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際電影節對電影工業發展有何影響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世界上大大小小的電影節有將近1000個,但是處於電影節頂層的A類電影節全世界只有12個,比如歐洲三大電影節和我國的上海國際電影節;B類的為專門類競賽電影節,如韓國釜山電影節;C類的是非競賽性電影節,如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如果說目前電影在文娛產業中處於龍頭作用,那麼,電影節就是「畫龍點睛」之筆。國際電影節對電影行業的發展具有巨大推動作用,這種作用可以分為微觀、中觀、宏觀三個維度。
同時,參展的片商可以根據市場交易的價格、難易程度等對未來市場做出預判,調整自己的電影製作的類型,制定新的銷售方案;從宏觀維度來看,電影節能極大拉動舉辦城市產業鏈發展。電影節的舉辦涉及當地旅遊、酒店、餐飲、交通等方方面面,能增加就業機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以最近幾年的戛納電影節為例,電影節的投入在1500萬歐元左右,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為1億歐元,間接經濟效益高達7億歐元。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⑵ 魏晨電影冰河追凶什麼時候上映
《冰河追凶》是徐偉執導,梁家輝、佟大為、周冬雨、鄧家佳、魏晨、曹衛宇 等主演的犯罪懸疑動作電影,於2015年2月開始在黑龍江伊春零下四十度的極寒環境下拍攝。講述了「追凶者」深入極寒冰河,追查真凶尋找真相的故事。預計2015年內上映。
2014年,第1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創投項目單元《冰河追凶》獲得「最具市場投資潛力獎」。
2015年6月13日,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日舉行首場「破冰」發布會,當天發布的首款「破冰版」概念海報氣氛懸疑真凶未明。
估計上映時間要等到下半年了!!!
⑶ 鄧科導演結婚了嗎
結婚了。鄧科與袁文琳與2011年2月喜結連理。鄧科,1986年7月4日出生,中國傳媒大學肄業,中國內地導演、編劇。2006年,拍攝短片《殺手阿勇》,獲得大學生影像節最佳剪輯獎。2009年,拍攝網路劇《偵探Mr雷》,從而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2010年,執導電影《壞孩子的秋天》。2011年,出版科幻小說《嫌疑人X》。2012年,編寫勵志電影《爺爺騎士團》的劇本,他則因此憑借該作品獲得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創投單元大獎。2013年,執導劇情微電影《戲夢》。2015年,執導愛情奇幻劇《我的奇妙男友》,執導愛情電影《星語星願之再愛》,2017年,執導奇幻愛情喜劇《柒個我》。
⑷ 張亞東的簡介
張亞東,1969年3月11日出生於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中國大陸音樂製作人、歌手、導演。
張亞東的母親是晉劇演員,他從小耳濡目染,8歲學大提琴,13歲起在歌舞團學習編曲、管弦樂,練就一身彈琴、打鼓的本領,22歲時前往北京發展個人音樂事業 。
1996年張亞東成功監制王菲原創國語專輯《浮躁》。1998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Ya Tung》,1999年和張淺潛組成Z2組合,之後自然解散。2000年簽約普淶文化。
2004年其「東」音樂品牌和太合麥田達成合作關系,並出任太合麥田音樂總監。2009年2月發表第二張個人專輯《潛流》。2012年擔任全球音樂真人秀節目《網羅新聲代》國內評委。
2013年在音樂勵志真人秀節目《我的中國星》中擔任導師。2016年跨界當導演的劇情電影《湖邊密林》獲得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創投單元「最佳創意項目」獎 。
(4)上海國際電影節創投擴展閱讀
張亞東的獲獎記錄:
1、2010年:BQ紅人榜年度音樂製作人(獲獎)。
2、2009年4月:MusicRadio中國TOP排行榜最佳製作人獎飛(獲獎)。
3、2008年4月:MusicRadio中國TOP排行榜年度最佳製作人獎我的(獲獎)。
4、2006年6月:中國TOP排行榜頒獎典禮最佳製作人獎(內地)皇後與夢想(獲獎)。
5、2006年1月:娛樂大典年度製作人獎皇後與夢想(獲獎)。
6、2004年3月:中國歌曲排行榜年度最佳錄音師獎生如夏花(獲獎)。
7、2004年3月:第11屆中國歌曲排行榜年度最佳製作獎生如夏花(獲獎)。
8、2004年3月:第11屆中國歌曲排行榜年度最佳編曲獎ColorfulDay(獲獎) 。
⑸ 鄧科的主要作品
年代 名稱 職務 備注 2014《星語心願之再愛》 導演、編劇影片已於2015年上映2012 《爺爺騎士團》 編劇 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創投單元大獎 2011 《壞孩子的秋天》 導演、編劇 第20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導演處女作提名
第6屆華語論壇年度新銳導演
第62屆柏林電影節展映展銷
第8屆夏衍文學獎優秀文學劇本 2012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創投單元大獎
2011年第28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導演處女作提名
2011年第6屆華語論壇年度新銳導演
2011年第62屆柏林電影節展映
2009年土豆映象節最佳導演獎提名
2008年作品被中國電影博物館珍藏
2008年榮獲維他廣告大賽金獎獲得者
2008年榮獲英特爾迅馳廣告大賽金獎
2008年榮獲大學生追夢基金金獎
2007年榮獲微軟反盜版亞洲區第三名
2007年榮獲傳媒影像力最佳編劇獎
2007年榮獲第七屆北外影像最佳影片
2007年榮獲中山大學生影像最佳劇情片
2007年榮獲大學生影像節最佳剪輯獎 第62屆柏林電影節2月10日凌晨開幕。這個全世界最「冷」的電影節今年更是遭遇席捲歐洲大陸的「極寒」天氣,不過這並沒有阻擋電影人的熱情。中國青年導演鄧科攜處女作電影《壞孩子的秋天》亮相柏林,此次《壞孩子的秋天》參與展映和展銷環節,口碑頗佳,贊潛力青年導演。
鄧科攜《壞孩子的秋天》亮相柏林電影節
據悉,《壞孩子的秋天》是一部80後懷舊電影,影片以「壞孩子」和「好孩子」兩人的視角回憶一段八十年代的兄弟感情,影片中充斥著大量80後熟悉的元素「古惑仔」「拳皇街霸」「小虎隊」等,據導演鄧科透露,《壞孩子的秋天》並非只是一部靠回憶吸引人的電影,主打的還是感人的兄弟情。
作為青年導演,此次鄧科攜處女作電影《壞孩子的秋天》亮相柏林,成為一大亮點。在接受采訪時鄧科表示:「柏林電影節是世界三大電影節,也是歐洲主要的電影市場,對於觀眾來說電影節可能意味著榮譽和明星,但是對我們從業人員來說,電影節更重要的功能其實是推廣和銷售,柏林電影節下設的歐洲電影交易市場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全世界的電影發行商都會在這里挑選和銷售影片。」
鄧科亮相柏林被贊最具潛力青年導演
作為繼陸川(微博)、寧浩之後,09年唯一納入中影青年導演計劃的導演,鄧科憑借處女作《壞孩子的冬天》中運用的細膩鏡頭語言,扎實的基本功,一舉獲得「第二十八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導演處女作獎」,「第六屆華語年度新銳導演」,等眾多電影節的提名與獎項。
這對於一個十八歲入行,二十歲拍攝數字電影,二十二歲受邀好萊塢考察學習的青年導演來說無疑是一番不小的褒獎。如今,鄧科儼然已經成為80後青年導演的代表人物,媒體曾以「網路代導演崛起」形容他近兩年在電影方面取得的不俗成績,盛贊這位潛力十足的青年導演。
中影、土豆聯合投資青年導演鄧科
中影、土豆聯合投資青年導演鄧科由土豆網和中影集團聯合投資青年導演鄧科的新媒體短劇《Mr.雷》劇組日前雙喜臨門。首先,該劇在歷經半個多月的緊張工作後終於完成了前期拍攝過程,已經進入到後期製作階段。同時,劇組在先期得到東風標致的產品植入贊助後,又在拍攝過程中受到了惠普和摩托羅拉的相繼青睞,精彩的《Mr.雷》中同樣也出現了惠普電腦和摩托手機的身影。而東風標致、惠普和摩托羅拉三大品牌的聯袂助陣也創造了國內新媒體短劇在收到贊助金額上的歷史新高。導演鄧科對此興奮異常,成為下一個「互聯網百萬富翁」已經不是夢想。 隨著以網路劇為代表的新媒體短劇逐漸成為各種屏幕上的常見內容,其短小精悍、活潑互動的形式受到網友們的普遍歡迎和追捧,廣大品牌廣告主也開始對這些節目投來欣賞的目光,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品牌產品在新媒體劇中大量植入的開始。土豆網銷售副總裁鄧薇表示:由土豆網和中影聯合投拍製作的《Mr.雷》無論在導演選擇、劇本創作、演員選角還是後期製作推廣上都有著極高的保障,因此也受到了品牌廣告主的熱捧。此次東風標致、惠普和摩托羅拉三大品牌的加盟,也必將創造出一個新媒體節目品牌產品植入的營銷典範,值得整個新媒體行業學習和借鑒。
作為2009土豆映像節選拔出的土豆資深播客,鄧科實際上只是一名科班出身的草根導演,此次執導《Mr.雷》本來只被他看作藉助土豆網和中影的平台提高自身實力的一次挑戰。然而,令鄧科意想不到的是,在土豆網和中影的全力支持下,首先在演員選角上就有了驚喜的突破,男主角「Mr.雷」由實力派話劇演員謝硯簫(波仔)擔綱,而女主角「小美」則找到了素有「小張柏芝」之稱的新星貢米加盟。同時,三大品牌的助陣也讓鄧科底氣十足,畢竟"還未上映就已經賺錢"的好事不是每個導演在初出道時都能體會到的幸福。更為重要的是,《Mr.雷》完成後將在由土豆網獨家運營的中國移動視頻平台原創頻道上收費播出,成為第一部專為 3G 時代量身定做的新媒體短劇。這對於該劇未來的盈利前景更是作出了鑽石級的保證。
對於以鄧科們為代表的整個播客群體而言,土豆網與中影集團的這次聯合投資可謂給他們注入了一針強心劑,通過網路成為百萬富翁的夢想第一次離他們那麼近。
中國新銳導演領軍人物之一,中影集團重要合作導演。
⑹ 第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主要活動
評獎單元
電影節評獎單元包括「金爵獎」國際影片評選、「亞洲新人獎」,邀請國際電影業界的知名人士組成評委團對參賽影片進行評選。
作為主競賽單元的「金爵獎」國際影片評選旨在體現電影節的權威性和影響力,評委會由國際知名電影專業人士組成。「亞洲新人獎」致力於發現、推出亞洲電影新人,激發亞洲電影創作活力。
2010年,共有來自81個國家和地區2327部影片報名金爵獎、亞洲新人獎以及國際學生短片大賽,其中的長片1299部,短片928部,又一次刷新歷屆最高紀錄。
電影市場
電影市場包括電影交易市場、中國電影項目創投以及合拍片項目洽談三部分。
電影交易市場是中國最專業的電影交易平台,每年吸引國內外重要的電影製作、發行公司以及上百位國際買家進行交易。中國電影項目創投及合拍片項目洽談則是電影項目與資本對接的橋梁,也是發掘電影新銳的重要平台。
2010年電影交易市場場面火爆,吸引了韓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北歐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100多家電影機構,銷售影片300多部,3天內有6000多人次入場參觀,接待專業買家800多人,達成700多個交易意向。而項目創投和合拍片洽談吸引來自中國、美國、日本、韓國等19個國家和地區的219個項目,35個項目入圍,包括9個中國電影創投項目和26個合拍片項目,6月14日至16日,有527位投資人、買家到現場洽談,經過453 場洽談會議,35個項目均初步達成合作意向。
電影論壇
電影論壇秉承「中國道路,世界價值」的宗旨,為業界提供專業服務,是世界電影節中最具特色與影響力的業界話語交流平台,每年的論壇由「主席講壇」、「產業論壇」、「電影圓桌」和「電影大師班」四大板塊十多個專場組成,為業內交流合作搭建平台,為產業發展提供風向標。
2010年的電影論壇共邀請到60多位國內外業界精英在9場論壇上發言,圍繞中國電影產業大發展和3D技術等重磅話題,邀請來美國韋恩斯坦創始人哈維·韋恩斯坦,美國電影協會首席執行官羅伯特·皮薩諾、任仲倫、於冬等業界巨頭、馮小剛、何平、姜帝圭、王小帥、彭浩翔、戴立忍等知名導演,共同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電影產業和電影新人「指點江山」,為參會人員提供超值服務,體現電影節對產業關注的責任與使命感。
國際電影展映
電影展映單元設官方特別推薦、向大師致敬、全景中國、地球村、多元視角等單元。影片風格各異,為全球業界認識提供展示交流平台、為公眾和媒體了解世界電影動態提供窗口。
2010年的第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25家放映影院滿場超過140場。9天里,組委會還精心組織了80多場高質量的觀眾見面會,其中《海洋天堂》、《阿黛拉的非凡冒險》等全部爆滿,現場氣氛熱烈,觀眾掌聲不斷。
此外,2010年電影節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近500家媒體1300多名記者參與報道,不僅為歷屆以來之最,而且媒體的報道力度實現歷史性突破,中央電視台每天熱點報道電影節,為提高電影節的國際影響力,推動電影產業發展和促進電影文化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
⑺ 李霄峰的個人經歷
2016年,執導愛情犯罪題材電影《追·蹤》 。
2013年攜《少女哪吒》(原著小說:綠妖)獲上海國際電影節創投單元最具創意項目獎 ,2014年完成其導演處女作《少女哪吒》,同年入圍第19屆釜山國際電影節唯一競賽單元「新浪潮」 及第51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兩項提名 ,2015年入圍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競賽單元最佳編劇提名 。
2012年出版個人文集《失敗者之歌》,此書在全國十家人文書店舉辦朗讀會,開風氣之先。2013年《失敗者之歌》在豆瓣閱讀上架電子版。
2009年編劇並主演電影《達達》(張元導演),此片入圍美國聖丹斯電影節競賽單元。
2002年加入陸川導演工作室,參與影片《可可西里》製作。
1999年至2004年,曾用筆名Liar撰寫影評而廣為人知。
⑻ 克麗緹娜是如何與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展開合作的
我知道,此次克麗緹娜與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合作已經是四度攜手,通過以參資創投的形式資助三部獲獎提案的電影創作,克麗緹娜詮釋「勇敢愛,不等待」宣言的步伐更堅定,更穩重。
⑼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上海國際電影節始辦於1993年10月,每兩年一屆。電影節宗旨是:增進各國、各地區電影界人士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促進世界電影藝術的繁榮。從第5屆(2001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屆。
每年6月,為期9天的電影節如約而至,已經成為上海文化生活一個重要的景觀。創辦至今,上海國際電影節已經吸引了150多萬中國觀眾,總計吸引近萬名中外影人造訪上海。
電影交易市場,不斷發揮吸引世界各地買家、投資人聚焦、合作中國電影的集聚功能。電影項目市場的中國電影項目創投成為華語電影力量的一次集結,自覺將項目置身於國際電影產業的競爭格局中,講述海內外觀眾看得懂、聽得懂的故事。電影論壇也已成為產業風向標,自覺對焦中國電影,會聚世界業界精英,務虛與務實並重,頭腦風暴與方法引領並舉,已成為上海國際電影節專業服務的品牌旗幟。國際影展是亞洲規模最大、也是最多元的電影展映活動,每年都會集中展映數百部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優秀影片,成為最受大眾熱捧的觀影嘉年華。 宗旨是呈現並鼓勵多元藝術創作,創辦以來在專業架構及服務、社會影響力等方面迅速提升,被譽為是「全球成長最快的國際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開幕紅毯不僅集聚世界各國著名電影人,同時完整呈現華語影壇的最新風貌,成為展示年度華語電影力量的最佳窗口,越來越多的電影人把參加上海電影節作為重要的影片推廣機會。
金爵獎是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核心,是電影節賦予優秀電影人最新作品的最高榮譽。
亞洲新人獎則推動亞洲原創力與生產力的結合,同時向世界推薦亞洲電影產業新生力量,關注中國乃至亞洲電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