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學生微電影大賽有哪些
目前主要以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為時間最長,至2011年已舉辦了18屆,在國內具有廣泛知名度和影響力。近年來,各大城市為豐富在校大學生文化生活,紛紛舉辦電影節,已經舉辦的有:廣州大學生電影節、上海大學生電影節、杭州大學生電影節、天津大學生電影節、南京大學生電影節、成都大學生電影節、重慶大學生電影節、太原大學生電影節、武漢大學生電影節等。
(1)北京電影節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誕生於1993年,由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發起,經國家廣電總局、教育部和北京市委批准,成為由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北京師范大學主辦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是每年國內的第一個電影盛會,因此被譽為中國電影的「第一聲春雷」。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一般在每年的4月20日到5月中旬舉行。1993年開始,累計有一百萬之多的中國大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參與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舉辦期間,國內眾多媒體對大學生電影節給予了大量的報道和關注。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被譽為中國電影界具有國際水準的大獎。歷屆有多部獲獎影片後來在國內政府獎、金雞獎、百花獎和東京、柏林、西班牙等國際電影節獲得各種獎項。電影前輩凌子風、著名導演謝鐵驪、謝晉等曾為大學生電影節題詞。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還舉辦專題影展、專題討論和專題講座等眾多學術活動,集中學界、業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討最新熱門影視話題。"大學生電影節"還對大學生自己拍攝的錄像作品進行評獎。"大學生錄像作品大賽"是國內唯一面向大學生的影視文化賽事。
(2)杭州電影節
中國杭州大學生電影節,以「時尚的年代,張揚的個性,前衛的影像,無際的網路」,構築了最前沿的創作新勢力、審美新情趣。將新電影帶進校園生活,將校園生活打造成新電影,架起了夢想與現實的橋梁,放飛希望。全民總動員,和電影親密接觸;明星全接觸,心靈震撼激盪;電影之旅,新勢力彰現陽光!
中國杭州大學生電影節,為浙江省內大學校園影響力最大、參與人數最廣的鼎盛活動之一。組委會由浙江省教育廳、共青團浙江省委、浙江省學生聯合會、杭州市文學藝術屆聯合會、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杭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6家單位組成,並由21所高校增加到全省四地23所高校,輻射大學生達到30萬人次,於一個月內在28個學校的校區里放映300場優秀的國產藝術電影,舉辦隆重開閉幕式和新勢力影人面對面活動,精彩紛呈。
中國杭州大學生電影節,系列活動之一的「國產電影校園展映周」,在各高校開展,豐富課餘生活。「金桂獎」和「新勢力獎」,搶佔了大眾的眼光,電影展映、明星雲集,在業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3)成都電影節
主辦單位:成都大學生電影節組織委員會、「影響社杯」
協辦單位: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民族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南交通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四川師范大學、 四川音樂學院、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成都大學
首席媒體支持: 影響社、三杯水DV文化網、新勢力影像聯盟
媒體支持:成都DV聯盟、中華DV網、中國DV影視網、中國DV聯盟、DV江湖、逆天原創DV網、大眾DV雜志、成都商報、成都晚報、成都日報、成都網路電視台、
⑵ 中國國際微電影大賽決賽作品是什麼
新華網南京12月17日專電(楊紹功)16日晚,首屆「金微獎·中國國際微電影節」頒獎典禮在江蘇南京舉行,現場揭曉13個獎項。
「筷子兄弟」創作的《父親》因展現了平凡而偉大的父愛,斬獲首屆「金微獎」最佳微電影獎。標志著王學兵向導演轉型的微電影《堅定的錫兵》,因表現方式的創新獲得了最佳創意獎。受到眾多大陸年輕觀眾歡迎的台灣演員汪東城主演的微電影《看·見》榮獲最佳勵志題材獎。展現義務支教教師奉獻精神的微電影《希望樹》獲得最佳公益題材獎。
首屆「金微獎」最令現場觀眾意外的是最佳女演員獎的空缺。雖有3部影片的3位女主角入圍提名,但是評委最終選擇了以空缺來鼓勵女演員們更好的表現。香港演員譚耀文憑借在微電影《Mr.Right》中的精彩演繹獲得最佳男演員獎。
此次「金微獎」頒獎典禮還加入了特別頒獎環節「2012華語影視動作、特技星光盛典」,以嘉獎為華語動作、特技電影作出貢獻的電影人。香港演員惠英紅憑借豐富的動作電影經歷獲得了華語影視動作特技傑出表演獎。
據了解,金微獎·中國國際微電影節是目前國內規格較高、體系較完整的高端微電影節,該電影節從今年起正式落戶江蘇南京,每年舉辦一屆,旨在推動中國微電影在新媒體平台上的應用與傳播,打造國際第一大微電影交流、展示、交易平台。
⑶ 向飛不要難過雪糕給你吃是哪部影視
向飛看著樓上的父母在吵架,身邊的小朋友對他說「向飛,莫難過,雪糕,給你吃」這是一部微電影中的片段,名為《太陽之城》。
《太陽之城》由彭慧強導演執導。在2019年第四屆寧波微電影節中榮獲最佳導演獎,最佳男演員獎提名。
主要人物簡介:
一、向飛:一個離異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飽受家庭戰爭的煎熬和折磨,從小處於一種近乎放養的狀態,性格內向,內心無處安放。
二、向波:向飛的父親,中巴車司機,性格火爆,大男子主義,情感不夠細膩。
三、六姐:向飛的母親,無業,從前做過點小生意,和丈夫向波的關系惡劣, 性格潑辣,家庭觀念薄弱。
(3)2019平涼市第四屆微電影節擴展閱讀:
《太陽之城》詳細劇情:
在山城重慶酉陽,8歲生日的前夕,少年向飛和小夥伴在河裡游完泳過後,獨自行走在回家的鄉間小路上,遇見了太陽之城(酉陽)里的混子們,混子為了尋開心,拿刀扎破了向飛的游泳圈,逼其唱《征服》。向飛嚇壞了,一路飛奔回家。
原以為家是最安全的港灣,能給他幼小心靈以愛的撫慰。然而父母之間正在爆發的一場更為嚴重的戰爭,無情地打破了他這一幻想。失去安全感的向飛,孤獨地躲在水缸里默默不作聲,一陣激烈的爭吵和打鬥聲過後,父親手捂著鮮血直流的額頭,狼狽地跑出了院子,當失望的母親提著行李正要離開時,向飛跳出了水缸去極力挽留自己的母親,心灰意冷的母親叮囑他:上樓穿好衣服,別感冒。然而自己卻還是選擇了離開。
小向飛生日這天,父親向波為了挽留妻子,挽留他們之間的婚姻,帶著向飛來到了熱鬧的殯儀館,人稱「六姐」的母親,正在殯儀館里和一同前來悼念逝者的友人們打著麻將好不自在。一方挽留後,殯儀館內又掀起一場戰爭,至此,向飛的父母從此決絕,隨著二人的婚姻破裂,整個家庭也分崩離析,向飛脆弱的內心從這刻起也就與這個家庭漸行漸遠…
向飛希望父親能尋回母親,但是父親態度強硬且堅決,抵不過思念,向飛只能偷摸在外婆家等待母親的歸來,誰知外婆家人去樓空,一等就是八年,向飛也變成了青年模樣。青年時的向飛,一邊等待著母親的歸來,一邊進入了高中生涯。在一次與同伴們聚會後,恰巧遇見了童年時欺負過自己的流氓,面對流氓的責難和毒打,向飛扎傷了流氓頭子,隨後逃跑了。影片最後向飛在父親的陪同下走出看守所,從新開始了自己全新的人生。
⑷ 今天晚上我要上春晚有閻維文嗎
18日下午,第四屆北京國際微電影節在北京舉行頒獎典禮,章小軍和「天仙妹妹」爾瑪依娜分別獲得最佳男、女演員。頒獎嘉賓鞏漢林在接受采訪時除了大贊微電影發展好之外,還自曝今年不上央視羊年春晚。
群星捧場,謝芳獲終身成就獎
當天有大批明星到場助陣,其中包括著名演員鞏漢林、著名導演閻建鋼、江平等。
頒獎禮上,老藝術家謝芳憑借在《尋夢之旅》中的精彩表現,不負眾望獲得終身成就獎。
今年80歲的謝芳,在領獎時情緒激動,「謝謝大家沒有忘記過去,這個獎是發給新中國建立後的藝術工作者,也希望年輕人能創造更優秀的成績!」
⑸ 我願意的獲獎記錄
年份 時間 內容 備注 2011 11月12日 快女微電影下半季「敢不敢,不死的青春」之《我願意》獲得「第四屆新媒體節首屆微視頻大賽」第二名。 第四屆「新媒體節」由北京文博會組委會主辦,屬「第六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重要組成板塊。 11月28日 快女微電影下半季「敢不敢,不死的青春」之《我願意》當選第九屆「暨南大學研究生電影節」開幕電影。 暨南研究生電影節,立足「和而不同,思以致遠」的研究生文化節宗旨,試圖以世界的眼光和全球的視角來審視各地對不同文化的藝術詮釋,旨在傳播全球先進文化,展暨大風采,樹暨大品牌。 11月29日 快女微電影下半季「敢不敢,不死的青春」之《我願意》代表騰訊網參加首屆「台北國際短片電影節」。 首屆「台北國際短片電影節是」亞太地區第一個針對新媒體產業所舉辦的國際短片電影節。 12月7日 快女微電影下半季「敢不敢,不死的青春」之《我願意》入圍「2011首屆微電影節金瞳獎」 由「廣告門」網站與新浪網聯合舉辦的「2011首屆微電影節金瞳獎」收到來自近60個品牌、總計超過100支的微電影(含系列)。這些優秀作品代表了過去一年中,國內廣告傳播行業微電影的最高水準。
⑹ 吳昊資料
吳昊是北京豐台區,小學就讀在豐台區師范學校附屬小學,不是你同學。具體資料如下:
吳昊,演員,紅星影視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男演員。在《顫抖吧!阿部》中扮演蕭致和,參演總政話劇團話劇《生命檔案》。
在程東海導演的電視劇《無名高地》中飾演男一號馬可,在電視劇《走進看守所》中飾演青年幹警蕭偉。
主演微電影《十字路口》獲第四屆亞洲微電影節「金海棠獎」最佳新人獎。
吳昊電視劇介紹
《走進看守所》根據著名作家李迪七赴丹東看守所而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丹東看守所的故事》改編而成,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監管局、宣傳局、全國公安文聯及遼寧省公安廳組織拍攝。
《走進看守所》作為我國第一部反映看守所生活的長篇電視劇,該劇以發生在遼寧丹東看守所里的故事為原型,圍繞監管警察和在押人員的工作生活展開,展現了一段曲折動人的救贖之路,還原了管教警察的喜怒哀樂,謳歌了大牆下高尚的警魂,展現了公安監管工作的人性化管理和以人為本的中國形象。
⑺ 如何評價SNH48成員張語格在北京國際微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女主角獎
查了一下本屆的最佳男主和之前的最佳女主,男主是郭曉冬的哥哥郭曉峰,第五屆女主是呂麗萍的兒媳張墨錫,第四屆是爾瑪依娜(天仙MM) 咖位雖然都不大,但也都是專業院校出來的(進修)
說明Tako的實力還是受到評委會的認可的,祝賀她!
這個電影節更多初衷是為了鼓勵影視產業的年輕從業者,這也是為什麼這么多領導來的原因。
還有個小細節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本屆微電影節開場節目是UP GIRLS組合表演的,你河成員在底下看著表演等著領獎~~~~~
小小感慨一下
⑻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歷屆獲獎名單
截止至2020年8月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一共有76屆(1969年至1979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再遭波折,政治因素導致原有的影片評獎制度被廢除,改為觀摩放映的方式,直至1980年恢復評獎),主競賽單元的獲獎名單如下:
第一屆(1932)
最佳導演:尼古拉.埃克《生路》(蘇聯)
最佳男演員:弗雷德里克.馬區《化身博士》(美國)
最佳女演員:海倫.海斯(美國)《馬德隆.克勞德特的罪惡》
第二屆(1934)
最佳外國影片:《阿蘭島人》(英國)
最佳導演:吉.馬哈蒂 《入謎》捷克 約.羅文斯基《青年之戀》(捷克)
最佳男演員:華雷斯.皮萊 《自由萬歲》(美國)
最佳女演員:凱瑟琳.赫本 小婦人 (美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泰雷薩旗手(義大利)
第三屆(1935)
最佳外國影片:安娜.卡列妮娜(美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幻影 (義大利)
最佳導演:金.維多 《洞房花燭夜》 (美國)
最佳男演員:皮埃爾.布郎夏爾 《罪與罰》(法國)
最佳女演員:保拉.韋塞利 《插曲》(奧地利)
第四屆(1936)
最佳外國影片:加利福尼亞的皇帝 (德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利比亞騎兵隊(義大利)
最佳導演:傑克.弗德 《弗蘭德狂歡節》 (法國)
最佳男演員:保羅.茂尼 《路易斯.巴斯德傳》(美國)
最佳女演員:安娜.蓓拉 《戰斗前夜》(法國)
第五屆(1937)
最佳外國影片:《舞針的冊》(法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抗擊漢尼拔》
最佳導演:羅.弗拉哈迪《伏象神童》(英國)
最佳男演員:伊密爾.詹寧斯《統治者》(德國)
最佳女演員:蓓蒂.黛維斯《紅衫淚痕》(美國)
第六屆(1938)
最佳外國影片:《奧林匹克運動會》(德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空軍敢死隊》
最佳導演:卡爾.里特《士兵的假期》(德國)馬塞爾.卡內爾《霧碼頭》(法國)
最佳男演員:李思利.霍華德《賣花女》(英國)
最佳女演員:瑙瑪.希拉《絕代艷後》(美國)
第七屆(1939)
最佳義大利影片:《阿布納.梅西阿斯》
第八屆(1940)
最佳外國影片:《驛站長》(德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阿爾卡扎爾之圍》
第九屆(1941)
最佳外國影片:《克魯格總統》(德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鋼盔》
最佳導演:格.沃.派勃斯特《喜劇演員》(德國)
最佳男演員:厄梅特.扎科尼《波那帕特先生》(義大利)
最佳女演員:路易斯.烏爾里奇《安奈利》(德國)
第十屆(1942)
最佳外國影片:《偉大的國王》(德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檳加西》
最佳男演員:福斯科.格拉切蒂《一次槍擊》(義大利)
最佳女演員:克.蘇德鮑姆《偉大的國王》(德國)
第十一屆(1946)
最佳外國影片:《大地之光》(美國)
第十二屆(1947)
最佳外國影片:《罷工》(捷克)
最佳義大利影片:《悲慘的追逐》
最佳導演:亨利.喬治.格盧佐《巴黎警局》(法國)
最佳男演員:皮埃爾.費斯內《文森特先生》(法國)
最佳女演員:安娜.瑪格納尼《可尊敬的安吉利娜》(義大利)
第十三屆(1948)
最佳外國影片:《王子復仇記》(英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在羅馬的陽光下》
最佳導演:格.沃.派勃斯特《審判》(奧地利)
最佳男演員:恩斯特.多伊奇《審》(奧地利)
最佳女演員:珍.西蒙斯《王子復仇記》(英國)
第十四屆(1949)
聖馬克金獅獎:《曼儂》(法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沼澤的藍天》
最佳導演:阿.吉尼那《沼澤的藍天》(義大利)
最佳男演員:約瑟夫.科頓《珍妮的肖像》(美國)
最佳女演員:奧麗薇.迪.哈弗蘭《毒龍潭》(美國)
第十五屆(1950)
聖馬克金獅獎:《裁判結束》(法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明天太晚了》
最佳男演員:薩姆.傑夫《夜闌人未靜》(美國)
最佳女演員:埃莉諾.帕克《鐵窗紅淚》(美國)
第十六屆(1951)
聖馬克金獅獎:《羅生門》(日本)
最佳義大利影片:《自由市街》
最佳男演員:讓.加賓《黑夜是我的王國》(法國)
最佳女演員:費雯麗《慾望號街車》(美國)
第十七屆(1952)
聖馬克金獅獎:《禁止游戲》(法國)
最佳導演:溝口健二《西鶴一代女》(日本)
最佳男演員:弗雷德里克.馬區《一個推銷員的死》(美國)
第十八屆(1953)
聖馬克銀獅獎:《雨月物語》(日本)《紅杏出牆》(義大利、法國)
最佳導演:亞溫.李斯《四張廣告》(美國)
最佳男演員:亨利.維爾伯特《沒有懺悔的神》(法國)
最佳女演員:莉莉.帕爾默《四張廣告》(美國)
第十九屆(1954)
聖馬克金獅獎:《羅密歐與朱麗葉》(義大利、英國)
聖馬克銀獅獎:《在碼頭》(美國)《七武士》(日本)
最佳男演員:讓.加賓《不要碰珠寶》(法國)
第二十屆(1955)
聖馬克金獅獎:《諾言》(丹麥)
聖馬克銀獅獎:《跳來跳去的女人》(蘇聯)
最佳男演員:肯尼思.莫爾《親情深似海》(美國)
第二十一屆(1956)
最佳男演員:布爾威爾《巴黎橫斷面》(法國)
最佳女演員:瑪麗亞.雪爾《酒店》(法國)
第七十一屆(2014)
最佳影片金獅獎:羅伊·安德森《寒枝雀靜》(瑞典)
最佳影片評委會大獎:約書亞·奧本海默《沉默之像》(丹麥/挪威/芬蘭)
最佳導演銀獅獎: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郵差的白夜》(俄羅斯)
最佳男演員:獎亞當·德利弗《飢餓的心》(義大利)
最佳女演員獎:阿爾芭·洛瓦赫《飢餓的心》(義大利)
評委會特別獎:卡昂·穆德西《錫瓦斯》(土耳其)
第七十二屆(2015)
最佳影片金獅獎:洛倫佐·維加斯《來自遠方》(委內瑞拉)
評審團大獎:查理·考夫曼《失常》(美國)
最佳導演銀獅獎:帕布羅·查比羅《犯罪家族》(阿根廷)
最佳編劇獎:克里斯蒂安·文森特《貂》(法國)
最佳男演員獎:法布萊斯·魯奇尼《貂》(法國)
最佳女演員獎:瓦萊莉·高利諾《為你著想》(義大利)
評委會特別獎:艾明·阿爾珀《封鎖》(土耳其)
最佳新演員獎:亞伯拉罕·阿塔哈《無境之獸》(美國)
第七十三屆(2016)
最佳影片金獅獎:拉夫·達茲《離開的女人》(菲律賓)
評審團大獎:湯姆·福特《夜行動物》(美國)
最佳劇本獎:諾亞·奧本海姆《第一夫人》(美國)
最佳導演獎: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戰爭天堂》(俄羅斯)、阿瑪特·伊斯卡拉特《野蠻地區》(墨西哥)
最佳男演員獎:奧斯卡·馬丁內茲《傑出公民》(阿根廷)
最佳女演員獎:艾瑪·斯通《愛樂之城》(美國)
馬斯楚安尼最佳新人獎:葆拉·貝爾《弗蘭茨》(德國)
評委會特別獎:安娜·莉莉·阿米普爾《劣質愛情》(美國)
第七十四屆(2017)
最佳電影金獅獎:吉爾莫·德爾·托羅《水形物語》(美國)
評審團大獎銀獅獎:薩繆爾·毛茨《狐步舞》(以色列)
最佳導演銀獅獎:澤維爾·勒格朗《傾盡所有》(法國)
最佳男演員:Kamel El Basha《羞辱》(黎巴嫩)
最佳女演員:夏洛特·蘭普琳《漢娜》(法國)
最佳劇本獎:馬丁·麥克唐納《三塊廣告牌》(美國、英國)
評審團特別獎:沃威克·桑頓《甜蜜的國度》(澳大利亞)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最佳新人演員獎:查理·普拉默《賽馬皮特》(英國)
第七十五屆(2018)
金獅獎最佳影片獎:阿方索·卡隆《羅馬》
銀獅評委會大獎:歐格斯·蘭斯莫斯《寵兒》
最佳劇本獎:喬·科恩、伊桑·科恩《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
銀獅最佳導演獎:雅克·歐迪亞《希斯特斯兄弟》
最佳男演員獎:威廉·達福《永恆之門》
最佳女演員獎:奧莉薇婭·柯爾曼《寵兒》
評審團特別獎:詹妮弗·肯特《夜鶯》
新晉演員獎:巴凱里·甘納巴《夜鶯》
第七十六屆(2019)
金獅獎最佳影片:《小丑》導演:托德·菲利普斯
評審團大獎:《我控訴》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最佳劇本獎:楊凡《繼園台七號》
最佳導演獎:羅伊·安德森《關於無盡》
最佳男演員:盧卡·馬里內利《馬丁·伊登》
最佳女演員:阿麗亞娜·阿斯卡里德《世界的勝利》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獎(最佳新人獎):托比·華萊士《乳牙》
評委會特別獎:《黑手黨不再是曾經》導演:弗蘭科·馬雷斯科
⑼ 魏威的獲得榮譽
《陽光依舊燦爛》第三屆中國國際微電影節獲「優秀影片獎」、第二屆深圳國際微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我要闖紅燈》首屆烏魯木齊電視台微電影節「 一等獎」
《出獄》入圍首屆青島國際微電影節
《鍾聲》第四屆北京國際微電影節「優秀影片獎」、入圍第四屆中國國際微電影節
《歸來》由烏魯木齊市委宣傳部、烏魯木齊市委組織部和烏魯木齊電視台聯合出品,在電視台移動電視和院線播出
⑽ 我們學校舉辦微電影節,急需要一個劇本,大概內容是關於青春校園勵志的,時間長20分鍾左右 有這方面的
我寫過很多的這個,親可以給採納嗎,我可以給你一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