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關《志願者》這部電影的資料
3月5日是中國志願者日,作為國內首部以「志願者」命名的影片,《志願者》近日在北京大學舉行首映儀式。
電影《志願者》通過講述一群青年學子放棄城市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自願參加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去西部地區支教的故事,展現當代青年默默奉獻愛心,找到並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動人經歷。曾執導過《
紅番區》《神話》等影片的著名導演唐季禮擔任本片監制,潘安子為導演,佟大為、楊若兮、馮鵬等擔任主演。
首映儀式上,唐季禮表示,很高興自己首次以志願者的身份參與影片的製作,從中也體驗到作為志願者的快樂。
據了解,電影《志願者》部分取材於安利公司的「名校支教項目」,它是共青團中央等部門發起的「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活動的組成部分。 新華
「視頻短片風」刮到通城
省內首部校園魔幻電影即將開拍
晚報訊 曾被媒體稱為「南通胡戈」的「冷色心晴」(網名)近日又有新動作:依託「新南通」網站DV生活頻道,籌劃拍攝一部無厘頭搞笑校園網路電影,目前正在向全市在校大學生招募演員。
據「冷色心晴」介紹,這部網路電影集青春、搞笑、魔幻於一體,為江蘇省首部校園魔幻網路電影,是《大話西遊》後續之作,片名初定為《仙人掌》。該電影的拍攝期約為兩個月,製作完畢後將在南通各大高校展映,參演演員均有相應報酬。
不久前,「冷色心晴」還建立了「南通DV生活QQ群」,並依託「新南通」網DV生活頻道,定期拍攝青春網路短片。這是全市首家、唯一以優秀視頻短片為主打的網路頻道,將集中展示南通家庭生活、社會風情以及精彩網路短片。「冷色心晴」強調DV生活頻道門檻低、互動性強,彰顯個性。他信奉: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每個人都是社會的演員。
㈡ FIRST青年電影展的介紹
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由中國電影評論學會、青海省西寧市人民政府主辦,FIRST青年電影展組委會承辦。為了將全球頗具探索視角、獨立自由、多元開放的青年電影推介給觀眾,FIRST不懈努力,一路前行。從2006年的第一屆大學生影像節,到2015年的第九屆FIRST青年電影展;從中國傳媒大學的校園到青藏高原的入口西寧,FIRST用八年時間成長為中國青年電影人最重要的年度盛事之一,一個為世界電影輸送寶貴的新鮮血液的無價平台。
㈢ 做電影節志願者,體驗是怎樣的
不會有太難的事情,可以看很多電影,見到很多導演,了解很多電影知識。
㈣ 為什麼中國電影節越來越多,而好電影卻越來越少
伴隨中國電影票房的井噴,各類電影節也逐漸多如牛毛。但與如今中國電影的每況愈下類似,連被譽為「我國奧斯卡」的金雞百花電影節也越發江河日下。
中國電影節不僅魚龍混雜且有日薄西山之態
以金雞獎為例,從第一屆起就有盛產「雙黃蛋」的傳統,有一屆「最佳故事片」居然還產生過「三黃蛋」,這種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評選機制實在舉世罕見。
這點,中國第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也承其衣缽。讓人不免遐想:難道這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電影道路的一部分?
圖片說明:「烈日灼心」三位男主同時加冕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影帝桂冠
而並稱中國四大電影節之一的長春國際電影節更是愧對以電影之名。
口號居然是:電影搭台,經貿唱戲。追求「電影文化大普及,經貿活動大豐收」,既然如此,為何不改名「長春國際貿易節」,在經貿往來的同時順帶欣賞一下兩年來的優秀電影!
那麼,在如此匪夷所思、模稜兩可的背景下,一個電影節究竟該如何運作才能脫穎而出,繼而進入良性循環,最後真正呈現一個電影節的風貌和品格。已走過11年的獨立電影節――first青年影展也許能給出最好答案。
清晰的定位與日益完善的評價體系使first青年影展獨樹一幟
first青年影展起先只是一個中國傳媒大學校內的短片競賽,發展至今,已能夠吸引中國乃至世界電影的半壁江山前來搖旗吶喊,這與它自成立之初的清晰定位緊密相連。
十年前,影展的創始人宋文發現,為什麼「最佳影片」不能是參賽影片中的最好影片,於是他與同伴想把評價體系拉回至電影本身,立志將創辦的電影節發展成為新電影人的挖掘機。
這一不懈追尋也體現在first青年影展的參評規則里,參賽作品必須是電影人的前三部電影,而在中國,著力關注電影人處女作的電影節,僅此一家。
而在遴選評委階段,first青年影展也為人稱道。
評委需要深具藝術家的眼光和胸懷,在親子觀影前提下,經過無缺席集體討論後才可擬定所有獲獎名單
圖片說明:2014年first青年電影展評審團主席謝飛(導演)
但與諸多精良文藝片一樣,同樣像一部細水長流電影的first青年影展一路走來也步履維艱。
在時間長河淌進第八年後,該影展才與那年由它推出的現象級電影《心迷宮》一起,一戰成名。
但是,在後續討論中,有評委對first青年影展的首席執行官李子為說:《心迷宮》這個片子可惜了,世界首映應該給威尼斯,那樣可以走得更遠。
這話令李子為百感交集。
此後,「為雪前恥」,first青年影展開始定期安排團隊去鹿特丹電影節、金馬電影節學習對方的創投體系、志願者體系與視覺體系。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後,它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系統架構。
2015年成立的「並馳實驗室」,聯合電影公司在保障創作者藝術表達的基礎上,為青年導演提供中低成本製作的全線資源支持,推動實驗作品順利進入主流院線。
而去年,擔任影展大使的陳坤,在與參展紀錄片導演馬莉的聊天中,萌生了與first合作成立「山下紀錄片實驗室」的想法。
陳坤每年出資50萬,助力青年導演拍攝紀錄片。講述青少年犯罪現狀的「少年」由此獲得30萬拍攝資金;記錄一位已過耳順之年卻還要照顧年過半百智障兒子的「羅長姐」也收獲了15萬製作經費。該片在隨後舉辦的「西湖紀錄片節」上又斬獲大獎。導演把一半獎金放回「山下紀錄片實驗室」,由此形成了一個流水不腐的紀錄片基金。
而first影展數量龐大的志願者團隊也日益成為一張華麗名片。
在今年的影展發布會上,幾百人的座位上都放著寫有各自名字的瓶裝礦泉水。
眾多志願者在有限條件下,甘願承受高負荷運轉,憑借自己的熱情洋溢與青春逼人讓first青年影展活力四射。
時至今日,first青年影展已碩果累累。
剛剛拿下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和最佳藝術貢獻獎的《暴雪將至》就是在該影展的創投會中,牽線世紀百年影業有限公司,由此進入實際運作環節;
導演馬凱花費7萬元拍攝的恐怖片《中邪》已被騰訊高價收購;
張大磊的《八月》在奪得金馬最佳影片後,又得以在內地院線公映。
今年的影展訓練營更是邀請到世界電影大師貝拉塔爾擔任講師??
要適者生存,但不能隨波逐流
聲名鵲起後,許多企業也慕名而來。有說可以在西寧找塊地,建一座first青年電影大廈,當然需要按照房地產思維經營項目;也有企業願意出錢贊助,但需要冠名以「杯first青年電影展」;2014年,網路大電影風起雲涌時,有人甚至勸說first影展改弦更張。
對所有這類「雙贏」和「共享」,first青年影展皆一口回絕。
在李子為和她的團隊看來,成為青年導演進入電影市場的最佳途徑,讓電影人在這里離電影最近,是一切資本流入的根基。
然而,談及未來,first青年影展的主創也不諱言:長路漫漫,荊棘遍布。
而這同樣也是中國電影節所面臨的通病。雖然品目繁多,但至今卻沒有真正的電影節文化。
許多中國電影人在去過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後無不唏噓感嘆:他們驚異於,在這個以大麻和紅燈區合法化著稱的城市裡,人們卻在晨光熹微中,冒著凜冽的寒風排隊買票,在電影節此後持續十天的放映中,從早到晚,十個放映廳場場爆滿。
而在國內,想讓更多普通觀眾走進電影節影院,仍舊任重而道遠。畢竟,唯獨文化的孕育不能拔苗助長。
而與此同時,這十年間,中國的銀幕數已突破四萬塊,位居世界第一,而電影票房也從60億發展至457億,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票倉。
在這個狂飆突進的時代里,如何使電影節不落入沉痾,不變得目光短淺、唯利是圖,能夠堅守內心最真實的呼喚,在浩瀚的片海中不遺餘力地打撈那一抹最明媚的吉光片羽,為電影正名,還電影人尊嚴,才是一個專業電影節應有的責任和使命。
文/浮光掠影
㈤ 有沒有看過國產恐怖片《中邪》的,看了預告很嚇人
這個電影我關注過一段時間。
首映式之後好像就沒有任何消息了,網上也沒有任何資源。
聽說是准備在院線上映,但是能在院線上映的電影都要經過光腚局審核,不知道這部電影能不能過審。
就好比 心迷宮 這部電影,非常經典,如果不是最後那串莫名其妙的字幕,根本不能過審。
現在就只能等待了,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看到。
㈥ 電影節志願者什麼時候面試啊
金雞百花的吧?這個還真的不清楚,報名截止是7月10日,如果要面試,最近應該會通知。
㈦ 有哪些從First青年影展中走出去的導演
FIRST是「電影節」,重點發掘處女作的電影節;FIRST是「競技場」,世界青年電影的行業標尺;FIRST是「實驗室」,青年電影的多樣本誕生地。FIRST青年電影展誕生於2006年,它的前身是創辦於中國傳媒大學的大學生影像節。
之後他斬獲了First青年電影節最佳劇情長片,本人也獲得了最佳導演獎。就憑這個獎,就足以看出,First青年電影節的評委和主辦方,有多大的魄力!當然,忻鈺坤也的確沒讓大家失望,他的新片《暴烈無聲》更加讓人們喜歡,絕對能成為中國黑色犯罪片的代表作品之一。
㈧ FIRST青年電影展在圈內是什麼水平合作夥伴和嘉賓都很大牌啊!
在圈內是挺知名的。名列前茅。
FIRST青年電影展(FIRS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國內一個專注發掘、推廣青年電影人及其作品的電影節形態服務平台。舉辦城市在青海省·西寧市。2012年增加長片進入主競賽單元後,經過6年的系統發展,選片已經覆蓋超過了53個國家的,2018年第十二屆影展共徵集影片1312部。
經過多年的耐心探索與積極嘗試,FIRST以電影節形態介入當下中國青年電影事業,確定其重點發掘電影人處女作及早期作品的發展方向。同時作為電影文化的交流平台,倡導青年電影文化介入當代生活,亦是世界電影流域內一處泊岸碼頭。在當代電影史記憶形成機制中,為世界提供中國青年電影的多義樣本。
㈨ 社會人士可以報電影節,音樂節的志願者嗎
通常情況是可以的。文化藝術類的活動經常需要志願者協助開展。而在校大學生年輕有活力,是志願活動的生力軍。但這並不代表社會人士就會被排除在外。在一些志願崗位上社會人士具有的社會經驗和專業能力使他們比學生更適合擔任。作為像音樂節和電影節這些比較大型的團體活動,常常需要不同類型的人員加入。因此符合志願者招募公告條件(年齡、性別、思想品德和能力等)的人都可以報名,都有可能入選成為一名光榮的志願者。
㈩ 西寧青年電影節最後那首歌叫什麼
青海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電影節---競賽提名單元影片(摩友會網紅媒體)
如果說入圍片單形塑了FIRST的氣質和樣貌,把新一批優秀的青年導演及其作品帶進大眾的視野,那麼提名片單就更加清晰地彰顯出FIRST所推崇和鼓勵的創作方向,其背後蘊含著豐富的價值選擇和嚴謹的評價體系。
終於,近日,第12屆FIRST影展38部入圍影片經過第12屆FIRST影展復審工作組的一輪輪角力,最終29部提名影片將在西寧決出9個獎項的獲獎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