影片,從阿甘的敘述中開始直到完結,所有的語言都是簡單而生活化的。但卻感人肺腑,意義深遠。尤其可以從中看出並體會到阿甘母親的人生智慧。我敬佩阿甘,敬佩這樣的阿甘精神。阿甘的一生的確出現了許多奇跡,但這些奇跡沒有、也絕不可能會引導我去羨慕他。大概,我會的,只有去欣賞與阿甘在一起的那些歲月、生命和歷史,體味其中的苦與甜,甚至,期待著「跨越缺陷,完美人生」。
NO.7:《辛德勒的名單》,這部影片的黑白畫面給人一種歷史的滄桑感,營造出一種紀錄片似的真是氛圍。影片的主旨就是和平和救贖,它清楚的為觀眾展現了一個名叫辛德勒的德國軍火商人從一開始的貪圖一己私利到最後開始真正發自內心的想要救助每一個受到德國納粹迫害的猶太人這一轉變過程。
NO.8:《十二怒漢12》,《十二怒漢》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紐約青年被指控殺死自己的父親,法庭有確鑿的證據及目擊證人,毫無疑問地將被判處一級謀殺的死刑。在十二位陪審團最後定奪該青年是否應被處以極刑時,有十一名陪審員判定有罪,只有一位覺得事情可能另有別的原因,他堅持提出異議,憑耐心與機制的思考和判斷逐一說服其他陪審員改變原意,最終將這一宗幾乎已成定局的判決推翻。
NO.9:《燦爛人生》,影片雖然片長六小時,但一點也沒有讓我犯困,感覺從頭到尾洋溢著人類美好的情感,在各種沖突下交織在一塊。我難以忘記片中一刻Nicola一反常態的悲傷,因為有兩次在門邊,他沒有抓住改變命運的機會:一次是半夜他醒來發現情人Giulia收拾行李要走,他問為什麼,她只是一個勁地搖頭,他讓開,Giulia從此變成了恐怖極端左翼分子;另一次在新年前夜,他撞到Matteo提前離開,沒有挽留,結果成就讓我意想不到的悲劇。最後,我想說非常喜歡Matteo這個人物。他的壓抑、抵抗、激動,都這么理想。
NO.10:《盜夢空間》,因為第一次沒看懂,又看了第二次,對導演的腦洞無比佩服,故事情節環套一環,不給觀眾上廁所的時間,一開始不明白男主太太為什麼要自殺,後來才知道男主太太回到現實世界卻沒有意識到,以為自殺了就可以回到現實世界了,男主一直深深自責,便自己創造了一個老婆依然存活的夢境。片中不乏槍戰場面,驚險又刺激,片尾的陀螺和孩子的衣服變化暗示男主終於回到現實,很是燒腦。
⑹ 請問有沒有人知道世界十大著名電影是哪幾部知道的請把電影名字寫出來,先謝謝了!
世界電影史十佳影片
十佳劇情片:
1) 肖申克的救贖(刺激1995):男人必看的勵志影片。
2) 教父(1、2):經典黑幫片,有此作品,其他同類一概低頭。
3)美國往事:整個人生都在裡面。
4)天堂電影院:每個男人的童年回憶,太經典了。
5)無主之城:人家怎麼能拍出這么牛的電影!
6)活著:也許是中國目前最偉大的電影。
7) 阿甘正傳:教導所有的人要去寬容別人,傻就是福氣。
8) 勇敢的心:民族自尊的好教材,希望大家要愛中國。
9) 楚門的世界:探討人的價值和人性根本的奇思怪作。
10) 音樂之聲:音樂的力量、音樂的快樂!
11)辛德勒的名單:震撼人心的歷史、充滿感染力的攝影和傑出的演員。
十佳科幻片
1) 星球大戰系列:開創了一個電影神話。
2) 異次元駭客(第十三層):應該說它比黑客帝國的構思更精妙。
3) 超人:所有漫畫類科幻電影的代表。
4) 終結者(1、2):科幻電影經典中的經典。
5) 12猴子:如此引人深思的科幻電影真不多見。
6) 黑客帝國系列:引發了對現實和未來網路發展的思考,形成了一種黑客文化。
7) 移魂都市(黑暗城市):風格另類的科幻片,結尾出人意表。
8) 超時空接觸:比較嚴肅地探討外星文明問題的力作。
9) 千鈞一發:描寫未來社會人的基因問題的驚險影片,內容和主題俱佳。
10) 2001漫遊太空:經典作品,以嚴肅的科學性和預見性著稱。
十佳戰爭片:
1) 拯救大兵瑞恩:最真實反映戰爭和人性的超級巨作。
2) 獵殺紅色十月:節奏和人物拿捏准確的潛艇影片代表作。
3) 兵臨城下:從獨特的視角描寫二戰的巨片,演員表演到位。
4) 大逃殺:歸入戰爭片只因其太震撼、太殘酷。
5) 巴頓將軍:全景式展示戰爭的代表作,演員表演出色。
6) u-571:效果出眾的新型海戰片,拍得很有特點。
7) 全金屬外殼:庫布里克對戰爭的深刻反思,看過後使人對戰爭產生恐懼。
8) 星際艦隊:科幻性質的戰爭片,士兵的訓練和戰斗的描寫很有煽動性和爭議性。
9)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隨時看起來都心潮澎湃的好電影!
10) 野戰排:反思越戰的經典影片。
十佳動作片
1) 英雄本色(1):吳宇森代表作。
2) 真實的謊言:阿諾演的最溫情和幽默的電影。
3) 生死時速(1):充滿動感,耳目一新!
4) 虎膽龍威系列:呵呵他怎麼總是一身傷卻不死啊!!!
5) 勇闖奪命島(石破天驚):動作片顛峰作品!演員表演出色。
6) 刀鋒戰士(1、2):新式吸血鬼動作片,非常另類和華麗。
7) 神秘的黃玫瑰系列:呵呵因為看的時候年紀小,覺得比西部片還經典。
8) 復仇:也是羅馬尼亞的老電影,這部影片的槍戰讓人百看不厭。
9) 三步殺人曲系列:干凈利落的墨西哥風格槍戰電影。
10) 第一滴血(1):有內涵有力度有故事,是史泰龍為數不多的好片。
十佳恐怖片
1) 奪命狂呼系列:校園恐怖片的代表作,對年輕人的胃口。
2) 殺出個黎明:另類誇張的恐怖片,不嚇人,反而很搞笑和另類。
3) 活死人的黎明:活死人系列代表作,以惡心的僵屍著稱。
4) 驅魔人:畫面陰郁,聲效凄厲,晚上看真的噤若寒蟬!
5) 見鬼:港式恐怖片代表,有恐怖,也有情感。
6) 解剖(1、2):歐洲恐怖片的代表,內容奇怪前衛。
7) 壞品味:指環王導演的早期作品,恐怖而搞笑。
8) 異形系列:科幻類恐怖片經典,1、2、4都很精彩
9) 咒怨:日式恐怖的代表,極其邪惡!
10) 活跳屍:罕見的血腥的黑色幽默!
十佳喜劇片
1) 兩桿大煙槍:在英式幽默和一團亂麻中尋找答案的樂趣
2) 我為瑪麗狂:美國廁所文化的代表,低俗但好玩。
3) 反斗神鷹系列:美式無厘頭動作喜劇。
4) 大話西遊(1、2):經典!
5) 花田喜事:港式老喜劇片的代表,明星雲集。
6) 驚聲尖笑系列:以模仿糟改其他影片取樂的新型喜劇片。
7) 虎口脫險:歐式喜劇片經典作,百看不厭。
8) 金雞:近年少見的優秀香港電影,有很深的內涵。
9) 面具:金凱瑞的成名作。
10) 喜劇之王:周星弛最有內涵的電影。
十佳武俠片
1) 卧虎藏龍:「美」式武俠片的開山之作!
2) 新龍門客棧:現在的武俠片製作模式都是照它來的。
3) 黃飛鴻系列:捧紅了李連傑啊!!!
4) 醉拳:成龍代表作,功夫片黃金時代的作品。
5) 少林寺三十六房:劉家輝的成名作,現在來看也趣味無窮。
6) 少林寺:不用說了,真功夫的代表。
7) 佐羅:法國劍俠片的代表,迷到很多mm。
8) 笑傲江湖:對林青霞扮演的東方不敗印象最深。
9) 座頭市:創新的日本劍俠片,很有特點。
10) 殺死比爾:呵呵,新派東西方結合的功夫片來啦!!!!
十佳驚悚片
1) 死神來臨(1、2):構思巧妙,場景驚人。
2) 黑暗降臨:描寫鬼怪傳說的驚悚片,有些新意思。
3) 沉默的羔羊:獲得奧斯卡獎的驚悚片!
4) 7宗罪:風格陰暗,讓人時不時想逃!表演精緻!
5) 閃靈:可以盡情欣賞傑克尼科爾森的超凡演技。
6) 第六感:此類影片代表作!!結尾精彩之極!
7) 斷頭谷:蒂姆伯頓的驚悚恐怖大作,人頭亂滾!
8) 心慌方(1、2):加拿大導演的匪夷所思之作!!!
9) 本能:不用說了,很色情!
10) 醫院風雲:拉斯馮提爾導演的丹麥影片,嚇的很多人不敢獨自回家。
十佳愛情片
1) 泰坦尼克:商業大作!
2) 漂亮女人:現代版麻雀變鳳凰!
3) 羅馬假日:奧黛麗赫本的經典。
4) 金玉盟:淡淡的幽怨、一生的承諾!
5) 卡薩布蘭卡(北非諜影):經典老片。
6) 畢業生:我們還能找到青春時代的純潔愛情嗎?
7)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時代為背景的愛情名片,節奏緩慢。
8) 保鏢:輕松健康的愛情電影。
9) 克萊默夫婦:對婚姻、兒女進行深入思考的倫理片。
10) 陽光燦爛的日子:屬於我們這些人的青春!
十佳魔幻片
1) 狼族盟約:法式魔幻片,明星眾多的大製作。
2) 印第安納瓊斯(奪寶奇兵)三部曲:斯皮爾伯格和盧卡斯的強大組合!
3) 倩女幽魂:中國鬼電影的里程碑!決不輸於外國片!
4) 魔戒三部曲:偉大的經典的真正的電影!!!
5) 哈利波特系列:新魔幻電影的奇特分支。
6) 魔幻屠龍(龍的心):感情真摯。
7) 木乃伊:幽默和特技結合的娛樂片。
8) 剪刀手愛德華:蒂姆伯頓最有想像力的作品。
9) 小飛俠:嶄新的適合兒童的幻想片。
10) 大魚:多看兩遍吧,活著要善待自己啊!
十佳動畫片
1) 怪物公司:罕見的數碼特技!動人有趣的創意!
2) 冰凍星球:雖然賣座不是很好,但它的場景可是真的漂亮!
3) 辛巴達航海記:巧妙結合手繪和3d技術的優秀作品。
4) 怪物史萊克:健康的愛情觀和幽默的故事!
5) 尋找尼莫(海底總動員):融合溫馨情感和尖端技術的動畫經典。
6) 千與千尋:宮岐峻顛峰之作!
7) 最終幻想:3d人物數碼化的先驅,技術出眾。
8) 吸血鬼獵人:日式風格的華麗吸血鬼大作。
9) 蓋娜:歐洲的動畫大作,風格很怪異!
10) 恐龍:不用說了,好看!
十大情色片
1) 艷舞女郎:少見的描寫夜總會無上裝演員的作品,場面很精緻!
2) 卡里古拉:有史以來最「嚴肅」和宏偉的情色巨片!
3) 羅曼史:探討愛情沖突和仇恨的情色名作。
4) 親密:獲得柏林金熊,在歐洲大型電影節獲獎影片中首次出現口交的場面!
5) 巴黎野玫瑰:描寫愛到極至的感情,可怕!
6) 深喉:現代色情片的鼻祖!
7) 悲情城市:法國色情片演員出演的反映丑惡社會的獨立電影。
8) 感官世界:大島渚的驚世駭俗之作,以演員的真實做愛場面聞名!
9) 巴黎最後的探戈:懷念馬龍白蘭度,就看看這部片子吧!
10) 丑聞:最新的韓國情色作品。
⑺ 2022年十大必看電影排行榜,2022電影排名前十名
現在是2022年的開端,還沒有進入到下半年,已經有各種⑻ 電影的名詞解釋
電影,也稱映畫。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現代藝術。是一門可以容納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的綜合藝術,但它又具有獨自的藝術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這種藝術性極強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
⑼ 求一些電影專業術語的名詞解釋
自1926年至1929年,上海民新公司在4年內共攝制了20部影片。黎民偉邀請了歐陽予倩、卜萬巷、侯曜、孫瑜等擔任編導,然而,正當「上海民新」的事業到達頂峰之際,他最費心血拍攝的《木蘭從軍》卻令他虧蝕嚴重,上海民新倒閉。此時,羅明佑向他提出合作,妻子林楚楚也從旁鼓勵。他們創辦了「聯華影片公司』,打出「復興國片,改造國片」的旗號,拍攝《故都春夢》。同時開拍《野草閑花》和《戀愛與義務》,後者由阮玲玉主演,可是,後來阮玲玉的突然去世,影響了「聯華」的號召力。再加上1937年抗戰爆發,聯華公司被敵偽勢力查封。1941年,香港淪陷,製片廠被毀,黎民偉將財產變賣,得款分給員工還鄉。因拒絕與敵人合作,全家逃亡到廣西,參加了歐陽予倩主持的廣西省立藝術館。在生命的後期,他帶病堅持電影的技術革新。北京電影洗印廠曾聘請他當廠長,但因重病纏身,未能應聘。
大製片廠制度的特點是:(1)嚴格分工;(2)製片人專權;(3)發展壟斷性企業
法國批評家將犯罪片和匪幫片歸結為黑色電影類型(the film noir),其起意是因為法國的犯罪小說大都是黑色封面。黑色電影的類型,成為好萊塢更為復雜的一種風格。它兼有偵探、匪幫、城市戲劇影片的風格,其背後潛伏的是一股悲觀的黑色的暗流。在美國,弗蘭克.塔特爾的《供出租的槍》(1942)開創了黑色電影的時代。大部分黑色電影都帶有冷戰時代的印痕。黑色電影最早的代表作之一為霍克的《睡大覺》(1946)。這是根據雷蒙德、錢德勒的小說改編的。繼後,拉烏爾.沃爾什拍了弗洛伊德式的《狂熱》(1949),弗里茨.蘭拍了宿命的《大熱》(1953)。這都是黑色電影的代表作。在人們印象中最深刻的要算尼古拉斯.雷的《他們在夜間生活》(1948)。朱爾斯.達辛的《裸城》(1948)和約翰休斯頓的《柏油森林》(1950)利用城市背景淋漓盡致地表現黑色電影所有的要素。塞繆爾富勒的《南街上的小偷》(1953)很好地利用了冷戰心態來拍攝黑色電影。
太陽族電影是日本50年代出現的幾部電影的總稱。
太陽族,是日本當代作家石原慎太郎1955年出版,並獲得當年芥川獎的小說《太陽的季節》中主人公的統稱。他們是富裕家庭的青少年,自幼嬌生慣養,不學習、不勞動,生活奢侈、放盪,不遵守社會秩序,不講道德倫理,藐視一切、醉生夢死,是純粹的家庭與社會的寄生蟲。因此,人們稱這種內容的日本作品為「太陽族文學」,同類內容的日本電影為「太陽族電影」。
最早的,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太陽族電影,是古川卓已導演、根據石原慎太郎同名原作改編的《太陽的季節》。此後,石原慎太郎本人據他的另一部小說改編、由中平康導演的《瘋狂的果實》,中平康另一作品《夏天的暴風雨》及據石原慎太郎同名原作改編、由市川昆導演的《處刑的房間》相繼出現。太陽族電影的最後一部是據石原慎太郎同名原作改編而由堀川弘通導演的《日蝕的夏天》。
太陽族電影總共只有5部,從它的興起到結束只有5個月。太陽族電影對太陽族們在某種程度上表現了批評態度,但由於它描寫的主要是性和暴力,本身也有不可否認的反社會性的一面,所以當時受到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然而它給日本影壇留下了不可輕視的影響。以後,以描寫性和暴力為內容的影片大肆泛濫,其源蓋出於此。
Hammocking: 吊床效應
一種電視節目編排策略.將一個新的或較弱的節目安排在兩個受歡迎的節目中間播出, 以期提高中間節目的收視率.
電視頻道專業化是我國電視界共同關注的課題,在電視業逐漸成熟、媒體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按照專業化原則對電視頻道進行改造,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簡介:「新德國電影」運動發軔於1962年春天的奧勃豪森電影節。當時有26位德國青年電影家聯名發表《奧勃豪森宣言》,稱「舊電影已經死亡,我們對新電影滿懷信心。德國電影的未來在於運用國際性電影語言……我們要創造的電影應該從形式到思想都是新的」。這個宣言本身就是人類對話精神的體現,此後德國電影逐漸擺脫傳統電影和好萊塢電影的影響,走向世界,成為當時歐洲電影與世界電影對話的新的一極。
「新德國電影」的電影家在電影的題材、敘事結構、風格以及造型語言的運用上各有建樹,異彩紛呈。然而,他們對歷史和現實的關注與思考,對電影藝術詩學特徵的探索卻有著某種美學的一致性。即重新確認電影的敘事功能,並將其納入宏觀的歷史視野,將歷史創傷和戰後德國重建的陰暗畫面交織展開,賦予歷史思辨色彩和哲學深度。他們重視電影的大眾性文化特徵,從而克服了現代主義曲高和寡的藝術封閉性,在較高層次上達到了理性思辨與現實形象、電影審美與大眾觀賞性的生動融合與有機統一。
1979-1983年徐克、許鞍華、方育平、嚴浩等人掀起香港電影新浪潮
香港新浪潮電影的源起是一班在電視台出身的年輕導演各自開始拍攝風格新穎的電影。1979年是很重要的一年,涌現出章國明的《點指兵兵》、徐克的《蝶變》、許鞍華的《瘋劫》和翁維銓的《行規》。而在1978年,嚴浩拍攝了《茄喱啡》。1980年,譚家明拍攝了《名劍》。
上鏡頭性Photogenie
1919年,法國先鋒派電影理論家路易·德呂克在《上鏡頭性》一文中提出的對電影藝術特性的稱謂,由照相(photo)和神采(genie)兩片語合而成。「上鏡頭性」的理論內涵是:電影藝術應當在自然和現實生活中發現適宜用光學透鏡表現的形象和景物,強調朴實無華,提倡使用自然光效、焦點發虛等表現手段,營造電影藝術獨有的詩意,而且認為惟有處於運動中的視覺形象才最具有「上鏡頭性」。
「上鏡頭性」包括四個主要元素:
1�裝置,包括自然景和布景、鏡頭構圖和各種景別的運用;
2�照明,包括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根據不同用法賦予對象以特殊含義;
3�節奏,首先指比例平衡,是在「裝置」、「照明」和「假面」各元素之間起著平衡聯系和邏輯統一作用的、最具有感染力的「卓越技術現象」和創作者的激情和智慧的產物;
4�假面,指演員。「上鏡頭性」通常亦指演員或「明星」的面孔攝入鏡頭後具有特殊吸引力的純外在視覺印象。
以上資源均來自網路,關於新興電影運動並未找到確切解釋 ,建議從圖書館的影視分類里,查找電影學概論。尚有不完善 的地方,多包涵了。
⑽ 電影的一些名詞解釋
製片人一般指電影公司的老闆或資方代理人。負責統籌指揮影片的籌備和投產,有權改動劇本情節,決定導演和主要演員的人選等。
製片人大多懂得電影藝術創作,了解觀眾心理和市場信息,善於籌集資金,熟悉經營管理。電影生產中有時把製片人稱為監制。
通俗講「製片人」就是投資者或者能夠拉來贊助的人。
內地著名的製片人就是大鬍子張紀中,先後擔任了《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等電視劇的製片人。張紀中當過演員、作過導演,最後發現自己最適合做製片人。製片人要擅長市場推廣,要不然怎麼收回投資?如在拍《神鵰俠侶》時,張紀中就讓小龍女一角炒作了一年多,弄得全國人們皆知。
製片人最怕的是虧本和超出預算,所以要精打細算。如經常聽聞成龍在拍電影時,要求演員用手紙不得超過3張,因為他本身就是該片的製片人。製片人需要資金,所以製片人愛傍大款,如傳出某個大貪官曾經贊助張藝謀一大筆資金。
張紀中在接受采訪時解釋了「製片人」是怎麼一回事。他說,製片人是劇組的第一負責人,就像一個工廠,製片人是廠長,導演是總工程師,他只對藝術負責,製片人對一切負責。製片人的素質、心態直接影響到一部電視劇的品格。做製片人不需要你是專業的精英,最重要的是眼光,能夠發現優秀的題材、本子、演員。
電影製片人(Procer),也稱「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資人。影片的商業屬性,決定了製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制代表它管理攝制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制拍片的全過程。影片完成後,製片人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
監制(Executive Procer)。監制通常受命於製片人或製片公司法人,由他負責攝制組的支出總預算和編制影片的具體拍攝日程計劃,代表製片人監督導演的藝術創作和經費支出,同時也協助導演安排具體的日常事務。
製片(Proction Manager,可直譯為製作經理)是電影製作中的中層職位,負責具體的運營事務,向導演和監制負責。
出品人就是主要出資方的法定代表人,製片人實際就是指搭建劇組,負責劇組的日常生活與維持劇組的拍攝活動,以及成片之後的宣傳與播放等一系列事務。
監制:電影幕後的核心人物
對於大眾來說,電影是娛樂,它讓我們進入另一個世界。人們關心其中的明星、故事和娛樂效果。對商業人士來說,他們通常會對電影的投資、票房、衍生產品、廣告表現出濃厚興趣。但對於希望從電影工業的運作中得到啟發的管理者來說,我們不應該忽略的是,幾乎每部影片背後都有著上百人、持續幾個月到幾年,每個畫面背後是他們的協作、沖突與和諧。在每部電影幕後,製片人、監制、導演、攝影指導、明星演員需要就投資、藝術、流程等問題「達成一致」,他們之間的工作層面和社會層面的關系對創造型組織的管理者有著借鑒意義。
這里將聚焦「監制」(Executive Procer)這個電影工業中不為人知的核心角色,他負責電影的日常運作與策劃。監制經常與電影工業的其他兩個角色混淆,製片人(Procer)和製片(Proction Manager,可直譯為製作經理),前者是影片的投資人,又稱出品人;後者是電影製作中的中層職位,負責具體的運營事務,向導演和監制負責。
對於監制這個角色,有人這樣描述,「他通常代表製片人或製片公司法人,由他負責攝制組的支出總預算和編制影片的具體拍攝日程計劃,代表製片人監督導演的藝術創作和經費支出,同時也協助導演安排具體的日常事務。在攝制組里,監制和導演往往又是一對矛盾,他們常常是針鋒相對,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只有到了拍完影片,他們才握手言和。」
打開任何一張好萊塢電影海報,我們都能在圖片下方看見三至五行密密麻麻的工作人員名單。對於普通觀眾而言,這些擠作一團的細長文字幾乎沒有任何意義——如果片中存在一個或幾個早已為觀眾所熟知的電影明星,片商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將他們的名字加大、加粗,放在海報畫面中某兩根黃金分割線的交點。
但是,大眾對好萊塢工業的期待,並不在於這群久負盛名的導演和演員能夠創作出多麼富有藝術成就的電影作品。一個又一個從流水線上走下、讓消費者在大銀幕前娛樂至死的電影工業製成品才是這個娛樂時代最令人著迷的產物。監制正是電影工業化運作的核心角色。
就像《世界大戰》電影海報上那份名單顯示的那樣,即便監制的公眾知名度遠不及身後那些大牌明星,但作為電影工業的核心人物,他們的位置也總要排在導演之前。根據好萊塢的標准,製片團隊的核心成員是監制(Executive Procer)與製片人(Procer)。
在一部電影製作團隊中,通常存在兩個主要部分,一個是由導演負責的藝術部分,他指導演員的表演、決定畫面的呈現,他要激發演員的表演才能,在整體上決定電影的藝術效果;另一個是由監制負責的運營部分,通常由他制定電影製作計劃:如何時開拍、何時殺青、進度如何,他也負責電影製作的後勤保障,實際上,由他帶領的團隊負責藝術之外的幾乎所有事項。
監制的中國現實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我的新書《好萊塢啟示錄》。在書店裡它老是被錯放在電影類的書架上,其實我在裡面說的全都是商業模式。」面對這種藝術與商業的混淆,電影評論家周黎明多少有些無奈。而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中國的電影工業中,比如對待監制這個角色的態度。
7月21日,由王小帥監制的電影《那木錯》在北京開機。此前,由王小帥導演的電影《青紅》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評委會大獎,王小帥的公眾知名度在電影《十七歲的單車》之後躍上了新的高峰。
「《那木錯》這個案子起初是製片公司來找我合作。我剛拍完戲,不想馬上做導演。所以最佳的方案就是我作為監制將各方資源整合起來。」王小帥如此解讀自己在劇組中的角色,「目前國內許多監制都是藝術方面的人,我在《那木錯》劇組中的工作偏重於藝術創作方面。對於我來說,市場和藝術很難兼顧。」
這樣的職責定位,和美國電影工業中關於監制的描述相去甚遠。「通常監制不是由純粹的藝術家來做的。監制應該是一個管理的工作,他把錢拿來,怎麼花錢都是由他來管,等於是老闆的代表。他需要的素質和導演是不太一樣的,監制需要兼懂藝術和商業。」針對王小帥的解釋,周黎明說。
近年來,我國電影市場上成功的監制案例並不多見。在我國的電影製作體系中,監制一職往往由某些和影片關系不大的「權威人士」擔任。談到這種情況,北京電影學院管理系教授鞏繼程感觸頗多:「我參加過很多這類事情。雖然我沒有太大的社會影響力,但是如果在『監制』里掛上一個北京電影學院管理系的教授,表面上還是顯得有些不一樣。」
雖然有名無實,但這樣的職位設置卻能在客觀上促進影片的市場發行。2004年,《英雄》和《十面埋伏》先後在美國上映。由於米拉麥克斯公司成功邀請到票房炸彈《殺死比爾》的導演昆汀·瓦倫蒂諾出任《英雄》在美國發行時的監制,大量動作片影迷出於對昆汀的認同而走進影院。但到了《十面埋伏》上映的時候,由於缺乏能夠吸引眼球的商業賣點,即便武俠熱潮在全世界持續升溫,但它8100萬美元的海外累計票房反而比《英雄》1.23億美元的成績少了1/4。
「我的一部電影也曾經找過昆汀做監制,但因為國內的一些原因沒能實現。否則海外發行的時候,如果有個掛名的大牌監制,就會受到各方面更多的關注。」王小帥說,「田壯壯和姜文都曾經出任過監制,他們的作用是扶持年輕導演走出第一步。像我這次監制《那木錯》,也希望能夠對該片的市場有所幫助。」
權力兩極的制衡
在劇組中,導演和監制是兩個權力中心,有時候甚至會發生沖突或越權,鬧得不可開交,以至於某一方的權力被完全架空。「製片方經常對外宣稱『劇組和睦』,其實這種情況絕對是少之又少。如果有媒體報道說某個劇組的重要成員因為身體不適而退出劇組,其實都是劇組內部權力斗爭的結果。」周黎明認為。
好萊塢巨制《亂世佳人》在1940年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的殊榮。但是,該片劇組在拍攝過程中卻被鐵腕監制大衛·奧·塞爾茲尼克弄得動盪不安,導筒三易其主。影片公映後,美國媒體紛紛指出,《亂世佳人》實際上是在塞爾茲尼克的嚴密監控和精心指導下完成的。至於所謂的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其實將前後三個導演的工作量加起來,也只有塞爾茲尼克的一半左右。
在國內,曾經兩度高調出任監制的姜文也因其強勢的行事風格而將自己頻頻推入劇組風暴的中心。從姜文監制的電影《尋槍》問世之日起,導演陸川就曾經在各類媒體上不止一次地暗示過該片不過是「姜文導演、陸川署名」的電影,表明作為監制的姜文對導演事務插手過多。兩年後,開拍數年卻遲遲未見成品的《理發師》又將監制姜文和導演陳逸飛之間的矛盾暴露在媒體的鏡頭之下。
面對國內導演和監制之間頻繁發生的沖突,王小帥說:「監制和導演之間不應該是一個對立的關系。我會盡量和導演進行順暢的溝通,將影片朝著一個共同的方向推進下去。」
在藝術效果和商業利益間尋找平衡,是監制的職責。如果由導演來掌管財務,通常會固執地堅持加大資金投入以保證影片質量。但是,任何的商業項目都不允許無邊無際的超支。由於藝術立場與行政立場很容易產生矛盾,導演與監制之間需要時常溝通。雙方必須權衡輕重,決定是堅持或是讓步。電影《泰坦尼克號》曾經取得巨大的票房成功,但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在其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卻要面對「無戲可拍」的尷尬境地。由於卡梅隆在劇組中過於強勢,監制完全無法駕馭影片資金的流向。業內人士清楚地意識到,如此極端的成功模式將無法被復制。
「商業影片的製作團隊中必須存在制衡。雖然強權有時可以讓影片更順利地推進下去,但是如果劇組里只有一個人說了算,整個製作過程就會變成一場非理性的賭博。」周黎明說。《埃及艷後》就是這樣的權力失衡下的悲劇性產物。在導演的極權統治下,這部當年的票房毒葯創下了1800萬美元的巨額虧空。加上通貨膨脹等因素,對於當時的美國經濟而言簡直是天文數字,投資方20世紀福克斯公司險些因此破產倒閉。
名詞解釋:
電影製片人(Procer),也稱「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資人。影片的商業屬性,決定了製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制代表它管理攝制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制拍片的全過程。影片完成後,製片人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
監制(Executive Procer)。監制通常受命於製片人或製片公司法人,由他負責攝制組的支出總預算和編制影片的具體拍攝日程計劃,代表製片人監督導演的藝術創作和經費支出,同時也協助導演安排具體的日常事務。
製片(Proction Manager,可直譯為製作經理)是電影製作中的中層職位,負責具體的運營事務,向導演和監制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