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發展歷史
1945 年的夏天,電影從德國人的生活中暫時消失了兩個月,德國多數大城市成了一片廢墟,柏林的建築倒塌了四分之三,許多人躲到地下掩體過夜,更多的人露宿街頭。盟軍雖然佔領了德國首都,還有更多的事要做,重建秩序,保障治安,捉拿納粹余黨,滿足居民日用供給。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文化場所都關門了,但衣食的匱乏也沒能阻礙老百姓對娛樂生活的需求,那一年的秋天剛剛來臨,歇業不久的電影院紛紛開張,奉獻出兩個小時的忘情投入和溫馨空間,是電影給了風雨飄搖中的德國人最後一點卑微的溫暖,即令國破家亡,德國電影人也在努力工作。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誕生的第一年,政府就對資助電影極為熱心,他們想到要搞一個大規模的國際電影節,就定在柏林,須知對於聯邦德國來說,西柏林是嵌入民主德國的一塊飛地,地理位置非常敏感。為什麼一定是柏林?
從柏林電影節誕生的第一天起,政治就是壓倒性的主題,至少電影藝術交流完全不在考慮之列。這是一個完全的冷戰產物。
對柏林電影節的創辦起到關鍵作用的其實是美國駐德的文化官員,他們一心要將電影節塑造成鼓吹西方文明制度,反對共產主義的文化橋頭堡。柏林這個曾經的東歐文化樞紐,此刻成為西德民主復興的象徵。
1951年6月,西柏林舉辦了第一屆電影節。因為預算不高,規模也不大,只有20個國家的來賓參加,這個被盟軍炮彈摧毀的城市顯然不是理想的旅遊之地,所有人都對糟糕的天氣和接待工作怨聲載道。柏林的濃厚政治色彩從一開始就和戛納、威尼斯等競爭對手注重商業性涇渭分明,其他歐洲電影節都十分依賴明星及圍繞明星的狗仔隊來獲得關注,滿街是兜售電影和計劃書的片商。但柏林卻依靠地緣政治的特殊位置,吸引了包括邁克爾·鮑威爾、羅伯托·羅西里尼和亨利-喬治·克魯佐在內的一流電影人光臨。參加電影節的國家和人數也逐年穩步上升,終於被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接納為國際A類電影節,加入了老資格的威尼斯和戛納的行列。
第1屆柏林電影節美國人贊助了大部分資金,美駐德官員OscarMartay參加完威尼斯電影節後對在柏林舉辦一個類似的活動十分支持,他還希望舉行的時間不能跟在夏秋之交的威尼斯之後,不然對新生的柏林電影節來說,吸引好電影參加就更困難了。幾乎就在柏林電影節創辦風聲剛傳出,東邊馬上宣布要在每年夏天舉辦一個國際青年電影節。所以西柏林這邊決定把會期放在6月,以示抗衡,而且要吸引東邊的人來參加,並不限於青年人。每年6月舉辦的傳統一直到1977年才改到2月。
光有政客,是辦不起來電影節的。
所以如果從電影人的角度來看待政治掛帥的柏林電影節,就會發現,真相並非僅僅政治那麼簡單。
聽說要舉行國際電影節,德國的電影人開始摩拳擦掌,他們很希望有機會找到海外投資和發行的渠道。這種渴望在百廢待興的德國尤其強烈,所以柏林電影節的本地化特色從創辦伊始就十分突出。
各方利益交匯,最後都集中到一個人的身上——阿爾弗雷德·鮑爾(AlfredBauer),他擔任了前幾屆柏林電影節的組織者。二戰中鮑爾在UFA工作,也擔任了戰後英國佔領軍的電影政策顧問。他想通過努力讓柏林重新回到歐洲文化版圖的中心位置,再度成為電影製片和發行的樞紐。
柏林的電影業內人士起初也是歡迎電影節的,既是繼承了柏林作為德國電影中心的文化遺產,也能讓製片廠有利可圖。由於當時德國的分裂,西德電影人無法進入蘇聯控制下的巴貝爾斯堡製片廠(世界上最大、最悠久的電影製片廠之一)和約翰尼斯塔製片廠。他們的飯碗大都不穩固,於是許多柏林的從業者都跑到慕尼黑、漢堡、杜塞爾多夫和威斯巴登去工作了。尤其是慕尼黑,本來在德國國內可以說是柏林文化上最大的競爭對手,成了新的電影發行中心,巴伐利亞人開始宣稱慕尼黑成了電影之都,這都讓留守的柏林電影人心急如焚。西柏林電影工會向市長施加壓力,說柏林的電影工業已然到了生死存亡的關口,只剩下為數不多的製片廠,有的還想西遷中,已經沒什麼人把新電影的首映禮放到柏林,長此以往,電影工業將從柏林消失!
本來官方和電影業內人士一拍即合,你搞你的政治宣傳,我推廣我的電影,似乎可以在柏林電影節這個平台上相互依存。但很快電影人發現柏林電影節並非想像中那麼有利。西柏林當時有200多萬人口,七分之一失業,剩下有工作的收入也非常低。所以柏林電影節沒法去和戛納、威尼斯的豪華尊貴相提並論,他們不得已打出親民、大眾的牌,將上座率和普通影迷的參與度放到了重要地位,所以設置了露天電影、明星遊行、簽名大會的單元,特別是加上政治考慮,把露天放映場所設在東西柏林交界處,想吸引東柏林的人來看(柏林牆1961年才修建)。 電影節放映了HansAlbers主演的[NightsontheRoad],Albers在德國很出名,他對東西柏林的觀眾都具有極大號召力,最後果然喚起了觀眾們共同的情感。
柏林電影節與眾不同的另一點是把獎項的決定權交給普通影迷,從1952年第二屆到到1955年第五屆,都沒有專業評委會。觀眾投票來決定把大獎給誰,1956年改成國際評委和觀眾一起決定獎項歸屬,那屆的主席是馬塞爾·卡爾內,1957年後才全部改為評委投票制度,文化品位慢慢顯現出來。
但一開始的大眾政治路線就遭到了電影人的激烈反對,有人說盲目擴大放映規模在國際上沒有先例,不是電影節的正道,因為加映了一些收不回錢的場次,片方更不高興。發行人說,普通觀眾對較為藝術化的電影接納程度並不高,此舉毫無益處,我們是在辦電影節,不是什麼白酒展銷會。但這一回合最終是政治贏了。
得不到本地電影人的支持,必然難以持久。德國電影製片人協會聲明拒絕參加電影節活動,協會發言人表面上將不參與歸於德國製片人在國際市場上日益弱化的地位,他們無力和美國、法國、義大利競爭。其實從深層次來說,不過是電影人對美國佔領政策不滿而產生的抵制,他們尤其討厭美國人把持柏林電影節,制訂的政策說到底主要是為美國人的政治宣傳服務,然後為覬覦中歐市場已久的好萊塢商人大開方便之門,對德國電影的發展卻沒什麼益處。
製片人協會還認為:因為盟軍的電影政策,德國電影現處在一個很悲慘的境地。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是美國極力將居於壟斷地位的德國電影公司UFI(納粹時期,由最大的製片廠UFA和其他公司合並而來的卡特爾組織)分解的政策,並限制德國電影公司同時涉足電影業中的多個分支,比如從事製片的不得同時經營發行或放映環節,這樣的後果是出現了很多小公司,全都勢單力薄。所以德國業內人士頻頻向有關機構游說,要求更合理的政策,比如允許垂直經營,擴充實力和好萊塢巨頭展開競爭。
德國電影人在和電影節官方談判是否參加的時候,提出為了拯救德國電影,除非政府提供減稅優惠或者增加補貼。這個願望落空了,為了表示安撫,組委會同意在第二屆電影節設立一個特別單元,針對外國買片人和國際傳媒,宣傳30到40部德國戰後幾年中拍的好電影,幫助德國電影出口。鮑爾說電影節很願意成為德國電影公司和國外買家之間的橋梁,向外推介國產片,他希望勸服德國電影人,柏林電影節不僅是外國影片的展台,一定也支持德國電影。 但事情並不順利,鮑爾向德國經濟部申請撥款被拒絕,計劃中的單元擱淺,一些製片人只好自己出錢做了個小型展會,把最有商業價值的幾部德國片推出去。因為缺乏政府的支持,效果好不到哪去,業內人的積極性被挫傷了,他們對電影節的壞印象並沒有發生根本改觀。所以在最初的四五屆電影節上,德國電影的參與率還是很低。這種局面直到好些年後,德國電影恢復了生機和信心,商業電影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大幅上升後才好轉。
面對電影界批評政府不扶持國產電影的批評,西德內政部舉辦了一個類似德國奧斯卡的獎項(bundesfilmpreis),由公眾、文化界和知識分子組成的評委會對全年德國電影進行評選,就是Deutscher Filmpreis(德國電影獎)的前身,這個獎代表政府,其實更類似中國的華表獎,1953年這個獎成為電影節的特別單元。而把獎項納入電影節范疇,是對外推廣的一招,有助於提高獲獎影片的國際知名度。
但德國影人卻指出這個獎的目標才不是為了復興電影業,其中存在嚴重的政治傾向,內政部表彰的全是反共或倒向北約的電影。面對質疑,官方人士稱這個獎是個禮物,我們想給誰,就給誰。
1956年,柏林電影節被接納為A類電影節,但其聲譽卻被良莠不齊的競賽單元所削弱,影評人抱怨柏林好片子太少,品種太單一。
這個批評實際上是個參賽權的問題,一比較戛納和柏林的參賽國家名單,很容易發現戛納的參賽資格面向所有國家,包括蘇東陣營,法國外交部會向所有建交的國家發送邀請函,法國電影製片人協會也積極向蘇聯和中國發出邀請。
1958年,戛納將金棕櫚頒給蘇聯電影雁南飛,德國記者強烈要求柏林電影節組委會邀請所有國家參賽,不管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差異。有記者認為:電影節作為展示窗口的年代過去了,作為正宗的國際A級電影節,雖然不意味著不問政治,但一定要向所有國家開放。在這點上,奧伯豪森電影節比柏林幹得好。對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來說,柏林電影節太過壁壘森嚴,直到 1969年才把金熊獎給了南斯拉夫電影《第一次工作》。
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② 首屆現在電影短片季將在5月開啟,什麼是「現在電影短片季」
從名字上來看,就是一個盛產短片的季節,隨著現代化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也非常的盛行,在這個前提下,小視頻也迎來了巨大的利益風口。
當然最吸引眼球的還是電影,但是電影的時常一般都比較長,而我們的生活節奏又比較快,所以出現了微電影,將電影精簡化,不僅節約了時間,也讓我們看到了一部小電影,看到了最精彩的部分。在當下的時代了,短片絕對是一個火爆的東西。
③ 有個導演一個月一直吃麥當勞的片子叫什麼名字
【譯 名】超碼的我 / 超級漢堡王
【原 名】Super Size Me
【出品年代】2004
【國 家】美國
【類 別】記錄/喜劇
【語 言】英語
【導 演】摩根·斯普爾洛克 Morgan Spurlock
【主 演】Dr. Daryl Isaacs
摩根·斯普爾洛克
Morgan Spurlock
Alexandra Jamieson
Dr. Stephen Siegel
Dr. Lisa Ganjhu
【簡 介】
美國人到底有多愛吃速食呢?年輕的美國導演摩根-斯普爾洛克大膽地以自己的身體當成白老鼠做實驗。連續30天,三餐只能吃麥當勞所賣的食物,連飲用水都取自麥當勞,為了證明絕非做假,他特別找了 3位醫生為整個實驗過程做紀錄,定期追蹤他的健康狀態。在這場瘋狂的實驗展開之前,史普洛克擁有6呎2的身高,185磅的體重,其健康狀態幾乎媲美職業運動員。但在狼吞虎咽一個月的漢堡、薯條後,悲劇發生了:史普洛克的膝蓋因為驟增的重量而感到酸痛。
為什麼美國人都這么胖?!影片通過分析食用快餐的物理成分,化學作用後熱量的分析,作出判斷。根據調查37% 的美國兒童和青年人吃太多的快餐。而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體重超標。這是因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還是應該將責任置於快餐公司如麥當勞等身上?
導演摩根-斯普爾洛克為此在號稱美國「最胖的城市」休斯頓采訪了近20位專業人事。從健身教練到兒童食品廚師,從相關法律制定者到那些胖子們都有。而這些人的觀點,感受和發現都為問題給出了較為清晰的答案。本片導演第一部電影作品,此前他一直從事節目策劃和編劇的 工作。此片獲得第24屆聖丹斯電影節紀錄片的導演獎。
④ 中國電影在國際大型電影節的獲獎情況
太多了,先發最近幾年的
中國電影國際獲獎記錄(2005年——2007年)
2005年
《青紅》(大陸)——導演王小帥,高圓圓、秦昊、李濱主演
獲第58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5月)
《淹沒》(大陸)——導演鄢雨、李一凡
獲第55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沃爾夫岡·斯陶特大獎(2月)
《牛皮》(大陸)——導演劉伽茵
獲第55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卡里加利獎和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2月)
《夢游夏威夷》(台灣)——導演徐輔軍,楊佑寧、黃鴻升、張鈞甯、黃泰安主演
獲第7屆法國多維爾亞洲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荷花獎」(3月)
《桃花燦爛》(大陸)——導演傅華陽
獲第16屆丹麥哥本哈根國際電影節「安徒生榮譽獎」(4月)
《咖啡時光》(台灣)——導演侯孝賢
獲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鬱金香獎」(4月)
《自娛自樂》(大陸)——導演李欣,尊龍、李玟主演
獲第5屆美國好萊塢貝弗利山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
《生死劫》(大陸)——導演李少紅,財周迅主演
獲第4屆美國紐約翠貝卡電影節最佳故事片大獎「創辦人獎」(4月)
《2046》(香港,2004)——導演王家衛,梁朝偉、鞏俐、王菲、張震、木村拓哉、董潔、張曼玉主演
獲第49屆西班牙巴塞羅那聖喬帝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2005年5月)
《情人結》(大陸)——導演霍建起,趙薇、陸毅主演
獲第8屆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2005年6月)
《b420》(香港)——導演鄧漢強
獲第19屆日本福岡亞洲電影節最佳影片獎(2005年7月)
《可可西里》(大陸)——導演陸川,張磊、趙雪螢、亓亮、趙一穗、多布傑主演
獲第27屆美國山嶽電影節最佳敘述片獎(2005年7月)。
《銀飾》(大陸)——導演黃建中,主演孟堯
獲日本SKIP國際數字電影節技術獎(2005年7月)
《長恨歌》(香港)——導演關錦鵬,鄭秀文、梁家輝、胡軍、吳彥祖、蘇岩主演
獲第62屆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歐洲藝術交流獎」(9月)
《紅顏》(大陸)——導演李玉,劉誼、黃興饒、李克純、王乙竹主演
獲第62屆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歐洲藝術獎CICAE」(9月)
獲奧地利維也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和「費比錫國際影評人協會(FIPRESCI)大獎」(10月)
獲比利時根特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羅伯特懷思獎」(10月)。
《小站》(台灣)——導演
獲第62屆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短片(9月)
《日出日落》(大陸)——導演騰文驥
獲第29屆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特別榮譽獎(9月)
《世界》(大陸)——導演賈樟柯,趙濤、成泰燊主演
獲《藝術論壇》2004年度最佳電影獎
獲第11屆法國維蘇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3月)
獲第6屆西班牙巴馬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伯爵獎」及最佳攝影(3月)
獲第7屆法國多維爾亞洲電影節最佳劇本「金荷花獎」(3月)
《孔雀》(大陸)——導演顧長衛,張靜初、呂玉來、馮礫主演
獲第55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年2月)
獲第7屆義大利烏迪內遠東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5月)。
《天邊一朵雲》(台灣)——導演蔡明亮,李康生、陸弈靜、陳湘琪主演
獲第55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藝術貢獻獎、阿爾弗雷德·鮑爾獎和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2月)
獲第38屆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影評人獎和最佳男演員獎(李康生)(10月)
《好大一對羊》(大陸,2004)——導演劉浩,主演陳聲林、趙大江
獲加拿大維多利亞電影節金獎——最佳故事片獎(2月)
獲第11屆法國維蘇爾國際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大獎(3月)
《求求你,表揚我》(大陸)——導演黃建新,王志文主演
獲第8屆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6月)
獲第8屆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6月)
《十面埋伏》(大陸)——導演張藝謀,劉德華、章子怡、金城武主演
獲第30屆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獎(1月)
獲美國國家評論總結獎最佳藝術指導獎(1月)
《背鴨子的男孩》(大陸)——導演應亮
獲第6屆日本東京Filmex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11月)
《如果·愛》(香港)——導演陳可辛,金城武、周迅、張學友、池珍熙主演
獲美國紐約Queens電影節最佳影片獎(11月)
《上學路上》(大陸)——導演方剛亮
獲第28屆德國盧卡斯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盧卡斯獎」(10月)
獲第20屆伊朗伊斯法漢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金蝴蝶獎」(10月)
獲第14屆印度海德拉巴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象獎」和最佳導演獎(11月)
《我們倆》(大陸)——導演馬儷文(原名:馬曉穎)
獲第18屆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金雅琴)(10月)
《泥鰍也是魚》(大陸)——導演楊亞洲
獲第18屆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10月)
《沉默的遠山》(大陸)——導演鄭克洪
獲第22屆波哥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10月)
《靜靜的嘛呢石》(大陸)——導演萬瑪才旦
獲第10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特別獎(10月)
《芒種》(大陸)——導演張律
獲第10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最佳新人導演獎(10月)
《電影往事》(大陸)——導演小江
獲第13屆德國漢堡國際電影節導演處女作大獎(9月)
《來了》(大陸)——導演胡小釘
獲德國柏林亞太電影節評委獎(9月)
《向日葵》(大陸)——導演張揚, 陳沖、孫海英主演
獲第54屆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獎(9月)
《斷臂山》(台灣)——導演李安
獲第62屆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9月)
獲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12月)
2006年
《看上去很美》(大陸)——導演張元
獲2006年第4屆亞太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獲2006年第56屆德國柏林電影節傑出電影藝術創新獎
獲義大利阿巴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東》(紀錄片,大陸)——導演賈樟柯
獲歐洲紀錄片協會與歐洲藝術協會獎
《三峽好人》(大陸)——導演賈樟柯
獲第63屆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租期》(大陸)——導演路學長
獲第3屆日本東京國際數字電影節最佳影片
《浮生》(大陸)——導演盛志民
獲第59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評委會獎
《江城夏日》(大陸)——導演王超
獲第59屆法國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影片
《瘋狂的石頭》(大陸)——導演寧浩
獲第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新人導演獎
《賴小子》(大陸)——導演韓傑
獲第35屆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金虎獎
《另一半》(大陸)——導演應亮
獲第7屆日本東京銀座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檳榔》(大陸)——導演楊恆
獲第11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大獎
獲第28屆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新導演獎
《芳香之旅》(大陸)——導演章家瑞
獲第30屆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字塔獎、最佳女主角獎、特別表演獎
《剃頭匠》(大陸)——導演哈斯朝魯
獲第37屆印度果阿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孔雀獎
《芒種》(大陸)——導演張律
獲法國維蘇爾電影節最佳影片金單車獎
獲比利時布魯日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獲瑞士黑色電影節青年評論家獎
獲西班牙巴塞羅那亞太電影節大獎
《靜靜的嘛呢石》(大陸)——導演萬瑪才旦
獲第30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聯盟獎
獲第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導演獎
《夢游》(紀錄片,大陸)——導演黃文海
獲法國真實紀錄片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天狗》(大陸)——導演戚健
獲第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十三棵泡桐》(大陸)——導演呂樂
獲第19屆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
2007年
《三峽好人》(大陸)——導演賈樟柯
獲第3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獲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影展最佳影片獎
《落葉歸根》(大陸)——導演張楊
獲第57屆德國柏林電影節獨立影評人(全景單元)最佳電影
《圖雅的婚事》(大陸)——導演王全安
獲第57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檳榔》(大陸)——導演楊恆
獲第3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聯盟獎」、 亞洲數碼錄像競賽銀獎
⑤ 吃漢堡對身體有危害嗎
!最顯性的就是身體會發胖,這種胖是虛胖,會伴隨頭腦遲鈍,身體笨拙,盜汗等等.以上結果是一個叫曼迪 卡羅的美國記者以身試法親自實驗所得出的結論!
美國有位導演摩根-斯普爾洛克大膽地以自己的身體當成白老鼠做實驗拍了部記錄片《超碼的我supersize me》此片獲得第24屆聖丹斯電影節紀錄片的導演獎,這部片就真實的記錄了這個垃圾食品對人身體的各方面害處。
我總結有這幾方面的危害吧
1)肥胖
2)心腦血管疾病
3)性功能衰竭
4)潛在致癌性
5) 早熟
最喜歡的早餐組合是漢堡包+可樂,而像粥+饅頭這種老式組合卻是無人問津。其實,就營養方面來說漢堡包+可樂是對身體最不好,最沒有營養的。
大家都知道,漢堡包這種油炸食品和碳酸飲料都是垃圾食品一類的,如果把它們當早餐,不僅起不到吃早餐的作用,還害了自己,可說是有百害而無一益。西餐富於油脂和食糖而缺少復合碳水化合物,會導致營養不足,出現多種營養缺乏症,但如果營養攝入過多,則會引起營養攝入過剩,這不僅加重了消化器官的負擔,引起胃的疾病,同時這也是肥胖病、心血管病與糖尿病的根源,不利於身體健康。
而我們的傳統中餐則是一谷類為主,重在補充主要能量。谷類中提供熱能的澱粉、糖的結構簡單,能夠被人體迅速地氧化分解,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熱能,如小麥,它是我國北方人民的主食,自古就是滋養人體的重要食物。《本草拾遺》中提到:「小麥面,補虛,實人膚體,厚腸胃,強氣力」小麥營養價值很高,所含碳水化合物約佔75%,蛋白質約佔10%,是補充熱量和植物蛋白的重要來源。還有雞蛋,牛奶等都是很好的營養品。
綜上所述,為了同學們的健康成長,我建議請不要以漢堡包+可樂為自己的早餐,反之,應該把眼光往那帶點「土」,但確實有食用價值的中餐上去。
⑥ 世界三大電影節及近年來獲獎電影介紹
太多了,我貼不全了,告訴你個網址自己去查吧.很全.
http://movie.sh365.com/html/en/en-bl.htm
55屆(05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影片《卡雅利沙的卡門》銀熊獎評委會大獎《孔雀》最佳男主角:盧·泰勒·普奇《吸拇指的人》最佳女主角:朱麗婭·燕特斯《索菲·邵爾:希望與反抗》最佳導演:馬克·羅斯曼《索菲·邵爾:希望與反抗》最佳藝術貢獻獎:《天邊一朵雲》(劇本)最佳電影音樂:《心跳停頓》其他獎項藍天使最佳歐洲片:《天堂此時》阿爾弗雷德·鮑爾獎:《天邊一朵雲》
54屆柏林(04年)■最佳影片金熊獎:
《勇往直前》 (德國/土耳其)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失落的擁抱》 (阿根廷)
■最佳導演銀熊獎:
金基德(韓國),獲獎作品:《撒瑪利亞城的女孩》
■最佳女演員銀熊獎:
凱特琳娜·桑迪諾·莫雷諾,獲獎作品:《萬福瑪利亞》,(美國/哥倫比亞)
查理茲·塞隆,獲獎作品:《女魔頭》,(美國)
■最佳男演員銀熊獎:
丹尼爾·亨德勒,獲獎作品:《失落的擁抱》(阿根廷)
■「突出藝術貢獻」銀熊獎:
《破曉》(瑞典)
■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
班達·奧斯利斯,獲獎作品:《初戀》,(義大利)
■藍天使獎(歐洲電影獎):
《破曉》(瑞典)
■阿爾弗雷德·鮑爾特別創新作品獎:
《萬福瑪利亞》(美國/哥倫比亞)
■最佳影片
《勇往直前》與費斯·阿金
影片講述了兩個因自殺而進入精神病院的人產生戀情的故事。卡西企圖通過自殺進入精神病院,來忘掉過去並開始「新的生命」;少女西碧爾則是為了逃離她保守的家庭。兩人有一個共同的背景———他們都是土耳其裔的德國人。
本片導演費斯·阿金就是一位土耳其裔的德國導演。1973年生於漢堡的阿金,22歲時拍攝了處女作———短片《You『re The One!》,並一舉奪得漢堡國際短片節「觀眾大獎」。此後有多部影片在國內外影展獲獎,成為受人注目的新一代德國導演
第五十三屆柏林國際電影節(2003年2月)
獎 項
獲 獎 人
獲 獎 影 片
金熊獎 邁克爾·溫德伯姆 Michael Winterbottom 塵世之間(英)IN THIS WORLD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斯派克·瓊斯 Spike Jonze 改編劇本(美)ADAPTATION
導演獎 帕特里斯·謝羅 PATRICE CHÉREAU 他的兄弟 SON FRÈRE(His brother)(法)
女演員獎 妮可·基德曼/梅麗爾·斯特里普/朱麗安·摩爾 MERYL STREEP/NICOLE KIDMAN/JULIANNE MOORE 時時刻刻(美)THE HOURS
男演員獎 薩姆·洛克威爾 SAM ROCKWELL 危險思想自白 CONFESSIONS OF A DANGEROUS MIND(美)
最佳歐洲影片藍天使獎 沃爾夫岡·貝克 Wolfgang Becker 再見,列寧!GOOD BYE, LENIN!(德)
阿爾弗雷 德·鮑爾特別創新獎 張藝謀 英雄(中) Hero
最佳音樂 穆薩·塞恩·阿布薩 布魯蒂夫人 MADAME BROUETTE (塞內加爾)
短片金熊獎 史蒂凡·阿森尼耶維奇 Stefan Arsenijevic一 扭轉 TORZIJA(Torsion)
短片銀熊獎 路西亞·塞德隆 Lucía Cedrón 缺席 EN AUSENCIA
史蒂芬·科瓦爾 Stepan Koval一 駛離的九號電車 ISCHOV TRAMWAI N° 9
終身成就獎 克勞邊婭·卡蒂奈絲(意、女演員)
羅伯特·阿爾特曼(美、導演)
特別藝術貢獻獎 李陽 LI YANG 盲井 MANG JING(中)
非正式獎項
Prix UIP評審團獎 Stefan Arsenijevic 扭轉 TORZIJA(Torsion)
PANORAMA短片獎 Jonathan LeMond MISDEMEANOR
紐約電影學院獎 Barbara Medajska MOGLEM BYC CZLOWIEKIEM
紐約電影學院獎提名 Eran Merav UNDERDOG
國際影評人費比西FIPRESCI 獎 Distant Lights LICHTER
國際影評人費比西FIPRESCI 獎 WOLFSBURG
國際影評人費比西FIPRESCI 論壇獎 Piotr Trzaskalski EDI
基督教評審團大獎 Michael Winterbottom 塵世之間(英)IN THIS WORLD
基督教評審團獎 Nir Bergman KNAFAYIM SHVUROT (Broken Wings)
基督教評審團論壇獎 Piotr Trzaskalski EDI
德國藝術家協會獎 Isabel Coixet MY LIFE WITHOUT ME
柏林市民獎 Stephen Daldry THE HOURS
C.I.C.A.E. 獎 Nir Bergman KNAFAYIM SHVUROT(Broken Wings)
C.I.C.A.E.提名 Dominique Abel POLIGONO SUR(Seville, South Side)
C.I.C.A.E. 論壇獎 Cláudio Assis AMARELO MANGA(Mango Yellow)
C.I.C.A.E. 論壇提名 Paul Devlin POWER TRIP
LVT – MANFRED SALZGEBER 獎 Gillies MacKinnon PURE
LVT – MANFRED SALZGEBER提名 HARRY EDEN(男演員) PURE
觀眾獎 Nir Bergman KNAFAYIM SHVUROT(Broken Wings)
水晶熊獎 Klaus Härö ELINA SOM OM JAG INTE FANNS
水晶熊獎特別提名 Omri Levy MISS ENTEBBE
Imanol Uribe EL VIAJE DE CAROL
水晶熊短片獎 Zoia Trofimova LE TROP PETIT PRINCE(Pipsqueak Prince)
水晶熊短片特別提名 Heeraz Marfatia BIRJU
和平電影獎 Michael Winterbottom 塵世之間(英)IN THIS WORLD
TEDDY 2003獎 Julián Hernández AMOR, JAMÁS ACABARÁS DE SER AMOR
TEDDY 2003紀錄片獎 Jochen Hick ICH KENN KEINEN – ALLEIN UNTER HETEROS
TEDDY 2003短片獎 Lars Krutzkoff and Jan Dalchow FREMRAGENDE TIMER
SIEGESSÄULE讀者獎 Thom Fitzgerald THE EVENT
Wolfgang Staudte獎 Benedek Fliegauf RENGETEG
CALIGARI電影獎 SALT
NETPAC獎 Sabu KOUFUKU NO KANE
NETPAC獎特別提名 Garin Nugroho AKU INGIN MENCIUMMU SEKALI SAJA
堂吉訶德獎 Piotr Trzaskalski EDI
柏林市民獎 Paul Devlin POWER TRIP
DEUTSCHES KINDERHILFSWERK獎 Pia Bovin KALD MIG BARE AKSEL
DEUTSCHES KINDERHILFSWERK特別提名 Klaus Härö ELINA – SOM OM JAG INTE FANNS
Jannik Hastrup DRENGEN DER VILLE GØRE DET UMULIGE
DEUTSCHES KINDERHILFSWERK短片獎 Zoia Trofimova LE TROP PETIT PRINCE
DEUTSCHES KINDERHILFSWERK短片特別提名 Sara Johnsen HOUDINIS HUND
⑦ 電影短片的發行放映
一部短片從製作,到發行、放映,是一個產業鏈。短片的銷售和發行對短片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與故事片相比,短片的銷售和發行明顯不同。商業片嚴格和大部分非商業片區分開來。對於短片發行商來說,因為沒有可以接受的電影費用賬單系統允許短片參與影院的票房收入,他們無法從短片中獲益,主要的商業發行商已經從短片市場撤出。有人認為,短片區可以自己組織一個有效的商業發行結構。從商業角度看,最短的故事片和動畫片是商業部門的首選,而記錄短片超過了短故事片和動畫片,統治著非商業機構。現在,大約1500部德國短片可以得到發行。2003和2004年,發行商分別發行了86部和58部短片。三分之一以上的短片會能夠找到商業的發行商合作。
在短片代理發行中,漢堡短片經銷商是最重要的短片發行渠道。自2000年以來,130萬影院的觀眾通過漢堡短片代理經銷商的發行看到了短片。漢堡短片經銷商的訂購系統非常成功,他們的年費就可以讓影院每周從他們機構的存量短片中選擇不同單元播放。除此之外,教育廳公眾與媒體辦公室下的銷售和發行部門和電影節一樣對德國的短片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短片節是短片展示最重要的舞台。據2006年得累斯頓(Dresden)的德國短片協會調查顯示:一部德國短片平均要送到15個國內的和15個國際的電影節參賽,其中90%的短片製作者都認同電影節這種機制。毫無疑問,電影節成了藝術家們展示短片、藉以表達藝術思想最重要的平台。在德國,90%的電影節播放短片,大部分電影節成為電影製作者相聚的地方,因而電影節也就成了電影產業的一個重要市場。短片的主要觀眾來自電影節。在德國,每年有大約30萬以上的觀眾去電影節觀看短片,這個數字是德國商業電影院無法相比的。嚴格來說,一些規模較小的電影節可能算不上電影節,但它們以其靈活方便的特點彌補了電影產業的缺口。
在德國,每周大約有80個電影日或電影周,以及大大小小的電影節放映短片。其中比較重要的有上述的奧博豪森國際短片節和漢堡國際短片節。他們都有自己不同的側重點:漢堡國際短片節對於公眾來說是一個大型的城市盛典,主辦方會有一系列的活動。漢堡短片代理機構成為德國短片發行的重要因素。奧博豪森國際短片節側重的是藝術片和特別主題的欄目,所以它成為製片人聚會的重要場所。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短片節,如得累斯頓國際短片節、雷根思堡短片周(Regensburg Short Film Week)等等。 無論是在生產還是購買短片方面,電視對德國短片市場的影響微乎其微。每年大約只有40部德語短片被購買。短片很少被納入電視節目中。短片既沒有在德國主要的公共廣播機構播放,也沒有出現在私人的商業渠道。在電視世界,短片被認為只是針對適當的觀眾群,通常在一些不太好的時間段播出。電視播放短片數量之少的一個原因就是,缺乏深入對待和處理如此數量巨大的短片的工作人員。拋開每年2000部短片不談,不斷波動變化的生產者和製片人都給整理工作帶來了巨大的障礙。
雖然80、90年代一些私人電台播放過一些短片節目,但今天只有「3sat」和「藝術」仍然有固定短片欄目。「3sat」是在每周長片電影和隨後的節目中之間播放兩三遍短片。法德文化頻道——「藝術」,兩三年前發展了一檔短片特別節目——每周雜志欄目《短路》。每年大約需要60部短片,節目被製作成雜志每周報道當前動向、介紹世界各地的導演、電影節。它已經成為德語短片播放領域中最重要的平台。 近幾年,互聯網上開辟了許多新的發行形式,短片也從中獲利。特別是互聯網為短片的普及作出了貢獻。一些機構和公司喜歡在他們的網頁播放短片,其中大部分參賽影片或出於廣告目的。通過這種方式,用戶現在可以根據他們自己的藝術和美學需求選擇短片。然而,許多在電影節上獲得成功的短片由於各種原因對互聯網持種種保留意見。許多製作人和影片的所有者對互聯網上展示他們的作品是否合適持懷疑態度。
迄今為止,純粹在互聯網上介紹短片的業務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原因是用戶很少願意在互聯網上支付觀看費用。這項研究正在進行,短片可以通過其他盈利性方式,如手機上下載「移動內容」等形式來獲得報酬。
今天,數字技術不僅是運用在作品製作前後,而且運用在銷售和電影放映上。短片也參與了開發和使用全數字化生產、儲存和運輸設施的建設。在這方面,短片一直是最重要的形式和唯一創意平台。其中最新發展就是為手機網路和互聯網協議電視提供「移動內容」。不過,一旦新的技術難題(如技術和質量)被攻克,短片將退居次要位置。 檔案館在保存作為文化歷史記錄的短片中處於中心地位。他們負責收集、保護、出版活動,同時與院校合作。一些檔案館也承擔著發行商的重要工作,他們也為市民提供服務。可惜的是,檔案館沒有一個中央德語的短片搜索目錄,也沒有一個統一的目錄規范去給短片建檔,並告訴人們如何訪問這些檔案。此外,國家、市和私人檔案、電影節檔案在保存文化遺產方面發揮了特殊的作用。令人擔憂的是,在被調查的一半以上的檔案館表示,由於缺乏財政支持和良好的待遇,未來他們將無法提供服務和維護足夠的庫存短片。主要的庫存影片甚至還沒有被匯編,有很多電影拷貝必須得到保護,免受褪色,反復使用帶來的損害。影院的數字化將面對檔案保存的新問題。電影應該按其原有的方式保存,還是將其數字化。越來越多的新影片考慮到將來的存檔問題, 而選擇數字格式,額外的問題就出現了。比如,歸檔和維修的數字清單。
⑧ 三大電影節是哪三個分別是些什麼獎啊
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柏林電影節--金熊
威尼斯電影節--金獅
⑨ 找一部美國電影,有一段在漢堡店開了槍
我也找了好久!過程中看到了你的問題,無奈沒看到正確答案。
荒蠻故事
導演:達米安·斯茲弗隆
編劇:達米安·斯茲弗隆
主演:達里奧·格蘭迪內蒂/瑪麗婭·瑪努爾/莫妮卡·比利亞/麗塔·科爾泰塞/胡麗葉塔·澤爾貝伯格/更多...
類型:劇情/喜劇/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阿根廷 / 西班牙
語言:西班牙語
上映日期:2014-05-17(戛納電影節)/2014-08-21(阿根廷)
片長:122分鍾
又名:蠻荒故事 / 生命中最抓狂的小事(台) / 無定向喪心病狂(港) / 蠻荒史 / Wild Tales
《荒蠻故事》是一部黑色喜劇,由6個獨立的暴力復仇小故事構成。影片是一次對於人類失控行徑的顛覆性創作,從怪異的幽默感,獨特的畫面和大膽的配樂,到對於身處絕境的普通人這一題材的偏愛,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南美鬼才導演達米安·斯茲弗隆與阿莫多瓦在創作方面的相似之處。不過,斯茲弗隆仍然通過這部影片發出了自己獨特的聲音:一場對於一個腐敗成風、經濟和社會嚴重不平等的社會的尖銳抨擊。
⑩ 電影的全球獎項
奧斯卡金像獎
美國金球獎
美國紐約影展
美國日舞影展
美國芝加哥影展
美國舊金山影展
美國紐約瑪格雷麗特影展
美國聖地牙哥影展
美國西雅圖影展
美國夏威夷影展
美國舊金山同性戀影展
美國洛杉磯金酸莓獎
美國獨立精神獎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好萊塢電影節
Teen Choice
加拿大多倫多影展
加拿大蒙特利爾影展
加拿大溫哥華影展 英國電影學院獎
英國倫敦影展
英國愛丁堡影展
英國愛丁堡影展
英國倫敦短片影展
歐洲電影獎
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荷蘭鹿特丹影展
荷蘭阿姆斯特丹紀錄片影展
德國國際婦女電影節
德國曼漢姆影展
德國漢堡電影節
德國慕尼黑電影節
瑞士盧卡諾影展
瑞士佛瑞堡影展
瑞典斯德哥爾摩電影節
法國南特影展
法國克勒泰依女性影展
法國凱撒大獎
法國凱撒電影獎
俄羅斯莫斯科影展
捷克卡羅威發利影展
義大利遠東電影節
義大利都靈影展
義大利電影大衛獎
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影片暨錄像帶影展
比利時根特影展
奧地利維也納影展
希臘鐵撒隆尼卡影展
葡萄牙電影節
西班牙芝昂電影節
巴塞羅那電影節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挪威電影節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國際學生電影影展
香港電影金像獎
華鼎獎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亞洲電影大獎
台灣金馬獎
台北電影節
台灣中時晚報電影獎
中國百花獎
中國金雞獎
中國華表獎
金掃帚獎
百合獎
中國電影世紀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大獎
日本山形紀錄片影展
日本福岡影展
日本電影學院大獎
日本電影旬報獎
韓國釜山影展
新加坡影展
亞太影展
韓國全州國際影展
台北電影節
駿馬獎
金話梅獎
金掃帚獎
印度國際電影節
曼谷國際電影節 澳洲雪梨影展
墨爾本國際電影節
澳洲雪梨紀錄片影展
澳大利亞悉尼國際電影節 班夫山地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