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女性電影
1、《亂世佳人》(1939)(又譯:飄)——堅強
文學名著改編,得到很多女性讀者的喜愛。而影片則同該書一樣出色,曾榮獲第12屆
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藝術指
導、最佳剪接等七項大獎,這些獎項得任何一個都足以引起人們觀看得慾望。克拉克
•蓋博和費雯•麗在片中演對手戲,就算你不在乎這些導演技巧,藝術指導什麼的,
光是這兩個大明星的表演和耳熟能祥的經典配樂就能夠使這近4個小時的影片變的不
那麼冗長。片中突出的郝思嘉的堅強永遠留在觀眾的心中。
2、《鋼琴課》(the piano 1993)——溝通
獲第46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第六十六屆奧斯卡最佳最佳女主角、女配角,最佳
劇本獎。影片導演簡.坎皮恩(campion jane)也是女性,用女性思維和感受去拍一
部女性題材影片,應該更符合女性觀眾口味。影片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主演霍利.
亨特(hunter holly)飾演的啞女,只靠動作 和表情就能獲得奧斯卡女主角獎。最後
艾達在船上把鋼琴推入海中,她也由於繩子纏繞被拉入海中,在深藍的海水中下沉,
下沉……把她的沉寂帶入海底,也把痛苦的記憶沉入海中,給人以很強的震撼。
3、《蒂凡尼的早餐》(1961)——虛榮
最初知道這部片子還是源於片中廣為流傳,經久不衰的插曲《moon river》( < <
月亮河 > >)這首歌前不久還入選為「二十世紀最經典歌曲」。奧黛麗.赫本塑造
的霍莉性格飽滿可信,魯莽,稚氣而又脆弱,開創了60年代電影中女性解放角色的先
河。男人沒有不喜歡奧黛麗.赫本的,而該片的攝影師是弗蘭茨•普蘭納——這是奧
黛麗最喜歡的攝影師,他把奧黛麗拍得十分漂亮。奧黛麗.赫本在片中邊彈邊唱《moon
river》的形象被評為是她最令人心動的形象。作為女性觀眾,是不是更應該看看,
以便使自己更動人呢?而把本片作為必看的影片還並不只因為此,雖然該片不是一部
女性題材影片,但片中突出的主題--反對「虛榮」和「金錢至上」使其絕對應該被
列入女人 必看的影片之中,從1961年至今以及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該片都有著
廣泛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4、《簡愛》(瓊•芳登主演)——尊嚴
她說:「你以為,我因為窮,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
——我的靈魂和你一樣,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樣,……我們站在上帝腳跟前,是平等
的——因為我們是平等的!」我們聽到這個聲音,並且看到時光流逝當中它在如此眾
多的心靈中泛起的回響的波紋。雖然這是一部很老的片子了,但經典名著並不會因歲
月流逝而變的黯淡,當初該片影響了一大批知識女性,如今,它還是擁有大量喜歡簡
愛的觀眾(其中大部分是女性)。不美的人也可以有很美的愛情,如果她象簡•愛一
樣,愛情會使她變美。
5、《白領麗人》(又名《上班女郎》)——才華
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美國又一個女性就業熱潮的出現,好萊塢表現職業女性遭遇和
經歷的影片也進入了多產期,由邁克•尼科爾斯導演的《打工女郎》就誕生在這一時
期,該片以喜劇 的方式為職業女性製造了一個美妙的夢幻。這是典型的上班題材影片
,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成為上班一族,而該片正是一部反映職業女性工作生活的影片
。有才華的人是不會被埋沒的,藉以此片激勵眾多有才華的白領麗人,通過努力,必
將獲得成功。
6、《母女情深》(terms of endearment)——親情
孀居的中年婦女奧羅拉•格林威溺愛女兒艾瑪,但又有些主觀、專橫,對女兒的事干
涉過多。女兒渴望過獨立生活,與英語教師湯姆斯•霍頓結婚 後,搬到另一個城市居
住。後來,奧羅拉與住在隔壁的退休宇航員加勒特•布列德洛弗產生了感情,身心變
得年輕起來,可以和女兒象姐妹一樣互相溝通,但不久女兒被癌症奪去了生命。本片
獲第56屆(1983年)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女主演,最佳男配角獎,並被認為是80年
代最感人肺腑的影片之一,看時自備手絹……
7、《紫色》(color purple,the)——苦難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胡比.戈德堡(whoopi goldberg)在片中飾西莉,恐怕當初
所有看過該片的人誰也不會想到飾演如此悲劇性人物的胡比.戈德堡日後會出演搞笑
的喜劇電影《修女也瘋狂》系列,並以搞笑風格主持奧斯卡頒獎典禮!不過可惜的是
該片獲11項獎的提名,最終卻一無所獲,有評論說該片過於情。不過由此也可以吸取
一些教訓,那就是--不要試圖包攬奧斯卡所有獎項而兼顧影片的方方面面,還不如
只搞幾樣突出的,這樣更容易獲獎。
8、《末路狂花》(thelma &louise 1991)——女權
美國1991年夏季10大賣座片之
Ⅱ 女權電影的概念是什麼 女性電影和女權電影有什麼區別
女性主義電影理論:女性主義或(女權主義)思想在電影理論及批評領域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這里的女權主義。主要是指本世紀60年代末歐美興起的新女權主義。從廣義上說,女權主義是一種世界性的思潮運動,其早期斗爭主要局限在政治、經濟和職業三個方面的平等要求上面。1968年法國5月風暴以後,第四要求,即性別平等要求,成為主要的要求。由此劃分了歐美文學批評的兩個階段,即是女性美學階段和性別美學階段。前者對婦女著作採取一種「雙性同體美學」,實即單性/男性美學的觀點,否認女性文學的創造意識和獨創性。後者從對本文中婦女形象的分析發展到對本文中的性別表述的分析,從而進入到質疑語言主體和表述本質的後結構主義分析。到80年代末則主要集中於對性別差異的比較研究。1973年,美國學者勞拉•穆爾維提交維斯康辛大學法學系論文《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的論文被認為是女權主義電影理論的重要文獻。美國學者安德魯稱贊該文「把精神分析同電影風格學這兩個領域清晰有力地聯系起來」文中她對好萊塢影片中的男性主義美學的實質做出毫不留情的揭示。1981年,她在美國紐約參加一次電影與心理分析研討會時提交了一篇題為《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的反思》的論文。該文的出發點與敘事性電影批評的發展階段大體上是一致的:即對性別差異的關注。文中她除了繼續堅持原來的觀點以外又提出了另外兩條思考路線:女性觀看者的快感的性質問題以及位於敘事中心的女性角色對認同作用的影響問題。
女性主義電影
從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整整十多年間,美國影壇興起一股女性主義電影風,許多優秀的女演員也在這一段時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凡妮莎以及珍芳達合演的《茱莉亞》(描寫反納粹女傑的生平故事)、莎莉菲爾德的《心田深處》(描寫堅強的農村婦女的故事)、傑西卡蘭芝的《弗朗西斯》(描寫性格女星對抗好萊塢的悲劇故事)等。形成這一股風潮的原因主要是70年代開始盛行於美國的女性主義思潮以及女性解放運動,另一方面也多虧了這一批優秀的女演員,她們不願意再以充當銀幕花瓶為滿足,願意向復雜而有深度的女性角色挑戰,當然,也讓我們有幸領教到她們苦心經營的豐碩成果。這一股風潮到90年代便被許多肌肉男星的動作片以及計算機動畫的科技奇觀所取代,讓我們更對那一個時代的美好難以忘懷。
女性電影應該是什麼?很難定義,因為現在也還在發展中,如果用狹義的定義就是:女性觀點來詮釋有關女性的議題的電影。而廣義的定義:女性導演所拍攝,不一定是女性議題的電影,或是男導演拍攝,但是探討女性活動、女性題材的電影。一些導演擅長刻畫女性角色、女性情慾,這跟男性所表達情慾上的差別在:探討的是心靈而不只是動作; 情慾流動的描述而不是攝影機對女性身體的描繪; 身份上的尋找、認同,私密性的家醜、告解、誠實的表露,親人和好朋友或許會受到侵犯,所以還包含事前、事後的溝通。其它包還性別、同性、異裝的議題的作品。當然,女性主義電影還是以女性為其主角,描寫這一些女性在父權以及時代的傾軋下奮力求取生存尊嚴的故事,所描寫的女性角色並不是為了對舊時代的賢妻良母歌功頌德,藉以更加鞏固父權的教化;反之,它更多描寫的是一些桀傲不馴,甚至不見容於當時的「壞女人」,她們特立獨行的行徑除了勇氣可嘉之外,對於性別刻板的顛覆、以及性別壓迫的解放更是引人深思。
Ⅲ 新女性的影片評價
新女性悲劇的生動呈現,阮玲玉人生的天鵝輓歌。
影片運用質朴的現實主義手法,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它抨擊惡勢力之尖銳,曾引起反動的「新聞記者公會」的「抗議」和一些黃色報刊對編導和演員的人身攻擊。 影片同時還塑造了先進女工李阿英的形象,否定韋明的軟弱性,正面指出婦女解放斗爭的正確道路。阮玲玉在影片中有出色表演,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的形象,以她良好的藝術修養和對生活的深刻感受,准確而真實地表現出人物的感情世界,顯示出她至臻成熟的藝術才華。但在演完這部影片後,她也遭到社會惡勢力的侮辱和迫害,演出了一場與韋明同樣的悲劇。於1935「三八」節的早晨服毒自殺,以25歲的年華結束了她的一生。
Ⅳ 現代女性必看的電視劇或電影
爭電影莫過於《現代啟示錄》。《現代啟示錄》講的是人性的倒退,秩序的 作為女性觀眾,是不是更應該看看,以便使自己更動人呢?而把本片作為必看的
Ⅳ 電影 新女性寶鑒 求上傳
要的話,出來吭聲一個,讓我知道如何給你。
Ⅵ 影片《新女性》討論今天的職業女性所面臨的問題哪些與韋明時代時代相同,哪些是不同的
電影都是充滿了批判意識的好電影。女性在那樣的年代裡,常被逼得走投無路,忠實於自己的良心,就要被迫出賣身體。電影里常把她們放到一種絕境,面臨著生與死的抉擇和考驗,而靠她們單個的力量,就是死路一條。
Ⅶ 新女性的電影風波
1935年舊歷新年(2月3日),電影《新女性》在上海金城劇院正式上映。時逢年節,又加上名導演蔡楚生、名影星阮玲玉的宣傳,使該片還未上映就頗受矚目。《新女性》上映後獲得良好反響,但趙君豪、錢華、金華亭等記者觀後認為,片中塑造的記者角色有侮辱記者形象之處,對此深感不滿,遂聯名向上海新聞記者公會提議,請求召集緊急會議,對該片侮辱記者一事商議應付辦法。
《新女性》主要講述了一位知識女性韋明遭遇婚姻失敗後,期望依靠自身力量和女兒生活下去,最後卻在感情波折、生活苦難和流言蜚語的打擊下,走上自殺之途的悲劇故事。片中擔任小角色的那名記者曾與韋明有私人嫌隙,在她被送入醫院搶救期間,就迫不及待地將她服毒自殺的消息,當作「獨家消息」發表在當天晚報上。韋明被搶救醒來後,看到晚報上造謠侮辱她的消息,由憤怒而覺醒,喊出「我要活,我要報復!」但最終仍含恨離開人世。影片通過韋明這個年輕女性的個人悲劇,對社會提出了深刻的批判,也側面表達出對當時新聞界部分記者的嘲諷和不滿。因此,該片上映伊始就引起了新聞界的注意。《新女性》中的那位記者到底被塑造成怎樣的形象,以致引起趙君豪等記者如此不滿呢?當時人對片中這位小報記者是這樣描述的:《新女性》中的記者是一位學藝版(在上海說是「報屁股」)副刊編輯的記者,在整個新聞記者地位的比較上說,不過是很渺小的一員,在舞場里發散刊發著不忠實的偽報的新聞,得意忘形地喝著舞女所施捨的白開水,對於廣告部和廣告主的顧全,對於豪客的諂媚,對於投稿者的欺弄,采訪新聞時的輕浮,可謂集中了流俗報道者的丑態。
這段話將一個媚俗、投機的記者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角色雖為虛構,但的確反映出生活中一部分記者的真實狀態。《新女性》上映後,當時的影評主要就片中塑造的新女性形象及主要角色進行評價,或從人物特點、情節設計方面提出不同意見,對那位頗有寓意、扮演著不光采角色的記者則未曾涉及。
那麼記者在一般人心目的形象到底如何呢?當時記者的社會地位已有所提高,但整體形象仍不如人意,甚至因一部分報人無視職業道德的行為,在普通人中有所謂「報人無好人」之說。記者給人造成的不良印象已非一日,《新女性》則是把這種看法通過一個小角色表現出來而已。但對部分記者而言,《新女性》中的記者形象是他們不能接受的,並認為是對全體記者的侮辱。
2月9日,當上海市民們還沉浸在舊歷年節的熱鬧氣氛中時,上海新聞記者公會召開執行委員會緊急會議,對趙君豪等記者提出的《新女性》侮辱記者的問題進行討論。會議最終決定向該片的製作公司上海聯華影業公司提出三點要求:第一,將該片侮辱記者各點予以剪去;第二,登報向全國新聞記者道歉;第三,保證以後不再有此等事件發生。上海新聞記者公會隨後派出錢華、金華亭、蔣宗道等記者,與聯華公司進行交易。
Ⅷ 請大家推薦10部反應人性的女性電影~~急!!
<末路狂花><弗里達><羅丹的情人><九香>《麻雀變鳳凰》《鋼琴課><大老婆俱樂部><神女><不脫襪的人><阮玲玉><新女性><時時刻刻><聖女貞德>《永不妥協》《天使愛美麗》》《關於我母親的一切><男孩不哭> 《百萬寶貝》<貝隆夫人>法斯賓德《女性三部曲》<紅><白><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