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知道歷年在國外獲獎的中國電影急!
1、1978年
《小蝌蚪找媽媽》獲「南斯拉夫1978年國際美術電影一等獎。
『貳』 電影節獎項對應獎杯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oscar.com/
當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院頒發。
獎項由來: 1927年5月,在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立的宴會上有人建議,為了推動電影藝術的發展,對有成就者應給予獎勵。與會者一致同意並由當時參加會議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師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畫了個草圖,後由剛從藝術學校畢業的青年藝術家喬治.斯坦利塑成銅像。這尊銅像是個手握長劍、站在一盤電影膠片上的男性人體塑像,高10.25寸,表面鍍金,所以叫金像獎。當時叫這個獎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年度獎,簡稱「學院獎」。
名稱由來: 1931年的一天,學院的新任圖書管理員瑪梅麗特.赫麗發現辦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奧斯卡。一個記者把她的話在第二天報導了。從此「奧斯卡」之名逐漸被人們運用,學院獎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奧斯卡獎的授予,採取宴會形式,以後改為發獎大會,後又在發獎大會上增加了文娛節目,自第一屆以來,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舉行一次。
歷史記錄: 1929年1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電影創作進行了評選,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飯店舉行了第一次授獎典禮,共頒發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製作的《翼》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影片;第一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是珍妮.蓋諾;第一位最佳男演員獎獲得者是埃米.詹寧斯,他於1950年在德國去世。
主要項目: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其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此外還頒發一些特別榮譽獎。每次競選都分兩個階段:提名和投票階段。投票由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的三千餘會員進行。他們從集體投票中選出最佳影片,然後分門別類按專業選舉最佳演員、導演、編劇、攝影等,表決揭曉後進行授獎儀式。由名演員作司儀,由前奧斯卡獎獲得者授獎。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europeanfilmacademy.org/
1988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第一次頒發歐洲奧斯卡---歐洲電影獎。該獎的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意在喚醒全球觀眾對歐洲藝術人文電影的信心及支持。原來歐洲電影獎總部一直設在德國柏林,進入90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1988年1996年德國電影導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導演IngmarBergman擔任擁有1000名成員的歐洲電影學術學院主席。最初的獎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藝術家Markus Lupertz設計,1997年原獎座被一位身著歐洲星長裙的長發美女取代,由英國設計家TheoFennell設計。很湊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國奧斯卡完全一樣,一對兒般配的驕傲冤家。
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bafta.org/
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1947年,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獎,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提名,獎項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獎類似。1959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1975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1947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獎。第2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3屆增設聯合國獎。第6屆增設最佳英國女演員、最佳英國男演員、最佳外國女演員、最佳外國男演員、最有前途的新人5項獎。以後幾乎每幾屆就有新的獎項產生。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是專為沒有名氣的電影人和影片設立的電影節。由羅伯特·雷德福於1984年一手創辦,經過這些年的積累,這個美國本土的小電影節已成為獨立製片業的重要精神支柱,許多好萊塢的新銳導演都視其為執導主流商業大片的跳板。而好萊塢大製片公司要找新秀,「聖丹斯電影節」又是不容錯過的人力資源庫。一年一度的聖丹斯電影節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國猶他州的帕克城舉行,為期11天。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始於1985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是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 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要求正式參賽片導演的作品不能超過三部。因而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次。
柏林國際電影節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戛納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成立於1939年夏天,而其間因二次世界大戰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財務因素等,曾斷斷續續進行數年,1969年後的影展活動服日漸穩定,且增設了「導演雙周」,到1971年後,市場交易就愈來愈熱門了…。
在短短雙周之內,影展的活動分為了六個項目:「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份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然而,主席常會影響到大獎評審的客觀性,所以,最近幾年常遭人詬病。另外,在非競賽的部份,主要則是提拔新人,以及讓傑出的非商業影片有機會公開映演,且「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幾乎已發掘了不少有潛力或已成功的導演。
有關獎項部份,則分為「金棕櫚獎」、「評委會特別獎」,第一個獎屬於大獎,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獎,如:「最佳導演獎」、「最佳演技獎」、「國際青年批評家獎」等不一。競賽部份通常從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為開幕或閉幕的影片,不參與競賽
法國凱撒獎(César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cesarcinema.com/
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評獎,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由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和法國電視二台合作舉辦。並組織評選投票產生。它以法國著名雕塑家巴勒達西尼·凱撒命名(因凱撒獎獎座由他設計)。始於1976年,每年一屆。首屆設13個單項獎,即最佳法國片、導演、編劇、男女主角等。1982年開始增設最佳處女作獎。1984年又增設最佳男女青年演員希望獎。
美國電影金球獎(Golden Globes)
官方網站:http://www.goldenglobes.org/
金球獎,始終籠罩在奧斯卡的陰影之下,更像是奧斯卡前的一次預演。金球獎始自1943年,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主辦,是美國影視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金球獎共設有24個獎項,金球獎的被提名者名單通常是在聖誕節前公布,頒獎晚會則選在一月中旬舉行。金球獎頒獎晚會的舉辦地點曾多次變動,不過近幾年似乎已經固定在貝弗利山的希爾頓飯店。作為每年第一個頒發的影視獎項,金球獎被許多人看作是奧斯卡獎的風向標。近十幾年來二者結果的對比似乎也能很好地證明這一點。
美國電影學會獎(AFI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afi.com/
美國電影協會創辦,2002年1月15日頒發第一屆學會獎。簡稱AFI Awards(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Awards),每年一屆。美國電影學會1996年為慶祝電影誕生一百年,舉辦了美國影史百大經典電影的票選活動,博得良好口碑,因此之後每年都針對不同主題舉辦盛大票選,2001年起更設立了年度十大美國電影,表揚這十部電影的幕前幕後所有主要電影工作者,不細分獎項,皆大歡喜。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地方網站:http://nsfc.zap2it.com/nsfc/cda/
作為美國五大影評人協會中歷史最悠久的獎項,國家影評獎歷來被視作奧斯卡最重要的風向標之一。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有95年歷史,成員包括電影歷史家及電影藝術系學者等。它的各個獎項是由一個150人的委員會以及12人的審查小組票選產生。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nbrmp.org/
美國奧斯卡的風向標之一。
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Los Angel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lafca.net/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始自1975年,與紐約影評人協會獎、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稱之為美國三大影評人獎。創始人是當時任洛杉磯時報影評人的查理卓別林和自由撰稿人魯斯巴切勒。目前,該協會擁有53名會員,涵蓋洛城當地報紙、雜志、電台、電視頻道的有名影評人,是所有影評人協會中會員成分最廣泛的。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從來不像紐約同行們一樣標榜品味,該獎根本無懼於選擇那些票房巨片,同時也願意肯定那些藝術性高的小成本影片。除了評獎外,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成員還積極參與電影相關事物當中。在過去三十多年來,該協會曾資助和舉辦了很多電影界的盛事,並捐贈了不少基金給洛城的電影機構,特別是那些涉及到電影資料保護的項目。
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獎(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nyfcc.com/
美國三大影評人獎之一。
美國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Chicago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chicagofilmcritics.org/
美國三大影評人獎之一。
美國金草莓獎(RAZZIE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razzies.com/
由約翰.威爾遜在1981年設立,由「金草莓獎基金會」組織評選,是與奧斯卡唱對台戲、專評好萊塢最差影片和最差演員的獎項,每年評選一次。得獎名單在每年3月24日即奧斯卡頒獎前夜公布。得獎名單有時並非該年度最爛(但多半也好不到哪裡去),而是以〔虧〕為主旨,因此一些大成本電影或大牌歌手跨界演出,往往會因樹大招風而中獎!每年還故意選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前一天公布得獎名單。
美國獨立精神獎(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ifp.org/
1985年成立。專門表揚低成本電影,現今已成為美國獨立製片界的最高榮譽獎,不容小覷。每年三月下旬舉行頒獎典禮。
日本《電影旬報》電影獎
創刊於1919年的《電影旬獎》於1924年開始進行年度佳片評選,最初只選出最佳外國電影;1925年起對外國片分藝術片、娛樂片兩類開展評選;1930年起又分「日本現代電影」、「日本古裝電影」、「外國無聲電影」、「外國有聲電影」進行評選;之後,固定為年度10部最佳日本電影、10部最佳外國電影、最佳日本影片導演、最佳外國影片導演四個項目的評選,
「年度十佳」是戰前最權威的電影獎項。隨著戰後電影繁榮時期的到來,電影旬報年度評選項目越來越多,漸趨「奧斯卡化」,分為最佳日本影片、最佳外國影片、最佳導演、編劇、男女主演、男女配角、新秀男女演員等,並擴大了讀者參與程度,上述獎項,由讀者同樣選出一遍。
Internet電影獎(internet movie awards)
參與者最多、最知名的在線電影獎項,所有獲獎電影無一例外是好萊塢大製作。
『叄』 美國紐約獨立電影節的介紹
紐約獨立電影節---獨立電影節中重要的一個,始建於1993年,已被界內公認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獨立電影的節日,以「獨立電影的新聲音」而蜚聲世界。
『肆』 美國大片《小丑》在北美的口碑怎麼樣
小丑在北美的口碑非常好,雖然也有一小部分人認為這有可能會煽動暴力,但是更多的人還是很喜歡這部電影的。畢竟從它上映之後就打破了多項票房紀錄就可知一二。
小丑是一部美國大片,在北美剛剛上映就引發了人們的強烈喜愛。當然了,肯定也有些人對裡面的一些情節不是很滿意,認為在傳播暴力。但是更多的人認為不能將一個任何事情都可以觸發的如此混亂的世界歸咎於一部電影。畢竟這是一個虛構世界中虛構人物的電影,希望人們能夠接受他的真實面。
『伍』 誰能提供倫敦國際廣告獎和戛納、莫比、克里奧、紐約廣告獎這世界五大廣告獎的詳細資料,越詳細越好!!
1,克里奧廣告獎
克里奧大獎創立於1959年,迄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來自全國各地的30位執行評委在一周內對所有作品作出評判。第一輪的倖存者被列為"入闈",第二輪的評選決出銅獎,第三輪決出銀獎,第四輪決出金獎,直至第五輪決出克里奧大獎。報名作品的公司名稱將對評委保密,為確保評選的公正、民主和無政治偏見,故規定評委不能評審本國的作品,對廣告文化背景不了解,評委也不得投票,參賽作品的成績由參與該作品的評審的評委投票決定。金、銀、銅獎的作品投票票數必須達到規定比例。因此,很有可能出現有多個金、銀、銅獎,或者某些類別獲獎的空缺。包裝設計和技術類別將由那些在該項領域中享有盛譽的專家來評選。金、銀、銅獲獎通知書在頒獎典禮前2-3周寄出,所有金獎、銀獎的獲得者都將應邀出席在紐約舉行的克里奧頒獎典禮。
克里奧的競技項目一共分作8大項目:
1.經典榮譽杯獎
參賽的作品首先必須是影視廣告,其次是已經發布了五年以上,最後還要求已取得過一次國際性金獎。(此項參賽作品不再分細獎,並免報名費。)
2.單項影視文選獎
要求片長不得超出180秒,Betucam. U-matic、錄像帶,均可報名。
3.單項平面廣告獎
其中包含報紙、印刷、招貼與戶外等項,參賽時作品需經過裝裱,並提供35mm菲林片及媒介發布使用的證明資料。
4.單項廣播廣告
錄音帶總長不走過180秒。
5.系列廣告獎
為同一品牌廣告、同一訴求點所做的系列作品,在影視、平面、廣播任一媒介上發布3幅以上。
6.整合媒介運動獎
在兩種以上的媒介發布了3-6種的系列作品。
7.包裝設計
8.全球互聯網網址設計
這個項目作為一種高新科技媒體而受到鼓勵。基於其概念、吸引力、沖擊力等要素來評判其創意與執力。
克里奧總部聯系方式:
電話:212-247-0300
傳真:212-484-4602
免費電話800-645-5687
地址:The EssexHouse 160 Central Park South NewYork, New
2,嘎納廣告獎
戛納廣告獎源於戛納電影節。1954年,由電影廣告媒體代理商發起組織了戛納國際電影廣告節,希望電影廣告能同電影一樣受到世人的認同和矚目。此後,戛納同威尼斯開始輪流舉辦此項大賽,1977年戛納正式成為永久舉辦地。1992年組委會又增加了報刊、招貼與平面的競賽項目,這使得嘎納廣告獎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綜合國際大獎。廣告節於每年6月下旬舉行,廣告節期間各國廣告代表來訪,其它各界來賓亦雲集於此。客戶、製作公司、策略部門、創意團隊在此開設一系列的交流會,研討專業、商洽業務。每年大約有7000多位代表1萬多件作品參賽。
戛納廣告大獎評獎方式
評委會被分為獨立的兩組,一組負責評定影視廣告,另一組負責平面廣告。廣告節期間才開始決賽階段評審,同時允許參賽者目睹現場公布的每一階段入圍名單,來增加其現場氣氛。各評委對本國作品須採取迴避投票的原則,評委的評審時間由自己掌握,以便其能仔細閱讀文案,周全研究創意。在影視方面第一輪決出400件作品,第二輪篩至200件,並再從此中討論決定各項目的金、銀、銅獅獎。1993年還設立了年度最佳表現廣告公司獎,頒給同時參加平面與影視廣告並獲得總積分最高分者。
參賽作品的限定:
1、參賽對象可以包括全球有關廣告和媒介的任何機構。
2、作品參賽必須事先徵得廣告主的同意。
3、直郵廣告作品和促銷活動材料不得參賽。
4、作品必須依照客戶的付款合同而創意製作(除公益類),不得自行設計構想。
5、所有作品必須在上一年?月至截稿日期間被公開發布過。
6、曾參加過該廣告節的作品不得再次參賽。
7、凡有侵犯民族宗教信抑和公眾品味的廣告不得參賽。
戛納廣告獎總部聯系方式:
電話:+44(0)1716366122
傳真:+44(0)1716366086
地址:woolverstone House,6162 Berners Street,London WIP 3AE
3,倫敦國際廣告獎
倫敦國際廣告獎每年的11月在英國倫敦開幕並頒獎。這項國際大獎,自1985年正式創立以來,每年有近百個國家和地區參加,近年來報名作品均在萬件以上,所有的獲獎者將得到一座銅像。銅像為一個展翅欲飛、企圖飛躍自我的超現實主義的人類外形。1998年度中國內地作品首度闖入決賽。
最漫長的評獎
雖然頒獎安排在每年的11月,但所有參賽作品在6月即被要求送達組委會,再由組委會送往每一個評委手中獨立評審。評委亦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背景(包括創意大師、電視/電視導演、錄音編導及製作專家等),但創意作為共同且惟一的評獎標准。該比賽同時也為每一媒介的作品設立了一項大獎。從獲獎者中推選出的評獎主席將一票認定最終大獎的歸宿。
最周全的項目分類
倫敦廣告獎的分類最具特色,不僅在三大媒介(平面、影視、廣播)項目上分類細致,而且在設計包裝、技術製作上也劃分詳盡,充分體現該項評獎在創意概念、設計手法、技術製作等幾方面齊頭並重的特色。
電視/電視類別
產品類別
涵蓋28項,包括電影預告片均被列入。
技巧評選項目
最佳動感的-CEL、最佳電腦特技、最佳「動感--停止」鏡頭、最佳電影攝制、最佳方案、最佳化妝設計、最佳指導--對白、最佳指導--視覺效果、最佳剪輯、最佳幽默、最佳廣告歌、最佳原創樂、最佳表演--女性、最佳表演--男性、最佳布置設計、特別音樂改編、特殊效果。
系列類--每一系列最多含4種廣告、公益服務系列,每一作品要求兩個相同的膠片(幻燈片)。
平面類別
涵蓋3項,包括日歷設計也被列入。
文案(需英文)
企業CIS(定位、標識等)
系列類別--每一系列最多包括4個廣告。
(要求譯成英文)
廣播類別
涵蓋20項,包括有政治色彩的公共服務均被列入。
技巧評選項目
藝術表現、電台製作和構想、文案、幽默、有歌詞的原創音樂、無歌詞的原創音樂(不要求用英語)、特效音樂(流行、經典和演唱會)、音響使用(不要求用英語)。
包裝設計類別(內容略)
參賽費用:電影/電視及印刷:每件作品大約115英鎊;包裝設計及廣播:每件大約110英鎊。
電話:171-737-0682 171-494 -0236
4,紐約廣告獎
紐約廣告大獎(The New York Festivals)始創於1957年,當時這個全球競爭性的獎項主要是為非廣播電視媒介的廣告佳作而設。在此後的二十年間,這項大獎在全美的工業界與教育界取得了非凡的聲譽。在20世紀70年代,新資源的加入又使其增添了電視電影廣告、電視節目和促銷等諸多項目。國際廣播廣告、節目和促銷競賽項目開始於1982年;印刷廣告、設計、攝影圖片、圖像項目開始於1984年;為了適應技術和科技的發展,全球互聯網路獎項亦於1992年正式設立;對於健康關懷的全球獎項也於1994年加入大賽;1995年又添設了廣告市場效果獎,以嘉勉那些創意精良且市場銷售突出的廣告活動。
近年來每次大賽均有60個以上的國家攜15000件以上的作品參加角遂。中國內地作品亦曾進入決賽。
獲獎殊榮
每年的6月廣告節開幕並舉行頒獎盛會,全球的廣告精英們在此梅煮酒論英雄。賽事的每大項目均設有國際傳媒大獎的金獎座,分門別類地決出金、銀、銅獎,入圍者頒給獲獎證書。初審於4月舉行,5月寄出決賽通知書,各分類獎項獎於5月選出,最大獎項將在6月的第一周最終揭曉。
獲獎者的作品將刊載在《廣告時代》等權威雜志上,並在互聯網上和全球的創意愛好者分享這些佳作(https://www.newyorkfestivals.com/)。所有決賽作品將被制為當年廣告年鑒出版發行(故參賽作品均要附上35毫米菲林片)。
聯合國特別獎項
1990年紐約廣告節專門為聯合國公共信息部門設立了聯合國大獎,授予那些把聯合國的宗旨及種種設想,詮釋得最為出色的公益廣告作品。在紐約廣告節廣告大賽中獲得決賽資格的公益作品將息然成為這個榮譽的獲得者。
聯合國關注的全球焦點和利益包括:和平和安全、婦女優先權、社會進步、健康問題(包括HIV和艾滋病)、人權、犯罪與暴力、民主、持續發展和擺脫貧困。
公益項目的印刷,廣播和電視廣告作品的決賽將由聯合國的「藍帶」評審團來親自評選,從中選出金、銀、銅獎獲得者。
報名費用:單項作品約125美金系列作品約175美金
如何與紐約廣告獎聯系:
New York Festivals
260 West 39th Street, 10th Floor
New York, NY 10018
USA
Tel: 212-643-4800
Fax: 212-643-0170
[email protected]
紐約廣告獎官方網站:
https://www.newyorkfestivals.com/
5,莫比廣告獎
莫比廣告獎—— THE MOBIUS AWARDS(美國)
莫比廣告獎創建於1971年,是全球5項最重要的廣告大獎之一(全球5大廣告獎項還包括:紐約廣告獎,嘎納廣告獎,倫敦廣告獎,克里奧廣告獎)。其總部設在美國芝加哥。莫比獎的參賽者來自世界各國,每一屆都有幾十個國家的數千件作品參加,其中既有全球知名的跨國廣告公司,也有一些地區性小型廣告代理商。每年10月1日,參賽作品匯集芝加哥,12月中旬評選工作結束,轉年2月舉行全球矚目的盛大頒獎儀式。隨後,獲獎作品在世界各地巡展,作為業界觀摩共緬之用。第30屆大賽有近40個國家的7000餘件作品參賽。並於2001年2月8日在芝加哥文化藝術中心舉行了盛大頒獎儀式,全球各大電視台傳播頒獎盛況。
設立獎項的目的
對於莫比獎的設立,該獎項的主席安德森先生這樣陳述:設立莫比獎是要為全球的廣告公司、廣告製作公司、藝術指導人員以及設計師、電影公司、電視台和廣告主提供一個國際性的平台,使他們能夠獲得對各自成就的恰當評價。並從中選出最優秀的作品。獲獎廣告為商品創造良好聲譽與形象,並促進銷售,增加廣告預算,還會為從業人員提供更多的晉升機會,擴大公司知名度。
參賽作品的類別
莫比獎的參賽作品范圍十分廣泛,電波廣告包括廣播廣告、影視廣告,平面廣告包括戶外廣告和印刷品廣告(包括招貼、報紙、雜志等)、直郵宣傳品、宣傳手冊以及包裝設計等等。網路廣告另有單獨的系列。對電視廣告還設立了小成本製作類獎。
獎項設置
莫比獎設分金獎和傑出創意證書兩個獎項。廣告獎不同於體育比賽,它的目的不是評出"究竟誰第一",而是"鼓勵好作品"。廣告不同於藝術作品,對它的評估要考慮經濟、市場等各方面的因素。莫比獎的評審,盡可能多的考慮了這些客觀因素。對作品的分類非常細致,每個類別都設有金獎和第二名(傑出創意證書)。莫比獎認為,對廣告作品的評價要基於作品自身水平和同類作品的對比。例如,汽車廣告之間的對比等,這如同在市場競爭中的真實情況一樣。同時,也為參賽者提供更為公平的獲獎機會。莫比獎為每一類別的第一名頒發金獎,第二名頒發傑出創意證書。一座金光閃閃的莫比獎杯意味著值得驕傲的傑出成就。它象徵著永無止境的思想與信息的傳播交流。在廣告傳播的意義上,它象徵著創意無限,傳播無限,象徵著永無止境的交流。這就是莫比獎用莫比環做獎杯造型的真正含義。
莫比獎的創始人
莫比廣告獎的創始人,是美國著名營銷專家J.W.安德森。他早年畢業於美國馬里蘭州大學。廣泛而豐富的工作經歷包括:銷售、促銷、廣告、公共關系,涉及消費品及工業產品兩大部分。他曾服務過數家國際著名公司。安德森是美國展覽公司(Show America Inc.)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還是法國比阿里茨(Biarritz)國際電影和多媒體市場"評委之一。2000年4月的中國之行,安德森對中國廣告人講了如下的話: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廣告做得還很差。它們的確具有沖擊力,但這不是主旨所在。廣告公司和廣告主渴望廣告得到注意,但是卻忘了應該告訴消費者些什麼。你雖然看到巨幅、整版的報紙、雜志廣告或是15或30秒的電視廣告密集"轟炸",你還是不禁會說:"他們到底在說什麼?"對於中國廣告,安德森這樣認為:"正如大家所看到的,盡管存在著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中國的廣告作品完全具備競爭的能力,而且已經獲得了莫比廣告獎。"
莫比獎與世界經濟文化
廣告是社會經濟文化的潮頭。作為全球最著名的廣告大賽,莫比廣告獎既是全球性經濟、社會問題的晴雨表,又代表了最新的文化潮流。它的參賽、獲獎作品,集中反映了諸如節約自然資源、反對濫用葯物、安全駕駛、預防艾滋病等社會話題;這些廣告還反映了大眾消費趨勢、影響日益增大的"快餐生活方式"及人們對營養與健康等問題的關注。來自全球的廣告作品體現了人們生活中超越種族國界的共性。通過評選,人們還可了解當今廣告業最前衛的創意趨勢與表達、製作技巧。
『陸』 《紅海行動》美國獲什麼獎項
7月3日,據香港媒體報道,英皇電影《紅海行動》全球票房勁收45億港元(約38億人民幣),難得商業與藝術價值並重。
領獎時,林超賢在台上一度哽咽:「因這次同時放映《證人》與《激戰》,《證人》是一出當年沒多少人看好會成功的戲。十年過後,我帶著《證人》、《激戰》與《紅海行動》一起前來,格外感觸,剛才在台上,喉嚨有哽咽一下,需要停頓半秒。」
『柒』 紐約電影節揭幕影片《愛爾蘭人》首映,大佬聚首,誰是真大佬
76歲的羅伯特·德尼羅,依然的特別有魅力,演技超級好
『捌』 為什麼最近幾年中國電影越來越難以入圍戛納了呢
首先,這個問題說的,是為什麼近年來中國電影越來越難以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了,事實上在短片環節中國還是有入圍的。那麼為什麼重頭戲的主競賽單元,也就是說有機會沖擊金棕櫚的電影,中國越來越少了。
2016年是0,2017同樣是0。綜合國力越來越強,按理說中國的文藝方面也應當跟著經濟一同強起來,套用政治課本上的話,那就是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經濟和政治決定的,並反作用於經濟和政治。
事實上,中國沒有出現經濟和文化的悖論,你必須承認,在近幾年中國的影視作品,是差強人意的。16年和17年的國產佳片,口碑都很是不錯。並且在一些新類型的嘗試中,也有了突破。
比方說吧,《百鳥朝鳳》、《山河故人》、《路邊野餐》,這樣的電影顯然不是符合院線口味的電影,但在中國仍然得到了一定的支持。這就是一種進步。並且類似於《湄公河行動》這樣的商業類型片,中國也終於找到了正確的打開方式,一度讓我感到驚喜。而《路邊野餐》,也有幾分賈樟柯《小武》的味道。
所以,中國電影的前景我十分看好,說直白些,一個越來越有錢的國家,電影不可能越拍越爛。
戛納為美法幾近壟斷的局面,中國遲早是要充當攪屎棍的角色的。對於這兩年零入圍,也不必過度擔憂,不契合戛納的胃口而已,其實沒什麼。入圍戛納的那些電影中,也未必部部都比國產佳片好。
『玖』 以下電影節各在哪裡舉辦,頒發的獎項叫什麼(急急急!)
1,柏林國際電影節,地點當然在德國柏林,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
2,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國上海,金爵獎獎項:金爵最佳影片獎(獎給製片人),評委會大獎(獎給最具創意的影片),最佳導演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編劇獎,最佳攝影獎(獎給攝影導演),最佳音樂獎(獎給作曲)。亞洲新人獎獎項:亞洲新人最佳影片獎(獎給製片人),亞洲新人最佳導演獎(獎給導演)。第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新增獎 項:觀眾評獎。
3,戛納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此外,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
4,蒙特利爾電影節,加拿大蒙特利爾市,故事片設美洲大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短片設蒙特利爾大獎、評委會特別獎。此外還有鼓勵獎、國際評論獎、加拿大航空獎等。
5,紐約電影節,美國紐約,號稱最前衛的電影展,它是全球重要電影節的尾聲,該綜合性國際電影節之主旨是對世界各地優秀電影的藝術成就給予正確評價,加強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的經驗交流,發現新人才,獎勵有價值的新影片,促使這些新影片在電影院作商業性的發行放映。按章程規定,電影節不舉行比賽,也不發獎。1996年開始紐約電影節開辟了一個電影前衛短片展,專門放映最新的先鋒派電影,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前衛短片展。
6,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瑞典斯德哥爾摩,以求新求異為選片宗旨,力求將電影節打造成電影界新秀與觀眾和評論家交流的平台。電影節評委規定角逐電影節最高獎銅馬獎的參賽片導演最多隻執導過3部作品,以鼓勵各國電影新秀嶄露頭角。獎項分別為Bronze Horse for best film(最佳電影銅馬獎), Aluminium Horses for best actor(最佳男演員鋁馬獎), best actress(最佳女演員), best cinematography(最佳電影技術), best screenplay(最佳劇本), first feature(最佳情節片)等。
7,台灣金馬電影節,台灣台北,金馬獎華語影片競賽,包括劇情片、短片、紀錄片及動畫片等影片獎項;個人獎項則有導演、男、女主角、男、女配角、新人獎、原著劇本、改編劇本、攝影、視覺特效、美術設計、造型設計、動作指導、原創電影音樂、原創電影歌曲、剪輯、音效等;特別獎項為評審團大獎、評審團特別獎;非正式競賽有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8,芝加哥國際電影節,美國芝加哥,獎項分別是:芝加哥紀錄片至尊大獎(CHICAGO DOC GRAND PRIX),芝加哥紀錄片至尊大獎評委會特別獎(CHICAGO DOC GRAND PRIX JURY SPECIAL PRIZE),榮譽獎(HONORABLE MENTION),芝加哥記錄短片至尊大獎(CHICAGO DOC SHORT FILM GRAND PRIX),阿里—博則那·最因創意獎(ARIE & BOZENA ZWEIG INNOVATION AWARD),那塔莎·艾薩克電影術大獎(NATASHA ISAACS CINEMATOGRAPHY AWARD),芝加哥紀錄片觀眾最喜愛獎(CHICAGO DOC AUDIENCE AWARD),芝加哥紀錄片人道主義獎(CHIXAGO DOC HUMANITARIAN AWARD ),評委會主席獎(PRESIDENT'S JURY AWARD),芝加哥紀錄片天空獎(CHICAGO DOC SKY IS THE LIMIT PRODUCTION AWARD),JUSTYNA & THOMAS ROSZAK「我們世界的孩子」兒童紀錄片獎(OUR KIDS OF THE WORLD AWARD),芝加哥經典紀錄片獎(CHICAGO DOC CLASSIC AWARD),影評人獎(FILM CRITICS' AWARD),國際傳媒獎(INTERNATIONAL PRESS & PROGRAMMERS AWARD),「發現之眼」新人獎(DISCOVERING EYE AWARD)。
『拾』 紐約翠貝卡電影節的獲獎名單
最佳紀錄長片:《莫妮卡與大衛》導演:亞歷山德拉·科迪納
評委會特別推薦:《巴德魯斯》導演:茱莉亞·巴夏
最佳新晉紀錄片導演:克里歐·巴納德英國,作品:《喬木》
紐約影片競賽單元
最佳紐約紀錄片:《伍德曼斯一家》導演:C·司各特·威利斯
短片單元
最佳紀錄短片:《白線與熱度:DJ朱尼巴格之死》導演:特拉維斯·森格
評委會特別推薦:《走出恥辱》
學生視覺獎:《留下的男孩們》
評委會特別推薦:《游泳池聚會》 最佳敘事片:莉薩·阿尚《猴女》 (瑞典)
最佳紀錄片:《孟買海灘》(以色列、美國)
最佳男演員:沙米·比齊馬納《灰色物質》(盧安達)
最佳女演員:卡里切·范豪滕《黑蝴蝶》(南非)
最佳敘事片導演新人獎:朴正凡《茂山日誌》(韓國) 最佳影片:《戰地巫師》
最佳女主角:蕾切爾·姆萬扎《戰地巫師》
最佳新人導演:《一夜》
最佳男主角:《一夜》
最佳攝影:《一夜》
顛覆性創新獎:賈斯汀·比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