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清水秀的獲得榮譽
2003年第22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2003年第8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單元入圍
2004年第33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展映
2004年第4屆新加坡亞洲電影論壇開幕電影
2004年第5屆台北電影節華語電影展映
2005年廣東美術館「廣東三年展」展映
2005年聯合國全球基金第四輪艾滋病非政府參與項目支持推廣
『貳』 溫哥華國際電影節的歷屆中國電影獲獎
2003年:刁亦男《制服》獲溫哥華龍虎獎
2002年:程裕蘇《我們害怕》獲溫哥華龍虎獎
2001年:蕭雅全《命帶追逐》獲溫哥華龍虎獎
1998年:賈樟柯《小武》或溫哥華龍虎大獎
1996年:章明《巫山雲雨》獲溫哥華龍虎大獎
1995年:鄔迪《黃金魚》獲溫哥華龍虎大獎
1992年:張藝謀《秋菊打官司》獲溫哥華最受歡迎影片
『叄』 盧梵溪的電視作品
1997年——35mm電影短片《全家福》編劇兼導演。
1997年——電視連續劇《大都市,小百姓》執行導演及後期導演。
1999年——電影長片《陽朔情緣》編劇。
2002年——電影《極度險情》執行導演。該片獲選當年百花獎優秀影片,並獲得百花獎最佳男女演員提名。
2003年——20集電視劇《10天10夜》執行導演。
2008年——任長片電影《光斑》出品人及監制,該片劇本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電影基石」項目專項資金資助,並成為上海國際電影節重點推薦劇本。成片獲得鹿特丹於貝爾後期資金資助並成為2010年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正式競賽單元影片,獲得2010香港國際電影節數碼單元金獎,並正式入圍溫哥華、釜山等10餘個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
2009年——策劃、創作長片電影劇本《六尺外的天空》、《穿越之戀》、《色彩》、《死亡棋局》等。
2009年——作為策展人策劃 北京「22影展」。
國外
2004年——策劃、導演在巴黎拍攝20集大型紀錄片《留學生》,在國內北京、廣東、遼寧等多家衛視熱播。
2005年——策劃、編劇、導演的話劇《陌生人》,在巴黎公演。
2005年——為歐洲最大中文網路平台《戰斗在法國》在巴黎策劃,拍攝廣告系列宣傳片.獲得巴黎「青春兇猛」短片節藝術勛章。
2006年——拍攝18集大型紀錄片《闖盪法蘭西》,任導演,攝像. 在國內北京、廣東、遼寧等多家衛視熱播。
2006年——以全校第三的成績從法國自由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畢業短片《誰會戀上我的床》被作為教材收藏,並獲巴黎藝術節最佳影片獎。
2007年——任湖南衛視30集電視劇《又見一戀幽夢》法方製片,該劇在國內熱播,創下當年收視全國第二的佳績。
2007年——赴義大利多個城市拍攝20集大型系列片《傾情義大利》,任策劃,聯合導演。
2007年——創作長片電影劇本《乳酪飄香》,《換心》等。
2007年——任30集電視連續劇《溫州人在巴黎》法國製片。
2007年——製作大型專題紀錄片《城堡生活》。
『肆』 寧浩導演的電影
截止2020年1月寧浩的電影有:《我和我的祖國》、《瘋狂的外星人》、《心花路放》、《無人區》、《黃金大劫案》、《瘋狂的賽車》、《七宗夢》、《奇跡世界》、《瘋狂的石頭》、《綠草地》、《香火》等。
一、《桃姐》:2012出品的一部文藝電影,由香港許鞍華執導,葉德嫻、劉德華、王馥荔、秦海璐、秦沛、黃秋生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1年9月5日在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首映,女主角獲得該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電影是以人命名的電影,講述一位生長於大家庭的少爺羅傑(劉德華飾)與自幼照顧自己長大的家佣桃姐(葉德嫻飾)之間所發生的一段觸動人心的「特殊母子情」。
五、《瘋狂的外星人》:2015年備案的現代科幻片,由寧浩執導,劉慈欣、孫小杭編。2019年4月28日,榮獲第二十六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受歡迎影片 。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寧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桃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瘋狂的石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瘋狂的賽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無人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瘋狂的外星人》
『伍』 韓國導演金基德的演藝經歷是怎樣的
金基德(Ki-k Kim,1960年12月20日-2020年12月11日),出生於慶尚北道奉化郡,韓國導演,編劇。
1993年,憑借劇本《畫家與死囚》獲得劇作教育協會最佳劇本獎。1994年,憑借劇本《二次曝光》獲得韓國電影委員會最佳劇本獎。1995年,憑借劇本《非法穿越》再次獲得韓國電影委員會最佳劇本獎。
1996年,拍攝了第一部電影《鱷魚藏屍日記》。2000年,推出實驗作品《真相》,並組建自己的電影公司。2003年,推出《春夏秋冬又一春》,角逐2004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2004年2月,憑借《撒瑪利亞女孩》第三次出征柏林電影節。9月,憑借愛情片《空房間》獲得「最佳導演銀獅獎」。2012年,憑借執導的第18部影片《聖殤》獲得第6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2013年6月,憑借執導的驚悚片《莫比烏斯》入圍第70屆威尼斯電影節。
2014年,憑借執導的驚悚犯罪片《一對一》獲得第71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2015年3月,受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的邀請擔任「天壇獎」評委。2016年9月,金基德新片《網》在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首映。
2020年12月11日,金基德因新冠肺炎並發症在拉脫維亞去世。
(5)沃土仁心入圍溫哥華國際電影節擴展閱讀:
金基德的早年經歷:
1960年12月20日,金基德出生在韓國慶尚北道奉化郡,在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小山村裡長大,自小熱愛繪畫。
1969年,全家移居漢城,金基德在一所農業技學就讀,在哥哥被開除後自己也被迫輟學,即中學還沒畢業就輟學了,之後走進工廠。金基德的青春期幾乎都是在工廠里度過的,為了謀生他離開學校後在各種機器前日夜勞作直至20歲入伍。在從家到學校的路上,他常常低頭向路面,邊走邊自言自語。
金基德的父親對金基德過分嚴厲,一心希望兒子能開辦工廠成為有產者改變家中貧困的現狀。少年金基德極為懼怕父親家常便飯式的呵斥,經常心情憂郁到連飯都吃不下,只好在飯後偷拔後院的大白菜充飢,鄉下那種泥土砌的廁所也成為他躲避父親的地方。1980年,20歲的金基德應征入伍,加入韓國海軍。
1985年,金基德退伍,在教堂尋得一份差事,又在一家殘疾人收容所里幹了5年的體力活,同時堅持畫畫。1990年,金基德前往法國巴黎深造美術,並靠賣畫為生,在法國蒙托利埃海灘畫了兩年畫,沒有參加任何官方展和其他活動,在德國慕尼黑也弄過街道展,在那裡知道了埃貢·希勒的作品。
『陸』 方金影視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的所獲榮譽
2009年公司投拍電影《太陽花籽》入圍德國法蘭克福獨立影像展最佳影片;
入圍北京國際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兒童片、入北京青年華語影像論壇最佳兒童片;
2010年公司投拍電影《我和你》入圍西班牙國際電影節;
2010年公司投拍電影《暑假》入圍北京電影季;
2011年公司投拍影片《太陽總在左邊》
榮獲第30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龍虎大獎
榮獲第3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表揚獎
榮獲第55屆倫敦BFI國際電影節——Southerland 提名獎
榮獲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
入圍第64屆瑞士洛伽諾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
入圍第5屆莫斯科未來國際電影節
入圍第21屆日本福岡亞洲電影節
入圍第12屆羅馬亞洲電影節
入圍第13屆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
入圍第5屆漢城數碼電影節
入圍第10屆印度孟買三隻眼亞洲電影節
入圍第7屆ALKINO華沙世界電影節
入圍第14屆法國杜維爾電影節開幕電影 作品名稱 拍攝時間 導演 迷路的天使
相約黃昏
華容道
太陽花籽
戀愛方程式
喇叭褲飄揚在1983
孔明燈
暑假
風箏再次飛起
太陽總在左邊
百年情書
神通佛影
舞動的夏天
阿米日嘎
永恆的一天 2006年
2006年
2007年
2009年
2009年
2009年
2009年
2010年
2010年
2010年
2011年
2011年
2011年
2012年(計劃拍攝)
2013年(計劃拍攝) 陳剛
鄭陽
麒麟
魏阿挺
王凡
萬瑪才旦
魏阿挺
鄭陽
鄭陽
松太伽
金舸
鄭陽
麒麟
萬瑪才旦
萬瑪才旦 2011年公司投拍電影《孔明燈》入圍第14屆華表獎、獲最佳兒童片提名、最佳男演員提名、最佳女演員提名;
2011年公司投拍電影《百年情書》入圍北京國際大學生電影節南開大學開幕影片;
入圍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獲最佳攝影提名、最佳女演員提名、最佳男配提名;
榮獲第12屆電影頻道電影百合獎優秀故事片一等獎、優秀導演獎、優秀男演員獎、優秀女演員獎
:
入圍第14屆華表獎獲最佳影片提名、最佳男配提名;
『柒』 寧浩導演作品
2004年 《綠草地》(導演/編劇)
入選2005年第5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新電影單元
入選2005年第29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國際競賽單元
莫斯科國際兒童電影節金天鵝大獎
上海國際電影節被評為最受觀眾歡迎影片
釜山國際電影節CJ娛樂公司選定大獎
西班牙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共入圍參展國際上五十多個電影節
由德國巴伐利亞發行公司發行,已經在德國,法國等多個國家進入院線放映。
2003年 《香火》(導演/編劇/攝影)
2003年第4屆東京Filmex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
2003年第56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錄像競賽單元
2004年第28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亞洲數碼單元金獎\香港藝術中心「2004年度好電影」獎
2004年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2004年溫哥華國際電影節
2004年德國慕尼黑國際電影節
2004年第4屆台灣南方影展
2004年奧地利維也納國際電影節
2003年悉尼國際電影節
2003年美國加州國際電影節
2001年 《星期四,星期三》(導演/編劇/攝影)
2001年第8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2年第2屆中國大學生數碼媒體競賽銀獎
2007年榮獲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新人導演獎
電視作品
2004年 電視連續劇《中國式離婚》(執行導演)
2002年 電視系列劇《老山》(導演)
2002年 電視系列劇《危情出擊》(導演)
2000年 電視系列劇《老百姓》(執行導演)
MTV作品
導演近百首音樂MTV作品,曾獲2003年「[V].CCTV第十屆華語榜中榜/最佳音樂錄影帶」大獎、2001年康佳杯CCTV中國音樂電視大賽最佳音樂錄影帶大獎、2001年度「中國音樂——最佳音樂錄影帶獎」大獎
『捌』 於成龍扮演者成泰燊的演藝歷程
2001年主演由朱文導演的電影《海鮮》榮獲58屆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他本人也因此摘得法國南特三大州國際電影節的影帝桂冠。
2003年在花清執導的兒童題材電影《楠溪江》中飾演焦躍進。2004年受到導演賈樟柯的邀請,與共同主演電影《世界》,這個「山西製造」的鐵三角組合開始了他們探索世界和人生的電影之旅。至2007為止,《世界》先後在國際各個電影節上拿了總共11個大獎 。
2005年出演阿尼拉執導的中國和芬蘭首次合拍的神話電影《玉戰士》飾中國魔鬼。
2006年主演的電影《完美生活》入圍第6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並獲得溫哥華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龍虎獎」 。
2007年成泰燊主演的抗日劇《狼毒花》席捲了電視銀屏,他扮演的甄一然吸引了眾多粉絲,使成泰燊成為老百姓熟知的大明星 。10月主演的北京奧運獻禮劇《排球女將》在武漢開機 。同年出演王小帥執導的電影《左右》,提名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同年主演的電影《車逝》入圍第17屆釜山國際電影節 。
『玖』 誰能介紹一下韓國導演金基德的情況
韓國電影-金基德- -
法國媒體對這位曾留學巴黎的韓國導演大加贊揚,稱從《弓》中看到金基德延續了他一貫對另類情感關懷的冷色風格。但也有評論指出,在某種程度上,《弓》幾乎成了金基德那部《漂流欲室》的姊妹篇,「不管是大海、船等場景的選擇,還是畫面上的血腥殘酷,我們似乎仍然看到《漂流欲室》中那種用肉體痛苦來達到精神快感的主題。」金基德以邊緣題材起家,自2002年《海岸線》以來開始受到國際關注,2004年《撒瑪利亞的女孩》獲得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空房間》使用韓國備受爭議的女演員李升燕擔任女主角,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邊緣人物、性、暴力一直是金基德影片的主題,本次戛納「一種關注」單元的開幕片《弓》由金基德自編自導,同樣不離這些主題,與《空房間》有不少相似之處。首先是對話量極少,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幾乎無語言交流,無名無姓,在宣傳單中也只以老人、少女和大學生來稱呼。此外,在《空房間》中出現的女主角與隱身情人的擁抱對視的情節變本加厲,成為少女和老人化身的風做愛的鏡頭。再者,《空房間》中出現的高爾夫球攻擊人的暴力手法,在《弓》中演化成老人用弓瞄準所有對少女有企圖的男人的鏡頭。放映結束後,記者們一致認為《弓》沿襲比突破多。
金基德在影片放映結束後,簡單介紹了《弓》的創作意圖。他說:「每個人都有不能實現的渴求和希望,通常大家都會把這些願望藏起來。而我想表現的是,這些隱藏的願望有多卑鄙、高貴、悲傷和美好。所以用一個不能被人控制的少女來講老人的渴望。」金基德還解讀了「弓」這種武器在影片中的三層含義——一個防止入侵者的有力殺人武器,一件表達靈魂聲音的樂器,一種傳遞內心情緒張弛的語言。
以流暢的鏡頭,配合演員的動作、表情來陳述故事,金基德仿效歐洲電影大師通常的做法,摒棄的是尋常意義上的「台詞」堆砌電影。也因此,他的影片《冬去春來》,在西方收獲了8億美元的票房,但韓國本土的票房不過5萬美元。「我認為西方觀眾更能夠接受我的電影。所以,我在影片中盡可能地減少對話,因為我擔心錯誤的翻譯會破壞我大部分的工作。我相信哭和笑已經是最好的語言。不過,如果有再次的機會,我想有一天,嘗試拍一部完全由對話組成的電影。年齡越大,你對於別人所說的東西就相信得越少。但人類的活動是沒有撒謊可言的。它們都是誠實的,無論這些行為是否符合是非標准。」
僅僅用了17天的時間,金基德就完成了這部《弓》。
金基德(김기덕,1960年12月20日-),韓國的著名電影導演。他的電影往往跳出了商業電影的框框,使他成為世界上一個十分獨特的導演。而且,他的電影題材往往使觀眾在震撼之餘,帶來生活上的反思。
2002年,他的《海岸線》成為了釜山國際電影節的開幕電影。2004年,他憑著《慾海慈航》奪得柏林影展的導演獎,並於同年的維尼斯影展憑另一套新作空屋榮獲導演獎。
作品列表
1996年 - 鱷魚 (악어)
1997年 - 野生動物保護區域(야생동물 보호구역)
1998年 - 雀籠小客棧(파란대문,即「藍色大門」的意思)
1999年 - 漂流欲室(섬,「島」的意思)
2000年 - 實際生活(실제상황)
2001年 - 打回頭的情書(수취인불명,即「收取人不明」)
2002年 - 爛泥情人(나쁜남자,即「壞男子」)
2002年 - 海岸線(해안선,釜山電影節開幕電影)
2003年 - 春夏秋冬(봄여름가을겨울그리고봄)
2004年 - 慾海慈航(사마리아,即撒瑪利亞的意思,榮獲柏林影展導演獎)
2004年 - 빈집(即「空屋」的意思,李丞涓主演,榮獲維尼斯影展導演獎)
2005年 - 弓
盤旋在歐洲上空的韓國電影UFO
1960年12月20日,金基德出生在韓國慶尚北道奉化郡,在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小山村裡長大。金基德小時候就具有繪畫的天賦。他的父親是個經歷過朝鮮戰爭的退伍軍人,母親只是名普通主婦。9歲那年全家移居漢城,金基德在一所農業技學就讀。中學還沒畢業就輟學走進工廠,從此在那裡度過了青春。
20歲那年,金基德應征入伍。五年後退伍,在教堂尋得一份差事,同時堅持畫畫。1990年,金基德前往法國,在巴黎深造美術,同時靠賣畫為生。二兩年後回國,貧困潦倒的他開始嘗試劇本寫作。1993年,他的劇本《畫家與死囚》獲得劇作教育協會最佳劇本獎。1994年,《二次暴光》獲韓國電影委員會最佳劇本獎,次年《非法穿越》再獲該獎。這些獎項使他在1996年籌得資金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鱷魚藏屍日記》,從此走上了職業電影人的生涯。讓人嘆為觀止的是,此前他並沒接受過任何有關電影或者美術的正規教育。
1997年,金基德的第二部電影《野獸之都》出爐。並首次入選第16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而這也是他的一部半自傳色彩的影片。次年,《雀籠小客棧》成功打入歐洲,曾展出於柏林電影節等八個國際大中小電影節。
1999年,《漂流欲室》入圍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其驚世駭俗的影像在國內外引起軒然大波,同時他本人也被貫以變態、惡俗、下流的「美稱」。次年金基德推出實驗作品《真相》,並組建自己的電影公司。2001年他憑借《收件人不明》再度入圍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不過依然飽受爭議。2002年,金基德的影像語言日趨完美,其最重要的作品《壞小子》二度入圍柏林電影節,但僅獲得藝術獎和演員獎。同年,他說服偶像明星張東健出演自己的低成本電影《海岸線》。本片也被選為當年韓國釜山電影節開幕影片。
2003年,金基德推出《春夏秋冬又一春》。這也是他唯一一部不「招人反感」的影片。本片當選韓國當年十大佳片之一,並有幸代表韓國角逐2004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不過理所當然地名落孫山,連提名也沒拿到。可以說金基德作品中散發出的濃厚悲觀論調,是奧斯卡所最最深惡痛絕的。
2004年,金基德以《撒瑪利亞女孩》第三次出征柏林電影節,終被授予了「最佳導演獎」的肯定。盡管這並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但這個獎至少遲到了兩年。
金基德已是個被過分塗抹的名字
在過往的七年間金基德的創作是關於畸戀、仇殺、孤獨、絕望關於卑微和恥辱。從默默無聞到贏得國際
聲譽,由無法公映到一流電影節的頻繁邀請。金基德已經成功的走到了大眾面前。然而他得到的卻是少數贊許和多數的反感與不理解。國際影壇對待他的態度基本如此。而在中國看金基德電影並願意站出來發表議論者也慣性式的接受並採用現存的評論。觀點的過分單一叫人懷疑如此喧囂的議論之前到底有多少人起碼認真的看過他的舊作?只要一提到金基德所有文章毫無例外的使用了諸如:暴力、大膽、殘酷、血腥、另類、邊緣、情色、驚人一系列本身最泛濫乖巧的字眼。觀眾和電影節評委以更加獵奇和不安的心理預期等待著金基德的每一部作品。沒有經驗者則乾脆直奔流血畫面和三級鏡頭紛紛尋找金基德影片。網路幫助了這種謠傳。經常有人在各種論壇里描述他們在這些電影里目堵了什麼。於是一傳十,十傳百越發人雲亦雲。金基德終於名聲大噪但處境也足夠尷尬。他的臉上貼著左一個又一個無比花哨卻不相乾的標簽。現在「金基德」已經成為了一個被過分塗抹的名字,面目全非。就像張東健在《海岸線》中那張臉一樣已經很「迷彩」了。
公眾的嘩然始於1999年的威尼斯電影節。《漂流欲室》作為競賽單元影片正式角逐金獅獎。這部兼具優美畫面與痛苦表達的虐戀片顯然分量十足。但也許由於明顯違背大眾的觀影經驗該屆影展上《漂流欲室》僅獲得NETPAC一項外圍小獎。緊接著此片在歐洲取得了一定的票房成績。較為親切的評價是:「金基德沒有被完全的理解,但他是個天才。」可能因為《漂流欲室》留下的初步印象,歐洲人對金基德念念不忘。在隨後的兩年裡又有《收件人不明》和《壞人》被連續請到西方。有關金基德的種種說法由此產生。大量充滿驚奇的影評、分析開始湧入媒體。大體都是描述金基德電影所謂的「殘酷兇猛」。因此金基德多次被與日本活躍而怪異的三池崇史並提。除去少數的贊揚,批評聲更此起彼伏。女權主義者對金基德尤為反感。時常痛斥他「病態」、「無聊」。金基德作為這五年間各大電影節上最知名的導演之一最終卻沒能贏得一座足重金獎。這種結果正說明他雖然火熱一時但作品引起的僅僅是好奇而非理解。他每每收拾起聖丹斯、布魯塞爾、蒙特利爾、奇幻電影節為他准備的一些安慰獎項後只好立刻返回韓國准備下一部電影。
更糟糕的是金基德誠懇的態度已被嚴重損傷。對待各種指責他解釋到:「這些批評正是主流面對非主流的不安。」可是媒體對他的言論一次次曲解、誤傳,不善言辭的金基德曾一度回絕一切采訪。好事者的宣傳愈發誇張,連眾多准色情網站都提供了金基德電影的下載鏈接。如此局面下不作辯解顯然明智。
金基德真相
通過金基德電影,對他本人的猜想自然也會依賴於影像風格。似乎自然合理的,金基德被臆想為冷漠陰暗,表情嚴肅。這一次又多少產生了偏差。
金基德向來和藹害羞,面對媒體出言謹慎。出席各種場合永遠都戴一頂深色鴨舌帽,有時候背一個單肩挎包。這位知名的韓國導演從沒接受過任何與電影相關的教育。似乎他也不需要,他好象生來就會拍電影。
1960年金基德出生在韓國慶尚北道奉化郡的一個村子。當地多山,經濟欠發達,恐怕正如《收件人不明》的故事背景。童年他淘氣好動,時常在玩鬧中打傷同伴,會自製各種新奇玩物。9歲隨父母移居漢城,就讀於一所農業技術學校。幾年後哥哥被開除,金基德也被迫退學。至此他結束了自己所有的正規學業---小學畢業,初中輟學。隨和的幾年金基德在多家工廠工作過。20歲應征韓國海軍,他服役5年,是一名士官。這段不很愉快的從軍經歷為《海岸線》提供了種種細節。退伍後由於眼病,金基德躲在教堂里度過了兩年,一邊打算著將來做一名神職人員一邊堅持畫畫。1990年,當能買得起一張飛機票的時候他立刻飛往法國,並在巴黎學習美術,以賣畫為生。留法幾年間金基德見聞頗豐,逐漸轉變了過去的文藝觀點。1994年返回韓國,短時間內寫出了《畫家與死囚》、《非法穿越》等劇本。由於劇作出色他獲得了電影振興協會的競賽獎項並募集資助於1996年完成了自己的處女作《鱷魚藏屍日記》。
金基德的劇作在很大成分上都與個人經歷有關聯。他有一位參加過朝鮮戰爭的父親,受過槍傷,金基德尤為嚴厲。金基德遠赴法國與躲避父親有很大關系。母親是一個只會操持家務而不識字的婦女。金基德左手拇指上有一塊傷疤,這是他小時候自製火葯槍留下的。看來這些資料都表明《收件人不明》最貼近金基德的實際生活。的確,他在接受采訪時也曾這樣談過。
獨特的知識結構與早年遭遇使他的表達明顯區別於李滄東、洪尚秀等學者型韓國導演。應該說劇本新意與形式美感才是金基德作品的長處。從小畫畫,扎實根底使他能把畫面安排得美術作品一樣漂亮。而他的劇情發展總不落俗套,充滿意外。主人公無一例外的遭受不幸,命運一直下沉到底,不留希望,不迎合觀眾的心理預期卻又合情合理。
在《壞人》公映後有人批評劇情,認為把一個女大學生變成妓女這無法接受,有違道德。金基德在多次訪談中困難的解釋道:「不是我把這個女孩變成妓女的,問題恐怕存在於我們社會本身。」。「在韓國人們常按學歷和社會背景判別人的優劣。所以他們才會因為那個女個學生的不幸而感到被冒犯。我想做的是抹掉這種社會劃分和界限。
金基德更關心的是生成悲劇的原因以及被大眾視野忽略的各種人物。並且他十分尊重女性。這樣看來金基德其實無比悲憫、脆弱。遠不像被傳媒定性的那樣。
懷著好奇心與優越感逛動物園一樣圍觀金基德,那才是真正的殘酷。
1996年《鱷魚藏屍日記/鱷魚/Crocodile》
1997年《野獸之都/野蠻生物/Wild Animals》
1998年《雀籠小客棧/雛妓/情色屋檐下/Birdcage Inn》
1999年《漂流欲室/水上賓館/The Isle》
2000年《真相》
2001年《收件人不明/打回頭的情書/Address Unknown》
2001年《壞小子/爛泥情人/只愛陌生人/Bad Guy》
2002年《海岸線/The Coast Guard 》
2003年《春夏秋冬又一春/春去春又來/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 and Spring》
2004年《撒瑪利亞女孩/援交天使/Samaritan Girl》
2004年《空房間/空屋情人/3-Iron》
2005年《弓/The Bow 》
1996年 《鱷魚藏屍日記》(Crocodile):主人公是一個無恥的人。他在漢江水下有一間美麗的密室。他隱藏溺水者的屍體並向死者家屬勒索錢財。作品本身雖然成功但影響較小。
1997年,金基德的第二部電影《野獸之都》。並首次入選第16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而這也是他的一部半自傳色彩的影片。
《雛妓》 (1998)
本片是良家閨秀自願成為妓女的故事,《雛妓》(Birdcage Inn)中23歲的妓女貞花顛覆了一個家庭,一座旅館,給所有接觸過她的人造成了道德難題。最終單純的慧美也朝聖般的出賣了自己的初夜。男性人物個個面目狼狽,也許在這100分鍾里完全是女人的勝利。當年《雛妓》至少參加了8個國際影展。較著名的有俄羅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作為全景單元的開幕影片)。雖然未贏得實質榮譽但西方評委們還不至於很快忘記這個韓國人的名字。
《真相》(2000)
兩個具有暴力傾向的男人在片中相遇。畫家在一個神秘女人的引領下發覺了生活的扭曲與無聊,他展開了對周圍人的報復行動。
片中代表金基德另一個性格的在看到一出舞台劇時,被他的身份慫恿,一個主觀鏡頭跟隨著他潛意識的腳步,監視著他每一個想法,做下紀錄。在經過一段意識之旅後,主角回到現實,才發覺漢城完全沒有任何改變。金基德解釋道:「電影不會改變現實,只會改變個體的意識型態。」他依照自己的劇本輪廓18部攝影機在200分鍾內完成了全片攝制,並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嘗試,還要把多重主人公身份的手法用到日後自己的每一部電影當中。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漂流欲室》 (2000)
金基德似乎偏愛這類虐戀,歧戀的故事,後來他又拍出了《壞小子》,一部仍然令人無法想像的影片。在《漂流欲室》中,在逃犯會用做魚鉤的鋼絲鉗成各種玩具,亦在警察的追捕之際將其吞下肚中;啞女在男人要離開她的時候將一串魚鉤放入私處,又殘忍的拉出,自慘的怪異景象令人吃驚。而他們療傷的方式竟然是**。
攝影是水墨山水,音樂讓人怦然心動,然而內力卻涌動著無法言說的暗情性慾,這便是這部影片復雜而神秘的影像織體。
《收信人不明》 打回頭的情書 (2001)
金基德在有限的時間和時空內,集中羅列了整整一個被欺凌被損害的弱勢群體。其壯烈的悲哀讓人膽戰心驚。20世紀70年代的韓國,是金基德最不堪回首的歲月。在那個人間地獄,沒有人能夠舒坦地活著。
《壞小子》(爛泥情人) (2001)
這部顛覆傳統影像的半抽象化電影,儼然已把金基德的審美情趣和人生理念發揮到極致。確切地說,這是一部愛情電影,關於一個觸目驚心的、逾越階級身份的畸形愛戀。
導演編排的巧妙之處就在於,直到故事快要結束的時候,我們才發現一直深而不露的男主角原來是個啞巴,但在影片中他卻控制了事件的進程,人物的命運。這是一個男權主義的影片,故事想透露給觀眾的是女孩子都不必要太清高,其實你不過是一個天生的妓女。
《海岸線》 (2002)
金基德通過影片中兩位主人公的悲慘命運,控訴軍政府統治集團為利益不擇手段的暴行和虛偽本質,描述朝鮮半島分裂下人性的一場集體瘋狂。
駐守在海岸線的姜上兵,他的職責崗位致使一個肉體和一個靈魂的毀滅。失去了愛人的美英在留給她痛苦回憶的海岸線邊尋找著她的男人英吉,她把這里的每個士兵都看成了她的英吉。盡管她精神上的創傷還未痊癒,可還要繼續承受肉體上的蹂躪。美英慰安婦般地與每個大兵**,直到懷上了身孕。接著,兵營變成了手術台。慘絕人寰的墮胎手術,在光天化日下赤裸裸地進行著。 與此同時,姜上兵也是被損害的對象。當他良知的本性蘇醒時已經完全偏離了軍方的利益,於是政府毫不遲疑地將之推出圈子。姜上兵是被欺騙的對象,他起初的行為只是源於對政策規范的無條件執行,只是在盡一個軍人的義務。很可惜籠罩在人性自責圈中他無法欺騙自我,這使他很快就失去了政府的庇護,甚至失去了自己作為軍人的權利。姜上兵丟掉了靈魂,行屍走肉般地穿梭在街頭,引來熙熙攘攘的圍觀者。此刻他若無其事地把刺刀刺進了一名談笑風生的無辜者的小腹。
春夏秋冬又一春》(春去春又來 / 春夏秋冬 / 僧家入定) (2003)
導演金基德的作品作風一向大膽獨特,本片也不例外。單是內容就已經非常奇特,一個以和尚為主角來說佛理的故事,卻摻雜了赤裸裸的性和暴力。電影彷彿是一個曉諭人生的佛偈。最後的一個鏡頭頗含深意,座落在山頂的佛像就那樣靜靜地望著,好像凝視著塵世間的一切悲喜……
《瑪利亞城的女孩》( 撒馬利亞的少女 / 慾海慈航 / 哭泣荒原 / 援交天使) (2004)
這是韓國導演金基德一部情色題材的影片,《撒瑪利亞城的女孩》再次將唯美的鏡頭瞄準虐戀的男女,與《漂流浴室》不同的是,本片的故事發生在都市,許多室內情愛畫面非常迷人。既情色又慈悲的《撒瑪利亞城的女孩》為他摘得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空房間》 (空房誘奸 / 感官樂園 )(2004)
金基德的作品在韓國一向難以為主流所接受,這次的《空房間》又找來「慰安婦事件」中飽受批判的李成延做女主角。不過金基德憑這部影片在威尼斯獲得最佳導演銀獅獎,《空房間》比起金基德以往的任何影片都要「正常」,也打破了他的許多慣例,男人沒再殺人,女人沒再做妓女,畫面也少了些鮮血。畫面的緊湊和流暢,絕不會產生沉悶和冗長感,反倒會讓人更加地投入到情節當中。
《弓》 (2005)
今年金基德又再次攜帶新作《弓》參加了戛納「一種注目」單元。影片講述一個60歲的老人,和一個16歲的女孩共同居住在一個小船上。他計劃在她17歲的時候娶她,並帶她離開這個世界。然後,人們來到船上捕魚,同時也見到了那個女孩,而這個從來都在海上生活的女孩也開始對城市人感了興趣,而那個老人卻也開始變得緊張和乖戾。這部電影有點像他的《漂流浴室》,充滿了極端的色彩。金基德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他就迷戀這種把人性推到極致的狀態。
『拾』 金基德所有電影的名單
截止2019年11月金基德的電影如下:
1、1996年,金基德籌得資金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鱷魚藏屍日記》,從此走上了職業電影人的生涯。
2、1997年,金基德拍攝了第二部電影《野獸之都》,並首次入選第16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
3、1998年,憑借第三部作品《雀籠小客棧》成功打入歐洲。
4、2001年,憑借動作片《收件人不明》再度入圍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
5、2003年,金基德推出《春夏秋冬又一春》,該片當選韓國當年十大佳片之一。
6、2004年2月,金基德以《撒瑪利亞女孩》第三次出征柏林電影節。9月,憑借愛情片《空房間》獲得「最佳導演銀獅獎」。
7、2011年5月13日,拍攝紀錄片《阿里郎》,入圍第64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
8、2012年9月9日,金基德執導第18部影片《聖殤》。
9、2013年6月,執導驚悚片《莫比烏斯》,講述一個意外造成兒子致命傷的女人和一個自宮贖罪的男人之間的故事。
10、2014年,執導驚悚犯罪片《一對一》,該片講述一位少女被殺害後,七名市民懲罰導致少女被殺的政府和軍方高官的故事。
11、2015年9月23日,金基德簽約中國電影公司嘉視年華,啟動他的第一部高成本大製作電影《無神》。
12、2016年,拍攝電影《網》,講述一名北韓的漁夫(柳承范飾)因不得已的原因漂流到南韓而展開的故事
13、2017年,5月末開拍新片《人類的時間》
(10)沃土仁心入圍溫哥華國際電影節擴展閱讀
金基德代表作品介紹
1、《空房間》由是金基德編導,李丞涓、在熙主演的愛情電影。影片講述了少婦善花和男孩泰石之間奇特的愛情故事。該片於2004年10月15日在韓國上映。影片獲第6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
2、《春夏秋冬又一春》是由金基德執導,金英民、吳英秀、金基德主演的一部韓國電影。影片將故事的情節也定格在不同的季節里,發生在春天裡的罪惡和救贖,夏天裡的慾望與放縱,秋天中蘊含的愛與恨,冬季里的哲學與反思,再到春的延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