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何說1992年上映的《天堂回信》會得到觀影者的喜愛
這部影片是一部兒童片,上映時並沒有想到會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不僅僅是兒童喜歡看,也打動和影響了很多成年人。有人說影片是想通過孩子的視角來解讀死亡,來講述愛。影片的內容簡單,情節不曲折,整個影片很平淡,卻很溫馨,講述了一對爺孫一起生活的趣事,但是故事講得很深情,很真誠。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1)我們先來看看本影片的主要內容介紹:晨晨的父母都在國外,他和爺爺兩個人在北京相依為命某天媽媽決定回國照顧晨晨,媽媽和爺爺的教育觀念產生了碰撞.....爺爺是一名郵遞員這,晨晨有時候會和爺爺一起去送信,這天爺孫兩個人爬了好多層的樓梯送信,結果發現收件人已經去世了,最後在爺爺去世的時候,晨晨也選擇了拔線掛在風箏上,送給已經去了天堂的爺爺。
4)該片沒有絢麗的特效,也沒有恢弘的場面,有的只是那一幕幕關於親情和愛的質朴的畫面,也就是這樣的簡單純粹,讓人常看常新。陪伴我們長大的親人給予我們的鼓勵、溫暖和愛,是無論他們身在何方,都永恆不變的。願我們都能認認真真地去愛一一愛我們的人,去珍惜在乎自己的人,至少到最後回想時,不會有太多的遺憾吧。
《天堂電影院》是義大利著名導演托納多雷執導的“時光三部曲”其中的一部作品。該片上映於1988年,雖然已經存在長達三十年之久,但直到現在它依然是無數觀眾心中當之無愧的世界名作。在豆瓣上的評分更是高達9.1分的傲人成績。故事圍繞著一個小鎮上的小男孩多多和他因為電影結識的朋友艾佛特之間的故事。雖然這其中也有關於多多的愛情故事,但是我覺得那段遺憾的感情與多多和艾佛特之間的情誼相比,還是後者帶給我的感動更多一些。
其次是《天堂電影院》在刻畫一段感人至深的感情的同時也帶給觀眾無數的思考。影片中艾佛特有一句經典台詞是:“人生和電影不同,人生難多了”。這句話直到現在也依然會被很多年輕人借用來感慨自己當下的生活狀態。雖然事實似乎的確是如此,但是我卻認為人生比電影精彩的多。
⑶ 有一部喜劇電影是全部人死了,上了天堂,最後一隊樂隊出來唱歌的
世界末日 This is the End (2013) 無誤 那個好像是後街男孩
你那句歌詞應該是這個Backstreet's Back alright
⑷ 求一部法國的電影,好像是四個字的,只記得最後兩個字好像是天堂。講的是一個女主不知怎的喜歡上了男主
大概是什麼年代的?不知道是不是《逐愛天堂》
⑸ 求一部外國電影:結尾好像是一個男人在死時,天堂和地獄都要他,最後又給了他在人間的一些時間
2005年《地獄神探》,改編自同名漫畫,由弗朗西斯·勞倫斯導演
基努·里維斯、蕾切爾·薇茲、蒂爾達·斯文頓等出演的驚悚電影
影片的主人公康斯坦丁曾經自殺,所以他死後不能升上天堂
影片結尾處,患了肺癌的康斯坦丁願意獻祭自己換取人間和平
他的自我犧牲精神為他獲取了升上天堂的機會
但是,將要升天堂時,他豎起中指向撒旦挑釁
撒旦怒不可遏,於是治好了康斯坦丁的肺癌
讓康斯坦丁繼續的活了下來,無法升上天堂
⑹ 成龍有一部電影在最後結局的時候,在天堂他朋友問他要不要再這里吃飯,請問大神們這電影叫什麼名字啊
師兄撞鬼 《師兄撞鬼》是劉仕裕1990年執導的一部香港喜劇片,周星馳、陳德容、董驃、馮淬帆等聯合主演。該片描述董驃調查製造毒品案,卻慘死在毒販槍下。董驃化做鬼魂回警察局,借警員周星馳之手查清殺己的兇手。馮淬帆和周星馳在茅山老祖的指導下利用靈葯合力斗敗邪惡法師,槍斃鄧公子,為董驃報了仇,使他能安心上天堂
⑺ 英格麗。褒曼拍的最後一部電影
-1982-Dead Men Wear No Plaid (大偵探對大明星) -1978-Autumn Sonata(秋天奏鳴曲) -1976-Matter of Time(花開花落) -1974-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東方快車謀殺案) -1973-From the Mixed-Up Files of Mrs. Basil E. Frankweiler(巴茲爾弗蘭維勒太太的混亂檔案) -1970-WalkintheSpringRain(春雨中行) -1969-Cactus Flower(仙人掌花) -1967-Stimulantia(刺激) -1965-Göttinnen der Liebe (愛之女神) -1965-Yellow Rolls-Royce(黃色香車) -1964-Visit, The(貴婦怨) -1961-Goodbye Again(何日君再來) -1958-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六福客棧) -1958-Indiscreet(輕舉妄動) -1956-Anastasia(真假公主) -1956-Elena and Her Men(多情公主) -1954-Joan at the Stake(火刑柱上的聖女貞德) -1954-Fear(恐懼) -1953-We, the Women(我們女人) -1953-Viaggio in Italia(游覽義大利) -1951-Greatest Love, The(一九五一年的歐洲) -1949-Stromboli(斯特隆波里島) -1949-Under Capricorn(摩羯星光下) -1948-Joan of Arc(聖女貞德) -1948-Arch of Triumph(凱旋門) -1946-Notorious(美人計) -1945-Saratoga Trunk(風塵雙俠) -1945-Bells of St. Mary's, The(聖瑪麗亞的鍾聲) 影片《卡薩布蘭卡》
-1945-Spellbound(愛德華大夫) -1944-Gaslight(煤氣燈下) -1943-Swedes in America(瑞典人在美國) -1943-For Whom the Bell Tolls(戰地鍾聲) -1942-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 -1941-AdamHadFourSons(亞當有四個兒子) -1941-Dr. Jekyll and Mr. Hyde(化身博士) -1941-Ragein Heaven(天堂怒火) -1940-June Night(六月的一夜) -1939-Only One Night(僅僅一夜) -1939- Intermezzo:a love story (寒夜琴挑)(美國版,又名寒夜情挑/間奏曲/插曲) -1938-Woman's Face, A(女人的面孔) -1938-Four Companions(四個女伴) -1938-Dollar(金元) -1936-On the Sunny Side(太陽那邊) -1936- intermezzo (寒夜琴挑)(瑞典版,又名寒夜情挑/間奏曲/插曲) -1935-Walpurgis Night(聖約翰之夜) -1935- The Surf(暗礁) -1935- The Count of the Old Monk's Bridge(門克橋的伯爵)
⑻ 《天堂電影院》確認引進內地,你知道這部電影講述了什麼故事嗎
一多多的成長
老放映員對於多多,不僅是啟蒙老師,如父如子,更是支持他“出去看看”的托夢人。我愛你,欣賞你,祝福你,但更希望有翅膀的鳥兒去搏擊長空,有天分的少年去世間遼闊。在導演剪輯版里,故事的真相和遺憾也都被復雜的表現出來,為了多多,老放映員居然親手拆散了當年的一對璧人。這樣的復雜和沖突,我更偏愛,因為選擇和代價總是相伴相生,不希望被局限一生的長輩,像父親一樣“為他好”看似越界,但時光飛逝,當年選的一定對嗎?最後一幕,不僅是緬懷歲月的空白,更是致敬這段如父如子,仿若師生的特別愛意。
⑼ 為什麼說《天堂電影院》是難得的佳片
《天堂電影院》是一部充滿懷舊意味的影片,它沒有《悲情城市》營造的悲愴,也沒有《美國往事》在時空結構重組上的雕琢探索,導演用一種單純的方式在情節設置和視覺表達上,不張揚,不渲染,以一種義大利人特有的幽默呈現了一段明朗婉約、溫情脈脈的記憶。正如布萊松所說:「一門藝術只有在保持它的純潔性的時候,才具有真正的力量。"
1)影片所講述的是一個成長在義大利西西里島詹卡多村莊中小孩子的故事。主人翁多多是個古靈精怪的小孩子,而艾費多則是「天堂樂園戲院」的放映師,因為電影的穿針引線,使得他們建立起來亦師亦友的感情。放映師所扮演的是個引領者的角色,在多多的童年、青少年、成年,甚至是老年,一直帶領著多多成長。在他死後,他留給多多一盒膠卷,重新串連起多多遺失了三十年的回憶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