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節策劃書要怎麼寫啊
首先要確定電影節的名稱,一般主要是以開辦地的地名稱呼的,比如上海電影節、戛納電影節。
然後確認開辦地點、開辦時間、主辦單位、協辦單位、贊助單位
再就是具體的策劃項目:
1、電影節的舉辦宗旨:如為了豐富廣大群眾的娛樂生活、提高本國或本地的電影質量等;
2、電影節的目的:希望達到什麼目標,如提高本國本地的電影在世界影史的地位等;
3、受邀參展影片都有哪些,寫明參展影片的拍攝國、主創人員、參與競賽單元;
4、電影節開幕式、過程、閉幕式的策劃:
(1)開幕式的步驟:如開幕式晚會的形式、主持人、受邀嘉賓、表演節目、電影評委、獎項的內容及重要領導講話;
(2)電影節過程:包括參展影片的播放順序、評審過程、評分標准、一些重要影片的公開放映時間、記者采訪過程(包括影片主創人員的采訪、評委的采訪時間、內容),還有期間一些需要大眾參與的活動
(3)閉幕式的步驟:閉幕式頒獎晚會的過程。
5、電影節期間的廣告措施,比如平面媒體和紙面媒體的廣告內容、簽訂的廣告協議、廣告收入的使用,電影節需投入的資金來源以及開銷的項目等等。
㈡ 求拍電影的詳細流程
1、選擇劇本
這是最重要的,一般是由製片人來選擇劇本,但是也不缺乏導演來選擇劇本的,但是導演在選擇了一部好的劇本之後就要說服公司以及製片人來為他投資,但是在21世紀的電影中導演是沒有劇本改編權利的,如果他在開拍前希望改變劇本就必須經過公司上層董事會的批准。
2、資金
電影的成本不僅包括導演,編劇,攝像,演員,場景,拍攝,後期,食宿行等的費用,而且包括市場營銷及宣傳的費用,通常市場營銷及宣傳費用等於拍攝費用或1/2的拍攝費用。每部電影根據概念和要求的不同,可以分為小成本電影,中型製作電影,和大製作電影。
3、選擇導演演員
中國電影不會有選擇導演這種說法的,在一部電影里導演說的算,這就意味著他們不僅要對電影的質量負責還要對片場的其他方面負責,而國際電影製作中導演只需要負責好電影拍攝的任務。
在國際化的電影製作中是劇本選擇導演,而不是導演選擇劇本。 製片人在電影籌備時還要擔當起選擇演員的任務,在中國大陸這些都是由副導演來完成的。
4、明星陣容
在一部成功的電影中,不僅要有很棒的劇本,很好的故事情節,好的導演,最重要的是有大牌明星的參與,明星是電影中閃亮的焦點,也是電影票房的保障。
5、組建攝制組
攝影組包括:場記、化妝、道具、燈光、美術、後期指導、跟組剪接。
6、電影剪接
在美國的商業電影中,導演是沒有剪接權利的,都是由製片公司進行剪接,但是如果是一線導演的話,那就不同了。
7、發行商
商業電影中發行商和製片商不是一家,發行商是通過競爭來取得發行權,一部電影的好壞也可以通過看發行商來表現。
8、宣傳方式
就拿《強戰世界》來說,早在電影放影4個月前電影的廣告和宣傳海報就已經出爐。
9、電影國際發行
發放電影配音權,剪編權
10、參加電影節
一般商業電影的製作,大致可分三個步驟:
一、拍攝前的工作,包括提構想、寫故事、分場大綱、簽導演、列預算、編劇本、看外景、找演員,以及決定製作小組的成員。
二、拍攝中的工作,即在導演的指揮下采密集作業方式進行,並由執行製片監督經費開銷、拍片進度和一切行政事宜。
三、拍攝後的工作,包括剪接、配音、配樂、設計字幕、製作預告片,以及展開上片前宣傳等。
在攝制過程中,導演應有詳盡的分鏡計劃,並擬定拍攝順序,以便在燈光變動、演員支配的壓力下,求得快速之推展。對於攝影機、鏡頭的選擇,燈光的陳置,剪接、配樂的安排,則須工作人員與導演密切配合,以達到所需之效果,故一部電影是群體的創作,也是導演在各種張力下暗藏個人視野的藝術品。
私人獨資拍片限制少,只須根據片型(實驗電影、劇情片或記錄片)決定拍片方法。或是列出精細之分鏡表,完全按照事前意圖拍攝,達到盡量節省膠片之目的;或是無止盡的獵取滿意鏡頭,再由事後的剪輯階段理出清晰的脈絡。這種影片,最符合個人創作欲求,更具陶冶心性、提升感情的作用。
㈢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發展歷史
1945 年的夏天,電影從德國人的生活中暫時消失了兩個月,德國多數大城市成了一片廢墟,柏林的建築倒塌了四分之三,許多人躲到地下掩體過夜,更多的人露宿街頭。盟軍雖然佔領了德國首都,還有更多的事要做,重建秩序,保障治安,捉拿納粹余黨,滿足居民日用供給。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文化場所都關門了,但衣食的匱乏也沒能阻礙老百姓對娛樂生活的需求,那一年的秋天剛剛來臨,歇業不久的電影院紛紛開張,奉獻出兩個小時的忘情投入和溫馨空間,是電影給了風雨飄搖中的德國人最後一點卑微的溫暖,即令國破家亡,德國電影人也在努力工作。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誕生的第一年,政府就對資助電影極為熱心,他們想到要搞一個大規模的國際電影節,就定在柏林,須知對於聯邦德國來說,西柏林是嵌入民主德國的一塊飛地,地理位置非常敏感。為什麼一定是柏林?
從柏林電影節誕生的第一天起,政治就是壓倒性的主題,至少電影藝術交流完全不在考慮之列。這是一個完全的冷戰產物。
對柏林電影節的創辦起到關鍵作用的其實是美國駐德的文化官員,他們一心要將電影節塑造成鼓吹西方文明制度,反對共產主義的文化橋頭堡。柏林這個曾經的東歐文化樞紐,此刻成為西德民主復興的象徵。
1951年6月,西柏林舉辦了第一屆電影節。因為預算不高,規模也不大,只有20個國家的來賓參加,這個被盟軍炮彈摧毀的城市顯然不是理想的旅遊之地,所有人都對糟糕的天氣和接待工作怨聲載道。柏林的濃厚政治色彩從一開始就和戛納、威尼斯等競爭對手注重商業性涇渭分明,其他歐洲電影節都十分依賴明星及圍繞明星的狗仔隊來獲得關注,滿街是兜售電影和計劃書的片商。但柏林卻依靠地緣政治的特殊位置,吸引了包括邁克爾·鮑威爾、羅伯托·羅西里尼和亨利-喬治·克魯佐在內的一流電影人光臨。參加電影節的國家和人數也逐年穩步上升,終於被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接納為國際A類電影節,加入了老資格的威尼斯和戛納的行列。
第1屆柏林電影節美國人贊助了大部分資金,美駐德官員OscarMartay參加完威尼斯電影節後對在柏林舉辦一個類似的活動十分支持,他還希望舉行的時間不能跟在夏秋之交的威尼斯之後,不然對新生的柏林電影節來說,吸引好電影參加就更困難了。幾乎就在柏林電影節創辦風聲剛傳出,東邊馬上宣布要在每年夏天舉辦一個國際青年電影節。所以西柏林這邊決定把會期放在6月,以示抗衡,而且要吸引東邊的人來參加,並不限於青年人。每年6月舉辦的傳統一直到1977年才改到2月。
光有政客,是辦不起來電影節的。
所以如果從電影人的角度來看待政治掛帥的柏林電影節,就會發現,真相並非僅僅政治那麼簡單。
聽說要舉行國際電影節,德國的電影人開始摩拳擦掌,他們很希望有機會找到海外投資和發行的渠道。這種渴望在百廢待興的德國尤其強烈,所以柏林電影節的本地化特色從創辦伊始就十分突出。
各方利益交匯,最後都集中到一個人的身上——阿爾弗雷德·鮑爾(AlfredBauer),他擔任了前幾屆柏林電影節的組織者。二戰中鮑爾在UFA工作,也擔任了戰後英國佔領軍的電影政策顧問。他想通過努力讓柏林重新回到歐洲文化版圖的中心位置,再度成為電影製片和發行的樞紐。
柏林的電影業內人士起初也是歡迎電影節的,既是繼承了柏林作為德國電影中心的文化遺產,也能讓製片廠有利可圖。由於當時德國的分裂,西德電影人無法進入蘇聯控制下的巴貝爾斯堡製片廠(世界上最大、最悠久的電影製片廠之一)和約翰尼斯塔製片廠。他們的飯碗大都不穩固,於是許多柏林的從業者都跑到慕尼黑、漢堡、杜塞爾多夫和威斯巴登去工作了。尤其是慕尼黑,本來在德國國內可以說是柏林文化上最大的競爭對手,成了新的電影發行中心,巴伐利亞人開始宣稱慕尼黑成了電影之都,這都讓留守的柏林電影人心急如焚。西柏林電影工會向市長施加壓力,說柏林的電影工業已然到了生死存亡的關口,只剩下為數不多的製片廠,有的還想西遷中,已經沒什麼人把新電影的首映禮放到柏林,長此以往,電影工業將從柏林消失!
本來官方和電影業內人士一拍即合,你搞你的政治宣傳,我推廣我的電影,似乎可以在柏林電影節這個平台上相互依存。但很快電影人發現柏林電影節並非想像中那麼有利。西柏林當時有200多萬人口,七分之一失業,剩下有工作的收入也非常低。所以柏林電影節沒法去和戛納、威尼斯的豪華尊貴相提並論,他們不得已打出親民、大眾的牌,將上座率和普通影迷的參與度放到了重要地位,所以設置了露天電影、明星遊行、簽名大會的單元,特別是加上政治考慮,把露天放映場所設在東西柏林交界處,想吸引東柏林的人來看(柏林牆1961年才修建)。 電影節放映了HansAlbers主演的[NightsontheRoad],Albers在德國很出名,他對東西柏林的觀眾都具有極大號召力,最後果然喚起了觀眾們共同的情感。
柏林電影節與眾不同的另一點是把獎項的決定權交給普通影迷,從1952年第二屆到到1955年第五屆,都沒有專業評委會。觀眾投票來決定把大獎給誰,1956年改成國際評委和觀眾一起決定獎項歸屬,那屆的主席是馬塞爾·卡爾內,1957年後才全部改為評委投票制度,文化品位慢慢顯現出來。
但一開始的大眾政治路線就遭到了電影人的激烈反對,有人說盲目擴大放映規模在國際上沒有先例,不是電影節的正道,因為加映了一些收不回錢的場次,片方更不高興。發行人說,普通觀眾對較為藝術化的電影接納程度並不高,此舉毫無益處,我們是在辦電影節,不是什麼白酒展銷會。但這一回合最終是政治贏了。
得不到本地電影人的支持,必然難以持久。德國電影製片人協會聲明拒絕參加電影節活動,協會發言人表面上將不參與歸於德國製片人在國際市場上日益弱化的地位,他們無力和美國、法國、義大利競爭。其實從深層次來說,不過是電影人對美國佔領政策不滿而產生的抵制,他們尤其討厭美國人把持柏林電影節,制訂的政策說到底主要是為美國人的政治宣傳服務,然後為覬覦中歐市場已久的好萊塢商人大開方便之門,對德國電影的發展卻沒什麼益處。
製片人協會還認為:因為盟軍的電影政策,德國電影現處在一個很悲慘的境地。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是美國極力將居於壟斷地位的德國電影公司UFI(納粹時期,由最大的製片廠UFA和其他公司合並而來的卡特爾組織)分解的政策,並限制德國電影公司同時涉足電影業中的多個分支,比如從事製片的不得同時經營發行或放映環節,這樣的後果是出現了很多小公司,全都勢單力薄。所以德國業內人士頻頻向有關機構游說,要求更合理的政策,比如允許垂直經營,擴充實力和好萊塢巨頭展開競爭。
德國電影人在和電影節官方談判是否參加的時候,提出為了拯救德國電影,除非政府提供減稅優惠或者增加補貼。這個願望落空了,為了表示安撫,組委會同意在第二屆電影節設立一個特別單元,針對外國買片人和國際傳媒,宣傳30到40部德國戰後幾年中拍的好電影,幫助德國電影出口。鮑爾說電影節很願意成為德國電影公司和國外買家之間的橋梁,向外推介國產片,他希望勸服德國電影人,柏林電影節不僅是外國影片的展台,一定也支持德國電影。 但事情並不順利,鮑爾向德國經濟部申請撥款被拒絕,計劃中的單元擱淺,一些製片人只好自己出錢做了個小型展會,把最有商業價值的幾部德國片推出去。因為缺乏政府的支持,效果好不到哪去,業內人的積極性被挫傷了,他們對電影節的壞印象並沒有發生根本改觀。所以在最初的四五屆電影節上,德國電影的參與率還是很低。這種局面直到好些年後,德國電影恢復了生機和信心,商業電影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大幅上升後才好轉。
面對電影界批評政府不扶持國產電影的批評,西德內政部舉辦了一個類似德國奧斯卡的獎項(bundesfilmpreis),由公眾、文化界和知識分子組成的評委會對全年德國電影進行評選,就是Deutscher Filmpreis(德國電影獎)的前身,這個獎代表政府,其實更類似中國的華表獎,1953年這個獎成為電影節的特別單元。而把獎項納入電影節范疇,是對外推廣的一招,有助於提高獲獎影片的國際知名度。
但德國影人卻指出這個獎的目標才不是為了復興電影業,其中存在嚴重的政治傾向,內政部表彰的全是反共或倒向北約的電影。面對質疑,官方人士稱這個獎是個禮物,我們想給誰,就給誰。
1956年,柏林電影節被接納為A類電影節,但其聲譽卻被良莠不齊的競賽單元所削弱,影評人抱怨柏林好片子太少,品種太單一。
這個批評實際上是個參賽權的問題,一比較戛納和柏林的參賽國家名單,很容易發現戛納的參賽資格面向所有國家,包括蘇東陣營,法國外交部會向所有建交的國家發送邀請函,法國電影製片人協會也積極向蘇聯和中國發出邀請。
1958年,戛納將金棕櫚頒給蘇聯電影雁南飛,德國記者強烈要求柏林電影節組委會邀請所有國家參賽,不管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差異。有記者認為:電影節作為展示窗口的年代過去了,作為正宗的國際A級電影節,雖然不意味著不問政治,但一定要向所有國家開放。在這點上,奧伯豪森電影節比柏林幹得好。對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來說,柏林電影節太過壁壘森嚴,直到 1969年才把金熊獎給了南斯拉夫電影《第一次工作》。
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㈣ 如何寫攝影展策劃
僅供參考
主旨:珍惜歷史,熱愛家鄉,保護長城
通過歷史和現實影像的對比,展示淶源在抗日戰爭中的光榮歷史,了解以至更愛自己的家鄉,曾經輝煌的「塞上風雲」已經失去,每個人心裡發出保護長城的呼聲。設或「塞上風雲」再顯,莫此為大。
展出內容:
(一) 平遙已經展出的部分,順序可能需要調整,淶源的集中突出主題。
(二) 補片部分
1:沙飛作品對照組,與平遙展出相同規格,印象中需要補片的有
「塞上風雲」「哨兵」等
2:沙飛作品,可能的對照,不需要與平遙展板同規格
用平型關繳獲的大炮轟擊日寇
黃土嶺戰斗
一分區通訊兵(我估測可能就是亞家莊地區在楊成武山上山下指揮所放線)
三甲村戰斗李連長繳獲
以上地點尚不明,不要求對照組
三甲村戰斗後對俘虜講話
淶源縣十分區婦女做軍鞋
這兩張片子地點界定,但我們沒有對照拍片
3:影展補充部分,不需要和平遙展板同規格,主要是我們歷年拍攝的淶源紀實
平型關腰站戰斗紀念碑(缺)
黃土嶺戰斗紀念碑(?)
趙老民兵(老普)(那個小院已經進入易縣境)
王二小紀念碑(大鷹,逆光)
王二小紀念碑(老普,有牛兒吃草)
羊腰楊成武司令部(?,老普)
楊成武烽火台指揮所(缺)
亞家莊老民兵李(?)
亞家莊保護員孫(?)
東團堡紀念活動組,紀念,義務守陵員王,老支書,日寇自焚處等(?我沒帶相機)
優秀長城,風光,助學等片子各數張(?)
(三) 少量其他展品,如新京報,北京晨報,沙飛古城堡勝利郵票,明信片(老鄭,2386),封面出版物等,讓淶源了解外部對他們的關注。
展覽正名:
主辦:長城小站,需確認,經過集體討論認同
協辦:淶源縣關心下一代委員會
淶源縣有關部門,如旅遊文物局,團委等,這些是政府機關部門,需充分協商。
展覽時間:按11月底安排,務必保證年內舉行。計劃選一個周六開幕,周六周日兩天小站網友便於到現場。然後根據反映和淶源縣方面安排參觀情況確定延續。
人員組織:
外勤部分:照片大部分完成,補片不多,有的也不是必須補。預計展前准備階段就要去一到兩次,可以順便補回。
內勤部分:主要是補片部分展板製作,需明確到人,協商歡迎自薦報名。
經費:
補片展板製作與內勤協商作出預算硬支出。
往來運輸如需租車則算入硬支出。
來源:擬於淶源方面協商,在可能情況下撥出少量經費直接用於展覽,實報是銷。(需小站內部協商)
如果不能取得淶源方面經費,則展覽必需的硬支出由我本人負責解決。
這是個草案,一個人思路有限,還有想不到的的問題,所有各項都請大家參與協商,提出好的建議,辦好淶源影展。
十一即至,十一後就要投入工作,大家又要辛苦了。
-22
在讀圖時代,人們不僅用文字,也用圖片向世界傳播信息,傳承文明。
成立於1995年的印刷攝影協會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發展起來的。隸屬於印刷與包裝系的印刷攝影協會本著「立足專業,培養能力;共同發展,共同提高」的宗旨,在系領導和老師的支持和指導下,有一大批在攝影方面有傑出成就的學生脫穎而出。我們的采風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江西廬山,婺源,雲南香格里拉,雪域西藏,神秘的新疆魔鬼城,塔克拉瑪干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並且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圖片。就每年的攝影作品展來看,印刷攝影協會已經成為湖北省高校學生攝影社團中最具影響力的組織之一。
2005年對武漢大學印刷攝影協會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到今年為止,印刷攝協已走過了整整十年的歷程。在協會逐漸發展和壯大的十年之中,印刷人用自己的方式向武漢大學甚至全社會展示著自己對於攝影的理解。在協會成立十周年之際,印刷攝協將推出大型影展,以此來展示攝影藝術的魅力和印刷人對於攝影的熱愛,同時也藉此機會向所有對協會關心和幫助的人們表達謝意。
影展安排:武漢市各大高校巡展
時間安排:(5月1日——暫定)
⑴ 武漢大學:7天
⑵武漢市其他高校(華科、華師、理工大等……) 計1周
⑶ 校外:群光廣場(五·一期間)(擬定)
影展前期宣傳:
協會將在影展進行之前的兩到三天向全校同學散發有關協會情況和影展安排的傳單,並在校園內各個校區張貼海報以達到更加廣泛的宣傳效果。
同時,我們將與學生會,廣播台,校園網,新視點等單位共同合作,互相配合,作好影展的前期宣傳工作。
籌備過程:
徵稿:時間:三月十三號至四月十五號
片源:協會所有會員
選片:評委:協會組織層成員 時間:三月十三號至四月十五號
放片:時間:四月十六號至四月二十八號
本次影展攝影作品擬由漢口三洋路翡翠彩色負責放片。(翡翠是印刷攝影協會多次影展放片的對象,和我們協會一直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其專業數碼放片技術在武漢獨樹一幟,落戶武漢以來一直贏得了江城人的認可和青睞,是個很有水平的照片沖印店)
裝裱:裝裱力求達到最佳效果,使照片有錦上添花的效果,以吸引來賓眼球。
時間:四月二十九號至四月三十號
展片:協會成員將在宣傳照片的同時向來賓介紹協會的情況,擴大協會影響力
㈤ 戛納怎麼玩有什麼好玩的可以推薦一下么
在小編看來,如果你去一個地方旅行恰好趕上當地的一個盛大的節日也好、活動也罷這都是為你本次行程添上來很有意義的一筆。為此,小編也為大家准備了一套很適合在戛納電影節起見旅行的攻略。如果你是提前到的戛納或者臨近結束到的戛納,那記得不要錯過周六的復古集市哦!就在戛納的中央廣場這里,富得流油又沒啥事做的法國人們紛紛擺出自己的家當,從簡至奢,應有盡有。預算有限的可以買些小玩意還可以跟對方講講價,預算充足的小夥伴則可以看看各種大牌奢侈品。
你要不要去趟戛納了?
㈥ 拍攝一部電影需要幾個步驟
1、首先是製片方找到一個願意投拍的劇本,與原作者簽署拍攝協議。
2、製片方尋找投資人,購買原著的拍攝權。
3、製片方尋找適合的導演、編劇等,組成劇組。
4、劇組成立後,編劇與導演編制分鏡頭劇本,副導演尋找演員,談好報酬;尋找合適的合作者,比如後期製作團隊、特技團隊等等。
5、投入拍攝。
6、後期製作,開展公映前的宣傳。
7、首映式。
8、公映。
9、分錢, 或者賠錢。
(6)電影節預算擴展閱讀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為規范和改進電影劇本(梗概)備案和電影片管理制度,提高電影質量,繁榮電影創作,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電影業健康發展,根據《電影管理條例》對影片的內容和技術進行審查。
歐洲是國際電影節的發源地,現有24個國家,先後舉辦144個電影節。其中義大利27個,法國26個,西班牙23個,三個國家共76個,占歐洲總數的一半左右。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亦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是國際A類電影節中最權威、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三個電影節,分別為: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
㈦ 電影節如何賺錢
戛納電影節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電影節之一,許多電影藝術家和影片都在那裡獲得了肯定,從而得到了更大范圍的承認。這是大家都已經知道的了。
可是為什麼會有人說,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金棕櫚獎的「金」字是金錢的「金」,金棕櫚獎杯上閃耀的是金錢的光芒?為什麼會有人說,戛納電影節已變成了富人的游戲呢?
戛納電影節是由電影節組委會負責舉辦的,耗時近2周。那麼它的預算是多少呢?2000萬歐元!這是公開的信息。光走走紅地毯,評一評影片,就需要這么多錢嗎?這2000萬歐元都是怎麼花掉的呢?
有記者帶著這個問題去詢問組委會的主席以及其他幾位相關負責人,得到的答復是這樣的:主席說,他現在正在出一本書,太忙,沒
時間來回答問題;有的人說,實在抱歉,這個不屬於他負責的工作范圍;有的人說,這個是歸他負責的,但屬於工作機密,不便向外人透
露;還有人說,電影節的官方網站上有相關的信息呀,為什麼還要來問呢?這當然是個裝天真的回答。
於是記者只好自己動手去搜集材料。結果沒發現「支出」的款項,倒是先發現了「收入」——按照規定,每部參選影片在送選時需要同
時交300歐元的費用,名義是「檔案製作費」。每年參選的影片大約是1800部,而且影片字幕製作的費用也是電影的製片人自掏腰包。
接下來,記者發現,電影節舉辦的5月本來是旅遊淡季,電影節組委會平時只有30名工作人員,可是電影節一召開,工作人員一下子變成了1150名。有什麼工作需要這么多人去完成,需要這么高的人力成本呢?那就是迎來送往、交際應酬的工作了。這就涉及「招待費」。一旦一部影片入圍,該片的導演和演員都會受邀親赴戛納。這其中的花費究竟是多少,又都是怎麼花的呢?
記者聯繫到了獲得上一屆金棕櫚獎的法國影片《牆壁之間》的製片人,這位製片人多少透露了一些情況:通常,電影節會為導演提供交通費和兩三天的住宿費,如果需要,還會為其配備工作人員。以《牆壁之間》為例,由於該片的相關人員都在法國國內,所以電影節只提供了導演、主演和編劇3個人的交通費和白天的房費,而這3個人夜間的住宿費和團隊一行人中其他人的費用則需自理。電影節為其提供的賓館是檔次很高的Majestic酒店,它在電影節期間的房價標準是:客房600歐元/天,套間4000歐元/天。至於Martinez酒店1000平方米
的Penthouse套房,價格更是高達3.5萬歐元/天!
電影節最大的合作夥伴和最重要的媒體夥伴Canal+電視台15年來一直獨家轉播電影節的開幕式和頒獎典禮,而且合同已續簽到了2011年。雖然Canal+電視台對其付費多少諱莫如深,但據推測,它每年為報道電影節的投入至少為600萬歐元。
除此之外,還有為數眾多的贊助商。著名的珠寶品牌蕭邦每年免費為電影節提供24K金的價值2萬歐元的金棕櫚獎杯,女星們也以佩戴全套的蕭邦首飾為榮。還有歐萊雅、雀巢、法國航空公司……它們的投入一共是1000萬歐元!
此外,「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形式在法國也不例外。戛納市長就多次強調要把電影節與經濟密切聯系起來。以旅館業為例,戛納市的旅館在電影節舉辦的2周內即實現了年營業額的15%。如果對這個數據詳加分析的話,會看到其中因利益驅動而帶來的畸形發展——占旅
館總數不到1/3的高檔酒店和豪華別墅賺得盆滿缽滿,而其他大多數普通旅館、餐館的收入卻萎縮了15%到20%,因為這些普通旅館、餐館的安全和設施等條件無法吸引富豪們一擲千金。
最後推算出的結果是:在電影節星光閃耀的背後,一共是2.5億歐元的經濟利益。
當組委會在預算如何收入和支出時,當媒體在想方設法提高收視率時,當贊助商在計算能有多少回報時,當製片人在惦記一旦得獎會多帶來多少票房時,當人們熱衷於關注某位女影星穿的是哪位設計師設計的服裝和戴著價值多少的珠寶,走紅地毯時誰更爭奇斗艷,以及她們的八卦新聞時,電影藝術呢?它已淪為了這場金錢盛宴的末座陪客。或者它會乾脆轉身離去吧,讓金錢的歸金錢,藝術的歸藝術。
㈧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的各屆盛況
第10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於1997年4月4日至4月19日在新加坡舉行。該屆電影節有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135部劇情長片及80部短片參加。開幕電影是伊朗、法國合拍的《Gabbeh》。閉幕電影是丹麥、法國合拍的《Breaking the Wave》。
1997年「銀屏獎」亞洲劇情長片組的候選電影共有16部。其中中文電影有3部,它們是吳天明的《變臉》 ,張作驥的《忠仔》和蔡明亮的《河流》。三部作品都已在其它國際電影節上獲過獎。《河流》剛從柏林捧回最佳電影「銀熊獎」。 相比2007年的85萬新幣總預算(摺合611372美元),2007年SIFF的預算銳減但仍有很多國家的影片前來展銷。據SIFF日前對外宣布的數據顯示:有來自40個國家的超過200部影片薈萃於本屆電影節。
為期10天的SIFF於4月4日開幕,開幕影片是韋恩-王執導的《內布拉斯加公主》,講述了一位懷孕的中國女孩在美國的生活經歷。其他的一些影片包括中國導演王全安的《圖雅的婚事》,托德-海恩斯執導的非正統傳記片《我不在這里》,其中《我不在這里》的主人公鮑勃-迪蘭有很多男演員集體塑造。
為期13天的第20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2007年4月30日晚落下帷幕,印度尼西亞著名導演加林·努格羅霍執導的影片《爪哇安魂曲》奪得本屆銀幕大獎最佳電影獎。
《爪哇安魂曲》是該屆電影節的閉幕影片。影片改編自印尼文學經典,講述平凡幸福的小夫妻因邪惡王子對美麗妻子的垂涎而掀起的一場感情漩渦。
該屆銀幕大獎的最佳男主角獎由卡洛斯·查欣獲得,他在黎巴嫩與法國聯合拍攝的《最後的男人》中扮演一名醫生。最佳女主角獎得主是在韓國影片《非常客人》中有出色表現的韓孝珠。奪得最佳導演獎的是執導《穿越塵土》的伊拉克庫爾德族導演阿明·科基。《穿越塵土》還與李海俊和李海英聯合執導的韓國喜劇《少年力士麥當娜》共同榮獲了亞洲電影振興機構獎。
新加坡共有5部短片角逐本屆電影節的本地短片獎項。榮獲最佳短片獎的是14分鍾長的《談心》。影片講述一位獨居的中風老人每天給兒子寫信,可總是不得要領。有一天,他的兒子回信了,他的生命也隨之出現了轉機。
該屆電影節於2007年4月18日開幕,期間共展映了來自約40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部影片。
㈨ 要寫一份關於戛吶電影節的專題策劃書怎麼寫
跪求採納!
一、活動名稱:
策劃書名稱盡可能具體的寫出策劃名稱,如「×年×月××大學××活動策劃書」,置於頁面中央,當然可以寫出正標題後將此作為副標題寫在下面。
二、 活動背景 :這部分內容應根據策劃書的特點在以下項目中選取內容重點闡述;具體項目有:基本情況簡介、主要執行對象、近期狀況、組織部門、活動開展原因、社會影響、以及相關目的動機。其次應說明問題的環境特徵,主要考慮環境的內在優勢、弱點、機會及威脅等因素,對其作好全面的分析(SWOT分析),將內容重點放在環境分析的各項因素上,對過去現在的情況進行詳細的描述,並通過對情況的預測制定計劃。如環境不明,則應該通過調查研究等方式進行分析加以補充。
三、 活動目的、意義和目標:活動的目的、意義應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將目的要點表述清楚;在陳述目的要點時,該活動的核心構成或策劃的獨到之處及由此產生的意義(經濟效益、社會利益、媒體效應等)都應該明確寫出。活動目標要具體化,並需要滿足重要性、可行性、時效性
四、資源需要:列出所需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包括使用的地方,如教室或使用活動中心都詳細列出。可以列為已有資源和需要資源兩部分。
五、活動開展:作為策劃的正文部分,表現方式要簡潔明了,使人容易理解,但表述方面要力求詳盡,寫出每一點能設想到的東西,沒有遺漏。在此部分中,不僅僅局限於用文字表述,也可適當加入統計圖表等;對策劃的各工作項目,應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列,繪制實施時間表有助於方案核查。人員的組織配置、活動對象、相應權責及時間地點也應在這部分加以說明,執行的應變程序也應該在這部分加以考慮。 這里可以提供一些參考方面:會場布置、接待室、嘉賓座次、贊助方式、合同協議、媒體支持、校園宣傳、廣告製作、主持、領導講話、司儀、會場服務、電子背景、燈光、音響、攝像、信息聯絡、技術支持、秩序維持、衣著、指揮中心、現場氣氛調節、接送車輛、活動後清理人員、合影、餐飲招待、後續聯絡等。請根據實情自行調節。
六、經費預算:活動的各項費用在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周密的計算後,用清晰明了的形式列出。
七、活動中應注意的問題及細節:內外環境的變化,不可避免的會給方案的執行帶來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因此,當環境變化時是否有應變措施,損失的概率是多少,造成的損失多大,應急措施等也應在策劃中加以說明。
八、活動負責人及主要參與者:註明組織者、參與者姓名、嘉賓、單位(如果是小組策劃應註明小組名稱、負責人)。注意:1、 本策劃書提供基本參考方面,小型策劃書可以直接填充;大型策劃書可以不拘泥於表格,自行設計,力求內容詳盡、頁面美觀; 2、 可以專門給策劃書製作封頁,力求簡單,凝重;策劃書可以進行包裝,如用設計的徽標做頁眉,圖文並茂等; 3、 如有附件可以附於策劃書後面,也可單獨裝訂;4、 策劃書需從紙張的長邊裝訂; 5、 一個大策劃書,可以有若乾子策劃書。附:進行一次大學活動的基本步驟: 一、活動若辦,策劃先行。策劃是辦活動的脈絡,一份好的策劃是成功的前提。 二、獲得支持。獲得領導的認可與支持,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獲得大型媒體的支持,你的活動就會變得特別好辦,而且多半會成功。 三、組織任務小組,分配人員職責。權責相應,每個人都要非常明白自己的責任。注意,分配任務要以人為單位,而不能說某件事「你們幾個做」,這樣這件事情基本做不好。有幾個方向:指揮中心,外聯贊助組,現場工作組,宣傳媒體組,現場秩序、禮儀接待組、應急人員。列印出權責清單,讓每個人看得明明白白。並且,每天碰頭一次,及時匯報進展,以便處理各種信息; 四、贊助或其他經費來源:尋找贊助商,與他們進行艱苦地談判,最後取得雙方能認可的協議,這是活動需要。有了經費,一切好辦;注意:廣告不能太過分,談判一定掌握尺度,否則商業味道可能讓晚會failing! 五、組合資源。有很多的道具、物品需要你盡快找到。就像個RPG游戲,你要懂得怎樣獲得資源,組合資源。 六、進行宣傳。調足參與者的胃口,是廣告、海報或其他媒體的職責。 七、現場必須有一個指揮中心,負責及時調度; 八、進行過程中,要有至少一種讓所有工作人員溝通的方式。比如手機簡訊,紙條或手勢。 九、特別提醒,那些領掌的,托兒,製造氣氛的人員要特別安排好。想辦好活動這是必須。 十、認真把參與活動的高層人物送走,不要失去任何禮節,記得向那些辛勤勞動卻默默無聞的人員致敬!你的榮耀,他們才是真正的締造者。當然,也欣賞自己的成功吧
㈩ 五十個電影節,你的電影准備好了嗎
如同正在舉行的戛納電影節一樣,每個人都知道聖丹斯,多倫多,德州,鹿特丹,威尼斯和柏林等電影節。但根據你所參考的來源,全球共有4000~6000個電影節。把這個數字轉化為財務數據,倘若你參加了所有的電影節,你將要花費超過三十萬美金——大概比獨立電影公司的生產總預算還要多。這便是為什麼在過去十年裡,電影製作人努力在各種資料中篩選出值得讀者參加的電影節。下面的榜單便是詹姆斯•柯蘭撰寫的最值得參加的電影節,排名按照字母順序。( 因為很多電影節並不為國內觀眾熟知,所以並不是每個電影節都有現成的對應中文翻譯,每個中文翻譯都有原文對應如有紕漏,還請指正。部分電影節舉辦時間不固定,請進入其官網查看最新消息。)
文章來源:http://www.moviemaker.com/festivals/top-50-festivals-worth-entry-fee-moviemaker-releases-annual-list/
翻譯:柳欣
轉載請註明來源影視工業網,感謝!
美國紀錄片電影節American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棕櫚泉,加利福尼亞州,網站:www..com
位於奢華舒適的棕櫚泉,美國紀錄片電影節致力於成為西海岸最大的紀錄片電影節。它因自己的電影基金競賽(頭獎將獲得5萬美元獎金)而出名。電影製作人可以將他們製作中或者已經製作完畢的作品上交到評審團隊申請資助。美國紀錄片電影節同樣與其他幾個電影節(主要在歐洲與美國)有著合作同盟關系,因此促進了篩選電影的劇院公演。
美國電影節——行進中的美國American Film Festival—US in Progress
瓦夫市,波蘭,網址:www.americanfilmfestival.pl
正在為你的獨立製作尋求海外資金資源?美國電影節提供它獨一無二的【行進中的美國】項目,這個項目促進了歐洲對於美國獨立電影製作的資金和後期製作的支援。美國電影節將很多對美國獨立電影後期製作感興趣的歐洲買家和製作人(還有經銷商,銷售代理和影展工程師)聚集起來,並提供高達4萬美元的後期製作獎金。去年,六部電影有一半被選至聖丹斯電影節的進行公演。此電影節不需要報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