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62屆戛納電影節的評委名單
7名評委:義大利女演員阿西婭·阿爾真托、土耳其導演努里·比格·錫蘭、韓國導演李滄東、美國演員詹姆斯·格雷、英國作家哈尼夫·庫雷希、美國女演員羅賓·賴特·佩恩和舒淇。
在「電影基金獎」和短片單元方面,評委會陣容依然強大。英國著名導演約翰·布爾曼領銜,法國導演貝特朗·博內洛、突尼西亞導演法里德·布格迪爾、葡萄牙女演員萊昂諾爾·西爾韋拉和章子怡將共同選出這一單元的優秀影片。
其間正式競賽單元中的20部影片角逐本屆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美國3D動畫片《飛屋環游記》將為本屆電影節揭幕,這是戛納電影節首次選擇一部動畫電影作為開幕影片。本屆電影節閉幕影片的殊榮則歸屬讓·庫南的作品《香奈兒與斯特拉溫斯基》。
『貳』 2019年的戛納電影節中國哪些人參加
參加72屆戛納電影節的中國明星陣容相當強大:主競賽單元入圍影片《南方車站的聚會》主創胡歌/桂綸鎂/廖凡/萬茜將會出席。
鞏俐、章子怡、李宇春、吳彥祖、馬思純、劉濤、景甜、朱一龍、娜扎、關曉彤等華語明星也受官方贊助商邀請出席本屆戛納電影節。
『叄』 第71屆戛納電影節評委中有華人嗎
4月18日,第71屆戛納電影節官方宣布張震出任金棕櫚主競賽單元評審,他也是本屆評審團中唯一一位華人評審。
時隔三年來到戛納,從演員轉為評委的張震說,此前來到戛納更多的任務是宣傳優秀的華語電影。「這一次『使命』發生了變化,心態也會不一樣,是一次特別的體驗。這次更加享受電影節的氛圍,可以看到更多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好作品,期待這一次的戛納之旅。」
張震認為,「好的電影是需要一個溫度的,這個溫度是可以延續並且存在心底很久的,是好電影的必備條件。」至於偏愛的影片類型,張震透露,不同的年齡段,他喜歡的電影類型也不一樣,「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看到電影的深度也會不同。」
張震果然是不一般。演技好,人也帥!
來源:金羊網
『肆』 第6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評委名單
評委會主席:科恩兄弟(美國)
評委會成員:
法國演員:蘇菲·瑪索
西班牙女演員:蘿西·德·帕爾馬
英國女演員:西耶娜·米勒
墨西哥導演:吉爾莫·德爾·托羅
加拿大導演:澤維爾·多蘭
美國演員:傑克·吉倫哈爾
馬里音樂家:Rokia Traoré
『伍』 有哪些中國人在戛納電影節當過頒獎嘉賓
中國人中頒過獎的只有鞏俐,章子怡,李宇春
戛納國際電影節中國人獲獎情況:
1964年唐澄的《小蝌蚪找媽媽》(水墨動畫片)獲得第四屆戛納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獲得戛納技術獎,成為首部折桂戛納的華語電影。
1990年張藝謀的《菊豆》獲得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中國電影《霸王別姬》獲金棕櫚獎,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獲評委會大獎。
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得評審團大獎,葛優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7年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洩》,入選影展競賽單元,王家衛並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2000年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獲得最佳藝術成就獎,梁朝偉憑此片榮膺戛納影帝,姜文的《鬼子來了》獲得評委會大獎,楊德昌的《一一》獲得最佳導演獎。
2002年伍仕賢導演的電影短片《車四十四》成了入選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首部華語短片。
2004年張曼玉以法國電影《清潔》獲得戛納影後桂冠。
2005年王小帥的《青紅》獲得評委會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第一個擔任戛納評委會主席的華人。
自開辦以來,戛納國際電影節始終堅持其創立初衷即推動電影節發展,振興世界電影行業,為世界電影人提供國際舞台。
除了對電影節初衷的堅持,電影節也准備好接收新的概念想法。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電影節在保有其核心價值的基礎上,也一直在進步發展,他們致力於發現電影行業新人並且為電影節創造一個交流與創造的平台。
『陸』 范冰冰是第一個戛納電影節中國評委嗎
范冰冰是第一個戛納電影節中國評委。
對全球媒體來說,其實這是一個比較正常的名單,裡面有殿堂級大牌導演阿莫多瓦出任主席,其他成員包括:好萊塢明星傑西卡·查斯坦、威爾·史密斯,義大利導演保羅·索倫蒂諾,德國女導演瑪倫·阿德(《托尼·厄德曼》導演),法國女導演阿涅絲·夏薇依,電影作曲家蓋布瑞·雅德,以及中國女演員范冰冰。
說實話,范冰冰這些年來,台下的話題爭議不遜章子怡,而台上也看得出來她一直在努力地改變自己,擺脫早年的花瓶形象,試圖將自己塑造為實力演員。
努力不是沒有成果,她在李玉導演為她量身打造的一些電影中,顯示出了實力。而前面提到的《日照重慶》,雖然入圍了該年的戛納主競賽單元,但其中扮演醫生的范冰冰戲份並不多。
去年范冰冰又取得一個不小的突破,她主演《我不是潘金蓮》拿到了分量很重的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客觀說,外界對范冰冰這次的表現評價,是好壞參半吧。很多人拿來和鞏俐在《秋菊打官司》里的相似演出對比,那還是有差距的。
戛納到底為什麼選擇范冰冰當評審,我想中國因素肯定還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短短一份名單,其中包含著非常復雜的地緣政治、影展政治、作者美學的綜合考量。
華語電影在這種整體考量之下,過去二十年的地位,起起伏伏,有高有低,時而享受中心的喧嘩,時而陷入沉寂,這都非常正常。
『柒』 戛納電影節的評委是怎麼選出來的
組委會根據電影人威望選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46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也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在每年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世界四大A類國際電影節中,相比奧斯卡只有一個「最佳外語片」的獎項,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對外國電影可以說是相當包容。而這其中,又以戛納為最,甚至可以說,戛納是最有「中國情結」的國際電影節。
國產電影首次參加戛納金棕櫚獎角逐是在1959年,由台灣話劇界元老田琛拍攝的《盪發與聖女》首赴戛納。1962年,台灣導演李翰祥的《楊貴妃》因富麗堂皇的宮廷布景和服飾奪得最佳內景攝影色彩獎,成為第一部在戛納獲獎的華語電影。
1993年,陳凱歌率《霸王別姬》劇組奔赴戛納,一舉摘得「金棕櫚」大獎,也成為國產電影在戛納的最高成就。陳凱歌,也因此成為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獲得金棕櫚獎的中國導演。
『捌』 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評委名單
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名單出爐,奧斯卡影後妮可·基德曼,華人導演、奧斯卡得主李安位列其中,著名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出任評委會主席,領銜好萊塢式明星評審。
在本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名單中,有兩位新晉奧斯卡得主,分別是憑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斬獲最佳導演的李安和精彩出演《被解救的姜戈》第二次奪得最佳男配角的克里斯托弗·瓦爾茲。
另據《洛杉磯時報》報道,此次戛納電影節的其他評委還包括:法國影星丹尼爾·奧圖、憑借《四月三周兩天》奪得金棕櫚獎的羅馬尼亞導演克里斯蒂安·蒙吉、執導《我們需要談談凱文》的英國導演琳恩·拉姆塞、日本導演河瀨直美以及印度演員薇迪雅·巴蘭。 李安:台灣籍華人導演(兩屆奧斯卡最佳導演)
妮可·基德曼:澳大利亞女演員(奧斯卡影後)
克里斯托弗·瓦爾茲:奧地利演員(兩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蒂安·蒙吉:羅馬尼亞導演(金棕櫚獎獲獎者)
琳恩·拉姆塞:英國女導演
河瀨直美:日本女導演(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薇迪雅·巴蘭:印度女演員
『玖』 第6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評委名單
評委會主席
簡·坎皮恩:紐西蘭導演
評委
賈樟柯:中國導演
蕾拉·哈塔米:伊朗女演員
全度妍:韓國女演員
蓋爾·加西亞·貝納爾:墨西哥導演員
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丹麥導演
索菲婭·科波拉:美國導演
威廉·達福:美國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