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義大利電影的特點
簡單點就是:新現實主義,義大利式喜劇,黑手黨。
具體的三大特點:
一、弗朗西斯科•羅西為代表的批判社會的「政治影片
此類電影揭示了義大利在戰後資本主義經濟回升復甦的同時在其華麗的繁榮的外衣下所潛藏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危機鋒芒所向直指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制度本身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
二、以維托里奧•德•西卡、羅伯特• 羅西里尼為代表的新現實主義運動的影片
新現實主義是西方現代電影流派之一產生於二次大戰前後的義大利。是批判現實主義在特定條件下的發展多以真人真事為題材描繪法西斯統治給義大利普通人民帶來的災難。
三、以弗德里科·費里尼為代表的走向非現實主義的「意識流影片」
這類電影受「意識流」小說影響要求在銀幕上著重表現人的非理性的、潛意識的、直覺活動的電影。
汗我也剛看結果看著看著漏掉了結尾一抬頭字幕……
C. 一部長達六個小時的義大利影片是什麼
燦爛人生
導演: Marco Tullio Giordana
主演: Alessio Boni / Luigi Lo Cascio / Adriana Asti
上映年度: 2003
官方網站: http://www.thebestofyouth.swtwn.com/
語言: 義大利語
製片國家/地區: 義大利
又名: Meglio gioventù, La
imdb鏈接: tt0346336
片長六個小時,講述一個義大利普通的六口之家,卡拉提(Carati),從1966年到2000年間的風風雨雨生老病死。主要角色是家中的兄弟倆:哥哥馬提奧,弟弟尼可拉。
影片開始時,兄弟倆都在上大學,暑假剛開始時,兩個人試圖幫助一個年輕女精神病人喬吉娜逃離精神病院,其間兩天兩夜的事件徹底改變了兩個人的生活。尼可拉成為了精神病醫師,全心全意的為了改變義大利的精神病醫院里對病人的不人道待遇而努力著。馬提奧卻棄筆從戎,成為了警察。。。
涵蓋義大利的近代史
這部長達六小時的義大利家族巨片是一部充滿激情的史詩式電影,片名源自義大利導演柏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的同名詩集,也是Alpine Troops主唱的同名舊曲。影片情節涵蓋了義大利近代發生的多次重大事件,包括六十年代佛羅倫斯的大水災;西西里人對抗黑手黨;七十年代都靈市的藍領工潮;八十年代米蘭市的學生運動以及恐怖襲擊事件;以及九十年代米蘭復興國家的風潮。對於觀眾來說,超過六個小時的觀影過程不只是一次生理挑戰,而是穿越義大利四十年歷史記憶,驚心動魄的旅程,是和一些境遇、思想、心靈迥異的生命相識的人生經驗。六個小時的濃縮歷史絕對不沉悶,而且跌宕起伏,節奏鮮明,幾乎每10分鍾就有一件戲劇性的事情發生,每30分鍾就有一個重要歷史事件重演,加上主要演員精彩的表演和頗為養眼的外形,觀眾很容易忘記時間的存在。同時,在扣人心弦的劇情中,觀眾可以不斷反思當今社會的百態人生,其中展現的歷史似乎將會不斷重演,政府的施政也總是有所失誤,天災也會繼續發生禍害人間,我們人類如何以此為鑒,以包容的態度去面對地球上、社會上的種種天災人禍,用和平而積極的方法去解決困難。
D. 義大利為什麼是電影人的夢想之地
義大利這個國家,好像骨血中就融入了浪漫與藝術。濃郁的意式情懷將在這片土地誕生的任何題材的劇本都沾上了屬於歐洲溫柔的情致,而這個國家充滿歷史悠久的古老建築,也成為了獨特的義大利標志——在義大利的電影鏡頭中添了一抹濃重的色彩,讓義大利成為無數電影製作者們心中的伊甸園。
另外,教科書級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充滿純粹藝術氣息的《海上鋼琴師》也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加充滿詩意令人遐想,可以說義大利的煙火氣就從電影中來,電影中一幕幕的場景甚至無需特意選取——街角廣場,燈光水光,我願就地而眠,將電影中的鏡頭重新走一遍能驚喜的發現,原來這些時間的見證者們千百年依舊未曾改變過。
E. 義大利電影情事的結局是什麼意思
導演沒有明確說明到底是誰,是個開放式結局……
不過我覺得是莫妮卡貝魯奇自己
為了擺脫,也為了解脫,更為了愛而重生
F. 剛看完義大利電影《惡之花》,請問惡之花的字面意思是什麼在電影中指什麼
惡之花
波德萊爾的《惡之花》,是一卷奇詩,一部心史,一本血淚之書。 惡之為花,其色艷而冷,其香濃而遠,其態俏而詭,其格高而幽。它綻開在地獄的邊緣。一八五七年六月二十五日,《惡之花》經過多年的蓄積、磨礪,終於出現在巴黎的書店裡。
《惡之花》(1857)是波德萊爾的代表作,也體現了他的創新精神。創新之一在於他描寫了大城市的丑惡現象。在他筆下,巴黎風光是陰暗而神秘的,吸引詩人注目的是被社會拋棄的窮人、盲人、妓女,甚至不堪入目的橫陳街頭的女屍。波德萊爾描寫丑和丑惡事物,具有重要的美學意義。他認為丑中有美。與浪漫派認為大自然和人性中充滿和諧、優美的觀點相反,他主張「自然是丑惡的」,自然事物是「可厭惡的」,罪惡「天生是自然的」,美德是人為的,善也是人為的;惡存在於人的心中,就像丑存在於世界的中心一樣。他認為應該寫丑,從中「發掘惡中之美」,表現「惡中的精神騷動」。波德萊爾在描繪人的精神狀態時往往運用丑惡的意象。以《憂郁之四》為例,詩中出現的意象全部是丑的:鍋蓋、黑光、潮濕的牢獄、膽怯的蝙蝠、腐爛的天花板、鐵窗護條、卑污的蜘蛛、蛛網、游盪的鬼怪、長列柩車、黑旗。這些令人惡心的、醜陋的,具有不祥意味的意象紛至沓來,充塞全詩,它們顯示了「精神的騷動」。總之,波德萊爾以丑為美,化丑為美,在美學上具有創新意義。這種美學觀點是20世紀現代派文學遵循的原則之一。
創新之二在於展示了個人的苦悶心理,寫出了小資產階級青年的悲慘命運。在詩歌中表現青年的這種心態,是別開生面的。浪漫派詩歌表現愛情的失意、精神的孤獨、政治上的失落感,在挖掘人的深層意識方面僅僅是開始。波德萊爾從更高的意義上來理解憂郁,他認為美的典型中存在不幸。憂郁是《惡之花》要表達的最強音。從整部詩集來看,詩人寫的是人在社會中的壓抑處境。憂郁像魔鬼一樣糾纏著詩人。忱郁是對現實生活不滿而產生的病態情感,也反映了小資產階級青年一代命運不濟,尋找不到出路,而陷於悲觀絕望的心境,正如詩集初版時廣告的說明和評論所說的:《惡之花》「在於勾畫現代青年的精神騷動史」,「表現現代青年的激動和憂愁」。 《惡之花》分為「憂郁與理想」、「巴黎即景」、「酒、「惡之花」、「叛逆」和「死亡」六部分,其中「憂郁與理想」分量最重,佔了全書的三分之二。在這一部分里,詩人耐心而無情地描寫和剖析自己的雙重靈魂,表現出自己為擺脫精神與肉體的雙重痛苦所作的努力。它追求美和純潔,試圖在美的世界裡實現自己的理想,但美就象一個冰冷的雕像,可望而不可及;他尋求愛,但一再受到愛情的欺騙;他向天使祈求歡樂、青春和幸福,企圖從煙草和音樂中得到安慰,但陰森丑惡的幻象和糾纏人心的愁苦始終籠罩著他,使他的痛苦有增無減。
波德萊爾有一套詩歌理論,運用到《惡之花》中。首先是通感,同名十四行詩指出了不同感覺之間有通感:「香味、顏色和聲音在交相呼應。」隨後詩歌作了具體的闡發,表明一切感覺是相通的。在其他詩歌中,波德萊爾提出詩歌應該同別的藝術相通(《燈塔》、《面具》)。波德萊爾認為通感是一種「聯想的魔法」,屬於「創作的隱蔽法則」,藝術家由此能夠深入到藝術的更高級的殿堂。雨果稱贊波德萊爾「創造了新的顫栗」。
他主張運用「藝術包含的一切手段」,他主要運用的是象徵手法:以具體意象去表現抽象觀念,其含義是豐富的、復雜的、深邃的,具有哲理性。在他筆下,時間、美、死亡、偶然、羞恥、憤怒、仇恨……都擬人化了,也就是運用了象徵手法。為了捕捉大量的意象,詩人需要發揮想像:「想像是真實的母後。」波德萊爾將想像看作各種才能的母後,認為是天才的主要品質,能把抽象的精神現象和各種概念以具體的意象傳達出來。
《惡之花》以其大膽直率得罪了當局,其怪誕的思想和超前的理念更觸怒了保守勢力,結果招致了一場激烈的圍攻。波德萊爾被指控為傷風敗俗,褻瀆宗教,上了法庭,最後被迫刪去被認為是大逆不道的六首「淫詩」:《累斯博斯》、《入地獄的女子》、《首飾》、《忘川》、《致大喜過望的少婦》、《吸血鬼的化身》.四年後, 《惡之花》新增了三十五首詩再版,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書的主題是惡及圍繞著惡所展開的善惡關系。惡指的不但是邪惡,而且還有憂郁、痛苦和病態之意,花則可以理解為善與美。波德萊爾破除了千百年來的善惡觀,以獨特的視角來觀察惡,認為惡具有雙重性,它既有邪惡的一面,又散發著一種特殊的美。它一方面腐蝕和侵害人類,另一方面又充滿了挑戰和反抗精神,激勵人們與自身的懶惰和社會的不公作斗爭,所以波德萊爾對惡既痛恨又贊美,既恐懼又嚮往。他生活在惡中,但又力圖不讓惡所吞噬,而是用批評的眼光正視惡、剖析惡。如果說它是病態之花,邪惡的花,那是說它所生長的環境是病態的、邪惡的。波德萊爾從基督教的「原罪」說出發,認為「一切美的、高貴的東西都是人謀的結果」,「善始終是人為的產物」,所以要得到真正的善,只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從惡中去挖掘。采擷惡之花就是在惡中挖掘希望,從惡中引出道德的教訓來。
《惡之花》的主題是惡及圍繞著惡所展開的善惡關系。惡指的不但是邪惡,而且還有憂郁、痛苦和病態之意,花則可以理解為善與美。波德萊爾破除了千百年來的善惡觀,以獨特的視角來觀察惡,認為惡具有雙重性,它既有邪惡的一面,又散發著一種特殊的美。它一方面腐蝕和侵害人類,另一方面又充滿了挑戰和反抗精神,激勵人們與自身的懶惰和社會的不公作斗爭,所以波德萊爾對惡既痛恨又贊美,既恐懼又嚮往。他生活在惡中,但又力圖不讓惡所吞噬,而是用批評的眼光正視惡、剖析惡。如果說它是病態之花,邪惡的花,那是說它所生長的環境是病態的、邪惡的。波德萊爾從基督教的「原罪」說出發,認為「一切美的、高貴的東西都是人謀的結果」,「善始終是人為的產物」,所以要得到真正的善,只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從惡中去挖掘。采擷惡之花就是在惡中挖掘希望,從惡中引出道德的教訓來。
《惡之花》的「惡」字,法文原意不僅指惡劣與罪惡,也指疾病與痛苦。波德萊爾在他的詩集的扉頁上寫給詩人戈蒂耶的獻詞中,稱他的詩篇為「病態之花」,認為他的作品是一種「病態」的藝術。他對於使他遭受「病」的折磨的現實世界懷有深刻的仇恨。他給友人的信中說:「在這部殘酷的書中,我注入了自己的全部思想,整個的心(經過改裝的),整個宗教意識,以及全部仇恨。」這種仇恨情緒之所以如此深刻,正因它本身反映著作者對於健康、光明、甚至「神聖」事物的強烈嚮往。
歷來對於波德萊爾和《惡之花》有各種不同的評論。保守的評論家認為波德萊爾是頹廢詩人,《惡之花》是毒草。資產階級權威學者如朗松和布呂納介等,對波德萊爾也多所貶抑。但他們不能不承認《惡之花》的藝術特色,朗松在批評波德萊爾頹廢之後,又肯定他是「強有力的藝術家」。詩人雨果曾給波德萊爾去信稱贊這些詩篇「象星星一般閃耀在高
G. 有部義大利電影叫風流的什麼的
每隔幾個月就有人找這部電影啊!獵艷狂魔 [Night onEarth ](1991) 巴黎發生了18起系列奸殺案,警方盯住了獨居的勞力斯。這個傢伙為了躲債扒在別人家的陽台上,視線正好能看見屋主的裙底春光;他的煙頭不小心掉進了褲子里,身上冒了煙只能用啤酒澆滅,可偏偏面前有一個美麗的女性蹲下來系鞋帶,這都是警方懷疑他「變態」的理由。女警察熱西卡被派到勞力斯家勾引他犯罪,無辜的勞力斯有賊心無賊膽,貓亂抓耗子的游戲就這樣開了場。 《獵艷狂魔》是義大利喜劇明星羅伯特·貝尼尼的喜劇傑作,他曾以《美麗人生》獲奧斯卡獎。這部影片與別的喜劇片不同的是它充分利用了性的笑料。雖然全片沒有一個暴露鏡頭,但可以說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H. 好像是一個義大利電影,只看了後面一段,一個女的好像是因為一個爆炸
鏈接:
《疾走天堂》是由德國、義大利、美國、法國、英國聯合製片的97分鍾愛情影片。該片由湯姆·提克威執導,凱特·布蘭切特、吉奧瓦尼·瑞比西、史蒂芬妮雅·若卡等主演,於2002年2月6日在德國柏林電影節上映。該片講述了英語教師菲莉芭決定要為家人復仇,卻殺死四個無辜的人,審訊她的警察卻對她一見鍾情,為了她逃出監牢而設下了精明的布局。
I. 義大利電影晨星是什麼意思,沒看懂
運屍戰士一路上救了老人,與偷屍老太理論拿回屍體,救了女巫,女巫幫他治傷,在荒蕪古堡殺老國王。很冷的電影,厭惡戰爭,批判宗教裁判所。
J. 義大利電影 最後的情感
窮孩子迪雅戈,父親是個酒鬼,全家的生活重擔落在媽媽的肩上,身負壓力的媽媽常常將氣出在迪雅戈的身上。在一次媽媽嚴厲地責備下,他出走了,他想尋找一份工作減輕媽媽的負擔。於是在當地的一個游泳俱樂部里找了一份打掃清潔的工作,一開始,工作並不順利,這里的運動員大都瞧不起這個清潔工,常常捉弄他,羞辱他。為了在這繼續工作,也為了深夜他可以一個人在游泳池裡游泳,因為,那是他最放鬆、最開心的時候,所以他一直忍耐著。一天晚上體育俱樂部的游泳教練馬爾考與迪雅戈相遇,發現了他的游泳天賦,從此他幫助迪雅戈走上了為之奮斗不懈的游泳之路,在教練的鼓勵下,他白天工作,傍晚在游泳池裡接受專業的訓練。教練也漸漸地發現了迪雅戈作為萬米游泳運動員的潛質,於是決心重點培養他。而迪雅戈也不負師恩,在隨後的大大小小的職業比賽中奪冠。從市區錦標賽到州立錦標賽,再到全國錦標賽,迪雅戈不斷地取得輝煌。並且獲得了代表國家出賽世界游泳錦標賽的資格。這讓他的教練非常欣慰。當他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成為全國游泳少年冠軍的時候,卻患上了不治之症,得知情況後,教練邀請迪雅戈到他的家鄉度假,這里的空氣清新,風光美麗,可以讓迪雅戈暫作修養。此時教練馬爾考的妹妹莎莎也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情。
幾個月後,高水平的世界游泳錦標賽開始了,在男子萬米自由泳比賽中代表義大利出賽的迪雅戈展現出了充沛的體能和高超的技戰術,幾十個回合過去了,迪雅戈始終保持在第一名。觀眾席上,教練和莎莎都在為迪雅戈加油喝彩,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比賽後半段,迪雅戈的腦病突然發作了,他的速度明顯慢了下來。剛開始只是腦部隱隱作痛,可漸漸地開始劇烈地絞痛,汗水不斷地從額頭溢出來,由於腦部劇烈的疼痛使得腿部肌肉抽搐,導致速度減慢,後面的運動員一個又一個趕了上來,迪雅戈也從第一名滑落到了最後,但是他並不願意放棄比賽,為了榮譽,為了尊嚴,為了他心愛的人,他忍受著撕心裂肺的絞痛,繼續前進。觀眾席上,教練為他擔心,而莎莎已經不顧一切地沖到了泳池邊,迪雅戈使出全部的力氣,最後一百米...最後七十米...最後五十米...距離在不斷地縮小,莎莎隔著保安的人牆拚命地喊著迪埃戈的名字,觀眾們也陸續起立一同呼喊:"迪雅戈!"、"迪雅戈!"此時的迪埃戈已經談不上是在游泳了,更准確地說他是在泳池中掙扎,為了心中的那份執著而拚死掙扎著前進。最後十米...最後六米...最後三米...解說員的聲音都在顫抖。這時莎莎已經掙脫了人牆的束縛把已經精疲力竭的愛人摟在懷里,莎莎已經泣不成聲,而迪雅戈的眼睛也濕潤了,莎莎摟著迪雅戈,迪雅戈無力地望著滿臉淚水的沙沙,他再也不能和她在一起,在這一刻,只有內心的情感在進行著無聲的交流……
這部影片是我國八十年代引進的,索非亞.羅蘭在裡面好象演那個男孩子的母親,最後影片在主題曲<FEELINGS>(情感)這首歌曲中緩緩落下帷幕,非常感人。
很可惜,這部貫串家庭、人性、執著的難得的好電影現在不一定能看到,如今有的是曾經深印在我心中的記憶。
如果哪位朋友有存這個片子,請分享一下,非常的感謝~!
下面是情節介紹:http://laodianying.7ta.cn/Article/485300/70537/
青年羅西不思進取,對文化學習很厭倦,在一次期末考試中,考得很差,回家後,媽媽嚴厲地責備了他一頓,他一氣之下踢翻了門口的垃圾筒,從此在社會上混。有一次被社會上的好幾個青年打得很慘。看著路邊忙忙碌碌的人群,羅西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混下去了,他於是在當地的一個游泳俱樂部里找了一份打掃清潔的工作,剛開始,工作並不順利,這里的運動員大都瞧不起這個掃地的,常常捉弄他,羞辱他。為了在這繼續工作,他也忍了。下班後他常常一個人在游泳池裡游,但動作並不規范。有一位教練對他很好,常常私下教他。後來,他對游泳越來越有興趣,在教練的鼓勵下,他白天工作,傍晚在游泳池裡接受專業的訓練,長期的專業化訓練使得他的技術動作越來越專業,體能越來越充沛。教練也漸漸地發現了羅西作為萬米游泳運動員的潛質,於是決心重點培養他。而羅西也不負師恩,在隨後的大大小小的職業比賽中奪冠。從市區錦標賽到州立錦標賽,再到全國錦標賽,羅西不斷地取得輝煌。並且獲得了代表國家出賽世界游泳錦標賽的資格。這讓他的教練非常欣慰,也讓教練的妹妹莎莎(應該是叫莎莎吧!)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情。在休整期,教練邀請羅西到他的家鄉度假,同時放鬆身心,這里不僅有清新的空氣,美麗如畫的田園風光,還有溫柔可愛的莎莎。兩人從相識到相悅,從相悅再到相依。在這個陽光般燦爛而又珍貴的假期里,兩人深深地相愛了。
幾個月後,高水平的世界游泳錦標賽開始了,在男子10000米自由泳比賽中代表義大利出賽的羅西展現出了充沛的體能和高超的技戰術,幾十個回合過去了,羅西始終保持在第一集團。觀眾席上,教練和莎莎都在為羅西加油喝彩,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比賽後半段,羅西的心臟病突然發作了,他的速度明顯慢了下來。剛開始只是心臟隱隱作痛,可漸漸地開始劇烈地絞痛,汗水不斷地從額頭溢出來,由於心肌抽搐,導致技術動作變形,後面的運動員一個又一個趕了上來,羅西也從第一集團滑落到了最後,但是他並不願意放棄比賽,為了榮譽,為了尊嚴,為了他心愛的人,他忍受著撕心裂肺的絞痛,繼續前進。觀眾席上,教練為他擔心,而莎莎已經不顧一切地沖到了泳池邊,羅西使出全部的力氣,最後一百米...最後七十米...最後五十米...距離在不斷地縮小,莎莎隔著保安的人牆拚命地喊著羅西的名字,觀眾們也陸續起立一同呼喊"羅西!"、"羅西!"此時的羅西已經談不上是在游泳了,更准確地說他是在泳池中掙扎,為了理想、為了榮譽、為了心中的那份執著而拚死掙扎著前進。最後十米...最後六米...最後三米...解說員的聲音都在顫抖。這時莎莎已經掙脫了人牆的束縛把已經精疲力竭的愛人摟在懷里,莎莎已經泣不成聲,而羅西的眼睛也濕潤了,莎莎撫慰著羅西,羅西也望著這個可愛的妹妹,或許,他再也不能和她在一起,在這一刻,似乎一切都凝固了,只有內心的情感在進行著無聲的交流...
翻譯:?導演:肖南主要配音演員:王瑞、孫敖、劉柏弘、潘淑蘭、徐雁、徐丹、彭勃影片是講一個社會上小混混成為游泳健將,最後為了游泳付出最後的生命!影片並不象義大利黑手黨電影那樣描寫黑暗面,而是用陽光絢麗的色彩來描寫,很抒情!影片用了歌曲《Feeling》作為影片的主旋律讓我至今難以忘卻。王瑞、孫敖、劉柏弘都有精彩的表演!