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知道侯孝賢拍過什麼電影~~
《桃花女斗周公》、《早安台北》、《我踏浪而來》《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在那河畔青草青》《兒子的大玩偶》;《風櫃來的人》《油麻菜籽》《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戀戀風塵》《尼羅河的女兒》《悲情城市》《戲夢人生》《好男好女》(1995)、《南國再見,南國》(1996)、《海上花》(1998)、《千禧曼波》(2001)、《咖啡時光》(2004)、《最好的時光》(2005)《紅氣球的旅行》
2. 求侯孝賢的所有電影列表,請附拍攝時間,謝!
1983<<風櫃來的人>>
1984<<冬冬的假期>>
1985<<童年往事>>
1986<<戀戀風塵>>
1989<<悲情城市>>
1993<<戲夢人生>>
1995<<好男好女>>
1996<<南國再見,南國>>
1998<<海上花>>
2001<<千禧曼波之薔薇的名字>>
2005<<最好的時光>>
書上抄的這些都是 .老實說我不大喜歡侯孝賢,早期還好,晚期就濫了..
3. 侯孝賢的哪些電影好看
一一 是他拍的吧
4. 你心目中的侯孝賢電影三佳分別是哪三部
侯孝賢是台灣新電影運動(1982-1987)的代表人物之一,還有楊德昌、曾壯祥、萬仁等。他們的作品有《光陰的故事》、《兒子的大玩偶》《小畢的故事》《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戀戀風塵》等。
台灣新電影運動興起的原因有:
1、電影業的不景氣,中影改組;
2、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影響;
3、新的電影觀念(作者論、藝術電影)等美學標準的輸入(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法國新浪潮)等;
4、新的人才的涌現(獨立製品相對自由為侯孝賢、陳坤厚等本土人才的出現提供了機會,留學歐美的青年歸來如萬仁、楊德昌、柯一正)
5、台灣社會的轉型:70年代末國民黨權威統治的松動,台灣從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轉型。
之所以認為這是一部偉大的史詩般宏大的影片,是因為侯孝賢不再只是把創作投視於自身的記憶,而投向了整個民族國家的記憶,這是大師級導演的水準。就像中國第五代導演張藝謀有《活著》、陳凱歌有《霸王別姬》、田壯壯有《藍風箏》,這些同樣都是把視線投向了社會的。
不再拘謹於小我,而是通過小我投射到整個社會。
一個導演能有這樣的勇氣,有這樣的擔當,能夠直面國家民族的歷史,我想這就是為什麼這部電影在題主所說的主流電影界評價最高的原因吧。
5. 侯孝賢拍過的電影
人物簡介
中國台灣電影導演、編劇。生於廣東梅縣。1948年移居台灣。1972年畢業於台灣國立藝專影劇科。1974年從影。當過場記、副導演、編劇、演員。1975年後編寫電影劇本《早安台北》等。1978~1981以編劇身分和名導演、攝影師合作拍攝影片取得成功。1980年首導《就是溜溜的她》Cute Girl、《風兒踢踏踩》1981 Cheerful Wind成名。1982年執導《在那河畔青草青》The Green Green Grass of Home奠定了作為台灣新電影作家的地位。1983年執導《兒子的大玩偶》The Sandwich Man獲西德曼海姆影展佳作獎,《風櫃來的人》The Boys from Fungkuei獲1984年法國南特大三洲電影節最佳作品獎。1984年創作劇本《油麻菜籽》Ah Fie獲第二十一屆台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執導的《冬天的假期》A Summer at Grandpa』s獲1985年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作品獎,獲30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1985年與朱天文合作創作劇本《童年往事》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獲第二十二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因執導該片獲三十七屆西柏林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及鹿特丹電影節、夏威夷電影節、亞太影展作品獎。1987年執導《戀戀風塵》Dust in the Wind獲1987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攝影音樂獎。葡萄牙特利亞國際影展最佳導演獎。《尼羅河的女兒》Nile Girl獲1987年義大利都靈電影節第五屆國際青年影展影評人特別獎。1989年執導《悲情城市》A City of Sadness獲第二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台灣中時晚報最佳作品獎、導演特別獎。第四十六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1993年執導《戲夢人生》The Puppetmaster獲台灣中時晚報電影獎最優秀作品獎,1993年戛納電影節審查員特別獎。他計劃攝制台灣現代史三部曲;即《悲情城市》、《戲夢人生》及正在創作中的《浦島太郎》。1991作為製片人,製作了《大紅燈籠高高掛》(紅夢)1991 Raise the Red Lantern/《少年,安啦
6. 為什麼侯孝賢的電影內地沒有上映
有啊!電影《刺客聶隱娘》就是啦!
8月27日,《刺客聶隱娘》將在內地上映,這將是侯孝賢第一部在中國內地公映的電影
《刺客聶隱娘》是侯孝賢大學時就心嚮往之的電影,今年5月,68歲的侯孝賢以此片拿下第6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自1993年《戲夢人生》開始,這是侯孝賢22年來第7次戛納之旅,終於封神。
年近古稀的侯孝賢並沒有向這個世界妥協,他臉上硬硬的紋路和一雙有神的眼睛,依然循著他少年時街頭「狠角色」的脈絡,什麼過癮就拍什麼的他,背對觀眾創作了《刺客聶隱娘》,這部作品是刺入觀眾胸懷中的無聲咆哮,來自於侯孝賢從未遠離的、帶著一抹迷茫憂郁的「少年狂」。
為了這個「第一部」,侯孝賢近日頻頻現身電影的宣傳活動,參加首映式、亮相電影沙龍和講座,而這些事情,在他年輕時是「根本不會鳥的」。
那個被裹著小腳的祖母滿街尋找的「阿孝咕」,如今已是68歲的老人,自言記憶力只有3秒,聊起天來拉拉雜雜東扯西扯,卻又腦子清晰,妙語連珠讓聽者聞之雀躍。
7. 推薦幾部侯孝賢的經典電影~~~
樓主:強烈推薦候導2003年拍攝的《咖啡時光》,它使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制訂未來的發展目標,並懂得了珍惜身邊人,享受生活的美妙時光。
據說候導拍攝這部電影是為了紀念小津安二郎誕辰100周年,小津安二郎是一位受到全世界電影愛好者所景仰的導演。。
8. 請介紹一下侯孝賢的電影《戲夢人生》
《戲夢人生》(In the Hands of a Puppet Maste)
導演:侯孝賢
主要演員:蔡振南,洪流,黃倩茹,李天祿,林強,魏筱惠,楊麗音
獲獎記錄:第46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出品年份:1993
當代中國最難看的電影恐怕要數侯孝賢的《戲夢人生》。
好萊塢的主流影片,90分鍾里有500到1000個鏡頭,推、拉、搖、移變化多端,全、遠、中、近、特寫各種景別紛繁交錯,大量的短鏡頭快速切換,形成強勁的視覺刺激,所以「好看」。而150分鍾的超長電影《戲夢人生》僅有100個鏡頭。整部影片只有1個特寫,5次搖動,絕大多數都是靜止的全景和中景,毫無節制的長鏡頭、長長鏡頭,而且通篇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所以有人說,《戲夢人生》是一部「催眠電影」。
然而,正是這部「引人入睡」的作品最終確立了侯孝賢導演大師的地位。
《戲夢人生》說的是台灣木偶戲大師李天祿的經歷,他本人的口述回憶佔了影片的三分之一。他對著攝影機敘述他的生活片斷:外祖父和父親的不合,母親去世,繼母的冷酷,跟父親學藝,外祖父的死,與父親和繼母鬧翻後離家,隨木偶劇團四處遊走,結婚做「上門女婿」,父親死後繼承家業,與一名妓女相愛,加入日本人的劇團,家人病重,兒子夭折,目睹日本投降……主人公如此戲劇性的生活經歷卻被拍得那麼平實散漫,毫無戲劇性效果可言。更令人迷惑的是,在這樣一部傳記性作品中,主人公李天祿只給我們留下了模糊的印象,我們甚至記不清他的面容,他的身影幾乎消融在家人鄰居的忙碌過往之中。那麼,作為一部電影,《戲夢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究竟何在?
侯孝賢的原創性並不在於他對主流電影模式的偏執反叛,而在於他的《戲夢人生》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具有本土依據的「傳記片」敘事。
任何一種文化中,人們都在「講述自己」。薩特曾說過,人總是故事的敘述者,生活在自己和別人的故事之中,依據這些故事來看待自己的遭遇,並傾向於以疏理故事的方式過日子(《語詞》)。然而,敘事的方式是在文化中獲得的,也因文化差異而不同。武斷一點說,中國的本土文化中幾乎沒有所謂「自傳體」的文學傳統,沒有奧古斯丁、盧梭、繆塞和羅蘭等所代表的那種以自我為中心,以主體視角由內向外反觀世界的個人敘事方式。法國歷史學家古斯多夫斷言,「只有在特定的形而上學前提下,自傳才成為可能」(《自傳的條件與限制》)。與西方文化相比,中國傳統的主導意識形態中,個人本位的主體性觀念從未在歷史上獲得過充分發展。個人的概念是關系性的,隸屬於與家庭、社區、國家和自然的關系之中。由於缺乏特定的「形而上學前提」,自傳體沒有生成為一種範式性的敘事方式。
李天祿是一位深深根植於本土文化的木偶劇大師,為貼切地呈現他前半生的生活經歷,侯孝賢獨創了一種反戲劇化、非視角性的「素樸」電影樣式。他使用固定的機位,靜止的長鏡頭,放棄特寫效果,就是要避免蒙太奇對觀眾視角的蓄意操縱,而試圖把觀眾推在任何一個特定的視角之外,使觀眾與人物的內心世界相隔離,以平實靜觀的態度來捕獲一個個非戲劇性的日常活動片斷。在侯孝賢看來,這就是一個人的歷史。
這部李天祿的「傳記片」不是以自我而是以家庭為中心的展開的。影片開始於李天祿的一周歲生日,結束在他四十歲時日本投降的日子,貫穿性的主線只有一條,那就是他家庭結構的變遷。在侯孝賢的「素樸」敘事中,這種變遷向我們所傳達的不是所謂「情節」,不是可分析性的、由因果邏輯推動的戲劇性鎖鏈,而是生命的神秘無常,是命運難以抗拒的力量,是「道」。
侯孝賢關照他的剪接師,以「雲」的方式進行剪接。因為李天祿的每一個生活片斷如同一片雲,片斷與片斷之間,如雲一般層層疊加,匯成了他的歷史。影片的結尾,我們看到一縷縷炊煙升起,裊裊飄向天空、匯入雲端,宛如一個生命融進了大自然。
今天誰都明白,抓不住觀眾就等於自殺。離開上海前的最後一個月,被禁閉在招待所里,和一位新銳導演一起經營劇本。反反復復的話題總是怎麼把「戲」做得好看。但在餘暇之際,談起仰慕的大師、不朽的傑作,仍然對某些「難看」的電影心存敬意。
9. 侯孝賢憑借哪部影片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電影《刺客聶隱娘》是侯孝賢執導並榮獲2015年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影片。
侯孝賢是台灣電影導演,電影文化協會榮譽理事長,其電影在國內外各大重要影展獲得重大獎項,為台灣電影代表人物之一。他善於使用長鏡頭、空鏡頭與固定鏡位,讓人物直接在鏡頭中說故事,是他電影的一大特色。
電影《刺客聶隱娘》根據唐人裴刑的傳奇小說《聶隱娘》改編,講述大唐輝煌告終,藩鎮林立,派系迭起,在四分五裂的亂象之下李氏帝國勉強維持著不堪一擊的和平與威信。聶隱娘謹遵師父教誨,奉行殺一人以救萬人的理念,並最終隱跡紅塵。
10. 侯孝賢導演了那些電影
他是大師,但電影較沉悶,受眾面小。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在那河邊青青草、風櫃來的人、兒子的大玩偶、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尼羅河的女兒、戀戀風塵、悲情城市、戲夢人生、好男好女、南國再見,南國、海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