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馬獎和奧斯卡獎是什麼級別
金馬獎是國內頂級級別,奧斯卡獎是世界頂尖級別。
參加奧斯卡的電影基本上都已經在電影院放映過,有一個准確的票房作為數據。且而且以主流電影沖擊奧斯卡的居多。
而金馬在這方面也是遠遠不如奧斯卡,一方面因為華語電影的現狀就是主流片的整體都很單薄,另一方面由於港台電影的衰落,金馬不得不做出很大改變才能挽救收視率和知名度:比如說金馬讓青年電影展的電影參賽,也就是讓小眾電影參賽,
其次是大陸電影佔比越來越重,幾乎成為「大陸獎」,導致了大陸影人拿獎幾率翻倍、獲得了內地的大部分關注度。
電影不是奧運會,不必有一維的速度、高度等標准,因為沒有完美的藝術,因此也沒有絕對無瑕的評獎,如果能從每一次觀禮的過程中看到電影技術的進步,等待開獎的興奮,與台上的演員同歡笑共流淚,領會電影給我們帶來的奇妙與感動。
2. 電影的級別是怎麼分的
電影的級別 ·G級: (GENERAL AUDIENCES All ages admitted.)大眾級,所有年齡均可觀看大眾級,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內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沒有裸體、性愛場面,吸毒和暴力場面非常少。對話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接觸到的;
·PG級:( 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普通級, 建議在父母的陪伴下觀看,有些鏡頭可能讓而用產生不適感.輔導級,一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基本沒有性愛、吸毒和裸體場面,即使有時間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場面不會超出適度的范圍;
·PG-13級:(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 )普通級,但不適於13歲以下兒童.特別輔導級,13歲以下兒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觀看,一些內容對兒童很不適宜——該級別的電影沒有粗野的持續暴力鏡頭,一般沒有裸體鏡頭,有時回遊吸毒鏡頭和臟話;
·R級:(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lt guardian.) 限制級,17歲以下必須由父母或者監護陪伴才能觀看.限制級,17歲以下觀眾要求有父母或承認陪同觀看——該級別的影片包含成人內容,裡面有較多的性愛、暴力、吸毒等場面和臟話;
·NC-17級: (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 )17歲或者以下不可觀看 17歲以下觀眾禁止觀看——該級別的影片被定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堅決被禁止觀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愛場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鏡頭以及臟話等。
另補充幾種特殊的分級:
· NR OR U:NR是屬於未經定級的電影,而U是針對1968年以前的電影定的級。
· M,X OR P:這一級中的電影基本上不適合在大院線里公映,都屬於限制類的。
可見,電影的分級制度的初衷是為了保護兒童和青少年的。但是有時候,在商業利益面前,電影分級制度無能為力。很多片商不顧電影分級制度,一昧向青少年觀眾推銷暴力、色情電影。而且有時候,色情與非色情,色情與情色,它的界定有時候也有一定的難度。
「藝術無禁忌」,但是藝術的界限又在哪裡?引起爭議的也有很多。例如《比利·艾利略》是一部藝術水平很高的影片,講述一個很有芭蕾舞天賦的11歲男孩的故事。但MPAA給它的評級是R級,而不是PC-13級。可見到敏感的R級和PG-13級的時候,片子本身的藝術性也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在這個肉慾橫流的社會,有認真的為藝術而做的電影和導演,但很多也是純粹是為了金錢的驅動。
電影分級制度並不能說是100%的精確,但是它至少提供了一個可以有些秩序的標准和參考。
3. 電影節怎麼分級別的舉例。。。
不同國家標准不一樣
比如這里是島國電影分級制度
現行日本的電影分級制度是1998年制定的,一共分為四級: 一般:沒有任何限制
PG-12:12歲以下的人要有家長陪同才可觀看劇情包含性、暴力、恐怖、以及兒童可能會模仿的不良行為的電影。
R-15:15歲以下禁止入場劇情包含比較深度的性、暴力、恐怖、集團排擠、以及青少年可能會模仿的不良行為的電影。
R-18:18歲以下禁止入場劇情包含比較深度的性、暴力、恐怖、青少年可能會模仿的不良行為、鼓勵使用毒品的表現、反社會行為的電影。
4. 好萊塢國際電影節是個什麼級別的電影節.貨真價實嗎
這個從來沒有聽說過,
應該是雜牌的吧
可能只是借了一個名堂而已。
5. 中國電影的分級制度
中國電影起步並不晚,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時候,也有過短期的輝煌。而且早在1930年11月國民政府就頒布《電影檢查法》,雖然當時的《電影檢查法》主要目的是維護國體,批判外國電影,針對美國辱華影片。當時的電影審查機構中央電檢會將檢查「注意侮辱國體之外片」作為主要任務。解放後我國沿襲了蘇聯的電影監管體制,可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尤其是文革期間,中國的電影產業由於受到意識形態的局限,而受到了極大的摧殘。改革開放以後,隨著開放程度的不斷擴大,大量的國外影片占據了大部分的中國銀幕。去年12月11日之後,電影業的大門更是向國外敞開,我國的電影製作與審查機構是應該做好准備來迎接挑戰。
4.1我國電影監管體制與審查制度的現狀
中國電影現行的審查制度是l997年由廣播電影電視部發布的《電影審查規定》,按照規定,國家實行電影審查制度,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設立電影審查委員會和電影復審委員會,負責電影片的審查和復審工作,並對電影可能涉及的政治、文化、意識形態、社會道德、生活方式等各個層面制定了相應的審查標准。
我國現行的電影監管體制是基於國務院2001年頒布的《電影管理條例》。一部中國拍攝的電影,其審查的流程為:首先,劇本備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所有將要拍攝的電影劇本必須送達總部設在北京的廣電總局有關部門,一般十天到十五天之後給予批復;隨後,(電影製片單位以外的單位)在通過立項之後,去北京廣電總局領取一次性的《攝制電影片許可證》(拍攝許可證);在拍攝完成之後,必須將影片膠片送到北京廣電總局,等待專家審片,電影審查機構應當自收到報送審查的電影片之日起30日內,將審查決定書面通知送審單位;當審查合格之後,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發給《電影片公映許可證》;最後憑《攝制電影許可證》與《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去沖印廠沖印拷貝。
我國電影體制之煩瑣、程序之復雜、效率之低下嚴重的制約著整個電影產業的發展。國外的電影製作人很難想像,一部中國電影的製作周期的五分之一竟然都用在了審查上。
針對這個問題,國務院將於2003年頒布有關條例,簡化電影的審查程序、縮短電影審查的周期。目前包括有吉林、上海、南京等多家省、市具有獨立審查的權利。這幾家城市的影片在拍攝之前,除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公安、軍事和需要國家資助這四類影片外,不必將劇本送到北京給廣電總局報批,只需呈交一份一千字的故事梗概,而審查劇本的工作也交由當地的廣播電視局全權負責。 這就是最新的「電影屬地審查」制度。
4.2電影分級制度必要性
長期以來長期以來,中國電影片面地強調教化功能,而輕視娛樂功能。一些導演在拍片時,也追求在思想上無過,藝術上卻不求創新。在實行電影審查時,對那些有鮮明藝術傾向,有獨特風格和個性的導演或影片似乎也要嚴厲得多。這也正是不少中國電影屢屢在世界電影節上獲獎,而卻無緣同國內觀眾見面的原因。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在中國經過審查的電影,就可以向所有的受眾公映。審查的標准應該是出於對兒童及未成年人的保護,可是部分含有少兒不宜的內容的影片卻未超出電影審查的最終標准。也就是說,對於法律允許的(《電影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的場景不一定少兒很宜。再加之現行的電影審查片規定含糊,對於具體的電影內容規范得很籠統,不具體。於是一些在國外或港台對青少年屬於輔導級或限制級的影片,在引進之後卻可以在各大影院面向所有的公眾上映。長此以往就形成了,國外低俗暴力的影片充斥銀幕,荼毒著我國廣大的青少年,而中國內地真正
http://..com/question/1261185.html
6. 國際A類電影節到底有哪些
國際A類電影節,是指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劃分的「競賽型綜合類電影節」,此類電影節有評獎,但不設置特定的主題。
目前全世界共有15個A類級別的電影節,分別是: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羅加諾國際電影節,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莫斯科國際電影節,華沙國際電影節,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映畫祭(東京國際電影節),開羅國際電影節。
國際A類電影節,代表著世界電影的最高水準和最高評價,因此能夠在A類電影節獲獎的演員或導演都非常不簡單,哪怕只是一個提名,都足以令人自豪。
很多人以為世界電影的最高獎項是美國的奧斯卡金像獎,其實不是。奧斯卡充其量只是美國本土的一個獎項,只不過奧斯卡在世界上比較著名,所以很多人就以為奧斯卡是最高榮譽,其實非也。奧斯卡金像獎其含金量等同於中國電影金雞獎。
請大家記住,世界電影的最高水準是A類國際電影節!不是奧斯卡!
7. 戛納、金馬、金像、奧斯卡、金雞獎等,各都是什麼級別的啊
1、戛納電影節
這是一個由法國於1946年首度舉辦於該國南部城市戛納,於二戰戰後復興並於同地擴大舉辦的國際性電影展暨電影獎。它是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的世界三大電影節之一(另二者為威尼斯電影節及柏林電影節),為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
2、金馬獎
台灣電影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s),創辦於1962年,是中國台灣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原由中國台灣新聞局主辦,1990年起交由台北金馬電影節執行委員會主辦。金馬獎是為了促進台灣地區電影製作事業和表揚對華語電影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而設立,是華語影壇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項。金馬獎評選條件中不設地域限制,評選對象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和華語影人。台灣電影金馬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香港電影金像獎並稱「華語三大電影獎」。
3、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HKFA)是香港及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創立於1982年,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組織與頒發,旨在鼓勵優秀香港電影的創作與發展的獎項,是香港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並稱「華語三大電影獎」。
4、奧斯卡
奧斯卡金像獎,即學院獎(英語:The Academy Award of Merit),通稱奧斯卡金像獎、奧斯卡獎或奧斯卡(The Oscars;2013年2月20日起成為正式名稱),1928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作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獎項,其每年的頒獎典禮都會在超過100個國家進行電視直播。
奧斯卡也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媒體獎項,其在美國電影界的地位與針對音樂的格萊美獎、針對電視的艾美獎、針對戲劇的托尼獎相當,而這些獎也都是以學院獎為榜樣而建立的。
5、金雞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是1981年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聯合主辦,因當年屬中國農歷雞年,故取名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是中國大陸最權威、最專業的電影獎。
百花獎、金雞獎、華表獎一起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百花獎是觀眾獎,金雞獎是專家獎,華表獎是政府獎,這三個獎是經中共中央批準的三項常設全國性文藝大獎。這三個獎分別代表最高觀眾認可、最高藝術水準、最高政府鼓勵的三大電影獎項。
此外,中國電影金雞獎與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並稱華語電影最高成就三大獎。
8. 北京電影節和上海電影節哪個厲害檔次高一點。
一個基本事實可以從側面確認,上海國際電影節,曾經請來法國名導,也就是曾執導過《第五元素》《這個殺手不太冷》《超體》等名片的呂克·貝松,並且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為「金爵獎」,這很容易讓大家聯想起來,柏林的「金熊獎」、威尼斯的「金獅獎 」、戛納的「金棕櫚獎」,這一切的一切都證明,上海國家電影節無愧於國際A類電影節的名號,並且其影響力也在逐漸擴大。時至今日,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有和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分庭抗禮之勢。反觀之北京電影節,有點像在過家家,因而,不言自明。
9. 戛納電影節到底是什麼級別
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
電影節戛納電影節的活動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
有兩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非競賽部分以提拔新人為主,其中」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發掘了不少頗具潛力或業有成就的導演。
與奧斯卡獎的設置區別在於:
第一、戛納的演員獎,無主角、配角之分;
第二、戛納的編劇獎,無原創、改編劇本之分。
10. 摩納哥國際電影節 屬於什麼級別的電影節
摩納哥國際電影節(天使獎)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專注於非暴力,高質量娛樂性電影的國際電影節。自2003年開辦以來,電影節以其全新的視角,吸引了全世界媒體的高度關注,成為了當今世界獨一無二的,集非暴力、娛樂性和電影品質於一身的國際性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