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有哪些著名導演
先說內地吧。
張藝謀
中國第五代導演領軍人物,早期執導的作品,藝術成就很高,並在國際上影響深遠。電影《紅高粱》斬獲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入圍48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且斬獲了銀獅獎最佳影片、費比西獎,《秋菊打官司》斬獲49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活著》斬獲47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並獲得天主教人道精神獎,《一個都不能少》斬獲56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獎、魔法時刻獎,《我的父親母親》斬獲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評審團大獎,《英雄》斬獲5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阿弗雷鮑爾獎,此外還有《菊豆》、《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等作品入圍各類國際電影節。
張藝謀國師之名,當之無愧,據我統計,全球影響力最大的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他累計提名20次,獲獎12次,捧走了一座金熊獎、兩座座金獅獎,可以說是中國內地當前在國際上最具有知名度的導演。
此外特別提及一下蔡明亮導演,因為不是中國國籍,所以未列入其中。他本人也是囊括歐洲三大電影節獎項,累計獲獎9次,捧走了一座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三座柏林電影節銀熊獎。
(文/星夜行)
② 歷屆金馬獎影帝都有誰
第四十五屆【金馬獎】(2008年) :張涵予《集結號》
第四十六屆【金馬獎】(2009年):張家輝《證人》;黃渤《鬥牛》
第四十七屆【金馬獎】(2010年):阮經天《艋舺》
第四十八屆【金馬獎】(2011年):劉德華《桃姐》
第四十九屆【金馬獎】(2012年):劉青雲《奪命金》
第五十屆【金馬獎】(2013年) :李康生《郊遊》
(2)王童金雞百花電影節擴展閱讀
金馬獎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華語及華人電影報名,每屆頒發23個獎項。由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審團在觀賞完所有影片,探討討論後投票選出得主。
除了正式獎項外,還有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兩個會外獎。終身成就獎或特別貢獻獎,則由各電影工(公)會推舉,執行委員會投票選出。
金馬獎每年舉辦一屆,一般於每年11月至12月於中國台灣舉行頒獎典禮。
③ 金馬獎歷屆影帝影後
截止到2019年6月,台灣電影金馬獎的影帝影後,如下:
1、1962第01屆,影帝王引,影後尤敏。
2、1963第02屆,影帝唐菁,影後樂蒂。
3、1965第03屆,影帝葛香亭,影後李麗華。
4、1966第04屆,影帝趙雷,影後歸亞蕾。
5、1967第05屆,影帝歐威,影後江青。
6、1968第06屆,影帝崔福生,影後凌波。
7、1969第07屆,影帝楊群,影後李麗華。
8、1970第08屆,影帝葛香亭,影後歸亞蕾。
9、1971第09屆,影帝王引,影後盧燕。
10、1972第10屆,影帝歐威,影後翁倩玉。
11、1973第11屆,影帝楊群,影後上官靈鳳。
12、1975第12屆,影帝秦祥林,影後盧燕。
13、1976第13屆,影帝常楓,影後徐楓。
14、1977第14屆,影帝秦祥林,影後陳秋霞。
15、1978第15屆,影帝秦漢,影後恬妞。
16、1979第16屆,影帝柯俊雄,影後林鳳嬌。
17、1980第17屆,影帝王冠雄,影後徐楓。
18、1981第18屆,影帝譚詠麟,影後張艾嘉。
19、1982第19屆,影帝艾迪,影後汪萍。
20、1983第20屆,影帝孫越,影後陸小芬。
21、1984第21屆,影帝李修賢,影後楊惠姍。
22、1985第22屆,影帝周潤發,影後楊惠姍。
23、1986第23屆,影帝狄龍,影後張艾嘉。
24、1987第24屆,影帝周潤發,影後梅艷芳。
25、1988第25屆,影帝萬梓良,影後鄭裕玲。
26、1989第26屆,影帝陳松勇,影後張曼玉。
27、1990第27屆,影帝梁家輝,影後林青霞。
28、1991第28屆,影帝郎雄,影後張曼玉。
29、1992第29屆,影帝成龍,影後陳令智。
30、1993第30屆,影帝成龍,影後吳家麗。
31、1994第31屆,影帝梁朝偉,影後陳沖。
32、1995第32屆,影帝林揚,影後蕭芳芳。
33、1996第33屆,影帝夏雨,影後蕭芳芳。
34、1997第34屆,影帝謝君豪,影後張曼玉。
35、1998第35屆,影帝洛桑群培,影後李小璐。
36、1999第36屆,影帝柯俊雄,影後李麗珍。
37、2000第37屆,影帝吳鎮宇,影後張曼玉。
38、2001第38屆,影帝劉燁,影後秦海璐。
39、2002第39屆,影帝黎明,影後李心潔。
40、2003第40屆,影帝梁朝偉,影後吳君如。
41、2004第41屆,影帝劉德華,影後楊貴媚。
42、2005第42屆,影帝郭富城,影後舒淇。
43、2006第43屆,影帝郭富城,影後周迅。
44、2007第44屆,影帝梁朝偉,影後陳沖。
45、2008第45屆,影帝張涵予,影後劉美君。
46、2009第46屆,影帝張家輝、黃渤,影後李冰冰。
47、2010第47屆,影帝阮經天,影後呂麗萍。
48、2011第48屆,影帝劉德華,影後葉德嫻。
49、2012第49屆,影帝劉青雲,影後桂綸鎂。
50、2013第50屆,影帝李康生,影後章子怡。
51、2014第51屆,影帝陳建斌,影後陳湘琪。
52、2015第52屆,影帝馮小剛,影後林嘉欣。
53、2016第53屆 ,影帝范偉, 影後周冬雨和馬思純。
54、2017第54屆,影帝塗們,影後惠英紅。
55、2018第55屆,影帝徐崢,影後謝盈萱。
(3)王童金雞百花電影節擴展閱讀:
第55屆影帝、影後的介紹:
1、徐崢,中國內地男演員、導演。1994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2007年主演賀歲喜劇電影《愛情呼叫轉移》。2010年主演電影《人在囧途》。2015年,自導自演的喜劇片《港囧》。2018年,憑借《我不是葯神》獲得第55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2、謝盈萱,中國台灣女演員,2016年,參演電影《愛情凍住了》。2018年,參演電影《誰先愛上他的》,影片中飾演劉三蓮,憑借該影片獲得第20屆台北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第5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④ 求歷屆金馬獎完全獲獎名單!
2018第5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獲獎名單如下:
最佳劇情長片:胡波《大象席地而坐》
最佳男主角:徐崢《我不是葯神》
最佳女主角:謝盈萱《誰先愛上他的》
最佳導演:張藝謀《影》
最佳男配角:袁富華《翠絲》
最佳女配角:丁寧《幸福城市》
最佳新導演:文牧野《我不是葯神》
最佳新演員:鍾家駿《只有大海知道》
最佳原創劇本:韓家女鍾偉文牧野《我不是葯神》
最佳改編劇本:胡波《大象席地而坐》
最佳攝影:姚宏易董勁松David CHIZALLET《地球最後的夜晚》
最佳視覺效果:王星會《影》
最佳美術設計:馬光榮《影》
最佳造型設計:陳敏正《影》
最佳動作設計:何鈞谷垣健治嚴華《邪不壓正》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林強許志遠《地球最後的夜晚》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李英宏《誰先愛上他的》
最佳剪輯:雷震卿《誰先愛上他的》
最佳音效:李丹楓司中林《地球最後的夜晚》
最佳劇情短片:大鵬《吉祥》
最佳動畫短片:《當 一個人》
最佳動畫長片:《幸福路上》
⑤ 台灣金馬獎很重要嗎
的確,台灣電影金馬獎是華語影壇影響力較大的盛會,榮譽程度和香港金像獎不分上下,金馬獎自創立以來,獎勵了許多優良華語影片及優秀的電影工作者,成為華語影片製作事業最崇高的榮譽指針,也直接或間接地帶動了整體電影事業的發展,對華人電影事業,堪稱具有極重要的歷史意義與地位。
華語影片競賽
金馬獎華語影片競賽自1962年開始舉辦至今,已舉辦了43屆,只要是華語發音的影片(包括國語、粵語、閩南語、上海話等)均可報名參加競賽。第15屆之前於事前公布得獎名單,第15屆之後則於頒獎典禮當天公布得獎名單。金馬獎共設有21個獎項、2個特別獎項目、1個非正式競賽獎項。包括劇情片、創作短片、紀錄片及動畫長片等影片獎項;個人獎項則有導 演、男、女主角、男、女配角、新人獎、原著劇本、改編劇本、攝影、剪輯、音效、動作設計、視覺效果、原創電影音樂、原創電影歌曲、美術設計、服裝設計等; 特別獎為評審團大獎、評審團特別獎;非正式競賽項目則有觀眾票選最佳影片。每年約有40部劇情長片、20部紀錄片、創作短片及動畫長片報名。
金馬獎評審
近年金馬評審團采小評審團制制度,共計邀請11至13名來自電影相關專業領域中的電影工作者擔任評審,如導演、編劇、影評人、攝影、美術、演員、剪輯等。侯孝賢、柯一正、徐楓、王童、歸亞蕾、張婉婷、金燕玲、曾江等知名電影相關工作者,均曾擔任金馬獎評審。
2002年起,更於決審階段加入外籍評審,如2002年日本導演行定勛及韓國導演金弘准,以及2003年德國導演莫妮卡-楚特、英國動畫導演珍-琵琳及日本東京影展策展人暉峻創三,2004年日籍導演東陽一,2005年韓國導演郭在容及日籍導演林海象,2006 年韓國導演金性洙及日籍導演渡邊孝好等。
金馬獎特別獎
每年金馬獎均會發函請各大電影團體推薦金馬獎特別獎候選人,並由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討論通過後,在頒獎典禮上頒發獎座以表揚其傑出貢獻。包括徐立功(傑出製片人特別獎)、李連傑(大陸人士特別獎)、李行(終身成就特別獎)、郎雄(終身成就紀念獎)等,均曾榮獲此一象徵電影界最高榮譽的肯定。
金馬獎頒獎典禮
每年十二月上旬舉辦的金馬獎頒獎典禮,為每年華語影壇重大盛事之一:兩岸三地華語影壇的重量級導演與明星均受邀出席金馬獎頒獎典禮。許多為華語電影努力貢獻的影人,如侯孝賢、楊德昌、李安、蔡明亮、王家衛、周潤發、梁朝偉、吳宇森、徐克等人,均曾在此獲獎。其中國際巨星張曼玉甚至創下六度入圍,五次獲獎的紀錄,至今無人能敵。而許多國際級導演及明星亦曾受邀擔任頒獎人,其中包括伊麗莎白-泰勒、阿蘭-德隆、羅伯特-懷斯、查爾斯-布朗遜、西格妮-薇佛、江角真紀子、宮澤理惠、崔智友、金允珍等。
⑥ 金馬獎幾年開一次
金馬獎每年都會舉行一次,相比於金像獎的「偏重港片」,金馬獎涵蓋內地、台灣、香港,覆蓋最全。
台灣電影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s),創辦於1962年,是中國台灣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
原由中國台灣新聞局主辦,1990年起交由台北金馬電影節執行委員會主辦,金馬獎創立初衷為了促進台灣地區電影製作事業和表演對華語電影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
電影基金會董監事、金馬執委會執行委員不得擔任評審委員。於各階段進行評選作業時,參賽影片幕前幕後人員(以影片前後完整演職員表為依據)亦不得擔任該類別及該階段評審委員。
評審委員須親自全程參與評選工作,不得缺席或由他人代理職務,否則經報知金馬執行委員會同意後,即取消其評審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