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新攝影的電影

新攝影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2-07-31 12:05:16

① 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1895年以前

11世紀
科學家們意識到了將一束光透過小孔可以使一個外部的形象在內部顯現出來。

16世紀
雷納多·達·芬奇(義大利)概略地描繪出"黑箱"的概念。"黑箱"出現於歐洲文藝復興前的義大利。它是一個類似鏡頭式的暗箱,裡面射出的光線可以在其對面的牆上形成顛倒的影像。

16世紀中葉一17世紀
1、錢巴蒂斯塔·德拉·波爾塔(義大利)通過"黑箱"放映了一組不長的風光圖畫。
2、阿塔內休斯·基歇爾(德國)發明了他的"魔燈"。這是一種通過蠟燭和透鏡放映畫面的方法。

1824年
彼得·馬克·羅熱(英國)向倫敦的皇家協會提交了名為"關於活動物體的視覺留影原理"的報告。

1826年
約翰·艾爾頓·帕里斯博士發明了"幻影轉盤",即在一圓盤上一面畫有鳥籠,一面畫一隻鳥,旋轉時產生"鳥在籠中"的感覺。

19世紀30年代
1、 約瑟夫·涅普斯和路易斯·達蓋爾(均為法國)發展了照相製版工藝,使被拍下來的影像可以保留在金屬板上。
2、威廉姆·亨利·福克斯·塔爾博特(英國)在紙板上制出了正片。

1832年
1、約瑟夫·普拉圖(比利時)製造出了"詭盤"。這是一隻畫有一系列動作分解圖形的圓盤,圓盤的邊緣有許多齒孔。操作者面對鏡子,把眼睛對准任何一個齒孔,轉動圓盤,可在鏡中看到活動的影像。
2、西蒙·里特·馮·施坦普夫(德國)發明了"圓筒動畫鏡",這是一種與"詭盤"相類似的玩具。

1834年
威廉姆·喬治·霍納(英國)發明了"活動連環畫轉筒"。它在一隻圓筒狀的內環中貼上畫有一系列分解動作的紙片,通過圓筒的旋轉使人看到連續活動的影像。

1839年
達蓋爾(法國)在巴黎展示了銀板照像。

1849年
朗根海姆兄弟在費城試驗成功了玻璃板照像。

1877年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美國)發明了留聲機錄音機。 埃德沃德·穆布里奇(英國)成功地用一組鏡頭拍下了一匹奔馬的分解動作。

1882年
艾蒂安·朱爾斯·馬利(法國)發明了"攝影槍"。

1884年
喬治·伊斯曼(美國)把柯達膠卷投放市場。

1888年
伊斯曼為其在一種賽潞瑤片基上使用的膠片乳劑申請了專利。

1889年
愛迪生實驗室發明了活動電影攝影機。

1891年
愛迪生發明了活動電影放映機,它放映出的影像只能通過一個小孔來窺視。

1893年
世界上第一個電影製片廠,愛迪生的"黑瑪麗"製片廠在新奧爾良的新澤西建成。

電影的開始(1895--1913)

1895年
1、奧古斯特和路易斯·盧米埃爾(法國)發明了手提式電影放映機。
2、盧米埃爾兄弟拍攝了他們的第一部影片《工人離開盧米埃爾工廠大門》。
3、伍德維爾·萊瑟姆(美國)發明了電影放映機上的膠片控制裝置,解決了影片膠片在運行時發生畫面跳動的現象。
4、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公開放映了電影。

1896年
1 羅伯特·威廉姆,保羅(英國)在英國為電影放映機(Biosoope)取得專利。
2 「敘事電影之父」喬治·梅里愛(法國)開始攝制「幻術」(特技)電影。在其後來的電影生涯中,他不斷對這一想像的王國進行探索。
3、 4月23日,愛迪生(美國)的放映機(Vitascope)在紐約城中的科斯特和比亞爾音樂廳進行了第一次放映活動。

1900--1905年
布萊頓學校在英國建立。它由一群攝影師組成,他們的試驗顯示了鏡頭之間的相互影響可以傳達出不確定的信息。

1900--1910年
出現了數以百計的根據著名舞台劇改編的短故事片。

1902年
1、梅里愛的《登月旅行記》(法國)問世。該片使他獲得了國際性名聲。
2、埃德溫· S·鮑特的《郵遞員的羅曼史》(美國)表明對於電影敘述方式的基本因素逐漸增長的意識。
3、查爾斯·百代(法國)建立起自己的製片廠--百代電影公司。

1903年
1、鮑特的《美國消防隊員的生活》(美國)顯示了通過電影的剪輯創造出戲劇性和象徵意義的可能性。
2、鮑特的《火車大劫案》(美國)展示出平行剪輯的效果和西部的魅力。

1905年
1、鎳幣影院在匹茲堡開張。這是美國第一家裝備齊全的電影院
2、第一本行業刊物《觀看與影片目錄》在美國出版。此時,標準的影片長度為一本。
3、塞西爾·赫普沃斯的《被流浪漢所拯救》(英國)使用了一種連續的銀幕運動的方式作為保持故事連續的方法。
4、中國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定軍山》。該片由北京豐泰照相館攝制,記錄了京劇《定軍山》的幾個演出片斷。

1906年
在美國,已經發展到近1000家鎳幣影院。

1907年
1、"藝術電影公司"在法國建立。該公司旨在生產具有文化價值的影片。
2、芝加哥建立了第一個城市電影審查委員會。

1908年
1、埃米爾·科爾在法國拍攝了他的第一部動畫片,與此同時,小斯圖爾特·布萊克頓在美國開創了動畫事業。
2、百代電影公司(法國)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影帝國,它每年出口到美國的影片是美國本土生產影片的兩倍。

1909年
1、35毫米膠片成為國際影片的標准。
2、美國電影工業建立了全國電影審查委員會以對抗州和市政當局干涉電影的企圖。
3、「電影技巧之父」 D. W.格里菲斯拍出了《囤積小麥》(美國)。該片代表了早期拍攝"辯證電影"的努力。
4、溫莎·麥凱拍了《恐龍格蒂耶》,這是美國第一部重要的動畫片。
5、全美已有了 l萬家鎳幣影院。
6、以第一位女演員弗洛倫斯·勞倫斯(《傳記女郎》)在銀幕上使用真實姓名為標志,明星制開始在美國出現。

1911年
1、森圖爾影片公司在好萊塢建立了第一家製片廠。
2、賓西法尼亞建立了第一個州立評判委員會,以檢查電影的道德質量。
3、第一個影迷雜志《電影故事雜志》在美國創刊。
4、格里菲斯的影片《戰爭》(美國)問世。這部紀錄片式的故事影片顯示了導演對電影這一媒介日漸成熟的把握。

1912年
1、卡爾·拉莫爾建立了環球影片公司(美國)。
2、阿道夫·朱克爾建立了名演員製片公司(美國)。
3、思里科·瓜佐尼拍攝了《你往何處去?》(義大利)。這部精心攝制的大場面影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井奠定了義大利 電影在史詩性影片上的重要地位。
4、路易斯·梅爾坎頓拍攝了《伊麗莎白女王》(法國)。薩拉·貝納爾出演了這部根據舞台劇拍攝的長50分鍾的影片。

1913年
1、斯特蘭·拉伊拍攝了《布拉哥的學生》(德國)。這部表現主義的幻想片成為神秘恐怖電影的雛形。
2、中國生產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導演張石川、鄭正秋。電影描寫了一對青年男女在封建包辦婚姻中所經歷的 一系列繁文褥節。

成長時期之一(1914--1920)

1914
1、故事片開始成為電影工業的標准產品。
2、第一座大型影院「濱河劇院」在美國紐約開業。
3、W·W·霍金森建立了派拉蒙影片公司(美國)。
4、查爾斯·卓別林在啟斯東的影片中出現。他在一年中拍攝了35部喜劇片,並創造了"小流浪漢"的形象。
5、著名系列片《保琳歷險記》(法國)問世。蹈爾·懷特在片中擔任女主角
6、喬瓦尼,帕斯德隆納拍攝了《卡比利亞》(義大利)。這部巨片中華美的服裝引起了全世界的喝彩。
7、弗蘭克·鮑威爾的《那兒有一個傻瓜》(美國)問世。西達·巴拉第一次扮演了「盪婦」的角色,從此,「妖婦」一詞開始進入人們的語言中。
8、麥克·塞納特拍攝了第一部故事片長度的喜劇片《蒂利耶被揭穿了的羅曼史》(美國)。

1915年
1、美國最高法院在互助影片公司與俄亥俄州的法律訴訟中判定:電影媒介不享受憲法「第一修正案」中關於保護言論自由的條款。
2、美國「全國電影審查委員會」改名為「全國電影審議委員會」。
3、威廉姆·福克斯建立了福克斯影片公司(美國)。
4、托馬斯·英斯在美國開創了「製片廠制度」。
5、西席· B·第密爾拍攝了《欺騙》(美國)。這是一部精緻的關於犯罪、性和犧牲的影片,並用高調攝影表現了心理 的潛流。
6、格里菲斯拍攝了《一個國家的誕生》(美國),這部紀念碑式的、同時引起激烈爭論的影片長達近3個小時,它使用了 許多以前影片所沒有使用過的方法。

1916年
1、塞繆爾·戈德菲斯和艾德茄·塞爾溫共同建立了戈德溫影片公司(美國)。
2、格里菲斯拍攝了《黨同伐異》(美國)。這部片長超過3小時的影片把四條故事的線索交織在一起,通過復雜的敘事呼 吁著世界的和平與友愛。
3、維克多·斯約斯特洛姆拍攝了《死之吻》(瑞典)。他在戲劇性的素材中使用了現代的方法,通過一系列的閃回來敘 述事情的經過。

1917年
1、在政府的支持下,德國建立了烏發(UFA)製片廠。
2、卓別林的《安逸街》和《移民》(均為美國)問世。在這兩部影片中,小流浪漢已從最初的漫畫式的形象發展為一個 有著悲喜劇效果的富於人性和社會批判色彩的角色。

1918年
1、格里菲斯拍攝了《世界之心》(英國)。影片在對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幾位主人公的表現中,對德國待一種否定 態度,獲得了成功的宣傳效果,歐內斯特·劉別謙拍攝了《卡門》(德國)。這部由"歐洲豪華電影的大師"攝制的影 片以異國絢麗奢華的服裝和對性關系的暗示引起了國際影壇的關注。
2、美國的第一部動畫故事片,由麥凱執導的《路西塔尼亞的沉沒》問世。
3、上海商務印書館成立"活動影戲部"(後更名為"影片部"),中國開始建立起自己的民族電影事業。

1919年
1、蘇聯電影工業國有化。
2、由瑪莉·壁克馥、查爾斯·卓別林、道格拉斯·范朋克和D. W.格里菲斯聯合創辦的聯美公司成立。
3、成套供片法逐漸推廣。
4、阿貝爾·岡斯於-「歐洲的格里菲斯」拍攝了長達3小時的大型巨片《戰爭與和平》。他在影片中把特技、隱喻性的並 形象和紀錄片片斷結合在一起,表達了反戰的主題。
5、格里菲斯的《被摧殘的花》(美國)成功地利用製片廠的環境創造出一種動人的氣氛。
6、莫里茲·斯蒂勒拍攝了《阿爾納先生的寶藏》(瑞典)。這部史詩般的影片真實地再現了16世紀瑞典的歷史風貌。
7、埃里希·馮·施特羅海姆拍攝了《愚昧的丈夫》(美國)。影片精妙而又坦率地表現了富人之間的三角愛情關系,它 也標志著他導演生涯的開始。
8、羅伯特·維納的《卡里加里博士》問世(德國)。這部恐怖的幻想片以一個瘋醫生的故事探索了表現主義的技巧。

1920年
1、喬·布羅姆特和亨利與傑克·科恩共同建立了 CBC影片銷售公司(哥倫比亞公司的前身)(美國)。
2、列夫·庫里肖夫(蘇聯)在莫斯科建立了他的工作室,並開始探索剪輯技巧。
3、卡爾·鮑澤斯和保爾·威格納拍攝了《泥人哥連》(德國)。影片描寫一個被注入了生命的泥人反對他的創造者的故 事,是有重要影響的表現主義影片。
4、西席·第密爾拍攝《為什麼改變了你的妻子?》(美國),一部精緻的關於兩性沖突的影片。

成長時期之二(1921--1925)

1921年
1、卓別林的《尋子遇仙記》(美國)問世。這是他導演的第一部故事片。該片成為他在商業上最成功的影片。
2、雷克斯·英格拉姆拍攝了《啟示錄四騎士》(美國)。在這部反對戰爭的寓言中,魯道夫·瓦倫蒂諾塑造了一個新型的浪漫偶像,這在當時為他獲得了極高的聲譽。
3、斯特羅海姆拍攝了《愚蠢的竊賊》(美國)。影片以一種現實主義風格的細節描寫,表現了一名美國婦女捲入歐洲上流社會的腐敗和墮落的故事。
4、中國第一批長故事片《閻瑞生》、《紅粉骷髏》和《海誓》問世。

1922年
1、美國有三分之二的州已經或正在制定有關法規,以對電影進行管理。
2、美國電影工業組成了「美國電影製片和發行人組織」,並聘請威爾· H·海斯為主席,以改善好萊塢的形象。
3、羅伯特·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納努克》(美國)問世。這部產生了重要影響的非故事片捕捉了一個愛斯基摩人家庭的生活。
4、弗立茨·朗拍攝了《賭博者馬布斯博士》(德國)。影片描繪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社會的圖景。
5、弗利德里希·茂瑙拍攝了《諾斯費拉杜》(德國)。影片在實景中拍攝。這部改編自布萊姆·斯托克的《德拉庫拉》的故事的影片雖然並不忠實於原著,但卻第一次把吸血鬼的形象帶給了電影觀眾。
6、中國第一家較有規模的影業公司「明星影業公司」在上海成立。它標志著中國民族電影開始進入發展階段。
7、吉加·維爾托夫拍攝了紀錄片《電影真理報》(蘇聯)。影片通過剪輯把新拍攝的畫面和影片資料結合在一起,分為23個標題,描繪出蘇聯人民生活的真實景象。

1923年
1、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美國)正式注冊。
2、卓別林完成了《巴黎一婦人》(美國)。影片通過一年輕婦女在被人供養的奢侈生活和真正的愛情之間的選擇,顯示出對於愛情題材出色的處理技巧。
3、雷內·克萊爾拍攝了《瘋狂的雷伊》(法國)。這部短片充分利用了電影這一媒介特技的可能性。
4、詹姆斯·克魯茲的《大篷車》(美國)問世。這部描繪美國西部邊境開拓者生活的史詩性影片引起了眾多的模仿者。 5、西席·第密爾拍攝了《十戒》(美國)。這部賣弄視覺技巧和特技的歷史巨片為導演贏得了好萊塢「第一流人物」的名聲。
6、弗立茨·朗拍攝了《尼伯龍根》(德國)。這部分成兩集的風格鋪張的影片強調了這個德國傳奇中的宿命的色彩。

1924年
1、米特一高德溫一梅耶三家電影公司聯合組成了米高梅電影公司(美國)。
2、CBC影片銷售公司變成哥倫比亞影片公司(美國)。
3、雷內·克萊爾拍攝了《幕間休息》(法國)。影片運用特技和荒誕的動作對現實進行了嘲諷。
4、約翰·福特拍攝了《鐵騎》(美國)。影片以激動人心的動作場面積令人懷戀的環境描繪在西部史詩片中獨樹一幟。 5、費爾南德·萊熱的《機械的芭蕾》(法國)問世。這部先鋒派短片把機械運動的物體與現實生活的片斷並列在一起。 6、保羅·萊尼拍攝了《蠟像館》(德國)。這部表現主義的幻想片把歷史上三個罪惡人物的故事和一位詩人的夢魘聯在一起。
7、弗利德里希·茂瑙拍攝了《最卑賤的人》(德國)。這是一部富於創造性並產生重要影響的影片。它利用想像性畫面的技巧展示了人物的主觀心態。
8、斯特爾海姆拍攝了《貪婪》(美國)。影片通過對物慾橫流世界直率的描繪為美國銀幕帶來一種新的現實主義之風。

1925年
1、卓別林的《淘金者》(美國)問世。當片中的小流浪漢最終找到了愛情、幸福和財富而喪失了自己的個性時,導演所創造的那個悲喜劇的世界獲得了實現。
2、E· A·杜邦拍攝了《雜耍場》(德國)。影片講述了一個嫉妒和謀殺的故事。它以出色的鏡頭運動使主人公痛苦的內心世界得到戲劇化的表現。
3、謝爾蓋·愛森斯坦拍攝了《戰艦波將金號》(蘇聯)。導演所創造的「沖突蒙太奇」理論在這部表現1905年俄國革命的影片中得到了運用。該片對全世界的電影製作者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4、羅伯特·朱利安拍攝了《歌劇院里的幻影》(美國)。朗·錢尼通過這部近10年來最成功的恐怖片爬上了明星寶座。 5、喬治。威廉·帕布斯特拍攝了《沒有歡樂的街》(德國)。這部最沒有浪漫色彩的"街道片"展現了戰後經濟混亂的環境里物質的匱乏和社會的絕望。
6、金·維多拍攝了《大閱兵》(美國)。這部在國際上獲得成功的影片,描繪了一名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年輕人的成熟。

有聲時代之一 (1926-1929)

1926年
1、約翰·格里爾遜在對弗拉哈迪的《莫阿納--一部黃金時代的羅曼史》(美國)的評論中創造了「紀錄片」一詞。
2、艾倫·克羅斯蘭拍攝了《唐磺》(美國)。影片率先使用了維它風音響系統為影片配製了背景音樂。
3、巴斯特·基頓拍攝了《將軍》(美國)。這位「偉大的冷麵人」在影片中把插科打渾與對社會的諷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4、阿爾伯特·帕克拍攝了《黑海盜》(美國)。該片是第一部全部使用兩色彩色染印法工藝的故事片。
5、弗謝沃洛德·普多夫金的《母親》(蘇聯)問世。影片把個人命運與群眾運動結合起來,並突出表現了在政治背景中人物性格的發展。

1927年
1、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第一次推出了"學院獎"(奧斯卡獎)。
2、由影片發聲的"有聲電影"第一次在故事片長度的影片序幕中出現。
3、艾倫·克羅斯蘭的《爵士歌王》(美國)問世。第一部帶有音樂和部分對話場面的故事片和觀眾見面。它促使整個電影工業向有聲電影沖擊。
4、阿貝爾·岡斯拍攝了《拿破崙》(法國)。這部長度超過4小時的史詩片由於其技藝的精良而受到高度的贊譽--其中包括使用三塊連接在一起的銀幕同時展示四個場面。
5、弗立茨·朗拍攝了《大都會》(德國)。這部在對建築的描繪上充滿生氣的表現主義影片考察了未來的技術社會。在那裡,科學、工業和勞動者互相沖突的目標導致人類走向毀滅的邊緣。
6、茂瑙拍攝了《日出》(德國)。導演運用運動的鏡頭給予這個三角愛情故事以一種抒情的表現。
7、普多夫金拍攝了《聖彼得堡的末日》(蘇聯)。影片表現了主人公在歷史中的成長和加入革命的經歷。
8、沃爾特·魯特曼拍攝了《柏林--一個大城市的交響曲》(德國)。它通過對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的剪輯捕捉住了柏林的「本質」。
9、約瑟夫·馮·斯登堡拍攝了《底層世界》(美國)。它標志著強盜電影的開始。
10、威廉姆·威爾曼拍出了《翼》(美國)。這部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壯觀的空戰場面的影片獲得了第一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並為其增添了光彩。

1928年
1、雷電華公司成立(美國)。
2、薩爾瓦多·達利和路易斯·布努艾爾拍攝了《一條叫安達魯的狗》(法國)。這是法國超現實主義運動中最著名的影片。
3、瓦爾特·迪斯尼拍攝了《汽船威利號》(美國)。這是第一部配有同步音響的動畫片。
4、卡爾·德萊葉完成了《聖女貞德的受難》(法國)。這部影片主要是用特寫拍攝的。它的碎片式的形象的並列拼貼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5、布賴恩·富瓦拍攝了《紐約之光》(美國)。這是第一部全部有對白的故事片。
6、普多夫金拍攝了《亞洲風暴》(蘇聯)。影片描繪了在一場革命風暴中,一位蒙古牧民領導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統治的斗爭。
7、斯約斯特洛姆拍攝了《風》(美國)。影片描寫了一位拓荒的婦女在新的環境中為生存而奮力掙扎,幾乎被風拖人了瘋狂之中。

1929年
1、電影放映的速度標准被規定為每秒24格。
2、隨著向有聲電影轉變的完成,全美共生產了300多部有聲片。
3、在格里爾遜的領導下,英國的電影工作者開始了一個拍攝與社會密切相關的紀錄片運動的10年。這一運動獲得了國際的名聲,並激發了世界各地的導演們。
4、哈里·博蒙特拍攝了《百老匯歌舞》(美國)。這部「百分之百的全歌、全舞、全對白」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並在好萊塢掀起了歌舞片熱潮。
5、亞歷山大·杜甫仁科拍攝了《兵工廠》(蘇聯)。影片以充滿詩意的情調對烏克蘭人民不可摧毀的革命精神進行了歌頌。
6、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拍攝了《訛詐》(英國)。這部英國的第一部有聲片在創造銀幕的懸念中,展示出對音響與畫面的關系敏銳的認識。
7、約瑟夫·桑特利和羅伯特。弗洛里拍攝了《椰子》(美國)。這第一部馬克斯兄弟的影片為銀幕喜劇增添了一種新的荒誕色彩。
8、維爾托夫拍攝了《帶著攝影機的人》(蘇聯)。這是一部生動的關於俄國城市生活的影片,它以對鏡頭和剪輯富於活力的運用表現出具有哲理的主題。
9、金·維多拍攝了《哈利路亞!》(美國)。第一部全部由黑人演出的有聲片

② 學攝影有哪些必看電影的推薦

學攝影推薦十部電影
10. 《One Hour Photo》
中文片名《一小時快相》。主演羅賓-威廉姆在影片中飾演一個擁有反社會人格的照片沖印店老闆,平時生活孤僻。客人常會拿著家庭內的生活照片來西摩店裡沖洗,通過觀看這些生活照,西摩對一個擁有兩個孩子的家庭日益了解,並幻想成為其中一員,但隨後發現了這個家庭背後的驚天秘密,而西摩接下來的舉動更是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
9. 《High Art》
中文片名《高潮藝術》。Lucy曾是一位出色的攝影師,在她事業的頂峰階段因為吸毒而過上了隱居的生活。另一位女主角Syd瘋狂地迷上了她的攝影作品,並鼓勵她為自己的雜志拍攝照片。而Lucy也彷彿在Syd的幫助下重新找回了創作的靈感。於是兩人在逐漸接近的過程中產生了微妙的感情。
8. 《Rear Window》
中文片名《後窗》,由懸疑電影大師希區柯克執導。影片講述攝影記者傑弗瑞因傷療養,療養期間傑奇傑弗瑞經常偷窺後窗,卻意外發現一宗分屍命案。影片展現出了人性最深層的恐怖和最異常的思想。
7. 《Closer》
美國版《偷心》。影片講述人像攝影師安娜(朱莉婭·羅伯茨飾)等四人復雜的男女關系,戲中關於攝影的戲份並不多,但敘事精彩,而且畫面也非常精美。
6. 《Pecker》
中文片名《派克》或《啄木鳥》。影片由約翰-沃特斯執導,整部電影充滿了諷刺意味。影片主角Edward Furlong來自一所藝術學校,自認為是新一代傑出攝影師,以玩世不恭的態度對現代藝術進行了諷刺。
5. 《Blow Up》
中文片名《放大》。這是一部拍攝於上世紀60年代的經典老電影,主角攝影師托馬斯在公園意外拍到一具屍體和一個拿著槍的人。影片用一個攝影師的故事,鋪開了一系列哲學、心理學的問號.
4.《Proof》
中文譯名《情如物證》。影片中盲人攝影師馬丁因為對周遭的世界有強烈的不信任感,所以不斷拍照,用照片作為他的人生的一項證物。整部影片傳達了一個理念:「當你是盲人時,你無法看清周圍的世界。而當你即是個盲人同時又是攝影師時,你就更需要向世人證明你顫抖的目光中並不扭曲的無限視界。」
3. 《Under Fire》
中文片名《戰火下》。上世紀70-80年代,中美洲爆發大規模戰亂,而此時有很多所謂的戰地記者其實只是坐在大酒店裡依據一些道聽途說的消息發新聞,根本無法發掘到真相。
影片講述駐尼加拉瓜新聞攝影記者RussellPrice不肯與這類同事同流合污,在另一名記者克的激勵下,主動涉入革命陣營的活動中,並且發布一張反抗軍領袖尚在生的偽造照片,由此引發了一連串事件。本片對這種現象做出了深入反思,使觀眾對「戰爭新聞」的生產內幕多了一番了解。
2. 《Born Into Brothels》
《生於妓院》——這是一部紀錄片,曾獲得2005年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在影片里,攝影成為改變命運的可能。
導演進入印度加爾各答紅燈區,贈送給當地孩子20台相機,教予他們基本的拍攝技法,鼓勵他們用相機記錄真實的生活。影片以獨特視角呈現了紅燈區的擁擠人潮以及流光異彩背後不為人知的瞬間,藉此告訴人們,再醜陋的角落也有美的存在。
1. 《City Of God》
中文片名《上帝之城》。該片曾獲2004年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剪輯等多項提名。影片主角之一——阿炮,擁有一雙善於發掘生活的藝術家的眼睛,其觀察、探索社會的方式也很特別,機緣巧合下成為雜志社的見習攝影師。他用相機拍下的是孩子們荷槍實彈的猙獰,和幫派間無休無止的仇殺。

③ 霓虹燈下的新哨兵 電影觀後感

40多年前,我們曾經為影片《霓虹燈下的哨兵》所感奮,所激動。40年後的今天,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新攝影片《霓虹燈下新哨兵》,讓觀眾觀賞到藝術家們立足一個「新」字,以新的人物、新的風貌,塑造一個新的群體,一座新的軍營,唱出了對於新時代軍人的一曲新的頌歌。
林虻虻、皮向鋒、張班長,這是影片中最重要的三位人物。他們中,一個是放棄了大學生活,懷著當將軍、指揮千軍萬馬的理想而入伍的士兵;一個是曾經嬌生慣養、沉溺在電子游戲中不能自拔,卻被父親逼來參軍的網游;一個則是年近三十的班長、信奉帶兵只有一個字「嚴」的老兵。林虻虻志存高遠,思想活躍,特立獨行,難以管束;皮向鋒渾渾噩噩,吃不了苦,受不了屈,與軍營生活格格不入;班長堅持原則,一絲不苟,思想方法簡單,似乎「不近人情」。

矛盾沖突不可避免,意外事件不斷出現。先是深夜五公里急行軍,皮向鋒拖了後腿,致使全班排名倒數第一,丟了「流動紅旗」。接著又是林虻虻公然質疑慣常的毛巾擺法,挑戰班長的領導權威。不久又發生皮向鋒追拿逃犯,卻擅離崗哨;林虻虻因思想走神而忘記射擊等事件。最嚴重的事件發生在皮向鋒的「失蹤」上。在班長批評後,他竟然私自偷跑出了軍營。

表面看來,這些都是瑣屑小事;但實際上,它卻事關重大,是滴水之中可見太陽。

它告訴我們,「新哨兵」不同以往。幫助他們成長,需要新的思維與營養。他們與老前輩有顯著的區別。他們來到軍營,並非只為尋找個人的生活出路,而是履行公民的義務,帶著強烈的個性與理想。他們有弱點,但有文化,有知識,思想解放,敢為人先,有一股蓬勃的朝氣。弱點不能掩蓋他們的優長,錯誤不能抹煞他們的功績。因而,在軍營生活的磨礪下,我們看到了他們的閃光。皮向鋒勇斗歹徒,被群眾稱為英雄;林虻虻為軍事訓練設計出了新的方法與程序,為部隊信息化的建設作出了貢獻;即使是較為傳統的柴大喜,也得到了新的學習深造的機會,將邁出新的人生步伐。軍營之於他們,不僅是百煉成鋼的熔爐,也是實現個人理想、展現智慧才華的園地與平台。

張班長這一形象寫得深,寫得活,令人感動,耐人尋味。他不像林虻虻、皮向鋒他們那麼「新」,但也不像我們銀幕原有的類似人物那樣「舊」。他的特點與魅力恰恰在於「舊」中有「新」,在由「舊」而「新」的轉變之中。

作品開始時,他那麼簡單地批評戰士,那麼嚴苛地對待部下,我們並不以為然,一味只強調五公里行軍訓練,也似乎確實有點僵化。但隨著他表態決不放棄一個戰士、以身作則勇攀高樓、拋棄成見推薦林虻虻進入警校深造以及祝小倩說出的他為溝通林虻虻父子隔閡所做的不懈努力,我們為之而感動。還有什麼比這更可親可敬的呢?他嚴格要求戰士,為的是集體的榮譽與完成神聖的使命。他的觀念、方法,固然有許多舊的烙印;但一旦有所認識,他便能隨著時代的前進而前進。藝術家賦予角色承上啟下,與時俱進的主題定位,影片以高度的真實感,以血肉豐富的動人描寫完成了這一使命。

與諸多大投入的巨片相比,《霓虹燈下新哨兵》只能算是一部小投入、小製作的影片。「小」而有戲,「小」而有味,尤其值得稱道。它的「戲」在寫出了新人新貌新軍營;它的「味」在既寫出了新人的成長,又讓我們看到了新時代的閃光。藝術家去粗取精,去蕪存純,在大時代的背景下,為我們描畫出了一朵動人的小花。

④ 張藝謀拍攝了哪些電影

1984:《一個和八個》 攝影
1984:《黃土地》 攝影
1986:《大閱兵》 攝影
1987:《老井》 主演
1987:《紅高粱》 導演
1989:《古今大戰秦俑情》主演
1989:《代號美洲豹》 導演(與楊鳳良合作)
1990:《菊豆》 導演
1991:《大紅燈籠高高掛》 導演
1992:《秋菊打官司》 導演
1994:《活著》 導演
1995:《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導演
1996:《有話好好說》 導演
1996: 受邀參與電影《盧米埃與四十大導》(本片是為紀念「現代電影之父」奧古斯都•盧米埃與路易斯•盧米埃兄弟而拍攝) 導演/演員
1997:《圖蘭朵》(歌劇/義大利佛羅倫薩節日歌劇院) 導演
1998: 大型露天實景歌劇《圖蘭朵》(中國紫禁城太廟) 導演

1998:《一個都不能少》 導演
1999:《我的父親母親》 導演
2000:《大宅門》 客串(飾李蓮英)
2000:《幸福時光》 導演
2001: 大型三幕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 編劇 導演 藝術總監
2001: 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宣傳片《新北京,新奧運》 總導演
2002:《英雄》 導演
2002: 上海申辦2010年世博會宣傳片 總導演
2003: 韓國世界盃體育場 大型露天實景歌劇《圖蘭朵》 導演
2003: 北京奧運會會徽發布儀式及會徽宣傳片《中國印象•舞動的北京》 總導演
2003: 成都城市形象宣傳片(表達的主題是「成都市是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2004:《十面埋伏》 導演
2004: 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桂林) 總導演(與樊躍、王潮歌合作)
2005:《千里走單騎》 導演
2005: 法國聖丹尼斯的法蘭西體育場 大型露天實景歌劇《圖蘭朵》 導演
2006: 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麗江》 總導演(與樊躍、王潮歌合作)
2006:《滿城盡帶黃金甲》 導演

2006: 美國大都會原創歌劇《秦始皇》 導演
2007: 北京奧運會火炬及火炬接力宣傳片 導演
2007: 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西湖》 總導演(與樊躍、王潮歌合作)
2007: 戛吶電影節60周年紀念短片集——《每人一部電影》之《看電影》 導演
2008: 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第13屆夏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 開閉幕式 總導演
2009: 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海南島》 總導演(與樊躍、王潮歌合作)
2009: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聯歡晚會 ( Tian'anmen Square ) 總導演
2009: 大型露天實景歌劇《圖蘭朵》( 國家體育場「鳥巢」) 導演
2009:《三槍拍案驚奇》 導演
2010: 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大紅袍》 總導演
2010:《山楂樹之戀》 導演 2010:《金陵十三釵》 導演

我復制的啊。

⑤ 霓虹燈下的新哨兵觀後感

《霓虹燈下的新哨兵》觀後感

今天,我和爸爸在網上觀看了《霓虹燈下的新哨兵》這部電影,使我深受觸動。

劇中講了林虻虻、柴大喜、皮向峰等幾名年輕人懷揣著各自的理想來到大上海武警總隊三中隊服役。不同的家庭、生活環境讓他們性格不一。林虻虻出生於普通人家,讀大學三年後為選擇新的追求,來到部隊;柴大喜來自農村,貧寒的家境讓他具備了朴實的性格,對大都市的生活充滿嚮往;皮向鋒從小嬌生慣養,是個富家子弟,按照父母到部隊接受鍛煉、磨練心志的要求來到部隊。三個年輕人被分到了同一個班,通過部隊開展的爭「紅五星」活動,他們刻苦訓練,勤奮工作,展示自我,不斷進步成長。同時,林虻虻的朋友祝小倩為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也來到上海。皮向峰的母親因想經常見到兒子,也來上海開了一間酒吧。巧的是,祝小倩在找工作時,來到了皮向峰母親的酒吧唱歌。班長、排長不同帶兵理念的摩擦,現代化的警營環境和多姿多彩的警營生活,友情與親情、競爭與矛盾、誤會與感動,讓整個劇情跌宕起伏,獨辟蹊徑,引人入勝。故事的高潮是部隊在執行一次重大的搶險任務中,以三個戰士為代表的新時期武警官兵,用他們的英勇無畏,勝利完成了任務,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實踐了忠誠衛士的誓言。

這部取材於大都市武警官兵現實生活的一部勵志故事片,以大城市中的小哨兵,小哨兵的大情懷,生動地表現了現在的年輕人在大上海警營中成長的心路歷程。

我覺得,這部令人熱血澎湃的電影刻畫了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身處國際化繁華大都市,作為霓虹燈下哨兵的傳人,擔負著保衛上海市黨政機關等重要目標安全任務,他們有「聽黨指揮意志堅,艱苦奮斗永不忘,身居鬧市不染塵,甘當人民勤務兵」的意志品格,他們肩負著軍人的艱巨使命,卻有著激情,他們有獨特的個性、思想、困惑,也有有理想和有追求。他們的青春和夢想真實感人,讓人激情澎湃,每一個細節都盪漾著強烈的男子漢氣息。影片揭秘了警營日常生活以及軍事訓練等細節,他們是新新人類的獨特代表,他們是可愛、熱血剛陽的新哨兵接班人!

看完了電影,該想一想自己了。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應該像他們一樣,有自己獨特的理想和追求,不斷超越自己,並為那個夢想付出、堅持和奮斗。有一句話說得好,「超越夢想,不是夢想」,言下之意是說,只要努力,都會出成果!所以,我們要把握機會,努力地好好乾!

《霓虹燈下新哨兵》————觀後感
今天是1月19日,也是一個值得高興的日子。因為今天我們全校要到西郊白聯4樓去看電影,所以我起來的特別早,昨天晚上我很早就睡覺了,可是卻睡不著,也特別興奮。心裡想快點看到這兩部電影,這兩部電影給我留下了許多懸念,讓我來思考。在看電影之前。 一到那裡,我就非常興奮得找著自己的同學,一起談論今天看什麼電影。那時候的我真想進電影院一看究竟。不一會兒,老師也出現了。叫我們排好對整齊的進去。
哇賽,好漂亮啊!看得我目瞪口呆,張大了嘴,真是浩大的電影屏幕啊!我們馬上尋找到了位子,坐了下來,又開始談論,竊竊私語。大概九點鍾的時候全場的燈光都息滅了。哇!電影終於開始了也!藏在我心中的迷惑就要被揭開了,好緊張。我們先看的是《霓虹燈下新哨兵》,然後看的是《葉問》。其中最讓我感動得是《霓虹燈下新哨兵》。 這一部電影使我很感動,拍出了當兵的人的辛苦與艱辛。影片一開始就講述了許多並在一次下雨天里跑步,跑得氣喘吁吁,其中有一個人跑了最後一名,但是到影片結束,這個人確保送到了警校。還有一個人,他叫牛虻虻。他的理想是做一名警察,不惜放棄讀大學的機會,而不顧家人和朋友的勸告去當了兵。當兵的人特別的堅強,從哪裡摔倒就從哪裡爬起來,每天都要接受嚴格訓練,有時半夜三更還要爬起來去跑步,才想像我們現在,衣食無憂,我們還有周末可以休息,基本上可以天天見到自己的父母,再看看當兵的,他們沒有周末可以放假,更不可能天天看到父母。如果父母想看自己的孩子,必須先到軍方去通報一聲,才可以見自己的親人。當兵的人就只能給親人寫信。這一種艱苦的感覺我們從未感受過,不僅讓我想起了一句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啊!這兩句詩是李白的《靜夜思》。這兩句是充分表達了官兵們的思鄉之情,也可以知道他們是多麼的想見他們的親人。其中他們的班長我認為他只是一個爛好人,士兵們對他的印象並不是很好,但是他卻在背後幫他的士兵與家人做調解工作。雖然表面上冷冷清清的,訓練士兵上也非常的嚴厲,其實他是很關心士兵的,我覺得他是刀子嘴豆腐心,嘴上說話不好聽,卻在背地裡關心士兵。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當好一個官兵,需要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與艱辛。每個人都有一個理想,要去實現他,這樣你才會沒有終生的遺憾。
這一次看電影讓我學習了很多,也知道了很多,如果讓我們與士兵來比較,我覺得是小巫見大巫,微不足道。

觀《霓虹燈下新哨兵》有感

今天,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新攝影片《霓虹燈下新哨兵》,讓觀眾觀賞到藝術家們立足一個「新」字,以新的人物、新的風貌,塑造一個新的群體,一座新的軍營,唱出了對於新時代軍人的一曲新的頌歌。
林虻虻、皮向鋒、張班長,這是影片中最重要的三位人物。他們中,一個是放棄了大學生活,懷著當將軍、指揮千軍萬馬的理想而入伍的士兵;一個是曾經嬌生慣養、沉溺在電子游戲中不能自拔,卻被父親逼來參軍的網游;一個則是年近三十的班長、信奉帶兵只有一個字「嚴」的老兵。林虻虻志存高遠,思想活躍,特立獨行,難以管束;皮向鋒渾渾噩噩,吃不了苦,受不了屈,與軍營生活格格不入;班長堅持原則,一絲不苟,思想方法簡單,似乎「不近人情」。

矛盾沖突不可避免,意外事件不斷出現。先是深夜五公里急行軍,皮向鋒拖了後腿,致使全班排名倒數第一,丟了「流動紅旗」。接著又是林虻虻公然質疑慣常的毛巾擺法,挑戰班長的領導權威。不久又發生皮向鋒追拿逃犯,卻擅離崗哨;林虻虻因思想走神而忘記射擊等事件。最嚴重的事件發生在皮向鋒的「失蹤」上。在班長批評後,他竟然私自偷跑出了軍營。

表面看來,這些都是瑣屑小事;但實際上,它卻事關重大,是滴水之中可見太陽。

它告訴我們,「新哨兵」不同以往。幫助他們成長,需要新的思維與營養。他們與老前輩有顯著的區別。他們來到軍營,並非只為尋找個人的生活出路,而是履行公民的義務,帶著強烈的個性與理想。他們有弱點,但有文化,有知識,思想解放,敢為人先,有一股蓬勃的朝氣。弱點不能掩蓋他們的優長,錯誤不能抹煞他們的功績。因而,在軍營生活的磨礪下,我們看到了他們的閃光。皮向鋒勇斗歹徒,被群眾稱為英雄;林虻虻為軍事訓練設計出了新的方法與程序,為部隊信息化的建設作出了貢獻;即使是較為傳統的柴大喜,也得到了新的學習深造的機會,將邁出新的人生步伐。軍營之於他們,不僅是百煉成鋼的熔爐,也是實現個人理想、展現智慧才華的園地與平台。

張班長這一形象寫得深,寫得活,令人感動,耐人尋味。他不像林虻虻、皮向鋒他們那麼「新」,但也不像我們銀幕原有的類似人物那樣「舊」。他的特點與魅力恰恰在於「舊」中有「新」,在由「舊」而「新」的轉變之中。

作品開始時,他那麼簡單地批評戰士,那麼嚴苛地對待部下,我們並不以為然,一味只強調五公里行軍訓練,也似乎確實有點僵化。但隨著他表態決不放棄一個戰士、以身作則勇攀高樓、拋棄成見推薦林虻虻進入警校深造以及祝小倩說出的他為溝通林虻虻父子隔閡所做的不懈努力,我們為之而感動。還有什麼比這更可親可敬的呢?他嚴格要求戰士,為的是集體的榮譽與完成神聖的使命。他的觀念、方法,固然有許多舊的烙印;但一旦有所認識,他便能隨著時代的前進而前進。藝術家賦予角色承上啟下,與時俱進的主題定位,影片以高度的真實感,以血肉豐富的動人描寫完成了這一使命。

與諸多大投入的巨片相比,《霓虹燈下新哨兵》只能算是一部小投入、小製作的影片。「小」而有戲,「小」而有味,尤其值得稱道。它的「戲」在寫出了新人新貌新軍營;它的「味」在既寫出了新人的成長,又讓我們看到了新時代的閃光。藝術家去粗取精,去蕪存純,在大時代的背景下,為我們描畫出了一朵動人的小花。

⑥ 求劇情或拍攝手法奇特的電影,請勿復制,會陸續加分

機械師 一部超經典的電影比肩肖申克,受到廣大好評,整部影片構思新穎,導演想像力超驚人,不知道最後你是否能完全看明白哪些是幻覺哪些是真實,每個幻覺場景各帶表什麼意思(主人公的心理),看到結局後才恍然大悟。

1408幻影凶間 非常值得一看,各個論壇討論這部電影太多了,超經典,特別是在在爬出窗外,結果整棟樓沒有窗戶,這個場景太讓人絕望了,淌汗!!!

如果樓主看了這二部電影可跟我討論下下、、

⑦ 劉偉強 拍攝的一些經典電影

我也是他的 超級粉絲
如果喜歡、劉偉強 就請耐心讀完下面的內容

劉偉強:由商業到文藝

劉偉強在八九十年代為香港著名電影攝影師,曾以《五億探長雷洛傳Ⅰ之雷老虎》(1991)、《重慶森林》(1994)等影片多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獎或提名。他亦於90年代初開始執導影片,並在90年代後半期以一枝獨秀的「古惑仔」系列影片挑起救市重任。90年代末,劉偉強首次將電腦特技與動漫效果相結合,拍攝了《風雲雄霸天下》(1998)、《華英雄》(1999)等動漫古裝武俠片,這些影片均早於徐克的數碼特技武俠片《蜀山》(2001),開創了香港武俠數碼特技電影的新紀元。新世紀之初,劉偉強又推出了在香港和內地都反響強烈的《無間道》系列片(3集,2002—2004), 為疲軟的香港影市注入了強心劑,對日趨滑坡的香港電影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由商業路線逐步向文藝路線轉變。他後來的跨國製作《雛菊》(2006)、《傷城》(2006)更是有著濃郁的文藝氣息。
「古惑仔」電影時期為劉偉強的第一個創作階段。1996-1998年間,劉偉強和其最佳拍檔公司的編劇文雋相繼推出了《古惑仔之人在江湖》(1996)、《古惑仔之猛龍過江》(1996)、《古惑仔之龍爭虎鬥》(1998)等5部「古惑仔」影片,這些影片全都根據漫畫家牛佬的流行漫畫改變,更具流行性和動慢性。「古惑仔」影片延續了香港電影繁榮時期的「黑幫片」的某些主題,表現了街頭邊緣青少年們對抗社會、天馬行空、為所欲為的生活態度和生存方式。因此這類影片又不同於面對一般觀眾的「黑幫片」,它的目標觀眾很明確,是拍給時下年輕觀眾的青春化的「黑幫片」。「古惑仔」影片也始終保留著以往「黑幫片」、「英雄片」中的 「忠義」主題,「古惑仔」們靠義氣和群策群力打出江湖。影片專捧的主角陳浩南對兄弟講義氣,對女友不棄不離,而且尊敬老人,被塑造成為後傳統社會中理想的英雄人物,進而引起多數青少年觀眾的「追捧」。作為攝影師出身的導演,劉偉強深諳商業電影的語言規則。他的「古惑仔」影片攝影多為肩抗、搖、移等運動鏡頭,除了暗合古惑仔們青春、狂躁的心理,也對整部影片的節奏有了很好地控制。另一方面,劉偉強巧妙地利用了漫畫產生的影響,他的人物出場時,都是由漫畫的草圖開始,黑色人物的勾勒製造出了神秘的引子,觀眾在觀影的過程中看到了以往漫畫的投射,產生了進一步的認同感。
「古惑仔」電影構築起的個性化、時尚化、青春化的影像風格和人物群像,在香港掀起了一股熱潮,不僅以「古惑仔」為名的跟風式漫畫充斥全港,而且此類電影也一再延續,之後除「古惑仔」電影外又出現了如《灣仔十二妹》(1999)之類的「古惑女」電影。這些影片並非劉偉強執導,主題、風格也有較大差異,如鍾繼昌編劇、查傳誼導演的《旺角揸Fit人[1]》(1996)、《去吧,揸Fit人兵團》(1996)等對黑社會極盡嘲諷,表現「古惑仔」不過都是葉公好龍之徒,遇事時個個膽怯心虛,挖苦江湖中人的滑稽、浮躁與淺薄,深刻批判黑社會的暴力崇拜。
動漫特效動作片的創作,為劉偉強電影的第二個階段。這一階段的影片如《風雲之雄霸天下》、《華英雄》以及《決戰紫金之巔》(2000)等同樣改編自漫畫。香港赫赫有名的漫畫家馬榮成的漫畫原著,為這些影片賦予了流行和動慢的底蘊,如其流行漫畫《風雲》利用通俗的媒體形式,配合連環畫的連載特性與視覺要求,再現一個沒有時代背景、卻與香港文化潮流息息相關的故事。劉偉強的電影《風雲之雄霸天下》在這個通俗基礎上進行修剪,刪除了許多支線,把一些復雜的情節進行簡化,使之更適合電影表達,劇情和人物性格也更符合大眾所需。這些影片在影像上將傳統古裝刀劍片與現代科幻類型相結合,企圖利用現代數碼科技柔和東方武俠想像,更新以刀劍拳掌及輕功為格鬥形式的動作畫面。其中數碼科技帶來的科幻感和動漫感,把傳統武俠奇情帶入充滿現代意識及未來想像的空間,同時,傳統武俠片中飄逸的輕功、具有舞蹈感的劍招以及力拔山河的掌風等,亦通過數碼科技而更加活靈活現。這些影片大量使用數碼合成技術,如《風雲之雄霸天下》數碼鏡頭多達550個。影片的這些特技畫面,大部分根據原著漫畫設計而成,既具有漫畫的神韻,又充滿科幻和超現實的色彩。其中樂山大佛的比武、郭富城的麒麟臂、鄭伊健劈起的雪飲狂刀等還具有電子游戲的模式,使影片更具時尚性。這種以電子游戲作為視聽效應的特技畫面,使影片風格在結合動漫的天馬行空之際,也呈現出了東方武俠世界中獨有的虛幻意境。《風雲之雄霸天下》還很好地掌握了特技與敘事之間的分寸,把重點仍放在人物性格和情感表現上,較好地把握了商業價值和藝術品味的統一。而其他兩部影片雖也大量使用數碼鏡頭,但終因其結構的支離破碎和人物的單薄無力而票房失敗。
劉偉強的另一部根據日本漫畫家重野秀一的同名漫畫改編的影片《頭文字D》雖拍攝於2005年,但它亦屬於動漫特效動作片。與漫畫原著相比,影片更突出了主角藤原拓海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同時也細致展示了親情、友情、愛情等情感層面的東西。在特效應用上,該片更體現出一種不露痕跡的味道,而且強化了音樂和音效的應用,再結合賽車專業人員的幫助,用充滿視覺動感和心理刺激的電影語言營造出風馳電掣、疾風勁草般的賽車世界。
以《無間道》系列片為代表的警匪片創作,為劉偉強電影的第三階段。其中最先引起轟動的《無間道》(2002)在內容與形式方面都與著力於創新,與傳統警匪片有很大不同。如影片不再以暴力動作和江湖義氣為推動力的傳統敘事模式,不再從黑社會與警察對立的表面意義去詮釋,而是以細膩的內心解剖和人性化的故事情節另闢蹊徑。影片採用全知的視點,開篇便交待了人物的真實身份和被賦予的使命,這就決定了影片不以「到底誰是卧底?」來製造懸念,而是以「他們遇到危機時會發生什麼?他們會怎麼辦?」來提醒觀眾時刻關注著人物的命運,關注著兩個人物危機四伏的生活,探知他們未知的命運,同時也時刻關切他們恐懼、矛盾又充滿壓力的內心。影片以此獲得了關注人物的生存狀態的人文深度和文化含義。劉偉強本人對此有如下闡釋:「這部電影就要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的沖突和好與壞在現代社會的定義,藉此啟發大家對金錢、地位和真理的價值觀。也就是說,做壞事而成功,並非表示他將來或離開人間之後的道路也如此地如願」。[2]在《無間道》系列的後兩部影片《無間道Ⅱ》(2003)和《無間道Ⅲ之終極無間》(2003)中,這種人文主題逐漸向深度延續,表明劉偉強逐漸完成了從商業到文藝類型的轉變。
與韓國影人合作的跨國製作《雛菊》,更是完美體現出了劉偉強電影的風格轉變,也以此為分界,標志著劉偉強第四個創作階段的開始。影片極力渲染了一個浪漫愛情故事,異國的邂逅與愛情、緩慢的節奏、較多回憶性的抒情畫面、迷人的阿姆斯特丹景色等為其賦予了典型的文藝片風格。同時,影片又以香港類型片中的諸多商業元素進行包裝,如警匪動作場景、營造懸念氛圍等進一步增強了劇情的感染力;此外還使用三條線索並進的方法,分別以畫家惠英,警察鄭宇,殺手朴義三個人的角度,對故事同時敘述了一番,用三個人各自的角度來增強了「錯愛」的悲情色彩和主題。劉偉強最新完成的影片《傷城》依然遵循著商業包裝的文藝片路線,影片試圖以「落難公子風塵女、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經典傳奇模式,來療救都市深處的黯然情傷。片中有《無間道》警匪身份認同的迷失和陰謀的戲劇張力,只是前者沒有了後者那份警匪對峙、黑白混淆的凌厲之感和悲壯氣勢。影片注重的是人物內心的陰霾和城市背景的曖昧駁雜,並把溯源人性殘缺的驚心動魄打造成電影的最大賣點。男女的情愛刻畫較之《無間道》更為細膩深入,文藝片路線亦顯得更為堅定。

⑧ 有哪些在攝影方面非常優秀的電影

  1. 最卑賤的人 那個無聲年代歐洲已經有手持攝像機拍攝的電影,他們用馬背、小車等工具實現笨重的攝影機的移動,更無法想像茂瑙的這部電影通過對人臉表情的細膩捕捉已經開始探尋人的靈魂。真正束縛人們無法拍出好電影的不是技術,而是想像力。

  2. 公民凱恩 重新定義「電影」這個詞的電影。它的攝影機位置和角度的選擇,從地板往上打的燈光,和信息量豐富的鏡頭景深,這些特徵都深刻影響了一代攝影師。

  3. 我是古巴 影片的每一個場景,每一個鏡頭的拍攝過程都像一場斗爭,一場革命。導演和攝影師烏魯謝夫斯基精準地設計每個鏡頭的軌跡,用情緒飽滿的手持攝影,流暢穩定的鏡頭運動,為長鏡頭美學添上了一筆濃墨重彩的註解。

  4. 同流者

    導演界有天才威爾斯,攝影界有天才斯托拉羅。年僅30歲已經技臻完美,「以光線書寫」是他一生的事業。他精通色彩生理學,選擇藍色為巴黎夜晚的主色調,用顏色的情緒建立角色的情緒。通過打光方式的變化,把影片劃分為前後兩部分,光影線條分明的前部分象徵獨裁統治的高壓氣氛,而後半部分光與影的融合象徵自由的國度。

  5. 鏡子 這是老塔的自傳式電影,是導演心聲的自然流露。電影中行雲流水般的流暢運鏡彷彿是在潛意識下以靈感為指引,一氣呵成。畫面的呈現依靠的更多是直覺而不是理性,真正達到了情感細膩而文雅精煉的致高境界。構建畫面的過程是藝術家世界觀付諸現實的過程,也許只有在那個國度才能看到如此充盈著智慧的夢幻般柔和的畫面。

⑨ 霓虹燈下的新哨兵觀後感怎麼寫

《霓虹燈下新哨兵》——觀後感
長寧區 天山二中 沈弼辰
緊張的期末考試剛結束,學校就組織我們全校去看新近上映的電影——《霓虹燈下新哨兵》。過去曾經聽父母說起過《霓虹燈下的哨兵》這部老電影,雖然我沒看過,但卻知道它是一部五六十年代經典的電影,對父母這一代的成長起了不小的影響。我懷著急切地心情走進影院,想親眼目睹一下這部《霓虹燈下新哨兵》到底是什麼樣的?
這是一部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武警上海市總隊、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拍攝的影片。描寫了林虻虻、柴大喜、皮向峰等幾名80後年輕人懷揣著各自的理想來到大上海的武警總隊三中隊服役。林虻虻出生於普通人家,攻讀大學三年後為選擇新的追求,也為躲避女友,棄筆從戎;柴大喜來自農村,貧寒的家境讓他具備了朴實的性格;皮向峰從小嬌生慣養,是個富家子弟,按照父母到部隊接受鍛煉的要求來到部隊。三個小夥子被分到了同一個班,友情與愛情、競爭與矛盾、誤會與感動,讓整個劇情跌宕起伏。
這一部電影令我很感動,拍出了當兵人的辛苦,以及為維護大上海一方平安所肩負的神聖使命感。影片一開始就講述了許多士兵在雨天里跑步,個個跑得氣喘吁吁。他們特別堅強,從哪裡摔倒就從哪裡爬起來,每天都要接受嚴格艱苦的訓練,有時半夜三更還要爬起來去跑步。為什麼呢?我想:那是他們的理想和責任所決定的。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沒有堅強的意志,怎麼來保衛我們的城市安全呢?他們有著嚴格的紀律,沒有周末放假,如果要和父母會面,也必須先到軍方去通報一聲,才可以見自己的親人,更多的時候他們是通過書信向親人表達一下自己的相思之情。聯想到自己的學習生活,有時候遇到點困難,可以隨時向父母、老師尋求幫助,和他們相比那是多麼地幸福啊!活著就要有理想,為了理想去奮斗努力,任何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的。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霓虹燈下新哨兵們頑強的精神,把它用在學習上,以至於今後的工作生活上。
這兩部電影雖然描述的時代不同了,可「好八連」的精神卻是永遠不變的。

⑩ 在新青年攝影拍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哈哈,樓主有點out啦!叫《這里有情況》超級搞笑,咱們大連銀拍的呢
他們家的寫真很個性,每次上班經過勝利就能看見,很養眼呢哦,
招牌「大連新青年攝影,這里你不知道的太多了」
很有才

閱讀全文

與新攝影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春節期間為啥不讓換電影票 瀏覽:586
邵陽大祥區電影院 瀏覽:912
有一個小孩丟失的電影名字 瀏覽:129
電影院沒有武漢日夜 瀏覽:657
333層監獄的電影名字 瀏覽:673
印度一部電影主角會接子彈 瀏覽:155
武打片大全電影南拳王 瀏覽:820
電影前路漫漫背景音樂 瀏覽:771
鄭伊健泰國電影 瀏覽:279
豫劇電影全集大全在線觀看 瀏覽:735
愛國電影八佰觀後感300 瀏覽:748
泰國關於打胎的恐怖電影 瀏覽:500
教父1電影英文字幕 瀏覽:728
top拍的電影名字 瀏覽:739
正義聯盟電影中文免費觀在線觀看 瀏覽:211
電影導演的因果 瀏覽:804
徐達夫是什麼電影里的名字 瀏覽:724
香港的天使愛情電影 瀏覽:247
保護動物的電影觀後感 瀏覽:31
什麼電影的床戲是真的 瀏覽: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