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各大電影節的特色是什麼哪個藝術性更強一些奧斯卡是不是很商業化
你絕對不能說奧斯卡很商業化 只是在那裡 所謂的美國主流價值觀占上風而已
歐洲3大電影節
嘎納 娛樂味最濃的一個 好萊塢的人很喜歡去這里湊熱鬧
威尼斯 最左派最先鋒也是我最喜歡的 我認為最藝術 他沒有偏見 很喜歡推新人導演 也很重視亞洲電影
柏林 如同德國人一樣嚴謹 大氣 娛樂味最淡
⑵ 電影節的商業價值是如何體現的有哪些具體方式
拉贊助、搞宣傳、花錢請明星、請大牌、頒獎、影響大了人家就會花錢買獎了
⑶ 電影節應該怎麼做
為中國獨立電影提供平台
翠貝卡是紐約的一個地區,是9·11事件的重災區,也曾經是倉庫和廠房區。為了將人們重新吸引回這個地區,美國電影製片人簡·羅森泰以及著名演員羅伯特·德·尼羅於2002年共同創辦了翠貝卡電影節,他們希望由此能讓人與人之間更親密,讓人們從傷痛中走出,同時雄心勃勃地要將這個區域打造成為紐約重要的電影拍攝中心。
翠貝卡電影節,以呈現世界各地不同風格的影片著稱,在藝術上有極大的包容性,與中國電影也有著深厚的緣分。在過去的六屆電影節上,一共有18部中國電影參加翠貝卡電影節,並獲得了多個重要獎項,《盲井》、《綠帽子》、《生死劫》連續摘取了第二屆至第四屆的最佳故事片大獎。中國電影早已成為翠貝卡電影節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翠貝卡電影節對中國觀眾來說還很陌生。電影節主席約恩·帕特里克夫表示,「我們很高興能為中國的獨立電影提供更好的平台,也期待在今後的翠貝卡電影節上看到更多更優秀的中國電影。」
青銅女子塑像做獎杯
7月10日的夜晚,北京798創意廣場上聚滿了觀眾,不少外國朋友也聞訊趕來,人們在廣場上席地而坐,等待著影片《行星霹靂男孩》露天放映的開始。這是翠貝卡電影節親切近人風格的獨特體現,僅此一點就讓翠貝卡在影迷心中佔有了特別的位置。
此次在北京特別展映的電影《行星霹靂男孩》,是一部關於街舞復興的紀錄片,已在美國紐約舉行的2007年翠貝卡電影節上進行了全球首映。7月10日的放映,依然以動感炫目的街舞表演開始,導演本森·李也登台與觀眾見面、互動。100分鍾的《行星霹靂男孩》放映之後,人們還在廣場舉辦了胡同派對,舞林高手紛紛大秀街舞功夫,熱烈的氣氛讓活動一直持續到午夜時分。
翠貝卡電影節崇尚藝術,推崇獨立電影,因此,電影節設立的七個獎項也分別用七件藝術家創作的藝術作品來代替了獎杯和獎狀。最佳故事片獎的獎杯就是一位藝術家創作的一座青銅女子背身塑像。
從今年開始,翠貝卡電影節將每年都來中國。作為嘗試,今年在北京只播放了《行星霹靂男孩》一部電影,但這已足以讓中國影迷們體驗到這個美國最具活力的電影節的獨特魅力與熱情。 對話
克里格·哈利翠貝卡電影節創始人之一TammieRosen翠貝卡電影節公共事務總監
把創意北京和動感紐約連在一起
競報:在美國電影界,翠貝卡有著怎樣的特點與影響?
TammieRosen:翠貝卡電影節試圖打破以往電影節的模式,學生電影與最新的全球大片同時播映,這在美國電影節上是很稀有的。翠貝卡電影節吸引著不同的觀眾,包括那些可能一年才看一部電影的觀眾和一批在國際電影工業中成長的人。在不到六年的時間里,翠貝卡電影節給世界上重要城市帶來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電影慶典。
競報:美國人怎樣看待在翠貝卡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電影?
TammieRosen:中國電影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全球有名的動作電影導演。我們很高興能把中國導演的電影介紹給參加電影節的觀眾們。在翠貝卡上映的中國電影不僅獲得了由電影評審團評定的獎項,而且還得到了觀眾評選的獎項,這意味著中國電影是被外國觀眾所喜歡的,這讓我們也很激動。
競報:翠貝卡電影節這次來到北京798,對798留有怎樣的印象?
TammieRosen:這是一次跨國的文化交流,它把中國最有創造性的地區和世界最有動感的紐約連在了一起。我們想要和北京的觀眾一起分享翠貝卡電影節,就像中國電影導演曾經在紐約的翠貝卡電影節跟紐約觀眾分享他們的故事一樣。
當我們親自來北京看到798是一個如此有創造性的地方時,我們知道我們找到了最合適的地方來舉辦我們的電影節。
競報:作為翠貝卡電影節來中國的發起人,您有著怎樣的初衷?
TammieRosen:中國現在是一個經濟繁榮的文化中心,也將會成為全球娛樂的領導者。我們想把我們的電影節帶到中國,慶祝中國在電影方面的貢獻。
電影節是為了大眾舉辦的,我們深信這也是電影製作的動力。在中國的創意中心舉辦一個電影節,以促進文化意識和理解,這是我們的最初想法。
洪晃受邀成為明年翠貝卡電影節文化大使洪晃中國互動傳媒集團創始人
要在中國與西方的溝通中扮演角色
競報:翠貝卡電影節這次來到北京798藝術區,在您看來,這帶給北京觀眾怎樣的驚喜?
洪晃:對於北京觀眾來說,翠貝卡電影節有兩個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第一,這個電影節是大眾參與的,而不是明星。一個電影節可以把大家聚集到一起,有一百多人坐在廣場的地毯上看電影,絕對是北京很棒的一個晚上。第二,電影是全球交流的媒介,通過電影,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人們聚到了一起,彼此之間因為電影而有了更好的了解。
競報:在這次電影節上只播放了一部電影,作為電影節規模是否小了些?
洪晃:今年是一個難題,是為明年播映什麼電影做的一個嘗試。我們就是想告訴大家,我們認為的一個大眾電影節就應該是這樣辦的。明年將會有更多的電影、更多的銀幕,一定更加刺激,特別是想到奧運會。
競報:作為翠貝卡電影節的中國大使,您將怎樣安排自己的工作內容?
洪晃:做翠貝卡電影節的中國大使,這對我的意義是非常大的。我常常想要在溝通中國與西方之間扮演一個角色,給西方看看現代的中國究竟是什麼樣的,改變他們對中國的偏見。我覺得成為翠貝卡電影節的中國大使後,讓我有機會在一個很好的平台上來扮演我想要的這個角色
⑷ 電影的藝術性和商業性指什麼
小議電影的商業性和藝術性 其實,很多時候商業電影是相對於藝術電影,或者說文藝片而言的。 顧名思義,藝術電影追求的是影片的藝術內涵,以行業認可為目標;商業電影追求的是票房及其衍生物的市場價值,以消費者認可為目標。所以我們所看到的所謂藝術電影的主題都是探求哲理、挖掘人性之類的深奧題材,拍攝手法不拘一格;而商業電影往往為了迎合廣大觀眾的欣賞口味,拍攝手法以視聽感官的刺激為方向,於是這個導演看見那個導演的方法受歡迎就拿來借鑒,日久天長就難免落入俗套。 從大眾文化的角度看,注重電影的觀賞性和商業性,是電影在走向市場的過程中必須具備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事實上,在高度物質化的現代社會,即使是一部藝術電影也必須或多或少的考慮到自身的商業化效果,當然一部商業電影也或多或少帶有導演的主觀藝術成分。完全的商業和完全的藝術是不現實的。其實電影藝術性本身就是大有文章的,拍攝技巧、拍攝手法、電影故事性、思想性,甚至演員台詞服飾,電影背影音樂電影插曲……每一個環節都有它的章法可言、文化可言、藝術可言。當然,普通的商業電影與藝術電影的審美邏輯和目標追求有著明顯的區別。藝術電影講究藝術本身的完美或創新,藝術性是其至高的追求。而商業電影主要是為博取世俗大眾的一笑,或者是某些不良社會成員的嗜好而拍的!這在某種層度上也可以說是把二者分了下層次,大家或許都願意把自己和藝術電影扯上邊,但是在日常的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是更樂於看商業電影的!為我們日常的社會生活減壓啊!眾所周知,戛納始終是一處堪比耶路撒冷的聖地。但近10年來,隨著全球電影業的娛樂轉型,這個電影節也不免露出幾分疲態。進入20000後,戛納電影節似乎有些亂了方寸。憑借全球行銷優勢和影像高科技霸佔了各國銀幕的好萊塢大片,逐漸改變了電影觀眾的觀影興趣以及電影人的創作方向:動輒以上億美金製作的美國主流電影,灌輸給人們的是華麗的電腦特技、壯觀的數字景象以及令人迷狂的偶像明星。其實,我們也該向中國當代的電影導演賈障柯學習,不要忘了我們前輩導演大師的「藝術」同時努力,適當的假如我們現代科學特技!讓我們的電影在藝術上不失傳統而在框架上更能吸引年輕人的眼球! http://woaihuayun.bokee.com/viewdiary.15974938.html
⑸ 有哪些比較出名的電影節
據統計,目前世界上大約共有200多種電影節。但為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聯合會所承認的一級電影節只有6個:威尼斯、戛納、西柏林、印度(又稱新德里)、莫斯科和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其中,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性的電影節,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每兩年舉行一次,每屆都有宗旨口號。最高獎是「金獅獎」和「銀獅獎」。
戛納電影節每年5月舉行。各國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美術片均可報名參加比賽。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西柏林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其特點是商業性較強。獎品是「金熊獎」、「銀熊獎」。
印度國際電影節不定期舉辦。獎品有金孔雀獎、銀孔雀獎及銅孔雀獎。
莫斯科電影節兩年一次。比賽分故事片、兒童片和短片三組進行。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每兩年舉行一次。最高獎是水晶地球儀獎。
上述6個電影節都具有新鮮感和權威性,凡參加過其他比賽性電影節的影片,是不能參加這6個電影節的。
另外,還有一些屬於專門性的電影節,如南斯拉夫的科學幻想電影節、義大利的教育電影節、法國昂西的動畫片電影節、德國奧伯崇森的短片電影節等。
威尼斯電影節每兩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為期兩周。開始於1932年8月6日。它的創立宗旨是想把電影藝術提高到與其他藝術同等的水平。
中國自1971年開始選送影片參加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⑹ 電影節有哪些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 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
⑺ 世界九大A類電影節分別是那幾個
全球共有15個國際A類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 、 柏林國際電影節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華沙國際電影節、 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開羅國際電影節、
國際A類電影節是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劃分的「競賽型綜合類電影節」,此類電影節有評獎,但不設置特定的主題。根據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官網公布:截止2018年,全球共有15個國際A類電影節,包括中國的上海國際電影節。
(7)電影節商業擴展閱讀:
世界上共有700個左右的電影節,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批准認可、並有著較高質量的國際性電影節大約有50個左右。這些電影節就其性質大概可以分為以下3類:
1、綜合性國際電影節
2、專業性國際電影節
3、地區性國際電影節
⑻ 知名的國際電影節獎項名稱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oscar.com/
當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院頒發。主要項目: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其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此外還頒發一些特別榮譽獎。每次競選都分兩個階段:提名和投票階段。投票由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的三千餘會員進行。他們從集體投票中選出最佳影片,然後分門別類按專業選舉最佳演員、導演、編劇、攝影等,表決揭曉後進行授獎儀式。由名演員作司儀,由前奧斯卡獎獲得者授獎。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europeanfilmacademy.org/
1988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第一次頒發歐洲奧斯卡---歐洲電影獎。該獎的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意在喚醒全球觀眾對歐洲藝術人文電影的信心及支持。原來歐洲電影獎總部一直設在德國柏林,進入90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1988年1996年德國電影導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導演IngmarBergman擔任擁有1000名成員的歐洲電影學術學院主席。最初的獎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藝術家Markus Lupertz設計,1997年原獎座被一位身著歐洲星長裙的長發美女取代,由英國設計家TheoFennell設計。很湊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國奧斯卡完全一樣,一對兒般配的驕傲冤家。
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bafta.org/
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1947年,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獎,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提名,獎項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獎類似。1959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1975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1947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獎。第2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3屆增設聯合國獎。第6屆增設最佳英國女演員、最佳英國男演員、最佳外國女演員、最佳外國男演員、最有前途的新人5項獎。以後幾乎每幾屆就有新的獎項產生。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是專為沒有名氣的電影人和影片設立的電影節。由羅伯特·雷德福於1984年一手創辦,經過這些年的積累,這個美國本土的小電影節已成為獨立製片業的重要精神支柱,許多好萊塢的新銳導演都視其為執導主流商業大片的跳板。而好萊塢大製片公司要找新秀,「聖丹斯電影節」又是不容錯過的人力資源庫。一年一度的聖丹斯電影節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國猶他州的帕克城舉行,為期11天。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始於1985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是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 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要求正式參賽片導演的作品不能超過三部。因而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次。
柏林國際電影節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戛納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成立於1939年夏天,而其間因二次世界大戰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財務因素等,曾斷斷續續進行數年,1969年後的影展活動服日漸穩定,且增設了「導演雙周」,到1971年後,市場交易就愈來愈熱門了…。
在短短雙周之內,影展的活動分為了六個項目:「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份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然而,主席常會影響到大獎評審的客觀性,所以,最近幾年常遭人詬病。另外,在非競賽的部份,主要則是提拔新人,以及讓傑出的非商業影片有機會公開映演,且「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幾乎已發掘了不少有潛力或已成功的導演。
有關獎項部份,則分為「金棕櫚獎」、「評委會特別獎」,第一個獎屬於大獎,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獎,如:「最佳導演獎」、「最佳演技獎」、「國際青年批評家獎」等不一。競賽部份通常從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為開幕或閉幕的影片,不參與競賽
法國凱撒獎(César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cesarcinema.com/
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評獎,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由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和法國電視二台合作舉辦。並組織評選投票產生。它以法國著名雕塑家巴勒達西尼·凱撒命名(因凱撒獎獎座由他設計)。始於1976年,每年一屆。首屆設13個單項獎,即最佳法國片、導演、編劇、男女主角等。1982年開始增設最佳處女作獎。1984年又增設最佳男女青年演員希望獎。
美國電影金球獎(Golden Globes)
官方網站:http://www.goldenglobes.org/
金球獎,始終籠罩在奧斯卡的陰影之下,更像是奧斯卡前的一次預演。金球獎始自1943年,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主辦,是美國影視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金球獎共設有24個獎項,金球獎的被提名者名單通常是在聖誕節前公布,頒獎晚會則選在一月中旬舉行。金球獎頒獎晚會的舉辦地點曾多次變動,不過近幾年似乎已經固定在貝弗利山的希爾頓飯店。作為每年第一個頒發的影視獎項,金球獎被許多人看作是奧斯卡獎的風向標。近十幾年來二者結果的對比似乎也能很好地證明這一點。
中國香港電影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於1982年由《電影雙周刊》創辦。這是從《電影雙周刊》每年邀請影評人評選十大電影的擴大和延續。目的是通過評選與頒獎形式,對表現優異的電影工作者加以表揚,同時亦檢討過去一年電影的成績,亦希望藉此促進香港電影的貿素,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1982年與香港電台合作舉辦第一屆的頒獎禮,當時只有十大華語及外語片獎及五個獎項。其後與星島報業合辦第二屆與第三屆,以後就由《電影雙周刊》獨力舉辦。
中國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Golden Bauhina Awards)由香港影評人協會(HKFCA)主辦,始於1996年,每年舉辦一次,本協會共有會員四十多人,其中包括電影教育、電影研究、電影工作者等方面的專業人士及學者。目的是推動香港電影文化的發展,鼓勵創作更多優秀電影,總結一年香港影壇的成績。
中國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主辦,始於1995年。每年1-2月舉行評選,評選范圍為上一年度在香港公開上映的華語電影。
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
"金馬獎"是台灣為促進華語片製作事業,對優良華語片以及優秀電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項競賽獎勵。該獎創辦於1962年,由台灣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贊助,每年舉辦一屆(其中1968、1974年停辦),主要評選對象為台灣電影,後擴展了香港電影,九十年代後將大陸電影也納入評選范圍。現在是一個世界華語電影年度評選的獎項,至1999年一共舉辦了36屆,獎勵了許多優良華語影片及優秀的電影工作者,成為華語影片製作事業最崇高的榮譽指標,也直接或間接地帶動了整體電影事業的發展,對華人電影事業,有很大的幫助和鼓勵。
⑼ 電影分商業和非商業的嗎怎麼分別
商業是直運用演員陣容,或吸引人的劇情,使票房飆升,目的是賺錢
非商業就是不是以賺錢為主要目的,可能是導演想表達些什麼給觀眾
電影分類有很多種:
×按影片主題分類:
卓別林影片
女性影片
中國老電影
革命戰爭影片
奧斯卡獲獎影片
西遊記
水滸傳
紅樓夢
白楊影片
「第七代導演」影片
三國演義
第59屆威尼斯電影節參賽影片
007系列電影
費里尼和第五攝影棚
75屆奧斯卡獲獎影片
「第六代導演」影片
宮崎駿動畫電影
反法西斯戰爭影片
哈利·波特系列影片
星球大戰系列
×按影片種類
故事片
美術片
紀錄片
科教片
喜劇(鬧劇)片
悲劇片
舞台藝術片
工業片
農村片
體育片
歷史片
言情(愛情)片
倫理(生活)片
兒童(童話)片
傳記片
戰爭片
功夫(武俠)片
推理(偵探)片
警匪(槍戰)片
驚險(恐怖)片
災難片
懸念片
神話片
科幻片
電視片
電影電視片
電視劇
電視連續劇
×常見的分類(記住這個就可以了^^)
Action動作
Crime犯罪
Fantasy幻想
Film-Noir黑色
Horror恐怖
Music音樂
Musical歌舞
Mystery懸念
Romance愛情
Sci-Fi科幻
Short短片
Thriller驚悚
War戰爭
Western西部
Adventure冒險
Animation動畫
Comedy喜劇
Documentary記錄
Drama劇情
Family家庭
⑽ 歐洲三大電影節各自特點是什麼 ,他們選片品味有何區別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最早的電影節,每年八月至九月在麗都島舉行。最高榮譽獎是金獅獎,聚焦於各國電影實驗者。威尼斯電影節的宗旨是為嚴肅的藝術服務,由此可見他們的態度有多麼認真了。威尼斯電影節支持創新,對於那些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是大大支持的。從上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之間,威尼斯電影節孕育了很多世界電影大師。
其實這三大電影節的品味沒有什麼不同,但是他們的宗旨是不一樣的。他們沒有地域限制,入圍電影、導演、演員都可以來自世界各地。三大電影節雖然初衷不同,但是他們都不看重高關注度、高知名度、高票房,個性和創新是他們的口味。這一點奧斯卡電影節就不同了,它比較看重商業和政治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