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21釜山電影節亞洲內容獎揭曉,都有哪些中國影視作品獲獎
近期備受關注的2021年釜山國際電影節第三屆“亞洲內容大獎”獲獎結果終於在網路平台進行了公布,許多影迷們擠出時間就為了看這個獲獎結果,要知道電影作為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對一個民族的精神是起到很大影響的,那麼本次獲獎的中國影視都有哪些呢,大家跟我一起來看一下吧!
《沉默的真相》,以一件十年前的舊案為故事主線,通過三位不同時空、不同身份的主角尋找真相的經過,來捍衛司法系統的公平與正義的故事,在備受矚目的劇集單元評選中,《沉默的真相》總計入圍五項獎項,最佳創意獎、最佳OTT原創劇、創意無國界獎、該劇編劇入圍最佳編劇、演員白宇入圍最佳主演。
此次我國憑借原創作品再度入圍,代表著國際權威機構對中國出品的影視作品的質量、以及對中國影視平台原創能力的認可,本次獲獎對於提升國內影視從業人員創作信心也具有重要意義。怎麼樣,以上有沒有你喜歡的影視?或者你認為同樣有能力獲得獎項的作品有哪些?在評論區進行補充吧!
我國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影片是《漁光曲》。
《漁光曲》由民國著名電影人厲麟似等審定並推介參加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獲第九名,被譽為中國首部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
《漁光曲》無論是在藝術結構與鏡頭運用上,都突破了早期中國電影的影戲觀念,格調凄婉而壓抑,節奏緩慢而抒情。在保持了蔡楚生前幾部作品中的故事感人、情節曲折、悲喜交織、情趣盎然、觀賞性強等特點外,又突出了真實與細膩。
《漁光曲》的現實意義
影片以漁民徐家的家庭悲劇為主線,描繪了在經濟恐慌、民生凋敝的社會狀況下,漁民災難重重的生活,表現出作者對窮苦漁民的無限同情,貫穿了1930年代中國的民族矛盾和社會矛盾。
同時,也圍繞著這個漁民家庭的悲慘遭遇,深刻揭示了造成漁民深重苦難的原因,真實地反映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漁村的社會面貌。又通過船主之子何子英這位新工商從業者的形象,探討了「實業救國」的理想問題。
影片上映之後,觀眾對農民的凄慘生活深表同情,對實業人士的認識也發生了巨大轉變。
『叄』 有哪些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或者口碑很好的國產電影
1962年李翰祥執導的《楊貴妃》獲最高技術大獎。該片改編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主要講述楊貴妃深得唐明皇的寵愛,貴妃之兄楊國忠憑妹顯貴,位居丞相,卻因為貪贓枉法,引起軍民共憤。最終貴妃走到梨花樹下投繯自盡,整部電影相當悲情。1975年胡金銓執導的《俠女》奪得第28屆戛納電影節最高綜合技術獎。該片根據蒲松齡所著《聊齋志異》中同名小說《俠女》改編,講述明代書生顧省齋為了妻子,與東廠交鋒對決的故事。《俠女》的武俠題材、戲曲美學和東方思考的完美結合,被後世的武俠電影模仿與借鑒。
『肆』 我國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影片是什麼
《漁光曲》中國首部獲國際電影節的電影。
中國在國際電影節上榮獲獎項的第一部影片,是1934年上映的《漁光曲》。
在1935年的莫斯科電影展覽會上,各國代表分組觀看了參展影片,並有評判委員會詳加評論、評判。評選結果,共有10部電影得獎,其中的一部便是中國選送的《漁光曲》,榮獲相當於第四等的榮譽獎,評判委員會的評語是以其勇敢的現實主義精神,生動深刻地反映了中國的現實生活。
當中國代表、聯華公司製片人陶伯遜上台接受獎狀時,台上台下熱烈掌聲響起。這是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電影節獎項的影片。
《漁光曲》介紹:
《漁光曲》由上海聯華影片公司攝制,蔡楚生執導,歌舞影劇全能女明星王人美扮演女主角小貓,頭號喜劇明星韓蘭根扮演男主角小猴。任光創作的主題曲旋律優美又顯委婉惆悵,歌詞質朴真實,唱出了漁民的無盡凄涼與哀怨。
1934年6月14日,《漁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戲院開始公映。這年,上海地區盛夏早來,且是60年來少見的酷熱,氣溫高達39.9度,各式人等觀看《漁光曲》的熱情卻持久如新,連映84天場場爆滿,創國產影片最高上座紀錄,誠如《申報》記載:在盛暑中能如此持久挺拔,的確空前未見,堪稱奇談。
『伍』 中國電影在國際電影節上的獲獎影片
1935年 《漁光曲》在前蘇聯為紀念蘇聯電影國有化15周年舉辦的電影節上獲「榮譽獎」,並獲得一枚金牌。
1950年
《中華女兒》獲第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自由斗爭獎」;《百萬雄師下江南》、《紅旗漫卷西風》、《大西南凱歌》、《東北三年解放戰爭》獲「紀錄片名譽獎」。《踏上生路》獲「短片名譽獎」。《趙一曼》獲「優秀演技獎」。
1951年 《鋼鐵戰士》獲第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和平獎」、《白毛女》獲「特別榮譽獎」、《中國民族大團結》獲「報道片獎」、《新兒女英雄傳》獲「導演特別榮譽獎」、《中國人民的勝利》、《解放了的中國》獲「一等斯大林獎金」。
1952年 《人民的戰士》獲第七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爭取自由斗爭獎」、《抗美援朝第一部》、《抗戰的越南》獲「勞動人民爭取自由和平斗爭獎」、《內蒙人民的勝利》獲「電影編劇獎」、《翠崗紅旗》獲「攝影工作獎」。
1954年 《智取華山》獲第八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爭取自由斗爭獎」、《梁山伯與祝英台》獲「音樂片獎」。
1955年 《梁山伯與祝英台》獲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映出獎」、《雞毛信》獲「優勝獎」。
1956年 《水土保持》獲「威尼斯第一屆科教片電影節榮譽獎」。
《桂林山水》獲大馬土革第三屆國際博覽會電影節短片銅質第二獎章。
《歡樂的歌舞》獲威尼斯第七屆國際短紀錄片展覽會及第八屆國際兒童電影展覽會獎狀。
《通向拉薩的幸福道路》獲第九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報道紀錄片獎。
《神筆》獲「大馬士革第三屆國際博覽會電影節短片銀質第一獎章、威尼斯第八屆國際兒童電影節8—12歲兒童文藝影片一等獎;南斯拉夫舉辦的第一屆國際兒童電影節優秀兒童電影獎」。
1957年 《神筆》獲華沙第二屆國際兒童娛樂片比賽大會特別優秀獎。
《女籃五號》獲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章。
《祝福》獲卡羅維發利第十屆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58年 《邊寨烽火》獲卡羅維發利第十一屆國際電影節青年演員獎。
《乘風破浪過長江》獲第五屆加拿大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榮譽獎。
《機智的山羊》獲羅馬尼亞木偶片國際電影節獎狀。
《祝福》獲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
《烏鴉為什麼是黑的》獲威尼斯第七屆國際紀錄片和短片展覽會及第八屆國際兒童電影展覽會獎狀。
《中國的木偶藝術》獲威尼斯第七屆國際紀錄和短片展覽會及第八屆國際兒童電影展覽會獎狀。
1959年 《海魂》獲捷克斯洛伐克工人電影節為世界和平而斗爭二等獎。
《老兵新傳》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技術成就銀質獎章。
《小鯉魚跳龍門》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動畫片銀質獎章。
1960年 《五朵金花》獲第二屆亞非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銀鷹獎。
《聶耳》獲第十二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傳記片獎。
《女籃五號》獲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
《蘿卜回來了》獲捷克第十二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榮譽獎狀。
《砍柴姑娘》、《一幅僮錦》獲捷克第十二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榮譽獎狀。
1961年 《革命家庭》獲第二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銀質獎章。
《非洲之角》獲第四屆國際非洲電影節最高獎—非洲獎。
《小蝌蚪找媽媽》獲瑞士第十四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
《人參娃娃》獲民主德國萊比錫國際電影節榮譽獎。1962年
《小蝌蚪找媽媽》獲法國第四屆安納西國際美術電影節兒童影片獎。
《大鬧天宮(上集)》獲捷克第十三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獎。
1964年 《小蝌蚪找媽媽》獲法國第四屆國際電影戛納斯電影節榮譽獎。
《金色的海螺》獲印尼第三屆亞非電影節盧蒙巴獎。
《掌中戲》獲澳大利亞第十三屆墨爾本國際電影節優秀獎狀。
《差不多》獲法國第十屆圖爾國際短片電影日青年獎。
《紅色娘子軍》獲第三屆亞非電影節萬隆獎第三名。
1974年 《小號手》、《東海小哨兵》獲南斯拉夫第二屆國際美術電影節獎狀。
《地雷戰》獲奧地利第十四屆維也納電影節紀念獎。
1977年: 中日合拍影片《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和中國影片《邊城》在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上獲獎。
1978年: 《大鬧天宮》(上下集)獲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小蝌蚪找媽媽》獲「南斯拉夫1978年國際美術電影一等獎。
《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袁霞獲南斯拉夫第七屆索波特為「自由而斗爭」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1979年 《人參娃娃》獲埃及第一屆亞歷山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銀質美人魚頭像獎。
《牧笛》獲在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故鄉丹麥登塞城舉行的第三屆國際童話電影節金質獎。
1980年 《狐狸打獵人》獲南斯拉夫薩格拉布第四屆國際動畫電影節美術獎。
《小花》中的女主角陳沖獲第七屆索波特「為自由而斗爭」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舞台姐妹》獲第二十四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協會的年度獎。
1981年 《舞台姐妹》、《農奴》獲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獎。
《苗苗》獲第二屆印度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
《梅花巾》獲菲律賓第一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1982年 《天雲山傳奇》、《歸心似箭》獲第一屆香港電影節金像獎最佳影片獎。
《四個小夥伴》獲義大利第十二屆季福尼國際兒童和青年電影節最佳榮譽獎。
《阿詩瑪》獲桑德坦爾音樂舞蹈電影節最佳舞蹈片獎。
《阿Q正傳》中的男主角嚴順開獲第二屆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灕江畫童》獲哥倫比亞薩拉曼卡短片電影節二等獎。
《三個和尚》獲第32屆西柏林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獎和葡萄牙埃斯皮尼奧國際動畫電影節獎。
《猴子撈月》獲第4屆渥太華動畫電影節一等獎。
《美在運動中》獲義大利科爾蒂納電影節特別極獎。
《中國冰川》獲「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國際科技片榮譽獎。
《藍色的血液》獲第12屆西柏林綠色農業電影節金穗獎。
1983年 《城南舊事》獲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鷹獎。
《孔雀公主》獲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陌生的朋友》獲第三十三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泉水叮咚》獲第13屆季福尼國際兒童電影節義大利共和國總統獎、第3屆印度國際新青年電影節最高獎—金像獎、各族兒童評委會最佳獎、最佳兒童女演員二等獎。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獲第七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美洲大獎。
《筆中情》獲法國魯瓦揚電影節外國影片獎。
《馬路天使》、《三毛流浪記》、《甲午風雲》、《阿Q正傳》、《早春二月》、《林家鋪子》、《舞台姐妹》獲葡萄牙第12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
《四個小夥伴》獲法國郎市青年觀眾電影節青年觀眾獎。
《中國水城》獲第17屆法國國際旅遊電影節特別獎和音樂獎。
《中國旅行》獲第17屆法國國際旅遊電影節公眾獎,同時獲音樂二等獎。
《自古華山一條路》獲特蘭托第31屆國際高山探險電影節卡洛、阿貝爾·基耶薩特別獎。
《飛毽》獲波蘭國際短片電影節榮譽獎、克拉科夫國際短片電影節榮譽獎。
《內蒙古草原》、《江蘇秀色》獲法國塔布市第17屆國際旅遊電影節音樂獎。
《遺傳工程初探》獲法國第36屆國際科學電影協會年會榮譽獎狀。
《鹿鈴》獲第13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84年 《河南尋古》、《江蘇秀色》獲法國蓬沙拉國際旅遊電影節最高金獎。
《貴州風情》、《絲綢之路上的甘肅》、《中國人參之鄉》、《北京之游》獲第18屆國際旅遊電影節特別獎。
《西藏—西藏》獲法國塔布國際旅遊電影節旅遊片冠軍—金比利蕾娜獎。
《青春萬歲》獲塔什干國際電影節紀念獎。
《泉水叮咚》獲第5屆托馬爾青少年國際電影節小演員表演獎。
《城南舊事》獲第14屆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
《女大學生宿舍》的導演史蜀君獲第24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導演處女作比賽獎。
《沒有航標的河流》獲夏威夷第4屆國際電影節東西方中心獎。(最佳影片獎和柯達獎)
《鷸蚌相爭》獲第34屆西柏林國際兒童電影節銀熊獎、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市第6屆國際動畫片電影節特別獎、加拿大國際動畫片電影節特別獎。
《水面莊稼》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業組織獎。
《民族體育盛會》獲突尼西亞第4屆國際運動電影節獎牌1枚。
1985年 《黃土地》獲瑞士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第29屆倫敦電影節倫敦電影研究所電影獎、第7屆(亞、非、拉)三大洲電影節攝影獎。
《邊城》獲加拿大第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榮譽獎。
《泉水叮咚》獲伊朗德黑蘭第15屆國際教育電影節教育類專片比賽銅獎。
《月光下的小屋》獲印度第4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國際評獎團授予金像獎和兒童評獎團授予的金牌。
《騰飛吧,中華健兒》獲義大利第14屆都靈國際體育電影節二等獎。
《九寨溝夢幻曲》獲波蘭第22屆克拉科夫國際短片電影節銅龍作曲獎。
《錦綉中華》獲第14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和蘇聯國家旅遊委員會積極宣傳旅遊,鞏固和平與友誼獎。
《體育盛會》獲第8屆匈牙利國際體育電影節匈牙利電影總局獎。
《灰喜鵲》獲葡萄牙第11屆聖塔倫農業環境國際電影節環境短片組科教片一等獎—金葡萄獎。
《昆蟲世界》獲第11屆國際技術電影節紀錄片一等獎。
《不當演員的姑娘》獲伊斯坦布爾國際電影節優秀影片獎。
《孔雀公主》獲捷克斯洛伐克第14屆兒童電影節水晶蝴蝶杯。
1986年 《郵緣》、《烏鴉與麻雀》獲「法國第1屆科羅朱埃國際消遣片電影節青年觀眾獎。
《飛來的仙鶴》獲法國阿朗松國際兒童電影節農業信貸銀行獎。
《四個小夥伴》獲伊朗第16屆國際教育電影節榮譽獎。
《流浪漢與天鵝》中的吳丹獲蘇聯第9屆塔什干國際電影節主角獎。
《良家婦女》獲捷克斯洛伐克第25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主要獎和國際電影評論家組織獎、西班牙第18屆大西洋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獎、安達魯西亞電影作家協會評論獎、西班牙電影俱樂部聯合電影俱樂部獎、比利時皇家電影博物館皇家電影資料館發掘新電影獎。
《少年彭德懷》獲「葡萄牙第15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兒童片獎。
《絕響》獲義大利第四屆都靈國際青年電影節特別獎。
《月光下的小屋》獲美國第8屆洛杉磯國際青少年電影節外國家庭電影優秀獎。
《野山》獲法國第8屆三大洲國際電影節大獎。
《移核魚》獲西柏林第14屆國際農業電影節金穗獎、捷克斯洛伐克第3屆尼特萊國際農業電影節A類一等獎和唯一的聯合國糧農組織埃及農業神獎。
《防治沙漠化》獲西柏林第14屆國際農業電影節金穗獎、《森林與我們》獲銀穗獎、《籠養蒼蠅》獲銅穗獎。
《三峽情趣》獲法國第20屆國際旅遊電影節銀比雷娜獎和公眾獎。
《浙江山水情》獲法國第20屆國際旅遊電影節最佳音樂獎。
《魚桑爭秋》獲捷克斯洛伐克俄斯特拉發第13屆國際環境保護電影節一項主獎。
《紅蟻樹》獲波蘭克拉科夫第23屆國際短片電影節銀片獎。
《中國西南行》獲第19屆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國際旅遊電影節金花獎大獎。
《長江截流》獲第1屆瑞士洛桑國際能源電影節特別獎第一名。
《貓頭鷹》獲列寧格勒第38屆國際科學影片協會榮譽證書。
《三十六個字》獲南斯拉夫第7屆薩格勒布國際畫片電影節D組教育片獎。
1987年 《回聲》獲捷克斯洛伐克第14屆環境保護電影電視節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教育部獎。
《猴子撈月》獲保加利亞卡布洛沃第4屆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短片獎。
《草人》獲第2屆廣島國際動畫片電影節C組一等獎。
《超級肥皂》獲第二屆廣島國際動畫片電影節D組二等獎。
《老井》獲第7次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以蟎治蟎》、《蝴蝶》獲聖塔林第14屆國際農業與環境電影節特別獎。
《五虎將》獲第17屆德黑蘭國際科教片節金像獎、《灰喜鵲》獲銀像獎、《瀑布》獲榮譽獎。
1988年 《山水情》獲88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大獎。
《不射之射》獲88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盜馬賊》獲第4屆第三世界電影節頭獎。
《褐馬雞》、《中國珍稀動物》、《不能消失的顏色》獲第2屆國家公園紀錄片國際影視節優秀影片獎。
《井》獲義大利第29屆陶爾米納國際電影節銀質獎;女主角潘紅獲演員銀質獎。
《紅高梁》獲第38屆西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老井》獲義大利第11屆大沙爾索國際新電影節一等獎。
《中國造船》獲米蘭第27屆國際海洋紀錄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
《南北少林》獲都靈第43屆國際體育電影節一等獎——都靈頭獎。
《植物內生菌》獲第15屆西柏林國際農業電影節金穗獎。
《一人一畝地》獲第15屆西柏林國際農業電影節銅穗獎。
《遠離戰爭的年代》獲蘇聯烏茲別克共和國第10屆亞非拉國際電影節霍賈·納斯列金獎。
《化石寶庫》獲「第14屆貝爾格萊德國際科教片電影節金獎。
《生命的能源》獲第2屆洛桑能源電影節金獎。
《人鬼情》獲巴西第5屆國際影視錄像電影節
1989年 《大小夫人》獲保加利亞第5屆幽默與諷刺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紅高梁》獲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21電台青年評委最佳影片獎。
《晚鍾》獲第39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銀熊獎。
《江南居民》、《美在自然》獲瑞士能源博士後研究人員協會特別獎。
《少年犯》獲伊朗第7屆曙光旬國際電影節少兒影片國際賽類最佳演員獎。
1990-2008《紅河谷》《永樂大鍾》《一個都不能少》《一聲嘆息》《蘇州河》《站台》《月蝕》《我的父親母親》《卧虎藏龍》《霸王別姬》《戲夢人生》《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春光乍泄》《鬼子來了》《花樣年華》《本命年》《阮玲玉》《喜宴》《香魂女》《女人四十》《紅粉》《太陽有耳》《河流》《悲情城市》《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愛情萬歲》《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個都不能少》《過年回家》《可可西里》《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孔雀》《立春》《西幹道》《左右》
參考自 唐懿馨:http://..com/question/68456033.html
『陸』 戛納電影節落幕,都有哪些中國作品獲獎
都有星空下的懸崖,還有孤獨以及人世間,還有重生之門,法醫秦明這些中國作品獲獎了。
『柒』 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的榮譽影片的是哪個
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漁光曲》在蘇聯舉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展上獲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漁光曲》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電影。《定軍山》是中國第一部電影,《歌女紅牡丹》是第一部有聲電影,《風雲兒女》被稱為它的插曲《義勇軍進行曲》,而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榮譽的電影是《漁光曲》,它獲得了1935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的榮譽獎。三大電影節都獲得了演員榮譽。
中國電影市場逐漸開放,人們長久以來的觀影慾望得到了極大的釋放和滿足。最重要的是今年國內出現了很多口碑不錯的電影,為一舉超越北美市場奠定了基礎。相信經過這一次,我們的電影事業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捌』 北京國際電影節歷屆獲獎名單
北京電影節創辦於2011年,迄今為止共舉行了10屆。2021年8月5日,北京國際電影節官方公告表示:「因近期國內多地再次出現疫情,為保障大家的健康與安全,原定於2021年8月14日至21日舉辦的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將延期舉辦。
之前的十屆電影節,前兩屆只是單純的電影交流,從第三屆開始設立了主競賽單元「天壇獎」。
歷屆北京電影節獲獎名單如下:
由於疫情的原因,第十屆北京電影節也延期了,並且之後雖然順利開幕閉幕,但是並沒有評選獲獎名單。這屆電影節主要是以線上形式舉行的,也算是十年一個圓滿。
『玖』 中國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過那些獎
1.最高綜合技術獎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獲得了最高綜合技術獎,這個獎項僅次於金棕櫚獎和評審團大獎。《俠女》完成後,胡金銓有意送戛納參展,聯邦不相信會得獎,拒絕再出無謂費用。1975年他剪輯了三小時的國際版送往戛納影展,但聯邦影業拒絕再出費用,胡金銓最終自費前往。影片最終獲獎,賣出了歐洲版權,最終才彌補了本片的虧損。
2.金棕櫚獎
1993年,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獲得「金棕櫚獎」。主演張國榮、鞏俐、張豐毅。1993年該片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此外這部電影還獲得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等多項國際大獎,並且是唯一一部同時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
『拾』 歷屆戛納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有哪些
歷屆戛納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
20世紀60年代,李翰祥的《楊貴妃》因富麗堂皇的宮廷布景和服飾獲得技術大獎,成為首部在戛納國際電影節獲獎的華語電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將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
1990年,張藝謀的《菊豆》獲得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是華語電影首次獲得金棕櫚獎;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葛優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5年,張藝謀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1997年,王家衛憑《春光乍泄》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王家衛成為首位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
1999年,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屠居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2000年,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杜可風、李屏賓、張叔平),梁朝偉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姜文的《鬼子來了》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楊德昌憑《一一》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1年,侯孝賢的《千禧曼波之薔薇的名字》(杜篤之)、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2002年,伍仕賢的短片《車四十四》成為首部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華語短片;廖琴的《哭泣女人》獲得一種關注單元特別提名獎。
2004年,張曼玉憑法語電影《清潔》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後、首位亞洲戛納影後;鞏俐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2005年,王小帥的《青紅》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首位擔任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的華人;王超的《江城夏日》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大獎。
2009年,梅峰憑《春風沉醉的晚上》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是繼王小帥憑《左右》在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後,中國編劇第二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得最佳劇本獎;楊紫瓊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2013年,賈樟柯憑《天注 定》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
2015年,賈樟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金馬車獎,成為首位獲得金馬車獎的華人導演;侯孝賢憑《刺客聶隱娘》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17年,邱陽的短片《小城二月》獲得中國首座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2018年,魏書鈞的短片《延邊少年》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提名獎。
2021年,唐藝的短片《天下烏鴉》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國際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