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年戛納電影節紅毯秀,如何評價各明星的著裝
2018年的戛納電影節,最值得一提的是李宇春的著裝。她的著裝在當時給過特寫,所以應該是最加分的著裝了。
李宇春在出席2018年的戛納電影節的時候,是身穿了Gucci的高定禮服。要知道春哥平時穿的是偏中性化的衣服,這次卻一反常態穿了一套偏女性化的長裙禮服。
在2018年的戛納電影節中,馬蘇和王麗坤就因為在走紅毯時逗留時間過長被大家批評。因為她們並沒有什麼作品拿到電影節上,她們反而故意拖延走紅毯的時間,這樣確實很讓大家反感。
不過還有一些人更離譜,一些根本沒有作品的網紅,竟然把紅毯當作自己的拍照秀,想賴著不走,結果因為影響紅毯的進度,被人家保安給請出來了。
當然了除開了這些純粹想過過紅毯癮的人物,還有很多明星的著裝值得一提。王源,范冰冰和馬思純的造型都很不錯。
2. 三大電影節各自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festival-cannes.com/
電影節中的王中之王,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可以說是最好的主流電影節.每年五月份舉行, 為期兩周左右,幾乎所有的獲獎影片日後都成為經典。1939年,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決定創辦法國自己的國際電影節。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南部旅遊勝地戛納舉辦了首屆電影節。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此外,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戛納國際電影節旨在展示和提高將電影作為藝術的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電影作品的質量。戛納國際電影節通過強大的媒體宣傳,確保入選作品能立即介紹給世界觀眾,還提供了電影創作者與買主接觸交流的機會。電影節的內容由電影節理事會在外國影片、法國影片和短片三個委員會的幫助下確定,由10位藝術家組成的評委會影片評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berlinale.de/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歐洲電影文化的又一聖地,近年勢頭有些下降,每年春季舉行,已經舉行了五十屆。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主要獎項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labiennale.org/en/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每年秋季舉行,為期兩周。1932年8月6日由貝尼托*墨索里尼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促進電影工作者的交往和合作,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後來人們稱之為"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取消「墨索里尼杯」,增加了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這個電影節除評選和獎勵優秀影片外,還放映大量觀摩影片,其中包括在其他電影節上得過獎或未入選的影片,舉行各種討論會、紀念活動,開辦電影市場等。同時也會吸引遊客到威尼斯觀光,這個電影節的特色是每次都有一個主題。
3. 比起其他的電影節,戛納電影節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戛納國際電影節開始於1946年,如今已成 為世界最有聲望的電影節之一。戛納國際電影 節於每年的5月份在法國南部小城戛納舉行。 該節除設有比賽項目外,還有「導演15天」、 「評論周」、「一瞥」、「金攝影機獎」以及 電影交易等多項活動。
4. 2018戛納電影節有何看點
戛納電影節向來以它比誰都更華麗的紅毯首映和大量的電影交易而聞名,這么多年來一直穩當當地坐著全球最高大上的電影節的寶座。紅毯上明星爭奇斗艷的禮服,和成千上萬揮金如土的交易額,常常讓人忘記了,戛納的本質依然是個電影節,是個向全世界展示傑出電影人作品的盛會。而它的盛名則給了戛納比其他電影節更大的壓力,讓它每年都要給我們選出佼佼者中的佼佼者。今年將是戛納電影節的第71個年頭,在日新月異的電影圈中,戛納電影節始終保持著它對影片甄選的高標准和高質量。
戛納為了表示其先進性,選擇了著名女星凱特.布蘭切特作為本屆電影節競賽單元的評委會主席。這是戛納電影節70年間的第11個女性評委會主席,可喜可賀!布蘭切特更是進一步貫徹了平等、多樣性的時代訴求,選了5女4男、分別來自7個不同國家的影視工作者來組成本屆的評委會—— 這也讓本屆電影節最終的評獎結果比以往都要難以預測,當然,這也讓這屆戛納更有趣了。
縱觀本屆被選中的影片,也可以看出本屆電影節著重選擇了更多新手導演的作品,而且種類、和入選國家也更加多樣。
5. 戛納電影節在哪個國家舉行
法國戛納。
戛納國際電影節在每年5月舉辦,為期12天左右,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2018年5月,戛納國際電影節入選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電影節委員會第一批成員。
第7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將於2022年5月17日到5月28日舉行。第75屆戛納電影節公布了正式海報。本年度的海報來源於經典影片《楚門的世界》的最後一幕。電影節組委會直接把「75」的字樣印在這一張劇照上,構成了今年電影節的海報。
戛納獎項單元設置
戛納國際電影節分為「主競賽」、「一種關注」、「短片競賽」、「電影基石」、「導演雙周」、「國際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等單元。
有兩組評審團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由各國電影文化藝術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其中一名擔任評審團主席。
非競賽單元以提拔新人為主,其中一種關注單元和導演雙周單元發掘了不少具有潛力和成就的導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電影節
6. 戛納電影節具體是幹啥的證明啥的
自開辦以來,戛納國際電影節始終堅持其創立初衷即推動電影節發展,振興世界電影行業,為世界電影人提供國際舞台。除了對電影節初衷的堅持,電影節也准備好接收新的概念想法。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電影節在保有其核心價值的基礎上,也一直在進步發展,他們致力於發現電影行業新人並且為電影節創造一個交流與創造的平台。
金棕櫚的每一英寸都是高級珠寶創作匠心的具現。葉柄末端呈小巧的心形,微風輕拂,輕柔的葉片隨之曳動,仿若倏忽間經久定格。棕櫚葉由118克經「公平采礦」認證的18K黃金打造而成,置於祖母綠形切割的水晶底座之上。此臻美細節令每一個金棕櫚獎座都變得獨一無二,因為大自然母親從未創造過兩塊完全一樣的水晶。五位工匠大師需花費不下40個小時的手工雕琢,方可打造出這座電影節最令人夢寐以求的臻寶傑作——金棕櫚獎座。
7. 本屆戛納電影節推遲舉辦,往屆戛納電影節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呢
1月28日 據報道,戛納電影節主辦方27日表示,由於持續的新冠疫情危機,戛納電影節將推遲約兩個月,於7月6日至17日舉行。
評委會大獎:瑪緹·迪歐普《大西洋》(法國、塞內加爾、比利時)
最佳導演: 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年輕的阿邁德》(比利時、法國)
最佳男演員:安東尼奧·班德拉斯《痛苦與榮耀》(西班牙)
最佳女演員:艾米麗·比查姆《小小喬》(奧地利、英國、德國)
最佳劇本:瑟琳·席安瑪《燃燒女子的肖像》(法國)
評委團獎:拉吉·利《悲慘世界》(法國)&小克萊伯·門多薩、儒利亞諾·多赫內利斯《巴克勞》(巴西、法國)
評審團特別提及獎:伊利亞·蘇雷曼《必是天堂》(法國)
8. 2018戛納電影節有多少作品亮相
據了解,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將於5月8日在法國南部海濱小城戛納開幕。資深影人雲集、後輩新人迭出、亞洲電影崛起是本屆電影節值得期待的亮點,相信將為這場電影盛宴帶來驚喜和精彩。
戛納電影節素來偏愛「老朋友」,但本屆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代際更新的意味明顯,雖有不少故人來相會,但也向眾多新人敞開了大門。
本屆電影節上華語電影和電影人的存在感十足。在華語片連續兩年缺席戛納主競賽單元後,賈樟柯新作《江湖兒女》此次將作為華語片唯一代表角逐金棕櫚獎。《江湖兒女》由趙濤、廖凡主演,講述了在2001年的山西塞外,一對戀人之間錯綜復雜、橫跨15年的犯罪愛情故事。在關注國際新銳導演作品的「一種關注」單元,執導過《路邊野餐》的中國導演畢贛將攜其第二部長片作品亮相。此外,中國台灣知名演員張震將出任主競賽單元評委。
9. 戛納電影節中國館有什麼特點
法國時間5月12日下午,坐落於戛納國際電影節國際村的戛納中國館迎來本次電影節年輕的藝術鍍金者——中國青年製片人和他們的項目。他們由中國電影基金會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通過2018青年製片人培育計劃選送戛納製片人工作坊並參加中國館的青年製片人項目推介,在歐洲電影市場和國際影人面前展示青年製片人自己的努力成果。
本次在中國館與來自世界各地電影人見面的青年製片人有:青年製片人劉雯及其影片《無名狂》、青年製片人藤井樹及其影片《蕎麥瘋長》、青年製片人曹金玲及其影片《莫爾道嘎》和青年製片人閻雲飛及其影片《重返西園碼頭》。
青年製片人項目推介 戛納中國館再度見證初心
本屆戛納電影節不乏中國青年電影人的身影,入圍「一種關注」單元由畢贛執導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其製片人單佐龍是2016中國電影基金會——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青年製片人培育計劃選送戛納製片人工作坊的5位優秀青年製片人之一;入圍短片主競賽單元的《延邊少年》,其導演魏書鈞曾入圍2017吳天明青年電影高峰會並獲獎,本次,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再度與一群年輕的藝術鍍金者——中國青年製片人征戰戛納,在中國館舉行青年電影製片人項目推介。
每年的戛納中國館,匯聚來自中國、歐洲乃至世界不同領域的電影人,或為了增進對中國電影市場的了解、或為了互助合作;力邀國際製片公司及製片人、歐洲電影基金、國際媒體參加,並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製片人們在這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經驗,互相啟發;充分展示中國電影及電影人發展現狀,提供良好中歐電影文化交流平台,也成為中國青年電影人與海外電影文化、政策、資金等展現自我之地。
遇見這些年輕的鍍金者,與他們在國際電影節一起成長,為世界展示更多中國電影人尤其是青年電影人的才華和成長、熱情與努力,是中國電影基金會—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2018青年製片人培育計劃的初衷,也是基金會不斷攜手戛納電影國際市場設立中國館、輸送更多青年製片人才的初衷。
10. 歐洲三大電影節各自特點是什麼 ,他們選片品味有何區別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最早的電影節,每年八月至九月在麗都島舉行。最高榮譽獎是金獅獎,聚焦於各國電影實驗者。威尼斯電影節的宗旨是為嚴肅的藝術服務,由此可見他們的態度有多麼認真了。威尼斯電影節支持創新,對於那些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是大大支持的。從上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之間,威尼斯電影節孕育了很多世界電影大師。
其實這三大電影節的品味沒有什麼不同,但是他們的宗旨是不一樣的。他們沒有地域限制,入圍電影、導演、演員都可以來自世界各地。三大電影節雖然初衷不同,但是他們都不看重高關注度、高知名度、高票房,個性和創新是他們的口味。這一點奧斯卡電影節就不同了,它比較看重商業和政治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