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諾貝爾獎提名名單一覽表各獎項提名者完整名單
諾貝爾獎六大獎項在北京時間10月3日至7月分別揭曉,大家可以看看諾貝爾獎揭曉具體時間。諾貝獎獲獎者名單自然是最受關注的了,近年來莫言和屠呦呦分別在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和生理學或醫學獎,引發了全民的關注,也期待著有更多的中國人能獲得諾貝獎。下面就為大家帶來諾貝爾獎提名名單完整名單。
諾貝爾獎提名名單一覽表
目前諾貝爾將的各獎項的評選工作仍在進行之中,最終獲獎者名單要等到揭曉的那一天才會公布,屆時小編也將會在第一時間為大家更新獲獎者名單。在此先為大家帶來諾貝爾獎提名名單,大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了解來預測一下今年諾貝獎各獎項的得主。
生理學或醫學
James P.Allison
醫學博士,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學系教授兼主任
Jeffrey A.Bluestone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 (UCSF) 醫學院內分泌新陳代謝學 A.W.and Mary Margaret Clausen 特聘教授
Craig B.Thompson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入選理由:解釋 CD28 和 CTLA-4 如何成為 T 細胞活性的調節因子,調節免疫反應
Gordon J.Freeman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腫瘤內科學系教授,哈佛醫學院醫學教授
Tasuku Honjo
京都大學醫學研究生院免疫與基因組醫學學系教授
Arlene H.Sharpe
哈佛醫學院微生物學與免疫生物學系比較病理學 George Fabyan 教授,布萊根婦女醫院病理科成員
入選理由:闡明程序性死亡受體-1 (PD-1) 及其路徑,促進了癌症免疫治療的發展
Michael N.Hall
巴塞爾大學教授
David M.Sabatini
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學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白頭研究所 (Whitehead Institut) 成員;布洛德研究所 (Broad Institute) 資深成員;科赫綜合癌症研究所 (Koch Institute for Integrative Cancer Research) 成員
Stuart L.Schreiber
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 Morris Loeb 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布洛德研究所 (Broad Institute) 化學生物科主任
入選理由:發現雷帕黴素靶蛋白 (TOR) 及雷帕黴素機能靶蛋白 (mTOR) 的生長調節因子
物理學
Marvin L.Cohen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系校聘教授
入選理由:固體材料的理論研究及其屬性預測,尤其是經驗贗勢方法
Ronald W.P.Drever
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名譽教授
Kip S.Thorne
加州理工學院理論物理學 Feynman 教授
Rainer Weiss
麻省理工學院理論物理學名譽教授
入選理由:設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 (LIGO) 並使檢測黑洞所產生之引力波成為可能
Celso Grebogi
亞伯丁大學自然科學與計算科學院非線性及復雜系統「六世紀」(Sixth Century) 講座教授
Edward Ott
馬里蘭大學電子與應用物理研究所以及系統研究所電氣工程與物理學傑出校聘教授
James A.Yorke
馬里蘭大學物理科技所數學與物理學傑出校聘教授
入選理由:描述了混沌系統的一種控制理論(OGY 方法)
化學
George M.Church
哈佛醫學院遺傳學 Robert Winthrop 教授
張鋒
W.M.麻省理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 Keck Career Development 教授,博德研究所 (Broad Institute) 核心成員
入選理由:在老鼠和人類細胞中應用 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
盧煜明
香港中文大學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醫學及化學病理學教授,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
入選理由:在孕婦血漿血中檢測到胎兒游離 DNA,是無創產前檢測的革命性成果
Hiroshi Maeda
崇城大學葯物輸送科學研究所教授,熊本大學醫學院榮譽教授
Yasuhiro Matsumura
日本國家癌症中心 (National Cancer Center Japan) 探索性腫瘤學研究和臨床試驗中心 發展療法部主任
入選理由:發現大分子葯物的高通透性和滯留效應,是癌症治療學的重要發現
經濟學
Olivier J.Blanchard
美國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 C.Fred Bergstrom 高級研究員,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經濟學 Robert M.Solow 教授
入選理由:對宏觀經濟學作出貢獻,其中包括經濟波動與僱傭的決定因素
Edward P.Lazear
胡佛研究所 Morris Arnold 及 Nona Jean Cox 高級研究員,斯坦福商學院管理與經濟系人力資源 Jack Steele Parker 教授
入選理由:對人事管理經濟學獨特領域的發展
Marc J.Melitz
哈佛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 David A.Wells 教授
入選理由:對於企業異質性及國際貿易的開創性的描述
文學
阿多尼斯(敘利亞)、村上春樹(日本)、恩古吉·提安哥(肯亞)、伊斯梅爾·卡達萊(阿爾巴尼亞)、北島(中國)、閻連科(中國)喬伊斯·歐茨、(美國)菲利普·羅斯、(美國)、唐·德里羅 (美國)、約恩·福瑟(挪威 )、卡爾·奧韋·克瑙斯高(挪威 )、哈維爾·馬里亞斯(西班牙)、彼得·漢德克(奧地利)、阿莫司·奧茲 (以色列)
⑵ 世界幾大電影節以及對應的電影獎項的名稱,解釋,由來
推薦你看看這個
現世界各大電影節
第一部分:名詞解釋
A級國際電影節: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共有11個,它們的舉辦國、名稱、創辦時間、開幕時間、最高獎項分別是(排名有先後之分)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
註:1.必須補充說明的是在世界各地,各種電影節數目繁多,不勝枚舉,但是從電影節的規模,參展電影的層次,參加電影節的演員陣容,只有以法國戛納電影節為首的這11大電影節能夠達到國際A級標准。2.電影大獎和電影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希望大家不要概念混淆,一般電影節都會設立相關的獎項,如:金棕櫚獎、金熊獎、金獅獎等。但除了評獎之外,電影節還會舉辦以交流為目的的其他相關活動,持續時間一般較長。而單純的電影大獎(更確切地說是區域性電影大獎)主要以評選為目的,多限於一定國家或地區的電影,以鼓勵本國電影發展,主要通過影展的形式舉行,如奧斯卡金像獎、歐洲電影獎等(也不排除一些由最初的區域電影大獎發展成後來的國際電影節的情況)。當然不管是電影節和電影大獎,它們的重頭戲都是最後的頒獎晚會。
==========華麗的分割線======================================
再看看這個
世界著名電影節及其獎項
一、國外知名的電影節及電影相關獎項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oscar.com/
當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院頒發。
獎項由來: 1927年5月,在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立的宴會上有人建議,為了推動電影藝術的發展,對有成就者應給予獎勵。與會者一致同意並由當時參加會議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師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畫了個草圖,後由剛從藝術學校畢業的青年藝術家喬治.斯坦利塑成銅像。這尊銅像是個手握長劍、站在一盤電影膠片上的男性人體塑像,高10.25寸,表面鍍金,所以叫金像獎。當時叫這個獎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年度獎,簡稱「學院獎」。
名稱由來: 1931年的一天,學院的新任圖書管理員瑪梅麗特.赫麗發現辦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奧斯卡。一個記者把她的話在第二天報導了。從此「奧斯卡」之名逐漸被人們運用,學院獎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奧斯卡獎的授予,採取宴會形式,以後改為發獎大會,後又在發獎大會上增加了文娛節目,自第一屆以來,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舉行一次。
歷史記錄: 1929年1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電影創作進行了評選,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飯店舉行了第一次授獎典禮,共頒發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製作的《翼》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影片;第一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是珍妮.蓋諾;第一位最佳男演員獎獲得者是埃米.詹寧斯,他於1950年在德國去世。
主要項目: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其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此外還頒發一些特別榮譽獎。每次競選都分兩個階段:提名和投票階段。投票由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的三千餘會員進行。他們從集體投票中選出最佳影片,然後分門別類按專業選舉最佳演員、導演、編劇、攝影等,表決揭曉後進行授獎儀式。由名演員作司儀,由前奧斯卡獎獲得者授獎。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europeanfilmacademy.org/
1988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第一次頒發歐洲奧斯卡---歐洲電影獎。該獎的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意在喚醒全球觀眾對歐洲藝術人文電影的信心及支持。原來歐洲電影獎總部一直設在德國柏林,進入90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1988年1996年德國電影導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導演IngmarBergman擔任擁有1000名成員的歐洲電影學術學院主席。最初的獎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藝術家Markus Lupertz設計,1997年原獎座被一位身著歐洲星長裙的長發美女取代,由英國設計家TheoFennell設計。很湊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國奧斯卡完全一樣,一對兒般配的驕傲冤家。
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bafta.org/
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1947年,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獎,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提名,獎項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獎類似。1959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1975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1947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獎。第2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3屆增設聯合國獎。第6屆增設最佳英國女演員、最佳英國男演員、最佳外國女演員、最佳外國男演員、最有前途的新人5項獎。以後幾乎每幾屆就有新的獎項產生。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回答的字數不能超過1萬字,剩下你自己去看這里吧http://ke..com/view/14509.htm
我的回答應該算滿意了吧
⑶ 2022年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名單
2022年2月8日,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名單揭曉,以下是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名單:
五、最佳男配角提名:
塞倫·希德《貝爾法斯特》、特洛伊·科特蘇爾《健聽女孩》、J·K·西蒙斯《里卡多一家》、傑西·普萊蒙《犬之力》、蒂·斯密特-麥菲《犬之力》
六、最佳女配角提名:
傑西·巴克利《暗處的女兒》、阿麗亞娜·德博斯《西區故事》、朱迪·丹奇《貝爾法斯特》、克爾斯滕·鄧斯特《犬之力》、安潔紐·艾莉絲《國王理查德》
七、最佳國際影片提名:
《駕駛我的車》(日本)、《逃亡》(丹麥)、《上帝之手》(義大利)、《魯納納之歌》(不丹)、《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挪威)
八、最佳動畫長片提名:
《魔法滿屋》、《逃亡》、《夏日友晴天》、《智能大反攻》、《尋龍傳說》
九、最佳紀錄長片提名:
《登樓嘆》、《阿提卡》、《逃亡》、《靈魂樂之夏》、《以火書寫》
十、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貝爾法斯特》、《不要抬頭》、《國王理查德》、《甘草披薩》、《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十一、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健聽女孩》、《駕駛我的車》、《沙丘》、《暗處的女兒》、《犬之力》
十二、最佳剪輯提名:
《不要抬頭》、《國王理查德》、《沙丘》、《犬之力》、《倒數時刻》
十三、最佳攝影提名:
《沙丘》、《麥克白悲劇》、《犬之力》、《西區故事》、《玉面情魔》
十四、最佳視覺效果提名:
《沙丘》 、《失控玩家》、《007:無暇赴死》、《尚氣與十環傳奇》、《蜘蛛俠:英雄無歸》
十五、最佳原創配樂提名:
《不要抬頭》 、《犬之力》、《魔法滿屋》 、《平行母親》、《沙丘》
十六、最佳原創歌曲:
Be Alive《國王理查德》 、Dos Oruguitas《魔法滿屋》 、Down to Joy《貝爾法斯特》 、No Time to Die《007:無暇赴死》 、Somehow You Do《美好的四天》
十七、最佳音效提名:
《貝爾法斯特》、《犬之力》、《西區故事》、《007:無暇赴死》 、《沙丘》
十八、最佳服裝設計提名:
《黑白魔女庫伊拉》、《沙丘》、《玉面情魔》、《西區故事》 、《西拉諾》
十九、最佳美術指導提名:
《沙丘》 、《玉面情魔》、《犬之力》、《麥克白的悲劇》、《西區故事》
二十、最佳化妝與發型設計提名:
《庫伊拉》、《沙丘》、《塔米·菲的眼睛》、《古馳家族》、《美國之旅2》
二十一、最佳真人短片提名:
《阿拉卡丘:採取並運行》、《衣裝》、《漫長的告別》、《在我心間》、《請控制住》
二十二、最佳紀錄短片提名:
《問鼎之聲:球場成長日記》、《帶我回家》、《籃球女王》、《獻給貝娜齊爾的三首歌》、《我們都曾是霸凌者》
二十三、最佳動畫短片提名:
《愛癲事家族》、《知更鳥羅賓》、《皆為愛》 、《獸》、《箱式芭蕾》
簡·坎皮恩執導的《犬之力》獲得12項提名領跑,2021年10月在中國內地公映的科幻電影《沙丘》以10項提名緊隨其後,其中中國題材紀錄片《登樓嘆》提名最佳記錄長片,本屆奧斯卡將於3月27日揭曉。
作為本次奧斯卡提名領跑的《犬之力》,改編自托馬斯·薩維奇的同名小說,由紐西蘭女性導演簡·坎皮恩執導,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傑西·普萊蒙、克斯汀·鄧斯特等實力派演員主演。該片曾在第78屆威尼斯電影節上入圍金獅獎最佳影片,並最終斬獲銀獅獎最佳導演。而這部影片的導演簡·坎皮恩曾經執導過大名鼎鼎的《鋼琴課》,《犬之力》繼續貫徹了《鋼琴課》的古典主義式的敘事風格,大量粗獷悠遠的自然空鏡,賦予了影片沉靜內斂的氣質。
除此之外,曾有過代表作《神探夏洛克》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作為本片的男主角,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卷福,則有望憑借《犬之力》中的優秀表現沖擊奧斯卡影帝。
⑷ 歷年奧運會舉辦城市及奧運主題曲名稱和演唱者
屆數 年份 舉辦國
第28屆 2004 希臘雅典
第27屆 2000 澳大利亞悉尼
第26屆 1996 美國亞特蘭大
第25屆 1992 西班牙巴塞羅那
第24屆 1988 韓國漢城
第23屆 1984 美國洛杉磯
第22屆 1980 蘇聯莫斯科
第21屆 1976 加拿大蒙特利爾
第20屆 1972 德國慕尼黑
第19屆 1968 墨西哥城
第18屆 1964 日本東京
第17屆 1960 義大利羅馬
第16屆 1956 澳大利亞墨爾本
第15屆 1952 芬蘭赫爾辛基
第14屆 1948 英國倫敦
第13屆 1944 英國倫敦,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未能舉行。
第12屆 1940 日本東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未能舉行。
第11屆 1936 德國柏林
第10屆 1932 美國洛杉磯
第9屆 1928 荷蘭阿姆斯特丹
第8屆 1924 法國巴黎
第7屆 1920 比利時安特衛普
第6屆 1916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第六屆奧運會未能舉行。
第5屆 1912 瑞典斯德哥爾摩
第4屆 1908 英國倫敦
第3屆 1904 美國聖路易
第2屆 1900 法國巴黎
第1屆 1896 希臘雅典
2008北京奧運會《我和你》劉歡和布萊曼
歷屆奧運會主題曲
第23屆奧運會
時間:1984年 地點:美國洛杉磯 主題歌:REACH OUT《歡樂通宵》
歌手簡介:[美]萊昂納爾.里奇(Lionel Richie) 一生曾獲5次格萊美獎、一次奧斯卡大獎及金球獎,唱片銷量近1億張。經典作品包括《say you, say me》、《endless love》等。在洛杉磯奧運會上演唱了主題歌《歡樂通宵》,這首歌後來成為當時國際上最流行的單曲。2004年,里奇第一次來到中國,出席在海南三亞舉行的第54屆世界小姐大賽總決賽。
第24屆奧運會
時間:1988年 地點:韓國漢城
主題歌:HAND IN HAND(《手拉手》)歌手簡介:[韓]Koreana演唱組
由兩男兩女四位韓國實力派歌星組合而成。在漢城奧運會開幕式上,「Koreana」演唱組帶領18000名演員高唱主題歌——《手拉手》(Hand In Hand),將開幕式的氣氛推向頂點。這曲《手拉手》由此成為奧運歷史上傳唱最廣的一首主題歌。當時的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認為它是奧運會會歌里最成功的一首,曾考慮將這首歌定為奧運會的永久會歌。2001年4月Koreana樂隊帶著一曲《勝利》來到北京,為北京申奧助威。
第25屆奧運會
時間:1992年 地點:西班牙巴塞羅那
主題歌:FRIENDS FOR LIFE《永遠的朋友》
歌手簡介:[英]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西班牙]卡雷拉
斯(Jose Carreras)
薩拉·布萊曼,英國女高音歌唱家,曾主演音樂劇《貓》、《歌劇院幽靈》,五張獨唱專輯風糜全球,被稱為「站在古典與流行音樂兩座山巔的音樂天後」、「月光女神」。2003年成為中國歌華經紀公司簽約歌手,2004年5月30日曾在北京舉辦個人演唱會。
卡雷拉斯,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嗓音清峻柔美,注重技巧的控制,演唱以抒情見長。2001年6月曾與帕瓦羅蒂、多明戈在北京聯合舉辦「世界三大男高音紫禁城廣場音樂會」,為北京申奧助威。
第26屆奧運會
時間:1996年 地點:美國亞特蘭大 主題歌:REACH《登峰造極》
歌手簡介:[美]格蘿利婭·伊斯特梵(Gloria Estefan)這名來自美國邁阿密古巴社區的女歌手,曾經在重大車禍中造成半身癱瘓,但她憑借自己堅強的毅力,最終戰勝病魔,重新站在了舞台上,唱出了「如果我能攀登得更高,我要觸摸廣袤的天空」這一超越生命的最強音,並憑借這首歌曲獲得了當年的格萊美音樂獎。
第27屆奧運會
時間:2000年 地點:澳大利亞悉尼主題歌:THE FLAME《聖火》
歌手簡介:[澳大利亞]丁娜·艾蓮娜(Tina Arena)童星出身,自小在水銀燈與掌聲中成長,長大後以專輯《Don't Ask》成為令國際樂壇矚目的歌手。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以一曲《聖火》 (The Flame)迷倒億萬奧運觀眾,達到了自己的事業的巔峰。
第28屆奧運會
時間:2004年地點:希臘雅典主題歌:OCEANIA《海洋》
歌手簡介:[冰島]比約克(Bjork)比約克被稱作世界樂壇最另類的前衛歌手、擁有「天籟之音」冰島的國寶,無論曲風,還是行為,她都以怪誕和特立獨行著稱。11歲,比約克就推出了個人專輯《比約克》,之後贏得無數的大獎及空前的爭議。2000年,她因主演電影《黑暗中的舞者》成為戛納電影節的影後。
⑸ 德克薩斯第56屆電影節提名最佳編劇第七位是誰
摘要 來了來了,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請稍等一會兒哦
⑹ 國際A類電影節的分類
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每年批准認可55個有質量的國際電影節。通常根據電影節的性質,將其分為A、B、C、D四類,即競賽型非專門類電影節,競賽型專門類電影節,非競賽型電影節,紀錄片和短片電影節
A類
國際A類電影節目前有十五個,有評獎,可以沒有特定的主題。以下名單來自於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官網,截至2015年,中國已經擁有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
十五個國際電影節分別為: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波蘭-華沙國際電影節;印度-印度電影節;愛沙尼亞-塔林國際電影節。
B類
競賽型專門類電影節, 此類電影節突出特定的主題。
C類
非競賽型電影節,此類電影節不設評獎,主要展映入選的各國影片。
D型
此類主要是紀錄片和短片電影。 世界上共有700個左右的電影節,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批准認可、並有著較高質量的國際性電影節大約有50個左右。這些電影節就其性質大概可以分為3類。
綜合性國際電影節
綜合性國際電影節有120多個,特點是規模大,各種類型的影片(包括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均可參加比賽或映出。舉行的時間長,一般兩個星期。主要的有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開羅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洛迦諾國際電影節、聖塞瓦斯蒂安國際電影節、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倫敦國際電影節、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卡塔赫納國際電影節、紐約國際電影節、迦太基國際電影節。
專業性國際電影節
專業性國際電影節有150多個,特點是規模小,舉行的時間也短,最多一周,最少3~4天,一般只放映或主要放映某一專業題材的影片,包括政治、軍事、科技、文教、衛生、工農業等30多種專業。歷史最久的專業性電影節是1945年義大利創辦的國際體育片電影節。自創辦以來,先後在義大利的科蒂納丹佩佐、聖萬桑、都靈等城鎮舉行,每年一次,為期一周。70年代以來,中國多次參加並獲得了一些獎。其他重要的專業性國際電影節還有:國際科學電影協會輪流舉辦的國際科學普及電影節、法國創辦的昂西國際動畫片電影節、西班牙的希洪國際兒童片電影節、法國巴黎的國際軍事電影節、保加利亞的瓦爾納國際紅十字會和衛生電影節、芬蘭的坦佩雷國際短片電影節、聯邦德國的弗里德堡宗教電影節、捷克斯洛伐克的伐斯特拉發國際生態學電影節、丹麥的歐登塞童話片電影節、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幻想片電影節、美國的紐約國際手工藝品電影節、瑞士的日內瓦國際自然影片電影節等。
地區性國際電影節
地區性國際電影節,現有30多個,特點是規模大、小不等,放映時間一般是一周,有的兩周,只放映某一個地區、幾個地區某些國家生產的影片。1954年由日本、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以及香港、台灣等地共同創辦的亞洲電影節(亞太影展)是最早的地區性國際電影節之一。其他主要的地區性國際電影節還有:蘇聯創辦的專門放映亞、非、拉國家影片的塔什干國際電影節、布吉納法索(原名上沃爾特)舉辦的瓦加杜古泛非電影節、在古巴舉辦的拉丁美洲新電影國際電影節、法國的南特三大洲電影節以及東盟國家電影節、巴爾干國際電影節、法語區國際電影節、北歐電影節、地中海電影節、英聯邦電影和電視節、撒哈拉地區國家電影節等。
以上3種不同性質的國際電影節在國際文化交流、政治活動、經濟貿易、科技合作等許多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80年代每年有 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各種不同類型的國際電影節。通過各國影片的放映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促進各國的友好關系和相互了解,為發展各國電影事業作出重要的貢獻。
⑺ 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提名作品有哪些
入圍主競賽單元影片21部:
1、瑞恩·高斯林主演、達米恩·查澤雷執導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傳記片《登月第一人》;
2、泰·謝里丹、傑夫·高布倫主演,瑞克·艾弗森導演的《群山》;
3、傑昆·菲尼克斯、約翰·C·賴利、傑克·吉倫哈爾、里茲·阿邁德主演,雅克·歐迪亞導演的《希斯特斯兄弟》;
4、科恩兄弟導演的《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
5、娜塔莉·波特曼、拉菲·卡西迪、裘德·洛、斯塔西·馬汀主演,布拉迪·科貝特導演的音樂劇情片《光之聲》;
6、奧利維耶·阿薩亞斯執導,朱麗葉·比諾什、吉約姆·卡內主演的《非虛構》
7、阿方索·卡隆導演的《羅馬》;
8、保羅·格林格拉斯執導的《7月22日》;
9、盧卡·圭達尼諾執導,達科塔·約翰遜、蒂爾達·斯文頓、科洛·莫瑞茲、米婭·高斯主演的新版《陰風陣陣》;
10、弗洛里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爾克導演,湯姆·希林、塞巴斯蒂安·科赫出演的《無主之作》;
11、歐格斯·蘭斯莫斯執導,奧利維亞·科爾曼、艾瑪·斯通、蕾切爾·薇茲、喬·阿爾文等出演的歷史傳記片《寵兒》;
12、山姆·克拉弗林、艾斯琳·弗蘭喬茜主演詹妮弗·肯特導演的《夜鶯》;
13、邁克·李導演,瑪克辛·皮克、羅伊·金奈爾主演的《彼鐵盧》;
14、馬里奧·馬爾托內執導的《卡普里革命》;
15、拉斯洛·奈邁施導演的《日暮》;
16、威廉·達福、奧斯卡·伊薩克、魯伯特·弗蘭德、麥斯·米科爾森、馬修·阿馬立克主演傳記新片《永恆之門》;
17、冢本晉也導演,池松壯亮、蒼井優主演的《斬》;
18、羅伯托·米勒維尼導演的《戰火蔓延,爾等何為》;
19、大衛·奧霍芬導演的《近敵》;
20、卡洛斯·雷加達斯導演的《生命起源》;
21、貢薩洛·托巴爾導演的《被告》;
入圍非競賽展映單元:奧遜·威爾斯導演的《風的另一邊》,布拉德利·庫珀導演的《一個明星的誕生》,埃米爾·庫斯圖里卡導演的《ElPepe,UnaVidaSuprema》,蔡明亮導演的《你的臉》,弗雷德里克·懷斯曼導演的《Monrovia,Indiana》,張藝謀導演的《影》。
入圍地平線單元:導演萬瑪才旦執導、王家衛監制的《撞死了一隻羊》。
⑻ 第75屆戛納電影節提名作品有哪些
第75屆戛納電影節提名作品有:
1、開幕影片
《喪屍不要停Z》導演:阿扎納維西於斯
2、主競賽單元
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托里和洛奇塔》
瓦萊麗亞·布魯尼·泰德斯基《杏仁》
大衛·柯南伯格《未來罪行》
克萊爾·德尼《正午之星》
阿諾·戴普勒尚《兄妹》
盧卡斯·德霍特《親密》
詹姆斯·格雷《世界末日》
是枝裕和《掮客》
馬里奧·馬爾托內《Nostalgia》
克里斯蒂安·蒙吉《R.M.N》
朴贊郁《分手的決心》
魯本·奧斯特倫德《無限悲情》
凱莉·雷查德《好戲登場》
賽義德·魯斯塔伊《萊拉的兄弟》
塔里克·薩利赫《天堂來的男孩》
阿里·阿巴西《聖蛛》
基里爾·謝列布連尼科夫《安東尼娜》
傑茲·斯科利莫夫斯基《HI-HAN》
短片競賽單元
畢贛《破碎太陽之心》
陳劍瑩《海邊升起一座懸崖》
3、電影基石單元
李家和《地兒》
李映彤《風箏》
第7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獎項歷程
2022年4月,第75屆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發布主視覺海報,海報靈感來源自於秘魯藝術家塞西莉亞·帕雷德斯的攝影作品《Blue Flight》。
5月18日至27日,導演雙周單元將在法國戛納舉行。
2022年4月11日,據Variety獨家報道,第7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仍未公布評審團主席。
2022年4月,第75屆戛納電影節官方海報釋出,海報致敬了金·凱瑞主演電影《楚門的世界》。「如果再也不能見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本屆戛納電影節將於5月17-28日舉行。
2022年4月26日,第7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組委會正式宣布由法國演員、導演文森特·林頓擔任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第7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