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一部描寫三峽女人的電影

一部描寫三峽女人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2-08-06 14:45:22

① 三峽好人為什麼叫 still life

《三峽好人》(Still Life)是一部劇情電影,影片由賈樟柯執導,趙濤、韓三明等人主演。影片於2006年上映。
影片講述了煤礦工人韓三明和女護士沈紅從山西來到重慶奉節,分別尋找到了自己已離開十六年的前妻和分別兩年的丈夫。
三峽建設工作正在進行中的奉節縣城,迎來一男一女兩個山西人。男人
《三峽好人》劇照 (6張)
韓三明(韓三明飾)來自汾陽,是名忠厚老實的煤礦工人,來奉節為尋十六年未見的前妻。前妻是他當年用錢買來的,生完孩子後跑回了奉節。尋前妻過程中波折不斷,韓三明決定留下來做苦力一直等到前妻出現。

女人沈紅(趙濤飾)來自太原,是名沉默寡言的護士,為尋多日不曾與自己聯系的丈夫而來奉節。丈夫與她的夫妻關系早已是有名無實,這點她雖然深知,仍想讓丈夫當面給她個說法。趙紅的找尋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丈夫在有意無意地躲著她。韓三明和沈紅雖不認識,卻因為要做相對意義上的「拿起」與「舍棄」抉擇,在冥冥之中有了某種神秘的聯系。
英語翻譯嘛,這部片子當然是跟生活有關啦,不管生活如何,好好過著平凡的日子是我們唯一的奢求,所以翻譯為still life。不是直譯,而是意義,而且「三峽」和still life的發音也比較接近,好像冥冥之中的一種巧合一樣,可以說翻譯的很有味道。

② 評析一下電影《三峽好人》

一個移長鏡頭掃過一片朴實的面孔和散發著原始氣息的胴體,這個牛逼的長鏡頭足以讓電影院里那白恍恍的饅頭和金燦燦的鱗甲暗淡無光。最草根才是最生活,而導演賈樟柯要告訴我們的就是生活,一種不應該被忽視的生活,一種我們每個人都實實在在參與的生活。

電影叫做三峽好人,這顯然是一個符號,它象徵了我們每一個人。主角韓三明可以是你,是我,是另外一個面孔,整個故事可以在城市,可以在農村,也可以在三峽。我們都是草根,都在生活,所以導演命名我們作三峽好人。

故事是開始於開篇提到的那個長鏡頭,鏡頭的終點是煤礦工人韓三明,整船人有興奮,有平靜,有迷茫,最質朴的將心情寫在了臉上,惟獨主角韓三明是若有所思的表情,看不到波瀾,看不到喜悅或者悲傷。

他來自於山西,來到三峽是為了尋找當年買來卻又跑掉的媳婦麻幺妹。通過他的眼睛和騎摩托小伙的對白,導演給我們展示了三峽的自然風光和三峽工程的一斑。當他尋到麻幺妹的哥哥麻老大時,幾句簡單的台詞和質朴的動作給了他老實淳厚的性格以真實的特寫。他操著蹩腳的普通話說:我就是想看看孩子嘛。帶著一點點的委屈,帶著一點點的乞求。然後他拿出兩瓶家鄉的酒,定格在那裡,依然沒有放棄希望。導演用他的性格誇張表現了這個社會中人們最原始的善良和老實。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導演是堅信人性本善的。

韓三明決定在三峽幹活拆樓繼續尋找。這時電影鏡頭移到了一個女人的近景。她是護士沈紅,一個來三峽尋找兩年沒有回家的丈夫郭斌的女人。她的尋找經歷了已經破產的工廠,這里一個工傷中失去一條胳膊的工人與廠長發生了激烈的爭執。經歷了拆遷指揮部的園子,這里有一個被砍傷的小伙計,他們的老大就是沈紅的男人郭斌。顯然拆遷遇到的麻煩需要一定特殊的手段來解決,而郭斌正是操縱手段的人。工傷工人的妹妹爭執中提到了法律,而政府性質的拆遷工作卻要依靠黑社會的手段。導演前後給出的對比對於所謂的上層建築進行了諷刺,或許這也是一種警醒。

後來的沈紅終於找到了繁忙的郭斌,他們在三峽大壩前相擁起舞,動作笨拙卻感人,不加修飾的原始是最可以清晰表達導演思想的,這點賈大導演比如今某些票房冠軍要清楚的多。沈紅和郭斌順利的分手,不需要爭執,他們互相理解互相清楚,導演的平民化手法再一次展現,自然而又真實。

然後故事又移回到了韓三明的身上,他救了那個在船上企圖騙他錢下船又恐嚇他的小馬哥。小馬哥嘲笑他好人一生平安的手機鈴聲,他不以為然。就算小馬哥崇拜發哥的情節在現今看來多麼的拙劣,可那種孩子般的天真卻是那麼的熟悉。兒時的我們都如此的天真,我們崇拜大明星,也嚮往黑社會里那種瀟灑的作態。可現實給了我們當頭棒喝,小馬哥成了三峽工程的犧牲品,死在了坍塌的廢石料堆里。這里提到了死亡,導演讓他的「真實」一步步深入,由表及裡的震撼我們早已麻木的心靈。

好人一生平安,韓三明也終於找到了闊別16載的麻幺妹,兩人在長江邊重逢,決定復婚。但是幺妹如今的男人拿出他與麻老大的債務作為理由不允許三明帶走幺妹,於是三明決定回山西繼續挖煤,因為高風險帶來的高回報。雖然三明也無法預知自己是否可以帶回3W來贖回自己的女人。

最後導演將影片的主題再次擴大展現給了我們,那些在三峽和三明一起幹活的工人也決定一起和三明去山西「掙大錢」,賈導的鏡頭慢慢劃過每一個人,喜悅卻又有些擔心的臉,凹凸分明光滑黝黑的皮膚,每一個都是上帝的傑作,每一個都扮演著自己舞台上的三峽好人。

Still Life,繼續生存,我們的生活看似草根,但那是最偉大的,最宏偉的舞台劇。三峽工程的宏偉是又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層疊而起的,我們不能隨意定論究竟誰更宏偉一籌,因為我們偉大的草根生命是三峽工程一樣氣勢雄偉的工程。

③ 三峽好人影片分析

劇情介紹:

三明的老婆是花錢從四川買來的,兩人結婚生子後,公安將三明老婆拯救出來,遣返回四川。但在這幾年,兩人已有了感情,三明決定來四川尋找老婆。

一位35歲左右的婦女來四川是為找老公,老公多年前離開家鄉來四川做生意,在找尋老公的過程中,她決定和老公離婚。

一個山西漢子(由賈樟柯的表弟扮演)到四川尋找跑掉的媳婦。他的媳婦是買來的,生下孩子後,被救回了四川。另一個山西女人( 趙濤扮演) 到四川尋找打工多年,失去音信的丈夫。結果,前者那段不合法的婚姻,只好作罷。而後者那段合法的婚姻,在女人找到丈夫,看到他的第一眼時,卻被舍棄了。

煤礦工人韓三明從汾陽來到奉節,尋找他十六年未見的前妻。兩人在長江邊相會,彼此相望,決定復婚。

女護士沈紅從太原來到奉節,尋找她兩年未歸的丈夫,他們在三峽大壩前相擁相抱,一隻舞後黯然分手,決定離婚。

老縣城已經淹沒,新縣城還未蓋好,一些該拿起的要拿起,一些該舍棄的要舍棄。

一句話評論:

很多外國人仍覺得中國是個貧困的國度,因此賈樟柯的片子拍得越真實,給人的震撼越大———我們自己看了都覺得苦得講不出話,怎麼能指望從小吃牛排長大的義大利人搞清楚狀況呢,他們看到那些連麵包都吃不上的工人,無論如何也會動一點惻隱之心的。

—— 影評人張小北

畫面美麗、故事出眾。我們非常感動,非常吃驚。這是一部非常、非常特別的電影。

—— 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主席凱瑟琳·德納芙

《三峽好人》其實是在講述生命與社會里慢慢流淌的東西,是時間,也是空間,人被它左右著,並悄悄地改變著。

—— 孫孟晉

幕後製作:

導演闡述

有一天闖入一間無人的房間,看到主人桌子上布滿塵土的物品,似乎突然發現了靜物的秘密,那些長年不變的擺設,桌子上布滿灰塵的器物,窗檯上的酒瓶,牆上的飾物都突然具有了一種憂傷的詩意。靜物代表著一種被我們忽略的現實,雖然它深深地留有時間的痕跡,但它依舊沉默,保守著生活的秘密。

這部電影拍攝於古老的奉節縣城,這里因為三峽水利工程的進行而發生著巨大的動盪:世世代代居住在這里的無數家庭被遷往外地,兩千年歷史的舊縣城在兩年之內拆掉並將永遠沉沒於水底。

帶著攝影機闖入這座即將消失的城市,看拆毀、爆炸、坍塌,在喧囂的噪音和飛舞的塵土中,我慢慢感覺到即使在如此絕望的地方,生命本身都會綻放燦爛的顏色。

鏡頭前一批又一批勞動者來來去去,他們如靜物般沉默無語的表情讓我肅然起敬。

關於劇情

賈樟柯說:「電影的素材,來源於一次三峽之行的靈感爆發,從有了想法,到整理出故事梗概,再到送審,前後短短11天。如果說以前的電影作品是一種慢慢釋放,那這次完全是生命的突然燃燒,現在想來都讓我心潮澎湃。

擁有幾千年歷史的老城奉節很快就要被淹沒了! 那是一座有狂歡氣息的縣城,那裡的人特別有激情,喜歡交朋友喜歡外地人。比如我在當地遇到一個13 歲的小男孩,他整天不停唱流行歌,《紅高粱》和《老鼠愛大米》,非常熱情。他們很貧窮,但他們就像被石頭壓著的草一樣,沒有穿破石頭,自己就躥出來了。

以前我的電影人物都是『窒息而死』,苟且地生活下去,而這部電影里的人物都是狂歡而死的。過去我描寫的基本上是人面對生存時的壓力,從根源看生命。而這次我截取了生命的一個片段。在生命的每個片段,生命都是要延續下去,都是很有活力的。雖然視角變了,但從總體來說,三峽地區還是悲情的,那麼少的資源,那麼苦的生活,但是近距離地看他們的每一天,每個人都是茁壯的、狂歡的。

剛拍電影時我還年輕,覺得眼前的生活不是生命的本質,所以會去尋找。現在,我覺得生命的本質沒有變化,但我會去感受每一天的生活。怎麼說呢?譬如在這部電影開場,長江里的一艘船,慢慢開著。然後鏡頭拉進,我很仔細地拍攝每一個人,一共拍攝了80 多個,有人在說閑話、有的人在打牌,有的人在看手機簡訊,有的人在算卦。眾生相看上去沒有什麼痛苦,但是鏡頭一收,其實那是一條很孤獨的小船,在長江上漂流著。」

關於劇中演員

電影中的兩個主人公,一個是有女兒的男人,還有一個有丈夫的女人。和我表弟搭戲的女演員,是一個小賣部的女老闆。我們在奉節縣城拍戲時,天很熱,總去她那個冷飲攤買飲料喝。她見人就笑,沒有不笑的時候。但我一直被她笑容背後的苦澀底色所吸引,那種底色,就是她的經歷。我請她來演,大家都覺得特別不靠譜。因為角色的經歷和復雜——她被賣給人家做老婆,生了孩子,被解救出來後,去跑船,船老闆的老婆癱瘓了,她跟船老闆有了關系?到了拍攝現場,我給她講劇情,她還在笑,攝影機開的時候,她還在笑,但開始拍攝的時候,她馬上不笑了,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當地一個76 歲的旅店老闆,他一個在山麓上走,就像一個民國人在走。他永遠戴一頂禮帽,衣著整潔,見人就作揖,說話用古語。從解放戰爭到現在,那個地方的生生死死,他都見過。拍戲時,我們讓他站在縣城的高處,在夜色中看著即將消失的縣城。他根本不用演,本人就有很多歷史訊息,特別好。

趙濤的表演在片中的表演特別好,甚至這是趙濤所有電影里演得最好的一部。她以前一直演少女,這次演中年婦女。她的造型被我們做得特別狠,她被拔光了眉毛,畫成中年婦女的紋眉,有一道濃濃的黑印。頭發也紮成一個大圈,很老氣,整個人看起來老了10 歲。

關於劇中愛情

以前我拍攝的愛情都是顧慮重重的愛情,到現在為止還是如此。因為我覺得大多數人沒有愛情,或者說,沒有得到愛情。我覺得沒有讓人爽的愛情,這可能跟我從中學到現在看到的所有愛情有關。在中學,不能談戀愛,在大學,愛情是一瞬間、單方面的。

在我電影里,感情也是剎那間的快樂。可能在生活里,愛情不一定是這樣,但在我精神世界裡,它就是這樣的。

「大巧若拙」的敘事手法

本片講述手法簡單朴實,將敘事重點放在故事的每一個小細節上,卻又飽含了寓意。

主線條由兩個獨立的故事組成:一個是山西煤礦工人韓山明,為了能再次看到自己十六年前跟被拐賣到山西的妻子所生的女兒,他憑著一紙發黃的地址到奉節去尋找妻女;一個普通的護士,獨自一人找尋兩年來音訊杳無的丈夫。故事在他們的尋找之路上展開。

隨著敘事重心的轉變影片共分煙、酒、茶、糖四大部分,賈樟柯說這四件東西都是中國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東西,代表了中國人的普通生活,但同時又各有蘊意。這些普通元素不斷以各種直接或暗示地形式出現,猶如「靜物畫」,在「靜中」傳遞深意傳達感情。

本片仍舊採用方言對白,用朴實的方言傳達底層人民被迫離開家園的沉重主題。賈樟柯沿用其一貫堅持的「樸素手法」,不做渲染夜不煽情,只是將鏡頭對准普通人的生活,點到為止。故事結尾,那些在奉節的拆遷工人,和山西礦工一起背上包袱離開家園,為了生存找尋新的駐足之地。蒼涼的歌聲中遠處有人在三峽高處獨走鋼絲。這是影片中最後悲壯煽情的一幕,也是唯一的一幕。
花絮:

·影片的片名來自布萊西特的《四川好人》

·本片的英文片名為「靜物」。

·賈樟柯同期拍攝的記錄片《東》在用觀點說話,而《三峽好人》則是用故事闡述觀點。

·賈樟柯說:「三峽是一個江湖。來來往往的人,漂泊不定的碼頭。」也許正是這個江湖吸引了他,在拍攝紀錄片《東》的同時,拍攝了這部故事片。

·本片男主角的扮演者韓三明是賈樟柯的表弟,也是之前賈樟柯作品《站台》中的煤礦工人、《世界》中鄉下到北京的勞工,表現這樣的小人物是他的拿手好戲。

·本片對音樂的選擇可圈可點,電影結束後,影片中那個以「發哥」為英雄榜樣的「小馬哥」的悲劇還在腦海里搖晃,此刻電視連續劇《上海灘》中的這首主題歌,再次在影片中響起,令人倍感悲涼。

·本片在威尼斯選片工作結束以後,因為威尼斯電影節主席的關注和堅持,終於在最後一刻完成影片的後期製作,趕上電影節的末班車,最終以「驚喜電影」的身份入圍競賽單元。最終在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金獅大獎。

④ 請問《三峽好人》為什麼叫「好人」

你怎麼不問為什麼要是「三峽」呢?它們都不是三峽人啊?

好人 不一定意味著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好心腸」。
我覺得「好心腸」只是一個層面,更多的還是要把這2個主角推廣向千萬和他們一樣的可愛的人們。 他們是好人,是普通人。正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好,那麼好人就是普通人! 就像「美人國」里「美」就是普通,「矮人國」「矮」就是普通一樣。

三峽好人=在三峽的 普通人

順便附一下我寫的一些東西:看不懂電影的話就仔細看一下吧。

只是為解答某些疑問而寫的這篇帖子。

首先,有人說看電影和學歷無關,這點我同意。

但電影(側重文藝片)也是藝術,既然是藝術,當然有人看得懂,有人看不懂。文化修養越高,對電影的理解能力肯定就越高。

你不要指望不學無術,或者是很少接觸文學,從不思索人生的人能從這部電影裡面看出什麼來。

文藝片就是要到出導演的獨特視角,因此,從一開始,導演就會主動丟棄一些觀眾。

所以,即使你看不懂某部文藝片也不必過於沮喪。不是還有那麼多好的商業片么?

之後解答一些朋友們的疑點(個人見解,我的同學也曾經問過我這些問題):

一、 片名為何叫《三峽好人》?主人公不是三峽的人啊?

答:對於我們常人的思維總是理解成「三峽的好人」。可不可以換種理解方式?導演想說「三峽」和「好人」兩種事物,或者是在三峽的好人?各位朋友們,請不要限制自己的思維,因為你是在看文藝片。

二、 影片塑造了兩個主人公,他們之間有何聯系?

答:這個問題我只能提示:要注意主人公的性別 男人和女人 。表面上看他們是沒有聯系的。在下面的問題中我們在具體探討。

三、 影片中出現的UFO飛行物(建築升空)是怎麼回事?

答:這個片段要和影片最後的「建築倒塌」結合起來分析。

請注意:女人(因為她的丈夫根本不顧家)和她的丈夫離婚了。

女人敢和男人離婚,導演是什麼態度?

升空!讓女人的心靈擺脫大地的束縛,獲得新的自由。誰說女人離不開男人?

在這個男人為主角的國度,女主人的行為是否很像易卜生《玩偶之家》的離家出走的娜娜呢?

男人和他的前妻又在一起了。

導演是什麼態度? 倒塌!

當前妻從兜里掏出糖的時候,當他們沉溺在充分後短暫的甜蜜中時,他們身後的建築倒塌了。

為何會倒塌?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還知道男人回去後的工作么?挖礦!在影片中,男人就說過,這活很賺錢,但風險很大!

說到這里大家都知道導演為何要安排「倒塌」這一幕了吧?他們的結合,遲早也會被生活壓垮,或許男主角會在一次礦難中死去,之後這個家庭還會存在么?女人和他的女兒是否又會回到這個將要被遺棄的地方?

我們來總結一下:

女人到三峽找丈夫,為了找到他離婚,破裂家庭——獲得解脫。

男人到三峽來,是為了找前妻,組建家庭——走入深淵。

結合我們上面的分析,你能思索一下導演為這兩個人物如此安排的結局的深刻寓意嗎?

⑤ 求電影《三峽好人》影評

「我確實很想看看,在這個崇拜黃金的社會里,到底還有多少人關注好人!」

當賈樟柯以這么一句包含暗示的話結束他在北大百年講堂的演講之後,我們發現除了看到的《三峽好人》,聽到的創作初衷之外,還有一股壓制不住的硬氣和沖動從這個個子不高,貌不驚人,語氣平緩的導演身上散發出來。對於即將到來的14號,製片人的評價完整的概括了他的心理:這是要拿大陸的票房來殉情。一個十年來一直把鏡頭對准他熱愛的人群的導演,此時像個倔強的孩子,在這個幾乎沒有勝算的決斗面前,依然昂著頭。

在這個時候,我們甚至可以忘掉那個就放在離他幾米遠的威尼斯金獅獎,再好好的看看賈樟柯,普通的裝束,謙虛的態度,就像是剛剛在銀幕上放的三峽好人,朴實無華;他說,在拍攝紀錄片《東》的過程中,看到奉節人民的生活,感受到他們在承受家鄉變遷的苦楚之後,心裡那種潮濕的感覺慢慢的發展成了一種不吐不快的創作沖動,所以就有了這部《三峽好人》。

在中國電影大片風潮正濃的今天, 《三峽好人》卻用簡單的故事,質朴的人物,甚至有些粗糙的畫面讓整個禮堂的觀眾深深的感動.賈彰柯在講述使用他的表弟韓三明擔任主角的時候,兩次哽咽,他說,他們表兄弟小時候關系很好,但是長大了見面時卻常常相對默然.這種無言的情感在《三峽好人》中成了主要的表達方式:幕布上,一群普通的人在那裡分分合合,艱難卻又不失尊嚴的生活,雖然他們時常表露出一些世故的小聰明,來應對這個變化無常的社會,但是他們的情感,卻在沉默中緩緩地流了出來.

一個英文名

Still life這個英文名和三峽好人有些相去甚遠,它來自於一個落滿灰塵的啤酒瓶帶給賈彰柯的觸動.那個時候,他和畫家劉曉東一起去看望一個死去工人的家屬,那個工人是記錄片《東》之中拍攝的一個人.他說,當他看到那個啤酒瓶的時候,就在想這瓶啤酒,可能是主人過節,或者過生日時喝過的,當主人離去的時候,它卻還是靜靜的立在那裡.

可是在電影中,這種對比反過來了.本來可以作為靜物的東西一個個的被毀掉,整個電影里充滿了建築倒掉的畫面,一個兩千多年的城市,在一點點的變成一座廢墟,即將要被淹沒.而那些人們,那些沒有了家園,銷毀了記憶的人們卻還是在奔忙.在巨大的變革背景之下,人變成了一個個的符號,在銀幕上出現又離開,就象是影片一開始那個鏡頭,緩緩得把一條船的人都拍了下來,他們各忙各的,卻表現出一個群體的生活狀態,直到鏡頭打到劇中的主角:韓三明.

兩個故事

韓三明是那個船上唯一一個沒有什麼活動的人,在別人打撲克,聊天的時候.他就坐在靠出口的地方,心事重重,背面的光讓他那張愁苦的臉更加暗.他當年花了三千塊錢買了一個從三峽出來的女人做老婆,生了孩子。但是警方又把女人解救回家鄉了,十六年過去了,他突然決定來找這個女人,看看孩子.

在整個影片中,三明都是木訥的,話不多,但是出奇的執著,當去找到老婆家被人踢了幾腳之後,只是胸腔起伏了幾下,便走上前去把從家裡帶來的酒交給大舅子.當得知老婆在宜昌跟船,一時半會回不來的時候,他就和當地人一起拆房子,賺點錢,順便等老婆回來.他對於奉節和他遇到的人都表現出一種適應和堅忍的態度.可以說韓三明代表的是那種順從的性格,十六年的時間,發生的事情在他看來,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就算是他老婆問他早不來,晚不來,十六年之後才來的時候,他也還是沉默以對.

沈紅,另一個故事的主角,來這找兩年沒見的丈夫。與三明不同的地方在於,她對這個陌生的地方有著極大的不適應,整個故事中她始終拎著一個礦泉水瓶,不停的喝水,最為精彩的地方,就是那個由扮演者趙濤提出來的吹電扇的鏡頭,把這個地方的潮濕,悶熱連同她內心的那種焦躁不安的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對於這個地方的人,她也表現出比三明高明許多的應對方式,她得體的應對碰到的每一個人,巧妙的打探丈夫在這邊的情況。這種性格上的差異也成為最後兩人故事結局的注腳。

最後,三明等到了自己的老婆,同樣的沉默,同樣的執著,三明還是用他慣有的方式來處理,終於,十六年沒見的他們決定復婚。而沈紅那邊,也是大段的沉默,直到被丈夫拉著跳了一段舞之後,看著往日里從不跳舞的丈夫舞步嫻熟的樣子,聯系起問出來的那個事業有成的女企業家,便毅然決定離婚,就像她開頭用錘子敲開銹掉的鎖頭一樣乾脆。

三個異類

在這個反應現實生活中低層人物生活的片子里,現實是主旋律,但是其中出現的三個可以說是異類的東西卻起到了很好的點綴作用。就像是導演說的:現實中也充滿了非現實的東西。

第一個就是將鏡頭切到沈紅時的那個飛碟,第二個是個飛起來的紀念物,第三個是三明要回家的時候,轉身看到的走鋼絲的人。

第一個感覺很好玩,賈樟柯說,奉節的天氣非常的不好,經常下雨,他坐在江邊的時候就覺得應該有個飛碟飛過,所以就出現了這么一個飛碟。在影片已經為兩個線索建立聯系(那個廠長,唱歌的孩子,沈紅的丈夫)的同時,仍然使用這種東西作為過渡來用,很有意思。

第二個感覺很自然,相信大家看片子的時候,也是一眼就覺得那個東西特別的扎眼,跟背景人物根本不搭調,所以讓它升空顯得特別的自然。

第三個用的很好,三明和老婆,還有一幫要去山西挖煤的兄弟一起走的時候,看到了這個東西,讓人又一次感受到了在沉默中去揣摩影片中人物心理的快樂,同時也激發了每個人的內心想像。

四個段落

煙酒糖茶;這四樣東西以實體的方式出現在影片的不同時刻,引領了四個段落,這些過去讓人感覺到幸福的東西依然在影片中催生著人們的情感,我們熟悉的一幕幕在段落中一一出現,小馬哥,好人一生平安,現在的流行歌曲,江湖氣……這些東西被那些人當作是一種自我的符號。看電影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心地笑出聲來,人在社會變遷下的那種適應能力,那種極力保住的尊嚴,如同一種黑色幽默,反映了這個階層的生活態度。

和往常一樣,賈樟柯依然對於生活的無常有相當的表達慾望,三明認識的女人因為丈夫手斷了,決定去廣東。自稱小馬哥的年輕人出去擺平別人,第二天,三明卻在拆房子的磚頭堆里發現了他的屍體。旅店老闆的房子被拆,住到了橋底下……也許對於一直都放不下山西那片地方的他來說,鏡頭下的人,就像是去挖煤的工人,下去了就不知道還能不能再出來。

也許正是因為有這種認知,他始終對生活有一種敬畏之心,始終對平凡人情有獨鍾。這部《三峽好人》,也正因為這種情感的投入,才具有一種懾人心魄的美感。當我們的心沉靜下來,才能體會到隱忍的情感像是片中流淌的長江水,不一定每時每刻都出現,卻一直都能感覺得到。

⑥ 《三峽好人》講的什麼意思啊

《三峽好人》講的是:三峽建設工作正在進行中的重慶奉節縣城,迎來一男一女兩個山西人。一男一女,一個是為了找回老婆,另一個是為了找到老公。

本片延續賈樟柯一貫對故鄉及底層的情感,講述兩段挽回和舍棄的愛情故事。三峽建了,奉節要拆;一個在建,一個在拆。沒有人說拆就不該,建就理所當然。所以沈紅的拆,與韓三明的建也正是這個非常時期的主旋律,人們被這個旋律所牽制著,發生著變化。他們的故事以及拆遷中的奉節是急劇變遷中的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

(6)一部描寫三峽女人的電影擴展閱讀

獲獎記錄:2000,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三峽好人》,獲獎;2007,第17屆特羅姆瑟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三峽好人》,獲獎;2007,第1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賈樟柯,獲獎。

2007,第1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電影獎,《三峽好人》,提名;2007,第1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原創音樂獎,林強,提名;2007,第7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百家傳媒年度致敬電影獎,《三峽好人》,獲獎;2007,第7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導演獎,賈樟柯,提名。

閱讀全文

與一部描寫三峽女人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春節期間為啥不讓換電影票 瀏覽:586
邵陽大祥區電影院 瀏覽:912
有一個小孩丟失的電影名字 瀏覽:129
電影院沒有武漢日夜 瀏覽:657
333層監獄的電影名字 瀏覽:673
印度一部電影主角會接子彈 瀏覽:155
武打片大全電影南拳王 瀏覽:820
電影前路漫漫背景音樂 瀏覽:771
鄭伊健泰國電影 瀏覽:279
豫劇電影全集大全在線觀看 瀏覽:735
愛國電影八佰觀後感300 瀏覽:748
泰國關於打胎的恐怖電影 瀏覽:500
教父1電影英文字幕 瀏覽:728
top拍的電影名字 瀏覽:739
正義聯盟電影中文免費觀在線觀看 瀏覽:211
電影導演的因果 瀏覽:804
徐達夫是什麼電影里的名字 瀏覽:724
香港的天使愛情電影 瀏覽:247
保護動物的電影觀後感 瀏覽:31
什麼電影的床戲是真的 瀏覽: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