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京國際電影節頒獎典禮哪些明星來了
很多呢,親可以用南搜nan.so搜搜看哦~郭采潔、陳喬恩、李玟、楊千嬅、唐嫣、白百何、佟麗婭、馮紹峰、陳奕迅、任賢齊、張家輝、張震、余文樂、崔始源……
㈡ 電影節越來越多了,這只是圈內人的狂歡嗎
一度被疫情所影響的業界各類活動和獎項都逐步恢復。過去的國慶檔,8天39.5億票房創造檔期歷史第二的成績,我們熟悉的電影市場好像回來了。而大大小小的電影節,似乎來得更加集中一些。
在陝西西安,開幕的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已經進行到了後半段,周冬雨受邀擔任本屆電影節青年大使,而在開幕式上,閆妮也攜電影作品《我和我的家鄉》受邀亮相。
(舉辦了一屆之後就“隱退”了的上合組織電影節)
的創始初衷就是持續發現與推選青年電影人首作及早期電影作品。選片質量也很高,近幾年,《心迷宮》導演忻鈺坤、《八月》導演張大磊、《北方一片蒼茫》導演蔡成傑等優秀導演也是從FIRST走出。雖然業內已經有一定口碑和影響力,但仍處於圈地自萌的狀態,難以出圈。
無論如何,電影節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依舊要靠獨特創新的理念,和堅持對優秀作品的渴求和鼓勵來逐步建立,希望層出不窮的電影節都能發現自己特色。在這個狂飆突進的時代里,如何使電影節不落入沉痾,為電影正名,還電影人尊嚴,才是一個專業電影節應有的責任和使命。
㈢ 那個叫什麼吶電影節來著
法國戛納電影節
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㈣ 戛納電影節是怎麼來的
戛納國際電影節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也是世界四大電影節之一。1939年,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決定創辦法國自己的國際電影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籌備工作停頓下來。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南部旅遊勝地戛納舉辦了首屆電影節。自創辦以來,除1948年、1950年停辦和1968年中途停斷外,每年舉行一次,為期兩周左右。原來每年9月舉行。1951年起,為了在時間上爭取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改在5月舉行。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此外,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 戛納電影節因大海、美女和陽光(Sea Sex Sun)而被稱為3S電影節。每年盛事期間,在著名的海濱大道及附近的海灘上都會有眾多美女雲集,期待著影界大腕、星探們的發掘,一圓她們的明星夢。
㈤ 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快來了,怎麼參加開幕式要買票嗎
開幕紅地毯是6.12 18:20-20:00 上海大劇院
志願者現在基本上已經招募好了。。。
㈥ 為什麼中國電影節越來越多,而好電影卻越來越少
伴隨中國電影票房的井噴,各類電影節也逐漸多如牛毛。但與如今中國電影的每況愈下類似,連被譽為「我國奧斯卡」的金雞百花電影節也越發江河日下。
中國電影節不僅魚龍混雜且有日薄西山之態
以金雞獎為例,從第一屆起就有盛產「雙黃蛋」的傳統,有一屆「最佳故事片」居然還產生過「三黃蛋」,這種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評選機制實在舉世罕見。
這點,中國第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也承其衣缽。讓人不免遐想:難道這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電影道路的一部分?
圖片說明:「烈日灼心」三位男主同時加冕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影帝桂冠
而並稱中國四大電影節之一的長春國際電影節更是愧對以電影之名。
口號居然是:電影搭台,經貿唱戲。追求「電影文化大普及,經貿活動大豐收」,既然如此,為何不改名「長春國際貿易節」,在經貿往來的同時順帶欣賞一下兩年來的優秀電影!
那麼,在如此匪夷所思、模稜兩可的背景下,一個電影節究竟該如何運作才能脫穎而出,繼而進入良性循環,最後真正呈現一個電影節的風貌和品格。已走過11年的獨立電影節――first青年影展也許能給出最好答案。
清晰的定位與日益完善的評價體系使first青年影展獨樹一幟
first青年影展起先只是一個中國傳媒大學校內的短片競賽,發展至今,已能夠吸引中國乃至世界電影的半壁江山前來搖旗吶喊,這與它自成立之初的清晰定位緊密相連。
十年前,影展的創始人宋文發現,為什麼「最佳影片」不能是參賽影片中的最好影片,於是他與同伴想把評價體系拉回至電影本身,立志將創辦的電影節發展成為新電影人的挖掘機。
這一不懈追尋也體現在first青年影展的參評規則里,參賽作品必須是電影人的前三部電影,而在中國,著力關注電影人處女作的電影節,僅此一家。
而在遴選評委階段,first青年影展也為人稱道。
評委需要深具藝術家的眼光和胸懷,在親子觀影前提下,經過無缺席集體討論後才可擬定所有獲獎名單
圖片說明:2014年first青年電影展評審團主席謝飛(導演)
但與諸多精良文藝片一樣,同樣像一部細水長流電影的first青年影展一路走來也步履維艱。
在時間長河淌進第八年後,該影展才與那年由它推出的現象級電影《心迷宮》一起,一戰成名。
但是,在後續討論中,有評委對first青年影展的首席執行官李子為說:《心迷宮》這個片子可惜了,世界首映應該給威尼斯,那樣可以走得更遠。
這話令李子為百感交集。
此後,「為雪前恥」,first青年影展開始定期安排團隊去鹿特丹電影節、金馬電影節學習對方的創投體系、志願者體系與視覺體系。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後,它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系統架構。
2015年成立的「並馳實驗室」,聯合電影公司在保障創作者藝術表達的基礎上,為青年導演提供中低成本製作的全線資源支持,推動實驗作品順利進入主流院線。
而去年,擔任影展大使的陳坤,在與參展紀錄片導演馬莉的聊天中,萌生了與first合作成立「山下紀錄片實驗室」的想法。
陳坤每年出資50萬,助力青年導演拍攝紀錄片。講述青少年犯罪現狀的「少年」由此獲得30萬拍攝資金;記錄一位已過耳順之年卻還要照顧年過半百智障兒子的「羅長姐」也收獲了15萬製作經費。該片在隨後舉辦的「西湖紀錄片節」上又斬獲大獎。導演把一半獎金放回「山下紀錄片實驗室」,由此形成了一個流水不腐的紀錄片基金。
而first影展數量龐大的志願者團隊也日益成為一張華麗名片。
在今年的影展發布會上,幾百人的座位上都放著寫有各自名字的瓶裝礦泉水。
眾多志願者在有限條件下,甘願承受高負荷運轉,憑借自己的熱情洋溢與青春逼人讓first青年影展活力四射。
時至今日,first青年影展已碩果累累。
剛剛拿下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和最佳藝術貢獻獎的《暴雪將至》就是在該影展的創投會中,牽線世紀百年影業有限公司,由此進入實際運作環節;
導演馬凱花費7萬元拍攝的恐怖片《中邪》已被騰訊高價收購;
張大磊的《八月》在奪得金馬最佳影片後,又得以在內地院線公映。
今年的影展訓練營更是邀請到世界電影大師貝拉塔爾擔任講師??
要適者生存,但不能隨波逐流
聲名鵲起後,許多企業也慕名而來。有說可以在西寧找塊地,建一座first青年電影大廈,當然需要按照房地產思維經營項目;也有企業願意出錢贊助,但需要冠名以「杯first青年電影展」;2014年,網路大電影風起雲涌時,有人甚至勸說first影展改弦更張。
對所有這類「雙贏」和「共享」,first青年影展皆一口回絕。
在李子為和她的團隊看來,成為青年導演進入電影市場的最佳途徑,讓電影人在這里離電影最近,是一切資本流入的根基。
然而,談及未來,first青年影展的主創也不諱言:長路漫漫,荊棘遍布。
而這同樣也是中國電影節所面臨的通病。雖然品目繁多,但至今卻沒有真正的電影節文化。
許多中國電影人在去過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後無不唏噓感嘆:他們驚異於,在這個以大麻和紅燈區合法化著稱的城市裡,人們卻在晨光熹微中,冒著凜冽的寒風排隊買票,在電影節此後持續十天的放映中,從早到晚,十個放映廳場場爆滿。
而在國內,想讓更多普通觀眾走進電影節影院,仍舊任重而道遠。畢竟,唯獨文化的孕育不能拔苗助長。
而與此同時,這十年間,中國的銀幕數已突破四萬塊,位居世界第一,而電影票房也從60億發展至457億,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票倉。
在這個狂飆突進的時代里,如何使電影節不落入沉痾,不變得目光短淺、唯利是圖,能夠堅守內心最真實的呼喚,在浩瀚的片海中不遺餘力地打撈那一抹最明媚的吉光片羽,為電影正名,還電影人尊嚴,才是一個專業電影節應有的責任和使命。
文/浮光掠影
㈦ 長春電影節都來了哪些明星
趙薇、范冰冰、SJ-M、栗原小卷、余文樂、劉燁、任賢齊、李宇春、蘇有朋、梁詠琪、蔡卓妍、陳可辛、秦漢、馬伊琍、伊能靜 李湘、高圓圓、余男、黃曉明、佟大為、關悅、伊能靜、李前寬、於洋、陶玉玲、翟俊傑、楊靜、鄭洞天、吳天明、梁波羅、龐學勤、柳雲龍、馮小寧、黃健新、何平、寧浩、侯詠、尹力、陸川、盧思思、朱子岩、楊亞洲、黃岳泰、瞿穎、董璇、聶遠、任泉、李幼斌、侯勇、翁虹、大陶紅、霍思燕、江珊、於慧、王思懿、王茜、田海蓉、蘇麗、李琳、何晴、姜宏波、周揚、車永莉、愛新覺羅·啟星、金巧巧、居文沛、高寶寶、劉小鋒、朱時茂、泳兒、廖碧兒、徐子珊、李彩樺、洪祖星 等
㈧ 電影節從哪來花什麼錢掙什麼錢為啥要重視電影節
✎家✎我✎白✎渡✎雲✎i✎f✎e✎iz✎h✎uli✎u9✎9✎
導演: 迪恩·以色列特
編劇: 扎克·施坦茨 / 羅伯托·奧奇 / 伯克·沙普
主演: 戴克·蒙哥馬利 / 娜奧米·斯科特 / RJ·賽勒
類型: 動作 / 科幻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香港 / 加拿大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7-05-12(中國大陸)
片長: 124分鍾
㈨ 電影節應該怎麼做
為中國獨立電影提供平台
翠貝卡是紐約的一個地區,是9·11事件的重災區,也曾經是倉庫和廠房區。為了將人們重新吸引回這個地區,美國電影製片人簡·羅森泰以及著名演員羅伯特·德·尼羅於2002年共同創辦了翠貝卡電影節,他們希望由此能讓人與人之間更親密,讓人們從傷痛中走出,同時雄心勃勃地要將這個區域打造成為紐約重要的電影拍攝中心。
翠貝卡電影節,以呈現世界各地不同風格的影片著稱,在藝術上有極大的包容性,與中國電影也有著深厚的緣分。在過去的六屆電影節上,一共有18部中國電影參加翠貝卡電影節,並獲得了多個重要獎項,《盲井》、《綠帽子》、《生死劫》連續摘取了第二屆至第四屆的最佳故事片大獎。中國電影早已成為翠貝卡電影節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翠貝卡電影節對中國觀眾來說還很陌生。電影節主席約恩·帕特里克夫表示,「我們很高興能為中國的獨立電影提供更好的平台,也期待在今後的翠貝卡電影節上看到更多更優秀的中國電影。」
青銅女子塑像做獎杯
7月10日的夜晚,北京798創意廣場上聚滿了觀眾,不少外國朋友也聞訊趕來,人們在廣場上席地而坐,等待著影片《行星霹靂男孩》露天放映的開始。這是翠貝卡電影節親切近人風格的獨特體現,僅此一點就讓翠貝卡在影迷心中佔有了特別的位置。
此次在北京特別展映的電影《行星霹靂男孩》,是一部關於街舞復興的紀錄片,已在美國紐約舉行的2007年翠貝卡電影節上進行了全球首映。7月10日的放映,依然以動感炫目的街舞表演開始,導演本森·李也登台與觀眾見面、互動。100分鍾的《行星霹靂男孩》放映之後,人們還在廣場舉辦了胡同派對,舞林高手紛紛大秀街舞功夫,熱烈的氣氛讓活動一直持續到午夜時分。
翠貝卡電影節崇尚藝術,推崇獨立電影,因此,電影節設立的七個獎項也分別用七件藝術家創作的藝術作品來代替了獎杯和獎狀。最佳故事片獎的獎杯就是一位藝術家創作的一座青銅女子背身塑像。
從今年開始,翠貝卡電影節將每年都來中國。作為嘗試,今年在北京只播放了《行星霹靂男孩》一部電影,但這已足以讓中國影迷們體驗到這個美國最具活力的電影節的獨特魅力與熱情。 對話
克里格·哈利翠貝卡電影節創始人之一TammieRosen翠貝卡電影節公共事務總監
把創意北京和動感紐約連在一起
競報:在美國電影界,翠貝卡有著怎樣的特點與影響?
TammieRosen:翠貝卡電影節試圖打破以往電影節的模式,學生電影與最新的全球大片同時播映,這在美國電影節上是很稀有的。翠貝卡電影節吸引著不同的觀眾,包括那些可能一年才看一部電影的觀眾和一批在國際電影工業中成長的人。在不到六年的時間里,翠貝卡電影節給世界上重要城市帶來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電影慶典。
競報:美國人怎樣看待在翠貝卡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電影?
TammieRosen:中國電影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全球有名的動作電影導演。我們很高興能把中國導演的電影介紹給參加電影節的觀眾們。在翠貝卡上映的中國電影不僅獲得了由電影評審團評定的獎項,而且還得到了觀眾評選的獎項,這意味著中國電影是被外國觀眾所喜歡的,這讓我們也很激動。
競報:翠貝卡電影節這次來到北京798,對798留有怎樣的印象?
TammieRosen:這是一次跨國的文化交流,它把中國最有創造性的地區和世界最有動感的紐約連在了一起。我們想要和北京的觀眾一起分享翠貝卡電影節,就像中國電影導演曾經在紐約的翠貝卡電影節跟紐約觀眾分享他們的故事一樣。
當我們親自來北京看到798是一個如此有創造性的地方時,我們知道我們找到了最合適的地方來舉辦我們的電影節。
競報:作為翠貝卡電影節來中國的發起人,您有著怎樣的初衷?
TammieRosen:中國現在是一個經濟繁榮的文化中心,也將會成為全球娛樂的領導者。我們想把我們的電影節帶到中國,慶祝中國在電影方面的貢獻。
電影節是為了大眾舉辦的,我們深信這也是電影製作的動力。在中國的創意中心舉辦一個電影節,以促進文化意識和理解,這是我們的最初想法。
洪晃受邀成為明年翠貝卡電影節文化大使洪晃中國互動傳媒集團創始人
要在中國與西方的溝通中扮演角色
競報:翠貝卡電影節這次來到北京798藝術區,在您看來,這帶給北京觀眾怎樣的驚喜?
洪晃:對於北京觀眾來說,翠貝卡電影節有兩個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第一,這個電影節是大眾參與的,而不是明星。一個電影節可以把大家聚集到一起,有一百多人坐在廣場的地毯上看電影,絕對是北京很棒的一個晚上。第二,電影是全球交流的媒介,通過電影,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人們聚到了一起,彼此之間因為電影而有了更好的了解。
競報:在這次電影節上只播放了一部電影,作為電影節規模是否小了些?
洪晃:今年是一個難題,是為明年播映什麼電影做的一個嘗試。我們就是想告訴大家,我們認為的一個大眾電影節就應該是這樣辦的。明年將會有更多的電影、更多的銀幕,一定更加刺激,特別是想到奧運會。
競報:作為翠貝卡電影節的中國大使,您將怎樣安排自己的工作內容?
洪晃:做翠貝卡電影節的中國大使,這對我的意義是非常大的。我常常想要在溝通中國與西方之間扮演一個角色,給西方看看現代的中國究竟是什麼樣的,改變他們對中國的偏見。我覺得成為翠貝卡電影節的中國大使後,讓我有機會在一個很好的平台上來扮演我想要的這個角色
㈩ 第22屆絲綢之路電影節來了哪些明星
第二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9月26日晚在福州海峽奧體中心圓滿落幕,「金絲路」傳媒榮譽獎7個獎項名花有主,劉德華主演的《解救吾先生》成為最大贏家,獲得最受關注男演員獎和年度故事片獎。
成龍、劉德華、陳凱歌、中野良子、唐國強、朱延平、姚晨、高寶寶、涓子、陳紅、吳京、顏丹晨等明星,參加了昨晚的閉幕式。閉幕式由張國立、蔣小涵、藍羽主持,分成序《有福之舟》和《向海而生》《絲海一家》《和平啟航》三個篇章,以「絲路」和「有福之舟」為主題,通過央視電影頻道和福州電視台2套直播。
莫華倫、王莉、常石磊、任賢齊、丁丁、雷佳等明星昨晚先後演唱了《愛在天涯》《天地鑒》《滄海一聲笑》《BABY》《一路同心》等歌曲,俄羅斯演員表演的歌舞《風兒,唱歌給我聽》、韓國明星鄭淳元演唱的歌曲、器樂舞蹈《坊巷謠》等節目在晚會中呈現。成龍演唱的《大漠英雄》和他策劃製作、25位歌手一同演唱的《和平歌》將閉幕式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