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歐美電影節

歐美電影節

發布時間:2021-07-04 19:29:35

❶ 為何每次入選國外電影節的中國影片,在國內反而不是很出名

在世界電影市場上,好萊塢的電影節以及奧斯卡電影節和戛納電影節,都是非常具有影響力的建議,代表了國際水平。但有很多人往往發現有很多在國內反響不是很好的電影,反而會入選國外放入電影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第三:看慣了聯賽似的好萊塢大片,更希望有新鮮的文藝電影入圍。國際電影節上出現的好萊塢大片或者是歐美電影比較多,而這些電影都是喜聞樂見的聯賽式電影,其中不乏一些看膩了的觀眾。而恰巧中國的文藝電影都屬於單獨的個體,對於觀影群體更有吸引力,入圍的機會也隨之變大,成功率超高。

❷ 歐美電影都有哪些獎項

歐洲三大電影節(金棕櫚 金獅獎 金熊獎) 美國有奧斯卡 金球獎 英國的電影學院獎(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

❸ 我想請問外國電影節放映的電影有沒有字幕

道士降魔

7.0分
主演:楊易之辰軒銳潘小雅楊開心
導演:楊易之
類型:恐怖驚悚
看點:僵屍妖魔
時長:70分鍾
年代:2015
地區:內地
語言:漢語普通話
簡介

❹ 在國外參加電影節在國內不上映的電影怎麼回本

他們這個並不是想要回本,而是想要去外國參加電影節得獎,這樣子打開自己本身的知名度,為將來做准備。

❺ 亞洲歐美有什麼

亞洲地區的各種音樂獎項
★中國內地:
⒈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
「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創立於1994年,並於1998年起開始在中國大陸舉辦,作為Channel[V]一年一度的旗艦大型活動,華語榜中榜(CMA)是在中國內地舉辦的最早、最權威的針對全球華語歌曲的年度頒獎盛會。它雲集了全球最受歡迎的華語流行歌舞巨星,是在中國內地舉辦的最早、最權威的針對全球華語歌曲的年度頒獎盛會。 其獎項由歌迷投票(通過網站及簡訊)和評委打分兩部分組成,兩者各佔50%。
⒉CCTV-MTV音樂盛典:
這項由中央電視台和MTV音樂電視台聯手推出的頒獎活動,盡管只有5年的歷史,卻已備受關注。與華語音樂榜中榜相比,「音樂盛典」更注重於頒獎現場而不是評選過程,MTV的國際背景,使得每年都有國際明星出現在晚會現場。
⒊中國歌曲排行榜:
由北京音樂台北京音樂台、廣東音樂台、香港電台等七家重量級電台聯合主辦的排行榜,創辦於1993年,是中國內地最早、最有影響力的原創音樂排行榜之一,曾推出了韓紅、滿文軍等內地實力派歌手。全球華語榜中榜則加入了港台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知名電台聯合推出。
⒋百事音樂風雲榜:
光線傳媒旗下知名欄目《音樂風雲榜》的年度總評榜,也是內地唯一的電視音樂排行榜頒獎盛典,曾是百事可樂贊助,現由蒙牛乳業冠名。也就是蒙牛酸酸乳音樂風雲榜。2001年開始舉辦。典禮當天將推選出每個獎項評選結果依據觀眾票選、唱片銷量、評委會評選及中國音樂風雲榜每周上榜成績綜合而來。其中觀眾投票佔40%、評委會評選佔25%、唱片銷量佔20%、每周上榜成績佔15%。
⒌無線音樂排行榜《中國移動無線音樂排行榜》:
由中國移動和SMG共同主辦,東方衛視平台呈現,雙方都將調動整合集團資源共同打造這一中國音樂界的盛典。本榜將以專業的音樂態度、嚴格的評審規則、最具公信力的數據,填補中國「銷量評選機制」的空白,將成為中國音樂界的數字第一榜,力圖成為「中國的Billboard」。
⒍東南勁爆音樂獎:
東南勁爆音樂獎由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東南衛視打造,聚焦了過去一年華語樂壇的音樂作品,特別突出了閩南語歌曲板塊。「東南勁爆音樂榜」是目前國內最具影響力電視音樂排行榜之一,由東南衛視王牌音樂欄目《非常音樂》主創於2002年4月,目前已經成功的舉辦了五屆。東南衛視收視覆蓋全球,以獨具一格的媒體形象和非凡的影響力受到全球華人的一致好評,名列全國衛視前茅。
★香港地區:
⒈叱吒樂壇流行榜:
叱吒樂壇流行榜是四台頒獎禮中最為「革命」的一個頒獎禮,已舉辦17屆,它們總是肩負振興樂壇的宏偉重任,以中華音樂之崛起為「畢台」奮斗目標,當然同時它們的廣告費也在令人欣慰地激增。
⒉十大中文金曲:
十大中文金曲是一個最老牌的頒獎禮,從1978年開始已舉行了27場,早期在此揚名的明星羅文、葉振棠、關正傑、張國榮、汪明荃、徐小鳳、葉德嫻等,每個人都是大哥大、大姐大。到了娛樂業發達的上世紀90年代中晚期,面對幾大傳媒對手咄咄逼人的挑釁,中文金曲也開始逐步改變它皆大歡喜的頒獎原則。「敬老」的傳統還是要保留的,這幾年「人文」每屆都要為老歌手頒出一個「金針獎」。
⒊十大勁歌金曲:
無線電視台的十大勁歌金曲從1984年開始,至今也有21年了。這個頒獎禮的專業性被公認是最差的,它的評委不是家庭婦女就是家庭婦男,外加唱片公司的內線,因此經常選出一些讓專業人士啼笑皆非、捶胸頓足的搞笑獎項。不過作為一家專業的電視娛樂製作公司,無線在作秀方面倒是有一技之長,比如說讓四大天王站在一起測量心跳什麼的。從鏡頭的可觀性上考慮,無線電視堅決排斥那些長相老土或有缺陷的所謂實力派歌手,這對在電視機前痴心守望的電視觀眾絕對是一種保護,比如張學友就一定成不了最受歡迎的男歌手,小眼睛的林憶蓮就一定會輸給甜美俊俏外帶鬼血統的葉倩文。
⒋新城勁爆頒獎禮:
新城的資歷在四台頒獎禮中是最低的,不到12年,但它的頒獎禮卻搞得格外隆重,而且胃口頗大,一下子要辦成香港的格萊美。每一屆頒獎禮就頒出了幾十、上百個獎項,像一次人人有獎「分豬肉」的港式自助餐,什麼最佳民謠、最佳布魯斯、最佳爵士、最佳搖滾、最佳另類,弄得跟老美挺接軌的,倒是樂壞了常年堅守在二三線基層的一些同志。
台灣地區:
金曲獎(Golden Melody Awards):
是台灣規模最大的音樂獎項,也是華人世界中最有影響力的音樂獎之一。1990年起開始舉辦,由台灣行政院新聞局主辦,每屆頒獎典禮約於每年5、6月前舉行。
★韓國:
⒈MKMF
⒉KBS歌謠大賞
⒊SBS歌謠大賞
⒋Golden disk
★日本:
⒈日本唱片大賞(日本レコード大賞):
就是東京電視為了搶奪收視率,一般在12月31日下午6點開始,藝人都是象趕場一樣,先去東京電視台,結束後再回NHK會場。
⒉日本有線大賞(東京演歌大獎):
是日本有線音樂放鬆協會為主舉辦的年度流行歌曲評選大獎。獎項有:
最優秀新人獎,最多點歌獎,最多觀眾點歌演唱歌手獎,單曲獎,金獎等。一般的獎為:演歌歌手,流行歌手各四組。還有有線音樂獎,新人獎各2名。
⒊Music Station Special(MSSP):
⒋best hits歌謠祭 (舊的日本有線放送音樂大獎也稱大阪大獎)
⒌FNS歌謠祭:
是日本富士電視台的專門播放演歌的節目。
⒍BEST ARTIST:
是日本電視台的一台節目,根據觀眾投票選出,各項大獎。在每年12月中旬播出。有最佳藝術獎,最佳新人,最受歡迎樂曲等等。

亞洲電影獎項
日本《電影旬報》電影獎
創刊於1919年的《電影旬獎》於1924年開始進行年度佳片評選,最初只選出最佳外國電影;1925年起對外國片分藝術片、娛樂片兩類開展評選;1930年起又分「日本現代電影」、「日本古裝電影」、「外國無聲電影」、「外國有聲電影」進行評選;之後,固定為年度10部最佳日本電影、10部最佳外國電影、最佳日本影片導演、最佳外國影片導演四個項目的評選,
「年度十佳」是戰前最權威的電影獎項。隨著戰後電影繁榮時期的到來,電影旬報年度評選項目越來越多,漸趨「奧斯卡化」,分為最佳日本影片、最佳外國影片、最佳導演、編劇、男女主演、男女配角、新秀男女演員等,並擴大了讀者參與程度,上述獎項,由讀者同樣選出一遍。

台灣電影金馬獎
台灣金馬影展是台灣年度性文化活動,其目的是藉由欣賞藝術電影 以推廣國內外電影,進而了解世界各地文化,創辦於1962年,由台灣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贊助。每年舉辦一屆(其中1968、1974年停辦),主要評選對象為台灣電影,後擴展了香港電影,九十年代後將大陸電影也納入評選范圍。現在是一個世界華語電影年度評選的獎項。

香港金像獎

大陸
金雞百花獎:今年或者上多少屆的頒獎大家都看了,相信怎麼樣,大家都很清楚,自己心裡也有個底,我也不多說,反正就是拿不出手,希望以後會整好。
金紫荊:不是很了解,但是意識裡面,感覺還是一個類似於長春電影節的金杯獎一個獎。
金杯獎:長春電影節的獎項。
金爵獎:上海電影節的獎項,也是我覺得最有發展前途的一個電影節了。但是現在依然拿不出手。希望努力。
飛龍獎:珠海電影節的獎項,辦了兩屆,早已經停辦。
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
長春電影節金鹿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
中國電影童牛獎

韓國
釜山國際電影節
韓國電影青龍獎
韓國電影大獎
韓國電影大鍾獎
韓國百想藝術大賞

日本
日本電影學院大獎
日本電影藍絲帶
每日電影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
日本《電影旬報》電影獎

印度
國際印度電影大獎

歐美音樂獎項
★英國uk榜——發表日期:2009-5-28 12:48

★就BILLBOARD應該是最權威的了吧——發表日期:2009-5-28 13:10

★英國UK榜單和Billboard 最權威

就這兩個...或者你去聽Hit FM <專門放歐美流行音樂的電台>
最新最潮

是TOP 20 也經過注冊的——發表日期:2009-5-28 13:38

★UK——發表日期:2009-5-28 13:46

★grammy——發表日期:2009-5-28 19:30

★AMA-America Music Awards
BET-美國專為黑人設的獎
CMA—Country Music Awards
EMA-Europe Music Awards
VMA-Video Music Awards
Grammy-不用說了

歐美電影獎項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oscar.com/
當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院頒發。

獎項由來: 1927年5月,在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立的宴會上有人建議,為了推動電影藝術的發展,對有成就者應給予獎勵。與會者一致同意並由當時參加會議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師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畫了個草圖,後由剛從藝術學校畢業的青年藝術家喬治.斯坦利塑成銅像。這尊銅像是個手握長劍、站在一盤電影膠片上的男性人體塑像,高10.25寸,表面鍍金,所以叫金像獎。當時叫這個獎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年度獎,簡稱「學院獎」。

名稱由來: 1931年的一天,學院的新任圖書管理員瑪梅麗特.赫麗發現辦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奧斯卡。一個記者把她的話在第二天報導了。從此「奧斯卡」之名逐漸被人們運用,學院獎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奧斯卡獎的授予,採取宴會形式,以後改為發獎大會,後又在發獎大會上增加了文娛節目,自第一屆以來,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舉行一次。

歷史記錄: 1929年1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電影創作進行了評選,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飯店舉行了第一次授獎典禮,共頒發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製作的《翼》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影片;第一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是珍妮.蓋諾;第一位最佳男演員獎獲得者是埃米.詹寧斯,他於1950年在德國去世。

主要項目: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其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此外還頒發一些特別榮譽獎。每次競選都分兩個階段:提名和投票階段。投票由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的三千餘會員進行。他們從集體投票中選出最佳影片,然後分門別類按專業選舉最佳演員、導演、編劇、攝影等,表決揭曉後進行授獎儀式。由名演員作司儀,由前奧斯卡獎獲得者授獎。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europeanfilmacademy.org/
1988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第一次頒發歐洲奧斯卡---歐洲電影獎。該獎的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意在喚醒全球觀眾對歐洲藝術人文電影的信心及支持。原來歐洲電影獎總部一直設在德國柏林,進入90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1988年1996年德國電影導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導演IngmarBergman擔任擁有1000名成員的歐洲電影學術學院主席。最初的獎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藝術家Markus Lupertz設計,1997年原獎座被一位身著歐洲星長裙的長發美女取代,由英國設計家TheoFennell設計。很湊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國奧斯卡完全一樣,一對兒般配的驕傲冤家。

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bafta.org/
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1947年,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獎,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提名,獎項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獎類似。1959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1975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1947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獎。第2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3屆增設聯合國獎。第6屆增設最佳英國女演員、最佳英國男演員、最佳外國女演員、最佳外國男演員、最有前途的新人5項獎。以後幾乎每幾屆就有新的獎項產生。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是專為沒有名氣的電影人和影片設立的電影節。由羅伯特·雷德福於1984年一手創辦,經過這些年的積累,這個美國本土的小電影節已成為獨立製片業的重要精神支柱,許多好萊塢的新銳導演都視其為執導主流商業大片的跳板。而好萊塢大製片公司要找新秀,「聖丹斯電影節」又是不容錯過的人力資源庫。一年一度的聖丹斯電影節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國猶他州的帕克城舉行,為期11天。

柏林國際電影節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戛納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成立於1939年夏天,而其間因二次世界大戰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財務因素等,曾斷斷續續進行數年,1969年後的影展活動服日漸穩定,且增設了「導演雙周」,到1971年後,市場交易就愈來愈熱門了…。

在短短雙周之內,影展的活動分為了六個項目:「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然而,主席常會影響到大獎評審的客觀性,所以,最近幾年常遭人詬病。另外,在非競賽的部分,主要則是提拔新人,以及讓傑出的非商業影片有機會公開映演,且「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幾乎已發掘了不少有潛力或已成功的導演。

有關獎項部分,則分為「金棕櫚獎」、「評委會特別獎」,第一個獎屬於大獎,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獎,如:「最佳導演獎」、「最佳演技獎」、「國際青年批評家獎」等不一。競賽部分通常從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為開幕或閉幕的影片,不參與競賽

法國凱撒獎(César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cesarcinema.com/
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評獎,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由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和法國電視二台合作舉辦。並組織評選投票產生。它以法國著名雕塑家巴勒達西尼·凱撒命名(因凱撒獎獎座由他設計)。始於1976年,每年一屆。首屆設13個單項獎,即最佳法國片、導演、編劇、男女主角等。1982年開始增設最佳處女作獎。1984年又增設最佳男女青年演員希望獎。

美國電影金球獎(Golden Globes)

官方網站:http://www.goldenglobes.org/
金球獎,始終籠罩在奧斯卡的陰影之下,更像是奧斯卡前的一次預演。金球獎始自1943年,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主辦,是美國影視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金球獎共設有24個獎項,金球獎的被提名者名單通常是在聖誕節前公布,頒獎晚會則選在一月中旬舉行。金球獎頒獎晚會的舉辦地點曾多次變動,不過近幾年似乎已經固定在貝弗利山的希爾頓飯店。作為每年第一個頒發的影視獎項,金球獎被許多人看作是奧斯卡獎的風向標。近十幾年來二者結果的對比似乎也能很好地證明這一點。

美國電影學會獎(AFI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afi.com/
美國電影協會創辦,2002年1月15日頒發第一屆學會獎。簡稱AFI Awards(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Awards),每年一屆。美國電影學會1996年為慶祝電影誕生一百年,舉辦了美國影史百大經典電影的票選活動,博得良好口碑,因此之後每年都針對不同主題舉辦盛大票選,2001年起更設立了年度十大美國電影,表揚這十部電影的幕前幕後所有主要電影工作者,不細分獎項,皆大歡喜。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地方網站:http://nsfc.zap2it.com/nsfc/cda/
作為美國五大影評人協會中歷史最悠久的獎項,國家影評獎歷來被視作奧斯卡最重要的風向標之一。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有95年歷史,成員包括電影歷史家及電影藝術系學者等。它的各個獎項是由一個150人的委員會以及12人的審查小組票選產生。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nbrmp.org/
美國奧斯卡的風向標之一。

美國洛衫磯影評人協會獎(Los Angel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lafca.net/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始自1975年,與紐約影評人協會獎、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稱之為美國三大影評人獎。創始人是當時任洛杉磯時報影評人的查理卓別林和自由撰稿人魯斯巴切勒。目前,該協會擁有53名會員,涵蓋洛城當地報紙、雜志、電台、電視頻道的有名影評人,是所有影評人協會中會員成分最廣泛的。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從來不像紐約同行們一樣標榜品味,該獎根本無懼於選擇那些票房巨片,同時也願意肯定那些藝術性高的小成本影片。除了評獎外,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成員還積極參與電影相關事物當中。在過去三十多年來,該協會曾資助和舉辦了很多電影界的盛事,並捐贈了不少基金給洛城的電影機構,特別是那些涉及到電影資料保護的項目。

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獎(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nyfcc.com/
美國三大影評人獎之一。

美國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Chicago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chicagofilmcritics.org/
美國三大影評人獎之一。

美國金草莓獎(RAZZIE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razzies.com/
由約翰.威爾遜在1981年設立,由「金草莓獎基金會」組織評選,是與奧斯卡唱對台戲、專評好萊塢最差影片和最差演員的獎項,每年評選一次。得獎名單在每年3月24日即奧斯卡頒獎前夜公布。得獎名單有時並非該年度最爛(但多半也好不到哪裡去),而是以〔虧〕為主旨,因此一些大成本電影或大牌歌手跨界演出,往往會因樹大招風而中獎!每年還故意選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前一天公布得獎名單。

美國獨立精神獎(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ifp.org/
1985年成立。專門表揚低成本電影,現今已成為美國獨立製片界的最高榮譽獎,不容小覷。每年三月下旬舉行頒獎典禮。

❻ 外國電影有哪些獎項

http://hi..com/%B3%C7%B1%A4%C0%EF%B5%C4%B9%AB%D6%F7%C4%D8/blog/item/1f837ff4fc6f962dbd310920.html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oscar.com/

當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院頒發。

獎項由來: 1927年5月,在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立的宴會上有人建議,為了推動電影藝術的發展,對有成就者應給予獎勵。與會者一致同意並由當時參加會議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師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畫了個草圖,後由剛從藝術學校畢業的青年藝術家喬治.斯坦利塑成銅像。這尊銅像是個手握長劍、站在一盤電影膠片上的男性人體塑像,高10.25寸,表面鍍金,所以叫金像獎。當時叫這個獎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年度獎,簡稱「學院獎」。

名稱由來: 1931年的一天,學院的新任圖書管理員瑪梅麗特.赫麗發現辦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奧斯卡。一個記者把她的話在第二天報導了。從此「奧斯卡」之名逐漸被人們運用,學院獎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奧斯卡獎的授予,採取宴會形式,以後改為發獎大會,後又在發獎大會上增加了文娛節目,自第一屆以來,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舉行一次。

歷史記錄: 1929年1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電影創作進行了評選,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飯店舉行了第一次授獎典禮,共頒發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製作的《翼》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影片;第一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是珍妮.蓋諾;第一位最佳男演員獎獲得者是埃米.詹寧斯,他於1950年在德國去世。

主要項目: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其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此外還頒發一些特別榮譽獎。每次競選都分兩個階段:提名和投票階段。投票由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的三千餘會員進行。他們從集體投票中選出最佳影片,然後分門別類按專業選舉最佳演員、導演、編劇、攝影等,表決揭曉後進行授獎儀式。由名演員作司儀,由前奧斯卡獎獲得者授獎。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europeanfilmacademy.org/

1988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第一次頒發歐洲奧斯卡---歐洲電影獎。該獎的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意在喚醒全球觀眾對歐洲藝術人文電影的信心及支持。原來歐洲電影獎總部一直設在德國柏林,進入90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1988年1996年德國電影導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導演IngmarBergman擔任擁有1000名成員的歐洲電影學術學院主席。最初的獎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藝術家Markus Lupertz設計,1997年原獎座被一位身著歐洲星長裙的長發美女取代,由英國設計家TheoFennell設計。很湊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國奧斯卡完全一樣,一對兒般配的驕傲冤家。

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bafta.org/

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1947年,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獎,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提名,獎項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獎類似。1959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1975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1947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獎。第2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3屆增設聯合國獎。第6屆增設最佳英國女演員、最佳英國男演員、最佳外國女演員、最佳外國男演員、最有前途的新人5項獎。以後幾乎每幾屆就有新的獎項產生。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 「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官方網站:http://www.labiennale.org/en/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是專為沒有名氣的電影人和影片設立的電影節。由羅伯特·雷德福於1984年一手創辦,經過這些年的積累,這個美國本土的小電影節已成為獨立製片業的重要精神支柱,許多好萊塢的新銳導演都視其為執導主流商業大片的跳板。而好萊塢大製片公司要找新秀,「聖丹斯電影節」又是不容錯過的人力資源庫。一年一度的聖丹斯電影節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國猶他州的帕克城舉行,為期11天。

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

始於1985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是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 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要求正式參賽片導演的作品不能超過三部。因而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次。

官方網站:http://www.tiff-jp.net/

柏林國際電影節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❼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與奧斯卡金像獎表彰和喜好的作品側重點不同,主要表現在:
1.三大電影節基於全球,入圍電影、導演、演員可以來自世界各地,沒有地域限制。而奧斯卡獎作為美國國家電影藝術最高獎,表彰的電影和影人主體基於美國本土,具有一定的地域限制,而在獎項入圍和評選上有輕視東方作品和演員的特點。所以前者是國際電影節,後者是國家級頒獎禮,屬於截然不同的性質。
2.三大電影節作為全球數以百計的電影節的代表,堅持以藝術性作為最高指標。獲獎作品不要求高票房、高關注度、高知名度,個性和創新是三大電影節鼓勵的重要方向,力求通過世界各地電影的彼此交流,達到推進電影藝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而奧斯卡獎重視影片的政治和商業因素,即影片在全球取得高票房、高關注度以及符合美國主體政治意識是獲獎的重要參考,由於這種市場指標,獲獎作品中的商業大片和政治影片比率很高,奧斯卡獎也因此成為世界關注度最高的電影獎。由於美國好萊塢百年來的深厚積累以及其本身先進的電影工業和英語作為世界語言的優勢,奧斯卡獎仍是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獎。 自20世紀80年代末起,中國電影和中國影人開始走向國際,許多優秀影片和電影人開始受到世界影壇的關注。1988年,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獲得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前身)最佳影片金熊獎,成為中國影史上第一部在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中獲得最高獎的作品,隨後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金獅獎,1989)、張藝謀導演的《秋菊打官司》(金獅獎,1992)、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金棕櫚獎,1993)、謝飛導演的《香魂女》(金熊獎,1993)、李安導演的《喜宴》(金熊獎,1993)等先後在三大國際電影節斬獲最高獎。演員方面,1992年張曼玉憑借《阮玲玉》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後,成為中國影史上首位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佳演員,僅僅半年後,鞏俐憑借《秋菊打官司》一舉摘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影後,1994年葛優憑借《活著》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影帝,同年夏雨憑借《陽光燦爛的日子》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影帝,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威尼斯影帝。翌年蕭芳芳憑借《女人四十》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後。由此可見,20世紀90年代初是中國電影和中國電影人第一次在國際影壇大放光彩的時期,優秀影片和優秀演員不斷涌現,短短五、六年間多部作品和多位影人獲得國際大獎,且有五部電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霸王別姬》、《喜宴》和《飲食男女》)在這一時期先後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90年代後期起華語電影發展緩慢,進入21世紀後開始面臨許多嚴峻挑戰。2000年,鞏俐受邀擔任第五十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成為首位在歐洲三大節電影節擔任評委會主席的華人,僅僅兩年之後鞏俐再次受邀擔任第五十九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成為威尼斯電影節史上的第一位來自亞洲的評委會主席。此後張藝謀和李安兩位導演分別於2007年和2009年擔任第64屆和第6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王家衛也擔任了柏林、戛納(華人首位)兩大國際電影節主席。在新世紀後,共有鞏俐、張藝謀、李安、王家衛四位躋身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主席。
就華語電影本身來說,雖然不乏有《三峽好人》《圖雅的婚事》這樣的影片拿下金獅獎、金熊獎等國際大獎。但一方面自身的電影產業急待變革,另方面迫切需要發展順應時代潮流的電影技術和電影風格,如3D電影、新派武俠等都是中國影人探索的方向。自2002年張藝謀轉型指導的國產商業大片《英雄》上映後,中國的電影票房記錄被屢屢刷新,每年持續走高。但同時華語電影的質量卻不能滿足大眾的期望和需求,而自《英雄》拉開中國商業大片的序幕後,華語電影反而呈現與國際影壇漸行漸遠的趨勢,不但十年來再無影片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在三大國際電影節中也是斬獲甚微。如今的中國電影整體上與歐美電影產業存在差距,仍然任重而道遠,但我們期盼與世界電影同步誕生的中國電影能夠越走越遠,有朝一日不必再以獲取西方肯定和西方電影獎做為高成就的標准。

❽ 今年國際上還有哪些電影節啊(7月份到12月份)

世界電影節及電影相關獎項概述【網上已經有牛人總結過了】
=====================================================================
全世界到底有多少個「國際電影節」?這幾乎是說不清的。據粗略統計,全世界六大洲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單獨舉辦或輪流舉辦的各種名目的國際電影節已超過三百個。
歐洲是國際電影節的發源地,現有24個國家,先後舉辦過144個電影節。其中義大利27個,法國26個,西班牙23個;三個國家共76個,占歐洲總數的一半左右。
提起「國際電影節」,也許不少人會以為「奧斯卡金像獎」就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其實「奧斯卡」只是美國本國的電影獎而已。為了增加一點國際性,奧斯卡從1948年起又增設了一個「最佳外語片獎」。從上世紀70年代起,每年頒獎儀式都由通訊衛星向全世界作實況轉播,「奧斯卡金像獎」就更具全球性的影響了。
本文主要是介紹「國際電影節」,「奧斯卡」就不多說了。下面著重介紹一些在世界具有影響的國際電影節及其獎項。

第一部分:名詞解釋

A級國際電影節: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共有11個,它們的舉辦國,名稱,創辦時間,開幕時間,最高獎項分別是(排名有先後之分)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

第二部分:A級國際電影節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festival-cannes.com/

電影節中的王中之王,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可以說是最好的主流電影節.每年五月份舉行, 為期兩周左右,幾乎所有的獲獎影片日後都成為經典。1939年9月1日,德國坦克軍團開過了波蘭邊界線,使那天變成20世紀最重要的日子,它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戛納電影節,原本定於9月1日正式開幕的首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在戰火紛飛中夭折。
戛納的建立,有一半緣自威尼斯電影節,但不是效仿,不是合作,而是批判與反對。1938年,數位應邀參加威尼斯電影節的幾位法國評審心情極其郁悶,兩個大獎,一個給了墨索里尼兒子監制的義大利納粹電影,另一個給了希特勒掌權那屆奧運會的德國紀錄片。回國之後,法國外交部藝術交流司官員菲利普·艾爾朗想,威尼斯如此不得人心,為什麼不能在法國也辦個電影節,接過世界電影藝術的權杖?菲利普·艾爾朗的這場郁悶,沒想到在歐美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濃郁的戰爭陰雲中,竟催生了戛納國際電影節。在法國文化部的聯合下,法國文化界、各大電影機構以及地方政府最後決定把電影節舉辦在法國南部小城戛納。在此之前,戛納僅僅是魚友、牌友們夏季垂釣偷閑的鄉村小鎮,但戛納擁有可與威尼斯相提並論的白色沙灘和迂迴的天然港灣,更有地中海沿岸獨一無二的迷人風景。
當時的組委會里都是些只有想法、沒有經驗的理想主義者,在政局動盪和資金緊張的環境中,他們決定搬動「法國電影的基石」路易·盧米埃爾,以「世界電影之父」的名義「炒紅」戛納的地皮。1939年7月,把電影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路易·盧米埃爾65歲,他攜著衣著整潔的妻子,帶著流行一時的白色寬沿太陽草帽,挺著他那著名的肚子乘坐火車從巴黎來到戛納。
在決定擔任首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主席之後,盧米埃爾開始聽到來自歐洲各地的風言風語,說法國要拉攏自己的友國為自己的電影加封晉爵,又說法國人妒忌威尼斯越來越體面的主人風范,說東施效顰,邯鄲學步。但這對於盧米埃爾來說並不重要,他一直夢想能用一種「法國方式」改變電影製作和創作,並把她發展成為一門輝煌的獨立藝術。
原本以為自己可以低調來到戛納,可一下火車,戛納市長就帶著一群記者出現在站台里,這個迎接儀式對於盧米埃爾有些突然,但卻留下了1939年戛納唯一的閃亮瞬間。當時,小城戛納的市民在關心物價和法西斯,或考慮買掉祖屋奔向北美,誰能想到幾十年後這里會變成名星雲集、寸土寸金的黃金寶地。
9月1日,戛納正式開始,卻也正式夭折。幾天後,法國、英國宣布開戰,從此,戛納的歷史永遠地與戰爭捆在一起,這也許是歷史上許多經典戰爭影片能在戛納折下棕櫚枝的原因。在戰火中,盧米埃爾和法國電影人的夢想無限期地擱置起來,直到和平再次出現在歐洲上空。1946年9月20日,雖然整個世界都處在戰爭余痛與經濟恢復中,報名的電影不多,質量不高,國家也有限,可真正的第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還是拉開了帷幕,並一口氣發了20個大獎,創造了歷史上的「大獎之最」。因為這曾是盧米埃爾的夢,一個法國電影人人的夢,可盧米埃爾再也沒有來過戛納,他病卧床前並於2年後告別人世。
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南部旅遊勝地戛納舉辦了首屆電影節。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此外,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戛納國際電影節旨在展示和提高將電影作為藝術的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電影作品的質量。戛納國際電影節通過強大的媒體宣傳,確保入選作品能立即介紹給世界觀眾,還提供了電影創作者與買主接觸交流的機會。電影節的內容由電影節理事會在外國影片、法國影片和短片三個委員會的幫助下確定,由10位藝術家組成的評委會影片評獎。
《無極》主創亮相戛納中國與戛納國際電影節結緣許久。1956年導演蔡楚生到戛納參加電影節,但是沒有參賽影片。1975年電影《俠女》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綜合技術獎。陳凱歌的《孩子王》《霸王別姬》《荊軻刺秦王》,張藝謀的《菊豆》《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王家衛的《春光乍泄》、《花樣年華》,姜文執導的《鬼子來了》都曾在戛納國際電影節摘得重要獎項。而中國著名影星鞏俐應邀擔任評委會委員。去年,王小帥執導的《青紅》獲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berlinale.de/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歐洲電影文化的又一聖地,近年勢頭有些下降,每年春季舉行,已經舉行了五十屆。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主要獎項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labiennale.org/en/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每年秋季舉行,為期兩周。1932年8月6日由貝尼托*墨索里尼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促進電影工作者的交往和合作,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後來人們稱之為"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取消「墨索里尼杯」。
早期的威尼斯電影節並未設立具有國際意義的金獅獎,而是地方色彩較重的「最佳義大利電影」、「最佳外國片」等獎項,直到1949年,威尼斯才正式確立了「聖馬克金獅獎」,將其作為電影節最高榮譽,1953年又將「最佳義大利電影」改為「聖馬克銀獅獎」,從而徹底洗去了威尼斯電影節的地方色彩,確立了其國際級的電影節形象。
從1943年到1945年,威尼斯電影節由於戰爭的原因一度停賽,1946年重新開辦,並以煥然一新的面貌樹立了其國際化、藝術化的形象。
相對於戛納和柏林,威尼斯電影節更注重參賽者對電影藝術的創新,對具有實驗性的獨立製作尤其偏好,而非過多強調意識形態和商業與藝術的兼容,這一特色充分體現在威尼斯的口號「電影為嚴肅藝術服務」之中。
以發掘新導演著稱的威尼斯電影節被譽為「電影大師的搖籃」,黑澤明、溝口健二、塔爾科夫斯基等名導都崛起於威尼斯。1951年,威尼斯選出《羅生門》為金獅獎得主,這是西方電影界首次將目光投入亞洲電影,對黑澤明本人也具有重大意義,當時黑澤明因《羅生門》在日本國內受到冷落幾乎落入自殺的境地。
對美國電影的不屑一顧使威尼斯成為亞洲電影的天堂,張藝謀、侯孝賢、蔡明亮都曾獲得過威尼斯的青睞。如今的威尼斯電影節雖然在商業經營上落後於戛納,但其獨特的風格仍然受到國際電影界的高度評價。
相比戛納金棕櫚枝僅青睞過《霸王別姬》一次的吝嗇,威尼斯電影節對華語電影的慷慨有目共睹。金獅最佳影片獎(多達4座!)、銀獅評委會大獎、最佳導演獎、影帝、影後,5大獎項均被中國電影人收入囊中(戛納的最佳導演獎,至今無中國電影人問鼎)。
威尼斯電影節對中國電影的青睞有加,重要原因之一即電影節主席—馬克·穆勒先生。這位義大利「中國通」上世紀70年代曾於我國第一高等學府北京大學留學,不僅學得一口流利的漢語,更對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產生了濃厚興趣。由此,國際友人穆勒與華語電影亦結下了不解之緣。
80年代,穆勒回到義大利,在都靈舉辦了規模盛大的中國影片展,100多部經典作品亮相亞平寧半島,如颶風登陸,極大震撼了業界,令西方電影人眼前一亮。同時,穆勒還積極推薦中國的新銳導演亮相海外——陳凱歌的早期作品《黃土地》正是經其大力推薦,才得以遠征洛迦諾電影節。總之,無數中國電影人在水城有所建樹,與他老人家的選片、推薦有著密切關聯,在中國電影百周年歡慶之際,讓我們對穆勒先生表示由衷地感謝!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San Sebast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sansebastianfestival.com/

西班牙第一個、也是該國最大的國際電影節(全稱為:多諾斯蒂亞·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歐洲重要的電影節之一,也是拉美電影很好的展示場所,被稱為「西班牙國際電影節之父」。1953年創辦,每年一次,原在9月舉行,1961年至1972年改為6月或7月,1973年以後又恢復在9月,為期10天左右,地點在海濱地市聖塞巴斯蒂安。開始兩屆只有西班牙語電影參展,以後影響逐漸擴大,現已成為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國電影界人士進行合作,以促進世界電影藝術和電影事業的發展。主要獎項有「金殼獎」、「銀殼獎」。1959年有「珍珠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導演、男女演員、攝影等。此外,還有評委會特別獎、國際評論獎,聖塞巴斯蒂安城市獎等。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tiff-jp.net/

始於1985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是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要求正式參賽片導演的作品不能超過三部。因而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次。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miff.ru/

俄羅斯(前蘇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1959年創辦。兩年一次,1999年起改為一年一屆,原定7月舉行,1979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事業誕生60周年,改為8月舉行,為期兩周左右,地點在莫斯科市,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主要活動項目有:①由 3個評委會分別對故事片、兒童片、短片進行評獎;②舉行會外映出和專場映出;③分別召開各種專題討論會;④舉辦回顧展;⑤開設電影市場。故事片獎項原來分為大獎、金質獎、銀質獎3種。1969年起取消大獎在,相應增加金質獎和銀質獎的數量。以上獎項授予最佳故事片、兒童片、短片。此外,還有最佳導演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榮譽獎、紀念獎等。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iffkv.cz/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歷史最久的電影節之一。1946年(第1屆)至1949年(第4屆)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
1950年(第5屆)起改在療養地卡羅維發利舉行。1958年以前,除1953年和1955年未舉行外,每年舉行一次。1959年蘇聯創辦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後,為了與之交替舉行,便改為兩年一次,在6~7月之間舉行,為期兩周。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1948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我國影片《白毛女》於1951年獲第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特別榮譽獎,《祝福》於1957年獲得第11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的特別獎。 我國影片《良家婦女》(1985年 黃建中導演)獲第25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主要獎和國際評委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Ca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cairofilmfest.com/

非洲最大的電影節之一,由埃及電影作家和評論家協會主辦。創建於1976年,每年一屆。原為非競賽電影節,是世界上三大非競賽電影節之一,從1991年起增加了競賽單元。它規定參賽片必須不帶政治色彩,不得在 其它電影節上放映過.設大獎「娜妃蒂之金像獎」授予最掛故事片、最佳紀錄片和最佳短片,「娜妃蒂之銀像獎」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娜紀蒂之銅像獎」授予有特殊價值的影片。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siff.com/

上海國際電影節是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國際製片人協會同意的中國唯一的國際電影節,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上海市政府主辦,上海國際電影節組織委員會承辦。上海國際電影節,目前中國尚可稱得上電影節的,每兩年舉行一次.對於熱愛電影的人是一次難得的觀影機會.如何更加國際化,減少非電影因素對電影節的影響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電影節的主要活動項目有:(1)進行故事片比賽;(2)組織會外放映;(3)舉辦各種專題電影展覽;(4)召開藝術研討會;(5)舉辦影片交易活動等。設「金爵獎」為最高獎項。上海國際電影節始辦於1993年10月,每兩年一屆。電影節宗旨是:增進各國、各地區電影界人士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促進世界電影藝術的繁榮。從第5屆(2001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屆。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Montreal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ffm-montreal.org/

1977年由魁北克省文化事務部在蒙特利爾市創辦首屆非比賽性電影節,次年起改為比賽性。該節每年8~9月之間舉行,為期10天左右,主要目的是鼓勵各國影壇人士間的往來,促進各國電影事業的發展,並使蒙特利爾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場地。主要活動有:故事片和短片比賽、故事片和短片會外映出、每屆舉辦一個國家影片的專場映出、專業人員的觀摩性映出、本國影片專場映出、美洲影片專場映出、表彰新老電影工作者大會、舉辦回顧展、召開研討會、開辦國際電影市場、廣泛開展宣傳活動。蒙特利爾電影節,地處加拿大法語區,藝術電影的又一集散地,同時也是中國電影重要的海外展示場所。主要評獎有:故事片的美洲大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短片的蒙特利爾大獎、評委會特別獎;此外還有鼓勵獎、獎章、國際評論獎和加拿大航空獎等。
國產影片《一盤沒有下完的棋》(1982年)獲83年加拿大第7屆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最佳影片美洲大獎。
我國第四代導演謝飛憑借影片《黑駿馬》獲得95年加拿大蒙特利爾19屆世界電影節最佳導演最佳音樂藝術成就獎。
霍建起導演的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在99年度的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上獲最受觀眾喜愛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Mar del Plat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mardelplatafilmfest.com/

1989年創辦於阿根廷,於每年的11月6日至25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樹商陸獎」。

==============================================================================
還有好多沒有列舉完,具體看原帖:
http://bbs.verycd.com/topics/296861/

❾ 歐美有哪些國人熟悉的影帝,影後

第66屆金球獎終於塵埃落定,相較於去年的寂寞冷清,今年的金球獎可謂是星光熠熠,回復了往昔的風采。 《貧民富翁》成為當晚金球獎的最大贏家,該片一共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三項分量最重的大獎。最佳導演大獎由《貧民富翁》的導演丹尼·保爾贏得,這部影片在之前已經是獲得了無數的贊譽,能夠拿下大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導演通過藝術的手法講述了一個草根民眾奮鬥成百萬富翁的夢想故事,電影的敘述手法獨到精緻,公映後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成功。《貧民富翁》的編劇賽門·比爾弗伊則是將最佳編劇獎攬入懷中,該片是當晚電影類獎項的最大贏家。 本屆金球獎的影帝在《摔跤手》中誕生,米基·洛克這位遲暮英雄終於獲得了榮譽肯定,雖然在威尼斯金獅獎上未能稱帝,可是在金球獎上贏得最佳男主角大獎也是眾望所歸。 電影類最佳女主角和女配角的爭奪戰中,先後獲得過7次金球獎提名的實力派女星凱特·溫絲萊特終於今朝折桂,她包攬了這兩項大獎,成為本屆金球獎獲獎最多的演員,成為罕見的金球獎影後。此番先是憑借斯蒂芬·戴德利的歷史劇情影片《朗讀者》脫穎而出,拿下一座最佳女配角的獎杯,最後又依靠在丈夫薩姆·門德斯執導的影片《革命之路》中的精湛表演,成為加冕為本屆金球獎影後 最佳男配角是本屆金球獎最受矚目的獎項之一,其原因就是提名者中有去年逝世的西斯·萊傑,並且他的提名使《黑暗騎士》充分具備獲獎的條件,最終,西斯·萊傑成功奪得了本屆金球獎最佳男配角獎,全場以雷鳴般的掌聲祝賀這位已經離去的影人。 最佳原創歌曲由勵志體育電影《摔跤手》奪得,該部影片在08年威尼斯電影節上拿下了金獅大獎,回到美國後,更是飽受好評。該片的導演達倫·阿羅諾夫斯基憑借該片再度聲名鵲起,影片的主演米基·洛克也迎來了他本人的事業第二春。 最佳動畫片這一獎項可謂是毫無懸念,之前被認定的奪獎者《機器人瓦力》成功加冕,為皮克斯公司進軍奧斯卡鋪平了道路。 頗受海外影迷關注的「最佳外語片」由以色列動畫電影《與巴什共舞》奪得,這是一部形式上充滿探索意味的動畫紀錄電影,該片導演阿里·福爾曼以紀錄片的形式藝術化地再現了以色列的戰爭往事。 最佳音樂/喜劇片由伍迪·艾倫的《午夜巴塞羅那》獲得,這位游離於好萊塢商業題材之外的大師照例沒有出席今晚的頒獎典禮,但這並不妨礙他的這部佳作奪得大獎。 電影類最佳音樂/喜劇片女主角由莎莉·霍金斯奪得,她獲獎的影片是《無憂無慮》,這是一部表達人生態度的英國電影。莎麗演了個天生樂觀的女孩,用自己的快樂感染別人。莎麗在片中演技輕松自然,極富感染力。最佳音樂/喜劇片女主角的最佳男主角則是由來自愛爾蘭的實力派演員科林·法瑞爾奪得,他獲獎的影片是《殺手沒有假期》,這是科林·法瑞爾第一次獲得該獎項的提名,但他一舉便擊敗了其他幾位強勁的對手,順利奪得這個獎項。 電影巨擘斯蒂芬·斯皮爾伯格今年補領「終身成就獎」,故金球獎評委會在今年沒有評選新的「終身成就獎」得主。為斯皮爾伯格頒發終生成就獎的頒獎嘉賓是馬丁·西科塞斯,同樣是一位功勛卓著的電影大師。 《廣告狂人》贏得本屆金球獎電視類獎項的最高大獎——「劇情類最佳系列劇」,該劇集之前就獲得了極高的奪獎呼聲,此番終於力克群雄,在掃盪了艾美獎之後,如願將金球獎也抱入懷中。 熱門美劇《我為喜劇狂》今晚也取得不小的勝利,該劇不僅一舉奪得了「音樂/喜劇類最佳系列劇將」,男主角亞力克·鮑德溫憑借在片中精彩的演出,奪得本屆金球獎的音樂/喜劇類的最佳男主角獎,該片的女主角蒂娜·菲則如願贏得音樂/喜劇類的最佳女主角獎,《我為喜劇狂》幾乎以大滿貫姿態包攬了三個重要獎項。 電視類其他獎項方面,之前奪獎呼聲很高的心理劇《捫心問診》果然不負眾望,男主角加布里埃爾·波恩奪得了劇情類最佳電視劇男主角。奇幻愛情劇《真愛如血》的女主角安娜·帕奎因則拿下了劇情類最佳女主角的桂冠,這兩部電視劇在去年都創下了很高的收視率。 「最佳電視電影系列短劇」有HBO出品的《約翰·亞當斯》奪得,該片講述了美國第一任副總統、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的一生,是一部具有宏大視野的歷史證據,該片的執行製片人由湯姆·漢克斯擔任。該劇男主角保羅·基亞馬蒂則奪得了「迷你劇或電視電影類最佳電視劇男主角獎」,保羅·基亞馬蒂是公認的演技派,在好萊塢屬於大器晚成的男演員。 湯姆·威爾金森憑借在電視電影《約翰·亞當斯》中的精彩演出,奪得「最佳電視電影男配角」,女演員勞拉·鄧恩奪得最佳電視劇集女配角獎「,她依靠《選票風波》拿下了這個獎項。 (崔汀/文)
滿意請採納

❿ 鞏俐參加國外電影節被老外手寫中文表白,鞏俐在歐美人氣有多高

鞏俐被歐美人評為東方最美的女性之一,因為不管是從臉型還是身材,都散發出一種古典的韻味。讓人不自覺的的喜歡上他,現在雖然已經五十多歲了,但是還是呼聲很高,外媒的關注點還是在她身上。

鞏俐很喜歡穿紅裙子,而且她也能把紅裙子的這種美發揮到極致,大紅色作為一種中國紅的象徵,其實很多人都很難駕馭的,畢竟不僅有身材,還要有氣質來支撐。鞏俐不少的影視劇作品中也有紅色的衣服加持,穿起來就非常有年代感,但是這也是一種高級的搭配方式。不管身材怎麼變化,擁有著非常好看的腰部曲線,其實對於造型的幫助是很多的。

鞏俐她有底氣的就是她有作品,而且也有演技,這是很多人羨慕的一個點。演過很多國際電影,得了很多獎,相信這樣有才華有氣質的人不管年紀多少,都會有人喜歡的。

閱讀全文

與歐美電影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日本電影院一道日本 瀏覽:608
小說主角見發哥幫他怕電影 瀏覽:232
主角自述掉進冰窟自救的電影 瀏覽:321
二戰巴巴羅薩完整版電影 瀏覽:401
成龍電影清單 瀏覽:308
美國電影惡搞視頻大全 瀏覽:764
狗狗旅館電影圖片 瀏覽:728
有沒有什麼吃人電影網站 瀏覽:758
電影公主日記英語觀後感 瀏覽:475
有關數學的愛情電影外國 瀏覽:355
30分鍾電影名字兒童 瀏覽:842
一生有你電影大歐洋 瀏覽:821
音樂家電影哪裡可以觀看 瀏覽:376
李連傑霍元甲電影國語高清完整版 瀏覽:121
生化危機女主演的新電影叫什麼 瀏覽:14
電影院提供免費爆米花 瀏覽:212
李連傑最後一部動作電影叫什麼 瀏覽:373
黃百祥與周星馳合作電影 瀏覽:704
泰國同志微艾滋病電影 瀏覽:218
美國龍之戰電影完整版 瀏覽: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