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八大山人電影完整版免費觀看

八大山人電影完整版免費觀看

發布時間:2022-07-28 07:43:39

⑴ 八大山人是誰他為何叫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原名統 又名朱耷
他的晚年書畫均署八大山人四字。這名號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嘗持八大人覺經,因號八大」;另說「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為大,而無大於我者也」。八大山人」之名,連寫為「哭之笑之」,寓「哭笑不得」 之意。

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原為明朝王孫,明滅亡後,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發為僧,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朴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

⑵ 「八大山人」的名號由何而來,八大山人指的是誰

很多人都聽說過「八大山人」這個名字,但是大多時候都是和書畫相關。的確,八大山人是中國古代比較有名的一位書畫家,但是,他有另外一個身份卻鮮為人知——他是大明王朝寧獻王朱權的後裔。八大山人的本名叫朱耷,1626年生於寧獻王的屬地,今天的江西南昌。朱耷自幼居住在王府院內,過著衣食無憂的王公生活。理所當然,在王候家成長的朱耷也讀了不少的書,在名師的教導之下,他八歲就能做詩,十一歲的時候就能作畫,同時,他的小楷寫的也非常工整。

對於滿清,八大山人有著極其強烈的民族仇恨,他不願意做大清朝的子民,於是,他遁入空門,隱居山林,為僧為道。對於宗教,那隻是八大山人藉以生存的一個外殼,他一生對宗教並無建樹,但是藉助這個外殼,他卻能夠靜下心來,寄情於書畫,寄託哀思,發泄情感。

八大山人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他的藝術造詣來源自於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受。正是這種獨特的經歷,才形成了他獨有的書畫特色。

⑶ 八大山人指的是誰

朱耷(1626—約1705年),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本名朱統托,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人屋、道朗等,漢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明亡後削發為僧,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誇張奇特,筆墨凝煉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朴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存世作品有《水木清華圖》、《荷花水鳥圖》等。

名字釋義

八大山人,俗姓朱,本名中桂,後名耷。為明江西弋陽榮庄王朱奠壏九世孫。生於明天啟四年(公元一六二四年),卒於清康熙四十四年(一七○五),享年八十一歲。幼負性絕慧,早事諸生業。明亡,甫弱冠,佯裝喑啞。三十九歲,遯跡江西奉新山耕香院,從穎學弘敏大師學,薙發為僧,釋名傳綮,曾藏八大人覺經,遂自號八大山人,或謂寓“四方四隅,皆我為大,而無大於我也”;又謂其署名,喜以草書連綴筆畫,視之,八大二字有似哭字笑字,山人二字有似之字,合而讀之,類哭之笑之,皆隱約有玩世之意。其它別號,尚有雪個、個山、個山驢、驢屋、驢漢、人屋、刃庵、拾得、何園、洛園、黃竹園、書年、書疾、八還等,不一而足。居山二十年,稱宗師,從學者百餘人。其後,清廷詔舉博學鴻詞,臨川令胡亦堂聞其名,迎入官舍,心不願就,佯發狂疾,走還南昌。自是常戴布帽,曳長袍,倘佯市肆間,履穿踵決,拂袖蹁躚,兒童後隨嘩笑,亦不之顧,與人不言不語。晚年,歸隱背雲譜,築寤歌草堂以居。死後,葬於新建縣中庄。江陰邵長蘅為撰“八大山人傳”。依君友會王愛君美術文獻載,山人精書畫,又善詩。畫長於山水、花鳥與竹木,皆能不泥成法,脫出蹊徑,山水皴筆無多,意境幽邃,花鳥竹木水墨點漬,形象奇特,俱得古之破墨法,以簡省勝,筆情縱恣,墨趣橫溢,蒼勁圓晬,逸氣迥出。松蓮石固稱神品,蘆雁鳧汀、潛魚飛翼,亦無不極生物之致,洵非他人所可企及;書法初學董其昌,後出入魏晉,典雅蕭散,深得鍾王氣韻,狂草尤怪偉;詩原有集帙,惜未流傳,存世題跋如吉光片玉,古雅可誦。山人面色微頳,豐下而少髭,好飲而量淺,貧士山僧、市井屠沽、有具酒邀請輒往,往輒飲,飲輒醉,醉輒歔欷流涕,或備紙筆,牽袂捉矜索畫,則墨瀋淋漓,不經意揮酒,忽作雲山,忽作竹石,無所愛惜。故求其畫者,多索之醉中,且多就山僧屠沽之徒購得,若顯貴以數金易一木石,蘄不予,性情如此。又其為人襟懷浩落,慷概嘯歌,抗節高義,一生以明室宗裔,痛遭社稷顛覆、國土淪亡之變,悲憤慷概,汨浡郁結,無所發泄,於是蹈隱高蹤,佯狂裝啞,哭笑杯酒,游戲筆墨,以消磨劫後生涯,人目為狂,而不知其內心之悲苦,故發為書畫,正西人所謂血淚之交逬,感情之升華者,感人至深且巨,山人有自題山水冊,詩雲:“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薍石枒杈樹,留得文林細揣摩。”足為其生涯與藝術交融之寫照。

主要成就

八大有一首題畫詩說:“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這第一句“墨點無多淚點多”,夫子自道,最言簡意賅地說出了他繪畫藝術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只有沿著他所提示的這條線索,我們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賞這位畫家的偉大藝術作品。

晦澀的痛苦

八大由於他的特殊身世,和所處的時代背景,使他的畫作不能像其它畫家那樣直抒胸臆,而是通過他那晦澀難解的題畫詩和那種怪怪奇奇的變形畫來表現。例如他所畫的魚和鳥,寥寥數筆,或拉長身子,或緊縮一團,傾是而非。特別是那對眼睛,有時是個橢圓形,都不是我們生活中所看的魚、鳥的眼睛,生活中魚、鳥的眼睛都是圓圓的,眼珠子在中央也不會轉動。八大的魚、鳥的眼珠子都能轉動,有時還會翻白眼瞪人哩。他畫的山石也不像平常畫家畫那個樣子,渾渾圓圓,上大下小,頭重腳輕,他想擱在哪裡就在哪裡,也不管它是不是穩當,立不立得住。他畫的樹,老乾枯枝,僅僅幾個杈椰,幾片樹葉,在森林中幾萬棵樹也挑不出這樣一顆樹來。他畫的風景、山、光禿禿的樹,東倒西歪,荒荒涼涼,果真有這么個地方,我想誰也不肯到這里來安家落戶。

還有,他畫上的題詩、簽名和印章,也是怪怪的。例如他自號“八大山人”,解釋的人很多,至今學者們還有不同爭論。他有一方印章,印文刻作 ,有人說它是由“八大山人”四字組成,有的人則持慎重態度,稱之為“屐形印”,因為它的形狀像只木屐。至於他畫上的題詩,許多句子更是令人難解。

然而,八大明確地告訴我們:“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摩”。又說:“想見時人解圖畫”。他是很希望人們能夠理解他的畫中之意的。因此許多學者經細心的研究,從他的畫意和字里字間,探聽出許多真消息。例如他有一個畫押寫作 ,很長時間人們一直稱它為龜形畫押,因為其形狀特別像一隻烏龜。後來才看出,原來是由“三月十九日”幾個字變形組成,這恰好是明代最末一個皇帝崇禎自殺的日子,標志著明朝的滅亡。那麼這個畫押,也就表示對國亡的紀念。

康熙二十一年他曾經畫了一幅《古梅圖》,樹的主幹已空心,虯根露出,光禿的幾枝杈椰,寥寥的點綴幾個花朵,像是飽經風霜雷電劫後餘生的樣子。其上題了三首詩,第一首寫道:“分付梅花吳道人,幽幽翟翟莫相親。南山之南北山北,老得焚魚掃虜塵。”“梅花吳道人”是指元代畫家吳鎮,自號“梅花道人”。方框內的字,顯然是被當時或稍後的收藏者有意剜去,以避免文字獄災禍。不難猜測,這個字不是“胡”,即是“虜”。清代統始者以滿族入主中原,最忌諱的也是這兩字。要在“南山之南北山北”掃除“胡塵”,朱耷非常明確地表達了他的反清復國思想。第二首詩寫道:“得本還時末也非,曾無地瘦與天肥。梅花畫里思思肖,和尚如何如採薇。”詩中用了兩個典故,一是元初遺民畫家鄭思肖,在南宋滅亡之後隱居吳下,畫蘭花露根不畫坡土,人問何故,他回答說:“土地都被人搶奪去了,你難道不知嗎?”二是殷遺民伯夷、叔齊在周滅殷以後,恥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採薇而食,直至餓死。原來八大這幅《古梅圖》虯根外露,也不畫坡土,是仿照鄭思肖畫蘭之意,暗含著國土被清人所搶奪,他這個明代宗室子孫,之所以成了和尚,正如伯夷、叔齊採薇首陽山那樣,不肯臣服於新王朝。國破家亡,復國無望,這使他不能不“苦淚交千點”了。

八大題畫詩,是解開他畫意的鑰匙,然幽澀難解,如迷如霧,許多學者都下過一番功夫進行破釋。例如康熙二十三年所作《甲子花鳥冊》(今藏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物館),其中第七頁畫一隻八哥站在枯枝上,題詩曰:“衿翠鳥喚哥,吭圓哥換了。八哥語三虢,南飛鷓鴣少。”此詩之意,香港中文大學饒宗頤教授經過引經據典考釋後結論說:“此詩畫是譏‘虢’(指明)亡後,忠臣如鷓鴣之志切懷南,殊不多見。”這就是說,八大的作品,除了一般的國破家亡的情緒表達之外,有時還具體有所指。《瓜月圖》亦是件有所指的作品,在題詩之後他記錄說:“己巳潤八月十五夜畫所得”。面對著天上的圓月,和人間家家戶戶吃月餅,他的心被觸動了,那麼他“所得”是什麼呢?畫上題詩曰:“眼光餅子一面,月圓西瓜上時。個個指月餅子,驢年瓜熟為期。”有人根據吃月餅的風俗來源於反清義軍傳遞起事暗號的民間故事,說八大在期盼著這一天到來。然而卻要等到何年(驢年)呢?“驢年馬月”是俗語,表示遙無定期。果真如此,則八大的心跡,就不只是徒有國亡余痛了。

水墨寫意高峰

八大長於水墨寫意,為其劃時代的人物。 在水墨寫意畫中,又有專擅山水和專擅花鳥之別,八大則兩者兼而善之。他的山水畫,近師董其昌,遠法董源、巨然、郭熙、米芾、黃公望、倪瓚諸家。例如康熙四十一年所作《書畫冊》(上海博物館藏)共畫了六幅山水小品,就可以看出深受董其昌的影響,其遠筆的圓潤則有著董、巨和黃公望的遺蹤,墨法參照了米氏雲山,而某些樹石的組合形式,顯然取自倪瓚。但是,我們在欣賞這些作品時,卻又強烈地感覺到朱耷的個性,上述那些古人的法則,不過是他隨手拈來為自己服務的。那些山、石、樹、草,以及茅亭、房舍等,逸筆草草,看似漫不經心,隨手拾掇,而干濕濃淡、疏密虛實、遠近高低,筆筆無出法度之外,意境全在法度之中。這種無法而法的境界,是情感與技巧的高度結合,使藝術創作進入到一個自由王國。

比起山水畫來,八大的花鳥畫創作,更具有他風格個性的.典型性。順治十六年所作《傳綮寫生冊》(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和康熙五年作的《墨花捲》(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是八大早期作品,從中可以看到他的水墨寫意花鳥畫創作,深受沈周、陳淳、徐渭的影響,其用筆較方硬,題材、布局也未脫離前人窠臼,但是畫中所表現出的兀傲之氣,以及不拘一格的大膽剪裁,如不求物象的完整性,卻已預示著他的未來的發展。

八大花鳥畫最突出特點是“少”,用他的話說是“廉”。少,一是描繪的對象少;二是塑造對象時用筆少。如康熙三十一年所作《花果鳥蟲冊》,其《涉事》一幅,只畫一朵花瓣,總共不過七、八筆便成一幅畫。在八大那裡,每每一條魚,一隻鳥,一隻雛雞,一棵樹,一朵花,一個果,甚至一筆不畫,只蓋一方印章,便都可以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可以說少到不可再少了的程度。前人所雲“惜墨如金”,又說“以少少許勝多多許”,只有八大才真正作到了這點,可謂前無古人,後難繼者。

少,也許能有人作到,但是少而不薄,少而不貧,少而不單調,少而有味,少而有趣,透過少而給讀者一個無限的思想空間,這是難有人作到的,八大卻具備了如上的要求,這里大有文章。首先是他在用筆用墨上的功夫。他的用筆由方硬變圓潤,飽和墨汁與運筆的方法相結合,一下筆就給人以渾厚豐富之感。他是第一個充分主動利用生宣紙特性以加強藝術表現力的畫家。生宣紙的吸水能力強,容易使墨汁擴散(洇),這本來是缺點,而八大卻把它變為優點,不但為水墨寫意畫開辟了一個廣闊的前景,而且也創造了人們對水墨寫意畫的新觀念,其功不朽。

其次是形象的塑造。八大的花鳥造型,不是簡單的變形,而是形與趣、與巧、與意的緊密結合,所以我們在欣賞時,就不會感到單薄和寂寞。再次是他的布局,特別講究少許物象在二維空間中擺放的位置。其訣竅是充分利用空白,即前人所謂“計白當黑”。與此同時,並充分調動題跋、署款、印章在布局中的均衡、對稱、疏密、虛實等的作用。他不像一般畫家那樣,先畫好畫,然後在恰當的位置題款和押印,而是有總體的規劃設想,使每一點都在布局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多,不少,不奢侈,不節約。例如康熙三十三年所作《花鳥山水冊》(上海博物館藏),第一幅僅畫一隻雛雞。小雞置於畫面中右偏下,這一位置的重心,將畫面分割成四大塊空間,每塊空間的大小都不一樣,平衡而有變化。由於小雞頭部方向朝左,故題詩在右第二大塊空間中,使空盪的背景頓時活躍起來,視覺上起到突破平衡和內容豐富的作用。小雞的刻畫生動傳神,動態像小孩剛學走路,蹣跚得十分可愛。瞪著大眼警惕著前方,特別是眼後加三撇,像電波一樣,好似前方有什麼聲響傳來,使小雞心驚膽怯。這只小雛雞我們可以理解為它剛出蛋殼,表示出對這個世界的驚異與警惕;也可以理解為走失了群體,找不到媽媽,感到孤獨而害怕,如何理解,任人們馳騁想像的翅膀,所以有時候少畫,反而思想的容量更大。

少,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否則越少越好,藝術又會走入另一條邪徑。少是相對的,例如康熙四十二年所作的《楊柳浴禽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相對上述作品來說是“多”了,但比起一般畫家處理同類題材的作品來,卻少了許多許多。例如他對柳枝的處理,約有十二筆,就佔住了整個畫面上部的空間,不但表現出楊柳的老乾新枝的質,也表現了枝條迎風的勢。在春風料峭之中,八哥在洗刷自己的羽毛將振翅欲飛。這一生活小景,表現出無限的生意。康熙十六年所作的《河上花圖》(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是八大一生作品中僅見的長篇巨制,也是他筆墨最多、布局最復雜的一幅,但他仍然體現著少的原則。例如開卷的一叢荷花,總共超不出三十筆,筆減而意繁,一開卷便引人入勝。

八大,前承古人,後啟來者。白石老人曾有詩曰:“青藤(徐渭)雪個(八大山人)遠凡胎,缶老(吳昌碩)當年別有才。我原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其傾倒如此。今天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欣賞和理解他藝術的人越來越多。

⑷ 八大山人的資料

八大山人,明末清 初畫家、書法家, 清初畫壇「四僧」之 一。原為明朝王孫 ,明滅亡後,國毀 家亡,心情悲憤,落發為僧,他一生 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 肯與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 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 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筆墨特 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 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朴酣 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 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繪 畫對後世影響極大。

⑸ 八大山人是幾個人

一個人
朱耷(1626—約1705),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本名由桵,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人屋、道朗等,漢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明亡後削發為僧,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誇張奇特,筆墨凝煉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朴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對後世影響極大。存世作品有《水木清華圖》、《荷花水鳥圖》等。

⑹ 《擇天記》中的八大山人是八個人嗎他的原型是誰

《擇天記》中的八大山人是一個組合,在小說中只出現了焉支、伊春、鏡泊三位山人,其他幾位山人並未現身,但根據作者的設定,其他幾位山人應該在其他地方執行相應的任務。小說中八大山人的原型是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朱耷。

朱耷用過的字、號、別名極其之多,號雪個、個山、人屋、純漢等,這些都是他不同時期用過的字型大小。八大山人則是他棄僧為道士後所用,以前的字型大小他都舍棄沒有再用,唯獨八大山人是他唯一留下來的。「八大山人」的用意十分巧妙和獨特,他在書畫上的署名總是把八大和山人豎著連起來寫。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後二字則類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他有詩「無聊笑哭漫流傳」之句,以表達故國淪亡,哭笑不得的心情。

⑺ 八大山人說的是誰這個名號又是如何來的

朱耷(1626~1705),本名朱由桵,有雪個、個山、人屋、良月、道朗、八大山人等別號,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權的九世孫。朱權封寧王於南昌,繁衍八支,朱耷屬弋陽王支,襲封輔國中尉。他的父祖都善書畫,因此朱耷從小就受到藝術陶冶。八歲即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綠山水,並能懸腕寫米家小楷,後進官學為諸生。明亡後,遭國毀家亡之難,他心情悲憤,便裝啞扮傻,在門上貼個大啞字,不與人語。二十三歲時他在奉新縣耕香庵落發為僧,法名傳綮,字刃庵。清康熙初年,他離開奉新,來到青雲譜道院隱居,躬耕悟道,創作書畫。其時臨川縣令胡亦堂聞其名,延請他隨其僧長饒宇朴等到臨川官舍作客年余。這使他十分苦惱郁憤,遂佯為瘋癲,獨自走回南昌。在一年後他又回到了青雲譜,六十二歲時,他把道院交給他的道徒主持。自己隱避在南昌附近的北蘭寺、開元觀等處,靠賣畫度日。再後自築陋室,名「寤歌草堂」。
朱耷在藝術創造上有傑出的成就,是清初畫壇「四僧」之一。他是一位寫意派藝術大師,精於山水、花鳥、人物,尤以花鳥畫稱美於世。在創作上,他立意精深,構圖奇特,筆墨簡煉,氣勢磅礴,感人心脾,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具有獨特的韻味。而且他的作品表現了鮮明的愛和憎,如膾灸人口的《孔雀圖》及其題詩:「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強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論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辛辣地諷刺了那班頭戴三眼花翎烏紗帽的漢族大地主屈膝求榮、投降新主子的奴才丑態。他一生堅不為清廷權貴畫一花一大石,而一般農民、貧士、山僧、小兒卻很容易得到他的作品,這種不屈於權勢的精神,歷來為人們贊賞與稱頌。鄭板橋在題他的畫時稱贊說:「橫塗豎抹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由於八大山人畫品至上,備受推崇,三百多年來,鄭板橋、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李苦禪、張大千等在畫風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響。清張庚評他的畫達到了「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的境界。
朱耷在繪畫外,對於書法、篆刻等都有很高的造詣。他精研石鼓文,臨寫漢、魏、晉、唐以來的諸家法帖。近人研究八大書法,追其師承淵源眾說紛紜。或曰宗二王、宗董其昌、宗王寵等等,終如尋其書畫師承,至今無一定論一樣。據王方宇先生考證:最初,朱耷受歐陽詢的影響很深,稍後學董其昌的行草,又轉入黃庭堅的誇張開闊等,多方探索,再追尋魏晉人書法的氣質,終於參用篆書筆法,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中鋒圓潤,又婉約多姿且厚重渾成,富有晉人氣度。
朱耷對藝術修養與功力鑄鍛,正如他自己所說的:「讀書至萬卷,此心乃無惑;如行路萬里,轉見大手筆。」朱耷的主要書法作品有:
1、題畫詩軸:行書,此軸錄五言題畫詩一首。書法純用中鋒揮就,行筆沉實,筆劃圓勁而流暢。結字大小疏密錯落有致,結構舒張,有王寵書風遺意。通幅給人以灑脫飄逸之感。
釋文:「鴒原此高蹈,鴻鵠曷翱翔。下者命雋匹,樂天歸草堂。北風歲已晏,秋水人何方。迢遞巢雲子,漁歌楚竹傍。八大山人題畫。」
2、弇州山人詩軸:此軸錄明王世貞《喜肖甫中丞開府吳中》詩之二,文字與《四庫全書》本《弇州四部稿》略有出入。
釋文:「當時七子才名大,誰似金甌出御題。搖筆江南開雨露,揮鞭海水卷虹霓。張公政就民堪樂,蜀國弦調聽不凄。倘許元戎過小隊,新莊亦字浣花溪。」
3、手札冊:此冊集朱耷所書信札十三通裝裱成冊,故又稱《十三札》冊。此軸書法用藏鋒、直筆寫出粗細相對勻稱的筆劃,在端正中通過行間、字間的連帶和字形的簡化來求得通幅書法的變化,蓋由於書者致書友人,全無拘束,緣紙走筆,縱橫馳騁,了無掛礙,自能得其書法真趣。
4、西園雅集卷:本幅錄宋代米芾所撰《西園雅集圖記》一文,文中記述了蘇軾、王詵、米芾、黃庭堅、秦觀、劉巨濟等著名詩人、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共十六人在駙馬都尉王詵府中西園聚會的情景。與會的著名畫家李公麟將此次盛集描繪下來,成《西園雅集圖》。米芾則以文字形式將人物姓名、衣冠、坐卧神態及周圍清幽曠遠的環境一一記錄,以備後人追隨。此後,「西園雅集」便成為繪畫史上常見的題材,米芾此文也成為對其最准確生動的注釋。此卷為八大山人晚年手跡。點畫少頓折,多減省,將繪畫的意象變化融入書法中,遂出新意於法度之中,意法相協,圓熟靈動。

⑻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 簡介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本名朱由桵,(約1626年—約1705年)。明末清初人,為明江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江西南昌人,著名畫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明滅亡後,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發為僧,法名傳綮,字刃庵。又用過雪個、個山、個山驢、驢屋、人屋、道朗等號。後來為了傳宗接代,改為當道士。通常稱他為朱耷,但這個名字用的時間很短。晚年取八大山人號並一直用到去世。其於畫作上署名時,常把「八大」和「山人」豎著連寫。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後二字則類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這樣的形象,正是朱耷自我心態的寫照。畫山水,多取荒寒蕭疏之景,剩山殘水,仰塞之情溢於紙素,可謂「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為舊山河」,「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寫宋山河」,可見朱耷寄情於畫,以書畫表達對舊王朝的眷戀。朱耷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朴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

朱耷擅花鳥、山水,其花鳥承襲陳淳、徐渭寫意花鳥畫的傳統。發展為闊筆大寫意畫法,其特點是通過象徵寓意的手法,並對所畫的花鳥、魚蟲進行誇張,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甚至將鳥、魚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以此來表現自己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從而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花鳥造型。

其畫筆墨簡朴豪放、蒼勁率意、淋漓酣暢,構圖疏簡、奇險,風格雄奇朴茂。他的山水畫初師董其昌,後又上窺黃公望、倪瓚,多作水墨山水,筆墨質朴雄健,意境荒涼寂寥。亦長於書法,擅行、草書,宗法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董其昌等,以禿筆作書,風格流暢秀健。
八大山人 - 曾用字型大小
八大山人的字、號、別名特別多,他原名統,又名朱耷,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個山驢、人屋、良月、道朗等。後做道士,居「表雲譜」。入清後隱其姓名,削發為僧時取法名傳綮,字刃庵,用到康熙庚甲(1680年)55歲。號雪個始於41歲,用到55歲。號個山始見於46歲,直到59歲,他還有驢、驢屋、人屋等號,驢款最早見於56歲,最晚是58歲。人屋、驢屋同時使用,60歲以前使用的字,號尚有法堀、掣顛、純漢、綮雪衲、卧屋子、弘選等。朱耷為僧名,「耷」乃「驢」字的俗寫,至於八大山人號,乃是他棄僧還俗後所取,始自59歲,直至80歲去世,以前的字均棄而不用。所書「八大山人」含意深刻,「八大」與「山人」緊聯起來,即「類哭之、笑之」作為他那隱痛的寄意,他有詩「無聊笑哭漫流傳」之句,以表達故國淪亡,哭笑不得的心情。
八大山人 - 其人生平
朱耷的父祖都善書畫,因此他從小就受到藝術陶冶。八歲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綠山水,少時能懸腕寫米家小楷。弱冠為諸生。

明亡以後,他抱著對清王朝不滿的態度,在奉新縣耕香庵落發為僧,時年二十三歲。後隱居進賢縣介岡及永豐縣睦岡等地。

順治末年,當他三十六歲時歸南昌,回到青雲譜(青雲圃)道院,花了六、七年時間,才使這坐道院初具規模,並在這里過著「一衲無余」與「吾侶徙耕田鑿井」的勞動生活。他想把這里造成一塊世外桃源,以求達到他向來「欲覓一個自在場頭」的願望。

但這個「自在場頭」畢竟是建立在清王朝統治之下,「門外不必來車馬」是不可能的。因為常有清朝權貴來此騷擾,他常浪跡他方。

康熙十七年他五十三歲時,臨川縣令胡亦堂聞其名,便延請他隨其僧長饒宇朴等到臨川官舍作客年余。這使他十分苦惱郁憤,遂佯為瘋癲,撕裂僧服,獨自走回南昌。一年多後,他又回到青雲譜,並在這里度過「花甲華誕」。當他六十二歲時,不再做住持,便把道院交給他的道徒塗若愚主持。

後又隱避在南昌附近的北蘭寺、開元觀等處。並常賣畫度日。後來自築陋室,名「寤歌草」堂。葉丹居章江有《過八大山人》一詩雲:「一室寤歌處,蕭蕭滿席塵蓬蒿藏戶暗,詩畫入禪真。遺世逃名老,殘山剩水身。青門舊業在,零落種瓜人。」

⑼ 《八大山人傳奇》最新txt全集下載

八大山人傳奇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這是作者虛構的一場有關書畫巨匠八大山人的生涯傳奇,包括他的藝術、閱歷和愛情軼事.八大有過愛情嗎?今人無從考證,甚至他有無婚史也眾說不一.然而,對於這樣一位絕無僅有的一代大師,他的富有傳奇色彩的身世經歷,已足夠我們咀嚼.至於其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還能夠欣賞到他無與倫比的傑作.在小說中,經歷國破家亡之痛的八大,伴隨著世事變遷看慣了風雲雨雪,也體味了人間滄桑.然而他的藝能日顯,聲名日盛,隨之而來的遭遇也愈多,亦僧亦道亦仙**人的他看淡了一切,是幸是悲?何況他還有一個忠誠的愛慕者,一個畢生牽掛他的愛人……
紅|袖|言|情|小|說
(一)
暮春。微冷。風雨夜。
青石地面。一張黑木大方桌。藤黃色光線經半開紙窗折射開來彌散在整個赭石色的房間。
如果當時有人在場,你一定會看見一個瘦削的老者正凝神作畫,佇立在桌前,微伏著腰身,右手捉著一隻三尺長的禿筆,在丈余的生宣紙上信手游弋。稍傾幾枝水墨淋漓的荷葉就躍然紙上,它……
免費的,直接下載就行

閱讀全文

與八大山人電影完整版免費觀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日本恐怖電影骨壺完整 瀏覽:964
2021適合發曬電影票的句子 瀏覽:831
新小馬寶莉大電影音樂 瀏覽:526
吳孟達的最後一部電影叫什麼 瀏覽:71
70年代講述父母愛情的電影 瀏覽:767
電影截圖能查找演員 瀏覽:214
法國電影逃之夭夭海報 瀏覽:727
勇敢的心電影英文影評 瀏覽:96
法國電影台絲簡介 瀏覽:498
盤點虐心愛情故事系列電影 瀏覽:460
電影主角叫小管 瀏覽:471
忠誠泰國電影 瀏覽:538
電視劇電影大全集 瀏覽:103
電影語錄經典語錄英文版 瀏覽:227
2012導演的作品有哪些電影 瀏覽:429
電影什麼先什麼 瀏覽:947
愛寵電影圖片 瀏覽:66
飛刀電影完整免費 瀏覽:366
電影生孩子肚子痛大全 瀏覽:635
郭富城任達華演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