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自己拍好一部電影怎樣才能在電影院放映怎樣才能參加電影節頒獎
自己拍攝的電影,中國的,只要通過廣電審查,就可以申請上映了。
當然也可以自己私底下和電影院談,私下上映,不能宣傳。
也叫地下電影。後果自付哦。
參加電影頒獎呢,你需要先拍部電影出來,然後要符合那個電影節的要求,然後報名參加這個電影節。然後被選上了,就可以參加電影節了。
B. 如果申請一個影視比賽,申請人需要什麼資格可以在哪條法律中找到相應法規是廣電總局還是工商局或者
廣電總局《廣播影視節(展)及節目交流活動管理規定》對資格條件和審批單位等有明確規定。
《廣播影視節(展)及節目交流活動管理規定》�
(2004年9月7日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令第38號公布 自2004年10月10日起施行)
第一條 為規范廣播影視節(展)及節目交流活動,促進中外廣播影視交流,根據《廣播電視管理條例》和《電影管理條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舉辦國際性廣播影視節(展)、節目交流活動和設評獎的全國性廣播影視節(展),須經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以下簡稱廣電總局)批准。
第三條 國家鼓勵國產電影片、電視劇(含影視動畫片)和其他廣播影視節目參加境內外廣播影視節(展)、節目交流活動。
在境內外廣播影視節(展)參賽及展播展映的國產電影片、電視劇(含影視動畫片),須取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或《電視劇(電視動畫片)發行許可證》;其他廣播電視節目,應符合《廣播電視管理條例》有關節目內容的要求。
第四條 在境內外舉辦國際性廣播影視節(展)、中外政府間廣播影視節(展)和設評獎的全國性廣播影視節(展),由廣電總局舉辦或與國家相關政府部門、地方政府等聯合舉辦。
全國性廣播影視社會團體、行業組織經廣電總局批准可以舉辦設評獎的全國性廣播影視節(展)。
第五條 地方性涉外電影節(展)由地方政府或省級廣播影視行政部門舉辦,須報廣電總局批准。擬展映的境外影片經省級廣播影視行政部門初審後,須報廣電總局審查批准。
第六條 國際性廣播影視科研、學術交流活動可由全國性廣播影視社會團體、行業組織或廣播影視科研、教學、研究機構舉辦,須報廣電總局批准。擬展映的境外影片須報廣電總局審查批准。
第七條 在綜合性文化活動中舉辦境外電影展映活動的,舉辦單位須持文化行政部門對該綜合性文化活動的批准文件報廣電總局審查批准。
第八條 國家鼓勵我國駐外使、領館舉辦非商業性的中國電影展映活動。駐外使、領館如代表中國選送影片參加在所在國舉辦的電影節,應商廣電總局同意。
第九條 赴境外舉辦中國廣播影視節(展),可由廣播影視行政部門、社會團體、行業組織、企事業單位等舉辦,須符合國家外交和對我國港、澳、台工作的有關方針、政策,事先報廣電總局備案。
第十條 申請舉辦國際性廣播影視節(展)、節目交流活動和設評獎的全國性廣播影視節(展),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符合廣電總局的整體布局和規劃要求;
(二)如設評獎,應符合國家有關文藝評獎的規定;
(三)成立舉辦活動的專門工作機構和制定切實可行的辦節(展)方案;
(四)舉辦綜合性國際電影節(展)和設評獎的全國性電影節(展)的,還應具備專業標準的放映設備、設施;
(五)節(展)活動符合國家有關外交方針、政策。
第十一條 申請舉辦國際性廣播影視節(展)、節目交流活動和設評獎的全國性電影節(展),申請單位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報告及舉辦方案,舉辦方案應包括節(展)名稱、活動內容、性質、規模、時間、地點以及活動組織機構等內容;
(二)如設評獎項目,還應提供擬設獎項名稱、數額、參評條件和評選辦法;
(三)在境內舉辦的,須提交擬邀請的境外機構、主要人員及擬參展的境外廣播影視節目情況;赴境外舉辦的,須提交與境外合作方簽署的合作文件或境外合作方的邀請函。
第十二條 廣播影視節(展)的舉辦單位、參展單位應遴選內容健康,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較高的影視片(劇)和其他廣播影視節目參加節(展)。
入境參賽的境外電影片,須報廣電總局審查批准。入境展映的境外影片,由廣電總局或其委託的省級廣播影視行政部門審查批准。赴境外參展的電影片報廣電總局備案。
入境參賽、展播的境外廣播電視節目,須經省級以上廣播電視行政部門審查批准。赴境外參展的廣播電視節目,送展單位應根據《廣播電視管理條例》有關節目內容要求進行審查後,事先報省級以上廣播電視行政部門備案。
第十三條 擬入境參賽、展映的境外電影片,申請審查時應提交電影片簡介和錄像帶(或DVD光碟),並需有中文(或英文)字幕或其他形式的中、英文翻譯。
第十四條 赴境外參展的國產電影片由出品單位報廣電總局備案,合拍電影片由各方出品單位共同報送備案。備案應在節(展)舉辦二十天前報送,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復印件;
(二)擬參加電影節(展)的名稱、時間、地點;
(三)該電影節(展)主辦單位的邀請函及中文譯文;
(四)電影片出品單位聯系人、聯系電話、傳真、電子郵件及通信地址;
(五)如需廣電總局向海關出具電影片拷貝臨時出入關函,須在申請中提出並註明出入海關的名稱及時間。
第十五條 廣播影視行政部門應當按照行政許可法的有關要求,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二十個工作日內提出審查意見或作出審查決定。
對入境參賽、展映的電影片和入境參賽、展播的境外廣播電視節目需組織專家評審的,專家評審時間不計算在審批時間內,但應將所需時間書面告知申請人。
第十六條 參加國際性廣播電視節(展)、節目交流活動的廣播電視節目出入境,須按照海關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獲准在境內參賽、展映的境外影片入出境,由節(展)等有關活動的舉辦單位持廣電總局批准文件到海關辦理拷貝臨時入出境手續;赴境外參加電影節(展)並已備案的影片出入境,由參展單位持廣電總局相關文件到海關辦理拷貝臨時出入境手續。
第十七條 舉辦單位應在廣播影視節(展)結束後三十日內,將舉辦節(展)情況報廣電總局備案。
第十八條 在境內舉辦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廣播影視節(展)、節目交流活動,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 違反本規定的,依照《廣播電視管理條例》、《電影管理條例》進行處罰。
第二十條 本規定自2004年10月10日起施行。《舉辦、參加中外電影節、展管理規定》(廣發影字〔1998〕94號)同時廢止。
http://ke..com/view/2478641.htm
C. 如何攜作品參加國際電影節
明確報名要求,參考評審團偏好,合理安排時間
首先,在參加任何電影節之前,必須先完成的是背景調查。投遞影片跟投遞簡歷一樣,盲投不會增加成功的概率,只會浪費寶貴時間,背景調查一般包括兩個方面:明確報名要求和評審團偏好研究。
大多數電影節是對所有影片開放申請的,對於電影本身無特別的要求。但是部分電影節會存在特殊規定,比如需要影片必須是導演的處女作,或者是前三部作品,或者影片的時長不能長於3小時,影片沒有在其他地方展映過等等。在確定申請之前,一定要明確這些報名要求。
另外,不同的電影節有特定的審美口味,或者評審團成員對某一類影片有偏愛,在做了了解之後,我們才能因地制宜,找到合適的電影節。你可以分析歷史獲獎影片甚至展映影片的類型和風格,如果提前知道了評審團成員,那就了解每個人的審美偏好。
時間安排上,在影片進入後期製作時,就可以考慮報名參加電影節。根據影片的預計完成時間和上映檔期,結合電影節舉辦時間,合理安排電影節的申請。
為了獲獎而調整電影檔期的情況也非常普遍。比如,2002年《上帝之城》在沖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敗北之後,選擇了將影片在影院放映時間延長到54周,從而利用規則上的漏洞獲得了2004年四項奧斯卡提名。
提交影片,利用首映權與邀請函來謀求最佳主場
確定了要參加的電影節後,接下來需要的是提交影片,這個時候要注意截止日期,還有參賽費用和首映問題。
關於參賽費用,其實有時可以申請豁免,當然這要看參賽電影的情況和與電影節的既往關系。
而首映的問題,也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顯而易見,一部電影只有一次全球首映的機會,如果影片質量很高,那麼對於電影節來說,拿到全球首映權就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所以,首映的選擇可以作為籌碼,同最想去的電影節或者想進入的競賽單元協商。
另外,在申請電影節時,需要先對所申請的電影節進行分類。一種是申請起來希望不大的電影節,一種是或許會入圍的電影節,還有一種是可能保底的電影節,這樣可以保證一部電影憑借盡可能少的申請入圍其中的某個電影節。在收到某個電影節的邀請後,還可以作為與其他電影節商談的籌碼,去爭取更有分量的邀請。
准備階段:與電影節聯系,做好媒體公關
在獲得了一個或多個電影節的邀請後,就可以准備起程前往電影節現場了。
在准備過程中,你的影片會被告知是進入了哪個單元,競賽單元還是展映單元。進入競賽單元的影片將由評委會成員觀看評選,評委會成員由評論家,學者,電影從業人員以及觀眾組成,一同觀看完影片後他們會討論出獲獎結果,並在頒獎典禮中公布。
那麼在前期准備中,媒體公關就成為獲獎與否的重要環節,大型商業製片公司通常會以巨額的公關費用,通過操縱媒體引導輿論以達到獲獎目的。
TWC的老闆、的創始人哈維•韋恩斯坦就是個中翹楚,他的常用手段就是選擇更符合奧斯卡口味的電影,在電影節評審期間發布大量通稿,塑造影片的正面形象。並同時舉辦私人晚宴和明星慈善晚會邀請評委參加私人觀影會,以達到影響評委傾向的作用。
據說,在面對呼聲高的競爭對手時,韋恩斯坦還會不惜通過媒體以及私人關系抹黑競爭對手,來確保自己推舉的電影可以成功獲獎,這也是他在好萊塢經常被人詬病的主要原因。
參加電影節:觀眾,評委,媒體與商業的四重考量
電影節的組成通常包括一系列電影展映,專題研討會和頒獎典禮。電影市場可能是附屬於電影節,也有可能單獨舉辦。你需要做的,並不只是按照官方團隊的安排參加放映那麼簡單,幾個重要的事項需要特別下功夫:
a)觀眾交流
一般電影節官方會在參展電影放映結束後做一個15-30分鍾的問答,分享拍攝影片的過程。利用問答時間與觀眾分享主創最想表達的內容,與觀眾在觀影結束後進行各種交流,都會對影片的口碑造成影響,所以一個良性的觀眾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b)媒體采訪
如果影片進入了電影節的重要單元,電影節官方會為主創准備媒體采訪的時間(專訪或群訪);如果官方沒有給你安排媒體采訪,你可以在參展之前提前主動聯系當地媒體和國內媒體,讓行程相對有序。畢竟,增加曝光度是每個主創團隊或者發行方都想要的結果。
c)認識電影節選片人
電影節的選片人對電影至關重要,他直接決定著影片是否入圍,幸運的話,通過選片人會可以與更多的業內人士結識,這是電影持續走向更多電影節的有效路徑。
d)認識買家
在電影市場中,是一個認識買家的最好機會,全球的電影內容采買和銷售,對於獨立製片和小型的區域性發行公司,都不是一件易事,因此電影節會是一個擴展可能性的優質場所。
比如戛納電影節的電影交易市場,位於戛納電影宮的地下一樓。每天下午兩三點,交易市場里隨處可見眉頭緊鎖、嚴肅交談的買方和賣方,在這里每天都有大量電影成交,推動電影產業的商業發展。
D. 電影管理條例的政策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342號
《電影管理條例》已經2001年12月12日國務院第50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
總理朱鎔基
二〇〇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電影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電影行業的管理,發展和繁榮電影事業,滿足人民群眾文化生活需要,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專題片等電影片的製片、進口、出口、發行和放映等活動。
第三條
從事電影片的製片、進口、出口、發行和放映等活動,應當遵守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
第四條
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主管全國電影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電影的行政部門(以下簡稱電影行政部門),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電影管理工作。
第五條
國家對電影攝制、進口、出口、發行、放映和電影片公映實行許可制度。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電影片的攝制、進口、發行、放映活動,不得進口、出口、發行、放映未取得許可證的電影片。
依照本條例發放的許可證和批准文件,不得出租、出借、出售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轉讓。
第六條
全國性電影行業的社會團體按照其章程,在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指導下,實行自律管理。
第七條
國家對為電影事業發展做出顯著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第二章電影製片
第八條
設立電影製片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電影製片單位的名稱、章程;
(二)有符合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認定的主辦單位及其主管機關;
(三)有確定的業務范圍;
(四)有適應業務范圍需要的組織機構和專業人員;
(五)有適應業務范圍需要的資金、場所和設備;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審批設立電影製片單位,除依照前款所列條件外,還應當符合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制定的電影製片單位總量、布局和結構的規劃。
第九條
申請設立電影製片單位,由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電影行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審批。
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內容:
(一)電影製片單位的名稱、地址和經濟性質;
(二)電影製片單位的主辦單位的名稱、地址、性質及其主管機關;
(三)電影製片單位的法定代表人的姓名、住址、資格證明文件;
(四)電影製片單位的資金來源和數額。
第十條
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設立電影製片單位的申請書之日起9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並通知申請人。批準的,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發給《攝制電影許可證》,申請人持《攝制電影許可證》到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依法領取營業執照;不批準的,應當說明理由。
第十一條
電影製片單位以其全部法人財產,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
第十二條
電影製片單位變更、終止,應當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批准,並依法到原登記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
第十三條
電影製片單位可以從事下列活動:
(一)攝制電影片;
(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製作本單位攝制的電影片的復製品;
(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全國范圍發行本單位攝制並被許可公映的電影片及其復製品;
(四)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出口本單位攝制並被許可公映的電影片及其復製品。
第十四條
電影製片單位應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證電影片的質量。
第十五條
電影製片單位對其攝制的電影片,依法享有著作權。
第十六條
電影製片單位以外的單位獨立從事電影攝制業務,須報經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批准,並持批准文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相應的登記手續。
電影製片單位以外的單位經批准後攝制電影片,應當事先到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領取一次性《攝制電影片許可證(單片)》,並參照電影製片單位享有權利、承擔義務。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制定。
第十七條
國家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以及個人以資助、投資的形式參與攝制電影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制定。
第十八條
電影製片單位經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批准,可以與境外電影製片者合作攝制電影片;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與境外電影製片者合作攝制電影片。
電影製片單位和持有《攝制電影片許可證(單片)》的單位經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到境外從事電影片攝制活動。
境外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獨立從事電影片攝制活動。
第十九條
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應當由中方合作者事先向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提出立項申請。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徵求有關部門的意見後,經審查符合規定的,發給申請人一次性《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許可證》。申請人取得《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許可證》後,應當按照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的規定簽訂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合同。
第二十條
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需要進口設備、器材、膠片、道具的,中方合作者應當持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的批准文件到海關辦理進口或者臨時進口手續。
第二十一條
境外電影製片者同中方合作者合作或者以其他形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攝制電影片,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尊重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
第二十二條
電影底片、樣片的沖洗及後期製作,應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完成。有特殊技術要求確需在境外完成的,應當單項申請,報經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批准後,按照批准文件載明的要求執行。
第二十三條
電影洗印單位不得洗印加工未取得《攝制電影許可證》或者《攝制電影片許可證(單片)》的單位攝制的電影底片、樣片,不得洗印加工未取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的電影片拷貝。
電影洗印單位接受委託洗印加工境外的電影底片、樣片和電影片拷貝的,應當事先經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批准,並持批准文件依法向海關辦理有關進口手續。洗印加工的電影底片、樣片和電影片拷貝必須全部運輸出境。
第三章電影審查
第二十四條
國家實行電影審查制度。
未經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的電影審查機構(以下簡稱電影審查機構)審查通過的電影片,不得發行、放映、進口、出口。
供科學研究、教學參考的專題片進口和中國電影資料館進口電影資料片,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二條的規定辦理。
第二十五條
電影片禁止載有下列內容:
(一)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的;
(二)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
(三)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或者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民族風俗、習慣的;
(五)宣揚邪教、迷信的;
(六)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七)宣揚淫穢、賭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九)危害社會公德或者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
(十)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電影技術質量應當符合國家標准。
第二十六條
電影製片單位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的規定,負責電影劇本投拍和電影片出廠前的審查。
電影製片單位依照前款規定對其准備投拍的電影劇本審查後,應當報電影審查機構備案;電影審查機構可以對報備案的電影劇本進行審查,發現有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禁止內容的,應當及時通知電影製片單位不得投拍。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制定。
第二十七條
電影製片單位應當在電影片攝制完成後,報請電影審查機構審查;電影進口經營單位應當在辦理電影片臨時進口手續後,報請電影審查機構審查。
電影審查收費標准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規定。
第二十八條
電影審查機構應當自收到報送審查的電影片之日起30日內,將審查決定書面通知送審單位。審查合格的,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發給《電影片公映許可證》。
電影製片單位或者電影進口經營單位應當將《電影片公映許可證》證號印製在該電影片拷貝第一本片頭處。 審查不合格,經修改報送重審的,審查期限依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重新計算。
第二十九條
電影製片單位和電影進口經營單位對電影片審查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審查決定之日起30日內向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的電影復審機構申請復審;復審合格的,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發給《電影片公映許可證》。
第四章電影進口出口
第三十條
電影進口業務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指定電影進口經營單位經營;未經指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經營電影進口業務。
第三十一條
進口供公映的電影片,進口前應當報送電影審查機構審查。
報送電影審查機構審查的電影片,由指定的電影進口經營單位持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的臨時進口批准文件到海關辦理電影片臨時進口手續;臨時進口的電影片經電影審查機構審查合格並發給《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和進口批准文件後,由電影進口經營單位持進口批准文件到海關辦理進口手續。
第三十二條
進口供科學研究、教學參考的專題片,進口單位應當報經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准,持批准文件到海關辦理進口手續,並於進口之日起30日內向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備案。但是,不得以科學研究、教學的名義進口故事片。
中國電影資料館進口電影資料片,可以直接到海關辦理進口手續。中國電影資料館應當將其進口的電影資料片按季度向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備案。
除本條規定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進口未經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審查合格的電影片。
第三十三條
電影進口經營單位應當在取得電影作品著作權人使用許可後,在許可的范圍內使用電影作品;未取得使用許可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使用進口電影作品。
第三十四條
電影製片單位出口本單位製作的電影片的,應當持《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到海關辦理電影片出口手續。
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出口的,中方合作者應當持《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到海關辦理出口手續。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素材出口的,中方合作者應當持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的批准文件到海關辦理出口手續。
中方協助攝制電影片或者電影片素材出境的,中方協助者應當持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的批准文件到海關辦理出境手續。
第三十五條
舉辦中外電影展、國際電影節,提供電影片參加境外電影展、電影節等,應當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批准。
參加前款規定的電影展、電影節的電影片,須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審查批准。參加境外電影展、電影節的電影片經批准後,參展者應當持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的批准文件到海關辦理電影片臨時出口手續。參加在中國境內舉辦的中外電影展、國際電影節的境外電影片經批准後,舉辦者應當持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的批准文件到海關辦理臨時進口手續。
第五章電影發行和放映
第三十六條
設立電影發行單位、電影放映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電影發行單位、電影放映單位的名稱、章程;
(二)有確定的業務范圍;
(三)有適應業務范圍需要的組織機構和專業人員;
(四)有適應業務范圍需要的資金、場所和設備;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三十七條
設立電影發行單位,應當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電影行政部門提出申請;設立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電影發行單位,應當向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提出申請。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電影行政部門或者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書之日起6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並通知申請人。批準的,發給《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申請人應當持《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依法領取營業執照;不批準的,應當說明理由。
第三十八條
設立電影放映單位,應當向所在地縣或者設區的市人民政府電影行政部門提出申請。所在地縣或者設區的市人民政府電影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書之日起6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並通知申請人。批準的,發給《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申請人持《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依法領取營業執照;不批準的,應當說明理由。
第三十九條
電影發行單位、電影放映單位變更業務范圍,或者兼並其他電影發行單位、電影放映單位,或者因合並、分立而設立新的電影發行單位、電影放映單位的,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七條或者第三十八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並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相應的登記手續。
電影發行單位、電影放映單位變更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或者終止電影發行、放映經營活動的,應當到原登記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並向原審批的電影行政部門備案。
第四十條
申請從事農村16毫米電影片發行、放映業務的單位或者個人,可以直接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並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電影行政部門備案;備案後,可以在全國農村從事16毫米電影片發行、放映業務。
第四十一條
國家允許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以及個人投資建設、改造電影院。
國家允許以中外合資或者中外合作的方式建設、改造電影院。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國務院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製定。
第四十二條
電影片依法取得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發給的《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後,方可發行、放映。
已經取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的電影片,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在特殊情況下可以作出停止發行、放映或者經修改後方可發行、放映的決定;對決定經修改後方可發行、放映的電影片,著作權人拒絕修改的,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決定停止發行、放映。
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作出的停止發行、放映的決定,電影發行單位、電影放映單位應當執行。
第四十三條
利用電影片製作音像製品的,應當遵守國家有關音像製品管理的規定。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電影資料片從事或者變相從事經營性的發行、放映活動。
第四十四條
放映電影片,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國產電影片與進口電影片放映的時間比例。
放映單位年放映國產電影片的時間不得低於年放映電影片時間總和的三分之二。
第四十五條
電影放映單位應當維護電影院的公共秩序和環境衛生,保證觀眾的安全與健康。
第六章電影事業的保障
第四十六條
國家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電影管理體制,發展電影事業。
第四十七條
國家保障電影創作自由,重視和培養電影專業人才,重視和加強電影理論研究,繁榮電影創作,提高電影質量。
第四十八條
國家建立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並採取其他優惠措施,支持電影事業的發展。
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繳納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繳納義務。
第四十九條
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資助下列項目:
(一)國家倡導並確認的重點電影片的攝制和優秀電影劇本的徵集;
(二)重點製片基地的技術改造;
(三)電影院的改造和放映設施的技術改造;
(四)少數民族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農村地區的電影事業的發展;
(五)需要資助的其他項目。
第五十條
國家鼓勵、扶持科學教育片、紀錄片、美術片及兒童電影片的製片、發行和放映。
第五十一條
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農村地區發行、放映電影實行優惠政策。
國家對從事農村16毫米電影片發行、放映業務的單位和個人予以扶持。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
第五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本行政區域建設規劃,應當包括電影院和放映設施的建設規劃。
改建、拆除電影院和放映設施,應當報經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電影行政部門審查批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電影行政部門應當依據國家有關規定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
第五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電影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部門,對干擾、阻止和破壞電影片的製片、發行、放映的行為,應當及時採取措施予以制止,並依法查處。
大眾傳播媒體不得宣揚非法電影。
第七章罰則
第五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設立電影片的製片、發行、放映單位,或者擅自從事電影製片、進口、發行、放映活動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取締;依照刑法關於非法經營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沒收違法經營的電影片和違法所得以及進行違法經營活動的專用工具、設備;違法所得5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萬元的,並處2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六條
攝制含有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禁止內容的電影片,或者洗印加工、進口、發行、放映明知或者應知含有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禁止內容的電影片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電影行政部門責令停業整頓,沒收違法經營的電影片和違法所得;違法所得5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萬元的,並處2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許可證。
第五十七條
走私電影片,依照刑法關於走私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海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第五十八條
出口、發行、放映未取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的電影片的,由電影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經營的電影片和違法所得;違法所得5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10倍以上1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萬元的,並處2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許可證。
第五十九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電影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經營的電影片和違法所得;違法所得5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萬元的,並處1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許可證:
(一)未經批准,擅自與境外組織或者個人合作攝制電影,或者擅自到境外從事電影攝制活動的;
(二)擅自到境外進行電影底片、樣片的沖洗或者後期製作,或者未按照批准文件載明的要求執行的;
(三)洗印加工未取得《攝制電影許可證》、《攝制電影片許可證(單片)》的單位攝制的電影底片、樣片,或者洗印加工未取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的電影片拷貝的;
(四)未經批准,接受委託洗印加工境外電影底片、樣片或者電影片拷貝,或者未將洗印加工的境外電影底片、樣片或者電影片拷貝全部運輸出境的;
(五)利用電影資料片從事或者變相從事經營性的發行、放映活動的;
(六)未按照規定的時間比例放映電影片,或者不執行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停止發行、放映決定的。
第六十條
境外組織、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獨立從事電影片攝制活動的,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活動,沒收違法攝制的電影片和進行違法活動的專用工具、設備,並處3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一條
未經批准,擅自舉辦中外電影展、國際電影節,或者擅自提供電影片參加境外電影展、電影節的,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活動,沒收違法參展的電影片和違法所得;違法所得2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2萬元的,並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二條
未經批准,擅自改建、拆除電影院或者放映設施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電影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恢復電影院或者放映設施的原狀,給予警告,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
第六十三條
單位違反本條例,被處以吊銷許可證行政處罰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逾期未辦理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第六十四條
單位違反本條例,被處以吊銷許可證行政處罰的,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自吊銷許可證之日起5年內不得擔任電影片的製片、進口、出口、發行和放映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個人違反本條例,未經批准擅自從事電影片的製片、進口、發行業務,或者擅自舉辦中外電影展、國際電影節或者擅自提供電影片參加境外電影展、電影節的,5年內不得從事相關電影業務。
第六十五條
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繳納義務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電影行政部門責令限期補交,並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所欠繳金額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第六十六條
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實施罰款的行政處罰,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實行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收繳的罰款應當全部上繳國庫。
第八章附則
第六十七條
國家實行《攝制電影許可證》和《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年檢制度。年檢辦法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制定。
第六十八條
本條例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1996年6月19日國務院發布的《電影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E. 拍一部電影需要哪些審批程序
1、自審
首先要確定電影劇本沒有違反審查條例如:危害國家統一、泄露國家機密、迷信、淫穢、賭博、暴力等等。
2、報備
確定劇本沒問題後,要到電影審查機構備案,電影審查機構會對報備案的電影劇本進行審查,審查通過後即可開始拍攝電影。
3、審查
電影拍攝完成後,要把影片交由電影審查機構審查,審查通過後即可上映。
(5)參加電影節要審查擴展閱讀
根據《電影管理條例》具體審查規定如下:
第二十五條
電影片禁止載有下列內容:
(一)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的;
(二)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
(三)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或者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民族風俗、習慣的;
(五)宣揚邪教、迷信的;
(六)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七)宣揚淫穢、賭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九)危害社會公德或者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
(十)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電影技術質量應當符合國家標准。
第二十六條
電影製片單位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的規定,負責電影劇本投拍和電影片出廠前的審查。
電影製片單位依照前款規定對其准備投拍的電影劇本審查後,應當報電影審查機構備案;電影審查機構可以對報備案的電影劇本進行審查,發現有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禁止內容的,應當及時通知電影製片單位不得投拍。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制定。
第二十七條
電影製片單位應當在電影片攝制完成後,報請電影審查機構審查;電影進口經營單位應當在辦理電影片臨時進口手續後,報請電影審查機構審查。
電影審查收費標准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規定。
第二十八條
電影審查機構應當自收到報送審查的電影片之日起30日內,將審查決定書面通知送審單位。審查合格的,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發給《電影片公映許可證》。
電影製片單位或者電影進口經營單位應當將《電影片公映許可證》證號印製在該電影片拷貝第一本片頭處。 審查不合格,經修改報送重審的,審查期限依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重新計算。
第二十九條
電影製片單位和電影進口經營單位對電影片審查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審查決定之日起30日內向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的電影復審機構申請復審;復審合格的,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發給《電影片公映許可證》。
F. 中國影片參加國際電影節需要國家審批嗎
不需要 例如前年的趙亮所拍攝的紀錄片參加了威尼斯電影節 而此片在中國被禁止上映 又如頤和園 在戛納還獲了獎 但其中含有非常敏感的內容 導演回國後被禁止拍片10年 可見該片未經過審查
G. 參加國際電影節要先審批嗎
如果要走國內院線必須審批。如果不走,直接參賽就可以。在我們這個電影審查如此變態的國家,能審過的片子都是被閹割的
H. 怎樣參賽國際電影節(柏林、嘎納)之類,九大電影節都是何時接受申請中國有沒有組織者
戛納國際電影節:不僅是世界規模最大的電影盛會之一,也是歐洲最大的電影市場之一。每年 5 月舉辦一次,為時 2 周。舉辦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鼓勵各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評價世界各地的優秀影片。 電影節期間,每天平均要放映三四十部故事片,這些影片分為比賽節目和非比賽節目兩種。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它的目的是為了促進電影工作者的交往和合作,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這個電影節的特色是每次都有一個主題。 威尼斯電影節在 1934 年舉辦第二屆之後每年舉行一次(二次大戰期間停辦 7 年),大都在當年八九月間,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是歐洲最有影響的綜合性國際電影節之一。目的是通過放映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影片,促進全世界國際電影工作者的交往,並為發行影片提供機會。電影節主要內容是合作故事片及短片的評比,同時舉行故事片、長紀錄錄片、短片、動畫片觀摩展。每次放映的各類影片有二三百部,有時高達五百部。同時一種類型的影片,每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一部。在會外放映的影片,每種也不得超過八部。電影節期間,還為電影工作者舉辦專場演出,舉行電影座談會,舉辦青年電影論壇,或為某個國家和地區舉辦有代表性的影片回顧展,以探討電影的新傾向、新流派。另外還設有國際電影市場,進行電影交易。 柏林電影節原在六七月間舉行,自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戛納電影節競爭,提前至二三月間舉行。
奧斯卡電影金像獎的正式名稱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1927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它不僅反映美國電影藝術的發展進程和成就,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的電影藝術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前十九屆奧斯卡獎只評美國影片,從第二十屆起,才在特別獎中設最佳外語片獎。其參選影片必須是上一年11月1日至下一年10月31日在某國商業性影院公映的大型故事片。每個國家只選送一部影片,這部影片由該國的電影組織或審查委員會推薦,且須加上英文字幕,送交學院外國片委員會審查。然後進行秘密投票,選出五部提名影片。觀摩完五部影片後,再由四千名美國影界權威人士組成的評審委員會選出一部最佳外國語片。該項獎只授予作品,而不授予個人。
東京國際電影節在日本東京舉行,它起步較晚,創辦於1985年,但是由於財大氣粗的日本政府和財團的資助,電影節的經費充足,所以規模大,起點高。每兩年舉行一屆,活動內容豐富,僅電影大賽就有二種:國際電影大賽和青年導演作品大賽。國際電影大賽設:電影節大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獎等。青年導演獎設:金櫻花獎、銀櫻花獎、銅櫻花獎。此三獎同時還頒發巨額獎金。青年導演作品大賽由於獎金豐厚更具吸引力。但此項大賽規定,凡參加比賽的導演年齡要在35周歲以下,作品不滿5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賽在發掘青年導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貢獻。
「香港電影金像獎」於1982年由《電影雙周刊》創辦。這是《電影雙周刊》每年邀請影評人評選十大電影的擴大和延續。目的是通過評選與頒獎形式,對表現優異的電影工作者加以表揚,同時亦檢討過去一年電影的成績,希望藉此促進香港電影的發展,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
台灣金馬影展是中國台灣年度性文化活動,其目的是通過欣賞藝術電影推廣國內外電影,進而了解世界各地文化。
I. 電影想參加國際電影節怎麼參加
可以通過新影圈報名參加啊。把自己片子傳到他們平台,會有工作人員幫忙審核,然後會給出指導片子匹配哪些個電影節,然後在他們平台直接點擊報名就好了,平台上有很多各種類型大小不同的國外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